地支节气表

  • 亥月是农历几月

    立冬起归为亥月。亥月在每年的阳历11月8日前后。农历的十月份

    亥月是指农历十月,十二地支纪月节气表如下:

    1、寅月:立春-惊蛰、雨水、正月

    2、卯月:惊蛰-清明、春分、二月

    3、辰月:清明-立夏、谷雨、三月

    4、巳月:立夏-芒种、小满、四月

    5、午月:芒种-小暑、夏至、五月

    6、未月:小暑-立秋、大暑、六月

    7、申月:立秋-白露、处暑、七月

    8、酉月:白露-寒露、秋分、八月

    9、戌月:寒露-立冬、霜降、九月

    10、亥月:立冬-大雪、小雪、十月

    11、子月:大雪-小寒、冬至、十一月

    12、丑月:小寒-立春、大寒、十二月

    扩展资料

    亥月出生人的天份命格

    1、日干甲木者,得偏印、比肩等星神,易应由于树木在冬天,树液之循环迟钝,虽有自励性及好朋友,身强,固执。

    2、日干乙木者,得正印、劫财等星神,易应因冬天草木冬眠,虽有朋友之助志及提拔,即依赖性下无自主,金钱往来要注意。

    3、日干丙火者,得七杀,偏印等星神,易应一生谦虚守制,并有自励性。

    4、日干丁火者,得正官、正印等星神,易应一生其人际关系好,低姿态下有理智,会受人赏识提拔之人。

    5、日干戊土者,得偏财、七杀等星神,戊土受雨雪木气之被覆下,身弱,易应一生谦虚、正派。

    6、日干己土者,得正财、正官等星神,己土命受雨雪木克之覆下,易应有志难伸,身弱,一生人际关系以低姿态下想赚生意财。

    7、日干庚金者,得食神、偏财等星神,易应其人一生敬业,赚努力财性。

    8、日干辛金者,得伤官、正财等星神,易应其人豪爽,好人性下想赚生意财。

    9、日干壬水者,得比肩、食神等星神,易应其人有好朋友及敬业心。

    10、日干癸水者,得劫财、伤官等星神,易应其人朋友多,又奉献心大之结群性。

    12

  • 2015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导读:2015年的钟声已经敲响,人们常说,新的一年新的气象,又将迎来新一轮的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你都记得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你知道2015年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吗?2015年24节气时间表你了解吗?以下是我整理的2015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年的二十四节气吧。

    2015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24节气时间表

    二十四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是一个统称,其中包括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中气和节气相间地排列。从春分起十二个中气分别是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和雨水,分属于十二个以地支排列的月份。春分后的节气是清明,其后的节气依次是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立春和惊蛰。

    我们现在普遍知道的是太阳和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不停地公转和自转,通常把地球绕太阳的轨道称为黄道,而二十四节气正是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首先,当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时定为“黄经零度”,即春分点。从这里出发,每前进15度就为一个节气,从春分往下依次顺延,清明、谷雨、立夏等等。待运行一周后就又回到春分点,此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24节气其实是一个“时刻”,而非“一日”。在地球的公转与自转中,由于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公转轴有23.5度的倾角,使得夏季正午时太阳仰角高度较高,冬季时较低,影响一年四季气温与季候。为了让先民们能得知寒暑气候变化而决定农事进展或作为生活起居的参考,古代历法学家于是规定:将每年冬至到次年冬至的一回归年时间平分为十二等分,称为中气;再将二个中气等分称为节气,此为24节气的来源,这种节气的制订法称为「平气法」。 然而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为椭圆形。离太阳较近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较远时则较慢,对当时制订此历法的中原地区而言,某些节气无法反映出真实的气候状况。所以从清代开始,才另定以春分点为0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订为一个节气或中气,现在的中气和节气统称为“节气”。

  • 地支对应的月份

    十二地支的对应月份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正、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月、腊月寅、卯、辰是农历正二三月春季,春季万物发芽滋生,三合会为木巳、午、未是农历四五六月夏季,夏季万物开花茂盛天气炎热,三合会为火申、酉、戌是农历七八九月秋季,秋季万物成熟,肃杀,三合会为金亥、子、丑是农历十十一腊月冬,冬季万物收藏,归于地下,冰雪覆盖地面,三合会为水

    十二地支还对应着农历月份,子对应 采用干支方法纪年月,就是八字的月份是用十二地支表示,八字的月份是按照二十四节气划分。简单说,十二地支不与农历月份一一对应。八字月份划分简单方法:按照阳历每一个月有二个节气,前一个是“节”,后一个是“气、中气”。八字月份就是按照前一个“节”划分的。月份数字等于阳历月份数字减去一。立春是年份、正月的划分标志。十二地支与八字月份关系:寅,正月;卯,二月;辰,三月;巳,四月;午,五月;未,六月;申,七月;酉,八月;戌,九月;亥,十月;子,十一月;丑,十二月。

    八字中月份怎么对应天干地支 年月日时对应天干地支的方法是一样的,从甲子开始,六十一个轮回。其中月的地支是固定的,即从寅起一月(立春开始),依次推算二月为卯,三月为辰等。

    十二天干地支月份是怎么看的? 寅月 立春―惊蛰 雨水 正月 2月 丙寅月 戊寅月 庚寅月 壬寅月 甲寅月
    卯月 惊蛰―清明 春分 二月 3月 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 癸卯月 乙卯月
    辰月 清明―立夏 谷雨 三月 4月 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 丙辰月
    巳月 立夏―芒种 小满 四月 5月 己巳月 辛巳月 癸巳月 乙巳月 丁巳月
    午月 芒种―小暑 夏至 五月 6月 庚午月 壬午月 甲午月 丙午月 戊午月
    未月 小暑―立秋 大暑 六月 7月 辛未月 癸未月 乙未月 丁未月 己未月 申月 立秋―白露 处暑 七月 8月 壬申月 甲申月 丙申月 戊申月 庚申月
    酉月 白露―寒露 秋分 八月 9月 癸酉月 乙酉月 丁酉月 己酉月 辛酉月
    戌月 寒露―立冬 霜降 九月 10月 甲戌月 丙戌月 戊戌月 庚戌月 壬戌月
    亥月 立冬―大雪 小雪 十月 11月 乙亥月 丁亥月 己亥月 辛亥月 癸亥月
    子月 大雪―小寒 冬至 十一月 12月 丙子月 戊子月 庚子月 壬子月 甲子月
    丑月 小寒―立春 大寒 十二月 1月 丁丑月 己丑月 辛丑月 癸丑月 乙丑月

    月份和日子和天干地支是如何对应的?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天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十二地支对应月将是什么 以地支计月:
    春木:
    阴历正月,寒冬未尽,白雪茫茫,光秃秃的山野中很少有动物出入,饿虎便从山林中钻出来寻食。虎的吼叫声传遍四野,给人们很深的印象,于是就把这个月定为“虎月(寅月)”。
    阴历二月份,春暖花开,向阳的小草钻出地皮,兔子便开始活跃。人们又把这个月定为“兔月”。卯;
    以此而论,阴历三月多雾,神龙忽现。辰;
    夏火:
    阴历四月天暖,蛰蛇出洞。巳;
    阴历五月草长,人欢马叫。午;
    阴历六月草茂,羊群遍野。未;
    秋金:阴历七月果熟,猴子口福。申;
    阴历八月中秋,杀鸡饮酒。酉;
    阴历九月秋收,防盗要狗。戌;
    冬水:
    阴历十月秋凉,肥猪满圈。亥;
    阴历十一月下雪,屋内多鼠患。子;
    阴历十二月北风吹,老牛把棚归。丑!

    阴历各月份对应的地支,星次和星座分别是什么? 20分 星座与农历月份不是对应的,星座是西方的,农历则是东方的,而且农历的公历日期是每年都在变化的,而星座对应的公历日期是固定的

    我国农历正月对应地支纪月中的几月? 天干地支纪月
    干支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一个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许多历书注明某农历月对应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对应。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大致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大致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大致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大致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大致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60个月合5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九年癸丑年(公元53年)冬至月(大雪至小寒的月份,近似农历十一月)就是“甲子月”。有歌诀为证: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 下表是地支纪月时对应的节气时间段、中气、近似农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以及年天干和月地支构成的月干支:
    月地支 节气时间段 中气 近似农历月份 近似阳历月份 甲或己年 乙或庚年 丙或辛年 丁或壬年 戊或癸年
    寅月 立春―惊蛰 雨水 正月 2月 丙寅月 戊寅月 庚寅月 壬寅月 甲寅月
    卯月 惊蛰―清明 春分 二月 3月 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 癸卯月 乙卯月
    辰月 清明―立夏 谷雨 三月 4月 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 丙辰月
    巳月 立夏―芒种 小满 四月 5月 己巳月 辛巳月 癸巳月 乙巳月 丁巳月
    午月 芒种―小暑 夏至 五月 6月 庚午月 壬午月 甲午月 丙午月 戊午月
    未月 小暑―立秋 大暑 六月 7月 辛未月 癸未月 乙未月 丁未月 己未月
    申月 立秋―白露 处暑 七月 8月 壬申月 甲申月 丙申月 戊申月 庚申月
    酉月 白露―寒露 秋分 八月 9月 癸酉月 乙酉月 丁酉月 己酉月 辛酉月
    戌月 寒露―立冬 霜降 九月 10月 甲戌月 丙戌月 戊戌月 庚戌月 壬戌月
    亥月 立冬―大雪 小雪 十月 11月 乙亥月 丁亥月 己亥月 辛亥月 癸亥月
    子月 大雪―小寒 冬至 十一月 12月 丙子月 戊子月 庚子月 壬子月 甲子月
    丑月 小寒―立春 大寒 十二月 1月 丁丑月 己丑月 辛丑月 癸丑月 乙丑月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
    实例推算时:大致是农历立春起,下一年立春止。这里的时刻是东经120度标准时。

    月的天干地支怎么算 推算年干支、月干支、日干支的方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又分为5阳干,5阴干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总称为“十二地支,又分为6阳支,6阴支
    甲为天干之始,子为地支之始,天干在上,地支在下,甲子相合,乙丑相合,其余顺次相合,就叫“甲子”。古代就是以甲子来纪年、纪月、纪日。
    天干数为十,阴阳相合是五,地支数为十二,阴阳相合是六,天干周转六次,地支周转五次,合为六十甲子之数,故又称“六十甲子”.
    甲子周期表: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算法思想:
    甲子组合的规律是按干支原有的顺序,五个阳干与六个阳支相配,五个阴干与六个阴支配,结果便构成了六十个干支(或叫甲子)组合,为甲子一周 .观测上表可以发现,天干与地支的结合是顺序向下进行的,形成一个轮回,直到天干周转六次,地支周转五次.
    有了甲子周期表,用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就方便多了.
    年干支推算法
    中国很早就用干支纪年,并且沿用至今。有人把第一个甲子年定在公元前2696年,与公元相比较,公元4年的干支正是农历甲子年,因而将公元数减去3,再除以60(六十花甲子周期数),剩下的余数,可以用六十甲子表序数表查出公元该年的干支。其公式为:
    (所求年数-3)/60 = 商。。。余数(年干支序数)
    如果余数等于0,则干支序数加上60。
    例如:求公元1983年的农历干支年纪:(1983-3)/60 = 30。。。0,则 0+60 = 60(干支序数),查表为癸亥年。
    月干支推算法:
    年的天干为甲或已时,则正月的天干为丙;
    年的天干为乙或庚时,则正月的天干为戊;
    年的天干为丙或辛时,则正月的天干为庚;
    年的天干为丁或壬时,则正月的天干为壬;
    年的天干为戊或癸时,则正月的天干为甲。
    首先推算出该年农历正月的天干,其余月份可按天干顺序号类推。该年正月的天干序号的计算为:取公元年份除以5的余数减2后乘以2再减1。当该数为负数时加10
    例:求公元1991年(农历辛未年)正月的天干:1991/5=398余1,正月的天干序号数(1-2)X 2-1=-3,因该数是负数则加10得7,即天干序号7得出农历辛未年正月天干为庚,正月干支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
    日干支推算法
    由于农历月的大小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就使推算农历日期的纪日干支不能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实现。因此,农历日期的纪日干支比较好的推算办法是借助于历表
    ......>>

  • 二十四节气.十天干.十二地支的名称并了解他们的作用

    具体在以下链接:
    二十四节气
    http://baike.baidu.com/view/6385.html?wtp=tt
    天干
    http://baike.baidu.com/view/31620.htm
    地支
    http://baike.baidu.com/view/31748.htm
    天干地支
    http://baike.baidu.com/view/13689.htm10天干,12地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
    作用: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用来表示年份,时间。
    24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 ,谷雨,立夏 小满
    芒种,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处暑 ,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 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作用: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最鄙视那种想都不想的拉来拉去的~~~

  • 天干地支各是什么?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
    干支循环相配,最小公倍数是60,称为"六十甲子".古人以次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十天干:甲(jiǎ)、乙( 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公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于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三代。
    【来源】
    它源自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是为“河图”。
    河图和洛书,乃由天象观察中产生的,在三代时期就成为帝王的宝贵之物。河图和洛书构造简明,它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基石之一。清代经学家廖平,曾将诗经,易经,内经三者反复印证,证实了内经的理论本于易经,而易经之数理又取则于河洛。
    河图以十数合五方,五行,阴阳,天地之象。图式以白圈为阳,为天,为奇数;黑点为阴,为地,为偶数。并以天地合五方,以阴阳合五行,所以图式结构分布为:
    一与六共宗居北方,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与七为朋居南方,因地二生炎,天七成之;三与八为友居东方,因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与九同道居西方,因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与十相守,居中央,因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河图乃据五星出没时节而绘成。五星古称五纬,是天上五颗行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五行运行,以二十八宿舍为区划,由于它的轨道距日道不远,古人用以纪日。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由此可见,河图乃本五星出没的天象而绘制,这也是五行的来源。因在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见于北方,正当冬气交令,万物蛰伏,地面上唯有冰雪和水,水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七月夏至后,火星见于南方,正当夏气交令,地面上一片炎热,火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三月春分,木星见于东方,正当春气当令,草木萌芽生长,所谓“春到人间草木知”,木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九月秋分,金星见于西方,古代以多代表兵器,以示秋天杀伐之气当令,万物老成凋谢,金行由此而成。五月土星见于中天,表示长夏湿土之气当令,木火金水皆以此为中点,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时气候变化,皆从地面上观测出来的,土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
    【含义】
    ▲干者犹树之干也。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
    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着,见而光明。
    丁: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荣。
    己: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支者犹树之枝也。
    子: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
    丑:纽也,寒气自屈曲也。
    寅:髌也,阳气欲出,阳尚强而髌演于下。
    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
    辰:伸也,万物舒伸而出。
    巳:巳也,阳气毕布已矣。
    午:仵也,阴阳交相愕而仵。
    未:眛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
    申: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
    酉:就也,万物成熟。
    戌:灭也,万物灭尽。
    亥: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
    【作用】
    ——可推算中国历史年代
    考古发现,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当时的日历。这也说明在商朝时已经开始使用干支纪日了。根据考证,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曾发生一次日食。这是中国使用干支纪日的比较确切的证据。而使用皇帝年号纪年则是汉武帝时期的建元年号。
    干支法在中国古代一直使用,从未间断。因此对研究历史非常有帮助,非常容易推算历史时间。
    如《冯婉贞》:“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白海入侵。”咸丰,皇帝年号;庚申,干支纪年。
    【天干地支与夏历】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天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天干地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已用干支纪年。可是,其实是类似的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位置来纪年,干支只是用以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太岁)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会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而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
    干支纪年,一个周期的第一年为“甲子”(如黄巾起义口号为“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第二年为“乙丑”,依此类推,60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如1864年为农历甲子年,60年后的1924年同为农历甲子年;1865年为农历乙丑年,1925年同为农历乙丑年,依次类推。
    必须特别注意的是干支纪年是以立春作为一年即岁次的开始,是为岁首,不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作为一年的开始。例如,1984年大致是岁次甲子年,但严格来讲,当时的甲子年是自1984年立春起,至1985年立春止。
    ▲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历的近似换算
    从已知的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公元前的年份则用58-“年份数除以60的余数”后计算)
    【天干地支纪月】
    干支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次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许多历书注明某农历月对应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对应。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大致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大致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大致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大致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大致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60个月合5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九年癸丑年(公元53年)冬至月(大雪至小寒的月份,近似农历十一月)就是“甲子月”。有歌诀为证: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 下表是地支纪月时对应的节气时间段、中气、近似农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以及年天干和月地支构成的月干支:
    月地支 节气时间段 中气 近似农历月份 近似阳历月份 甲或己年 乙或庚年 丙或辛年 丁或壬年 戊或癸年
    寅月 立春—惊蛰 雨水 正月 2月 丙寅月 戊寅月 庚寅月 壬寅月 甲寅月
    卯月 惊蛰—清明 春分 二月 3月 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 癸卯月 乙卯月
    辰月 清明—立夏 谷雨 三月 4月 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 丙辰月
    巳月 立夏—芒种 小满 四月 5月 己巳月 辛巳月 癸巳月 乙巳月 丁巳月
    午月 芒种—小暑 夏至 五月 6月 庚午月 壬午月 甲午月 丙午月 戊午月
    未月 小暑—立秋 大暑 六月 7月 辛未月 癸未月 乙未月 丁未月 己未月
    申月 立秋—白露 处暑 七月 8月 壬申月 甲申月 丙申月 戊申月 庚申月
    酉月 白露—寒露 秋分 八月 9月 癸酉月 乙酉月 丁酉月 己酉月 辛酉月
    戌月 寒露—立冬 霜降 九月 10月 甲戌月 丙戌月 戊戌月 庚戌月 壬戌月
    亥月 立冬—大雪 小雪 十月 11月 乙亥月 丁亥月 己亥月 辛亥月 癸亥月
    子月 大雪—小寒 冬至 十一月 12月 丙子月 戊子月 庚子月 壬子月 甲子月
    丑月 小寒—立春 大寒 十二月 1月 丁丑月 己丑月 辛丑月 癸丑月 乙丑月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
    推算实例:2004年大致是农历甲申年。那次甲申年自2004年2月4日19时56分立春起,至2005年2月4日1时43分立春止。这里的时刻是东经120度标准时。
    丙寅月,2004年2月4日19时56分立春~2004年3月5日13时56分惊蛰
    丁卯月,2004年3月5日13时56分惊蛰~2004年4月4日18时43分清明
    戊辰月,2004年4月4日18时43分清明~2004年5月5日12时2分立夏
    己巳月,2004年5月5日12时2分立夏~2004年6月5日16时14分芒种
    庚午月,2004年6月5日16时14分芒种~2004年7月7日2时31分小暑
    辛未月,2004年7月7日2时31分小暑~2004年8月7日12时20分立秋
    壬申月,2004年8月7日12时20分立秋~2004年9月7日15时13分白露
    癸酉月,2004年9月7日15时13分白露~2004年10月8日6时49分寒露
    甲戌月,2004年10月8日6时49分寒露~2004年11月7日9时59分立冬
    乙亥月,2004年11月7日9时59分立冬~2004年12月7日2时49分大雪
    丙子月,2004年12月7日2时49分大雪~2005年1月5日14时3分小寒
    丁丑月,2005年1月5日14时3分小寒~2005年2月4日1时43分大寒
    【天干地支纪日】
    干支纪日,60日大致合2个月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确定的文献指出干支纪日始于鲁隐公三年夏历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
    因为儒略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公元年能被4整除,闰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5日,所以4年1461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数是29220日,合80年。这就是说,每8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儒略历月日日期会反复一次循环。(公元4年本来应为闰年,但因为公元前45年开始实施儒略历后,“每隔3年”加一次闰日被误为“每3年”加一次闰日,所以罗马皇帝屋大维下令前5年、前1年、4年停闰以修正错误置闰。)
    因为格里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公元年能被100但非400整除,闰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425日,所以400年146097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数是2921940日,合8000年。这就是说,每8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若没有遇到能被100但非400整除的公元年,会反复一次循环,但整体而言,假设未来从不改格里历,每800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才会反复一次完整的循环。1912年2月18日,合农历壬子年正月初一,以及9912年2月18日,都是是“甲子日”。
    【天干地支纪时】
    干支纪时,60时辰合5日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必须注意的是子时分为0时到1时的早子时和23时到24时的晚子时,所以遇到甲或己之日,0时到1时是甲子时,但23时到24时是丙子时。晚子时又称子夜或夜子。日上起时亦有歌诀: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 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 壬子是真途。下表列出日天干和时辰地支构成的时辰干支,以北京时间(UTC+8)为准:
    时辰地支 北京时间(UTC+8) 甲或己日 乙或庚日 丙或辛日 丁或壬日 戊或癸日
    早子时 0时—1时 甲子时 丙子时 戊子时 庚子时 壬子时
    丑时 1时—3时 乙丑时 丁丑时 己丑时 辛丑时 癸丑时
    寅时 3时—5时 丙寅时 戊寅时 庚寅时 壬寅时 甲寅时
    卯时 5时—7时 丁卯时 己卯时 辛卯时 癸卯时 乙卯时
    辰时 7时—9时 戊辰时 庚辰时 壬辰时 甲辰时 丙辰时
    巳时 9时—11时 己巳时 辛巳时 癸巳时 乙巳时 丁巳时
    午时 11时—13时 庚午时 壬午时 甲午时 丙午时 戊午时
    未时 13时—15时 辛未时 癸未时 乙未时 丁未时 己未时
    申时 15时—17时 壬申时 甲申时 丙申时 戊申时 庚申时
    酉时 17时—19时 癸酉时 乙酉时 丁酉时 己酉时 辛酉时
    戌时 19时—21时 甲戌时 丙戌时 戊戌时 庚戌时 壬戌时
    亥时 21时—23时 乙亥时 丁亥时 己亥时 辛亥时 癸亥时
    晚子时 23时—24时 丙子时 戊子时 庚子时 壬子时 甲子时
    【天干地支次序表】
    1. 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地支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子(鼠)属阳水,北方;亥(猪)属阴水,北方。
    寅(虎)属阳木,东方;卯(兔)属阴木,东方。
    巳(蛇)属阴火,南方;午(马)属阳火,南方。
    申(猴)属阳金,西方;酉(鸡)属阴金,西方。
    辰(龙).戌(犬)属阳土,中方;
    丑(牛).未(羊)属阴土,中方。
    【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
    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
    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露之水,北方。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