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干支如何影响命局,大运干支各管五年对不对

八字中的大运您认为天干重要呢还是地支重要呢 ?

你好,大运重地支,流年重天干,但害怕大运天干在原命局有强根且为忌神,请采纳

大运有哪些是什么意思

在传统命理中有很多的专业术语,其中八字排盘起大运就有不少人不清楚是什么意思。不同时间出生的人命运自然也是不一样,生辰八字可以推测出一个人命运如何,的八字算命专题带你了解自身的命运!

八字排盘起大运是什么意思?
一、大运来源
大运来源于月柱,是月柱的延伸。其根据阴阳不同,参考年柱,采取阳顺阴逆的原则进行排列,每十年一大运,模式固定。
月柱,在命局中不可能干支分开而论,因此大运也不可能干支分开来论命,因为其是一个整体。同时,干乃是支之表现,支乃是干之根气之处,所以干支不能独立而分开。所以,审视大运,其实就是以大运介入八字原局进行论述,仔细观察大运干支与原局干支之间的关系的这一过程。
二、大运涵义
1、大运名称大运以天干十神称呼,天干是偏财,那么则称作偏财运,天干是正印,则称作正印运。大运地支一般是场所,方位,所以用“地”来称呼。所以整个大运我们就形成如下称呼,如果是天干是正财,地支是日元之禄,我们称为财运禄地,天干是正印,地支是日元之库,我们称之为印运库地。如果是乙木曰元,逢壬午大运,我们可以称作印运南方火地,也可以称作印运,日元临长生之地,也可以称作印运食地。其实,以上称呼只不过是我们在预测过程中随口说出的简单概括名词而已,只不过关键是我们的表述要符合命理的基本原理。天干直接明了,容易理解。而地支表述要非常明确的符合地支的特性,可以用十二长生诀表述,也可以用方位位置进行表述,遇到四库也可以用库来表述,当然除了四库之外的其他地支也可以用主气来称呼。
揭秘八字大运中的涵义(详解大运)
比如此乾造,行运乙酉,我们可以称之为伤运西方金地,也可以称呼为伤运沐浴之地,也可以称作为伤运印地,综合这三种称呼,似乎第三种称呼更简短些。
2、大运真义(辨别大运的几个步骤)
(1)第一步:透干得地。大运本身是固定运行,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因此以大运代入原局去仔细观察。大运天干与原局的关系先要看原局是否有根气依托之处,比如运干是壬水,那么要仔细寻找原局中地支有否存在根气,看看原局是否有申、亥、子、辰等,如果有,意味着壬水有根气,没有,则不以得根气论。这种现象,换句话说是原局地支借助大运透出壬水用事。
大运地支与原局关系则是先要看在原局当中天干是否在大运运支中得根气,比如运行至戌地,原局天干有庚、辛、戊、丙、丁,则意味着以上天干在此大运中得根气。透干得地论其实从本质上来讲是大运行运对命局产生的影响,或者说原命局在天地流转过程中五行产生了变化,这才是真正理解大运的本义所在。
究竟怎样变化,由以上可以看得出,如果原局壬水潜藏在申、亥中,而天干不透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当大运透出来,意味着发用了,正所谓'正待来时'。而原局天干存在辛、丙,但在命局中无根而虚浮,发用是无力的,但是大运运至戌火库之地,那么辛、丙显然就得根了,发用就有力了。其实得根与得气都有其原理进行详细辨认。这就是大运引领命局出现最基本的变化所在。学命者在论述大运时首先必须明白此步骤,才能进行准确推命,否则无理无据。
(2)第二步:干支一体。大运本身是十天干配对十二地支,必然有所不同。有通俗所说的盖头大运,比如庚寅,有截脚大运,比如甲申,其实这些盖头截脚之大运定位显然没有真正阐明大运干支本义。大运干支本义在于其影响原局变化,与自身是否盖头,是否截脚没有直接关系。不过这里衍生了一种大运,就是干支一体大运,其有自身明显的特性。比如庚申运,运干庚在运支中就有根而旺,换句话说,大运支透出庚发用,壬申运也是如此,壬水就在大运中得根,其理与庚申运类似。因此我们综合第一点透干得地论,遇到类似的干支一体情况,还要注意大运本身的透干得地现象。
(3)第三步:大运变化
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固定一成不变,所以变化在八字命理当中是需要认真去考察的,因为它将影响到八字命运的成败。大运在影响命局的过程中定然有变化之处,具体可以结合以上两点来阐述。
A、运支转化:比如行运是寅地,但是命局里面有午,寅午合则会成火局,木倾泻于火象。
B、干支不和:比如行运庚寅,庚金透出为食神,但是运支寅与命局午戌却会成枭印局。
比如此坤造女命,食神带杀格成立。行运甲寅,本身是干支一体大运,甲木有透出克制食神破格迹象,但是寅午会局,枭神倾泻于劫刃中而挽回颓势。命主能力较强,善于交际善于经营策划。
(4)第四步:大运成败格。大运对格局的影响最关键之处在于成败格,比如,命局格局未成,大运辅助成格,格局没有完善,大运辅助完善,是为成格。大运出现忌神破格,此为败格。大运行运逆局而无伤于格局根本,则为败而未败。
1、成格:包括完善格局,比如大运透出相神辅助或者对相神有益,或者命局本身用神未完善大运帮助完善,最典型是三合局的完善。
2、畋格:败格指的是大运出现忌神破格或者地支冲击格局构造要素。
偏财-正印-日柱-偏印
乾造:庚寅-乙酉-丙子-甲午
比肩-劫财-食神-伤官-偏财-正财-偏官-正官
大运: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此命格为郭台铭命造,命局为财格佩印,用子水官星制劫的八字。但是命局地支寅午会局导致偏印星容易倾泻于午火当中,这将会致使甲木失去独立性。少年时期的丙戌运,寅午戌三会火局透出丙火,导致格局相神甲木败,因此少年贫寒,学业难继。
3、逆局:逆局要看对命局构成破坏的程度,如果破坏程度大,相当于忌神破格,如果破坏程度小,则会在这个大运中属于磨练时期。
乾造:庚寅-乙酉-丙子-甲午
也是郭台铭命造。此命格行运戊子,戊土食神透出发用,显然逆了财格用印之局,因为财格用印,必然喜官杀印运,食伤运乃是有克制压制官杀生财之嫌,因此这个时期命主会打工,继而步入子运限,命主开始创业。
关于大运上下五年分的辨别。一般是从象上进行区分,且在很多时候体现出有明显的区分性,不过需要灵活去看待,不能死板。

大运的天干能作用命局中的地支吗?

大运的天干能作用命局中的地支吗?
反过来说、就通畅了、原命局中的地支可以为大运的天干提供能量、大运直接影响原命局、大运有可能去掉原命局的病、也有可能为原本平衡无病的命局带来病、大运可以作为第五柱来看。

八字大运干支可以与命局通根吗?

通根是指八字地支,八字就是天地人三才运行图,日主看地支藏根,同五行的都是。大运是行程,是补偏救弊的过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子平真诠关于命局从格

你好!我认为你这个命局在原命局是从不了的,因为秉月令且为本气之根,虽然全局水木一片,也从不了,身太弱,天干官杀混杂,七杀紧贴而克,命局中没有食伤制杀,也没有印化杀,乙亥大运,命局依然不能从,所以为忌,天干乙木加大命局中七杀的力量,地支有水多土荡之势,无疑这步运很差,下步丙子大运,天干能化杀生身,但地支子水加大水的力量为忌,但没有特殊关系伤到戌土,总体来说比上一部运好,天干喜丙丁火化杀,地支宜用未燥土帮身。

《子平真诠》中三、论阴阳生克,如何解释?

四时之运,相生而成,亦相克而成。生而不克,何以能循环迭运而不穷。克者,所以节而止之,使之收敛,以为发泄之基。故曰天地节而四时成。即以木论,木盛于夏,杀于秋,使外之所发泄者,收藏于内,是杀正所以为生也。大易以收敛为性情之实,以兑为万物所说,至哉言乎。譬如人之养身,固以饮食为生,然使时时饮之食之,而不使稍饥以有待,其人寿能久乎?是以生与克同用,克与生同功。
就是忽悠注:如果以大家所熟悉的角度出发,日主强,用财官;日主弱,用印比,即所谓的有用之神,即为用神。如此用神及是第一节所提到“一气”,财官为克,印比为生,则为“两仪”,皆是一体两面而已。此处并没有提及阴阳,不过如此尔。
八字结构阴阳,年月柱为阳;日时柱为阴,年月相对则年阳月阴;日时柱相对则日阴时阳,年时为阳;日月为阴,故有内阳外阴而论性情之说。阳主前,阴主后,则套入八字结构,年月柱为上半年,日时柱为下半年。
这里在提示一下,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如病药论,即是以最旺者为太极,如四柱火最旺,则分阴火阳火。在将阴阳火分成四象,最后既可以分出其中奥妙。
同样上例可以理解为,最旺者为太极,生为阴,克为阳,克中阳克还是阴克,生中阴生还是阳生。
我们看书经常看到体用,其实“体”就为阴;“用”就是阳。放到岁运之中即是大运为体,流年为用。植入八字之中,即是不变为阴,变为阳。“最旺者”即如何变都是八字之中最旺,所以为“体”。“最弱者”即是如何变都是八字之中最弱,也可论之为“体”。一阴一阳之谓道,任何都可以用阴阳解释。
然以五行而统论之,则水木相生,金木相克。以五行之阴阳分配之,则生克之中,又有异同。此所以水同生木,而印有偏正。金同克木,而局有官煞也。印绶之中,偏正相似。阴阳相生之殊,可置勿论。而相克之内,一官一煞,淑慝判然,其理不可不细详也。
就是忽悠注:此为“四象”之要点。同上注,望细理解之。
即以甲乙庚辛言之,甲者,阳木也,木之生气也。乙者,阴木也,木之形质也。庚为阳金,秋天肃杀之气也。辛为阴金,人间五金之质也。木之生气寄于木,而行于天,故逢秋令肃杀之气,而销克殆尽。而金铁刀斧,反不能伤木之形质。遇金铁刀斧,而斩伐无余,而肃杀之气,只可外落叶,而根柢愈固。此所以甲以庚为煞,以辛为官,而乙则反是也。火与金亦然。丙为阳火,融和之气也。丁为阴火,薪传之火也。秋天肃杀之气,逢阳和而融,而五金不畏阳和。人间金铁之质,逢薪火而容(金+容)之,而秋气不畏薪火。余可类推矣。
就是忽悠注:重点有二,1、同阴阳相克,克力大。2、月令可以决定生克关系。3、月令可以决定喜不喜克泄。
十二长生诀必须会背诵,而且能任何八字天干对照地支,都可以熟练说出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这个很关键,尤其是长生、临官、帝旺、墓、库,必须要掌握,否则很难深入进修沈孝瞻格局法。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