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佛家说法,佛说的六道是哪六道

六道轮回是哪六道

问题一:六道轮回是哪六道,到底什么意思?说清楚点. 六道是指:一、天道,二,阿修罗道,三、人道,四、畜生道,五、饿鬼道,六、地狱道。此中上三道,为三善道,因其作业(善恶二业,即因果)较优良故;下三道为三恶道,因其作业较惨重故一切沉沦于分段生死的众生,其轮回的途径,不出六道。所谓轮回者:是描述其情状,去来往复,有如车轮的回旋,在这六道中周而复始,无有不遍,故名六道轮回。世间众生无不在轮回之中。只有佛、菩萨、罗汉才能够跳出三界,不入轮回。轮回理论是佛教的基本理论之一。
古人有形容六道之说
人道渺渺,仙道茫茫;鬼道乐兮,当人生门;仙道贵生,鬼道贵终;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高上清灵美,悲歌朗太空;唯愿天道成,不欲人道穷;北都泉苗府,中有万鬼群,但欲遏人算,断绝人
命门;阿人歌洞章,以摄北罗酆,束诵妖魔精,斩或六鬼锋,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佛家有六道之说,人道,鬼道,仙道是六道中的三道。这句话大概的意思就是劝戒人们:正确的道路往往是扑朔迷离的,在人生的道路上面临选择时要慎重考虑,不要选错
道!鬼道代表的是歧途,歧途开始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但越走你就会发现它越邪恶,妖魔鬼怪群魔乱舞肆意而为。而仙道和人道刚开始感觉真的不好走,给人很迷茫的感觉,但越走你就会发现诸天气荡荡,我道日
兴隆,越加显示了你选择的明智性!
地狱道
在一般的民间传统的认知中,都以为人死後,若生前做了坏事,死後就会下地狱,尤其穷凶恶极的人更会下十八层地狱。中国自古以来,有关地狱的故事不计其数,最有名的当是《聊斋志异》中的〈续黄粱〉,叙述一位福建省曾孝廉做了一个梦,梦中他成为宰相,却贪赃弄权,无恶不作,死後下地狱受尽酷刑,文中对地狱的种种情景,有非常精采的描述。
事实上,佛教所说的地狱和鬼,是不同的两类众生。地狱之名在许多佛经中皆有出现,最常见的是《立世阿毗昙论》中称「泥梨耶」(梵文niraya或naraka),意思是没有喜乐和福德的地方。而在《新婆沙论》中,称为「那落迦」(梵文naraka),则是没有喜悦意和喜乐之意。从意译上可知,地狱道是欲界六道中最苦的境界,因为在这里的众生,不但没有一丝的喜悦,还备受各种酷刑折磨。(地狱道是欲界六道中最苦的境界)
例如在等活地狱(又名想地狱),此中众生备受砍、刺、磨、捣之苦,皮开肉绽,痛苦至死,当身体被冷风所吹,伤口愈合,身体复生,重又受罪,如此不断的受罪,直到业报受尽才能出离这苦痛无间的地狱。而且在地狱中的众生,寿命又特别长,在受罪之时,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根据印顺导师在《成佛之道》的说法,地狱可分四大类:1.八大地狱:八大地狱是此道的最根本,到处充满火焰,所以也叫做「八热地狱」,与基督教所说的「永火」相近。最底层就是令人闻之丧胆的阿鼻地狱,亦即无间地狱。2.游增地狱:八热地狱的每一热地狱都有四门,每门又有四小地狱,总共一百二十八地狱。凡是从八热地狱出来的众生,要一一游历此处受苦,所以称为「游增」。3.八寒地狱:极为寒冷,此处众生经常因寒冷而悲号,身体也为之冻得变色。4.孤独地狱:这是在人间的山间,江边等,过著孤独、非人的生活,可说是人间地狱。总计八热、八寒、游增、孤独,地狱共有十八处。
饿鬼道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认为,人死之後都会变成鬼,其实会转世鬼道是因为前生造作恶业,心吝啬而多贪欲,所以要受饥渴的苦报。虽然有的鬼也能享有人天福报,但是十之八九都是只能接受苦报的饿鬼,饱尝饥渴馈乏之苦,故以「饿鬼」为名。
在经典里所提到的饿鬼,多是镇日汲汲於饮食,但是却饱受求不得苦,不是遇水成火,就是喉细无法咽食。据《瑜......>>

问题二:六道轮回中六道是哪六道?每一道又分别代表着什么 六道者:一、天道,二,修罗道,三、人间道,四、畜生道,五、饿鬼道,六、地狱道。
此中上三道,为三善道,因其作业(善恶二业,即因果)较优良故;下三道为三恶道,因其作业较惨重故一切沉沦于分段生死的众生,其轮回的途径,不出六道。
所谓轮回者:是描述其情状,去来往复,有如车轮的回旋,在这六道中周而复始,无有不遍,故名六道轮回。
地狱道在六道之中,以地狱道之痛苦为最甚。
「地狱道」只是一个统称,其实它可被细分为八大热地狱、八大寒地狱、近边地狱及孤独地狱四大部分。除孤独地狱外,其他地狱均为众生之集体共同业力所创造的。造作最重恶业者,会投生于地狱道中,经历几十万亿年才有可能离开此道之苦。
地狱道的众生,并不由母胎所出,亦非因卵而出,而是化生出的。在八大热地狱中投生的众生,受着各式各样的大苦。在有些热狱中,众生会互相砍杀,但却不死去,只能经年累月地忍受不断被杀害之痛苦,完全无法出离。在其他狱中,众生会被烧至七孔冒烟,或被肢解,又或被放入熔铜中煮至皮开肉烂。这些都是过往之恶业力成熟时,所幻化出来的惨况,苦不堪言。在八大寒地狱中,有情众生受着不同程度之寒苦所逼,甚至会被冻封僵立几百亿年之久,却因业力未尽而不会死去。其他地狱的各苦,衲就不在此详述了(注:参考著作《生死之轮》)。总之,地狱道是六道中痛苦最大的一道。
构成不同佛经中对于地狱的描写亦有不同,有八大地狱、一百三十六地狱、六万四千地狱等等说法。
畜牲道相对而言,投生畜牲道的众生是三恶道中受苦最少的。
畜牲道的众生,居住在陆地上的少,居于海里的为多。从最小的昆虫到鲸鱼及大象等,都属于畜牲道的众生。此外,还有例如龙族及大鹏金翅鸟等我们并不常见到的动物,也都属于畜牲类别。有些畜牲寿命只有一天,也有些可以寿命长达多劫。
只要我们观察陆地上的畜牲,便可略为明了此道的痛苦。在野外漂泊的动物,长期捱受寒、热、饥、渴、被猎杀及相互啖食之苦。被人类畜养的动物,则被劳役、鞭打,更被宰杀而取皮、肉及骨等,一样苦不堪言。
地狱道及饿鬼道的生命,因为大苦而无暇修持佛法。畜牲道的众生,则愚昧无智,故此不太可能明白佛法,所以亦无从修善。这其中只有极少数的畜类是例外。故此,一旦跌入畜牲道,便要痛苦地捱至业力消尽而另一过往小善因成熟,方有望再度为人。大家想一想,我们这一生中杀生多少次了,这就会导致无数次于三恶道中轮回,万劫不复。人道 众生因不善业而投生于三恶道,而因善业而感召生于三善道之果报。在三善道中,生于天界之福报最大,修罗道次之,人间则再次之,但人间却是最适宜修持佛法的地方。
投生人道的痛苦,主要可被归纳为四苦,即生苦、老苦、病苦及死苦。
对老、病及死苦,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了解。对于生苦,我们或许不太明白,亦无法记起自己在母胎内乃至出生过程所经历的痛苦了。在母胎内的近九个月间,婴儿所受的痛苦很大。虽然我们现在记不起了,但这不代表我们当时没有感觉。在出胎时,婴儿所受的苦更大。在出生后,我们连少许保护自己的能力也没有。若不是父母的守护照顾,我们可能只会存活几分钟,便会被野兽吃了或者冷死、饿死了。
老苦并非单单指老年之苦,而是指从入胎开始逐步走向死亡之苦。如果我们能活到老年,这种苦则更为明显。在年老时,我们的身体机能衰退,走多几步路也举步为艰,胃口也不好,脸上的皮肤变得像猴子似的,有很多事情想做也做不来。在五浊恶世年代,年轻人不懂敬老,老人益发感到自己不受欢迎。这老苦就像一个小偷,不知不觉间便把我们的青春偷去了。对不懂佛法的人来说,老苦包含了身心之苦。对通晓佛法的人来说,心上可以不......>>

问题三:请问佛家讲的六道轮回指的是哪六道? 六道者:一、天道,二,阿修罗贰,三、人道,四、畜生道,五、饿鬼道,六、地狱道。
此中上三道,为三善道,因其作业(善恶二业,即因果)较优良故;下三道为三恶道,因其作业较惨重故一切沉沦于分段生死的众生,其轮回的途径,不出六道。
所谓轮回者:是描述其情状,去来往复,有如车轮的回旋,在这六道中周而复始,无有不遍,故名六道轮回。
世间众生无不在轮回之中。只有佛、菩萨、罗汉才能够跳出三界,不入轮回。

问题四:“六道轮回”指的是哪六道? 六道是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道包含在十法界之中六道以上是佛
妙觉菩萨位
如: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大涅磐)
十号圆满: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具足: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十种大乐、十八大空、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种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三学、四谛、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六度万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以法界为体(入一切时间和空间)、禅定解脱三昧深入无际、智慧无量、为九界导师……更多对佛的描述
大乘等觉菩萨位
如: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弥勒菩萨等。
尚有一分生相无明未破的菩萨位(古佛倒驾慈航的不计)
如来逆流,如是菩萨,顺行而至,觉际入交,名为等觉。
大乘十地菩萨位
十法云地
慈阴妙云,覆涅盘海,名法云地。
九善慧地
发真如用,名善慧地。
八不动地
一真如心,名不动地。
七远行地
尽真如际,名远行地。
六现前地
无为真如,性净明露,名现前地。
五极难胜地
一切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
四焰慧地
明极觉满,名焰慧地。
三发光地
净极明生,名发光地。
二离垢地
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
一欢喜地(如:龙树菩萨)
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楞伽经》中,佛告大慧:大名德比丘,厥号为龙树,得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
大乘十回向菩萨位
十等法界无量回向
性海圆成,心等法界,含摄周遍,量等虚空,名等法界无量回向。
九无缚无著解脱回向
诸法本空,心无缚著,于根尘中,得大解脱,名无缚无著解脱回向。
八真如相回向
即一切法,离一切相,缘生无性,体即真如,名真如相回向。
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十方众生,皆我性具,本际平等,无有高下,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六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于诸佛地,起万行因,依因趣果,取涅盘道,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五无尽功德藏回向
一切世界,过恒河沙佛,自性功德,重重无尽,名无尽功德藏回向。
四至一切处回向
觉智周圆,无所不遍,名至一切处回向。
三等一切佛回向
本觉之理,湛然常住,能觉之智,齐于诸佛,名等一切佛回向。
二不坏回向
正显中道,归趣本觉,回入法身,无能坏者,名不坏回向。
一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化度众生,离众生相,回无为心,向涅盘道,名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大乘十行菩萨位
十真实行
圆融德相,清净无漏,真无为性,妙契真实,名真实行。
九善法行
妙观慧中,显圆融德,能入诸佛法轨中,名善法行。
八尊重行
缘般若故,成无著行,故六度中,特尊般若,名尊重行。
七无著行
十方虚空,满足微尘,于一尘中,现十方界,尘界交现,不相留碍,名无著行。
六善现行
既离痴乱,则能现诸相,同异圆融,名善现行。
五无痴乱行
了达法门,悉无错误,名离痴乱行。
四无尽行
三际十方,化身无尽,名无尽行。
三无嗔恨行
等视众生,不见其过,名无嗔恨行。
二饶益行
饶利众生,使得法利,名饶益行。
一欢喜行
随顺众生,随喜功德,名欢喜行。
大乘十住菩萨位
十灌顶住
菩萨既为佛子,佛以智水灌顶,藉表成人,名灌顶住。
九法王子住
长养圣胎,绍隆佛种,堪作法王之子,名法......>>

问题五:"六道轮回"是指哪六道?各有什么区别? 一、六道状况
佛陀概括世间一切有情,归为六大种类,有:天、人、阿修罗、
畜生、饿鬼、地狱,这即是‘六道’。世上固有许多生物学家,
对于动物,亦有其不同的分类法,却因受到个人智慧学问的限制
,总不及佛陀的圆满周到。这因佛陀不但能见凡夫肉眼之所见(
如人畜二道,而畜道凡夫亦只见其少分),且亦能见凡夫肉眼之
所不见(如天、修罗、鬼、地狱四道)。学佛之人,以相信圣言
量为依归,固不可因我之不见,遂谓为虚诞无有。
六道众生的状况,千差万别,一一细说,不胜繁杂,今为略举二
端,藉知大概。1、是‘类受’,类指正报身心的种类,受指依
报世界的享受。其中依报,诸多种类,单举寿长,以推余福。2、
是‘苦厄’,苦是痛苦,厄是灾厄。六道果报,固然有别,总之
不离观受是苦。
1、天道
天,是天然自然,享乐殊胜、身形殊胜之义;此道众生,居六道
之首,威德特尊,神用自在,故名为天。
约‘类受’言:共分三界,即欲界、 *** 、无 *** (亦名空界);
自下而上,计二十八层天。其中欲界六层,亦如人间,有男女饮
食之欲;其第二层名忉利天,居须弥山顶,自有三十三天(此三
十三天,约横面言),即山顶四角,各有八天,中为帝释天主,
世俗所尊玉皇上帝,即指此言;而第六层,则名他化自在天,却
是魔王波旬所居。又、 *** 有四禅十八层天,皆有禅定,已无男
女饮食之欲,犹带身形楼阁诸色;其中前三禅各三天,第四禅有
九天。又、无 *** 有四层天,入四空定,已无形相,只存神识。
天上各种享受,皆殊胜于人间;如食曰天厨妙味,共一器食,随
福差别;衣曰天衣无缝,不似人间,千缝百补。至于寿命,亦长
人间甚多:如第一层四王天,寿五百岁,却以人间五十年为一日
计算。向上一层,按此间倍倍增加;如第二层忉利天,寿一千岁
,却以人间百年为一日计;乃至第六层他化自在天,寿万六千岁
,而以人间千六百年为一日计。如是递增,至非想非非想天,则
寿八万大劫。这因前生造上品十善因缘,方得如此殊胜果报。
约‘苦厄’:欲界天有五衰,寿将尽时,自然头上花萎、腋下汗
出、衣裳垢染、身体臭秽、不乐本座,是名五衰。五衰现时,知
必当死,愁忧恐怖,苦等地狱。又、 *** 天有三灾,初为火灾,
劫火兴时,初禅以下,尽化灰烬;二为水灾,劫水起时,二禅以
下,皆遭淹没;三为风灾,大风所吹,三禅以下,乃至微尘,皆
无余在。呜呼!所住器界尚不能存,何况寄居众生,安能永在?
甚至四禅天人,虽具深禅定,一旦命终,即不乐入禅,风触吹身
,唯除眼识,余皆有苦。又、无 *** 四天,虽无下面二界粗苦,
仍有如疮(空无边处天)、如痈(识无边处天)、如病(无所有
处天)、如箭入体(非非想处天)等微细苦;且寿命尽时,定力
遂失,知当死堕,譬如高山忽坠深涧,生大恐怖。
2、人道
人,梵语摩冕赊,翻为意,以此道众生作一切事,皆先意起。法
苑云:人者,忍也,于世违顺,人能安忍。
约‘类受’言:人道分布于四大星球之上,身形寿享,皆不相同。
如东弗婆提,寿二百五十岁;南阎浮提,寿一百岁;西瞿尼,寿
五百岁;北郁单越,寿一千岁。即以南阎浮提(亦即吾人所居地
球)而言,五大洲上所居人种,发肤颜色、风俗习惯,乃至土地
资源,亦多悬殊。然书经云:惟人为万物之灵;礼亦云:人者,
天地之心,五行之端。盖以人易近道,最能止息妄心,堪能修行
而言。此因前生行中品十善,感此道身。
约‘苦厄’言:三苦八苦等。
3、阿修罗道
阿修罗,此翻无端正,又翻无酒,或云非天。以此道众生男丑女
端,故名无......>>

问题六:六道轮回都是哪六道?分别是什么意思? 哥们,以下内容是复制。。。,六道(又名六趣、六凡或六道轮回)是众生轮回之道途。六道可分为三善道和三恶道。三善道为天、人、阿修罗; 三恶道为畜生、饿鬼、地狱。但阿修罗虽为善道,因德不及天,故曰非天;以其苦道,尚甚于人,故有时被列入三恶道中,合称为四恶道。佛教相信,任何人若遵守五戒,可得六根整然人身。若在五戒上,再加行十善,即可升到天界。

问题七:六道轮回是哪六道啊?六界又是哪六界?六界和六道轮回一样么? 一样。所谓六道轮回,乃指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等六道众生,都是属迷之境界,不能脱离生死,这一世生在这一道,下一世又生在那一道,总是在六道里轮来轮去,像车轮一样地转,永远转不出去,所以叫做六道轮回。又因此六道是一切众生乘业而趣向之处,故又名六趣;而在六道之中又有胎、卵、湿、化之四种众生,故又名六道四生。至於为何有六道轮回?又如何轮回?大致可从下列三类型轮回,阐述如下:
(一)心念各别轮回。乃指有情众生因无始劫来所具有贪、镇、疑三毒,单一性地各别未经净化而轮回受生。贪毒重者,受生饿鬼道;镇毒重者,受生地狱道;疑毒重者,受生畜生道。本师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一天曾看到一窝蚂蚁而笑著对众弟子开示:此窝蚂蚁因疑毒甚重,已历经七尊佛出世又涅盘,而尚在蚂蚁身。可见因疑犯者,为过深重,复难舍离(<大宝积经>有此开示)。
(二)心念相继轮回。乃指有情众生因无始劫来所具有贪、镇、疑三毒,无定性而相继出现,交互轮回而现前於六道。换言之,即一会儿贪毒现前,而受生饿鬼道;一会儿镇毒现前,而受生地狱道;一会儿疑毒现前,而受生畜生道。若不贪而常布施修福,但镇毒很重,则受生阿修罗道;修十善业而贪镇疑三毒很轻微,则受生天道;有贪镇疑三毒但受持五戒,则受生人道。
(三)生生世世轮回。乃指有情众生因无始劫来,因前二者加在一起,有时因心念各别轮回,有时因心念相继轮回,而受生於六道。大多数之有情众生,或因未修四谛法而证得阿罗汉果;或因未修十二因缘法而证得辟支佛果;或未因修六波罗蜜法十波罗蜜法而证得菩萨摩诃萨及佛果,无法超出三界,都依此类型而轮回於六道。

问题八:六道轮回都是哪六道?什么意思?分别解释一下 轮回理论是佛教的基本理论之一。
六道者:一、天道,二,修罗道,三、人间道,四、畜生道,五、饿鬼道,六、地狱道。
此中上三道,为三善道,因其作业(善恶二业,即因果)较优良故;下三道为三恶道,因其作业较惨重故一切沉沦于分段生死的众生,其轮回的途径,不出六道。
所谓轮回者:是描述其情状,去来往复,有如车轮的回旋,在这六道中周而复始,无有不遍,故名六道轮回。
六道轮回都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五阴盛苦。如此,六道轮回可以说苦多于乐,所以人生是苦海也。依解脱道论来说:「戒定慧,是解脱之道,守戒的人,是威仪的意义,也是行善之本。修定的人,他的心不散乱。而有智慧的人,他可以先知先觉。所谓解脱,就是离开束缚的意思,用戒为初善,定是中善,慧为後善,如此产生禅定力求灭苦,最後才得解脱六道轮回。」
六道轮回有二项是有形的,即是「人道」和「畜生道」。
六道轮回有四项是无形的,即是「天道」、「阿修罗道」、「恶鬼道」、「地狱道」。
有形的称为「有器」,无形的称为「无器」。

问题九:六道轮回是哪六道,六界是哪六界 轮回理论是佛教的基本理论之一。 六道者:一、天道,二,阿修罗道,三、人道,四、畜生道,五、饿鬼道,六、地狱道。 此中上三道,为三善道,因其作业(善恶二业,即因果)较优良故;下三道为三恶道,因其作业较惨重故一切沉沦于分段生死的众生,其轮回的途径,不出六道。 所谓轮回者:是描述其情状,去来往复,有如车轮的回旋,在这六道中周而复始,无有不遍,故名六道轮回。 世间众生无不在轮回之中。只有佛、菩萨、罗汉才能够跳出三界,不入轮回。 [编辑本段]地狱道 在六道之中,以地狱道之痛苦为最甚。 「地狱道」只是一个统称,其实它可被细分为八大热地狱、八大寒地狱、近边地狱及孤独地狱四大部分。除孤独地狱外,其他地狱均为众生之集体共同业力所创造的。造作最重恶业者,会投生于地狱道中,经历几十万亿年才有可能离开此道之苦。 地狱道的众生,并不由母胎所出,亦非因卵而出,而是化生出的。在八大热地狱中投生的众生,受着各式各样的大苦。在有些热狱中,众生会互相砍杀,但却不死去,只能经年累月地忍受不断被杀害之痛苦,完全无法出离。在其他狱中,众生会被烧至七孔冒烟,或被肢解,又或被放入熔铜中煮至皮开肉烂。这些都是过往之恶业力成熟时,所幻化出来的惨况,苦不堪言。在八大寒地狱中,有情众生受着不同程度之寒苦所逼,甚至会被冻封僵立几百亿年之久,却因业力未尽而不会死去。其他地狱的各苦,衲就不在此详述了(注:参考著作《生死之轮》)。总之,地狱道是六道中痛苦最大的一道。 [编辑本段]饿鬼道 饿鬼的痛苦比地狱略少,但比畜牲道大。如果以智力来比较,饿鬼的智力比畜牲为高。 饿鬼道的众生是胎生的,而且每胎便会生下几百个鬼子。生于饿鬼道中的因缘,除了共通的不善业外,亦特别与不肯施舍助人、偷盗或见难不救之业因有关。这一道中的众生寿量不定,有的饿鬼寿命可长达数万人间年,长期受着因不善业力而感召之痛苦果报。 地狱道的众生,以我们凡夫的眼睛是见不到的。饿鬼道的众生,则可以用肉眼得见。饿鬼散居于不同的地方,有些也散居于人间的世界。在人间的城市中,不太可能有饿鬼道的众生流连。但在旷野中,有时晚上会见到火球或火光,这就是在黑暗中流连的饿鬼口中喷出的火焰。 游戏、现代小说中的六界 1、概述 在大量以东方为背景的游戏及小说中,往往会将世间分为六界。虽然分法稍有不同,但基本以游戏《仙剑奇侠传》中的世界观为基准,即:人、鬼、仙、妖、神、魔。 2、六界来源 天地处于“混沌”状态,有“盘古”生于其间。盘古身体不断成长,原来的混沌状态不能容纳其身体而分裂,“清气”上升为天,“浊气”沉降为地。盘古死后,其精、气、神分化成三位大神,分别为伏羲、神农、女娲。被称为“三皇”。原本蕴藏在盘古身体内的“灵力”逸散,分解为水、火、雷、风、土“五灵”,散于天地之间。而盘古之心悬于天地之间成为连接天地的纽带,并与天界清气所钟之地连接,因清浊交汇而生“神树”,成为天界生命之源。 因天地间生灵太少,三皇分别以不同形式创造生灵。伏羲以神树吸收神界清气所结的果实为躯体,注入自己强大的精力,创造出“神”。由于神树果实来源稀少,因此神的数量极少,但灵力强大。神不耐大地浊气,因此居于天,形成“神界”。神虽然有男女之分,但交合繁衍后神本体会失去灵力逐渐死亡,并不能增加神的数量,因此被严禁交合繁衍。 神农以大地土石草木为体,灌注自身气力,创造出“兽”(包括走兽昆虫)。因神农注重数量和能力,因此兽的种类、数量很多,且能力多样,但是心智没有开蒙。 女娲以土、水混合,附以自身血液和灵力,用杨柳枝条点化,依自己模样塑造,造出“人”。人体态优美,富有智慧,但体力......>>

问题十:"六道轮回"中的"六道"都是哪几道? 轮回理论是佛教的基本理论之一。 六道者:一、天道,二,阿修罗道,三、人道,四、畜生道,五、饿鬼道,六、地狱道。 此中上三道,为三善道,因其作业(善恶二业,即因果)较优良故;下三道为三恶道,因其作业较惨重故一切沉沦于分段生死的众生,其轮回的途径,不出六道。 所谓轮回者:是描述其情状,去来往复,有如车轮的回旋,在这六道中周而复始,无有不遍,故名六道轮回。 世间众生无不在轮回之中。只有佛、菩萨、罗汉才能够跳出三界,不入轮回。
采纳哦

佛家经常说的六道使哪六道?

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道】
又作六趣。即众生各依其业而趣往之世界。即:(一)地狱道(梵narakagati ),(二)饿鬼道(梵pretagati ),(三)畜生道(梵tiryagyonigati ),(四)修罗道(梵asura -gati ),(五)人间道(梵manus!ya -gati ),(六)天道(梵deva -gati )。此六道中,前三者称为三恶道,后三者称为三善道。
 有关五道六道之废立,各从其部派而不同,依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大智度论卷十等载,说一切有部删除阿修罗道,唯说五道;犊子部等则立六道。我国及日本皆专行六道之说。又摩诃止观卷五上谓六道加声闻、缘觉、菩萨、佛等四界,称为十界,复立六观音、六地藏等,为六道能化之救主。[法华经卷一、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五、大智度论卷三十、俱舍论光记卷八、往生要集卷上](参阅‘五趣’1198、‘阿修罗’3651)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

请问佛家讲的六道轮回指的是哪六道?

“六道轮回”是佛教的世界观用语。指凡俗众生因善恶业因而流转轮回的六种世界。又称六趣。即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其中,地狱、畜生、饿鬼称三恶道,或三涂。阿修罗、人、天称三善道。
(1)地狱道:即地狱受苦之处。有八寒、八热、无间等名。众生若造上品十恶及五逆罪,则堕地狱。
(2)饿鬼道:即孤贫潦倒受苦之鬼。经常处于饥饿中,到处游行,求食不得。相传有历千百年不闻浆水食物之声音,而常受饿渴痛苦者,故名饿鬼。众生若造中品十恶业,则堕饿鬼道。
(3)畜生道:即牛、羊、猪、马及一切虫、鱼、禽、兽等动物。众生若造下品十恶业则堕畜生道。
(4)阿修罗:属于非天道的一种大力鬼神。具有神通和威力而无德,性多嗔恚,统率夜叉、罗刹等,以阿修罗为首,故称阿修罗道。众生作下品十善即可生阿修罗道。
(5)人道:即人类。因人道苦乐参半,善于分辨事物的前因后果,易于知苦断集,明理去惑,转凡成圣,故《大智度论》卷四说,佛之三十二相要在人道中培植。众生修五戒及中品十善即可生于人道。
(6)天道:即天界。天道分布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之中。欲界因有男女情欲,故名欲界。色界,没有男女情欲,唯色相庄严,故名色界。无色界,无有形相,唯精神心识存在,故称无色界。众生行上品十善、修四禅定、四空定,即可生于天界。
此六道,若加声闻、缘觉、菩萨、佛等四界,即天台宗所说之十界。十界之中,六道是迷界凡夫所住,故又称六凡。声闻等四界是圣者所住,故称四圣。
若六道中不含阿修罗,则为五道,或五趣。五趣,指迷界有情所趣之五处。即地狱、饿鬼、畜生、人间、天上。亦称五道,或五恶趣、五恶道、五有。
此五者称为趣的原因,根据《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的解释,趣是“往”的意思,另有一说是“到”的意思,因为此五者是往到善恶业因所结的生处,故有此称。《大乘义章》卷八(末)解释五趣又名五道,是因:“所言趣者,盖乃对因以名果也。因能向果,果为因趣,故名为趣。所言道者,从因名也。善恶两业,通因至果,名之为道。”五趣之地狱、饿鬼、畜生为纯恶之所趣,人、天为善恶杂业之所趣,皆属有漏。与无漏之净土相对。故总名为恶道、恶趣。又名五有,乃取“有”具因果不亡之义。
五趣再添阿修罗,称六趣或六道。所谓阿修罗,是指不断斗争并受此苦者;是怀有猜忌心、行下品十善者的果报。其中,地狱、饿鬼、畜生称为三恶趣,阿修罗和人、天称为三善趣。
关于设五趣,或设六趣这点,在大小乘中有不同的说法。《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云:“谓有余部立阿素洛为第六趣。彼不应作是说。契经唯说有五趣故。”《俱舍》、《正理》、《显宗》、《杂心》等诸论,都只设五趣,而大乘经中却大多说六道。若根据五趣的说法,则阿修罗包括在五趣之中。《俱舍论颂疏记》(唐·遁麟述)卷八谓:“问:阿素落何趣摄?(中略)瑜伽、佛地论说为天趣。杂心鬼趣摄。正法念经是鬼、畜趣。伽陀经鬼、畜、天三趣。(中略)慈恩师依瑜伽、佛地为正。婆沙评为鬼趣摄。杂心解亦同。”
此外,《首楞严经》卷八有开仙趣以为七趣之说。该经卷九另据阿修罗出生的不同(即胎、卵、湿、化四生),而将之含摄在鬼、畜、人、天四趣中。
在《阿毗达摩集异门足论》卷十,五趣者:
(一)地狱趣
(二)傍生趣
(三)鬼趣
(四)人趣
(五)天趣。
云何地狱趣?答:与诸地狱一性一类众同分等依得、事得、处得,若诸所有生地狱已,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是名地狱趣。复次由上品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若习若修若多所作;往于地狱,生地狱中,结地狱生。是名地狱趣。复次地狱趣者:是名是号异语增语想等想施设言说。故名地狱趣。
云何傍生趣?答:与诸傍生一性一类众同分等依得、事得、处得,若诸所有生傍生已,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是名傍生趣。复次由愚钝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往于傍生,生傍生中,结傍生生。是名傍生趣。复次傍生趣者:是名是号异语增语想等想施设言说,故名傍生趣。
云何鬼趣?答:与诸鬼众,一性一类众同分等依得、事得、处得,若诸所有生鬼界已,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是名鬼趣。复次由悭吝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若习若修若多所作;往于鬼界,生鬼界中,结鬼界生。是名鬼趣。复次鬼趣者:是名是号异语增语想等想施设言说,故名鬼趣。
云何人趣?答:于诸人众一性一类众同分等依得、事得、处得,若诸所有生人中已,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是名人趣。复次由下品身妙行、语妙行、意妙行,若习若修若多所作;往于人中,生于人中,结人中生。是名人趣。复次人趣者:是名是号异语增语想等想施设言说,故名人趣。
云何天趣?答:与诸天众一性一类众同分等依得、事得、处得,若诸所有生天上已,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是名天趣。复次由上品身妙行、语妙行、意妙行,若习若修若多所作;往于上天,生于天上,结天上生。是名天趣。复次天趣者:是名是号异语增语想等想施设言说,故名天趣。六道轮回,佛所说“六道”中的数字“六”,实际是指----天、人,阿修罗、鬼、畜生、地狱,而这“六道”中的“道”字,则是指人死以后所走之路。六道中的天,人、阿修罗三道为善业之果,乐多苦少乃至纯乐无苦,称“三善道”;鬼、畜、狱三道为恶业之果,多苦少乐乃至纯苦无乐,称“三恶道”。”
“佛典所说“六道轮回”,即是说----众生在六道中死了又生,生了又死,出此入彼,无休无止,就像车轮转动不停。《佛说无常经》偈云“循环三界内,犹如汲井轮,亦如蚕作茧,吐丝还自缚。”《心地观经》偈云:“有情轮回生六道,犹如车轮无终始”。

参考文献:culture
sina

第一个是天人道。能够进入天人道轮回的,都是在上一世做了很大的功劳的善人,佛教讲究的种善因得善果,前世积攒的福报多,那么在下一世就可以投入天人道,下辈子可以幸福快乐的度过,据说这一类人都是有大神通的人。

第二个是人道。人乃万物之根本,所以在佛家看来能够作人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投入人道之后还要经历生来病死,只要好好的在人间感悟,最后是最有可能得道成仙的,所以才会有人间历劫这样的说法。

第三个是阿修罗道。阿修罗在佛教是天部的护法神之一,他们是半神半人,而且还是天生神力,他们本性善良,据说能够投入阿修罗道,都是福泽深厚的人。

第四个为饿鬼道。投身饿鬼道的都是一些十恶不赦的人,他们每天就知道不停的吃,而且永远都不会吃饱,他们每天都要尝试饥饿的的滋味,这也是对他们上一世作恶的惩罚。

第五个就是地狱道。这一道应该是最悲惨的一道轮回,只要是投入到地狱道的人,他们就要经历几十万年的折磨,直到抵消他们的罪孽,才会再次进入其它几道轮回。

第六个为畜生道。顾名思义就是投身为畜生,这一道也是非常悲惨的,他们随时都有可能成为我们人类的食物,而且动物界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所以畜生道才会是三恶道之一。

扩展资料:

六道本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世界观,佛教借用之后,根据果报所具福报大小划分的。人道和天神为善道,行善可成天人,其中众生造作善业多于恶业,乐多苦少。

佛教和婆罗门教的“天人道”指的福报,和道教的“天道”是不一样的,道教的“天道”指的是规律和真理,运行法则。人死后可能成为饿鬼,也可能转入“天人道”享受天神的“福报”,人死后成不了规律。

阿修罗魔享有天人福报,但其心受种种染污,造种种不善业。并因此福报衰减,堕入人、畜牲、饿鬼道中;而造作地狱业因的则会堕入地狱道中。畜牲、饿鬼、地狱称作三恶道,其中众生造作恶业多于善业,苦多乐少。

六道的真实情形甚深不可言说,佛通过种种譬喻让大众对六道的苦乐有一个直观感受,让众生找到离苦得乐的正确方向。而智者则由譬喻得佛甚深真实义,成就大悲心,救度众生永离烦恼生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道轮回

天道天官府,地道地府行,人道花富贵,佛道佛国行,畜道家结拜,鬼道损人丁!佛教世界观用语.
(1)地狱道∶即地狱受苦之处。有八寒、八热、无间等名。众生若造上品十恶及五逆罪,则堕地狱。
(2)饿鬼道∶即孤贫潦倒受苦之鬼。经常处于饥饿中,到处游行,求食不得。相传有历千百年不闻浆水食物之声音,而常受饿渴痛苦者,故名饿鬼。众生若造中品十恶业,则堕饿鬼道。
(3)畜生道∶即牛、羊、猪、马及一切虫、鱼、禽、兽等动物。众生若造下品十恶业则堕畜生道。
(4)阿修罗∶属于非天道的一种大力鬼神。具有神通和威力而无德,性多嗔恚,统率夜叉、罗刹等,以阿修罗为首,故称阿修罗道。众生作下品十善即可生阿修罗道。
(5)人道∶即人类。因人道苦乐参半,善于分辨事物的前因后果,易于知苦断集,明理去惑,转凡成圣,故《大智度论》卷四说,佛之三十二相要在人道中培植。众生修五戒及中品十善即可生于人道。
(6)天道∶即天界。天道分布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之中。欲界因有男女情欲,故名欲界。色界,没有男女情欲,唯色相庄严,故名色界。无色界,无有形相,唯精神心识存在,故称无色界。众生行上品十善、修四禅定、四空定,即可生于天界。
此六道,若加声闻、缘觉、菩萨、佛等四界,即天台宗所说之十界。十界之中,六道是迷界凡夫所住,故又称六凡。声闻等四界是圣者所住,故称四圣。
六道轮回
天,阿修罗,人,地狱,饿鬼,畜生当众生死后视乎所作的业的善恶倾向而投胎到六个不同的境地,善的入三善道(前三者)恶的入后三恶道(后三者)不断重复流转,非经修行证悟则无有出期
对人生具体苦相的划分,佛家有三苦、困苦、八苦之说,最通常的挺法是八苦,即生苦、老苦、痛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苦就是人生的真实本相。六道者:一、天道,二,阿修罗道,三、人道,四、畜生道,五、饿鬼道,六、地狱道。
此中上三道,为三善道,因其作业(善恶二业,即因果)较优良故;下三道为三恶道,因其作业较惨重故一切沉沦于分段生死的众生,其轮回的途径,不出六道。
所谓轮回者:是描述其情状,去来往复,有如车轮的回旋,在这六道中周而复始,无有不遍,故名六道轮回。
世间众生无不在轮回之中。只有佛、菩萨、罗汉才能够跳出三界,不入轮回。

佛教的六道是什么?

用现代话来理解,人是由物质(肉体)和精神(灵魂)组成,一旦去世,肉体渐渐腐烂,而灵魂则被生前的习性业力所牵引,继续去往下一个躯壳,由于没有经过修行,自己无法控制灵魂的走向,生生世世就会在六个不同的生命的空间反复投胎转世、然后死亡,然后又投胎转世,就叫做“六道轮回”。这六道,分别叫做“1天道、2阿修罗道、3人道、4旁生道、5地狱道和6饿鬼道”。这六个地方,根据好坏的程度又分为三个好的地方(123简称“三善道”或“三善趣”)和三个不好的地方(456简称“三恶道”或“三恶趣”),天神

阿修罗

畜生
地狱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下辈子就可以到前面三个善道去。一、首先说欲界。
欲界是六道众生的杂居地,最低层地狱道众生,再往上鬼道众生,畜生道和人道,阿修罗道和天道。
位于欲界之内的天共有六层,所以又叫“六欲天”。
第一层叫四天王天。这层天位于须弥山的半山腰,须弥山跟我们平时所说的山不是一个概念哈。这层天东西南北各有一个天国,四个天国的国王就叫四大天王。寺院里敬奉的那四个天王就是他们。四天王天的一天,相当于人间五十年,这里的天人天寿是五百天年,相当于人间912.5万年
第二层天叫忉利天。又叫三十三天,它位于须弥山的山顶。居住在这层天中间的就是忉利天天主,叫释提桓因(帝释)。忉利天一天相当于人间一百年,天人天寿一千天岁,相当于人间3650万年.
第三层天叫夜摩天。在忉利天之上十六万由旬的虚空中。这层天太阳和月亮都几乎照不到,但天人自身能发光,所以这层天一样很光明。这曾天一天当于人间二百年,天人天寿两千岁,相当于人间一亿四千六百万年。
第四层天叫兜率天。它在夜摩天之上三亿二万由旬处。这层天分内外两院。外院就是欲界,天人居住。内院是候补佛居住的净土之地,现在负责内院的就是弥勒菩萨,兜率天内院也是不少礼佛修行者向往的去处。兜率天一天相当于人间四百年,天人天寿四千岁,相当于人间的五亿八千四百万年。
第五层天叫化乐天。它位于兜率天之上约十六亿四万由旬的地方。化乐天一天相当于人间八百年,天人寿命八千岁,相当于人间二十三亿三千六百万年。
第六层天叫他化自在天。它位于化乐天之上约十二亿八千由旬处。他化自在天的一天,相当于人间一千六百年,天人天寿一万六千岁,相当于人间九十三亿四千四百万年。
二、其次说色界。
要想升到色界天,单单修十善业就不行了,还必须有禅定功夫才可以。因此色界诸天按照禅定功夫的深浅分为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天。
1、初禅三天:
(1)梵众天:这层天天人的寿命以中劫来计算,(一个中劫相当于三十二亿年),天人寿命为半个中劫。
(2)梵辅天:寿命一个中劫。
(3)大梵天:寿命一个半中劫。大梵天的天主,他能坐上这个位置,是过去世除了有增上善业之外,还有禅定功夫,另外还具备四无量心,道德高尚,清净仁慈。因为他是在天地万物出现之前就已经升到此天,所以认为天地万物就是他创造出来的,就以众生之父自居了。其实那些信仰一神教的教派所敬奉的天主或上帝,就是大梵天王。
2、二禅三天:
(1)少光天:寿命以大劫计算(一大劫约一百八十二亿年),少光天天。

佛教六道是什么

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
南无阿弥陀佛

所谓六道,即:人道(人)、天人道(天人)、阿修罗道(魔)、地狱道、饿鬼道、畜牲道(三恶道)。

一、“天人道”

“天人道”又分为欲界、色界及无色界。越后面的天人烦恼越轻,“福报”越大。欲界天依据所居天人福报,行善之人福报大小分为六重:一、四大王众天(夜叉天),二、忉利天,三、善时天(时分天、夜摩天),四、兜率天(知足天),五、乐化天(化自在天),六、他化自在天。越往上的天,其天人福报越大,同时对欲的贪着也越轻,后者为前者的因,前者为后者的果。

二、饿鬼道

饿鬼的痛苦比地狱略少,但比畜牲道大。如果以智力来比较,饿鬼的智力比畜牲为高。饿鬼道的众生是胎生的,而且每胎便会生下几百个鬼子。生于饿鬼道中的因缘,除了共通的不善业外,亦特别与不肯施舍助人、偷盗或见难不救之业因有关。这一道中的众生寿量不定,有的饿鬼寿命可长达数万人间年,长期受着因不善业力而感召之痛苦果报。

三、地狱道

在六道之中,以地狱道之痛苦为最甚。“地狱道”只是一个统称,其实它可被细分为八大热地狱、八大寒地狱、近边地狱及孤独地狱四大部分。除孤独地狱外,其他地狱均为众生之集体共同业力所创造的。造作最重恶业者,会投生于地狱道中,经历几十万亿年才有可能离开此道之苦。

四、阿修罗道

阿修罗是梵文音译,汉译佛经中还译为阿须罗、阿索罗、阿苏罗、阿素落、阿须伦、阿须轮等。意译为非天、非同类、不端正、不酒神。它们是佛国六道众之一,天部众神之一。说它是天神,却没有天神的善行,和鬼蜮有相似之处。说它是鬼蜮,可它具有神的威力神通。说它是人,虽有人的七情六欲,但又具有天神、鬼蜮的威力恶性。因此,它是一种非神、非鬼、非人,介于神、鬼、人之间的怪物 。

五、人道

在佛学中,人道是六道轮回中其中一道。众生因不善业而投生于三恶道,而因善业而感召生于三善道之果报。在三善道中,生于天乘道(即印度诸天)福报最大,修罗道次之,人间则再次之,但人间却是最适宜修持佛法的地方。

六、畜牲道

相对而言,投生畜牲道的众生是三恶道中受苦最少的。畜牲道的众生,居住在陆地上的少,居于海里的为多。从最小的昆虫到鲸鱼及大象等,都属于畜牲道的众生。此外,还有例如龙族及大鹏金翅鸟等我们并不常见到的动物,也都属于畜牲类别。有些畜牲寿命只有一天,也有些可以寿命长达多劫。地狱道及饿鬼道的生命,因为大苦而无暇修持佛法。

畜牲道的众生,则愚昧无智,故此不太可能明白佛法,所以亦无从修善。这其中只有极少数的畜类是例外。故此,一旦跌入畜牲道,便要痛苦地捱至业力消尽而另一过往小善因成熟,方有望再度为人。大家想一想,我们这一生中杀生多少次了,这就会导致无数次于三恶道中轮回,万劫不复。

参考资料:

六道轮回—百度百科

畜牲道—百度百科

阿修罗道—百度百科

【六道】
佛教世界观用语。指凡俗众生因善恶业因而流转轮回的六种世界。又称六趣。即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其中,地狱、畜生、饿鬼称三恶道,或三涂。阿修罗、人、天称三善道。六道中若不含阿修罗,则为五道,或五趣。【六道】
又作六趣。即众生各依其业而趣往之世界。即:(一)地狱道(梵narakagati ),(二)饿鬼道(梵pretagati ),(三)畜生道(梵tiryagyonigati ),(四)修罗道(梵asura -gati ),(五)人间道(梵manus!ya -gati ),(六)天道(梵deva -gati )。此六道中,前三者称为三恶道,后三者称为三善道。
 有关五道六道之废立,各从其部派而不同,依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大智度论卷十等载,说一切有部删除阿修罗道,唯说五道;犊子部等则立六道。我国及日本皆专行六道之说。又摩诃止观卷五上谓六道加声闻、缘觉、菩萨、佛等四界,称为十界,复立六观音、六地藏等,为六道能化之救主。[法华经卷一、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五、大智度论卷三十、俱舍论光记卷八、往生要集卷上
【六道】
 (名数)与六趣同。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间,天上是也。此六者,乃众生轮回之道途,故曰六道。众生各乘因业而趣之,故谓之六趣。法华经序品曰:‘六道众生生死所趣。’法华玄义二曰:‘约十法界谓六道四圣也。’
五趣,指迷界有情所趣之五处。即地狱(nirr!iti)、饿鬼(preta)、畜生(tilyagyoni)、人间(manusya)、天上(deva)。亦称五道,或五恶趣、五恶道、五有。三界、六道、二十五有等是其相异的分类。三界含摄极广,此处除去其中的善、染、外在器世间和中有,只限于有情数。
所谓地狱,是指在地狱受寒热大苦,乃嗔恚者或行上品五逆十恶者所趣。所谓饿鬼,是指为饥渴所苦者,乃贪欲者或行中品五逆十恶者所趣。所谓畜生,是指禽、兽、虫、鱼之类,乃愚痴者或造下品五逆十恶者所趣。所谓人间,乃持五戒或行中品十善者所趣。所谓天上,是指六欲天、四禅天、四无色天的总称,乃行上品十善及禅定者的果报。
此五者称为趣的原因,根据《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的解释,趣是‘往’的意思,另有一说是‘到’的意思,因为此五者是往到善恶业因所结的生处,故有此称。《大乘义章》卷八(末)解释五趣又名五道,是因(大正44·625a)︰‘所言趣者,盖乃对因以名果也。因能向果,果为因趣,故名为趣。所言道者,从因名也。善恶两业,通因至果,名之为道。’五趣之地狱、饿鬼、畜生为纯恶之所趣,人、天为善恶杂业之所趣,皆属有漏。与无漏之净土相对。故总名为恶道、恶趣。又名五有,乃取‘有’具因果不亡之义。
五趣再添阿修罗,称六趣或六道。所谓阿修罗,是指不断斗争并受此苦者;是怀有猜忌心、行下品十善者的果报。其中,地狱、饿鬼、畜生称为三恶趣,阿修罗和人、天称为三善趣。
关于设五趣,或设六趣这点,在大小乘中有不同的说法。《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云(大正27·868b)︰‘谓有余部立阿素洛为第六趣。彼不应作是说。契经唯说有五趣故。’《俱舍》、《正理》、《显宗》、《杂心》等诸论,都只设五趣,而大乘经中却大多说六道。若根据五趣的说法,则阿修罗包括在五趣之中。《俱舍论颂疏记》(唐·遁麟述)卷八谓(卍续86·313下)︰‘问︰阿素落何趣摄?(中略)瑜伽、佛地论说为天趣。杂心鬼趣摄。正法念经是鬼、畜趣。伽陀经鬼、畜、天三趣。(中略)慈恩师依瑜伽、佛地为正。婆沙评为鬼趣摄。杂心解亦同。’
此外,《首楞严经》卷八有开仙趣以为七趣之说。该经卷九另据阿修罗出生的不同(即胎、卵、湿、化四生),而将之含摄在鬼、畜、人、天四趣中。
◎附二︰《阿毗达摩集异门足论》卷十一(摘录)
五趣者︰(一)地狱趣,(二)傍生趣,(三)鬼趣,(四)人趣,(五)天趣。
云何地狱趣?答︰与诸地狱一性一类众同分等依得、事得、处得,若诸所有生地狱已,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是名地狱趣。复次由上品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若习若修若多所作;往于地狱,生地狱中,结地狱生。是名地狱趣。复次地狱趣者︰是名是号异语增语想等想施设言说。故名地狱趣。
云何傍生趣?答︰与诸傍生一性一类众同分等依得、事得、处得,若诸所有生傍生已,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是名傍生趣。复次由愚钝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往于傍生,生傍生中,结傍生生。是名傍生趣。复次傍生趣者︰是名是号异语增语想等想施设言说,故名傍生趣。
云何鬼趣?答︰与诸鬼众,一性一类众同分等依得、事得、处得,若诸所有生鬼界已,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是名鬼趣。复次由悭吝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若习若修若多所作;往于鬼界,生鬼界中,结鬼界生。是名鬼趣。复次鬼趣者︰是名是号异语增语想等想施设言说,故名鬼趣。
云何人趣?答︰于诸人众一性一类众同分等依得、事得、处得,若诸所有生人中已,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是名人趣。复次由下品身妙行、语妙行、意妙行,若习若修若多所作;往于人中,生于人中,结人中生。是名人趣。复次人趣者︰是名是号异语增语想等想施设言说,故名人趣。
云何天趣?答︰与诸天众一性一类众同分等依得、事得、处得,若诸所有生天上已,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是名天趣。复次由上品身妙行、语妙行、意妙行,若习若修若多所作;往于上天,生于天上,结天上生。是名天趣。复次天趣者︰是名是号异语增语想等想施设言说,故名天趣。
[参考资料] 《法华经》卷一;《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五;《俱舍论光记》卷八;《往生要集》卷上(本);《大乘法相宗名目》卷一(上);《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二;《大智度论》卷十、卷三十;《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木村泰贤《小乘佛教思想论》。
【六道】
 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因此六者是一切众生乘业而趣向之处,故又名六趣。
【六道】
[出法华文句] 道即能通之义。谓六道生死。展转相通。故名六道。一天道天即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是名天道。二人道人者忍也。于世苦乐之境而能安忍。是名人道。三阿修罗道梵语阿修罗。华言无酒。又言无端正。又言无天。此道或居海岸海底。或居半须弥山岩窟。宫殿严饰。怀猜忌心。常好鬭战。是名阿修罗道。(无酒者。法华疏云。修罗于四天下采华。酝海为酒。鱼龙业力。其味不变。于是嗔石。誓愿断酒。故云无酒。无端正者。修罗种类。男丑女端。故云无端正。无天者。净名疏云。此神果报最胜。邻次诸天而非天。又无天德。故云无天。)四饿鬼道谓此道或居海底。或在人间山林中。或似人形。或似兽形。不得饮食。业重者饥火炎炎。不闻浆水之名。次者伺求人间荡涤脓血粪秽。轻者时薄一饱。是名饿鬼道。五畜生道畜生亦云旁生。谓此道遍在诸处。披毛戴角。鳞甲羽毛。其类非一。互相知啖。受苦无穷。是名畜生道。(旁生者。婆沙论云。形旁行旁。形旁者。谓身形横生不正也。行旁者。谓其宿世所行之行。偏邪不正也。)六地狱道谓此狱在地之下。而有镬汤剑树等苦。是名地狱道。佛教六道分别为: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六道又作六趣。世间众生因造作善不善诸业而有业报受身,此业报受身有六个去处,被称为六道。六道是佛根据业报身所受福报大小划分的。分别为: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地狱道
根据印顺导师在《成佛之道》的说法,地狱可分四大类:
1、八大地狱:八大地狱是此道的最根本,到处充满火焰,所以也叫做“八热地狱”,与基督教所说的“永火”相近。最底层就是令人闻之丧胆的阿鼻地狱,亦即无间地狱。
2、游增地狱:八热地狱的每一热地狱都有四门,每门又有四小地狱,总共一百二十八地狱。凡是从八热地狱出来的众生,要一一游历此处受苦,所以称为“游增”。
3、八寒地狱:极为寒冷,此处众生经常因寒冷而悲号,身体也为之冻得变色。
4、孤独地狱:这是在人间的山间,江边等,过着孤独、非人的生活,可说是人间地狱。总计八热、八寒、游增、孤独,地狱共有十八处。
饿鬼道
据《瑜伽师地论》所载,饿鬼在饮食上会受到三种障碍:
1.外障:此类饿鬼因为常受饥渴,所以发乱面黑,形容枯槁,唇口干焦,只能以舌舐口,虽然四处奔走求食,所见的池水却都变成脓血而不能饮用。
2.内障:此类饿鬼咽细如针,口大如炬,腹鼓如山,然而即使得到食物,却因喉细而不能吞咽。
3.无障:此类饿鬼饮食虽没有障碍,但是不论所受食物为何,皆会燃烧成火,仍受饥渴大苦。
因为前世造作的善恶业不同,在饿鬼道所受的果报也会不同。若依鬼的生活境遇贫富,大致可分为有威德鬼与无威德鬼两类;无威德鬼生活非常贫困,有威德鬼则非常富足,民间信仰所祭祀的鬼神,即多为此大威德鬼。
畜生道
畜生道有情对人类而言,虽有可爱不可爱之分,或有所谓有害、有益之别,但整体而言,它们最主要的特质是苦多于乐的,就如《过去现在因果经》中所记载的,它们不但生得杂丑的外形,也因为身上的骨、肉、筋、角、皮、牙、毛、羽被人类视为“宝物”,而遭捕捉杀害;或被人类抓来负荷重担,以致饥渴疲累;还有种种穿鼻、钩首、鞭挞、捆绑的折磨,或甚至彼此互相伤害,置身弱肉强食的情境惊恐惶惑。
因此畜生道众生在轮回的六道当中,被列入苦难悲惨的三恶道之一;此外,也因为它们智慧不高,甚至仅有神经的反应,因此无法了解佛法,连修行的机会也没有,只能等待临命终时,随宿世业力流转他趣。
若以品类及数量来看,畜生道是六道当中为数最多的一类,《正法念处经》中甚至指出畜生共有三十四亿种之多,早已超出人类所能想像的范围。而这些品类众多的有情,彼此的相貌、体态差异极大,饮食、生活习性也都不相同,以活动范围区分,可分陆行、空行及水行三大类,依生活习性来分,则可归类为昼行、夜行及昼夜行三种。
畜生道有时也称为“旁生”,若从梵文音译,也有称为“底栗车”(tiryanc)的。畜生之名是指它们常为人所蓄养,但事实上,其涵盖的范围远超过此,甚至扩及天上、地下种种不可思议的天界、地狱、神异处。而旁生的意思,则是说它们的形状有别于人的直立,而且行走方式、生活方式也是旁横不直的。它们的寿命就与众多的种类一样参差不齐,有短如蜉蝣那样朝生暮死的,也有长如龙王一样达劫者。
针对这么繁复的种类,佛教经典里也分别记载了各种不同的业报成因。这些因缘当中,有些属于畜生、恶鬼及地狱等三恶道的共通业因,也有单纯属于畜生道的。例如《辩意长者子经》中就指出会堕入畜生道的“五畜生事”,包括常常犯偷盗罪、负债不还、喜欢杀生、不喜听闻经法,以及造作种种因缘阻挠他人办法会等。
人道
依佛经说法,人分别居住在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瞻部洲、北俱庐洲等四洲。在《长阿含经》中叙述道,世界的中心是须弥山,四周有七金山围绕,七金山之外,则是浩瀚无边的咸海,四大洲即分散在此。四洲中居住着不同的人类,之间完全隔绝,互不相通。而我们亦即地球上的人类,则是居住在南瞻部洲,又名“阎浮提”。四洲的人各具特点。四大部洲的叙述,散见于《长阿含经》、《楼炭经》、《立世论》、《俱舍论》、《造天地经》等经典中,各洲各有特点,例如西牛贺洲以多牛、多羊、多珠玉为特点;东胜神洲的特色则是土地极广、极大、极妙,所谓极妙是指土地肥沃;而北俱卢洲的人没有肤色、种族优劣之差别,也没有忧悲啼哭,但这里是佛法中视为八难之一的地方,因为这里只有纯物欲的享受,而缺乏崇高的精神生活。
而我们南瞻部洲的人,最大的特点,则是有无数的欲望,所以能造种种善、恶业行,但也由于具有思惟能力、惭愧心,所以,能够修行,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人类具有忆念、梵行、勇猛心三种特性。形诸于外的则是为了他人的利益,宁可牺牲自己;可以忍受各种苦的意志力、毅力;勇猛心则是展现出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受能受的“菩萨道”精神。
在六道中众生是不断在天道至地狱道之间轮回的。一旦堕入地狱需要花费无量劫的时间才能勉强得入畜生道,在畜生道遇到恶缘造作恶业还有可能再次回到地狱道,偶尔才能有机会得生人身,即使这样也因为根性差而不闻法不见佛,一旦遇到恶缘造作恶业,很可能又回到地狱去了。所以,《涅盘经》卷三十二有言:“人身难得,如优昙花”。好不容易才得人身,如果不听经闻法,依法奉行,断恶修善,开诸智慧。难免会再次堕入三恶道重新受苦。
但是对大多数人而言,面对世界人口不断增加的事实,以全球人口来说,目 前已超过五十亿人,不免要问:“人身会难得吗?”事实上,若从六道众生来看,要投生为人还真是不容易。在《中阿含经》有一个故事譬喻投生为人的困难,如同有一只瞎龟在茫茫汪洋中,要刚好遇上一块浮木,这块浮木上必须又恰好有一个小孔,这样的机会已是少之又少,而这只乌龟的头又要恰好从浮木孔伸出来,这样的机会真可说是难上加难,经典中便以此来形容得人身之难得。
那么如何才能投生为人呢?据《成实论.六业品》指出,投生人道的众生,是因为过去生曾造作了人道的业。关于受生人间的业因,在《杂阿含经》卷三十七:“若行不善业则生地狱,后若转生人中则受诸难,又若行十善业则得生天上,后若转生人中可免诸难。”所以,《法华文句》说道:“五戒为人,十善生天。”过去生若能遵守五戒,终生奉行,来生可得人趣之果报。
阿修罗道
阿修罗道众生专指那些具有天人的福德,但因遇到的缘不善,心染污种种不善,造作种种不善业的众生。特别是那些虔诚信佛,但因遇到被五阴魔附体的邪师说法误行魔行的人。阿修罗女表法忉利天以上众生不造作只有阿修罗道众生才造作的种种恶业,其中就包括魔行诸业。
忉利天人因尚未断除对欲的贪着,因此常常在贪念的驱使下试图造作恶业,此时他过去造作善业所留下的业力会与贪念形成的恶业业力发生争斗。这就是帝释天带着夜叉天众与忉利天众与众阿修罗大战的真实含义。由于夜摩天众生能以正念和戒律调伏贪念,所以不会由于贪念造作种种恶业,也就没有恶业业力在身。所以佛说夜摩天人从不与阿修罗争斗。
阿修罗另被称为不饮酒神,居住在海底的阿修罗原本是很爱喝酒的,但是因为他们喝的是由海水酿成的酒,总是味道咸苦,所以一气之下就发誓再也不喝酒。饮酒代表痴,痴就是沉迷一种业不出离,比如沉迷电脑游戏沉迷画画沉迷收藏就是痴行。由于阿修罗是造作恶业的原天人,所以他的福德暂视还在,由于阿修罗的业都是相当严重的恶业,也就是海底的咸水,沉迷恶习会与他原有的福德产生抵触,令他感到难过,所以阿修罗从此不再饮酒。[7] 转生到阿修罗道者,《业因差别经》详细条列出十项业因,包括身行微恶、口行微恶、意行微恶、起骄慢、起我慢、起增上慢、起大慢、起邪慢、起慢慢与回诸善根。
因业力的牵引,阿修罗再次转生可分为胎、卵、湿、化四生。卵生者身在鬼道,能以其威力,展现神通入空中;胎生者身在人道,投生的原因是原本在天道中,却由于降德而遭贬坠;湿生者身在畜生道,住于水穴口,朝游虚空,暮归水宿;化生者身在天道,也就是得遇大善缘中途悔悟的阿修罗。
据《观佛三昧经》说,世界刚刚形成山海大地时,光音天上贪玩的仙人便到人间游戏。其中一位仙人在大海洗浴时,因“水精”入身而生一肉卵。这肉卵经八千年后,终于生出一个女怪,身长有如须弥山,具一千只眼睛、二十四只脚,头、口与手数皆为九百九十九,样貌好不骇人,即为阿修罗始祖。
女怪后又产下一男怪名毗摩质多,因有无比威力可自由来去天上人间,所以在看到天人身旁皆有无数美女环绕后,也想娶妻。女怪便替其子向美冠群芳的干闼婆女求婚,结果干闼婆欣然同意婚事,于是阿修罗一族日渐繁盛。毗摩质多风情万种的女儿,使得已有妻妾亿万的天界帝释为之倾心,娶为嫔妃。不料帝释婚后喜新厌旧,阿修罗女将委曲告之父亲,引发前所未有的一场大战。就在阿修罗将帝释所居的须弥山团团围住,千钧一发时,帝释想到佛曾说若遇大难,只要念般若波罗蜜咒,便能破解鬼兵。果然一持咒,空中忽然飞出四只大刀轮,几乎削尽阿修罗王的手足,幸好遁入藕孔方避过此难,但是元气大伤难以复仇。
然而天人与阿修罗的战争,并未自此划下休止符。在经过多年后,帝释又爱上一位罗喉罗阿修罗的女儿,便命天界乐神带聘礼,透过歌曲威胁利诱罗喉罗应诺婚事。不料罗喉罗因气愤帝释欺人太甚,不但将乐神驱逐出宫,并立刻发兵攻打天人。就在骁勇善战的阿修罗攻下天宫时,帝释又忆起上次的神咒,于是阿修罗军被杀得节节败退,只好退入莲藕藏躲。
就在帝释掳走了全部的阿修罗女后,罗喉罗派出一位使者前往谈判,指出帝释身为佛弟子,不应犯戒偷盗。双方几经谈判最后达成数项协议,帝释承认犯下偷盗戒,愿归还阿修罗女,并赠送天上甘露;阿修罗则除将爱女献与帝释,并自愿受持三皈五戒,成为佛弟子,此战终得圆满落幕。
在天界的战争中,有一位阿修罗王与帝释作战时,因手能执日月,障蔽其光,而被称为罗恸罗阿修罗,罗恸罗意即为障月。他能有以手障日月,形成日月蚀的威力;是因他过去生为婆罗门时,见到大火烧塔,灭火而使塔不坏,而以此救塔之福德为因,愿得大身。然虽有此愿,仍不信正法,常爱斗战,故死后堕入阿修罗道。
天道
天道众生遍及欲界、色界及无色界等三界。其中在欲界有六欲天,色界有四禅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共有二十八天。
在天界的众生当中,欲界的六天还有男女之别,也有婚姻嫁娶,但是不像人间的男女关系。以他们满足欲望的方式而言,四大王天、忉利天是以气和合阴阳;焰摩天则只要互相靠近,兜率天藉着互相牵手,化自在天彼此深深对看,而他化自在天只要短暂的对视即是。
而色界的众生则已经摆脱了对欲望的执着,只是尚未从形体的束缚中解脱。所以无论是居住的地方,或是本身的形体已经十分净妙,但是仍有形质。而他们与欲界众生最大的差异,是他们已经离了淫欲,只有清净微细的形色,所以他们已无男女之别,而以光明为他们的语言与食物。
至于无色界的四天,更是超越了物质世界的存在,是厌离物质色想而修四无色定的有情众生死后所生的天界。在这个天界里,自然没有男女相之别。
天人们所过的生活,在《过去现在因果经》中,有着迷人的形容,例如他们的身体极为清净,不受尘垢染污,就像琉璃一样充满着光明,两眼更是清澈明亮。只要心有所想,就能心想事成,因而心态上能时常保持欢悦适意。平日更以仙乐清扬作为娱乐,乃至饮食衣物,就似魔术幻化一样,只要心念一动,就应念而至。

佛教六道指什么?

佛教六道指天人道、人间道、饿鬼道、牲畜道、修罗道、地狱道六种。六道轮回的运转规律就是众生若无法成佛成圣皆无法逃脱这六道。

1、天人道

天人道是佛教六道之中待遇最好的,它的存在是为了奖励那些生前做过大好事的人。据说行过上品十善的人能够进入天人道。这些人因为生前积过善德有好的品行,所以他们在死后就能够进入天人道投身为神仙。俗话说善有善报,佛教六道之中就把这句话体现的很好。

2、人间道

人间道就是投身转世为人,芸芸众生,有很多人在活着的时候做的善事并不是特别多,这个时候他们就会被派遣到人间道。据说只要做过中品十善,并且修过五戒的人,这些人他们就能投身入人间道,重新转世为人。人间道实际上是比较好的,如果一个人有好的品行,那么他就能脱凡成圣。

3、阿修罗道

阿修罗是修罗的统领,他们是一种神通广大,但是没有福报的鬼神。据说只要做过下品十善就能够进入阿修罗道。

4、饿鬼道

这个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惩罚那些做过比较严重坏事的人,这些人不至于直接下地狱,他们就要投身转世为饿鬼,遭受饥饿的折磨。

5、牲畜道

这个也是为了惩罚那些坏人,但是它的惩罚力度不大,只是投身转世为猪牛羊这些牲畜。

6、地狱道

地域道的存在就是为了惩罚那些穷凶极恶之人,他们生前做过很多坏事,在死了之后就要下地狱,遭受地狱之苦。

综上所述,轮回六道包括了世间种种,芸芸众生如果无法成佛成圣,是没有办法逃脱六道轮回的。

佛教的六道轮回分别指哪六?

六道轮回包括: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地狱道、饿鬼道,一共六种空间维次。没有现在人们常说的妖道、魔道、龙界等。很简单的佛教知识,多看看佛教书籍对你有好处!阿弥陀佛,希望能帮助你。佛教中强调的六道是指凡俗众生因善恶业因而流转轮回的六种世界。又称六趣。
即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其中,地狱、畜生、饿鬼称三恶道,或三涂。阿修罗、人、天称三善道。
六道中若不含阿修罗,则为五道,或五趣。
(1)地狱道∶即地狱受苦之处。有八寒、八热、无间等名。众生若造上品十恶及五逆罪,则堕地狱。
(2)饿鬼道∶即孤贫潦倒受苦之鬼。经常处于饥饿中,到处游行,求食不得。相传有历千百年不闻浆水食物之声音,而常受饿渴痛苦者,故名饿鬼。众生若造中品十恶业,则堕饿鬼道。
(3)畜生道∶即牛、羊、猪、马及一切虫、鱼、禽、兽等动物。众生若造下品十恶业则堕畜生道。
(4)阿修罗∶属于非天道的一种大力鬼神。具有神通和威力而无德,性多嗔恚,统率夜叉、罗刹等,以阿修罗为首,故称阿修罗道。众生作下品十善即可生阿修罗道。
(5)人道∶即人类。因人道苦乐参半,善于分辨事物的前因后果,易于知苦断集,明理去惑,转凡成圣,故《大智度论》卷四说,佛之三十二相要在人道中培植。众生修五戒及中品十善即可生于人道。
(6)天道∶即天界。天道分布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之中。欲界因有男女情欲,故名欲界。色界,没有男女情欲,唯色相庄严,故名色界。无色界,无有形相,唯精神心识存在,故称无色界。众生行上品十善、修四禅定、四空定,即可生于天界。
此六道,若加声闻、缘觉、菩萨、佛等四界,即天台宗所说之十界。
十界之中,六道是迷界凡夫所住,故又称六凡。
声闻等四界是圣者所住,故称四圣。
六道轮回是:
所谓六道轮回,乃指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等六道众生,都是属迷之境界,不能脱离生死,这一世生在这一道,下一世又生在那一道,总是在六道里轮来轮去,像车轮一样地转,永远转不出去,所以叫做六道轮回。又因此六道是一切众生乘业而趣向之处,故又名六趣;而在六道之中又有胎、卵、湿、化之四种众生,故又名六道四生。至於为何有六道轮回?又如何轮回?大致可从下列三类型轮回,阐述如下:
(一)心念各别轮回。乃指有情众生因无始劫来所具有贪、镇、疑三毒,单一性地各别未经净化而轮回受生。贪毒重者,受生饿鬼道;镇毒重者,受生地狱道;疑毒重者,受生畜生道。本师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一天曾看到一窝蚂蚁而笑著对众弟子开示:此窝蚂蚁因疑毒甚重,已历经七尊佛出世又涅盘,而尚在蚂蚁身。可见因疑犯者,为过深重,复难舍离(<大宝积经>有此开示)。
(二)心念相继轮回。乃指有情众生因无始劫来所具有贪、镇、疑三毒,无定性而相继出现,交互轮回而现前於六道。换言之,即一会儿贪毒现前,而受生饿鬼道;一会儿镇毒现前,而受生地狱道;一会儿疑毒现前,而受生畜生道。若不贪而常布施修福,但镇毒很重,则受生阿修罗道;修十善业而贪镇疑三毒很轻微,则受生天道;有贪镇疑三毒但受持五戒,则受生人道。
(三)生生世世轮回。乃指有情众生因无始劫来,因前二者加在一起,有时因心念各别轮回,有时因心念相继轮回,而受生於六道。大多数之有情众生,或因未修四谛法而证得阿罗汉果;或因未修十二因缘法而证得辟支佛果;或未因修六波罗蜜法十波罗蜜法而证得菩萨摩诃萨及佛果,无法超出三界,都依此类型而轮回於六道。
由此观之,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即展转生死於三界六道之中,如车轮一样之旋转,无有脱出之期。何以故?盖如同<佛本行经>所示:有情众生一念心恶,能开五不善门,即(1)烧人善根;(2)从恶更生恶;(3)为圣人所呵;(4)退失道果;(5)死入恶道。纵使心生善念,口称善语,身行善事,若未依佛法加以净化成无漏善,仍旧会在六道轮回。
总而言之,吾等之起心动念,不论善恶,皆会在六道轮回,即善念生三善道,恶念生三恶道。所谓一念心生,则入三界;一念心灭,则出三界一念不生,即如如佛是也。是故学佛修道者欲超出三界,唯有将三毒净化,即如法修三十七道品为基础,进而修四谛法证得阿罗汉、修十二因缘法证得辟支佛、修六波罗蜜法十波罗蜜法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方能避免堕落六道轮回。然而因末法时代之娑婆世界,障道因缘特多,除非乘愿再来之菩萨,决定无法一生就办,不受后有。唯有修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之念佛法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方能达到此目的。
何以故?盖只要有下列四种情形,即得如愿:(1)正念往生(指平常有早晚课,精进念佛号,念到临命终时,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2)狂乱往生(指平常造恶多端,命终遇善知识开示,能一念乃至十念佛号至一心不乱而往生);(3)无记往生(指平常发心皈依三宝,命终无恶无善无记,藉平日修持,而临终一念乃至十念佛号至一心不乱而往生);(4)意念往生(指虽不能出声念佛,但能意念、默念、观想念佛号至一心不乱而往生)。愿与诸仁者共勉之.
六道轮回图是佛教宇宙生物圈的概括,所谓六道众生,生生死死在这六个范畴内轮回,永无止尽。六道众生又名“有情世间”。分别为天界、非天界、人界、畜牲、饿鬼、地狱等。天界、非天界、人界为善趣道,是比较好的投生之处;畜牲、饿鬼、地狱为恶趣道,是下等受罪的投生处。于是轮回图里把一个圆圈分隔为六格,分别表示这六个道的生活情况。
1、天界。生为天界者,是为无形体,生活和享受都很美满,寿数也长,无忧无愁,一生充满幸福欢乐。可是,当他们的气数将尽,最终坠毁之时,也是十分痛苦的。
2、非天界。与天界有相仿的寿数和地位,然而因地位稍次于天界。特别使他们想不通的是,有些高品味的果树,根子长在非天界,果子结于天界,被天界所享用,于是他们不服气,往往用斧欲砍断果树,与天界争高下而打仗,最后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3.人界。人,为我们常人,有形体,有智慧,但一生也处于苦海中。其苦有:生、老、病、死、苦、怨恨会,爱别离,求不得等诸类。人在出生的时候要受一次苦,老了要受苦,病了也是受苦,死的时候要受一番苦,还有苦力苦恼的苦;所谓怨憎会者与所僧恨的人聚在一起,受他们的打骂、陷害、偷窃等;所谓爱别离就是与自己心爱者又往往不能相聚,受生离死别之苦;所谓求不得,就是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因条件限制而得不到,使心灵受到伤害。如上种种,在人们的一生中不是时常遇到吗?
于是人生苦海之说,便立足于上述种种理由。但反过来讲,佛教徒认为在大道众生之中,人生得之不易,是为有形体中最高层次者。所以,告戒人们要珍惜人生,发掘和创造人生存在的价值,做好此生应做的事业。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因有生、老、病、死、苦的感受,是为接受佛家超脱思想的基本体验,大有一定智慧,能接受各种教育,为超越三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人与天界、非天界不同的是有实际的肉体,是为修行的根基。
人生得之不易,为此,佛教界最反对轻生寻短见之举。祖释迦牟尼从天而下降,从人间修行成佛,其所传之法亦为“世间法”,为人们所学习和接受的教法。

4.畜牲道。故名思义,当然是指猪牛羊等家畜及野兽之类的低等动物,投生于此道者,智力低下,生命短暂,互相残杀,弱肉强食,受人奴役,任人宰割买卖。如此一生,是为恶趣之道。
5、饿鬼道。终身受饿渴的折磨,肚大颈细,口中喷火,能咽下的食品,远远不能解肚中之饥渴。每每于荒漠中远远看见海水,赶去欲饮过痛快,当到达海边时,此海乃变为一火海。再往远处一看,似乎又有清泉,赶至泉边欲饮,泉水又变为火,无法饮用,如是一生奔波,受尽饥渴折磨。传说此类是因前世太过吝啬,不乐施舍贪婪成性者转世投生也。
6.地狱。地狱里所受的罪,那是罄竹难书的了,如有上刀山、下火海、割舌、挖眼之类的各种酷刑,分不同罪孽,受不同的惩罚,在阎王殿上,以秤等量功过,判以罚刑,毫不留情。被打入地狱者,无非是前世作恶多端造下的业果。藏传佛教与内地佛教,皆从天筮传入,其内容,自然是基本出入一辙,只不过是所用语言的不同和流传方式的异同而已,其宗旨,大概不外乎劝人向善,积德修好,造成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局面,人与人和睦相处,奉行乐善好施的风尚。人与众生和睦相处,造成生态平衡。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维护生存环境的优美。
在轮回图正中,画有一个动物、猪、鸟、蛇一个咬着一个的尾巴的图,这是表明贪、嗔、痴三毒相互关连,是引导人们走向恶趣的三大毒素。要摆脱三种毒素的唯一办法就是要学习“三学”,所谓“三学”,就是戒、定、慧。学好戒、定、慧,方能克服三种恶因。图中还画有以铁链把人向下牵扯者,这就是“欲望”,人因为有欲望,执着地追求财富或名利,这“欲望”过份了,就只会将往低处扯。在另一面,则是佛法僧把人的灵魂净化,向上导引,引至极乐境界。
图画外围面有恋爱、结婚、同床、生小孩等世间琐事,指明人生一世皆有因有果,而在风尘世间,无限循环。因果学说,是佛教的一种基本哲理,也含有对人类社会现象的折射,在对整个轮回的解释中,又浓缩了人类社会诸般现象。传说中,六道(又名六趣、六凡或六道轮回)是众生轮回之道途。六道可分为三善道和三恶道。三善道为天、人、阿修罗; 三恶道为畜生、饿鬼、地狱。但阿修罗虽为善道,因德不及天,故曰非天;以其苦道,尚甚于人,故有时被列入三恶道中,合称为四恶道。佛教相信,任何人若遵守五戒,可得六根整然人身。若在五戒上,再加行十善,即可生到天界。
 六道轮回都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
因果报应之二
离苦,所求不得苦,五阴盛苦。如此,六道轮回可以说苦多于乐,所以人生是苦海也。依解脱道论来说:“戒定慧,是解脱之道,守戒的人,是威仪的意义,也是行善之本。修定的人,他的心不散乱。而有智慧的人,他可以先知先觉。所谓解脱,就是离开束缚的意思,用戒为初善,定是中善,慧为后善,如此产生禅定力求灭苦,最后才得解脱六道轮回。
六道轮回有二项是有形的,即是“人道”和“畜生道”。 六道轮回有四项是无形的,即是“天道”、“阿修罗道”、“恶鬼道”、“地狱道”。 有形的称为“有器”,无形的称为“无器”。
教中虽然有“因果报应”的理论,但更正规的提法是“因缘果报”,那么“缘”是什么意思呢?佛教中“缘”的内容及其简单,简单地说就是“条件”。比方说:蛋可以孵成鸡,但是孵成鸡需要一定的温度,这个一定的温度就是“缘”。虽然蛋可以孵鸡(因果条件具备),但是,不具备一定的温度(缘),蛋是不会成鸡的。
因此,佛教中叫人“修行”,脱离六道轮回,就是从“缘”字上下手,不令多生累劫造得恶因变成恶果;而让多生累劫造得善因,尽快成熟,变成善果。从而离苦得乐,脱离六道轮回。缘,不过是讲事与事之间的联系分别化,很容易造成事物发展的不良性,因为,同样的一件事,有不同的结果,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遭遇,这不仅仅是事物条件造成的,还有社会环境影响,毕竟,在宏观上来讲,好与坏的定义都是人定的,而不是自然规律。

轮回理论是古印度文化的基本理论之一,其本源来自婆罗门教。佛教将众生世间的生灭流转变化,按其欲念和色欲存在的程度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统称为三界。又称为苦界,或苦海。居住在欲界的众生,从下往上,又可分为“六道”。
此中上三道,为三善道,因其作业(善恶二业,即因果)较优良故;下三道为三恶道,因其作业较惨重故。一切沉沦于分段生死的众生,其轮回的途径,不出六道。
佛教继承了古印度文化中婆罗门教的六道轮回和因果的说法,按照《摩奴法论》第一章的说法:所谓最高灵魂,既是伟大的创造神梵天,又称“创造者”、“生主”。 
传说,当最高灵魂醒着时,世界是活动的;当他躺下时,世界就平静下来;当他要睡时,万物就消失融化于最高灵魂之中。最高灵魂就是通过睡和醒,永无休止的让万物生生灭灭。
在中国神话和道教中是没有轮回这个概念的,中国在佛教未传入前的传统信仰认为,普通人死后亡魂会归于泰山之下,泰山神东岳大帝为冥界主宰。后来认为酆都为冥界入口之一。 佛教传入后认为地狱是六道轮回中最劣最苦的,民间认识的“重狱”便是“十八层地狱”,事实上地狱只有十殿,每一殿有一阎王掌管,故有“十殿阎王”之称,十八层地狱即是十殿的第九殿——阿鼻地狱。中国人相信,通过冥币能够供养地狱中的,而免于较重的刑罚,而已故亲属的家人在农历十月初一或者清明节扫墓期间也会焚烧“纸钱”给“阴间”的亲属。道教教旨,人死后为鬼,生前的修行道行仍然累计延续,所以死后成鬼后,仍然可以继续修行,成为鬼仙。也可以选择投胎。而佛教讲究轮回之说,人死后,会进入来生即轮回,但是,来生的他和今生的他,存在着【记忆断灭】这一问题,记忆不存在连续性,继承性。导致投生后,今生他和前生他互不认识,互不相干,实质上是两个不同的人了。【记忆断灭】就等于灵魂的死亡,在这个世界上,苦也罢,乐也罢,谁愿意记忆断灭,除非他的确想,的确想忘却过去。所以,佛教徒面临【记忆断灭】【灵魂死亡】的悲剧。
而佛教的因果轮回的说法是种同时互存和异时互存关系,自然产生。佛教以这种说法混合了印度教中的诸神与阿修罗等生物以古印度自有的文化造出了六道轮回。而且道教也将原有天地人三界的观念进行升华,把地上之天共有三十六层,其中就有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三界,共计二十八天。三界之上又有四梵天、圣境四天【大罗天与与三清境】。它们分别是 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应该这样排序才是最准确的,推荐答案好像错了
望您的采纳,本人为新手,不太懂百度,但对佛教有非常大的认识,欢迎互相交流佛教。您的一次采纳,我的永久感谢!

请问佛家讲的六道轮回指的是哪六道?

请问佛家讲的六道轮回指的是哪六道?

“六道轮回”是佛教的世界观用语。指凡俗众生因善恶业因而流转轮回的六种世界。又称六趣。即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其中,地狱、畜生、饿鬼称三恶道,或三涂。阿修罗、人、天称三善道。
(1)地狱道:即地狱受苦之处。有八寒、八热、无间等名。众生若造上品十恶及五逆罪,则堕地狱。
(2)饿鬼道:即孤贫潦倒受苦之鬼。经常处于饥饿中,到处游行,求食不得。相传有历千百年不闻浆水食物之声音,而常受饿渴痛苦者,故名饿鬼。众生若造中品十恶业,则堕饿鬼道。
(3)畜生道:即牛、羊、猪、马及一切虫、鱼、禽、兽等动物。众生若造下品十恶业则堕畜生道。
(4)阿修罗:属于非天道的一种大力鬼神。具有神通和威力而无德,性多嗔恚,统率夜叉、罗刹等,以阿修罗为首,故称阿修罗道。众生作下品十善即可生阿修罗道。
(5)人道:即人类。因人道苦乐参半,善于分辨事物的前因后果,易于知苦断集,明理去惑,转凡成圣,故《大智度论》卷四说,佛之三十二相要在人道中培植。众生修五戒及中品十善即可生于人道。
(6)天道:即天界。天道分布在欲界、 *** 、无 *** 三界之中。欲界因有男女情欲,故名欲界。 *** ,没有男女情欲,唯色相庄严,故名 *** 。无 *** ,无有形相,唯精神心识存在,故称无 *** 。众生行上品十善、修四禅定、四空定,即可生于天界。
此六道,若加声闻、缘觉、菩萨、佛等四界,即天台宗所说之十界。十界之中,六道是迷界凡夫所住,故又称六凡。声闻等四界是圣者所住,故称四圣。
若六道中不含阿修罗,则为五道,或五趣。五趣,指迷界有情所趣之五处。即地狱、饿鬼、畜生、人间、天上。亦称五道,或五恶趣、五恶道、五有。
此五者称为趣的原因,根据《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的解释,趣是“往”的意思,另有一说是“到”的意思,因为此五者是往到善恶业因所结的生处,故有此称。《大乘义章》卷八(末)解释五趣又名五道,是因:“所言趣者,盖乃对因以名果也。因能向果,果为因趣,故名为趣。所言道者,从因名也。善恶两业,通因至果,名之为道。”五趣之地狱、饿鬼、畜生为纯恶之所趣,人、天为善恶杂业之所趣,皆属有漏。与无漏之净土相对。故总名为恶道、恶趣。又名五有,乃取“有”具因果不亡之义。
五趣再添阿修罗,称六趣或六道。所谓阿修罗,是指不断斗争并受此苦者;是怀有猜忌心、行下品十善者的果报。其中,地狱、饿鬼、畜生称为三恶趣,阿修罗和人、天称为三善趣。
关于设五趣,或设六趣这点,在大小乘中有不同的说法。《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云:“谓有余部立阿素洛为第六趣。彼不应作是说。契经唯说有五趣故。”《俱舍》、《正理》、《显宗》、《杂心》等诸论,都只设五趣,而大乘经中却大多说六道。若根据五趣的说法,则阿修罗包括在五趣之中。《俱舍论颂疏记》(唐·遁麟述)卷八谓:“问:阿素落何趣摄?(中略)瑜伽、佛地论说为天趣。杂心鬼趣摄。正法念经是鬼、畜趣。伽陀经鬼、畜、天三趣。(中略)慈恩师依瑜伽、佛地为正。婆沙评为鬼趣摄。杂心解亦同。”
此外,《首楞严经》卷八有开仙趣以为七趣之说。该经卷九另据阿修罗出生的不同(即胎、卵、湿、化四生),而将之含摄在鬼、畜、人、天四趣中。
在《阿毗达摩集异门足论》卷十,五趣者:
(一)地狱趣
(二)傍生趣
(三)鬼趣
(四)人趣
(五)天趣。
云何地狱趣?答:与诸地狱一性一类众同分等依得、事得、处得,若诸所有生地狱已,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是名地狱趣。复次由上品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若习若修若多所作;往于地狱,生地狱中,结地狱生。是名地狱趣。复次地狱趣者:是名是号异语增语想等想施设言说。故名地狱趣。
云何傍生趣?答:与诸傍生一性一类众同分等依得、事得、处得,若诸所有生傍生已,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是名傍生趣。复次由愚钝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往于傍生,生傍生中,结傍生生。是名傍生趣。复次傍生趣者:是名是号异语增语想等想施设言说,故名傍生趣。
云何鬼趣?答:与诸鬼众,一性一类众同分等依得、事得、处得,若诸所有生鬼界已,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是名鬼趣。复次由悭吝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若习若修若多所作;往于鬼界,生鬼界中,结鬼界生。是名鬼趣。复次鬼趣者:是名是号异语增语想等想施设言说,故名鬼趣。
云何人趣?答:于诸人众一性一类众同分等依得、事得、处得,若诸所有生人中已,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是名人趣。复次由下品身妙行、语妙行、意妙行,若习若修若多所作;往于人中,生于人中,结人中生。是名人趣。复次人趣者:是名是号异语增语想等想施设言说,故名人趣。
云何天趣?答:与诸天众一性一类众同分等依得、事得、处得,若诸所有生天上已,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是名天趣。复次由上品身妙行、语妙行、意妙行,若习若修若多所作;往于上天,生于天上,结天上生。是名天趣。复次天趣者:是名是号异语增语想等想施设言说,故名天趣。

六道轮回指的是哪六道?

所谓生死轮回是说“舍此蕴已复趣他蕴”。世间众生因造作善不善诸业而有业报,此业报有六个去处,被称为六道。六道是佛根据业报身所受福报大小划分的。分别为:天道(化生)、人道、畜生道、阿修罗道、饿鬼道、地狱道(化生)。
首先,色身不是我,色身散我仍在。否则便是“断见”。
但六道轮回真实义并非色身的生灭轮转。后者为佛随顺当时世界观方便而说。
从色身胎成起就有了第一个业报身,依所造做业从一业报身可以生出百千万种身,百千万种身一一复能生百千万种身,如是辗转乃至无量。
如《中阿含经》言:“法生则生。法灭则灭。皆由因缘合会生苦。若无因缘。诸苦便灭。众生因缘会相连续则生诸法。如来见众生相连续生已。便作是说。有生有死。”

六道轮回中的六道指的是哪六道?

"六道轮回"的六道指:一、天道;二、人间道;三、修罗道;四、畜生道;五、饿鬼道;六、地狱道。
此中上三道,为三善道,因其作业(善恶二业,即因果)较优良故;下三道为三恶道,因其作业较惨重故。一切沉沦于分段生死的众生,其轮回的途径,不出六道。其区别,在于苦乐的程度不同和受报的业因不同。
天道:天界分为欲界天、 *** 天及无 *** 天。随欲望的强弱不同而不同,欲望越淡,天的层次越高。天道的众生一生享乐不尽,无生苦、老苦及病苦,但有死苦。升天的业因,是生前守五戒行十善。
阿修罗道:虽有天道之乐,却多怀嗔心嫉妒,好头,常与天道战争。男丑女美。轮转业因是行善多而守戒不严,争胜心重。
人道:最适合修行的一道,因苦乐参半。苦乐多少,决定于前世的善恶业。投生人道的痛苦,主要可被归纳为四苦,即生苦、老苦、病苦及死苦。转生之业因为守五戒。
畜生道:相对而言,投生畜牲道的众生是三恶道中受苦最少的。畜牲道的众生,居住在陆地上的少,居于海里的为多。从最小的昆虫到鲸鱼及大象等,都属于畜牲道的众生。此外,还有例如龙族及大鹏金翅鸟等我们并不常见到的动物,也都属于畜牲类别。有些畜牲寿命只有一天,也有些可以寿命长达多劫。长期挨受寒、热、饥、渴、被猎杀及相互啖食之苦。被人类畜养的动物,则被劳役、鞭打,更被宰杀而取皮、肉及骨等,一样苦不堪言。其转生之因,则主要为愚痴,不信佛法。
饿鬼道:饿鬼的痛苦比地狱略少,但比畜牲道大。如果以智力来比较,饿鬼的智力比畜牲为高。饿鬼道的众生是胎生的,而且每胎便会生下几百个鬼子。生于饿鬼道中的因缘,除了共通的不善业外,亦特别与不肯施舍助人、偷盗或见难不救之业因有关。这一道中的众生寿量不定,有的饿鬼寿命可长达数万人间年,长期受着因不善业力而感召之痛苦果报。饿鬼大多承受着在黑暗中流浪而饥渴不堪的痛苦,同时也被其道中大者欺压。
地狱道:在六道之中,地狱道是六道中痛苦最大的一道。细分为八大热地狱、八大寒地狱、近边地狱及孤独地狱四大部分。造作最重恶业者,会投生于地狱道中,经历几十万亿年才有可能离开此道之苦。地狱道的众生,并不由母胎所出,亦非因卵而出,而是化生出的。
在八大热地狱中投生的众生,受着各式各样的大苦。在有些热狱中,众生会互相砍杀,但却不死去,只能经年累月地忍受不断被杀害之痛苦,完全无法出离。在其他狱中,众生会被烧至七孔冒烟,或被肢解,又或被放入熔铜中煮至皮开肉烂。这些都是过之恶业力成熟时,所幻化出来的惨况,苦不堪言。在八大寒地狱中,有情众生受着不同程度之寒苦所逼,甚至会被冻封僵立几百亿年之久,却因业力未尽而不会死去。

佛教中的六道轮回的六道指的是哪六道?

佛教世界观用语. (1)地狱道∶即地狱受苦之处。有八寒、八热、无间等名。众生若造上品十恶及五逆罪,则堕地狱。 (2)饿鬼道∶即孤贫潦倒受苦之鬼。经常处于饥饿中,到处游行,求食不得。相传有历千百年不闻浆水食物之声音,而常受饿渴痛苦者,故名饿鬼。众生若造中品十恶业,则堕饿鬼道。 (3)畜生道∶即牛、羊、猪、马及一切虫、鱼、禽、兽等动物。众生若造下品十恶业则堕畜生道。 (4)阿修罗∶属于非天道的一种大力鬼神。具有神通和威力而无德,性多嗔恚,统率夜叉、罗刹等,以阿修罗为首,故称阿修罗道。众生作下品十善即可生阿修罗道。 (5)人道∶即人类。因人道苦乐参半,善于分辨事物的前因后果,易于知苦断集,明理去惑,转凡成圣,故《大智度论》卷四说,佛之三十二相要在人道中培植。众生修五戒及中品十善即可生于人道。 (6)天道∶即天界。天道分布在欲界、 *** 、无 *** 三界之中。欲界因有男女情欲,故名欲界。 *** ,没有男女情欲,唯色相庄严,故名 *** 。无 *** ,无有形相,唯精神心识存在,故称无 *** 。众生行上品十善、修四禅定、四空定,即可生于天界。 此六道,若加声闻、缘觉、菩萨、佛等四界,即天台宗所说之十界。十界之中,六道是迷界凡夫所住,故又称六凡。声闻等四界是圣者所住,故称四圣。 六道轮回 天,阿修罗,人,地狱,饿鬼,畜生当众生死后视乎所作的业的善恶倾向而投胎到六个不同的境地,善的入三善道(前三者)恶的入后三恶道(后三者)不断重复流转,非经修行证悟则无有出期 对人生具体苦相的划分,佛家有三苦、困苦、八苦之说,最通常的挺法是八苦,即生苦、老苦、痛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苦就是人生的真实本相。

佛家讲的六道轮回是真的吗

若没有六道轮回。佛家能从在几千年嘛。

六道轮回指哪六道

在传说中,六道轮回是人们轮回的道途,是人们前生今世的轮回。而这六道可以分为三个善道和三个恶道。三个善道分别为天、人、阿修罗道;而三个恶道为畜生、饿鬼、地狱道。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阿修罗虽为善道,但是因为他的德行比不上天,因此称为非天;因为对于他来说都是苦道,更何况是人呢,所以它有时被列入三恶道中,合称为四恶道。佛教相信,任何人如果遵守五戒,就可以得到六根整然人身。若在五戒上,再加上行十善,那么就可以生到天界。所谓因果报应,对于一生行善积德的人来说一定会在下一生轮到善道,但是如果一生作恶多端,那么在下一世之中就会沦为恶道,遭到天谴。

佛教所指的< 六道轮回> 是哪六道?

轮回,是一个概念。起源于印度教。轮回是一个过程,人死去以后,灵魂会离开人体,经过一些过程以后进入另一个刚刚出生的新生命体内,该新生命体可以是人类,也可以是动物、鬼神。到达涅槃的境界就可摆脱轮回。这一过程中,本人所处的称为今生,前一个轮回的生命体成为前世,下一个称为来世或来生。轮回的概念只出现在印度教派生出来的一系列中,例如佛教、藏传佛教、神道教,并逐渐融入到东亚的文化当中。某些俗语可以体现出这个概念,例如:来世做牛做马……以佛教而论,众生从无始以来,即展开生死于三界六道之中,如车轮一样的旋转,除非成佛,无有脱出之期。六道(又名六趣、六凡或六道轮回)是众生轮回之道途。正如《法华经》指:「六道众生生死所趣。」十界中由第一地狱界至第六天界称为六道。六道分别是指:地狱道、畜生道、饿鬼道、阿修罗道、人道、天道。据佛经《观佛三昧经》载:「轮回六趣,如旋火轮。」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即已在六道中轮回不息。若造善业终得乐报,如天、人二道;若造恶业终得苦报,如地狱、饿鬼、畜生。六道可分为三恶道和三善道。三恶道为地狱、饿鬼、畜生;三善道为天、人、修罗。但修罗虽为善道,因德不及天,故曰非天;以其苦道,尚甚于人,故有时被列入三恶道中,合称为四恶道。佛教相信,任何人若遵守五戒,可得六根整然人身。若在五戒上,再加行十善,即可生到天界。三恶道地狱道:恶人受苦痛之处,在地下受八寒八热之苦。 畜生道:禽兽之生所。多以人界为依所,而眼可见。 饿鬼道:常求饭食之鬼类生处。与人界共处,却眼不可见。 三善道阿修罗道:大力神之生所。因常怀嗔心而好斗,故以深山幽谷为所,与人隔离。 人道:人类之生所,有四洲之分。能稍修戒善感报而生。 天道:受人间以上胜妙果报之所。 查看原帖>>

佛家说的六道轮回是哪六道。知道的请回答。

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

佛家讲六道轮回,是哪六道?六道以上是神佛的世界, 那人是归于哪一道?

1、天道
天,是天然自然,享乐殊胜、身形殊胜之义;此道众生,居六道
之首,威德特尊,神用自在,故名为天。
天上各种享受,皆殊胜于人间;如食曰天厨妙味,共一器食,随
福差别;衣曰天衣无缝,不似人间,千缝百补。至于寿命,亦长
人间甚多:如第一层四王天,寿五百岁,却以人间五十年为一日
计算。向上一层,按此间倍倍增加;如第二层忉利天,寿一千岁
,却以人间百年为一日计;乃至第六层他化自在天,寿万六千岁
,而以人间千六百年为一日计。如是递增,至非想非非想天,则
寿八万大劫。这因前生造上品十善因缘,方得如此殊胜果报。
2、人道
人,梵语摩冕赊,翻为意,以此道众生作一切事,皆先意起。法
苑云:人者,忍也,于世违顺,人能安忍。
约‘苦厄’言:三苦八苦等。
3、阿修罗道
阿修罗,此翻无端正,又翻无酒,或云非天。以此道众生男丑女
端,故名无端正。又因遍采名花,酝于大海,欲成香醪;但以鱼
龙业力,其味不变,故云无酒。因多嗔多忌,虽有天福,而无天
德,故名非天。
4、畜生道
畜生,梵语底栗车,亦云傍生,以其形傍(身多横住),行为亦
傍(心多不正),故云傍生。
约‘类受’言:此道众生,包含甚广,举凡飞禽走兽,羽毛鳞介,
或四足多足,有足无足,水陆空行,皆摄属之。就其出生,分为
四大类:
(1)、胎生,例如牛马等,在母胎中,含藏而出。
(2)、卵生,例如鹅鸟孔雀,依壳孵生。
(3)、湿生,例如蛤虫飞蛾,藉湿秽暖气而生。
(4)、化生,如龙等,无而忽有,唯依业力,变化而生。若论
寿命,有朝生而暮死,有春夏生而秋冬死,乃至经千百岁而后
死者,千差万别;而其身形享受,亦多悬殊不等。
5、饿鬼道
饿鬼,梵语音译为??黎多、薜荔多、闭戾多、俾礼多、卑利多、弥
荔多、即鬼道、鬼趣、饿鬼道。又鬼者畏也,饿云饥饿,此道众生,
多受饥饿怖畏,故名饿鬼。
6、地狱道
地狱,梵语泥黎,翻为苦具;乃造恶众生,受苦器具;又因居处地
下,故名地狱。
人是属于“人道”.三界三十三天 六欲天
1、四王天:此天为欲界六天的第一层、与人间最近的一层。
2、忉利天:六欲天的第二层,又叫三十三天。
3、夜摩天:这是六欲天的第三层。
4、兜率天:六欲天的第四层。
5、乐变化天:这是六欲天的第五层。
6、他化自在天:六欲天第六层。
*** :18天
初禅三天,梵从天、梵辅天、大梵天。
二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
三禅三天:少净天 十无量净天、遍净天。
四禅之五不还天
色究竟天
善现天
善见天
无热天
无烦天
四禅{舍念清净地}
无想天
广果天
福爱天
福生天
无 *** 共有四:
空无边处(天)
识无边处(天)
无所有处天)
非想非非想处(天)
以上28天+阿修罗+人+畜生+恶鬼+地狱=33天
地狱一天,人间两千七百多年.
四天王天一天是人间五十年,
忉利天一天人间一百年.
西方世界没有时间的概念,是永远.是无量.阿弥陀佛!
十八地狱是以受罪时间的长短,
与罪行等级轻重而排列,
若随最短时间的光就居地狱之寿命而言,
其一日等于人间三千七百五十岁,
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
经一万岁,
也就是人间一百三十五亿年,
才命终出狱,逐次往后推,
每一地狱各各比前一地狱,
增苦二十倍,增寿一倍,
到了十八地狱时,简直苦得无法形容,
并也无法计算出狱的日期了。
初禅:三天
梵众天,寿命半中劫(约11,280,000万年);
梵辅天,寿命劫(约22,580,000万年);
大梵天,寿命劫半(约33,860,000万年);
二禅三天:
少光天,寿命二大劫(约903,200,000万年);
无量光天,寿命4大劫(约1,806,400,000万年);
光音天,寿命8大劫(约3,612,800,000万年);
三禅三天:
少劫天,寿命16大劫(约7,225,600,000万年);
无量尽天,寿命32大劫(约14,451,200,000万年);
遍尽天,寿命64大劫(约28,902,400,000万年);
四禅九天:
无云天,寿命125大劫(约56,450,000,000万年);
福生天,寿命250大劫(约112,900,000,000万年);
广果天,寿命500大劫(约225,800,000,000万年);
无想天,寿命500大劫(约225,800,000,000万年);
无烦天,寿命1000大劫(约451,600,000,000万年);
无热天,寿命2000大劫(约903,200,000,000万年);
善见天,寿命4000大劫(约1,806,400,000,000万年);
善现天,寿命8000大劫(约3,612,800,000,000万年)
色究竟天,寿命16000大劫(约7,225,600,000,000万年)。

    佛教中的“六道”是哪六道?

    六道就是凡夫的六种思想境界、六种生活作风、六种生存状态……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思想改变世界。一、六道状况
    佛陀概括世间一切有情,归为六大种类,有:天、人、阿修罗、
    畜生、饿鬼、地狱,这即是‘六道’。世上固有许多生物学家,
    对于动物,亦有其不同的分类法,却因受到个人智慧学问的限制
    ,总不及佛陀的圆满周到。这因佛陀不但能见凡夫肉眼之所见(
    如人畜二道,而畜道凡夫亦只见其少分),且亦能见凡夫肉眼之
    所不见(如天、修罗、鬼、地狱四道)。学佛之人,以相信圣言
    量为依归,固不可因我之不见,遂谓为虚诞无有。
    六道众生的状况,千差万别,一一细说,不胜繁杂,今为略举二
    端,藉知大概。1、是‘类受’,类指正报身心的种类,受指依
    报世界的享受。其中依报,诸多种类,单举寿长,以推余福。2、
    是‘苦厄’,苦是痛苦,厄是灾厄。六道果报,固然有别,总之
    不离观受是苦。
    1、天道
    天,是天然自然,享乐殊胜、身形殊胜之义;此道众生,居六道
    之首,威德特尊,神用自在,故名为天。
    约‘类受’言:共分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亦名空界);
    自下而上,计二十八层天。其中欲界六层,亦如人间,有男女饮
    食之欲;其第二层名忉利天,居须弥山顶,自有三十三天(此三
    十三天,约横面言),即山顶四角,各有八天,中为帝释天主,
    世俗所尊玉皇上帝,即指此言;而第六层,则名他化自在天,却
    是魔王波旬所居。又、色界有四禅十八层天,皆有禅定,已无男
    女饮食之欲,犹带身形楼阁诸色;其中前三禅各三天,第四禅有
    九天。又、无色界有四层天,入四空定,已无形相,只存神识。
    天上各种享受,皆殊胜于人间;如食曰天厨妙味,共一器食,随
    福差别;衣曰天衣无缝,不似人间,千缝百补。至于寿命,亦长
    人间甚多:如第一层四王天,寿五百岁,却以人间五十年为一日
    计算。向上一层,按此间倍倍增加;如第二层忉利天,寿一千岁
    ,却以人间百年为一日计;乃至第六层他化自在天,寿万六千岁
    ,而以人间千六百年为一日计。如是递增,至非想非非想天,则
    寿八万大劫。这因前生造上品十善因缘,方得如此殊胜果报。
    约‘苦厄’:欲界天有五衰,寿将尽时,自然头上花萎、腋下汗
    出、衣裳垢染、身体臭秽、不乐本座,是名五衰。五衰现时,知
    必当死,愁忧恐怖,苦等地狱。又、色界天有三灾,初为火灾,
    劫火兴时,初禅以下,尽化灰烬;二为水灾,劫水起时,二禅以
    下,皆遭淹没;三为风灾,大风所吹,三禅以下,乃至微尘,皆
    无余在。呜呼!所住器界尚不能存,何况寄居众生,安能永在?
    甚至四禅天人,虽具深禅定,一旦命终,即不乐入禅,风触吹身
    ,唯除眼识,余皆有苦。又、无色界四天,虽无下面二界粗苦,
    仍有如疮(空无边处天)、如痈(识无边处天)、如病(无所有
    处天)、如箭入体(非非想处天)等微细苦;且寿命尽时,定力
    遂失,知当死堕,譬如高山忽坠深涧,生大恐怖。
    2、人道
    人,梵语摩冕赊,翻为意,以此道众生作一切事,皆先意起。法
    苑云:人者,忍也,于世违顺,人能安忍。
    约‘类受’言:人道分布于四大星球之上,身形寿享,皆不相同。
    如东弗婆提,寿二百五十岁;南阎浮提,寿一百岁;西瞿尼,寿
    五百岁;北郁单越,寿一千岁。即以南阎浮提(亦即吾人所居地
    球)而言,五大洲上所居人种,发肤颜色、风俗习惯,乃至土地
    资源,亦多悬殊。然书经云:惟人为万物之灵;礼亦云:人者,
    天地之心,五行之端。盖以人易近道,最能止息妄心,堪能修行
    而言。此因前生行中品十善,感此道身。
    约‘苦厄’言:三苦八苦等。
    3、阿修罗道
    阿修罗,此翻无端正,又翻无酒,或云非天。以此道众生男丑女
    端,故名无端正。又因遍采名花,酝于大海,欲成香醪;但以鱼
    龙业力,其味不变,故云无酒。因多嗔多忌,虽有天福,而无天
    德,故名非天。
    约‘类受’言:此道众生,分别摄属天、人、畜、鬼四道,故楞
    严经云:三界中有四种修罗,若于鬼道,以护法力,乘通入空,
    此从卵生,鬼趣所摄。若于天中,降德贬坠,其所卜居,邻于日
    月,此从胎生,人趣所摄。有阿修罗王,执持世界,力洞无畏,
    能与梵王及天帝释、四天争权,此阿修罗,因变化有,天趣所摄。
    别有一分下劣修罗,生大海心,沉水穴口,旦游虚空,暮归水宿,
    此阿修罗,因湿气有,畜生摄属。既是分属四道,身形寿享等,
    亦随其类,多有不同。总由因中,虽行五常(君臣,父子,夫妇
    ,兄弟,朋友),却怀忌慢之心,所谓行下品十善,而感此道身。
    约‘苦厄’言:各随其类,受苦不同。即以天趣修罗而言,除一
    般苦外,又因常好与帝释斗,或断肢节,或破其身,或复致死;
    若伤心断节,续还如故;若断其首,即便殒没。其他三趣修罗,
    其苦更多。
    4、畜生道
    畜生,梵语底栗车,亦云傍生,以其形傍(身多横住),行为亦
    傍(心多不正),故云傍生。
    约‘类受’言:此道众生,包含甚广,举凡飞禽走兽,羽毛鳞介,
    或四足多足,有足无足,水陆空行,皆摄属之。就其出生,分为
    四大类:
    (1)、胎生,例如牛马等,在母胎中,含藏而出。
    (2)、卵生,例如鹅鸟孔雀,依壳孵生。
    (3)、湿生,例如蛤虫飞蛾,藉湿秽暖气而生。
    (4)、化生,如龙等,无而忽有,唯依业力,变化而生。若论
    寿命,有朝生而暮死,有春夏生而秋冬死,乃至经千百岁而后
    死者,千差万别;而其身形享受,亦多悬殊不等。
    约‘苦厄’言:或苦役、或充食、或人杀、或互啖,其苦无穷。
    近代西方学者有言:‘弱肉强食、物竞天择’,可谓说中畜生道
    实况。总因前生愚痴贪欲,作下品五逆十恶,感此道身。
    5、饿鬼道
    饿鬼,梵语音译为??黎多、薜荔多、闭戾多、俾礼多、卑利多、弥
    荔多、即鬼道、鬼趣、饿鬼道。又鬼者畏也,饿云饥饿,此道众生,
    多受饥饿怖畏,故名饿鬼。
    约‘类受’言:分三类九种,(1)无财鬼,以无福德,不得食故;
    (2)少财鬼,少得饮食故;(3)多财鬼,多得饮食故。无财鬼又
    分三:a、焰口鬼,火焰炎炽,常从口出;故纵得饮食,亦化灰烬。
    昔目连尊者母,即堕此身。b、针咽鬼,腹大如山,咽如针孔。c、
    臭口鬼,口中腐臭,自受恶报。少财鬼亦分三种:a、针毛鬼,毛
    利如针,行便自刺。b、臭毛鬼,毛利而臭,自拔受苦。c、大瘿
    鬼,咽垂大瘿,自抉啖脓。须知,谓少财鬼少得饮食,非真如人间
    净妙食,苟得厕坑粪秽,已似山珍海味了。多财鬼分三种:a、得
    弃鬼,常得祭祀,所弃食故;b、得失鬼,常得巷陌,所遗食故;
    c、鬼,具威德,常得人间祭祀。譬如人间所供城隍、土
    地、王爷,乃至一般神只,均属此类。诸类饿鬼,居遍诸趣,随所
    生处,而受其形,或居海渚,或在山林;或似人形,或似兽形,亦
    自差别。其寿有五百岁,却以人间一月为一日计。
    约‘苦厄’言:以业力因缘,不闻浆水之名,所见清水,皆成脓血,
    不得饮食,饥渴难当;且常为刀杖驱逼,故恐怖非常。此皆前世谄
    诳心意,造作中品十恶,感此道身。
    6、地狱道
    地狱,梵语泥黎,翻为苦具;乃造恶众生,受苦器具;又因居处地
    下,故名地狱。
    约‘类受’言:共有三类(1)根本地狱,即八寒八热地狱;(2)
    近边地狱,即十六游增地狱;(3)孤独地狱,即山间、水中、旷
    野三处地狱。其形体寿命,受苦轻重,随各差别。其中以阿鼻地狱
    受罪最剧。总由造作上品五逆十恶,感此道身。
    阿鼻,译名无间,为八大根本地狱之一,具五种无间故。(1)者
    趣果无间,终此身已,直堕于彼,不经中阴故;(2)者受无间,
    受苦无间断,中无乐故;(3)者时无间,决定一劫(指中劫),
    相续不断故;(4)者命无间,一劫之中,寿命不绝;纵经剥割烹
    煮,肢体糜烂,然以行业因缘,冷风吹活,无间断故;(5)者形
    无间,地狱纵广八万由旬,众生身形亦八万由旬,中无少间,一
    人多人,皆遍满故。
    若论寿命,以八热而言,初等活地狱,寿同四王天五百岁,而以四
    王天五百岁为一日计,其一昼夜相当人间九百多万岁;二黑绳地狱,
    寿同忉利天一千岁,而以忉利一千岁为一日计,其一昼夜相当人间
    三千六百多万岁。如是随六欲天递增,乃至阿鼻,寿劫。其苦
    寿如此,能不畏哉?
    约‘苦厄’言:或火坑、或坚冰、或刀山、或剑树、或碾?、或汤
    镬、或沸屎、或合山等诸多苦具,繁多难述。以沸屎言:在一大
    热沸屎河中,驱令入中,内有利嘴蛆虫,或从鼻孔入,则脚底出;
    或从足下入,则口中出,既脏且臭,热恼加刺,苦何以堪?
    二、互相轮回
    上面六大种类有情众生,所以名‘六道’者,道犹路也,是能通
    义;谓六道中众生,轮转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循
    环三界,互相通达,故名为道。这即一般常称的‘六道轮回’。
    轮回的情形,各随业力,或人变鬼、或升天。古人说:‘钻马腹
    ,入驴胎,涂炭曾经几度回,或时天帝殿前过,或向阎君锅里来’
    哪有定算?昔忉利天上帝,尚且不免要入陶家变驴(如法句譬喻
    经),何况其下的凡夫?
    关于六道轮回的道理,在释典中,以十二因缘说得最为明白;若
    儒书中,易经云:‘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方以类聚,物以
    群分’等,亦可知其少分。至于六道轮回的事实,但具天眼、宿
    命二通者,于一一众生自何道来?往何道去?自可了了悉见;若
    是未具二通,只要广览诸史,亦不难获多实证。惟其既不研经,
    又未读史,且不信圣言量者,方一味怀疑排斥。
    此六道中,天、人、修罗三道,以因中多为善故,果报亦胜,名
    三善道;鬼、畜、地狱三道,以因中多为恶故,果报则劣,名三
    恶道。其三恶道,又称三途,途含二义:一是途炭,取残害义,
    此中众生,多受残害;二是途道,取所趣义,为造恶众生,所趣
    向处。1、刀途,即饿鬼道,常为刀杖,所驱逼故;2、血途,
    即畜生道,必经流血而死故;3、火途,即地狱道,上下四方,
    一片火海故。
    又,六道的凡夫,或升三善道,或堕三恶道,经上喻曰‘头出头
    没’;谓整个三界六道,就如一大苦海,海中业浪,翻腾汹涌,
    前浪刚把吾人打出海面,哪知一口鲜气尚未吸足,后浪随来,又
    将吾人打沉海底。如此,有时头出,有时头没,总是离不开这一
    大苦海,这就是吾人的有情环境啊!阿弥陀佛
    建议楼主把moneyin和其他师兄的观点结合在一起参考。
    人道众生,是很奇妙的一道,六道具足,凡圣同居。六道(又名六趣、六凡或六道轮回)是众生轮回之道途。正如《法华经》指:「六道众生生死所趣。」十界中由下而上的六道分别是指:地狱道、畜生道、饿鬼道、阿修罗道、人道、天道六道,是指“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和“三善道”:人道、阿修罗道、天道。
    六道都属于轮回。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