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老板太好并不是好事了,做生意看易经有用吗

如何提高管理能力之八——易经里的卓越领导力培养方法

个人领导力的发展,一定要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处于易经里的管理艺术哪个状态,潜龙,显龙,惕龙,跃龙,飞龙还是亢龙?这样才能明确行动的方针和重点。 易经里面每一个卦都有一个卦辞,这些卦里面的线叫爻辞,每一个卦辞和爻辞都有它一定的意义,研究易经里的管理艺术就是要研究它的卦辞和爻辞。 乾卦中的领导素质: 乾的卦辞很简单,就是这四个字:元、亨、利、贞。这四个字是领导素质的一个很好的概括。 元:元者,始也。元就是一种创始的能力。一个领导、一个领袖必须要有创造的能力,考验一个人具不具备领袖的素质,最重要的尺寸就是考验他能够不能够开创,能不能够革新,能不能把旧的去掉,开创一些新的东西出来。 开创的东西可以是新的概念,可以是新的思维,可以是新的理想,也可以是新的格局,或者是推陈出新的管理方法。如果一个领袖能够有这些创新的东西的话,他就具备了元的素质。 亨:亨者,通也。领导者有了创新能力就可以干事了,但是要干事的话中间的阻碍非常多。你有好的概念、好的思维、好的想法,你要落实的话首先得把概念卖出去,要去影响别人,要制造很多条件把这个概念加以落实。这种执行和控制的能力,就是亨的能力。对于领导者、企业家而言,空有元的能力是不够的,还要有亨的能力。 比如项羽和刘邦,两人元的能力都差不多,双方都可以揭竿而起。但是在亨方面项羽就比刘邦差很多,他的执行能力、控制能力比较差,不仅不能够控制整个局面,甚至连自己的脾气跟情绪都没有办法控制好,那怎么能亨通呢?刘邦的亨比较强,有办法把中间的阻碍打掉,拿捏轻重,掌握缓急。他清楚哪一个东西必须现在做,哪一些东西可以以后做,哪一些东西可以授权给别人做,哪一些东西必须亲自做,通过这些手段逐渐的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利:利者,和也。古汉语里,利不是指利益。利代表和,是一种协调能力,一种凝聚人心的能力,是一种领袖所必需的感召力。 和的关键在于,让团队里面每个人都能发挥作用,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存在的价值,这时候员工的积极性特别强,潜能也容易发挥出来。领导人可以学学刘邦,刘邦什么都不行,但是他却可以把所有人的能力都用尽。相反,如果一个老板太强,给员工定下很多标杆,每个人都向老板看齐,这样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作用不大,整个团队的效力反而会下降。和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和的人,很难得到别人的支持和拥护。 诸葛亮为什么要对刘备鞠躬尽瘁?因为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感到被赏识、被重视。另外就是刘备放手让他干,所以诸葛亮非常有充实感。当然,授权的基础是双方都要有共同的理想。隆中对的时候,诸葛亮拿出地图说孙权这么干,曹操这么干,我们就这么干。刘备说我买你的远景,于是双方就一拍即合。刘备为诸葛亮做了四件事,远景、授权、信任、重视,所以诸葛亮就对他鞠躬尽瘁。 所以,如果领导人能够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又能够重视别人的存在,又能够授权,又能够信任下属的话,整个团队就会组建的非常好。 贞:贞者,正也。这是要求领导者为人要正直,对理想要坚持与忠诚,能够承受暂时的困难和失败。一个领导必须对理想要坚持要忠诚,如果理想经常有变化的话,就是所谓的小人恒立志,最终是一事无成。在贞这一方面,刘邦比项羽强得多。刘邦对目标执著,一时的失利打不倒他。而项羽的理想经常在变,对理想的坚持度和忠诚度不够。

读《易经》初感

为什么会想起来读《易经》呢?最近接触了关于这方面的,看着他们根据易经里面的内容能够看出很多常人无法看到的。所以,有很大兴趣想去看看,然而,翻开之后,发现真的不是那么容易读。

书本开篇就讲在儒家经典中,《易经》被尊为“六经之首”,尊享着无比崇高的地位。而在道家经典中,《易经》也享有同于其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被道家奉为“三玄之冠”。真正算得上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作为华夏文明长河中智慧与文化的结晶,经过五千年的发展,《易经》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各个方面的重要元素符号,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于《易经》,曾给出这样的定位:“易道广大,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数,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可以说,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讲,《易经》的影响都是世所罕见的,也从来没有一部著作能够产生如此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数千年来,中国的文人学士们都将《易经》作为一部值得日日、时时研读的经典,研习并遵从其中的道理。孔子说“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宋人叶采也曾讲“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唐代虞世南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医学家孙思邈说“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足见《易经》对后世人的重大影响和吸引力。

然而,虽然书名为“易”,但真正能够参得透、讲得清这本书的人,实是少之又少。从古至今,关于《易经》的著作浩如烟海,每家都从自身的感受和角度出发,试图解读《易经》中深含的观点,但鲜有成功者。就此,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曾说“《易》难看,不比他书”,同时又说“是圣人事,非学者可及也”。

是的,没有一定的文化,没有一定的阅历,没有一定的智慧,这本书真的是读不懂,里面内容太深奥。

这一篇,让我一眼亮的是“元亨利贞”这几个字,为什么呢?之前就有跟这个名字的公司合作过,当时就想怎么会起这样的一个名字为公司名呢?感到特别奇怪,但是还是忍住没有去问。今天一看这篇,才发现是出自《易经》,瞬间就觉得那家公司的老板真的不简单。

“元亨利贞”这几个字的解释:可概括为“元亨”“利贞”,是两个表示吉祥的“贞兆辞”。元,大。亨,通。利,适宜。贞,正而固。

从解释的文字看出,这老板的宏伟壮志,难怪那家公司可以做到这么大的规模,而且发展趋势还很大,相信只要管理的好,后面真的有很大发展,这就以后慢慢关注了。

接下来一段时间,试试看能不能读出这本书的一些道理,如果不行,只能说自己还没到时候读这本书,还需要继续努力!

为什么易经说发生的一切都是好的?

已经说发生的一切都是好的,是让我们辩证来看待发生的事物因为每些事物都有好的和不好的两面性我们要把发生的事物朝好的方向去看并且朝那个方向去努力,他就会像好的方向去发展最终得到好的结果。

这么说吧,这一世都是你自己选择的,所有的坑都是自己给自己挖的

我没有开玩笑

因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所以失去并一定不好,得到也不一定好

我百家号专门有一篇文章,解释这个问题

网页链接这是我的主页

这个说起来有些辩证的味道,但是确实如此。
首先,整部易经就是说各种变化的,变化是因为各种因素导致的。各种事物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比如天气,人体,大地,山川,河流,甚至宇宙等等,说易经是宇宙的密码就是因为这个,易经里面有各种变化的推理和应对,可以说针对万物。
那么发生了什么取决于什么发生了变化,比如人的年龄增长了,智力和身心都开始成长了,不同的时间就做不同的事情,到了什么时间就要干什么,万物亦是如此,到了什么阶段就要发生什么,发生什么来源于过程中各种因素的不断变化。天地万物都在这个变化中取得自己想要的,避开对自己不利的,整部易经讲的吉凶就多半来源于此。当然这些要说清楚是不能靠文字的,而且我的智慧还不能完全理解易经。
你问的多半就是发生了对你不好的事情,但是还要说是好的吗?这个一般从两个方面去说,一是该发生的就会发生,而且与你有关,你的变化一直在催发这件事儿的发生,如果对你不利,那么和你的发心和德行有关,这个能占90%以上,但是这方面一般都在自己知道 不愿意承认;另一个方面是和你没有直接关系的,比如天灾人祸,这个和信仰有关系,所以才有产生,儒释道并行就是解决这些问题,大概占了5%不到。
最后易经从侧面说明了,万物都是为人服务的,顶尖的大家比如孔子朱熹等都对易经爱不释手。那么所谓阴阳吉凶利弊都是相互发生变化的,这个变化的核心就再于人,乾卦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坤卦就紧接着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太甲曰,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几乎都是在说这些。当然这个没有固定的方法,要靠悟性,这里就产生了高人和伟人的说法。所以既已发生,必有道理。不要纠结于对错好坏,万事只要你认为是好的,必然对你产生益处,相反,万事只要你认为是不好的,反之必然对你产生不好的事儿。
所以,这句话本身的说法是为了人好,乐观面对,积极向上,只有这样,才能逢凶化吉,才能化腐朽为神奇。
如有错处,请高人指正。

为什么太能干的人不能当大领导

不一定,但是人的时间是一样的,尽量闲下来把工作做好,尽量把表面现象的工作做好,比如能说会道能写能干。因为他们都太过于聪明了,比较傲气只有把自己掏空以后,才有办法装进更多的东西。
而对于一个企业的老总而言,更要如此。
你无为,你的下属就会无不为;
你无言,你的部属就会有很多话;
你无能,你的部属就会很能干。
你所要看的是他们做得对不对,而不是跟他们去抢工作做。
组织有三个阶层:基层、中层、高层,用三个字来代表:有、能、无。
基层用有,基层重有,对于他们来讲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具体的东西是最重要的;
中层用能,干部一定要能干,所以要能;
当到老总,一定要无。
如果你老是有,你就使得员工很难做事。
你太能干,所有干部都无能为力,所以一定要无。
松下幸之助,有一次他感觉很苦恼,因为很多问题不能解决,于是他就跑到去问一个老师傅。
他说:“请问老师傅,什么叫做管理?”
那个老师傅就拿起一个茶杯给松下幸之助,说:“你拿着”。
然后,他就提起一个茶壶往茶杯中倒,一直倒至茶溢出来。
松下问:“老师傅,杯子不是满了吗?”
老师傅说:“你知道杯子水满了,你就懂得什么叫管理。”
松下幸之助,有一次他感觉很苦恼,因为很多问题不能解决,于是他就跑到去问一个老师傅。
他说:“请问老师傅,什么叫做管理?”
那个老师傅就拿起一个茶杯给松下幸之助,说:“你拿着”。
然后,他就提起一个茶壶往茶杯中倒,一直倒至茶溢出来。
松下问:“老师傅,杯子不是满了吗?”
老师傅说:“你知道杯子水满了,你就懂得什么叫管理。”
杯子要空的时候才有用,杯子如果满了,它就没有用了。
所以当一个老总,要时时刻刻维持一个空杯子的状况,才听得进别人的意见,才能够接受干部的建议,才不会自以为是。
一个人要常常记住,要把自己掏空以后,才有办法装进更多的东西。
所以我有几点建议:
首先,你明知道你要假装不知道。
只有你假装不知道,你才可以得到更多的情报。
如果你样样都知道,那下属还跟你讲什么呢?
我就碰到这样一个总经理,大家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他的下属也非常头痛。
他的作风是这样:下属要跟他讲话,他先把手伸出来,如果你讲一,他就压一;你讲二,他就压二。
当你讲第一句话,他说:“这个我在报纸上已经看过了,没有什么稀奇。”
你再讲第二个,他说:“这个我老早就知道了。”
第三点你还能讲下去吗?
如果你说:“没了”,他说:“没了,那你就走吧。”
谁愿意跟他讲话呢?
尽管他讲得都实在,没有一句话是错的。
我就碰到这样一个总经理,大家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他的下属也非常头痛。
他的作风是这样:下属要跟他讲话,他先把手伸出来,如果你讲一,他就压一;你讲二,他就压二。
当你讲第一句话,他说:“这个我在报纸上已经看过了,没有什么稀奇。”
你再讲第二个,他说:“这个我老早就知道了。”
第三点你还能讲下去吗?
如果你说:“没了”,他说:“没了,那你就走吧。”
谁愿意跟他讲话呢?
尽管他讲得都实在,没有一句话是错的。
当你的下属不愿意跟你讲话的时候,那就叫做上下不通。
上下不通,《易经》里面叫做“皮卦”。
天地不交就是皮,一皮就倒霉。
“皮”就是闭塞的意思。我们要下情上达,上情下达,上下很好沟通,这家公司才有活力。
以后你的下属要跟你讲什么话,你都要装得好像很神奇一样,从来没有听过似的,他就越讲越起劲。
但是你一定要知道,你才有分辨,才有判断,知道他是乱讲还是讲真的。
其次,你有能力但要假装不会做。
你不会做,所有人都会做。你会做所有人都让给你做,你就惨了。
对一个老总来讲,不做事不是偷懒,因为你做的事情太多了。
你专做人家看不见的事情,不要去做看得见的事情。
你要做什么呢?
你要看一看,你的下属怎么突然间有块劳力士表,你就应该很奇怪,这才是你的事。
中国人控制是全面无形的控制。
很多老总看到一个下属戴了一块劳力士表,就觉得很奇怪,“他怎么会戴这个?他为什么戴这个?这是人家送的、还是他买的?他怎么有多余的钱买劳力士?”
然后一看几个经理统统戴劳力士表,就更紧张了,可见他们是分赃,这才是你要注意的。
所以我与经理时讲:“当你戴了一块劳力士表,你就要讲话,你不能不讲话。”
我当经理,我戴了一块劳力士表,我一定要当着大家的面说给我的老总听。
我说:“长这么大了,还不知道我有一个亲戚。那一天他从来,第一次见面,他就送我一块劳力士表。”
告诉他,这不是贪污来的,这是人家送的。
我没有犯法他就放心了。
有没有这个必要?绝对有这个必要。
很多老总看到一个下属戴了一块劳力士表,就觉得很奇怪,“他怎么会戴这个?他为什么戴这个?这是人家送的、还是他买的?他怎么有多余的钱买劳力士?”
然后一看几个经理统统戴劳力士表,就更紧张了,可见他们是分赃,这才是你要注意的。
所以我与经理时讲:“当你戴了一块劳力士表,你就要讲话,你不能不讲话。”
我当经理,我戴了一块劳力士表,我一定要当着大家的面说给我的老总听。
我说:“长这么大了,还不知道我有一个亲戚。那一天他从来,第一次见面,他就送我一块劳力士表。”
告诉他,这不是贪污来的,这是人家送的。
我没有犯法他就放心了。
有没有这个必要?绝对有这个必要。
当经理要小心翼翼,不要引起老总对你的怀疑,这是你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该讲的话一句不可少,不该讲的话一句不可多。

过犹不及,太能干不一定是好事。

在职场中,遇到一位非常拼命的领导是好事还是坏事?

是好的事情。因为遇到这种领导,你也可以更加的努力,会给你起到一个很好的榜样。我觉得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在职场当中遇到了一个非常拼命的领导,这样也会导致员工的压力非常的大,会导致职场的气氛非常的紧张,所以这不是一件好事,会导致自己的心态变差。

在职场当中,如果遇到一位非常拼命的领导不是好事,也不是坏事儿。当大家在找工作时,也都想跟随一位有志气的领导,因为他的理想有多远大,他也能够带领着大家朝更好的方向前进,如果领导没有任何的追求,只想着安稳度日,那么大家在这样的公司当中,估计也学不到太多东西,浪费大家的时间。

一、不是好事儿,也不是坏事儿

很多人在职场当中都想遇到一位非常拼命的领导,因为它能够促进公司更好的发展,而且这样的人具有很强的信念,如果在公司当中遇到一些问题的话,他也会积极的去解决,但是如果有一些不是特别拼命的领导,可能遇到事情就会退缩,那么这样的公司也是很容易会倒闭的,所以员工们也非常期待拥有一位有实力的领导,但是这样的领导可能会比较严厉,公司作风也比较强,同时工作压力也会比较重,所以员工可能有些承受不了。

二、员工要服从领导的命令

任何员工在工作的时候也都需要服从领导的命令,否则的话也会被公司辞退。现在市场上的公司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开始创业,有些人能够成功,并且能够在商业当中取得自己的地位,但是有些人会被埋没。如果领导不拼命的话,很容易会被其他的公司对抗下去,那么公司的寿命也会比较短,公司一旦倒闭,大家也会面临失业。

三、结束语

能够在职场当中长久打拼的人,智商肯定是比较高的,尤其是身为领导的人一定要有智慧的头脑,也要有长远的打算,这样才能够促进公司更好的发展,如果老板只在乎当下,也没有任何的工作劲头,那么员工也会觉得老板毫无用处,可能就离开了。

易经(解读坤卦)

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而乾卦和坤卦就好像天和地一样,既是完全相反的,又是永远离不开的。如果我们把乾卦理解为,应该怎样当领导的话,那么就可以把坤卦理解为,应该如何做好领导的得力助手。坤卦的爻辞是:初六:履霜,坚冰至;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六四:括囊,无咎无誉;六五:黄裳,元吉;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用六,利永贞。这些爻辞都是什么意思?而坤卦对于我们的人生,又有哪些启示呢?

有一句话大家是非常熟悉的,叫做百姓日用而不知。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天天都在用《易经》,只是我们不晓得我们是在用它而已。卦是什么?就是我全力配合,诚心地支持你,还有一点,更难得的,就是我满怀高兴地成全你。坤卦跟乾卦有个用九一样,有个用六,但是坤卦的这个用六跟乾卦的用九不一样,因为乾卦是发散的,是向外的,所以它要变,就是时时刻刻要变成变色龙,才能适应环境,而坤卦“利永贞”,它是不变的。乾坤两卦并列在一起,一个变一个不变,才符合阴阳的道理。两个都不变,完了,而两个都变,完了,令所以乾卦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坤卦用六“利永贞”,二者是非常合理的配合。坤卦的“利永贞”,意思就是你时时刻刻都要对你的老板忠诚,这一点不能改变。作为部属,不管你玩什么花样,用什么方式,你对自己的老板一定要忠心耿耿。乾卦是创造的,而坤卦则刚好相反,是积极配合的。因为如果所有人都创造,人类的怎么办?你总要有人来配合吧。红花也要绿叶来陪衬,这一句话非常重要。满园都是红花,连个叶子都没有,好看吗?当然不好看。我倒主张说每一个人的性格不一样,应该根据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我的性格不适合当领导,那我就不走乾卦,我走坤卦总可以吧?坤卦就是好好地去配合人家。坤卦是不是代表女性?如果把坤卦和乾卦合在一起,你会觉得乾代表男,坤代表女,坤道应该是女性才对?其实也不见得。自古以来,我们的历史上,坤道发扬得最好,操作得最有效的人是谁?这个人不是个女人,相反,他是个男人,就是明朝的郑和。可能有人会说,难怪,他根本不像个男的,因为他从小就把生殖器官砍掉了。其实也不见得是这样,跟那个无关。《易经》告诉我们,阴、阳是不分的,不要太执着于外表的形象。郑和他把坤道的每一爻都发挥得非常之好,所以,本来地位很卑贱的他,后来成就非常辉煌。郑和一生得益于一句话而已:公道自在人心。郑和从小受尽委屈,受尽羞辱,可是他就凭这句话,支持自己。羞辱是你自己的感觉,当你没有这种感觉的时候,你就没有羞辱感。

坤卦的第一爻,我们称为初六爻,爻辞是:履霜坚冰至。意思就是,当我们脚上踩到霜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办。我想各位可以拿这个问题问你的朋友,当你脚上踩到霜的时候你会怎么样?当我们脚上踩到霜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今年的冬天会很冷,现在就要预先做好准备,不要到时候来不及。老天的好处就是它不会一下子冷,冷到使我们措手不及,在入冬早期,老天就会给你一些霜,警告你,天气慢慢地冷了,现在还有足够的时间,该去做准备了。这一点郑和做得非常好,郑和虽然他地位不高,可以说很低,不只是不高而已,但是最后他的主子却没有把他当太监使用,就是因为他很争气。虽然他某一部分不行,虽然他身份地位很卑贱,但是他做到当他躺下来的时候,比站着的人还高。一个人可以做到当他躺下的时候,比站着的人还高,就是把这个坤卦一个一个都做出来了,都操作出来了,效果自然就不一样了。

坤卦和乾卦是相对应的,也可以理解成是下级对上级领导的配合。坤卦告诉我们,要想做好配合工作,第一步就是要有高度的警觉性,见微知变,踩到霜就要想到坚冰将至,就要做好抗寒的准备工作。那么在这样的基础上,第二步又应该做些什么呢?

第二爻,直方大,不习无不利。“直”就是你要向上,你的气要向上,你要去支撑你的老板,不要老去支撑旁边的人。“方”就是你站的位置,你的立场要很坚定,你要搞清楚你是干什么吃的。“大”就是度量要宽广一点,别人有什么好意见,怎么去跟老板讲,你都不要害怕,有什么好害怕呢?如果你觉得他的意见比你的好,那就内斗,实际上那根本没有必要。下面一句话更难解释,叫不习无不利。什么叫不习无不利?就是你不学习,你就没有坏处。那么,难道不能学习吗?记住,有些事情是不能学习的。学错了,不如不学,叫做不习无不利。不要染上得意忘形那些劣习,你才会持续保持,才会精进,否则就会在这一关垮掉。你当一个基层的主管,做得很好的时候,很多人会来巴结你,因为你做得好。你看多少人请托你,送你礼物,多少人在公开场合吹捧你,你会觉得好啊,很享受啊,那么你就要完蛋了。记住,功劳永远是老板的,你永远没有功劳。铭记这一点,你就会不断地有机会。如果你觉得自己有成就、有功劳,那你就没有机会了,领导就不会再给你机会了。有了小成就,就没有大成就了。像我们这个年龄,小时候就是一直被骂,这样到最后,我们才勉勉强强有点东西,这就是激励的结果。《三国演义》里的杨修是绝顶聪明的人,他是曹操手下的一个谋士。曹操最喜欢用聪明的人,可是杨修在历史上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他就是一个人利用自己的聪明,把自己一步一步逼到死路上去的最典型的例子。表面上看起来是曹操杀他,实际上是杨修用自己的聪明杀了自己。曹操是非杀杨修不可的,只是找不到理由而已,最后找到理由杀他的时候,杨修说:我老早知道我会有今天。可见,他很清楚。一个聪明的人,千万不能够把别人的心思完全都猜中,所有人站在你面前,都好像没有穿衣服一样,他不是很尴尬、很难过吗?所以人为什么要装迷糊?这是有道理的。该装迷糊的时候要装迷糊,该很清楚的时候要很清楚,该认真的时候要认真,该马马虎虎就要马马虎虎,但是我们现在都不能接受这样的话。当你保持那种很地道,就是地的本性,配合人家要保持地的本性,你不是天,你是地。要不然什么叫天地?天归天,地归地嘛,我尽我的本分,我把我的本性发扬得非常好,自然就能够进入到六三。

坤卦的第二爻提醒我们,当你有了一点成绩的时候,一定不能沾沾自喜,得意忘形,而是要认识到,配合上级领导做好工作,就是你的本分。只有做到这一点,你才可能进入坤卦的第三爻: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这几句爻辞是什么意思?在人生的这个阶段,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六三是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第三爻最要紧是这个“含”字。这个“含”字,很了不起。一个糖果给你,如果你一下吞下去,你就是不会吃糖果的人,咬碎了,也是不会吃,要含在嘴里面,越含越有味道,含是一个功夫。含就是内敛的意思,你很有能力,但是一定要内敛。为什么我们一直告诫大家要深藏不露?很多人不会解释什么是深藏不露,深藏不露是很有能力的人,才有资格讲的话,没有能力,深藏什么东西?一共就这么多,统统露出来也没有什么,还有什么可以深藏的?一个人,不能存心讨好,因为很多人,听后觉得我知道了,我从此去讨好人家。讨好任何人都是死路一条。讨好所有的人,你就讨好不了任何人。我们今天就犯了这个毛病,总是说要讨好任何人,讨好所有人。看到女孩子就叫美女来了,最后弄得没有一个美女了,因为你把美的欣赏力搞乱了。以前只要听到说美女来了,大家就会眼睛一亮,现在不是,一听说美女来了,是皱眉头的。这算什么呢?当所有人都用滥用这种赞美的名词以后,整个的艺术就毁掉了。就是你要心存好心,要嘴巴说好话。心里头只有两个字,合理;嘴巴只有两个字,妥当,其他都不存在。你合理地判断,然后妥当地表达。或从王事的“或”,不是或者,你本来就是从王事,怎么可能是或者?这里的或是疑惑的惑,你要办公家的事情都要充满了疑惑,你才会用心去想。有些人经常搞错了,因为时间一变动,整个情况都变动了。我们经常说我以前就是那样做的,而且做得很好,现在还照以前那样做,这是不对的,因为时间改变了。你上个月这样做,效果很好,这个月还这样做吗?不行了,太多变数出来了。凡是按照旧历,按照以前的规则去办事的人,都是不动脑筋的。明知道有很多新的变数出来,你还要照旧去走,那你是负责任的吗?“或”是困惑的意思。一个有困惑的人,你才会没有惑,一个没有困惑的人,你会制造出很多困惑,这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一个人,当你在做人家助理的时候,你是没有成就感的,所以叫无成有终。我只是我从头到尾把它做好,所有成就归我的老板,我没有功劳。一个人要记住,无成有终。我把事情从头到尾做好,我是没有成就的,因为我做的都只是一小部分而已。任何人所做的,都是整个群体里面的一小部分而已。

坤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配合,所以第三爻告诫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既要谦虚谨慎,又要尽心尽力,无论取得多么大的成绩,都不可以去争功劳。只有明白自己的位,守住自己的份,才可以把事情做得有始有终。那么第四爻:括囊,无咎无誉。是什么意思?又为什么说,每一个卦的第四爻,都是最关键的呢?

坤卦第四爻:括囊,无咎无誉。什么叫括囊?你看你口袋是什么样的口袋?口袋口要小,袋子要大,才能装东西,装的东西才不会掉,而且才可以装比较多的东西,这个代表什么?代表你的口风要紧,就表示这个人他已经在做人家的配套。任何事情总有主角,总有配套的,不可能大家都当主角,你看唱戏的时候,他一定有主角,然后有很多配套叫配角。我不知道大家喜欢当主角还是喜欢当配角。你如果让我选,我比较喜欢当配角,你要好好去体会体会,当配角多愉快,你干嘛要去当主角,可是大家都拼命要当主角。其实《易经》告诉我们,该你当主角的时候你不要推辞,当你应该当配角的时候心安理得。你又会发现,当你配角做得很好,当你这个幕僚当得很成功的时候,你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就有很多人来跟你打听消息,因为只有你知道,你给也得罪人你不给也得罪人。老板对我有什么看法?你说我不知道,他就觉得你不够朋友,要不就一定是在骂我。你讲,老板不高兴;你不讲,他不高兴。这是你必然要遭遇到的现实,所以你必须要养成不一样的人你给他不同的答案,但是不是撒谎。任何事情只有一个答案,但是你要把它分层次,逢人只说三分话,这个“三”是代表多层的意思。我看到他只说两分,看到他我会说五分,看到他我会一分都不说,这样才叫逢人只说三分话。因为你不说不行,说多了你就倒霉。就是当你越走越上的时候,你的境遇是越艰难的。其实人生就是一步一步走向四个字,艰难险阻。摆在我们前方的就是艰难险阻,最后每一个人都跟孔明一样,死而后已。这是你必然的精进,必然的过程,所以一个人要想办法把自己修炼好,才去担当那个任务,不要太快了。我们现在就是没有准备好,就去挑那个担子,挑得精疲力竭,然后就开始抱怨这个社会不公平,这个社会对我很苛刻。你会面临到人家要灌酒,人家会用女色来引诱你,女色不会引诱基层的人,专门引诱你。因为她只要把你抓住了,她就抓到很多东西,所以在这个时候你要注意,口风要紧。到这个阶层,到六四,最重要的是口风要紧,口风紧不是不说话,而是说适当的话,说妥当的话。

坤卦的第四爻就是告诉我们要多听少说,就不会惹来麻烦。俗话说,祸从口出,曾仕强教授也特别强调,我们不应该说假话,但也不能所有的实话都说出来,我们应该做的是说妥当的话。那么,如果第四爻可以顺利通过,就可以进入坤卦的第五爻了,“黄裳元吉”,这是什么意思?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到了高参主管,你更要小心了,你看它是“黄裳元吉”。为什么我们自己称为黄帝?为什么我们把我们共同的祖先称为黄帝?为什么中国人都是用黄龙旗?它是有道理的,因为在所有的颜色当中,黄是跟哪种颜色都能很协调的。黄的意思就代表协调,你不要太多的意见,你要会协调,尊重所有人的意见,让他们摆平,所以你千万不要说,谁对谁错谁好谁坏,你不能这样说。这个时候你要无为,无为就是不要制造问题。很多人解释无为是什么也不做,什么都不做连讲这句话都不要讲了。因为现在很多事情都是主管制造出来的问题,你说谁好谁坏就制造问题了。它是一把双面刀,一面是钝的一面是利的,你不要只看到一面,这叫做一阴一阳之谓道。心知肚明,嘴巴含含糊糊,这才是中国人。黄裳元吉,就是我什么事都不做,我尊重所有的人,但是我很会协调。你只要这样,一步一步操作得很理想,你就可以像郑和一样的,黄裳元吉。你看后来,郑和的地位非常高,明成祖从来没有把他当作太监使用,放心地把一个舰队交给他,让他去航行世界,七下西洋。在历史上是非常轰动的事情,明成祖怎么放心交给一个太监做这种事情呢?可见他是一关一关地考验,直到除了他以外,别人都不如他,所以,像明成祖跟郑和这可以说是绝配,你没有那个乾,这个坤也没有用,你没有那个坤,这个乾也乾不起来。到飞龙在天的时候,郑和就可以黄裳元吉。黄裳元吉的意思就是说你的功劳很大,但是不会引起老板的猜疑。你看韩信就被他的主子杀掉了,历代杀功臣的案例是很多的,就因为你表现得太好了,他怕你,非杀你不可。一个人奋斗,然后做配角做得很好,做到最后被杀掉,那就表示你功亏一篑,你修炼还是有问题的。不是每一个功臣都一定会被杀,如果每个功臣都会被杀,没有人敢当功臣了。有的功臣不会被杀,有的功臣他铁定被杀,所以现在很多人鼓励人家说,你要学魏征,我不认为这样。魏征是高度危险的,唐太宗几次要杀他,你以为唐太宗真的那么好,看到他就恭恭敬敬?如果不是唐太宗的夫人几次救魏征,魏征已经死掉了,所以,乾坤它是要配对的。乾坤在家里面就叫夫妻,在社会上就叫君臣,很多人说现在哪里有君臣,这种人也是把自己局限得完全没有弹性。怎么没有君臣?就是总有人当主角总有人当配角,主角叫君,配角就叫臣。你看一个团体,每一个人都一样大,那就糟糕了,那谁也不听谁,什么事都不要做了,每个人都不拿主意,那也完了。你再怎么样。团体总有一两个出头的,那他就是乾,有人个性就是乾的,有人个性就是坤的,但是这都不是厉害的人。真正高明的是该我乾我就乾,该我坤我就坤,这是最高明的,能屈能伸。历史上黄裳元吉除了郑和以外,你还想到谁?三国时代那么多的人,都很了不起,真正最好的是贾诩。你看曹操,曹操这个人是翻脸无情的,基本上真正的龙都是翻脸无情的,你看龙翻过来又翻过去,不然怎么叫龙呢?所以我们有时候说,这些皇帝怎么翻脸无情呢?他本来就应该这样,不这样他就当不了皇帝,你要不要跟他是你自己选择,你要知道伴君如伴虎那你才来嘛。你连伴君如伴虎都不知道你就来了,那就是找死。可是贾诩,曹操非常地器重他,曹操正在为到底要立谁当世子操心,到底要立这个儿子还是那个儿子?就开始问这个问那个,凡是回答的,曹操都不高兴,都是我的儿子,你为什么偏心呢?有没有人敢问曹操说,那都是你儿子,你为什么问我呢?那就死得更快了。曹操一问你就回答,曹操就说,你太偏心了。曹操一问,你不回答,那曹操就说那你都不关心吗?他将来也是你的主人,你全完了。所以曹操就问贾诩,你看我是传给哪位比较好啊?贾诩,他在那儿想,半天不吭气。曹操问他说,我问你话,你为什么不回答呢?他说,我正在想刘表,正在想袁绍的事情。这就回答了,因为刘表袁绍就是废长立幼。曹操说,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一个人不讲,而人家能够知道,这才是最会沟通的人。讲了半天人家还听不懂,那你讲半天有什么用?所以老实讲,要黄裳元吉,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历史上,很多人是做到了。《易经》每一个卦有六个爻,就是说你一辈子要去爬,看你爬到第几爻为止,那是你个人的造化,没有你六爻都爬得到的。当然,最好是爬到第五爻就死了,那是最愉快的,爬到第六爻都是很凄惨的。

《易经》中每一个卦的六个爻,都可以说是代表了人生或事物的六个阶段。从第一爻往上,应该是一步比一步高、一步比一步好。但为什么曾仕强教授说第五爻是最好的,如果到了第六爻,将会非常凄惨。那么第六爻“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是什么意思?又怎么能够避免呢?

第六爻,我们称它为上六,叫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坤卦从初爻到五爻,没有出现一个龙字,怎么上六突然间出个龙?就是柔到最后变极刚了。有一句话大家听了会很不高兴,但是我们要解释一下,不能躲避的:最毒妇人心。为什么最毒妇人心?为什么不说最毒男人心?又是男女不平等?不是这样的。女性同胞她很柔很柔,但是逼到最后她比男的还刚,“物极必反”。当你乾卦走到最后,就走到坤卦。现在坤卦已经快走到最后,龙出来了。就乾龙和坤龙两个人战了。当领导跟军师战起来的时候,你想想看有多惨烈,所以“其血玄黄”。黄是地龙的颜色,玄是天龙的颜色。那时候已经不是地虎了,是地龙了。我们都说天龙地虎,这个老虎会变龙了,你把他气得没有办法,他管你的。乾卦第六爻:亢龙有悔;坤卦第六爻:龙战于野,就是天龙跟地龙斗,乾龙跟坤龙一起干,谁都救不了。任何事情都要适可而止,不要过分苛求。这永远是自然的真理。大家有没有发现,孔明到最后也是遭刘备的嫉,这是不可否认的。所以刘备在白帝城就托孤,说我儿子你可扶就扶之,不可扶你自己取而代之。那就开始龙战于野,开始有那个味道了。这样你才知道,以诸葛亮当时的身份,他还要磕磕磕磕头磕到头都出血了。他没有必要这样子。他只要讲那一句话:你多虑了,不会这样。如果你多虑了不会这样,就表示你有这个野心了,那就老三老四。所以大家读历史,你要深深去体会它背后的道理,否则的话,看热闹,看了半天什么都没有得到。因为戏剧演出来,不会告诉你我为什么这样做。这个道理它不会说出来的。道理永远是背后的东西。你所看到的都是现象、都是数据。现象、数据后面那个更重要的东西从来没有讲过,那叫道理。道理永远是现象背后的东西。曾国藩他有能力造反、他就是不造反。他知道“龙战于野”,他已经过了黄裳元吉,他开始威胁到皇帝的时候,他怎么办?他只好拼命写家书。哪有说一个人家书大家都看得到,那算什么家书?你就知道曾国藩家书,不是写给他家里面看的,是写给皇帝看的。你敢上诏给皇帝说我有实力,但是我绝对不会造反的,他一定把你杀掉的。你为什么动这个脑筋?你会写这个,表示你动这个脑筋了。他不敢讲这个话的,所以他就拼命写家书,然后实际上皇帝看了以后才放心,原来他没有这个心,就放过他了,要不然他会很惨的。年羹尧最后是“龙战于野”,被雍正杀掉了。他没有黄裳元吉,他守不住这一关。就是他打仗赢了,回来,雍正真的很感谢他,到城门去迎接他。雍正一上来,看到那个士兵虽然打仗回来,一个个精神抖擞非常整齐。雍正说,请稍息。雍正说请稍息,下面一个人也不动。年羹尧千不该万不该,讲了一句话,他们只知道有将令,不知道有君令。雍正说好吧,那试试看吧,非死不可。人都是自己把自己逼死的,就是你不按照《易经》的卦去走。乾卦不能单独发挥,因为红花也要绿叶来陪衬,坤卦没有办法单独操作,因为你一定要找到好主人,你才可以全力去配合他,否则你配合谁呢?因此,我们要看《易经》,最好把两个卦合起来看,不要单独看。

为什么学易经没好下场?

因为常有学易经的人心术不正,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是招摇撞骗,给其他人算命甚至是害人,所以这样的人最后是好结果的。然而真正的问题并不是出在易经上,这本书包含了古人的很多智慧,而且是非常有哲学道理的,因此被认为是群经之首。

因为学了如果不懂易经的人可能会拿此话来对学习者进行人身攻击,实则是无知者最大的不幸。

易经描述的是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其主题思想是变化是永恒的.任何事物都遵循孕育、出生、成长、壮大、衰弱、灭绝再到孕育.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周易》卜筮部分并不复杂,如果愿意,三十分钟就能教会你。难得地方在于卦象的解读,卦象的解读就涉及 卜筮的原理。

卜筮的原理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周易》产生于战乱,目的是为了定吉凶,人以自身的意念沟通“上天”,询问神明自己所要做的事情的成败。比如我现在要攻打某一个城池,卜筮一下,看战果如何,如果为吉,则昭告三军,说这是神明的旨意,必定士气大增,所向披靡。

《易经》从头到尾都在讲解做人的道理,自始至终强调的都是个人自身的修为,顺乎天道、反省自身,提高自己的德和行,才能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

而算命恰恰打破了这条法则,他让人们把希望寄托在外物上,寄托在算命先生身上,寄托在念咒风水起名等旁门左道上,使众生丧失了自己的心性、失去了自我。

因为常有学易经的人心术不正,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是招摇撞骗,给其他人算命甚至是害人,所以这样的人最后是好结果的。然而真正的问题并不是出在易经上,这本书包含了古人的很多智慧,而且是非常有哲学道理的,因此被认为是群经之首。

所谓学易经没有好下场这个说法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如果翻开历史你会发现,很多学过易经的大师,下场似乎都还不错,比如三圣就是易学大师,后来还有张良、朱熹、等人也学过,这些人最后并没有悲剧,所以学易经和没有好下场是没有必然联系的。

既然学易经和好下场没有直接联系,那么有些易经爱好者最后的结局为什么那么凄惨呢?这就与学习的人拿它去做什么用途有关了。

有的人学习易经只为了修身养性,而有的人在学了易经后去坑蒙拐骗给人算命害人,后面这类人的下场自然就不会太好了,这才是为什么学易经没好下场的真正原因。

一是它神秘,二是它艰深难懂,读它需要大智慧。

唐代宰相虞世南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我信这一句,曾仕煌教授也说过,包青天断案如神,这与他善演周易也有很大关系。

诸葛亮、耶律楚材、这些历史上名相,哪个不擅长演周易呢,当然,我们读易经不为王侯将相,只为了解古人智慧,怡情解颐罢了。

易经》又名《周易》,被人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占筮书。其实它是一部凝结着远古先民睿智卓识的哲学著作。由于未进入学校教材,始终给国人造成最难懂的假象。

本书艰深难懂,涉及天文地理方方面面知识,为了理解周易基本知识,须由易到难,从易入手:今人多把易经当作算命书来研究实是大谬。

易经描述的是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其主题思想是变化是永恒的.任何事物都遵循孕育、出生、成长、壮大、衰弱、灭绝再到孕育。

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从观察春夏秋冬,做出春耕秋收,夏劳冬休的行为。从观察十二时辰,做出日出而作,日落而休息的习惯。从观察一个人的八字、风水、精气神、品德,而推测出一生人的富贵贫贱,人生际遇。 简单来说,观察事物,得出运行规律,做出适当的安排,达到较好的结果。

因为常有学易经的人心术不正,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是招摇撞骗,给其他人算命甚至是害人,所以这样的人最后是好结果的。一是它神秘,二是它艰深难懂,读它需要大智慧。唐代宰相虞世南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我信这一句,曾仕煌教授也说过,包青天断案如神,这与他善演周易也有很大关系。我们祖先几千年读书人所学,第一学问就是《周易》,十年寒窗,或为圣贤,或为显赫,何来的没好下场?
那么多的寒门草莽,其子弟出人头地,哪个不是读《周易》而解悟人生,孔子一生习复易经,王阳明心学基础就是易经思维,曾国藩不世之功也是周易思想。这么多古圣先贤,哪个不是周易学者呢!

为什么学易经没好下场(为什么会有人说学易经没好下场)

周易

一个学生的父亲禁止他再继续读关于易经方面的书,学生不解的问,为什么?结果父亲回答:学易经没好下场,学生很不理解的问我,为什么学易经没好下场。

记得当时有一位同窗跟教授专攻《易经》,同学都笑说他已入古董仙班,与我们仿佛绝尘而去,难见其踪影,从此大家一听《易经》、老子等古籍都视为天书,莫不望书兴叹。可话说回来,不懂《易经》又不象学文的人,但没有人指点,《易经》实在不好看懂。

一是它神秘,二是它艰深难懂,读它需要大智慧。唐代宰相虞世南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我信这一句,曾仕煌教授也说过,包青天断案如神,这与他善演周易也有很大关系,诸葛亮、耶律楚材、这些历史上名相,哪个不擅长演周易呢?当然,我们读易经不为王侯将相,只为了解古人智慧,怡情解颐罢了。

二《易经》又名《周易》,被人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占筮书。其实它是一部凝结着远古先民睿智卓识的哲学著作。由于未进入学校教材,始终给国人造成最难懂的假象。本书艰深难懂,涉及天文地理方方面面知识,为了理解周易基本知识,须由易到难,从易入手:今人多把易经当作算命书来研究实是大谬。

周易

易经描述的是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其主题思想是变化是永恒的.任何事物都遵循孕育、出生、成长、壮大、衰弱、灭绝再到孕育.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从观察春夏秋冬,做出春耕秋收,夏劳冬休的行为。从观察十二时辰,做出日出而作,日落而休息的习惯。从观察一个人的八字、风水、精气神、品德,而推测出一生人的富贵贫贱,人生际遇。 简单来说,观察事物,得出运行规律,做出适当的安排,达到较好的结果。

易经阴阳思想的积极意义:

一、在这个思想的长期熏陶下,中国人比较能够从变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客观事物。例如对自然现象讲“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对人生经历讲“月有阴睛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二、中国人通过阴阳交替认识到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必然性,又进而认为“驾驭阴阳”、“抓住机遇”的关键,在于把握转化的契机与苗头。因此强调“机者,动之微”,讲“月晕知风,础润知雨”,“狂风起于青萍之末”,“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要求人们能够“由小见大,见微知著”,善于“洞烛机先”,“识微观复”,以恰当的措施来适应变化乃至利用变化。

三、以阴阳思想为哲学指导,中国人在人事处理中总是重视中和、中庸,对人对事强调“和而不同”,不强求一致,认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主张“执两用中”,过犹不及。以求保持平衡,实现中和。

总之,不论待人处事,都应有适当的度,不可趋于极端;趋于极端,就意味着将要走向反面。

易经成为经典,不是靠算命算得准。而是其中的哲理被人所认可,因而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什么样的人学习易经其结果都是不一样的。

易经三圣

孔子弟子三千,圣贤七十二。孔子教学生学习易经是针对性的学习,不是什么样的人都用一种方式去教的。有些人学习易经是为了修身,有些人学习易经去算命骗人。学习易经后的下场如何要看个人的修为。

我国著名的大学,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是来自易经。

自古很多种智者和领袖都研读过易经,并将易经中的哲理利用到治国或者经商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希望学习易经的人能用正确的观念看待易经,学习易经中的哲理,学习易经中的智慧

谁说学《易经》没有好下场?古往今来,那个易学大师没有好下场呢?

历史上,只要是易学大师,那个不是赫赫有名,三圣就不说了,张良,诸葛亮,袁天罡,李淳风,邵雍,朱熹,程颐,这些人,那个没有好下场呢?

人之命运,万有不齐,确实会有不好的遭遇,但是这跟学《易经》有什么关系?学习《易经》只有好处,没有害处。孔子说,“乐天知命而不忧”,“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无有师保,如临父母”这些对于《易经》的描述,哪一个不好呢?

所以说所谓学习《易经》没有好下场,多是故意玄化,让后人望而却步;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态度,学习《易经》就去坑蒙拐骗,去害人,这种人我们怎么可能希望他们会有好的下场呢?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