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智力测试表,门萨智商入门测试19题
智商是个伪概念
智商是被炒作出来的概念,它是一个相对值,而不是绝对值
智商的概念来源于法国人阿尔弗雷德·比奈,他是19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
比奈和西奥多·西蒙医生花了一年时间设计了“比奈-西蒙智力测量表”,量表包括人们日常用到的一些实用技能,用来评估小孩子当前的认知水平。这时候,这张表还没有把智力总结成一个确定的数字。
“比奈-西蒙智力测量表”引入美国后,引起了轰动,被美国人改进后用来测试智商分级,把能力的检测结果固化成了一个个具体的数字,通过进行智商测试,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
美国当时非常流行优生学,因为美国是移民国家,他们要把囚犯、地痞流氓、奴隶、妓女等群体强制性绝育,用来保证自己种族的优越性。从1924年弗吉尼亚州第一个通过《绝育法案》到1968年,大约有6.5万人被做了手术,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穷人,穷人中又有很多是未婚先育的女性。这个法案一直到1974年才被废止。
精英阶层用“比奈-西蒙智力测量表”对社会底层人士进行测试,对不合格的人群进行绝育。但智商表中的题对很多不识字的社会底层人士来说,都是第一次见,稍微难一点的就自然答不上来,而那些受过教育的人自然就很轻松。同时,量表在同龄人中测试才有效果,不同年龄段的人是没有对比价值的。但是在统治阶级中,智商分数被理解成了一个固定不变的值。从那以后,智商这个概念开始在全世界各地流行。于是,智商成为了一个炒作的概念,成为当权者用来把人区分出来的工具。
人们总是提起智商,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它的来历和真实性,殊不知这概念本身就是刻意出于某种目的创造出来的,而被它影响的人们,会不自觉的接受它、使用它,于是它就变成了‘正确的’的概念。
人们的脑子里一定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概念,于是纠正它们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们会不知不觉的影响人们的行为,虽然过程也许会很漫长艰辛,但是所得到的收获一定是非常巨大的!
韦氏智力测试表的韦氏智力测试表
韦氏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由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所编制,是继比内一西蒙智力量表之后为国际通用的另一套智力量表。 韦克斯勒长期从事心理测验的编制和研究工作,为发展国际知名的智力量表做出了极大的贡献。l939年他首先编制成韦克斯勒一贝勒维量表(W-B),司用于成人及儿童。随后又编制出平行本,称w-BⅡ,因此称前孝为w-B l。1949年将W-BⅡ发展和修改成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for Children,WISC).成为继比内测验之后又一个应用最广的儿童智力量表。1955年将w-B I修订成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echsler AduIt Intelligence Scale,WAIS),使之与WISC相衔棒.l967年又编制了韦氏学龄前及幼儿智力量表(Wechsler Preschool and Primary Scale of Intelligence,WPPSI ),至此一套从4岁幼儿到成人(74岁)的三个著名智力量表编制成功.70年代初,韦氏着手修订他自己编制的智力量表,1974年出版了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修订本(WISC-R)。1981年出版了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修订本(WAIS-R 1989年出版了韦氏学龄前及幼儿智力量表修订本(WPPSl-R)。此外,l991年出版’r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三版(WISC一Ⅲ),1997年出版了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第三版 (WAIS一Ⅲ)。 韦氏智力量表主要指WAIS-R、WISC-R和WPPSl这三个量表,三者均包括相同的分测验,因年龄关系,有一些在形式上作了一些变更,还有少数量表中的分测验有增减(见表3-4)。注:“[ ].‘内项目为在WISC-R和WPPSl中的备用分测验1979~1981年问,在龚耀先主持下完成基于WAIS的修订工作,称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考虑到中国城市和农村的现实情况,WAIS-RC分别制定了城市和农村两个版本。城市和农村两式的测验项目相同,记分标准也一样,但各分测验项目的难易排列顺序和计算量表分与智商的标准不同。 两式各包括11个分测验,其中言语部分包括知识、领悟、算术、相似性、数字广度、词汇6个分测验,操作部分包括数字符号、图画填充、木块图、图片排列、物体拼凑5个分测验。
请问智商的测试方法及其科学依据
根据你的个人生活经历对智力测量的方法很多,通常有观察法、实验法、谈话法、个案调查法、作品分析法、智力测验法等。
现代心理学最早使用智力测验的是法国心理学家比奈。1904年法以国教育部长邀请科学家与教育家组成了一个委员会,专门研究学校判断低能儿童的方法问题。比奈就是该委员会的成员。他与西蒙合作,于1905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测量智力的具有成效的量表,叫做可量的智力表。
1908年,比奈与西蒙对这个智力量表做过一次订正与补充,1919年双做了第二次订正。这个量表儿作比奈-西蒙智力测量量表。比奈一西蒙智力测量量表很快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在中国,20年代初期有陆志韦订正的比奈一西蒙智力测验,谬世承、陈鹤琴合作的《智力测验法》。30年代有陆志韦、吴天敏再次订画龙点睛的比奈一西蒙智力测验。
智商是一种表示人的智力高低的数量指标。它是德国心理学家施特恩在1912年提出的。智商是智力商数的简称,智商用英文IQ表示。 智商是智力年龄被生理年龄被生理年龄相除而得出的商数。智商的计算公式如下:IQ=MA÷C.A×100,智商表示人的聪明程度.智商越高,表示越聪明. 生理年龄指的是儿童出生后的实际年龄、智力年龄或心理年龄是根据智力测量测出的年龄。
智力年龄只能表示智力的绝对高低,不能表示不同生理年龄不同儿童的智力高低。例如:甲儿童生理年龄5岁,智力年龄6岁,而乙儿童年龄10岁,其智力年龄11岁,两个儿童的智力年龄都比自己的生理年龄大了1岁,这就很难比较他们两个人的智力的高低。采用智商就能相对比较出他们智力水平的高低。甲儿童的智商力5/6×100=120,乙儿童的智商等于11/10×100=110。从甲乙儿童的智商我们可以认为,甲儿童智力水 平比乙儿童的智力水平高。
通常人们对智力水平高低进行下列分类:智商140以上者称为天才,智商120-140为最优秀,100、110、120为优秀,90-100为常才,80-90为次正常,70-80为临界正常,60-70为轻度智力落后,50-60为愚鲁,20-25为痴鲁,25以下为白痴。智商(英文i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IQ)通俗地可以理解为智力,是指数字、空间、逻辑、词汇、创造、记忆等能力。要测量智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给予一个测验,而测验里的问题很明显地要体现到以上能力的运用。
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教育家西蒙合作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这些测验,每个都共30题,由浅入深,测试人的判断理解及逻辑等能力。这套测验,被当时的法国采用,用来测试学童的智力,以找出那些智力较低者,为其提供特殊教育服务。这个测验被命名为比奈-西蒙智力测量表,其后不断修正先前设计的测验。记者在对其他资料查寻后发现,20世纪20年代初及30年代,先后有中国的陆志伟和廖世承、陈鹤琴对此测试题进行了订正。
在1916年,心理学家斯特恩提出一个“智商”的概念:如果一个小孩子的智力年龄与他的生理年龄一样,那么他的智力就是一般;但如他的智力年龄高于或低于他的生理年龄,则他的智力便是高于或低于一般水平。
http://home.ccnu.com.cn/home/progress/show.aspx?sjid=158&id=4252智商是测算人智力水平的一种方法。现在智商的概念本身正受到挑战,其科学性也深受怀疑。这是智商测量的目标和所使用手段的局限性所决定的。智商测试仅仅能反应受试人的逻辑经验能力,而对于文学、艺术甚至野外生存等其它方面的能力则完全置之不理。
智商测试企图用一种偏颇而静态的指标去全面评估一个变化的人,其受到广泛攻诘也就是必然的了。近年提出的情商(EQ)就是一些人为了弥补智商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反应人的能力的方法。
法国的比纳智力测验?名词解释
比纳—西蒙智力量表问世后迅即传至世界各国,尤其是在美国的改进使其更为适用。当中以推孟(Terman,1916,1937,1960,1972)在斯坦福大学先后四次修订而成的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Stanford-Binet Intelligence Scale)最为有名。该量表包括一系列的分测验,每一个分测验适合一个特定的心理年龄。比纳—西蒙智力量表修订为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后,最大的改变是将原来表示智力高低的心理年龄改用智力商数来表示。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IQ)是一个人的心理年龄(MA)与其实足年龄(CA)的比值,因而也称为比率智商(ratio IQ)。智商的计算公式如下:
智商(IQ)=心理年龄(MA)/实足年龄(CA)x 100
举例来说,某儿童实足年龄为8岁2个月,如以月数表示,他的实足年龄即为98个月,即CA=98。设该童接受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后的成绩是:通过8岁组的全部题目,其基本心理年龄得96个月;通过9岁组的4个题目,再加8个月;通过10岁组的2个题目,再加4个月;11岁组(及以后)的题目全未通过。总计该童成绩,其心理年龄计为108个月,即MA=108。按智商公式计算,得出其智商为110。
智商是心理年龄除以实足年龄的得数,所以智商为100者,其智力相当于他的同年龄人的一般水平,属于中等智力。智商高于100,表明智力较佳;低于100,则表明智力较差。在一般人口中,智商呈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即中等水平的居多数,两极端的为少数(见表15-1)。
表15-1IQ的意义及其在全人口中的分布
IQ
文字说明
百分比/%
139以下
极优秀
1
120~139
优秀
11
110~119
中上
18
90~109
中等
46
80~89
中下
15
70~79
临界
6
70以下
智力落后
3
多年的研究表明,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信度令人满意,对正常人群、发育迟滞者和天才人群都能提供准确的IQ估计(Laurent et al.,1992)。在我国第一次修订斯坦福—比纳量表的是陆志韦(1924),以后陆志韦和吴天敏进行了第二次修订(1936),吴天敏作了第三次修订(1982)。现在,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已成为当代应用最广也最具有权威的个别智力测验。法国的心理学家比奈和西蒙出于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需要,于1905年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智力量表——“比奈—西蒙智力量表”。(叶一舵主编《公共心理学教程》第二版97页)
智商是怎么测出来的?
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内容: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按逐步增加难度的顺序分成A、B、C、D、E五组,每组都有一定的主题,题目的类型略有不同。从直观上看:
A组主要测知觉辨别力,图形比较,图形想象力等;
B组主要测类同比较,图形组合等;
C组主要测比较推理和图形组合;
D组主要测系列关系,图形套合,比拟等;
E组主要测互换、交错等抽象推理能力。
各组要求的思维操作水平也是不同的。测验通过评价被测者这些思维活动来研究他的智力活动能力。每一组中包含有12道题目,也按逐渐增加难度的方式排列。每个题目由一幅缺少一小部分的大图案和作为选项的6—8张小图片组成。测验中要求被测者根据大图案内图形间的某种关系──这正是需要被测者去思考,去发现的,看小图片中的哪一张填入(在头脑中想象)大图案中缺少的部分最合适,主要用于智力的了解和筛选。
扩展资料:
常用智力测验包括:比奈-西蒙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瑞文标准智力测验。
1、比奈-西蒙智力量表:由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其助手西蒙于1905年编制,是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这个测验的目的是为了把异常儿童和一般儿童区分开来,并对其进行特别的教育。
2、韦氏智力测验:是一个普遍用于全世界而广受重视的评估。不少研究结果均支持韦氏全面智商之概念,量表的个别分部测验亦可测试某些独特能力。它是由美国医学心理学家大卫.韦克斯勒于1949年开始主持编制的系列智力测验量表,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智力测验量表。该量表于1981年由湖南医科大学龚耀先教授等主持修订。
3、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测验以个别方式进行,通常幼儿不超过30~40分钟,成人被试不多于90分钟。测验程序是以稍低于被试实际年龄组开始,如果在这组内有任何一项目未通过则降到低一级的年龄组继续进行,直至某组全部项目都通过,这一年龄组就作为该被试智龄分数的“基础年龄”;然后再依次实施较大的各年龄组,直至某组的项目全部失败为止,此年龄组作为该被试的“上限年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智力测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比奈西蒙智力量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瑞文标准推理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