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男轻女的母亲晚年凄惨,重男轻女下的女孩性格
重男轻女的父母下场,曾经重男轻女的父母如今过得怎样
“文/贝贝豆(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重男轻女的思想在我国有很深远的历史的影响,即便在当代社会,任由不少老人对男性子嗣有着近乎“专执”的偏爱。
在这种重男轻女的封建观念影响下,同一个家庭的一双儿女,女孩从小就和男孩处在不平等的地位三,生活待遇更是千差万别。
父母一边庆幸自己养儿有福,一边嫌弃女娃累赘,却没不知“万事皆有因有果”,有重男轻女行为的父母们,终将在晚年独自品尝自己亲手种下的苦果。
曾经重男轻女的父母如今过得怎样?惩罚已显现,苦果自尝
闺蜜莎莎端午前夕回老家过节,从母亲口中得知自己姑奶去世的消息,母亲哀叹道:走了也好,这些年你姑奶奶吃了太多不孝子的苦。
而莎莎听到此处却撇了撇嘴,因为她觉得,姑奶的晚年苦果纯属自作自受,谁让她当年是“重男轻女”的典型代表。
据莎莎回忆,姑奶两口子年轻时候就有重男轻女,街坊四邻都知道,当初为了要个儿子,当初他们家送出去两个女儿,家里只留下一个大丫头,也是为了能帮忙干活,能收拾一大家子的家务。
用了10年时间,姑奶生了四个孩子,才在第四胎中年得子,至此儿子成了姑奶的心头爱。
从小就被娇生惯养了起来,姐姐吃粗粮,他自己吃一碗小米饭再加一个鸡蛋羹,其他不公平待遇更是从小受了个遍。
后来莎莎的表姐实在受不,在18岁那年和一个当兵的走了,再也没回来过。
反观长大的儿子却被惯成了白眼狼,没吃过苦,没干过活的他,成年后只能“剥削”父母,晚年过得很凄惨,而当初那个被嫌弃的女儿,从离家后就和家人断了往来,没了消息。
就这样,莎莎的姑奶的晚年生活很遭罪,虽然很多人看着也很糟心,但想想当初她对女儿的狠劲,也就顾不得同情了。
重男轻女的恶习,会有四种晚年“苦果”,别高兴得太早
1)儿子自私自利无孝敬之心
重男轻女的家庭,普遍都把儿子当成宝,从小当成小皇帝一样娇生惯养,什么都由着他。
给孩子灌输什么都是你的,你高兴就好的思想,导致儿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很容易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
把父母的付出视为理所应当,一味索取不考虑回报。如果父母提出要求,付出容易招致反弹,有的还对父母破口大骂甚至动手动脚。
2)女儿心怀不满远离娘家
重男轻女家中长大的女孩,往往对父母和家庭没有依恋感,她们更渴望尽早逃离不公平的家庭,能独自生活,也比在家受冷待强。
因此,大部分重男轻女家庭走出的女儿,不会对父母有亲情感,更不会顾忌父母晚年的生活近况,母子之情是镀出来的,而不是逼出来的,可惜很多父母看不透这层道理,依旧埋怨孩子不孝顺,却不曾考虑自己从未尽责过。
3)父母年弱体衰无依无靠
一味儿重男轻女的父母总会指望养儿防老,在自己身体好的时候看不出,一旦年老体衰真正要靠儿子的时候,发现根本就靠不上。
自私自利的儿子只会把父母当成负担,儿媳妇好的话还能有口饭吃,儿媳妇要也是自私自利不孝敬父母,那么老两口的生存都是问题。
以前不好好对女儿,老了想起女儿来,想要依靠,女儿也不会真心的接纳,到头来变得无依无靠。
4)邻居冷眼旁观指指点点
我们的社会是个人情社会,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彼此之间接触多,家里的一些事情也了解。
如果本身站得直、行的端、做得正,那邻里间多少会互相扶持,可若是重男轻女的家庭,换来的却是冷眼旁观和指指点点。
重男轻女要不得,多子女的家庭要采取走心教育
1)平等对待每个子女
虽说孩子在父母心中:手心手背都是肉”,父母自认为对待孩子是一碗水端平。
但实际上,不自觉的都有其偏爱,对待喜爱的孩子,容忍度高一些,时间久了,子女之间的冲突会加剧,反而不利于手足之情。
父母对待孩子之前的矛盾尽量客观,如果发现有的孩子情绪不对,也要及时的沟通,解释或者道歉。
2)鼓励孩子之间相互照顾
父母要懂得增加孩子之间的契合度,增加的家庭团队精神和融合度,让他们意识到到,兄弟姐妹之间是可以信赖、依靠的人,互相帮扶才能幸福长远。
宝妈们,你们如何看待重男轻女的家庭?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讨论,喜欢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为啥有些重男轻女的父母晚年过的不好?
1、总是无止尽地让女儿赚钱,来贴补儿子。在重男轻女的父母眼里,榨干女儿简直就是天经地义的,女儿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补贴自己的儿子。
2、觉得儿子才能传宗接代,没有儿子是一生的遗憾。重男轻女的父母会觉得这很正常,生女儿没用,只生了女儿是一辈子的污点,没有儿子一辈子都抬不起头。
3、让女儿出钱的时候,说“我们是一家人”,分配利益的时候,说“毕竟你是外人”。有些父母需要用钱的时候就理直气壮找女儿要钱,这时候并不会找儿子。但一旦有好事了,都毫不犹豫给儿子,从来没考虑女儿。
重男轻女的父母年老后的结局
一:儿子不孝顺,女儿不愿意管
重男轻女的家庭是培养不出来孝顺的孩子,受宠爱的儿子不会孝顺,是因为儿子从小便被父母呵护,被父母娇惯,自然也会缺失责任心,总是会想着万事都可以依赖父母。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容易变米虫不说,而且这样的孩子是不会感恩父母的付出的,反而会觉得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是亏欠自己的。甚至可能会觉得父母对自己不够好,没有让自己像其他孩子一样,要什么有什么。
二:儿子孝顺但是没有能力
从小被父母过于呵护的孩子,还是很难真正的成长的,这样的孩子容易心智不成熟,甚至可能会成为妈宝男,这样一来重男轻女的父母晚年生活也不会幸福,因为儿子虽然孝顺,但是没有能力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再加上这类孩子性格一般都比较软弱,所以反而容易被欺负。
重男轻女的父母一般都是什么下场?
我从小到大学习成绩很好,从小到大父亲就不待见我,嫌弃我是个女孩。那会儿8岁家里失火发生火灾,骂我不是男孩卖了也不值钱。我一辈子都无法释怀,很恨,我不仅仅恨的是不待见我,更多的是对我妈咪不好,很欣慰我妈咪跟他离婚了,觉得我妈离婚很对,不负责任,压根儿不会做丈夫的长痛不如短痛,早点离婚早点解脱。我更恨我当初考高中,考了市里最好的重点高中,汕头市金山中学,竟然说我是个女孩,不让我去上学,说浪费钱,他哥(之所以不叫伯父是因为我觉得他不配),竟然煽风点火说不要让我去上高中,说不如把钱存银行,说培养我不会有回报的。我妈咪一气之下跟他离婚了,我妈咪这么多年也受了不少苦,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还好我很争气,我高考考上了中山大学进了医学院,目前大四在读。最可笑的是他哥还好意思找我说他孙子生病了,让我给安排床位。。。呵呵,我没有这个权利,就算有我也不会,不想想当初是怎样对我的,差点就把我人生毁于一旦。我爸妈也是重男轻女,我妈甚至不让我上学,说什么女孩早晚是要嫁出去的现在我的小孩和我哥的都不是一样对待,我嫂子给我女儿钱,我妈可心疼了,我给我侄儿买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我大嫂给我二哥的孩子钱我妈就是以后长大了要好好孝敬你大妈,我给侄儿钱她什么也不说,村里分地基我也有分都给我两个哥哥,我和我女儿的人头钱他们都自己吞了,还说什么没分到钱,后面我才知道有钱的,爸妈都把我的那份给他们的儿子了。我恨他们,我不是非要那点钱,只是恨他们什么都想着儿子。就想着把女儿家的多拿去给儿子,我不喜欢回娘家,我看着这样的爸妈恶心死了,不过我爸会好一点,我妈来女儿家这也想买那也想买的,也不想想你手边紧。最后祝那些重男轻女的人们下辈子不要生女儿了,多生点儿子吧!
重男轻女现象屡禁不止,真的是只有男孩才能“传宗接代”吗?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国农村一直普遍存在着重男轻女的现象,很多农村人为了要个男孩甚至不惜违反计划生育法,也就是因为这样的观念才导致农村出现了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其实这种思想自古至今是一直存在的,古代比现代要严重的多,有人说要男孩是为了要传宗接代,真的是这么简单吗?
其实农村重男轻女的现象之所以这么严重,并不是只有传宗接代这一方,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要知道,农村人主要是以种地为生的,要种地那么就要用到大量劳动力。
这和城市不同,城市人工作,只要脑子聪明,女人也一样比男人强很多,但是在农村从事体力劳动的话还是男人比较好一些,所以农村人觉得生个女儿不如生个儿子,这样可以为家里增添个壮劳力。
再一个就是养儿防老的观念在作祟,在农村人的心中,养儿防老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他们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嫁给了别人就是别人家的人了,不可能回来奉养自己,就算是想要回来养,也必须要估计丈夫以及公婆的感受,所以必须要生个儿子,这样更方便,以后会有人给自己养老送终。
农村人把人情看的比城市里要重很多,他们更加重视氏族、门户,我国自古以来就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们认为,只有男子才能延续家里的香火,如果说家里没有儿子的话,那么就等于这一门绝户了,这些观念在农村人的心里扎根,导致他们有了强烈的生儿子的愿望,也就因此导致了重男轻女现象的严重。
女孩不是累赘,不是物品。她们应该得到爱护,得到公正,得到温暖
在此,我只想特别提醒各位朋友,如果已经怀孕,就放下对孩子性别的期待,坦然的迎接这份生命的到来。
我姨妈家就是活脱脱的例子。姨父很重男轻女,偏偏第一胎生的是我大表姐,于是一定要再生个儿子,也就是我表弟。
现在好了,我表弟在家里就只会玩电脑,什么也不干。大学毕业连工作都不愿意去找。
家里任何事都要找我大表姐。
姨妈生病住院,直到出院,我表弟连人都没来,电话也懒得打。
全都是我大表姐在照顾她妈。
表弟现在还没结婚,就已经很不孝顺了,父母有什么事都想推给姐姐。
反正这个儿子就是白生了,都怪我姨父重男轻女,把他儿子给宠坏了,都不愿意养老。
最可怜就是我大表姐,家里什么都不愿意给她,还要她一个人养老。
因为我是独生子,她跟我亲姐姐差不多,从小也很照顾我。
她压力太大,有次跟我妈妈哭诉。
以前她什么都不说的,我都不知道,她家里那么恶心的。
现在她已经打算搬走了,离家越远越好。
我姨父姨妈迟早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的,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后悔了。
重男轻女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养出来的儿子是个废物,那就死路一条。
从投资的角度讲,这种人就是傻逼了。
父母众叛亲离,老了病了无依无靠,兄弟姐妹之间有嫌隙,甚至反目成仇。
1、父母众叛亲离,老了病了无依无靠
年轻时重男轻女,对女儿压榨,索取,女儿心伤透了,绝望了,心死了,父母带给自己的不是爱和温暖,只有痛苦和黑暗,等女孩有能力的时候,她就想逃离这样的父母,完成自我的新生。
而对男孩子则是无尽的纵容和娇惯,而这样的男孩一般都被养成了废物,难有出息,只会一味的啃老,压榨父母。等从父母身上再也压榨不出东西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的对父母弃之如敝履。
2、兄弟姐妹之间有嫌隙,甚至反目成仇
父母如果太过重男轻女,致使两个孩子从小就有不公平的待遇。女孩子从小受尽委屈,男孩子习惯了霸道、自私,两个孩子长大就会渐行渐远,甚至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
扩展资料:
重男轻女现象的原因
1、男人依然是家庭的象征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男人依然是家庭的象征,因为男人是家庭的顶梁柱,是一个家庭的核心,尤其在一些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山区和小城镇,男人的作用不可或缺,所以,在农村,即使第一胎生了女儿,就算冒着超生的风险也会去生第二胎。
2、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
古话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儿子就是父母的养老保险,父母老了儿子就可以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了,在父母眼中,儿子才被视为家庭、事业的传承者,这样一来,儿子的作用和地位就远远高于女儿。
在有些重男轻女的家庭中,不管女孩有多么乖巧,多么懂事,在父母眼里都是理所应当的,当女孩在学校受到欺负,父母只是一句“躲着一点”时,当女孩被哥哥或弟弟羞辱,辱骂,甚至性骚扰,父母一句“只是小事,回头说说他”时,其实女孩就已经对感情麻木了,你们没有体会过那种感觉,父母只对哥哥好,经常口口声声地说着对你们都一好,却做着伤害女孩的事,你们没有体会过女孩那种麻木的活着的感觉。我就是那种重男轻女家庭中的女孩,那种感觉让我想要,不想在家里多呆一秒,父母的虚伪让我恶心。父母几乎要将哥哥捧在天上,而他们却忘却了我。他们总是给哥哥卖好多名贵的衣服,鞋子,让哥哥不用担心没有衣服穿,而在我的衣柜里,每个季节的衣服都不超过四件,学校里,同学都因此不理睬我,甚至欺负我。我不是圣人,做不到孔夫子所说的号泣遂挞无怨,你们不是在重男轻女家庭中成长的女孩,你们体会不到那种悲哀。
一般在重男轻女家庭中的女孩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叛逆,当叛逆无处宣泄就堆积在心里,当委屈无处宣泄也只能堆积在心里,各种负面情绪无处宣泄就会从叛逆变为偏激。而当这时候,父母的下场就是失去了一个乖巧懂事的女儿,失去了一个真心待他们的,一片赤诚的孺慕的孩子的心。
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长大的女孩会是什么性格
主要因人而异
我有一个朋友就是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长大,她现在很乐观很开朗,也懂很多事。但是有些天生性格脆弱的会变得胆小孤僻吧或者怨恨家庭
重男轻女家庭长大的女孩都怎么样了?
我身边有不少出生在重男轻女家庭的女孩,她们的人生跟想象的不同。
总得来说,她们都过得不错。反而是那些被宠的男孩,大多没什么出息。
就拿我小表妹来说,她上面还有一个姐姐,生她时,都盼着是个男孩,结果又是一个女孩,当时家人都变脸了,舅舅一个大男人甚至都哭了,认为到了自己这里绝种了。
舅妈也因为生了一个女孩,没人愿意照顾,也没人帮忙带小表妹,舅妈一个人做的月子。
舅舅舅妈对待小表妹和大表妹,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待遇。他们对大表妹很宠爱,对小表妹一直是冷冰冰的。
舅妈认为自己受家人冷嘲热讽,完全是因为小表妹,把一腔怨气全撒在小表妹身上,小表妹五岁时就开始自己洗衣服,舅妈根本就不管她能不能洗干净,动不动还对小表妹打骂。
从小到大,小表妹都是穿大表妹的衣服,几乎没买过新衣服。
小表妹上完初中,舅舅舅妈就不让她上学了,说家里没钱。
小表妹很坚强,很能吃苦,由于年龄小,出去打工没人要,就去给人当保姆照顾孩子。
小表妹一直都没有放弃学习,当保姆期间,也一直抽空学习。
现在小表妹凭自己的努力开了两家饭店,买了车买了房,还找了一个有钱又爱她的老公,生活过得很幸福。
小表妹说很感谢出生在这样的原生家庭,让自己只能拼命奔跑,因为自己背后无人,只能靠自己。
这应该是很多重男轻女家庭女孩的想法,从小爹不疼妈不爱,只能自己爱自己,只能努力打拼才能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种家庭的女孩,大多懂得自强自立,吃苦耐劳,日子大多不会差。
很多人抱怨父母不爱自己,其实人的一生,最终依靠的只能是自己,自己懂得爱自己才是真的幸福。
遇到重男轻女的父母,不要抱怨,不要沮丧,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爹妈不爱你不要紧,你只要懂得自强自立,自尊自爱,就一定会得到更多人的爱!
我妈29岁才结婚,生了5女1子。每隔2年生一个,我是长女。我妈没生我弟时,她在整条村都抬不起头,我们在整条村都被欺负。
我家孩子不算是最多的,但家庭算是最穷的。小时候能吃上饭的日子不多,过年过节才有饭吃。平常都是吃粥番薯免强填肚,粥里的米都是先滤起来给弟弟。也没什么菜,用盐巴调味或者蒜泥姜蓉配白粥是经常的事。我们家的几个孩子都面黄肌瘦,营养不良。每天有干不完的家务和农活。我们家女孩都是八九岁直接去读一年级,我弟不用什么活,五岁就读去读学前班。
尽管我们家也有重男轻女的倾向,95年我妈还是咬牙送我去念了中专。其实我们家穷点,但是每个孩子读书成绩都不错。我中专毕业,父母也临五六十岁,我还有两个年纪很小的弟弟妹妹。弟弟十三岁,妹妹十一岁。这两个小孩是我妈妈生的,但是我一把屎一把尿一口水一口米带大的,我很爱我的弟弟妹妹。即使我们家有点重男轻女,我也没有怪过我妈妈,也没有讨厌过弟弟。我很爱他们。
我98年出来工作,因为父母年纪也大了,长年干着粗重活赚两块钱不容易。我又开始担起了整个家庭。对弟弟妹妹供书送学,一供又是十几年。我赚了多少钱对家庭做多少贡献,父母和村里人都认为我是女儿,觉得我如果是个儿子才能算是光宗耀祖。女儿还不算。为了满足我父母的光宗耀祖愿望,我弟弟也算是争气,现在是一名回家就让村里人都羡慕的医生。
现在我们家那么多孩子,只有我一个没有结婚。我的侄子外甥一共10个,其中有三个是女孩。我对这三个女孩特别好,她们每个满月我都送了一套三件套金饰。我对其他外甥侄也好,但是特别爱女儿。我可能是想把自己没有得到的爱都加倍给她们。在我的财产分配里也准备给女儿家的多分一份。
我父母现在对我可能略有愧疚,可能对自己也深感遗憾。他们一直觉得如果我是儿子,他们会更开心欣慰。我虽是女儿,但也是对家庭做了一生的担代。
刚好在我成长的家族中,奶奶有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因此对重男轻女长大的孩子,需要经历什么,特别有感触。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我爸妈并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小时候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但凡是家族的喜事,第一个受到关注的都是男孩,比如我奶奶进新房,她会强调要我堂哥或者堂弟先进门,然后我们这些女孩才可以踏门。
有一次也是办喜事,我妹比较小不懂事,自己激动的连跑带跳,冲进奶奶的家门,结果被奶奶硬生生拽出来,结果妹妹还没弄懂怎么一回事,就出来了,然后哇哇大哭。
妹妹现在还记得那一次经历,甚至从那一次后,她就特别害怕见到我奶奶。而对于我们长大的过程中,变得懂事、乖巧,成了别人家口中的孩子,学习优异的我们,常常会受到邻居的表扬、称赞。我奶奶听到后,却不以为然地回了句,又不是男孩,怎么还最后还是要嫁出去的,还不是别人家的人。
类似这样的事情还很多,成年后的我们,在外求学,基本每次回来跟奶奶聊天,她三句话不到就是说一个女孩子家,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呢,到底是为人妇。
可能从小都这样过来的,加上我又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进行第二次自我和解,与家里人和解。
而我妹,到现在也不能在重男轻女饿泥沼里走出来,时常会害怕面对我奶奶,那一次的经历让她从小就记忆深刻,她也认定自己是女孩子,乖巧、懂事就好。
在我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家庭,她们从小不被认可,形成了讨好型的人格。自卑、胆小、甚至自我怀疑,做什么事情都归结于自己的错,让自己陷于不可自拨的境界,也不是没有。
还有一位同学,她爸爸特别重男轻女,家里最小的是弟弟。小时候家里穷,尽管她的成绩优秀,但是她爸爸却不让她读高中,而成绩差的弟弟,却花尽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能变卖的都变卖了,只为了让弟弟上私立学校。
她伤心、难过,却被爸爸说丢人,还让她出去工厂打工,将赚来的钱交给弟弟上学。好不容易弟弟毕业了,她以为自己可以喘口气,没想到她爸爸却要求她赚钱给弟弟买房娶媳妇。
而她35岁依旧没有结婚,因为没有人愿意跟她结婚,每次带男友回家,她爸爸的第一句就是要多少礼,以及还要继续帮助弟弟,那些虽然不是惊人的数字,但却是一生的累赘。
所以最后为了不拖累他人,她说自己准备孤独终老。
当然,这样的事例很多,甚至今天仍有不少人,还深陷这样的苦海中。
那么重男轻女思想长大的孩子,都怎样了呢?
总结三类: 一类是如我一般的,靠着自己不断的修善自己,与家人和解,放下过去,放过自己,也放过上一辈。
第二类是,已经形成了讨好型人格,自卑的性格,也慢慢得到释怀。
第三类是仍然处在水深火热中,无法挣脱出来,继续煎熬着。
以上便是我经历的以及身边人经历过的事情,愿成为下一代的好父母。
女一号:她是家里的老大,有一个妹妹后,爸妈又坚持要了个弟弟。初一新生入学,我满心欢喜到她家叫她一同上学,她说不去了,留着钱给弟弟用。现在她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两个男孩一个女孩,她拼命挣钱期望给孩子们富足的物质生活。农忙时节收庄稼、农闲时候做生意开电脑维修店。
女二号:她是家里的老二,家里还有个哥哥。妈妈和爸爸老早出去打工挣钱给哥哥娶媳妇,哥哥有了孩子后爸妈的钱也多半接济了哥嫂,甚至她给父母的孝敬钱。她告诉妈妈,你别把钱都给他们,自己也留点。爸妈说,留着干啥,早晚都是他们的。
在这个家里,身为女孩的她还剩下多少归属感,隐约中的愤怒、委屈,最后只剩下不得不坚强[加油]
只有两种现象,一种就是从原生家庭带来的重男轻女的思想,继续在自己家庭重演。第二种就是改变自己,对自己儿女加赔的好,不让自己的孩子受重男轻女的苦。对儿女一视同仁,
这样做的女孩肯定是要比第一个过的幸福。
山东菏泽就特别重男轻女大部分家庭都这样,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我就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我来讲讲自己的故事,88年农历腊月16我出生了,那时候农村生孩子都是村里的接生婆接生,爷爷一听是个女孩,满脸的失落说:怎么不是男孩,唉!(这是听妈妈说的)等了两年弟弟出生了,妈妈爸爸出去干活都是跟着姑姑在奶奶家里玩,当时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每当吃饭的时候奶奶总是给我个馒头夹点菜把我撵走,说:你回家你家吃饭吧,弟弟小,你们两个都在这里吃,你妈妈做的饭谁吃啊!当时那个心里特别委屈就哭着回家了,当时也就五六岁吧,记忆最深的就是这件事,现在想想就挺不是滋味的,也怪那个年代吧都比较穷没有结余,还好爸爸妈妈思想没有那么陈旧,刚刚上初中的时候老爷爷(爷爷的父亲)就去找过爸妈好几次,说别让妮上学了,邻居丽妮都去罐头厂打工一个月挣好几百呢,早早攒点钱到时候好给孩娶媳妇,妈妈总是笑笑,妈妈总是给讲我和弟弟邻村谁谁考上大学啦分派到北京上班一个月挣1000多,上高中的时候有个表姑姑在城里教学,住的是楼房,当时跟父亲去她家里做客羡慕急啦,当时就想一定要考上大学将来也住城里,大学毕业后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和弟弟都定居济南。我生儿子的时候婆婆在去医院说:要是生个男孩就放心了,下面再要的时候来啥都不怕啦。也是个重男轻女!堂妹第一胎是女孩,第二胎也是女孩,为了要男孩又要了三胎,终于圆梦儿女双全啦。在菏泽农村现在重男轻女的思想也是特别重,是个普遍现象!很多小伙伴都生了二胎甚至生了三胎。
我们家族的女孩都是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长大的,有时候我们聚在一起,聊起父母亲重男轻女的行为,现在感觉他们以前的种种,还挺好笑的。
我家和几个叔叔家都是注重男孩,他们的重心都在男孩身上,反正男孩子享受最好的待遇,在女孩身上花的心思少很多,虽然我们这些女孩也抗议,但没有实质性效果。
就这样在这家庭氛围中长大,我们这些女孩被逼得什么都会,洗衣做饭家务活不在话下,学习成绩虽然没有向男孩那样上个辅习班,但成绩都比男孩好。
就这样,我们这些女孩们个个都考上了不错的大学,毕业以后都有了好工作,倒比家里的男孩子有出息的多。每次家里大人聚在一起,聊起各家的宝贝男,大有恨铁不存钢的遗憾,就会被我们这些女孩攻之,诉说小吋候不公平的待遇,大人们只有在那讪讪地笑。
其实就因为家里对我们这些女孩的不重视,少了女孩子的娇气,没有依赖思想,什么事情都自己去做,学习上要超过哥哥弟弟们,就凭着这鼓劲,一直走到自己的目标。
我们家的女孩们现在一点也不埋怨父母那时的行为,相反而感激他们,就因为他们这样的教育方式,让我们在这样的环境里拼命地学习,有了奋斗的目标。
父母还是爱我们女孩的,只是方式不同。
重男轻女家庭长大的女孩一般会走两个极端:
1. 特别自立。 女孩的学习,生活都得不到父母和家庭的全力支持,自尊心强的孩子在万事靠自己的情况下,锻炼了应付这个 社会 的全部能力,长大成人后会比其他女孩更加成熟,工作上更加努力,有成为女强人的潜质。
2. 不自信。 因为生活在以男孩为重的家庭中,无形中养成了以他人为重的习惯,总感觉自己不够好,长大之后容易怀疑自己,不够自信。这会影响其事业的发展。
我90后,出生在山东的农村,不出意外的也是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下面我来说下我们那边农村的情况。在我出生的年代,当地的重男轻女思想还是比较普遍的,这跟上一辈的观念有很大的关系。我的家庭也是如此,特别是我的父亲。如果不是生存压力太大,我家也就不止两个女孩子了。爷爷奶奶只有三个儿子,所以对孙女们格外疼爱,对唯一的孙子也没有特别照顾。虽然没有儿子是他一生的遗憾,但是教育生活上也没有亏欠我和妹妹,只要能力够的上,他会一直支持我们的学习。
感谢父母的养育,虽然经济上没什么突破,但是人生自由了许多。我从农村走到大学,可能最后留在城市,也可能回归田野。妹妹跟着父母定居了城市,她有了比我拥有更多可能的起点。
在我父亲身上,我看到重男轻女并不是不爱女儿,只是“养儿防老,儿子才能出人头地”的思想一直扎根在他的脑海里。现在,我对这件事已经释然了,谁的观念没有局限呢,是不是?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也见证了当地一代人思想上的变迁。在我读小学和初中时,分别有一批孩子辍学,其中有男有女。当时头胎是女孩的家庭,绝大多数会为了生个儿子要二胎。不过在读书这件事上,农村男孩女孩是差不多的,如果家里经济状况不好,再加上父母对这件事不上心,孩子不爱学习也不督促鞭策,最后只能辍学。
在赚钱这件事上,多数家庭都开始培养男孩子,希望他们成家立业。男孩辍学后可能去技校学一门技术,或者跟着家里人出外打工、做做小生意。女孩往往只能去找一份简单的工作或者外出打工几年,然后回到家乡,听从父母之命结婚生子。或者有的女孩在外打工,自由恋爱远嫁他乡。农村男多女少,这些女孩子最后嫁的家庭可能也不算很差,但是,也只能在农村和小县城生活。她们生活的不如意,也没有更多的选择。
最近这几年,男多女少导致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增多,繁育后代都成了难题。这是对重男轻女这种不 健康 观念的暴击。同时,80后90后们成为了父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再有这种思想,未来的孩子们都会更加幸福。
总的来说,在农村的女孩子,读书是改变命运一条捷径。时代在前进,也不必将重男轻女妖魔化,它只是一种桎梏和封闭的思想,必然会被时间瓦解和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