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花鼓戏断臂姻缘下,高安采茶戏断臂姻缘

天门有哪些民间文化

点击http://www.tianmen.gov.cn

请问天门是哪一年从荆州析出的

荆州市在1994年与原沙市市行政和并之前,行政称谓为荆州地区。合并后短时间内名称为“荆沙市”,后更名为荆州市。原荆州地区除江陵县、公安县、监利县、洪湖县、石首县、松滋县外,辖天门县、潜江县、沔阳县(仙桃县)、洪湖县、京山县、钟祥县。1994年之后,天门、潜江、仙桃、洪湖分别撤县建市,并脱离荆州市管辖,京山与钟祥则划归邻近的荆门市管辖。

诸子百家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很多啊~湖北地方文化汇东西南北之长,承楚文化之绪,大致可分为戏曲、说唱、歌舞等几大类。
说唱
湖北说唱艺术非常丰富:流行于省内大部分地区的曲种有湖北评书;起源于沔阳,流行于沔阳(今仙桃)、荆州、孝感、黄冈等地的湖北渔鼓;起源于天门,流传于江汉平原各市县的三棒鼓,以及流行于仙桃、天门等地的沔阳小曲,还有在荆沙、宜昌一带流传的汉滩小曲,郧县曲子等,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语言通俗、生动,旋律质朴,颇具艺术感染力。编辑本段歌舞
湖北歌舞在国内外较具影响的有《编钟乐舞》、《九歌》;盛行于江汉平原各市县的碟子曲;流行于鄂西南、鄂西北山区的薅草锣鼓,以及穿号子等。武汉的琴台音乐会则是高雅音乐和通俗音乐同展风采的盛会,显示了楚风汉魂的民族特色,它与“上海之春”、“羊城花会”、“哈尔滨之夏”齐名,被誉为中国四大音乐节。此外,湖北杂技艺术也一直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武汉杂技团先后50余次出访亚非拉美60多个国家和地区。湖北文化所主要集中在武汉、宜昌、十堰、襄樊、荆州等大中城市,近年来新建的度假区、风景区内,各种娱乐设施也一应俱全,完全可以满足中外游客的娱乐要求。编辑本段汉剧
汉剧,旧称“楚调”,又名楚曲,楚腔,汉调,汉二黄和黄腔。流行于湖北又豫陕湘粤闽部分地区,并形成襄河,府河,荆河,汉河四大流派,汉河派成为汉剧的主流。汉剧已有300余年的历史,辛亥革命前后改称“汉剧”。主要声腔为西皮、二黄。经过两代知名艺人的创造和推陈出新,汉剧的表演艺术炉火纯青,唱念做打,丰富多。其角色分为十大行当: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未,十杂。每一行又分出若干派别,每一派别再分不同种类,总计达上百种之多。纷繁复杂的角色系统,使大千世界中的达官贵人,贩夫走卒,无不在小小的舞台上惟妙惟肖,引人入胜。汉剧的传统剧目很多,主要是历史故事、公案戏、神话戏、婚姻爱情戏和民间生活戏。现今影响较大的有经过整理的传统剧目有《宇宙锋》、《二度梅》、《窦娥冤》、《打花鼓》,移植剧目《柜中缘》、《屈原》及现代剧《借牛》、《弹吉它的姑娘》等。编辑本段楚剧
楚剧,旧称“黄孝花鼓”,“西路花路”,1926年改名为“楚剧”。流行于湖北,约有百余年历史,早期楚剧流行于乡间,被称为草台戏,因对剧本不知研究,对演员不加选择,只知取悦取媚,故遭厉禁。1926年李之龙主持汉口血花世界,吸收楚剧界演出,楚剧逐步取得合法地位。在表演艺术上,楚剧从京剧,汉剧中吸收了大量的艺术成分,但又不为之所束缚。旦角表演朴实细腻,唱腔亲切动人,生角讲究从生活出发,注重传统表演程式的运用;丑角则善于运用诙谐的念白和逼真的表演刻画不同形象,对丑恶事物进行辛辣的嘲讽,楚剧要求演员熟悉本地方言俚语,生活习俗和人情世故,因而保持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情趣。经过整理的传统剧目有《葛麻》、《百日缘》、《泼粥》、《狱卒平冤》和现代剧《双教子》、《追报表》等影响较大。编辑本段湖北花鼓戏
即荆州花鼓戏,旧称“花鼓子”,曾称沔阳花鼓戏,天沔花鼓戏,亦称“中路花鼓”。形成于清嘉庆年间,已有100多年历史,发源于沔阳通顺河、襄河一带,形成于沔阳、天门地区,沔阳、天门地处湖北中心江汉平原腹地,同属汉水水系,亦同天沔语系。2005年,被湖北文化厅改为“湖北花鼓戏”。 流行于沔阳(今仙桃)、天门、潜江、监利、洪湖、京山、钟祥、荆门、江陵诸县,以及孝感、湘北、鄂南等地。早年由民间艺人发起并组成班社,由闹年的 “地黄鼓”逐渐走向半职业化和职业化。荆州花鼓戏声腔有高腔、圻水、打锣、四平、四大主腔和丰富的小凋。现代小戏《借牛》、《木兰花轿》、《春姑拾斧》曾轰动一时,《花墙会》则搬上银幕。现代大戏《家庭公案》、《水乡情》,小戏《小坚决》,新编历史戏《海峡情》,古装戏《送礼记》、《十三款》,传统小戏《王瞎子闹店》等数十个剧目,均在全省会演中获奖。《家庭公案》更被省外200多个剧团移植,沔阳、潜江、监利、天门花鼓戏剧团多次应邀进京演出。编辑本段湖北渔鼓
沔阳渔鼓是曲艺的一种,又称道情、道情渔鼓、筒子腔、南话筒。它以浓郁的乡土气息,粗犷、高亢的唱腔,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中国民间艺术史上颇负盛名。1952年以后,沔阳渔鼓演唱活动遍及湖北全省,1958年定名为湖北渔鼓。 据《中国音乐词典》载:相传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传入沔阳后衍变发展而成。清代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有著名渔鼓艺人皮思金、皮思银、张洪显、刘泡等四人,民间称之为沔阳渔鼓中的“三根半筒子”。后又产生了“沔阳渔鼓行会”。1911年前后,渔鼓曾与皮影戏合流,常为皮影戏伴唱。1931年后,沔阳渔鼓流传到武汉、宜昌、沙市、黄石、鄂城等地,其影响逐步扩大。至1940年前后,盛行于鄂中江汉平原地区。1952年以后获得进一步发展,除继续为灯影戏伴唱以外,又恢复了独立的说唱形式。1958年,沔阳渔鼓参加全国曲艺会演,皮影艺人龚本槐、胡桃芝演唱的《选车记》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制成唱片,向全国播放。由于沔阳渔鼓好唱,好听,深受群众喜爱,1958年底,由湖北省音乐协会正式改名为湖北渔鼓,全省各地普遍传唱。沔阳渔鼓艺人周忠全、黄玉堂、李海林、李福林、荣廷清扎根在武汉,成为沔阳渔鼓(后湖北道情)的曲艺家。 江汉平原荆楚大地各地方渔鼓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如“天门渔鼓”等。所以我们“湖北道情”“湖北渔鼓”的艺人队伍比较庞大,实力还是较强的。行成了独立的一个特色剧种,受全省人民的欢迎和传唱。不愧为全省的四大剧种之一。 后来在艺人流动和演唱实践中,又形成了沔阳派、平江派、潜江派等不同流派,或平稳质朴;或泼辣风趣;或流利委婉。传统曲目相当丰富,以反映冤案为内容的最多,被称为冤枉戏,影响较大的有《谋考案》、《十三款》等;新编现代曲目有《迷路记》、《大刀风云》等。编辑本段沔阳皮影戏
沔阳皮影戏,俗称“皮影子”,它以沔阳渔鼓(湖北渔鼓之前身)行腔,沔阳方言道白,故命其名。迄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是指流行在沔阳(今仙桃市)、天门、潜江、监利、洪湖等县(市)具有相同艺术特征的皮影戏。皮影戏是江汉人自己的“土电影”,深受人们喜爱。 虽然其源头尚无法考证,但早在明末清初这一带凡举办谢神会事,逢年过节都有唱皮影戏的习惯,日积月累便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雕镂特色。唱腔以歌腔、渔鼓腔为主。歌腔皮影中的“鸡鸣腔”,源于东周时期的楚国《四面楚歌》,是我国传统音乐中的活“化石”。渔鼓腔出自旧时艺人的乞讨唱曲,调式多样,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2006年5月20日,以江汉平原皮影戏命名,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解放前皮影戏还是人们过年、庆丰收、谢神、祭庙的主要娱乐活动。正月十五闹元宵演《大回窑》;二月二是土地菩萨生日,演《土地会》;三月三是寒食节,演《火焚绵山》;四
沔阳皮影
月八祭神演《箍箍阵》;五月端午节演《泪罗江》;六月六祭杨泗将军演《哪吒闹海》;七月七日演《鹊桥渡》;八月十五演《唐明皇游月宫》。娱神又娱人,皮影戏增添了节日气氛。随着科技的进步,皮影戏在舞台美术、灯光布景、特技效果、唱腔音乐、皮影操作等方面不断革新,沔阳县曾有皮影队60多个,他们不断挖掘、整理和创新,编排了一出出江汉人所喜闻乐见的皮影戏剧目。 现在仙桃市皮影队发展到40多支,从艺人员达到250多人,创造了“村村垸院演皮影”的农村文化景观。编辑本段土家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歌舞,带有浓厚的祭祀色,歌随舞生,舞随歌名。相传摆手舞源于古代的巴渝舞,是古代的一种战舞。“每岁正月初三至十七日,男女齐集,鸣锣击鼓,跳舞唱歌,名曰摆手。”摆手舞以讲述人类起源、民族迁徙、英雄事迹为主要内容。祭祀仪式由梯玛或掌坛师率众进入摆手堂或摆手坪跳摆手舞,唱摆手歌。摆手分单摆、双摆、大摆手、小摆手数种,小摆手又称“市把”。跳摆手舞不拘人数多少,多者上万,小者数百,摆手时以击大锣,鸣大鼓,呼应节奏,气势恢宏,动人心魄。主要特点是手脚呈同边动作,翩翩进退,成对成双,节奏鲜明生动。摆手歌长达数万行,堪称土家族史诗。编辑本段编钟乐舞
湖北省歌舞团编演的大型歌舞剧,共10场。由钟磐古乐(荆楚雄风)、祭祀乐舞(迎神)、乐歌(桔颂)、武舞(出征)、祭歌(国殇)、巴人舞(山猎)、八音合鸣(鸣虎、排箫、吹埙、编磐、古乐合奏)、农事组舞(采桑、耕耘)、房中乐(关睢、越人歌、慷慨歌)、大飨礼(楚宫宴乐)组成。该剧受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编钟的启示进行创作的。全剧以楚史和楚文化为依据,以伟大诗人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核心,以曾侯乙编钟为主体,运用歌、乐、舞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来展现古代楚国的文化艺术、民俗风情、祭祀、农事、征战及宫廷宴乐等情景。既保持了古朴粗矿的荆楚风貌,又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该剧公演后获得极大的成功,受到中外人士的高度赞扬。通过在海外的演出,为增进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文化艺术交流作出了贡献。湖北各旅游重点地区现在都可以看到有关《编钟乐舞》的表演。
=====================================================
还有旅游景点的,什么屈家岭文化啊,神龙架文化啊,三峡文化啊……

天沔花鼓戏的现状

90年代以来,花鼓戏进入了迷茫期,文化多元化对花鼓戏剧产生了巨大影响,天门市花鼓剧团等剧团陷入了生存危机。进入21世纪后,在当地的大力扶持下,剧团的发展出现转机。
2000 年以来,沔阳花鼓剧团先后推出《十三款》、《双玉蝉》、《赶子放羊》、《莫愁女》、《三娘教子》、《站花墙》、《假洞房》、《何业保写状》、《济公下山》、《清风亭》、《访友》、《斩金堂》、《贾氏吵嫁》等光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2006年,配合湖北省实验花鼓剧院申报荆州花鼓戏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7年,天门剧团的经典选段整理排演,录制了首张“天门花鼓戏精品唱段集锦”大碟。
2008年,剧团招收31名学生送入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实行5年制花鼓戏大专班学习,剧团派指导老师跟班教学,这一举措解决了。
2009年剧团将<<;花墙会>>;、<<;断臂姻缘>>;(上、下本)、<<;状元与乞丐>>;、<<;香魂恨>>;、<<;秦雪梅>>;拍摄成光碟,并出版发行。
“创作改编的大型现代戏《黑色惊叹号》,在全省巡演,引起强烈反响,成为全省禁毒及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重点剧目;移植改编的大型现代戏《江姐》成为全市保持员先进性教育项目……”2010年7月7日,沔阳花鼓剧团团长陈光谈起文艺作品时说,作为一个文艺团体,要发挥团体工作的特殊性,用文艺的形式,通过系列讴歌党的大型戏曲节目鼓舞人、引导人、感召人。
近年来,沔阳剧团先后自编自导自演了大量的歌颂党和祖国的精节目。《老邻居》反映党员“双建双带”的农村利民活动,《两推一选》反映换届选举时拉选票的现象,《送礼》、《连的婚事》倡导党员干部要廉洁自律,严禁党员干部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夸七歌》……音乐小品、歌曲、花鼓戏等不同类型的节目深刻鲜活地歌颂着党的好政策,赞美着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积极正面地引导了一批又一批观众。
今年以来,该团下乡演出采取了“戏曲打头炮,歌舞来收尾”的演出形式,让广大农民既领略到了花鼓戏的醉人神韵,又感受到了现代歌舞青春时尚的诱人芳香,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为什么皮影戏行当齐全?

《陪都纪略》中的“元宵乐事”门,记述了“影戏”,原文是:

唱影戏,在灯前,

拉洋琴,合丝弦。

学细嗓,乜(捏)当先。

要学会,狠拉线。

二月里,下河南。

这里说的影戏,即皮影戏,也叫驴皮影。“乜当先”句,是指男艺人唱旦角捏着嗓子唱。“狠拉线”句是指艺人操纵影人。最后两句是说沈阳的皮影戏正月在市内演出,一过二月二,就上浑河南农村去献艺了。

现在皮影演出和过去的也差不多

皮影戏起于汉代,两宋时期极为盛行。元代传至欧洲。清代遍及全国各地。影人儿有纸刻、皮刻两种。东北的皮影戏,称作“边外影”或“本地影”,行话叫“照调(条)”乃“五大调”之一(另外四调是:单调——数来宝,双调——二人转,喷调——吹鼓手,明调——戏法),是“滦州影”传到东北的产物。影窗高约三尺,长约七尺,用粉莲纸或白布制成。影人高约一尺多,有生、旦、净、髯、丑五行。均雕刻成侧面人物形象。

皮影戏的影词

其中丑行的“大下巴”,也叫“大巴掌”,下巴可活动,一只大手,五指分开,滑稽可笑。还常有个小巧玲珑的小矬子,可上天入地,出奇制胜。

一个皮影戏班由七八人组成,分工为拉、打、唱、拿、贴。拉是主弦演奏者,打是司鼓指挥者,唱按行当分唱,拿是“上影”,为主要耍影者;贴是“下影”,为“上影”的助手。皮影剧本,称作“影卷”或“影词”。长篇影卷有八十种左右,最流传的有《金石缘》《双失婚》《五峰会》《镇冤塔》四大影卷。《金石缘》叙唐代李化龙、敖姿伶一对冤家结成夫妻的故事。《双失婚》叙宋初高君保下南唐平叛,收妻刘金定的故事。《五峰会》分为《乾天剑》《保龙山》《平西册》三集,叙宋代曹克让一家与奸臣沈恒威斗争的故事及女将鲍云(曹克让儿媳)

征西的故事。《镇冤塔》叙南宋时岳飞之子岳霄为父兄报仇除奸的故事。

影人的分解图

其他影卷中还有神怪戏《封神出榜》《孙庞斗智》《万仙阵》《西游记》《天门阵》;讲史、英雄传奇戏《东周列国》《楚汉相争》《刘秀走国》《隋唐演义》《五女兴唐》《跨海征东》《铁丘坟》《杨家将》《十粒金丹》《肉丘坟》;公案侠义戏《绿牡丹》《水浒传》《三侠五义》《十五贯》《九更天》《彭公案》《施公案》;世情戏《二度梅》《红梅阁》《桃花扇》《春秋配》等。单出皮影戏有《打金枝》《打灶王》《打枣》《打面缸》《胡迪骂阎》《夜宿花亭》《小姑贤》等数十出。

光绪初年,沈阳的子弟书作家也为皮影艺术编写过多部影卷。其中有韩小窗的《谤可笑》(《降儿骂相》)、《金石语》(《田三嫂打灶》),缪润绂的《惊天录》(《东方朔骂寿》)等作品。

皮影唱词句式很多,有“七字赋”“五字锦”“十字句”“三字经”“三顶七”等。其中“三顶七”每段为十句,三四五六七字句各有上下两句。唱词韵脚分为“平唱”“硬唱”两种,“平唱”上句句尾用仄声字,下句平声字,与一般戏曲、曲艺相同。“硬唱”上句句尾用平声字,下句句尾用仄声字。这与一般戏曲、曲艺的唱词正好相反。在“啰唆句”最后一句“三字句”重复三次,是丑角专用的滑稽唱腔。伴奏乐器以四弦为主,配以高胡、扬琴、瑟、笙、管、笛、箫等。

皮影戏在农村,多是夏秋之季,在农家大院支起影窗就唱。进城后则进茶社,一年四季均可演出。群众中还有“愿影”的演唱习俗。

如旱灾求雨许愿唱影,为求家人平安唱影,等等。

民国时期,沈阳的木偶戏,只是少数艺人在街头演出的“扁担戏”,剧目还是《王小儿打虎》等那几出老戏,没有多大发展。而皮影戏倒是很活跃。奉天第一商场的兴乐园、太清宫对面的紫竹洲茶社、北市场的青莲阁等几家茶社,常请苗佑芝、张绳武、王玉卿、王子仁等皮影班去演出。有“本地影”,也有“乐亭影”,很受观众的欢迎。

还有许多的皮影爱好者把影词当做唱本看,自唱自娱。当时沈阳鼓楼南的关东印书馆业主王岐山看到这种情况,继上海广益书局、锦章图书局之后,也出版了一大批石印影词小唱本,每本收入影词三四种;还出版了一本一出名戏的小册子,本薄价廉,销路很广。

皮影的制作:驴皮经复杂处理后方能绘图

皮影戏的盛行,对当时的评戏、评词、鼓曲等姊妹艺术也有很大的影响。如评戏《保龙山》、评词《镇冤塔》、蹦蹦戏《寒江》等都是根据皮影戏的影卷所改编的剧目与书目。奉天大鼓《樊梨花》、蹦蹦戏《寒江》中喜剧人物姜须都来自皮影戏《大西唐》。蹦蹦戏中还吸收了皮影戏的唱腔,使“腔”成为“九腔十八调”之一,有的丑角表演也模仿过皮影戏“大巴掌”的滑稽动作。

东北日伪统治时期,皮影戏艺人受尽欺凌。据刘庆丰编著的《皮影史料》中记述,1940年唐山的张绳武皮影班在奉天第一商场的兴乐园演出。一天,突然闯进来一个伪警察,落座后就出难题。他不喝茶,偏要“热冰糕”,还打了送茶的伙计。茶社业主与张绳武商量后,给这个伪警察送去了三百元钱,这家伙还嫌少,业主又答应今后每天再送去二十元钱,方才了事。艺人们勉强又维持了十天,最后只能悄悄离开沈阳北上四平。当时艺人这类受欺之事,屡见不鲜。

1949年3月,沈阳市艺曲协会成立后,下设皮影组,组长王子仁。当时沈阳还有三四个皮影班子。1956年,上海王松宝木偶剧来到沈阳,常在中山公园表演,1959年并人沈阳市曲艺团。“文革”时期,此团解体,直到1978年7月,沈阳木偶剧团正式组建,常演童话剧,很受少年儿童的欢迎。

皮影戏剧本

大明宫词皮影戏--〈采桑女〉
大明宫词--皮影戏对白
女:;野花迎风飘摆,好像是在倾诉衷肠;绿草凑凑抖动,如无尽的缠绵依恋;初
绿的柳枝轻拂悠悠碧水,搅乱了苦心柔情荡漾.为什么春天每年都如期而至,而
我远行的丈夫却年年不见音讯…
男:;离家去国整整三年,为了梦想中金碧辉煌的长安,为了都市里充满了神奇的
历险,为了满足一个男儿宏伟的心愿.现在终于锦衣还乡,又遇上这故人般熟识
的春天,看这一江春水,看这清溪桃花,看这如黛青山,都没有丝毫改变,也不
知我新婚一夜就别离的妻子是否依旧红颜?对面来的是谁家女子,生得满面春光
,美丽非凡!
男:;这位姑娘,请你停下美丽的脚步,你可知自己犯下什么样的错误?
女:;这位官人,明明是你的马蹄踢翻了我的竹篮,你看这宽阔的道路直通蓝天,
你却非让这可恶的畜生溅起我满身泥点,怎么反倒怪罪是我的错误?
男;:你的错误就是美若天仙,你婀娜的身姿让我的手不听使唤,你蓬松的乌发涨
满了我的眼帘,看不见道路山川,只是漆黑一片;你明艳的面颊让我胯下的这头
畜生倾倒,竟忘记了他的主人是多么威严.
女:;快快走远点吧,你这轻浮的汉子,你可知调戏的是怎样多情的一个女子?她
为了只见过一面的丈夫,已经虚掷三年,把锦绣青春都抛入无尽的苦等,把少女
柔情都交付了夜夜空梦.快快走远点吧,你这邪恶的使臣,当空虚与幽怨已经把
她击倒,你就想为堕落再加一把力,把她的贞洁彻底摧毁.你这样做不怕遭到上
天的报应…
男:;上天只报应痴愚的蠢人,我已连遭三年的报应.为了有名无实的妻子,
为了虚枉的利禄功名.看这满目春光,看这比春光还要柔媚千倍的姑娘……
)……想起长安三年的凄风苦雨,恰如在地狱深渊里爬行.看野花缠绕,看野蝶
双双追逐,只为了凌虚中那点点转瞬依恋,春光一过,它似就陷入那命定中永远
的黑暗.人生怎能逃出同样的宿命.
女:;快快住嘴吧,你这大胆的罪人,你虽貌似天神,心却比铁石还要坚硬,双目
比天地还要幽深.看鲜花缠绵,我比它们还要柔弱;看野蝶迎风飞舞,我比它们
还要纷忙迷乱.看在上天的分上,别再开启你那饱满生动的双唇,哪怕再有一丝
你那呼吸间的微风,我也要跌入你的深渊,快快走远吧,别再把我这个可怜的女
子纠缠……
男;:看野花缠绵,我比它们还要渴望缠绵;看野蝶迎风飞舞,我的心也同样为你
纷忙迷乱.任什么衣锦还乡,任什么荣耀故里,任什么结发夫妻,任什么神明责
罚.它们加起来也抵不上你的娇躯轻轻一颤.随我远行吧,离开这满目伤心的地
方,它让你我双双经受磨难…
我感觉这个蛮好的~~~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