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咒占卜法感应,吕祖灵签第53中下签
准提咒的感应
念准堤咒会家庭和睦,出入平安!
持准提咒有什么感应
您好,非常愿意为您解答
佛陀因愍念未来薄福恶业众生的缘故。入准提三摩地。而说此过去七俱胝佛所说陀罗尼。七十七俱胝诸佛如来。在六字大明咒的因缘之下同时示现,共同宣说准提神咒。因为此咒所现起的根源为此,所以准提菩萨也可说是七十七俱胝佛所共同加持的化身。准提咒广为中国、日本的广大佛教信徒所持诵,其功德威力不可思议,在很多经典中。详明记载其广大功德。准提咒之殊胜,有三种,不同余咒。(1)准提咒,总含一切诸真言故,一切真言,不能含准提,如大海能摄百川,百川不摄大海。(2)准提坛法,人易办故,但以一新镜,未曾用者,便是坛法。不同余咒,建办坛法,须得拣选净处,香泥涂地,广造佛像,多用供具,方能成就。(3)人人皆得诵持故,不问在家出家,饮酒食肉,有妻子等,皆能持诵,因为今时,俗流之辈,带妻挟子,饮酒啖肉,是为常业,虽逢善知识教示,习性难以改革,若不用此大不思议咒法救脱,如是人等,何日得出生死,不同余咒,须要持戒,方得诵习。又《大教王经》云∶‘七俱胝如来三身赞,说准提菩萨真言,能度一切贤圣,若人持诵,一切所求,悉得成就,不久证得,大准提果。是知准提真言,密藏之中,最为第一,是真言之母,神咒之王也。’
佛言∶若一心静思诵此咒,满九万遍,无量劫造十恶五逆,四重五无间罪,悉皆消灭,所生之处,常遇菩萨,丰饶财宝,诵满二十六万遍,乃至四十六万遍,世出世法,无不称遂,便于梦中,见佛菩萨,及以花果,口吐黑物,饮吃白物,即知成就。或梦见自身,腾空自在,或渡大海,或浮江河,或上楼台高树,或登白山,或乘狮子白马白象,或梦见好花果,或梦见着黄衣白衣,或梦吞日月等,即是无始罪灭之相。或梦见佛像,或闻法音,或觉自身巍巍高大,或齿落重生,或发白返黑,或贪嗔痴心,自然消灭,或总持不忘,一字能演多义,或智慧顿生,自然通晓一切经律论,或一切三昧法门,自然现前,或福德顿高,四众归仰。若逢如上之事,但是福慧增长,近成就相,莫生疑惑之心,勿起取着之念,更须策发三业,加功诵持,不得宣说咒中境界,炫卖与人,不为名利敬赞,而宣说之,否则,虽有如是之力,未免堕落魔外也。按《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中说:
佛言:此咒能灭十恶五逆一切罪障,成就一切白法功德。持此咒者,不问在家出家、饮酒食肉、有妻子,不拣净秽,但至心持诵,能使短命众生增寿无量。迦摩罗疾尚得除差,何况余病!若不消灭,无有是处。若诵满四十九日,准提菩萨令二圣者常随其人,所有善恶心之所念,皆于耳边一一具报。若有无福、无相、求官不遂、贫苦所逼者,常诵此咒,能令现世得轮王福,所求官位必得称遂。若求智慧得大智慧,求男女者便得男女。凡有所求,无不称遂,似如意珠,一切随心。(禅宗《传灯录》中引古人云:俱胝只念三行咒,便得名超一切人是也)
又诵此咒,能令国王大臣及诸四众,生爱敬心,见即欢喜。诵此咒人,水不能溺,火不能烧,毒药、怨家、军阵、强贼,及恶龙、兽、诸鬼魅等,皆不能害。若欲请梵王、帝释、四天王、阎罗天子等,但诵此咒,随请必至,不敢前次,所有驱使,随心皆得。此咒于南赡部洲有大,移须弥山,竭大海水,咒干枯木能生花果,何况更能依法持诵!不转肉身得大神足,往兜率天。若求长生及诸仙药,但依法诵咒,即得见观世音菩萨或金刚手菩萨,授与神仙药,随取食之,即成仙道,得延寿命,齐于日月,证菩萨位。若依法诵满一百万遍,便得往诣十方净土,历事诸佛,普闻妙法,得证菩提。此准提咒,一切诸佛菩萨等同说,独部别行,总摄二十五部真言坛法。准梵本有十万偈说文。龙树菩萨以偈赞曰:
准提功德聚 寂静心常诵
一切诸大难 无能侵是人
天上及人间 受福如佛等
遇此如意珠 定获无等等
又,持诵观世音菩萨六字大明咒(即:嗡嘛呢叭咪吽)后,再持诵准提咒,感应犹速。按《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中说:“说此六字大明竟,有七十七俱胝佛,一时现前同声说准提咒。即知此六字大明,与准提真言次第相须也
“经云:佛国无诸女人,解之者曰,女人作佛者,皆变成佛相,不复有女人旧相也。而准提王,独以佛母名者何哉?一日瞻拜之下,忽有思曰,母者养育之义也;慈爱之称也。盖父师之督责,不能施于有生之初,母氏之劬劳,偏能适其赤子之性,诸佛之戒律甚严,父师教诲之道也,准提之接引甚宽,母氏慈祥之德也。何者?诸佛欲众生之出世也,必严其防而正告之曰,人生好色者,不能成佛,尔之妻子,不必有也;人生残忍者,不能成佛,尔于有情之肉,不必食也;人生迷乱其性者,不能成佛,尔于清酒美醴,不必染指而沾唇也;其教可谓严矣!于是众生,能者从之,不能者去之。准提王虑其从之者少,去之者多也。因立一法,以诱之曰∶尔能从我教,我听尔有妻子也,但勿邪淫足矣;尔能从我教,吾听尔食肉以果腹也,但一月中,斋戒数日足矣;尔能从我教,吾听尔取旨酒,而少尝之也,但令温克不沉湎焉亦足矣;若尔不信,我将尔所欲求,如官爵,如眷属,如宝珠仙药之难致者,第从我教而诵吾咒,皆可大慰其怀,来我教不以饮酒食肉有妻子之故,而拒绝于尔也。亦见我教之宽而可从乎?于是众生之从佛者,闻准提之名,而信之向之;即众生之不从佛者,亦闻准提之名,而信之向之。何也?人情畏父师之严,乐母氏之宽,故世尊之法,人畏其难,准提之法,人乐其宽,此佛母之名所由来也欤!虽然,立教者既宽,而奉教者又欲严,必体慈母爱子之心,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有善必进,有过必改,然后可以立身而成佛耳。倘恃母氏之宽而放责也,遂肆情欲以自陷于罪戾,虽有圣善之母而不能济其苦,是可悲也!是可畏也!夫奉准提者必作如是观方有合于准提之旨也!”准提菩萨亦叫做七俱胝佛母。七俱胝表示众多、无穷尽之意。俱胝若解为百亿,于凡俗世界是一个大数目,但在法界宇宙来说,百亿只是个小数字而已!七表示法界宇宙有形时空所有方向,即上下四方及中央;而位于这不同时空、不同法界的无数如来,皆因修持大清净佛母法门而得成无上正等正觉。
修持准提法决定可以明心见性,回复到自性清净光明。我们本有清净无染的自性,决定可以用准提咒来打开;因为准提咒的咒力是由无数古佛的力量汇聚而成。
用准提咒打开我们的自性,首先要全心全意地皈依准提菩萨。所谓全心全意地皈依准提菩萨,最重要是心要皈依,不仅在形式和表面上修准提法,心也要真修。
真正皈依准提菩萨,就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绝对要修清净之行,何谓修清净之行?比方在身业方面要远离正淫与邪淫,远离杀生、偷盗、妄语、饮酒,换句话说,我们要严格守好戒律。在语言方面要远离恶口、妄语、绮语、两舌;在意业方面要远离贪瞋痴慢疑。刚才所讲身语意清净,是提醒我们日常戒律要守好。如果可以这样专心修准提菩萨法,日久则定会与准提菩萨得大相应。
其实准提菩萨法是一个很方便,也很适合在家人修行的一个法门。准提菩萨十分慈悲,给与我们大方便,知道我们末法凡夫不容易做到戒淫、吃肉、喝酒,但菩萨仍允许我们先修准提法,而获得相应。但是我们不可利用慈悲方便,而放纵自己不去守戒,这样便违背了菩萨的深(心)意,我们要藉其法门的殊胜加持而一步步洗清无始以来所作的恶业;这是准提法独部别行,与其他密法不同的特点。
修准提法到明心见性,要积累一定的咒力;所以经书上讲,修准提咒要到一定的数量,才可产生效应。但是我们修准提咒不要仅仅在追求数量上,最重要的是要用心来念。每一个咒音清清楚楚地念,每一个咒音用耳朵仔细听着念,让咒音震动并开通我们身中的三脉七轮。用准提咒必定能打开我们的七轮,解除左右二脉由烦恼及所知二障形成的脉结,并疏通中脉,使所有的风(脉)及明点可汇聚其中,开发我们自性本具的所有潜能。
当明心见性的时候,身中的脉轮就可以被打开,脉轮被开通后,神通就显发出来,这时,我们清净光明的本性也就显露出来。那么当我们明心见性以后,可不可以再念准提咒呢?
用准提咒,达到明心见性的时候,并不是终点,而恰恰只是一个修行的新开始。这是悟后起修,以准提咒继续清扫过往的业障及习气。就是到了完全大彻大悟的境界,若没有证得阿罗汉初果之时,准提咒也要不间断地去持诵,祈愿准提菩萨加持使我们不堕三途,并接引临终可往生准提净土。
当我们念准提咒的时候,念时可以提起,不念时就放下,绝不妨碍我们本性的光明。当我们明心见性以后,继续持念准提咒,就可慢慢将心与咒合一,打成一片,达到不念而念的境界。
当达到不念而念的境界,我们的贪嗔痴慢疑已经去掉了一大半,破了一部份烦恼障。不念而念就是人咒合一的境界,已不必再提起念咒的念头,咒自然在心中绵绵密密的念着,亦不会丢失咒念及打妄想,也就是说这时我们的心已经与准提咒连起来,打成一片,也是与准提菩萨的心连在一起了。这个境界叫初层准提三昧,也叫清净金刚三昧,因为准提菩萨也称为清净金刚。
当完全证入准提三昧的时候,就不会再犯戒,在戒律上来说,这是不持而持的境界。这个清净金刚三昧的加持力量,使我们不会再犯戒。当戒律上达到不持而持境界的时候,再加上准提咒不断恒持之力,就会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我们的般若智慧就慢慢开显出来了。
所以清净两个字的密意就是要我们在持戒上达到不持而持的境界,这样才可回复本有清净的自性。用准提咒令我们心性完全回复清净而不失,那时,我们的心与准提菩萨的心已经在一起,没有两样,我们就是准提菩萨,准提菩萨就是我们,与本尊真正的合而为一,也可称为是准提菩萨的化身,这是密法中圆满次第修成的境界。
当证得准提三昧后,我们若进入准提三昧的时候,才可真真正正用经书中的准提密法去帮助利益众生。在《准提经》中记载,息灾、增益、怀爱、降伏、诛灭、钩召,这些摄化众生的方法,只有证得准提三昧才可真真正正施展出来。
一般人修准提法,只是心外求法,求东求西,不懂得从心里面自我反照。其实修准提法的真正目的,是用来开发我们本有的觉性,直到我们本有觉性完全开发出来之前,如果修准提咒有的话,也只是些小而已。
准提菩萨可以视为观世音菩萨救度六道众生的一个慈悲化身,因为观世音菩萨会示现很多不同的化身,准提菩萨是其中化现的一个身相。
但是准提菩萨的根本因地是阿达尔妈佛佛母的本体。阿达尔妈佛亦称为阿提佛陀,是佛中之主、佛中之王;一切佛因他而生,一切佛因他而成正觉。他是发现及证得法界无上正真之道的最先行者,而大准提菩萨,七俱胝佛母、清净金刚,正是阿达尔妈佛所化出的众多大威力佛母之一,再化身救度娑婆世界。
佛母是佛陀慈悲柔和一面的展现,其实佛母法身本体与佛陀是无二无别,只是佛母示现一个女性的慈悲相来教化众生。
在法界宇宙里面,同名同号的阿弥陀佛就有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尊,所以准提菩萨在这个法界里也不只一尊。准提菩萨只是一个总称,七俱胝佛母也是一个总称,即是代表以准提法修证成就的诸佛合体。
在法界宇宙过去有无数佛陀,都是因为修准提法而成就。过去的佛曾宣讲准提法,现在的佛正开演准提法,当来的佛亦一样会教授准提法,这个传承会不断接续下来,大利一切众生。
最后我想这位同修,我想您可能进入了某种误区,不要执着于感应,这样就执着于“相”了,须知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
最后希望我的答案能够帮到你
准提咒感应
注重修持戒律+持准提咒
【学佛修行方向】
以戒为师
学佛到底应该怎样学,这是我们最常听到的问题。很多的朋友学佛看着三藏经典,无从着手。面对着禅、净、唯识等等宗派,无所适从。佛法广博,如同浩瀚的海洋,我们怎样能够在这里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快捷的道路,以便今生能够获得佛法的无穷利益呢?其实释迦牟尼佛早已为我们指出了其中的规则。三藏佛法并非无迹可循。该如何学习佛法的原则是很简单的。
学佛的朋友经常会问的问题就是我该学什么法门?我该念佛?还是该持咒?是该参禅?还是该修止观?很多人就徘徊在这样的犹豫中。更有许多争论。有人说要一门深入,有人说要多方参学。有人说要系统学习,有人说这太费事,念佛足以。在这些纷杂的言论中,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学,不知道该怎么修,有人甚至经过了长年累月的时间,依然是没有感应,没有受用,感觉不到学佛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按照世尊教导去学习。被上面所说的繁杂遮住了我们的眼睛,迷失了我们的道路。这些内容其实不过是细枝末节,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在这些问题上困扰。因为这些都是修行的方法,不是修行的原则。就如同我们要达到一个目标,手中的地图是指引我们方向,这是原则、宗旨。那么我们是坐船,乘车,这是方法。如果我们太关注于方法的区别,却忽略了所要行进的方向,那么当然不会到达目的地。
原则其实是十分简单的。《楞严经》中说: 【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戒定慧就是原则,就是我们学佛的方向。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就是我们学佛的宗旨。掌握自己的心不犯恶业,奉行善业,这是戒律,由戒律的成就会出生禅定,由禅定而产生智慧。
只要我们按照这个原则来修行,都会有成就,都会得到益处。你想求现生的福报,想往生净土,想获得禅定,想辩才无碍,没有问题,都可以获得。但是如果我们不按照这个原则修行,那么结果就十分有限,甚至会有副作用。
《佛遗教经》中讲: 【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后世我们就把这句话概括为“以戒为师”。世尊说:在我离开以后,应该尊重戒律,如同黑夜遇到光明,如同贫穷的人得到宝藏。应该知道戒律是你们伟大的老师,就如同我住世教导一样。
世尊为什么这样教导我们?因为这是我们要犯的毛病!我们学佛都有各自的目的,福也好,慧也好,具体起来还有各种各样的愿望。但是这些目的怎样实现?靠什么实现?要靠戒。要 摄心为戒 。学佛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习这个。你用什么样的方式,那是个人的因缘,也绝对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念佛?持咒?念那本经典?这都是方法,而且也不能概括 摄心为戒 的含义,因为我们普通人,甚至出家人,在现在这个社会中少有机会24小时去念佛、持咒。更不会每天都闭关打坐。这都是帮助的方法。摄心为戒是要我们把自己修正到一个正常的状态,把自己维护好,远离恶业痛苦。我们学佛的基础、基石就是这一条。没有这一条,用什么样的方法也不可能有所成就。哪怕是一点点人天的福报也难以获得。
学佛的朋友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学佛第一步不是去琢磨着怎样得定,怎样得神通感应。因为福报也好,智慧也罢无不是由戒产生的。经常见到有的同修一学佛就把目标定在“一心不乱”上、定在往生上、定在实现什么愿望上。但是什么是戒,不知道,什么是善恶业?不知道。什么话都敢说,什么样的事都敢做。这个样子学再长的时间也没有用。为什么?福报是从善业来的,不修善哪里有福报,哪里能实现我们的愿望?一心不乱是定,定是怎么来的?是由戒生定。如果身口意的恶业不断,想得到一心,简直是缘木求鱼。
相反只要我们把 摄心为戒 这一步做好了,那么一切都好说。不需要特别的方法,自然得定。能够没有贪欲、嗔恚、嫉妒、邪见的人自然在定中,我们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能轻松得益,顺利成就。就拿往生净土来说。大家都十分希望的。《观无量寿经》中讲的清楚。想自主往生,那么最低要中品才行。那么中品最低的条件是什么?戒律成就。没有这个条件,你念再多的佛也没有用,不会有十足的把握。一切都是未知数。其中的道理在哪里,我们在后面的十善业中会详细说明。
学佛是一件十分简单,十分幸福的事情。我们要把握住‘以戒为师’的原则,只要落实了,那么学佛就上路了。不是我念了多少佛,磕了多少个头,就说明我们有修行,说明是佛弟子了,不是的。《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讲: 【若不真实希求如是十善业道所证佛果。及不真实下至守护一善业道。乃至命终而自称言。我是真实行大乘者。我求无上正等菩提。当知如是补特伽罗。是极虚诈是大妄语。对十方界佛世尊前。诳惑世间无惭无愧。说空断见诱诳愚痴。身坏命终堕诸恶趣。】大意是:如果没有真实修行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甚至不真实守护一善业道,临命终的时候而自称我是大乘行者,我求无上菩提,这样的人是极为虚诈,犯大妄语。对十方诸佛前没有惭愧,诳骗世间。说断见邪见。定堕恶趣。
这就是说我们 摄心为戒 是我们学佛最为关键的一步,是关系到我们能否有成就的根本问题,是判别我们是否是合格佛弟子的标准。
没有“以戒为师”,把目光放在学佛的细枝末节上,自然会引起混乱,不知所宗。甚至会导致上面所说的严重副作用。我们学佛怎样看自己有无进步?那就看看自己杀盗淫是否避免了,恶语、妄语、绮语、两舌的话是否还挂在嘴边?自己的心里贪欲、嗔恚、骄慢、嫉妒、邪见是否还蠢蠢欲动?这些就是标准。这个标准每个人都能搞清楚。每个人都能知道。
学佛怎么学?就是要学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偷盗、不嗔恚、不骄慢嫉妒、不邪见。这个标准不仅我们自己衡量,别人也会衡量我们,我们学佛与否,别人很容易就知道,他可能不知道这个标准,但是他知道你身上起什么变化。
如果有一个‘老师’告诉你,不必去学什么戒律,不必修什么善业就可以成佛,就可以如何如何,乃至身体力行去做恶,那么一定要分辨清楚。远离这样的人。远离这样的恶友。
没有 摄心为戒 我们不可能得定,不可能有智慧,有也是小聪明,而小聪明是最容易惹祸的。《遗教经》中谈到:【 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譬如有人,手执蜜器,动转轻躁,但观于蜜,不见深坑。譬如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腾跃踔踯,难可禁制。当急挫之,无令放逸。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就是说:我们的心十分可怕,甚至毒蛇猛兽、强匪冤家、水火之灾都不能比喻其可怕。如同有人手中拿着蜜罐玩弄,却没有看到路上有很深的坑一样;如同疯狂的大象失去了束缚,矫捷的猿猴进入了树林,辗转腾跃无法禁止。一定要及时控制我们的心,不要放逸,放纵自己的心会败坏人的善业。如果能够制心一处,那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到了。
我们学佛的效果在哪里?其实就是在这里,能否制心一处,不丧善业。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我们不可能有什么正见,即便对佛法经典能够有所解悟,有所理解,也仅仅是表面的东西。放在现实生活中起不了作用,也感受不到学习佛法的真实益处。这就是我们现代人学佛,经典看了不少,师傅拜了不少,道理也知道了一大堆,时间匆匆数年、数十年之后却仍没有什么把握,心里没底的原因。学佛没有按照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的原则来。总是想速成,想走捷径。结果是捷径走多了,反而原地踏步。
释迦牟尼佛在经典中把这个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的原则称为三无漏学,没有缺憾、缺陷的、圆满的佛法。学佛无不是通过 戒定慧 这个阶梯而成就。我们这个时代更加应该踏踏实实按照这个原则来修学佛法,也唯有如此才会得到真实的佛法利益,获得安乐受用。(转)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准提咒的功德很多,为什么有些人持诵却感应有限?
《苏悉地经》:若于上品真言之中。心怀犹豫。念持供养复不精诚。虽是上品真言。由彼念诵心轻。感招下品成就。故知持诵皆由心意。且如诸天之中亦有贫者。诸鬼部内亦有富强。此彼如然。真言亦尔。一一真言皆具三悉地。谓上中下。诚心念诵。皆获悉地。
《苏婆呼童子请问经》:所缘心处若不摇动。即得持诵真言成就。是故行者欲求悉地。当须摄心一境。其心调伏。即生欢喜。随其欢喜。即身轻安。随身轻安。即身安乐。随身安乐。即得心定。随其心定。即于念诵心无疑虑。随其念诵。即便罪灭。随其罪灭。即心清净。心清净故。即得成就。是故如来作如是说。一切诸法以心为本。
若复有人虽处居家受诸欲乐。佛说真言发心欲持。设得少法似行不行。念诵多有违犯。作其事法多不备具。彼人每日不喜念诵。遍数足与不足。中间即停。心贪余部真言。法则无验。
其念诵人中间所有阙犯。或有间断。弃本所诵。别持余明。自所持者授与他人。念诵遍数虽满不成。如何持咒才能成就?《准提陀罗尼法》:若人一心静思。诵满二十万遍、四十、六十万遍。世出世法无不称遂。《苏婆呼童子请问经》:所缘心处若不摇动。即得持诵真言成就。是故行者欲求悉地。当须摄心一境。其心调伏。即生欢喜。随其欢喜。即身轻安。随身轻安。即身安乐。随身安乐。即得心定。随其心定。即于念诵心无疑虑。随其念诵。即便罪灭。随其罪灭。即心清净。心清净故。即得成就。是故如来作如是说。一切诸法以心为本。
定慧幢整理善嘉幢发布
属猴的男生适合做什么职业?
属猴的男生适合做自由职业,因为他们不喜欢被拘束,喜欢自由自在。
1968属猴人适合职业
量大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