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关于龙的描述,易经中的六条龙

《周易》中说“见龙在田、飞龙在天”又说“潜龙勿用、亢龙有悔”是什 ...

这是卦辞,是解是卦爻的,卦爻有阴阳,有位的不同,有不同爻辞,你说的是乾卦,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因为九二在下挂,又为中。阳爻,乾卦纯阳,独阳不生,故乾卦,六十四挂,乾坤两卦是死卦。所以,龙着不是人世间的,龙负载大地上的景象,,龙在天的景象,和飞走了郭靖说 这是降龙十八掌的招式乾卦的爻辞是: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这些话都代表着什么意思?
把乾卦六爻逐一解开来看,乾卦这个密码给我们的就是六个字而已:潜〔潜龙〕、现〔现龙〕、惕〔惕龙〕、跃〔跃龙〕、飞〔飞龙〕、亢〔亢龙〕。记住,《易经》的卦爻要从底下往上看。
第一个阶段叫潜。就是潜藏起来,暂时不要表现。
第二个阶段叫现。中国人通常不会马上表现出来,都是先藏一藏,然后才表现出来。
第三个阶段叫惕,警惕的意思。如果你不表现,偶尔不警惕倒还无所谓;一旦表现了,再不警惕,那么你所有的缺点都会慢慢暴露出来。记住一句话,你只一表现,四面八方的打击就可能都来了,所以一定要提高警惕,防范打击。
第四个阶段叫跃。你要想办法,找机会去跃登龙门。一生一世就登这个机会,看看跃不跃得过去。一登龙门,就身价百倍,否则就算了,准备离休好了。
第五个阶段叫飞。这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跃上去,飞龙在天,不得了,所以叫飞。
第六个阶段叫亢,警惕意味很重。飞龙在天,很荣光,可是《易经》劝我们,当发展到第五个阶段的时候,大概要适可而止了,不能再过分了,再过分就是高亢,所以第六个阶段叫做亢,“亢龙有悔”。

易经中的飞龙在天是什么意思 飞龙在天是什么意思

1、飞龙在天出自《周易·乾卦》的九五爻辞,原文为“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意思是龙飞腾在空中,意味着君子大有所为。

2、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由六个爻组成,从下而上排列,分别称为:初、二、三、四、五、上,在周易的文化语境中,六个爻可以分成三部分:初爻和二爻代表地道;三爻和四爻代表人道;五爻和上爻代表天道。爻分阳爻和阴爻,其中阳爻称为“九”,阴爻称为“六”。乾卦六个爻都是阳爻,从下往上数的第五个爻就称为“九五”。阳爻可以用龙来代表,那么在五爻位置上的龙自然就是天上的飞龙。

3、就人事而论,九五爻代表人间享有至尊地位的皇帝,我们常说的“九五至尊”就是从这里来的。这个九五爻怎么样呢?九五爻代表阳爻居于阳位(初、三、五为阳位),在周易的文化语境中代表“得正”,五爻又处于上卦三个爻的中位,即“得中”,既中又正,又处于尊位。

4、这可以解释为:哪怕是飞龙,也要求利。要顺天而行,不能逆天而动。这个爻是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中最好的爻。就人事而论,寓意人间有明君在位,励精图治,国泰民安,正是“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之象。

易经里的飞龙在天,潜龙勿用,亢龙有悔,群龙无首是怎么意思

意思:龙星春分时出现在天上,龙星秋分时潜隐不见,不吉利,龙星上升到极高的地方,是不吉利的征兆,群龙没有首。这句话由四个成语组成:

一、飞龙在天

【解释】:比喻帝王在位。

【出自】:《周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译文】:九五,龙星春分时出现在天上,有利于会见王公贵族。”孔颖达疏:“对有圣德之人不得在王位。

二、潜龙勿用

【解释】:隐喻事物在发展之初,虽然势头较好,但比较弱小,所以应该小心谨慎,不可轻举妄动。

【出自】:《易经》:“第一卦:乾 乾为天,乾下乾上。初九:潜龙,勿用。”

【译文】:第一卦:乾乾为天,干下干上。初九:潜龙,不要使用。

三、亢龙有悔

【解释】:亢:至高的;悔:灾祸。意为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后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祸。

【出自】:《周易·乾》:“上九,亢龙有悔。”

【译文】:上九,龙星上升到极高的地方,是不吉利的征兆。

四、群龙无首

【解释】:一群龙没有领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法统一行动。

【出自】:《易·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译文】:“用九,卷曲的龙见不到头,吉。”

扩展资料

亢龙有悔成语典故:

《周易·乾》:“上九,亢龙有悔。”

意为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后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祸。也指降龙十八掌中的一式(第一式),出自《射雕英雄传》《天部》。

乾卦爻位到了上九,以六爻的爻位而言,已位至极点,再无更高的位置可占,孤高在上,犹如一条乘云升高的龙,它升到了最高亢、最极端的地方,四顾茫然,既无再上进的位置,又不能下降,所以它反而有了忧郁悔闷了。这一爻,在物理而言,便将有物极必反的作用。

在人事而言,便将有乐极生悲的现象。故,此句成语,也指人在做任何事情,都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去考虑最终的结局与后果,以及种种可能与变化,所导致的失败与悲剧或是惨祸。

易经中有关"龙"的词语有哪些?都列出来谢谢。

第一卦 乾·乾为天·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潜龙勿用: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
见龙在田:龙已出现在地上,犹如阳光普照,天下人普遍得到恩惠
终日乾乾:整天自强不息,是因为要避免出现反复,不敢有丝毫大意
或跃在渊:“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因为能审时度势,故进退自如,不会有危害
飞龙在天:"龙飞上了高空",象征德高势隆的大人物一定会有所作为
亢龙有悔:"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因为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了尽头,必将走向自己的反面。

易经里的飞龙在天、潜龙勿用、亢龙有悔、群龙无首是怎么意思?

意思:龙星春分时出现在天上,龙星秋分时潜隐不见,不吉利,龙星上升到极高的地方,是不吉利的征兆,群龙没有首。这句话由四个成语组成:

一、飞龙在天

【解释】:比喻帝王在位。

【出自】:《周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译文】:九五,龙星春分时出现在天上,有利于会见王公贵族。”孔颖达疏:“对有圣德之人不得在王位。

二、潜龙勿用

【解释】:隐喻事物在发展之初,虽然势头较好,但比较弱小,所以应该小心谨慎,不可轻举妄动。

【出自】:《易经》:“第一卦:乾乾为天,乾下乾上。初九:潜龙,勿用。”

【译文】:第一卦:乾乾为天,干下干上。初九:潜龙,不要使用。

三、亢龙有悔

【解释】:亢:至高的;悔:灾祸。意为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后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祸。

【出自】:《周易·乾》:“上九,亢龙有悔。”

【译文】:上九,龙星上升到极高的地方,是不吉利的征兆。

四、群龙无首

【解释】:一群龙没有领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法统一行动。

【出自】:《易·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译文】:“用九,卷曲的龙见不到头,吉。”

名著简介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谐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1] 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