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五行功法,五行法术名称大全

求中国五行道术名称及威力

五行道术民间流传叫广的有五行遁法想必不用解释了 也算奇门里的 另外有4大水法36中水108小水的说法 常见的是天医类的 医术较多 医人医鬼的都有现在医鬼的少见了基本失传 雷法也算五行中的木法吧 火法现在没怎么听说早前听说茅山还有三昧 幽冥 五雷火等等 个人学识有限其他的就较少了~其实在道术中是没按五行那么分的 五行和阴阳一样一般都是宏观的宇宙概念 是一种能量运用的规则 所有的东西都离不开他 但是一般的道法都是混用的

《武神》(苍天白鹤)五行功法特点各是什么?

金系列 无往而不破,破坏力最强大的,内功
水系列 有着一定的恢复能力,特点就是源远 流长。就像太极拳的“拖”字诀
木系列 回复能力最强的内功
土系列 防御最强的内功
火系列 攻击不如金,但是有强大的热能支持

写本东方玄幻小说有关金木水火土五行的但是关于五行的功法和效果以及升...

金不好写,,木一般都是治疗或者是植物系能力,水就是控制水能力,升级后可以是冰水双能力;火的就是主攻击的DPS;土的是主要防御的,也可以有土刺等攻击能力。
升级方式建议:1.不断的吸收一些对于元素进行升级;2.服用仙兽或者神兽的内丹进行升级;3.找对应元素的神灵,进行元素传承进行升级;4.随着掌握的对应元素的技能达到一定数量从而达到个人突破,进行升级。

五行法术的名称。

五行:是道教法术的基本,刚入道教习研法术的道士,要在五行只中至少选一种来研究,金系法术:靠对金属的加强,或使用金属的潜在力量来显示强大力量。金克木,火克金,金系法术以强化为主,威力强大。硬化:等级一到三,变化术。短时间内使武器强化一个等级。一天只能使用一到三次,时间长一到三个时辰。金剑:等级一到三,杀伤术。金系道士的基本要求,特点是雍容华贵,威力强劲。圆光附体:等级三,变化术。全身被金光环绕,战斗威力加强。剑阵:等级三,杀伤术。由同级多人组成的剑阵,威力远大于各人的加和。强化:等级三到五,变化术。使武器强化一个等级,三级一个月,四级一年,五级十年。金刚护体:等级六,抵御术。全身金光环绕,身体不畏凡间兵刃,并具有神力,有如金刚力士一般。金御剑:等级七,杀伤术。最强的御剑术,随心所欲的控制灵剑,并可以“心剑合一”御剑飞行。金遁:等级七,遁术。可通过触摸金属物体即时逃脱到方圆三百里内有金属物体的地方再出来。一天只能使用一次。副作用:使用后生命垂危,不能抵御任何攻击。重伤者使用虽能逃脱,也会马上死去。仙器使用:九级法术,驱使术。可以自如使用任何生物的法宝,甚至是神、仙的。雷击:九级法术,杀伤术。引雷火击中目标,即使是仙也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神也不愿意正对这种伤害。使用后生命垂危,不能抵御任何攻击。木系法术:五行最弱的法术系,没有强大的法术,但却易学,对自身安全。金克木,木克土。桃木剑:一级法术,杀伤术。桃木剑的作用不在于攻击,而是降妖。驱藤:二级法术,驱使术。在树林里(或有树藤的地方)控制藤条。生长:二级法术,变化术。加速植物的生长,可使其迅速发展到最茂盛的状态,但不能使植物老化。林行:三级法术,变化术。施法者可在树林之中移动,不受树木的阻碍。落木:四级法术,变化术。凭空落下圆木。兽语:五级法术,驱使术。控制智力低于施法者的生物。木遁:六级法术,遁术。可通过触摸木即时逃脱到方圆三百里内有木的地方再出来。一天只能使用一次。必须要“活”的树木。水系法术:水系法术以变化为主,在众法术系之中最复杂,同时也是最强的法术系。水系高级自称雨师。操绳术:一级法术,变化术。使绳子变换形态,但绳子本身没有太大的力量。水中呼吸:一级法术,变化术。水系的基本法术,即使在水中也可以呼吸,从而完成常人无法在水中做的事。抉鸾照水:二级法术,卜术。通过对水面施法,看到远方或原来发生的事。水箭:二级法术,变化术。由口中射出一道水柱,有很微弱的杀伤力。水遁:四级法术,遁术。跳入水中(必须全身浸没),可即时逃到方圆一百里内的任何通水的地方。一天只能使用一次。三天不从水中逃出,会永远困于水中,成为水族。召风、召雨、召雪、召雷:分别对应四级、五级、六级、八级,天象术。四级在方圆十里内出现狂风半个时辰。五级在方圆十里内出现大雨半个时辰。六级在方圆十里内出现大雪半个时辰。八级在方圆一里内迅速出现乱雷一百次。需要一步步来,召雨之前要先召风,召雪和召雷之前要先召雨。一天只能使用一次。变身,六级法术,变化术。可变成以下三种动物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内不可变回人,但可以在三种之中随变化,直到一个时辰结束。一天只可以变身一次。三种动物是鲤鱼,黄兔,鹰。变身后能力一如普通的动物。变身时死亡即死亡。龙系法术-召龙/御龙/自由降雨,九级法术, 驱使术。召唤一到两只龙;可以骑在龙头上,或乘坐龙车(龙车是由两只龙驱动的飞行战车,车上至少有一人会使用龙系法术);命令龙在所经之处降雨。火系法术:利用火焰的威力,有最大的破坏力,但也最不安全。火系高级自称火师。燃火,三级法术,变化术。使指定可燃物燃烧。 附火,三级法术,变化术。在物品上附上火焰,对物品无伤害,但周围的物体会被烧到。降火,四级法术,杀伤术。由天上降下烈火,使附近所有可燃物着火。凡火抵御,五级法术,抵御术。可凡间的火焰的所有伤害。三味真火,七级法术,杀伤术。神界火焰,可以烧伤神;对仙有极大伤害,他们几乎无法从此火焰中逃走;能力比仙低的不可能在此火焰打击后生存。火遁,八级法术,遁术。触火便可以逃走,由方圆三百里内的任何有火之处逃出。一天只能使用一次。入火和出火时全受到无法抵御的火焰烧伤,视火焰强度和时间烧伤强度也不同,可能造成死亡。三天不从火中逃出,会于原地出现,烈火焚身而死。土系法术:土系法术是利用土、砂、岩的自然力量作用的。降将抉箕,一级法术,卜术。在箕中放入沙土,辨视它落地的情况,利用“土”的力量,和仙灵鬼怪沟通,或预见未来。虽然词法术学习简单,但成功率不到一成,所以高等修真都不用它。落石,五级法术,杀伤术。天降大石,压向目标。石化,五级法术,杀伤术。使目标真元不到五级的生物石化。化石,五级法术,抵御术。皮肤十分坚硬,外来打击难以伤害。喝石,六级法术,驱使术。令巨石裂开,也可复合,藏物品或藏身其中,视石大小可藏东西多少不同。

五行桩的五行桩功法

两脚并拢,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头顶上悬,颈项竖直,双腿微下蹬,拉伸脊柱;鼻吸3口清气,撮口呼出3口浊气;双目平视远方,并在极目视点上马上慢慢回收目光,即收神光3次;然后微闭双目,舌抵上腭,下颌回收,全身放松。
默念口诀:天地人,两仪分,起混元,玄太极。行气1—3转,行气路线为:收回目光,反照在舌下玄膺穴。此穴为孔窍,下可通气管。不一会儿便会生出满口津液,犹如井泉之水上涌。将口中所生唾液轻轻地鼓漱36次,然后分3次徐徐以意引下十二重楼,逐渐到达膻中、鸠尾、中脘、神阙,并至气海后停止;然后从气海分为两路,至左右大腿。从膝部再达到足三里,再向下至脚背及大拇指,又转入涌泉,由脚跟脚髁后、小腿后侧、沿着大腿后内侧向上达到尾闾,使两腿上升之气合为一脉,过肾堂命门、夹脊双关、并分别送入两肩、两膀、两臂至手背;由中指转入手掌,左右手掌微转手心一含,使气一齐旋回,并过手腕、手臂,由上胸部两旁经过两腮、两耳后向上升气,并从脑后灌入头顶;然后再向下经过明堂、天门、雷府、鼻柱之下外龈交、内龈交,并以舌抵于上腭以迎下降之气,再至舌下玄膺孔窍而止。由此形成一个回路,称为一转。一转之后,稍事停顿。再做二转、三转,则体内壅滞之处会逐渐被疏通;这样行气就算不能贯穿诸经,也能通达诸窍。就像《心印经》中所说的“七窍相通,窍窍光明”是也。这都是因为人体一旦有一窍灵明,便可逐渐照明其他穴窍,进而人体的之内、之外,无不周流,无不照明,经络通达,百骸透彻。如此一直要炼到形神俱妙,方才能与道合真。 1,前采气
(1)双掌捧气体前升至与肩平,翻掌外向采气。转两掌心向内,收回胸部。再向外推掌,采气,收回。如此重复3次以上。
(2)3次采气后,双掌向前外撑,并以肩为转轴带动两掌划圆,即为玄太极,采混元。亦重复3次以上。
(3)呼吸之法:以“呼”字推出向前双掌,以“吸”字收回双掌,以旋转双掌而存气。
(4)心法
三才气合,阴阳气混;推之渺渺,收之氤氲。
就是将天地人三才气混合为二,再将阴阳二气混合为一,在一起伏糅合之中混元气生成。双手捧起这个混元气球升至胸前并收进胸腔,然后再慢慢地推出去,推至天边云海相接之处,那是一片氲氤之气;再慢慢收回这些大自然的本原之气(即纯阳之气)。旋太极时,将大自然的本原之气糅合成团(即抟气),并捧起这个气团接下式。采气到一定程度,还要注意推拉动作、糅合动作在转掌的一瞬间体验阴阳之气变化的愉悦(即不可名状的感觉,或称玄妙)。
2,后采气
(1)双掌向上捧气至头顶,收气回头胸,再至足心;双掌接着下插至体后,并翻转掌心向后推出采气。收双掌之气回后胸背,再推掌采气,再回收。如此重复3次以上。
(2)3次采气后,双掌向后撑气,并以肩为转轴带动两掌划圆,即为玄太极,采混元。亦重复3次以上。
(3)呼吸之法:以“呼”字向后推出双掌,以“吸”字收回双掌,以旋转双掌而存气。
(4)心法:
重阴重重,纯阳纯纯;糅阴为阳,抟归入鼎。
接上式,将纯阳之气捧至头顶,往下一贯,全身通透,犹如醍醐灌顶;向后采气,根据经络的牵动,多采取阴重之气,但在一次次的采气中,意念中应当将此气变为阳重之气收回后背;在背后糅气之后,则在意念中应当将此糅合之气变为纯阳之气,然后收回后腰际。
3,侧采气
(1)双掌收回体侧,分左右捧气上升至与肩平,翻掌心向外采气。然后掌心向上,大臂与肩保持平直,手指、手掌带动小臂回勾,收气入肩胸。再推出,收回。如此重复3次以上。
(2)3次采气后,双掌向左右两侧外撑气,并以肩为转轴带动两掌划圆,即为玄太极,采混元。亦重复3次以上。
(3)呼吸之法:以“呼”字向左右两侧推出双掌,以“吸”字收回双掌,以旋转双掌而存气。
(4)心法:
左青右素,龙疏虎达;左阴右阳,宫中玄黄。
根据五脏所处,左青龙,右白虎,左肝右肺;按照经络牵动的效应,左右之气应为阴阳之气。将此阴阳之气捧至与肩平收回,至中宫的胸腔混合为混元气。旋太极时则是将两侧阴阳之气旋至混元气,交将混元气球慢慢捧起转下式。
4,上采气
(1)双掌向上捧气升至头顶,向下收气回头、胸、腹,再至足心;然后翻掌心向上采气。收双掌之气回胸、腹、足心,再向上推掌采气,再回收。如此重复3次以上。
(2)3次上采气后,双掌向上撑气,并以肩为转轴带动两掌托天划圆,即为玄太极,采混元。亦重复3次以上。
(3)呼吸之法:以“呼”字向上推出双掌,以“吸”字收回双掌,以旋转双掌而存气。
(4)心法:
乾男纯净,高入苍穹;勿允稍纵,甘露入顶。
将太空之中湛蓝、纯净、和暖的纯阳之气,贯入头顶;再上伸,此时经络牵动的效应是将纯阳之气涌遍全身,有一种暖融融的感觉,双手上伸至天穹极处,再度采取纯阳之气,并向下贯入身体。最后在头顶上的糅合之气则为混元气,将此混元气贯入足底涌泉。
5,下采气
(1)双掌于头顶上方翻掌心向下,循中脉下降至足心涌泉穴,同时双腿下蹲,双掌尽量按于两脚背,向下采气。然后双掌按于两脚背不动,提臀直腿,使气收回直达腰脊椎;双掌按于两脚背再向下采气,再提臀收气。
(2)3次下采气后,两腿直立,双掌向下撑气,并以肩为转轴带动两掌心照地划圆,即为玄太极,采混元。亦重复3次以上。
(3)呼吸之法:以“呼”字向下按伏双掌,以“吸”字提臀直腿收气达腰脊椎,以两掌心照地划圆而存气,存气位置在命门。
(4)双掌从体后收气上升至腰,点按命门,使气透入橐龠位置;再沿带脉向前点按肚脐,再使气穿透达到橐龠位置。
(5)心法:
坤女混沌,望之至深;上至玄下,下至地心。
根据经络牵动的效应,向下采取的外气应为阴柔之气,一般阴气过重,所以先不要导引得过高。要先做一个下肢的糅气动作,以便将气存于下肢。然后向下采气,并要求所采之气不要高过气海。意念中在足底的地球深处,有一片深蓝、清冷、湿润的阴柔之气,将此气收至体内;再将体内的病气、毒气、浊气排至地下,最后糅合之气仍为混元气,收至命门,存入下腹橐龠位置。 1,南门(1)双掌于体右侧下按,使气达于右腿、右足,然后两手掌向上收气。(2)接上式随即提左膝,双掌于左腿两侧向前推出,同时左足跟向前蹬出。然后收回左腿和两掌,收气至腹部。推出、收回,如此重复3次以上。(3)呼吸之法:以“呼”字向前蹬出足跟和于左腿两侧向前推出双掌,以“吸”字收回左腿及双掌,以两掌心照脐画圆而存气。(4)双掌于休左侧下按,使气达于左腿、左足,然后两手掌向上收气。(5)接上式随即提右膝,双掌于右腿两侧向前推出,同时右足跟向前蹬出。然后收回右腿和两掌,收气至腹部。推出、收回,如此重复3次以上。(6)呼吸之法:以“呼”字向前蹬出足跟和于右腿两侧向前推出双掌,以“吸”字收回右腿及双掌,以两掌心照脐画圆而存气。(7)心法:离火下采,巨风荡荡;提膝展足,转至下央。离火,为南方之风;巨风,为南门之风。南方火气最易从下部采取。一般桩功,两足少动,气血痈积双腿,导致下肢肿痛、静脉曲张等疾病。而采气功有足部的前后左右外伸发气和收气,因此腿足部位的气血也能像太极拳那样得到锻炼。这里足部的收气与采气的心法相同,只是发气收气时注意手足掌心虚含。
2,北门(1)右转身双掌向左后方采气,左足后插点地支撑,接着收气时恢复体位,即面向前;再右转身双掌向后、左足随之采气,并收气时恢复体位,如此重复3次。然后重心后移至左腿下坐,右转身后身体不动,双掌向右后方连续采气、收气3次。(2)左转身双掌向右后方采气,右足后插点地支撑,接着收气时恢复体位,即面向前;再左转身双掌向后、右足随之采气,并收气时恢复体位,如此重复3次。然后重心后移至右腿下坐,左转身后身体不动,双掌向左后方连续采气、收气3次。(3)呼吸之法:左右转身时注意摆腰回首,回望后起之足。那么向后伸手和出足时,以“呼”字向后推掌和蹬足,以“吸”字收回双掌和足,同时注意两掌心和两足心收气于展含之间。
(4)心法坎水上引,寒风凉凉;摇首摆尾,海底回望。北门之水青玄湛蓝,同时也是清凉寒冷的气息。必须靠摇首摆尾,来搅动海底之水,才能实现“坎水逆流”,达到炼精化气,贯通督脉三关的目的。
3,东西门(1)双掌交叉于胸前,同时右足随之提起,右足勾住左腿弯,身体微下蹲。(2)双掌分左右外撑,同时右足随之向体右侧蹬出。(3)双掌交叉于胸前,同时右足随之提起,右足勾住左腿弯,身体微下蹲。(4)双掌分左右外撑,同时左足随之向体左侧蹬出。(5)呼吸之法:左右两掌收回,并交于胸腹之前的时候,用“吸”字;左右两掌随左右足外展的时候,则宜用“呼”字。当然无论两掌,还是左右足,以“吸”字收回或是以“呼”字外展,都要注意两掌心和两足心的含掌动作。
(6)心法:
震巽在左,条景风明;兑乾在右,飓厉风狂。
震巽为雷风之象,脏腑属于肝胆,位于东方和东南方;兑乾为辛金之象,脏腑属于肺肠,位于西方和西北方。此四门之风飓狂凛冽,难以驾驭,轻慢柔顺动作可以加速通达四方,通往四肢的气血。
4,天地门
(1)左足出、成麒麟步,双掌分上下外撑。重复3次。
(2)右足出、成麒麟步,双掌分上下外撑。重复3次。
(3)呼吸之法:麒麟步,指一足斜上一步,两足尖内扣,重心落于中垂轴线上的一种步法。左右两掌分上下外撑的时候,用“呼”字;左右两掌由上下收回的时候,则宜用“吸”字。无论两掌是上下外撑,还是由上下收回,都要注意两掌心的含掌动作和“麒麟步”的外撑动作和意识。
(4)心法:
艮坤高下,炎凉风爽;麒麟探步,云助雨襄。
艮坤为山地之象,脏腑属于脾胃,位于东北和西南方,其风炎凉分明。麒麟为脾胃神象,其步态于稳沉中蕴涵着灵活,变化无常,自然会在水谷之精海中追风逐雨,扶持脾胃吸收水谷之精微。 (1)双掌从体侧捧气上升至目视水平高度。回照天目,收气入天目穴内,至大脑内部泥丸宫;再以中指尖点按天目穴,以意导引其气直线穿过大脑,至玉枕穴;双手中指由额前中线平绕至太阳穴后一寸,旋转点按;双手中指由左右太阳穴平绕至后脑,再点按玉枕穴。
(2)双手中指由玉枕穴向下导引至背胸,再向后伸展,双掌从体侧向上捧气,上升至与绛宫平齐,回照中丹田。收气入中丹田,双手中指点按膻中穴;双手中指再沿双乳下弧线,平绕至两肋下点按两腋下;两掌再由左右腋下平绕至背心点按。
(3)双手中指由背心向下伸展,并由后分左右向前揽气回至小腹前,回照下丹田,收气入下丹田,双手中指点按肚脐;双手中指再沿带脉平绕至两胁下点按;再分左右向后导引,至命门穴点按;双手掌捂肾区,震颤按摩9-18次;转指尖向前,双手掌捂两肋震颤按摩9-18次;双掌沿肋弓向上导引至胸口,双手掌捂上脘震颤按摩9-18次;双掌向上导引至膻中,双手掌震颤按摩9-18次;双掌沿胸骨向两侧导引,双手掌捂心脏和肺部震颤按摩9-18次;双掌向上导引至璇玑,双手掌捂璇玑震颤按摩9-18次;双掌向上导引至面部,由内向外按摩擦热面颐,并做眼神穴按摩各27-36次;双手中指震颤点按天目穴,然后沿上眉弓至太阳穴点按9-18次;双手中指返回天目穴,变十指自前额止项后蹭按头皮9-18次;两掌根按于耳眼,八指相弹,做“鸣天鼓”9-18次;然后两掌根紧按双耳猛然抬起,同时两中指点按玉枕穴,收气入泥丸;双手中指沿督脉向下导引,至命门穴点按;双手中指再沿带脉向前导引,至肚脐点按。最后揉腹,顺逆时针各9-18次。
(4)心法:
三神归位,魂魄荡漾;循经藏气,九数之长。
实际是采用三田收气的方法,上丹田收气入天目,有纯阳之气由天目穴、左右太阳穴、玉枕穴射入泥丸宫;中丹田收气入土釜,有清明之气由膻中穴下、左右大包穴、胸夹脊射入黄庭宫;下丹田收气入气海,有青玄之气由肚脐、左右章门穴、命门穴射入玄牝宫。 (1)练采气图功法时,应循序渐进。开始只要求熟记动作,然后要求柔软、匀速,第三步才要求配合呼吸,最后要求融动、胎息,即息住、神住。
(2)“玄太极,采混元”的动作,开始只要求“以肩为转轴带动两掌划圆”,渐次要求腰、胯、膝随之转动,再要求全身百骨节随之融动,最后达到胎息。此时体内之气便会充满每一个角落,使你感觉从未有过的舒服、欢娱,并无法用语言表达。
(3)各部身形的调整,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得合度,需要进行反复的训练,才能达到目的。而且纠正姿势的训练不可在正式练功时去体会,应在非正式练功时对逐个动作仔细检查和揣摩。否则,就违犯了练功时要专心致志和心静如水的要求,从而影响练功效果。
(4)当你在练功中出现气机融动或胎息效果,请不要过度兴奋和追求。否则会过多调用体内先天气机,伤害元气,损害身体,而且不利于下一步提高功力。
(5)采气图和武当山太乙五行桩均属筑基功法,能够练到气机融动和元气充足的程度,便可做出三项选择,即一是外练,进入武术、外气训练,而得强身健体之功;二是濡养,进入气功、养生功修炼,得健康长寿之效;三是炼丹,进入炼精化气阶段的修炼,即完成补亏筑基的任务,可以进行炼精化气的修炼,接着循序进行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等阶段的修炼,直至修成大丹,以达仙家境界。

太乙五行拳的功法

以引为主,是武当丹法以形引气的重要典范,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形体动作来加强五脏的功能,使五脏坚实,精气充盈。为武当丹法内炼成丹提供必要的帮助,是修墙补屋阶段较好的功法,望习者重视。 玉虚宫内导引功, 内炼五脏引五行。
太虚羽化虚空立, 周身放松妙无穷。真元内固生癸水, 万法归宗第一功。
手托明月引金风, 肺宫安宁天地明。
托天翘剪撑天地, 内闭三阳脾胃行。
霸王举鼎神力大, 三焦贯通肝胆宁。
河车妙法谁人晓, 阴阳既济离火平。
五气朝元溶五行, 百脉齐收切莫轻。
五行导引功行毕, 内精外华化长生。
总 歌 注 解
歌诀:玉虚宫内导引功,内炼五脏引五行。
解:这两句歌诀的含义是:武当太乙五行功是一种以导引的方法来锻炼五脏的功法。练形导引的方法起源很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当太乙五行功总歌开始就叙述了该功法的源流和功法的基本功能。即源于道家正统玉虚门中,是一种以导引为主要手段的修炼功法。该功法的主要功能就是锻炼人的五脏,及五行之气。道家和传统医学一样把人体五脏分为五行;肾脏属于水,肺脏属于金,肝脏属于木,心脏属于火,脾脏属于土。此乃五脏与五行属性。
歌诀:太虚羽化虚空立,周身放松妙无穷。
解:此言预备式太虚羽化的内涵,及功效。太虚羽化是武当太乙五行功的预备式,顾名思义:就是正是练功前的准备, 其主要的目的是使练功者通过预备式的锻炼,让身体进入体态舒适,周身放松,气血流畅。心旷神怡的境界。其内在的体感奥妙无穷。
歌诀:真元内固生癸水,万法归宗第一功。
解:此言是该功法第一式的内涵。道家修炼的理论中,把先天祖气称之为真元,先天祖气藏于肾和命门之中,与元精、元神、俗称上药三品。可见把真元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传统理论认为:人的真元后天补充来源于人的肾脏里。后天的五谷之精也存在于肾脏之中。在中医理论中又被称为肾水、又叫癸水。肾脏在五形之中属于水,而肾水则是修炼者内练成丹的最基本的保证。肾脏的强健程度直接的影响肾水的生成,也就直接的影响金丹内功中的“玉液还丹”功夫的进展。因此,只有真元内固,才能保证癸水的生成。这种方法是众多法门所修的第一功夫。因此武当太乙五行功的第一式就加强修炼者肾脏的锻炼是有道理的。
附:关于肾脏功能的论述: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主藏精,而能生髓,髓居于骨中,骨依赖髓以充养。所以《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肾主骨”,《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肾精充足,则骨髓的生化有源,骨骼得到髓的充足滋养而坚固有力。
歌诀:手托明月引金风,肺宫安宁天地明。
解:此言五行功第二式的动作内涵,金者:五行归属中的金,在人身之中肺脏属金,风者:呼吸唏嘘,往来之气也。中医的理论中认为:肺脏在五行之中属金;在五行相生相克之中:金生水,水则养木,则五行相生,人体康健也。
手托是指动作的内涵。明月则是太阴的涵义。此句话的含义,通过手的动作来引动太阴肺经中真气的运行,,使其流畅、充盈来达到锻炼肺脏的目的。肺宫安宁天地明。此句话含义是人的肺脏功能强健,就会给人带来健康。以下是关于肺脏的论述。
附:肺脏在人身体中位于胸膈内,膈膜之上,在五脏中之位置高,故有「华盖」之称。肺系上连喉咙,开窍于鼻,司呼吸而外合皮毛,与自然界息息相通,五行属金,色白,在液为涕,在志为忧,藏魄,为相辅之官,有手太阴经属肺脏而络大肠腑,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肺之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中医有“肺朝百脉”之说,意思是说人体所有血脉都会集于肺脏,血液在流经肺脏时,将其中残存的废物通过肺的呼吸而排出体外,又通过肺的作用将新鲜空气吸入体内,汇入血中。新鲜的血液在宗气的推动下,再循行于血脉,温养着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歌诀:托天翘剪撑天地,内闭三阳脾胃行。
解:天地者:在人身体中天为上焦、地为下焦。人则为中焦,托天、撑地的含义,通过练功者的双手上下动作来带动身体内上下焦的抻拉。当上下焦对拉分离的时,中焦舒展流畅,因此淤滞疏导而散。传统修真理论认为:人之元气可分为:先天和后天,先天之元气藏于肾,后天的元气被称为谷气。它主要来源于五谷杂粮,人食五谷杂粮而纳入体内。经食道而入胃。经脾的运化而成。此句的含义是通过托天撑地的动作,使人内闭手三阳经。抻拉足太阴脾经、足阳明经,让其得以充分的舒展。从而达到锻炼脾胃目的
附:关于脾脏的功能有如下的论述: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能纳谷受气,取水谷之精微化生为血液。血的生成与脾脏的关系最为密切。脾的统血功能是指脾有统摄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的功能。我国早期的医学著作《难经》指出:“脾裹血,温五脏”,裹就是统摄的意思。清代沈目南说:“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 “营血者,水谷之精气也。脾胃有伤,营卫虚弱,故血失常道而妄行 ”,由于脾脏的运化,是水谷的精微转化为精气而通于血脉。可见锻炼脾脏的重要。
歌诀:霸王举鼎神力大,三焦贯通肝胆宁。
解:举鼎是动作的含义。也包含着意识思维活动的内涵。当人的双手向上举起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就是真气上提,经过上中下三焦而气达双手,同时也就把足蹶阴肝经的真气提上来,从而达到了三焦畅通,补充肝脏,让肝胆功能更健康目的。肝胆乃强筋骨之脏腑,筋骨乃人体力量发出主要的器官,因此,进行中焦的锻炼,对于增加人体的力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关于肝脏的论述
附: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唐代王冰解释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何者?肝主血海故也。”意思是说,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当人体在运动的时候,身体各部的器官则需血量增加,循环血量也势必相应增加,这时肝脏就把贮藏的血液释放出来,以供身体活动的需要;当人在休息安静的时候,全身活动量减少,部分血液便贮存在肝脏。如果藏血的功能出了问题,就会导致人身体不能正常的运行。就会出现诸如:两目昏花、干涩、夜盲;筋肉拘急,屈伸不利;若是肝疏泄功能失常就会出现:肝气逆乱,藏血不固,而引起出血病变,如吐血、呕血、衄血,妇女月经过多或崩漏等。肝的功能主疏导排泄,肝脏疏泄功能正常的时候,则气机条达舒畅,血随气行亦通畅无阻。若疏泄不及,肝郁气滞,可导致血瘀,出现胸胁刺痛等证。可见对肝脏的锻炼是何等的重要!
歌诀:河车妙法谁人晓,阴阳既济离火平。
解:倒转河车的做法有几个人知道呢?他地目的是什么呢?传统的五行属性 理论认为:心脏属火,肾脏属水。传统的中医理论中认为:阴阳二气的平衡与否,将直接的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肾水上升,离火下降其身乃安。传统练养理论同样认为: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最基本的保证。尤其是离火,离火降则肾水升,则阴阳平衡而入修真之门。
附:关于心脏的论述:《内经》云:“心主身之血脉”,“诸血者皆属于心”。心脏是主导周身血液的重要器官。《内经》又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意思是说:心脏是人生存的根本,决定人的神采的变化,当它正常时,心脉充盛,面色就会红润光泽。反之,则心脉虚弱。由此可见,心在人身体中的生理上的重要程度。
歌诀:五气朝元溶五行,百脉齐收切莫轻。
五行导引功行毕,内精外华化长生。
解:五气朝元原指人体内五行之气归于气海丹元,气海丹元是人身真气所藏之所。经过身体周流后的真气,在融合了五脏祖气之后,流回气海丹元。此乃收功之势,目的是把全身的真气全部的收到气海之中。此势随是收功之势,但是更应该认真地做好。经过武当太乙五行功的练习,就会使你内壮精神,外显光华而身体健康。 预备式:太虚羽化
歌 诀:太虚羽化自新生 忘掉吾相道自明。
自然妙法演大道 融汇虚空显真形
解:预备式,顾名思义,就是练习五行功的准备式。 “太虚羽化自新生,忘掉吾相道自明。”此二句的含义讲述了无中生有,阴极必阳的太极之理。忘掉我相,进入无为,使知“道”之何物。 “自然妙法演大道, 融汇虚空显真形。”此二句的含义讲述了:“道”法自然的道理。真种子产于虚空无形的静态之中。
在做预备式的时候,应首先着重做好放松,让身体全面的放松下来。周身无一挂碍之处。继而,须发聚松,毛孔齐张,达到练功者的身体与宇宙虚空融汇在一起。进入无为、无形、无相的境界。
行功姿势:身体自然站立,两脚横开与肩同宽,成11字形。头正身直,二目垂帘向前下方斜视,从头到脚,进行周身放松。两手自然下垂,贴于大腿两侧。
心 法:身体放松后,观想自身与茫茫宇宙混然和为一体,进入忘我境界。
行功要领:在练功时要慢慢的放松,体现慢而融之的特点。当身体松弛之后,方可行功。在练时,要重点体会身体的松弛感觉。
第一式: 真元内固
歌 诀:跨虎登山目瞪圆 真元鼓荡壮先天
筑基炼气是根本 内炼真阳此为先
解:真元内固,顾名思义,就是让真元内在稳固的意思。“跨虎登山目瞪圆,真元鼓荡壮先天。”此二句的含义讲述了真元内固式的动作要领及目的。跨虎登山讲的是本式以骑跨动作为主,目瞪圆,是指开目行功,目的是用力瞪圆双目,使肾中的真气上提,已达到阴升阳降的目的。
“筑基炼气是根本,内炼真阳此为先。”此二句的含义是讲述所有内练之法的根本是筑基练气。练气的主要方法就是练真阳之气。因此,太乙五行功的第一式就是锻炼肾脏。当真元内壮达到鼓荡开合的时候,就达到本式的锻炼目的。
行功姿势:接太虚羽化,两腿弯曲,身体逐渐下蹲成中马步桩,开目行功平视前方,两手握固上提,两臂向后背弯曲,外劳宫穴贴于后腰眼处(即肾脏外部)。
内功心法:行功时,观想太阳照射在腰间,以命门为中心,包括两肾在内,形成一个如太阳热的圆形物体,其热度直透体内。使腰肾发热,身体舒适,头正身直,法度自然圆润,无任何僵硬痕迹。
行功要领:在行功时,要注意动作的精准。应当注意的内容有二:
1、开目,此动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肾水上提。
2、在行功时,一定要观想到两肾发热的程度才可以连下一式。
目 的:河图曰:“天一生水”,在人身体中五行属水者,肾也。人的身体体质的好坏,内脏功能的强弱,与肾脏功能有直接的关系。肾主藏精,精是人体生命的能量来源,更是内炼成丹的基本物质。
在内丹功中,常有两肾如汤煎得说法,就是两肾在内功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发热。进行练精化气的行功。此式让两肾人为的发热的目的,也是为了锻炼肾脏的功能。人为的创造两肾如汤煎得功态。
第二式: 手托明月
歌 诀: 五行密录法为先 太阴真气内外连
金风引动润肺腑 精华无形入丹元
解:此式名:手托明月,明月是太阴的别称。说明此式是练手太阴经的。“五行密录法为先,太阴真气内外连”此二句的含义是指:在五行之中,金是五行之首,在人体五脏中,肺脏也是在最高的位子。肺是主宰人体的表里的脏腑,有人体内外相连的功能。“金风引动润肺腑,精华无形入丹元。”此二句的含义是太阴经得真气流动以后,所带来的效益,就是肺腑的滋润。金能生水,水则是肾精的必备物质。故说精华无形入丹元。
行功姿势:原式;两手由身体两侧向前慢慢抬起,手指向前,手心向下,与肩同高。略停片刻,然后向外翻手,手心向上,由手大拇指向外引动,慢慢地向有左右横开二臂,与身体成一线,略高于肩,手心向上,如托明月,略静片刻。然后翻手手心向下,由身体两侧慢慢下压,至于小腹同高后,两手合向小腹前作抱球状,两手指相距一寸许,手心向上。慢慢上抱,与脐同高,翻手下压,慢慢归原式。反复4-8次。
心 法:两手外展时,要以大拇指引动手臂像身体的两侧展开,要顺其臂自动而动,双手展开后要有托物之感,观想双手各托一轮明月,翻手下压,抱球式要有内气归于丹田的感觉。
行功要领:在做此式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两手上抬时,要注意吊球之式,两手外展的时候,要注意引动和自动相间。
2、在两手下落的时候,要注意两手的轻灵性,轻灵柔软方有鹤形之势。
3、在两手上抱时,要注意两手要有抱腹的感觉。
4、反手下压时要有引气归元的感觉,所谓气壮丹田即是此意。
目 的:开太阴肺经,以壮肺经之气,肺经之气又称为金气。在丹功中的五行理论中,金生水,金气的旺盛有利于肾水的生成。 肺脏的强盛,则人的吐故纳新能力旺盛,以利于周身毛孔的自然张开,与天地宇宙相呼吸,用归元法,引内气归入丹田。
第三式 托天翘剪
歌 诀:五谷纳精法最全, 一粒黍米产黄田。
托天翘剪回首式, 脾胃安宁可擎天
解: 托天之势,顾名思义。手向上托举,翘剪乃是手向上翘起之意。“五谷纳精法最全,一粒黍米产黄田。”此二句的内涵讲的是此式是运化五谷精微的最好方法。人的后天精气来源于五谷,有脾胃来消化、吸收。因此,脾胃功能的强于弱,将直接的影响人体吸收五谷精微的效果。“托天翘剪回首式,脾胃安宁可擎天。”此二句的内涵之意,是讲该式的练功动作特点。以及,该式的锻炼的脏腑和效果。这两句话重点的强调了在做该式的时候。要注意的动作如回头等。
行功姿势:由原式起双手由身体两侧向身体前抱起,指尖相对,相距一寸,手心向上,到与脐同高后,左手翻手向下压至身体侧面原位,右手继续上提至胸前,手心向上,指尖向前旋转,托至头顶,至极点。头慢慢左转,开目左看。左右各6次。
心 法:1、双手上抱时,体会抱腹的感觉。
2、双手上下相撑时,要有托天撑地的感觉
3、转头时尽量向后看。
行功要领:在做此式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抱腹时,要切实报到有大腹便便,沉沉欲坠的感觉后。方可做两手上下齐分托天、翘剪之势。
2、在做托天、翘剪的时候,应当注意感受两手上有托天的感觉,下有按地的感觉。
3、要尽力的回头后看。
目 的: 脾胃是人体五脏中,摄取五谷精微的重要脏腑,人食五谷经食道而入胃,经脾胃的运化吸收,才能补充人体的需要。是人体度外吸收能量的主要脏腑。脾胃功能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
第四式: 霸王举鼎
歌 诀:东海青龙将名扬 内藏三魂升瑞祥霸王举鼎千斤力 三焦通畅万寿疆
解:此式之名霸王举鼎,乃说此式之功效可以增长力量。“东海青龙将名扬,内藏三魂升瑞祥。”东海青龙为隐喻:东者:甲乙木也;青龙:肝也,修真图中喻此处藏魂。此二句的含义是肝脏的功能上升了,三魂则安详宁和。面先瑞祥。“霸王举鼎千斤力,三焦通畅万寿疆。”肝胆脾胃乃位于中焦,上连心肺,下系肾大小肠。其功能住人体的排泄。此二句内涵之意是:肝胆脏腑的功能正常,则人体三焦通畅。肝胆的功能增强,人体的筋腱的力量就强大。
行功姿势:由原式起,双手由身体两侧向身体前抱起,指尖相对,相距一寸,手心向上,经腹部继续上提,至前胸,手心向上,指尖向前旋转,托至头上,至极点手心向上,指尖向后,两手相距8寸许。然后两手合十,指尖向上,两掌相距2寸,由胸前降入丹田,归元。共做6次。
心 法:1、双手上抱时,要有抱腹的感觉。
2、托天时要极力托起重物的感觉。
行功要领:在练此式时,应当注意如下几点:
1、平心静气,
2、 在做抱腹时,重点体会两手的手托重物感觉,
3、在做两手上托时,要重点体会两手上举重物的感觉。如果练习者的中焦不适,在练习时应采用闭
气法。即上举时,闭住呼吸,默数6个呼吸。切忌:不可过多!
目 的:肝胆位居中焦,在人身体中,主排泄疏导之能。肝胆的功能越强,则排泄疏导的功亦强。则三焦通畅人体康泰。另外,肝脏是人体藏血、排毒的重要器官,肝脏的功能强盛,则人体藏血、行血的功能就强。霸王举鼎的目的就是要加强肝脏的功能。
第五式 倒转河车
歌 诀:河车依法倒行拳 内升真水降心元
阴阳交替并行用,抽坎添离法延年
解:顾名思义,倒转河车的功能就是把肾水提升上来,用以平和体内的心火。“河车依法倒行拳,内升真水降心元。”倒行拳:即是倒转拳。内升真水指的是肾水,降心元之的是降心火。 此二句的内涵之意是:形容该式的动作要领,以及行功的作用。
行功姿势:由原式起,双手由身体两侧向外转动,手心向前,握固。然后向前慢慢抬起小臂,双肘同时弯曲成90度,拳心向上,拳眼向外,放于身体两侧。然后开始做立体太极式圆周运动,先转动左拳,即左拳向前下------前-----前上,与乳同高。然后收回腰间。右手同时动作,向后收回,将拳收到腰间。然后慢慢的向前运动(同左拳一样)。左右手同时运动,各做6-----36次。
心 法:速度要求缓慢,不宜过快。要细细体会双手及两拳的感觉。
行功要领:在行功中,要注意两拳所转得远的大小。不可过小,尤其是两个拳向后的时候,一定要尽处。 这是要重点体会肘部的感觉。两拳向前的时候,要重点的体会小臂到肘的感觉。
目 的:此式是以调节心脏功能为目的。心脏的强盛,人的经历就旺盛。因此,打开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使真气不断的充盈两经,达到阴平阳秘地目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收式 五气朝元
歌 诀:意气相抱法易精 气遍周身法常行
练就五行精华后 五气朝元归丹庭
解:顾名思义;就是周身所有的真气,都流回丹元。“意气相抱法易精,气遍周身法常行。”此二句的含义是练功的具体要领,就是意气相抱,用来行功。“练就五行精华后 五气朝元归丹庭”此二句的含义是指行功后,要注意的是五气朝元收功。收功地目的是把练功所的真气,收到气海丹田之中。收功在整个练功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练功是为了使人的精气神更加充足,收功则是把所练之气全部的收净。如果收功时没有把所练之气收净,真气 就会在平时不由自主地在全身流动。习练者就会感到周身不适。因此,习练者切忌。
行功姿势:由原式起,两手由身体两侧向小腹丹田处抱合,双手重叠一处左手内劳宫扣与右手外劳宫,扣于丹田处,头正体直,目视前方。
心 法:意想周身真气通过肢体经脉回归丹田,直到收净为止。
功法名称:
预备势(无极势)
起势:混元一气,旋转乾坤
1、白猿出洞,双峰拜日
2、悬崖勒马,海底顶云
3、蛟龙溟蒙,雷劈山洪
4、犀牛望月,转身托天
5、青狮抱球,闪起金庭
6、豹子含美,仰颈惊林
7、大鹏展翅,群兽震惊
8、花鹿采芝,俯饮清泉
9、黄蟒含津,戏引众猛
10、鲤鱼打挺,波浪滔天
11、雄鹰探山,双擒鸡群
12、仙鹤腾空,飞舞风云
13、金猴窃丹,炉火皆平
14、鲸鳄探月,波平浪静
15、黑熊反掌,威震森林
16、金蟾脱壳,醉卧瑶池
17、喜鹊登枝,寒立梅荫
18、苍龙入海,意守心宁
19、野马抖鬃,烈性飞腾
20、神猿入洞,性归心田
21、凤凌空,百鸟齐鸣
22、伏虎灵台,永守黄庭
23、抢元守一,正气共存
收势:动静结合,反转乾坤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