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卦象怎么看,一个卦象维持多久
怎样才能看懂周易
据我的经验。我们之所以觉得周易神秘,主要是因为周易的一套思维模式与从小接触近现代西方思想教育中学习的思维模式有很大差异。
仅就周易而言,它主要是用八个卦象的结构特征来效法归纳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利用“天、地、山、泽(水泽)。水、火、雷、风”八大自然事物的相互作用的现象原理来统筹概括说明万事万物的道理。
为了少走弯路,我个人为你应该首先了解一下周易是什么东西,古往今来人们是怎样看待与运用它的。这方面的著作应该具有“科普”的性质。推荐南怀瑾的《易经杂说》和《易经糸转别讲》(但开始对书中的某些说得神秘莫测的方法可先放下不管,否则容易钻进死胡同。这两本书在网上都可以看),然后可研读一下《周易入门》--李一忻著。周易的注解书籍很多,但大体都差别不大,不妨多浏览几家的参合研究了解。
李一忻的周易入门中介绍了你下面应该走的路。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周易这一神秘文化。建议你把周易的各种预测方法(梅花易数、六爻、春秋古筮法等)当游戏来玩一玩了解一下它的作用形式即可。如果你想从中得到什么超人的本领,劝你在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之后多了解一下社会历史再三思而后行!
真心给你我的经验:靠不住!对绝大绝大多数人来说是这样(当今的中国易坛“大师们”中有没有一个真能知道过去未来的其实是大有问题的)。但利用它们来了解体悟周易的象数本质来说也是必要的。南怀瑾老先生研究易经的精神我是很赞同的。
另外,八字命理等东西其实与周易几乎没有什么关系。那是另外一种系统,纯粹是算命术(天干地支五行是这些学说的灵魂。而周易的灵魂是阴阳八卦。当然两者在有些术数方法上有混合交叉的地方)。哲学上的成就与周易有天壤之别。你不用读懂周易,甚至完全不了解周易也可以直接学习它们。
其实周易说难也难,说简单也很简单~
易经及八卦图怎么看?求解
八卦图是由黑白两色的鱼形图案组成,原意就是在表示,我们的物质世界最少由两类最基本的成分组成。自然规律中的这两类物质,相对存在,共同作用,缺一则另一也将消亡。两类成分总是一主一次,一大一小,阴中有阳(黑鱼中有白点),阳中有阴(白鱼中有黑点)因此又可以分为四类成分不同的物质,每一类又可以再分化为阳和阴两个成分,因此,再就分成为八类物质,就是阴阳八卦图的表示,再细分然后就是无穷无尽的物质世界。图案的周边往往还标注有一些横线,一长一短,叫爻(摇同音),每个方位的爻有三条,代表该方位的物质也不是对等的,总是一多一少和一主一次。还说明了物质中的细分物质,也是由更细的物质组成,而且都可以独立形成一个八卦格式来表达,直至无穷无尽。
今天的科学也表明,我们的物质世界大到宇宙是无穷大,小到分子和细胞也是无穷小。没有真正的底。
通过太极图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公式,一个物质存在与变化的规律,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知道,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会变化的,而且变化是有规律的,就是可以预知的。易经就是根据这个规律演化出来的一个了解客观规律的文化。(语宙原创回复)
易经的卦怎么看?
易经卜卦是这样的,当你心诚的摇卦时,应有所侧重的想你所想占卜的方面。等摇卦6次后排出卦象后,应该根据卦定出五行,六亲,六兽以及世应来。这样才能看的比较全面,既能看出你要占卜的方面,也能反映出其他一些潜在的情况来!还有一点要提醒你的,请记录下你打卦的时间。
不知你是手摇的卦还是通过电脑排卦,建议你还是找个高人给你具体卜一下。
祝你好运~~~~
问下易经六十四卦是怎么算出来的,演变出来的规律
首先有八卦:
乾qián、坤kūn、震zhèn、巽xùn、坎kǎn、离lí、艮gèn、兑duì。
亦称经卦、单卦、三爻卦、小成之卦,由阳爻“—”、阴爻“- -”排列而成,是由三个爻自下而上排列而成的记号。有的人亦用汉字“三求平未,斗非半米”来记八卦符号。
将两个单卦上下组合,即为六十四卦中的一卦,称重卦。
易经入门的十个基本知识点
以下关于易经的介绍,
大部分整理于各种资料,
由于学界还有争论,
故此,存而不论。
另外一部分,
来自于我个人的理解,
欢迎各位与我探讨。
一、易经的来源
相传,上古之时,
黄河中浮出龙马,
背负“河图”献给伏羲;
大禹之时,洛水中浮出神龟,
背负“洛书”献给大禹。
伏羲、大禹等上古圣人,
观察河图与洛书,
开出先天八卦图,
那时还没有文字。
到周代之时,
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期间,
将八卦重叠,衍出六十四卦,
并为六十四卦写了卦辞。
周文王的儿子周公,
为每卦六爻写出了爻辞,
至此易道大显,
故《易经》也称为《周易》。
二、易经的论文
孔子晚年喜欢学习易经,
他根据自己对易经的理解,
写了十篇研究易经的论文,
称为《易传》或者《十翼》,
“翼”有附翼、辅佐之义。
这十篇论文分别是:
《彖》上下、《系辞》上下
《象》上下、《文言》、
《说卦传》、《序卦传》、
《杂卦传》。
孔子的这十篇论文,
本来是独立于易经之外的,
自宋代程颐开始,
将彖、象、文言直接附于各卦各爻之后,
将系辞、说卦、杂卦、序卦,
附于易经之后,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易经,
把孔子这十篇论文,
作为了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所以,第一个读懂,
融会贯通易经的人是孔子。
也可以说,孔子的十翼,
的确也成了易经的一部分。
不过,孔子只以人文解易,
只包括易经世间法的部分,
而不包括出世间法的部分。
三、易经的含义
易以道阴阳,
古人看到太阳和月亮交替,
这是最自然最明显的阴阳变化,
所以用“日”“月”二字重叠,
会意为“易”,
因此,易有两个基本意思:
1、交易:阴阳之对待;
2、变易:阴阳之流行。
全部的易经,
只是讲阴阳之间的关系,
并以此推阐万事万物,
脱离阴阳之象和阴阳之数的易理,
绝非正理。
四、卦是什么意思
卦,其实就是“挂”,
把东西悬挂起来,让人来观察,
看它象什么,故称为卦象。
蒙卦卦象
易经的道理,全在象中,
象包含了无尽的道理,
仅仅用人事来解释易理,
只不过得到其中的一部分罢了。
五、爻是什么意思
爻,就是交的意思,
代表阴阳相交。
爻,也代表了阴阳的运动,
因为只有运动才会相交。
易经各爻,
都是从卦里面出来的,
因此,抛开卦单独谈爻,
是错误的。
孔子的《小象》,
都是解释各爻爻象的,
因此,抛开《小象》单独谈爻,
也是错误的。
六、彖是什么意思
古代的“彖”是一种猛兽,
有点象犀牛,只有一只角,
能够知道天机,人事吉凶,
牙齿最为坚利,咬物必断。
因此取“彖”的意义,
来作为总论、决断一卦基本情况的断词。
七、三易是什么
关于“三易”的说法,
大抵有如下三种:
1、指三本不同时代的易经:
《连山》、《归藏》、《周易》
《周礼》中记载:
夏代之易,以“艮”卦为首,
艮卦象征山,
因此称为《连山》;
商代之易,以“坤”卦为首,
坤象征地,
万物莫不藏于地中,
因此称为《归藏》;
《周易》,是周代之易,
也有易道周普天下万事万物,
无所不备的意思。
2、指易经的三种基本含义。
东汉郑玄《易赞》、《易论》认为:
“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3、伏羲、文王、孔子之易的合称。
《四库全书》解释说:
三易者,伏羲、文王、孔子之易也。
一说为:天易、圣易、心易。
个人认为:
伏羲之易,为天地之易,
是用来解释整个宇宙的;
文王之易,是圣人之易,
是用来阐释万事万物的;
孔子之易,是人世之易,
主要用来阐释人间之事的。
八、易经的核心内容
易经的核心内容,
包括了三个方面,即:
易理、易象、易数。
易无象外之辞,
也就是说易理是依附于易象的。
但至王弼注易以来,
专重易理,象几乎都失传了,
到唐代李鼎祚,恢复了一二分,
到明代来知德,恢复了三四分,
到清代的胡煦,基本恢复,
到晚清尚秉和,易象大显。
数的部分,
自汉代焦延寿、京房一脉,
基本拿来作为卜筮之用了。
但事实上,
易经的象、数、理是一体的,
割裂开来单独而论都是错误的。
而象、数、理,
都是讲阴阳之象、阴阳之数、阴阳之理,
只不过把阴阳之理推演到万事万物罢了。
易经的核心是阴阳之变。
九、古代易学大家
古代研易大家很多,
自孔子以降,汉代田何传易,
逐渐流派纷呈,众说纷纭。
但由于很多都没有写书,
就不一一说了,
主要说一些有著作的。
焦延寿,核心著作《焦氏易林》;
魏伯阳,核心著作《周易参同契》;
陈抟,核心著作《河洛理数》;
邵康节、核心著作《梅花易数》、《皇极经世书》;
李鼎祚、核心著作《周易集解》;
来知德、核心著作《来注易经图解》;
胡煦、核心著作《周易函书》;
尚秉和、核心著作《周易尚氏学》。
另外一些大家,
我个人认为有待商榷,
他们有的偏重易理、有的偏重易占。
如:
王弼、核心著作《周易注》;
孔颖达、核心著作《周易正义》;
朱熹、核心著作《周易本义》;
程颐、核心著作《伊川易传》;
麻衣道者、核心著作《火珠林》;
虞翻、核心著作《周易注》;
京房、核心贡献“八宫卦”;
十、学易者的正见
孔子说得很好:
学易学得好的,精微洁净,
学得不好的,一个字:贼。
学易的目的,
乃是通过易经阴阳推阐之妙,
领悟宇宙人生之真理,
进而达到与“道”合一,
天人合一之境界。
占卜是学易的一个方便法门,
可以让人“玩索而有得”,
若过分追求占卜的结果,
则无异于舍本逐末。
易经入门口诀是什么?
如下:
《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
《坎》为水,水泽《节》,水雷《屯》,水火《既济》,泽火《革》,雷火《丰》,地火《明夷》,地水《师》。
《艮》为山,山火《贲》,山天《大畜》,山泽《损》,火泽《睽》,天泽《履》,风泽《中孚》,风山《渐》。
《震》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风《恒》,地风《升》,水风《井》,泽风《大过》,泽雷《随》。
《巽》为风,风天《小畜》,风火《家人》,风雷《益》,天雷《无妄》,火雷《噬嗑》,山雷《颐》,山风《蛊》。
《离》为火,火山《旅》,火风《鼎》,火水《未济》,山水《蒙》,风水《涣》,天水《讼》,天火《同人》。
《坤》为地,地雷《复》,地泽《临》,地天《泰》,雷天《大壮》,泽天《夬》,水天《需》,水地《比》。
《兑》为泽,泽水《困》,泽地《萃》,泽山《咸》,水山《蹇》,地山《谦》,雷山《小过》,雷泽《归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