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元素说和五行学说的区别,五行学说的五行分别是什么

中国的金木水火土五行说和古希腊的水火土气四元素说他们之间有哪些共同...

都是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只是境界不同罢了,五行学说自成体系,超科学。

元素论与五说说的比较

所谓元素,简单说就是构成世界乃至宇宙所有东西的最根本物质。把世界乃至宇宙归结为由最根本的元素构成,就是元素论。
现在我们都知道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100多个化学元素,并且它们很好地排列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而这个表里甚至还有几个完全是人工合成的、地球上的自然界并不存在的元素。
然而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还没有深入到这么精确的微观,只能是靠理论上的抽象来分析出构成万物的元素。既然不是实验的分析,自然有会有理论上的差异,而且由于的不同、文化的不同、哲学体系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元素论体系。
通常所说的元素论,大体有两个体系——其一是古代中国的五行学说,其二是古印度和古希腊的四元素论。但实际上有更多的理论也应该是属于元素论的。简单归纳一下,可以按照元素的多少分一下类。
零元素论
中国古代的道徳家——注意不同于现今的道教,因为道教是综合了道徳家、阴阳家、卜筮家等等而形成的,是很多思想的综合体。道德家认为万物之本源于虚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应该是零元素论的倡导者。
如同我们现在的“统一场理论”一样,越高层次的抽象总是越简练,但将自然抽象为零元素的唯有道德家。中国其他各家各派的朴素哲学均从道德家汲取精髓,由此亦可见其抽象之极致。
唯一元素论
西方。自古罗马以后,西方的哲学体系一直与神学密不可分,他们认为自然是上帝创造的,而没有具体形象的上帝是构成一切的唯一,并以此作为西方的根本。
二元素论
中国的阴阳家。这对于我们来讲是很熟悉的,阴阳本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二者相合是万物之本。
三元素论
中国古代的三才学说。三才学说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天、地、人构成,而每一个个体和局部都是宇宙和整体的缩影。
伪三元素论
西方。这实际上西方变革中的一个退步,实际上一元论的解体,由否认上帝唯一以致不得不构建三位一体,使得原本神学的一元论演变成伪一元论,其实称其为伪三元论更好一点。
四元素论
有两个来源——其一是古印度的地、水、火、风,其二是古希腊的水、气、火、土。可以看出这两者极其相似,简直就可以说如出一辙,因为此我们有时干脆就认为他们是一样的。直到现在,西方人仍然认为这四个元素是就是构成万物的根本。很多人看电影《第五元素》不大明白其含义,不明白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更不知道为什么片中人造出来的女子是第五元素,知道了西方人信奉的四元素论就清楚了。
五元素论
中国的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把万物抽象成金、木、水、火、土,这个学说也一直延伸到现在,并且还在中国的医学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八元素论
中国的易学。易学本属于儒家,以八个卦象为基础,以它们之间的相互组合、演化来解释万物,并且将八个卦象的各种组合也作为新生元素来看待,这种观点在其他的元素论中是没有的。
十二元素论
有两个系统——其一是古代中国的生肖学说,其二是西方的天宫学说。这二者不只是来源不同,体系也不同。
生肖学说研究的主要是人,按人出生的年份把人分为十二大类,同时与天时相对应。
西方的天宫学说本自古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其后古希腊人将人与之相对应。
这只是一些常见的元素论体系,另外还有一些相对较“小”的元素论体系,就不特意说了。
相对于现代的化学元素论研究物质的微观真实粒子,这些朴素的哲学元素论更注重的是物质的宏观共通性质。

关于五行和四元素

木生火,火生土,是以五行木土为四行地元素。水生木,木生火,水火~风,

希腊人的四元素学说

地 火 水 天(风) 又称魔法四元素
在整理跟抄写鍊金术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到西方鍊金术的理论,有很大的程度受到希腊文明时期的哲学影响。而神秘学基础中的四元素,也是来自於希腊众多哲人的看法。
大约自西元前六世纪起的希腊,开始出现了对於事物构成来源的讨论与说法。首先,希腊第一位哲人泰利斯Thales由推论及观察中,提出了水是构成宇宙的原质。他认为,水可以变成硬如石头的固体,也可以变成看不到、摸不到,却无所不在的气体,因此它的变化包含了所有物质的存在状态(固体、液体、气体三态);而且许多生物都生活在水中,而所有的生物没有水都无法生活,所以,所有的物质或许就是有水产生的。但泰利斯认为他的结论并非就是真理,并告诉学生:「这是我的看法,我的想法,你们要努力改进我的教导。」
米利都派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Anaxiruander则认为万物都出於一种简单的原始物质,但是那并不是泰勒斯所提出的水,或者是我们所知道的任何其他的实质。它是无限的、永恒的而且无尽的,而且它包围著一切世界——因为他认为我们的世界只是许多世界中的一个。元质可以转化为我们所熟悉的各式各样的实质,它们又都可以互相转化。关於这一点,他作出了一种重要的、极可注意的论述:万物所由之而生的东西,万物消灭后复归於它,这是命辽规定的,因为万物按照时间的秩序,为它们彼此间的不正义而互相偿补。而这个论点,即衍生出来五芒星顶端的灵魂元素;在鍊金术中也指出,万物的原始来自於prime matter(天地之心)。
原始物质之下,他承袭了巴比伦人和埃及人把水、空气和土看成是世界的主要组成元素的论点,再加上第四元素火,形成了四元素说法的前身。四大元素由这种原始物质形成之后,就以土、水、气、火的次序分为四层。火使水蒸发,产生陆地,水气上升把火围在云雾的圆管里。人们眼中看见象是天体的东西,就是这些管子的洞眼,使我们能从洞眼中望见里面的火。
后来,另一个米利都派哲学家,也是泰利斯教育出的一位勇於批评的学生——阿纳西米尼Anaximenes认为空气是构成宇宙的原质。他的论证是,空气从嘴里呼出来是热的,而在压力下喷出来时则感到是冷的。同样,通过凝聚的过程,气先是变成水,然后变成土。这些元素之间的差异只是量变的结果,元素只是凝聚或稀薄到不同程度的空气。
诗人兼哲学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对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米尼的唯物主义的倾向,表示轻蔑。在他看来,乙太火才是基本元素或实在,这是一种灵魂材料,一切都用它造成,也都要回到它那里去。在这个世界中,对立面——如睡与醒,死与生,不断的交替就构成了这个永不熄灭的火的永不停止的节奏。万物都在有秩序地辽动,一切都处在流动——xavTaoEi的状态中。
也有人提出了土为构成宇宙的原质,但其来源资料似乎已不可考。
著名的希腊大数学家兼哲人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和他的学派放弃了单一元素的观念,提出了最初的四元素说。他们以为物质是由土、水、气、火四者组成,而这四者又由冷、热、湿、燥四种基本物性两两组合而成,例如水是冷与湿的组合,火是热与燥的组合。毕达哥拉斯并认为,宇宙中所有的事物都尊循著一个规则,而数字的规律正是这个规则中心。这个说法后来变形成了数字学。
恩贝多克斯Empedocles将前人们的说法加以整理以后,提出了更为明确的四元素看法。他延续了毕达哥拉斯的四元素说法,并认为这四种元素在整个宇宙中,受到两个对立的神力的影响,以各种不同的比例结合起来;所谓两个对立的神力,一是相引力,一是相斥力,即「爱」和「恨」的作用而使得元素相互混合和分离。
而四元素的说法,则是经过亚里斯多德的发扬光大,才得以有系统的确立。他反对德莫克利特的原子论(即物质是由一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所组成),而大力提倡四元素说。认为一切物质都由土;水;空气和火而组成。它们被视为具有乾;湿;冷和暖等特徵的结合体。乾和冷产生土,而水的成份是湿和冷。亚里士多德认为,光是暖和湿的混合物;而暖和乾形成火!若按照四元素的理论看来,一棵破土而出的植物,是石头(土)和水同太阳光中的火的一种结合。树木被砍伐并晒乾后,便失去水元素,这样就能燃烧了。而在燃烧后变成了石头(也即灰)和火。这样的解说比德莫克利特那不可见的原子假想来得易於理解。於是接下来的几个世纪,四元素说几成原始实体的定论。
相较於东方的五行学说,四元素说是西方神秘学理论的基础。因此,对於四元素说的来源与论证说法,也是神秘学人所必须要了解的知识之一。
肯定的是,四元素是西方神秘学的根本
其中亦有阴阳论说
以西方的阳、阴而分裂
这种思考是阿里士多德式的世界观
特点是凡世界者必由四元素组成
火为生命
水为神祗
土为地面
风为智慧
学塔罗牌的更要留意
就占星来说
火像代表力量
土像代表坚定、稳定
风像代表社会、智慧
水像代表情绪、感情
其实是一致的

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行,即是金、木、水、火、土 五种的运动。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条件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即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这种观点中是建国以后,老中医为了表明中医思想具有唯物主义特征而注释的。 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运动方式。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中医用五行来解释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预测未来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当下还没有大量可靠的证据证实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是否准确)。在这一观点中,“行”被理解成运动。
《糖尿病行为医学技术指南》作者、天津医科大学王英博士,撰著了《儒医理论与心身疾病治疗》,对阴阳五行学说进行了全面训诂和重新解析。引起学术界重视。郑玄《洪范注》:“行者,顺天行气也。”《春秋繁露》解释说:“行者,行也。”五行的“行”首先是动词,然后转化成描述“动”的名词。五行,也就是五种基本走势。所以接着就用了五种运动方式来说明木火土金水。可见汉代儒家理解的木火土金水,是基于阴阳运动方式作出的定义,而不是五种基本物质。至于《左传》中才出现“五材” ,这并不表示五行就是五材。“行”字在古代从来就没有“材”的含义,把“五行”解释成“五材”也就没有任何根据。这种把不同的文献的内容没经过文字训诂而硬放到一起解说的做法,在学术上是不严谨的。 第一种观点
这种观点起源于《洪范》。今人多理解为:
木的特性:日出东方,与木相似。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实际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火的特性:南方炎热,与火相似。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中原肥沃,与土相似。古人称“土爰稼穑”,是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金的特性;日落於西,与金相似。古人称“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北方寒冷,与水相似。古人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第二种观点
这种观点起源于当代学者聂文涛对《素问》的训诂。
五行的性质应从“平气”、“不及”、“太过”三方面考虑。平气时, 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不及: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流。太过: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从这三面考虑之后,才能体会出中医学思维中对生命自我维护的理解。对人体能力的不同理解,正是中西医学的差别所在。
第三种观点
木,生发、条达、主仁,其性直,其情和。
火,炎热、向上、主礼,其性急,其情恭。
土,长养、化育、主信,其性重,其情厚。
金,清净、收敛、萧杀、主义,其性刚,其情烈。
水,寒冷、流动、向下,主智,其性聪,其情善。 ①归类法:事物的五行属性是将事物的性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得出的。如事物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木;与火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火等等。例如:以五脏配属五行,则由于肝主升而归属于木,心阳主温煦而归属于火,脾主运化而归属于土,肺主降而归属于金,肾主水而归属于水。以方位配属五行,则由于日出东方,与木的升发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木;南方炎热,与火的炎上特性相类,故归属于火;日落于西,与金的肃降特性相类,故归属于金;北方寒冷,与水的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水。
②推演法。如:肝属于木,则肝主筋和肝开窍于目的“筋”和“目”亦属于木;心属于火,则“脉”和“舌”亦属于火;脾属于土,则“肉”和“口”亦属于土;肺属于金,则“皮毛”和“鼻”亦属于金;肾属于水,则“骨”和“耳”、“二阴”亦属于水。
③五行学说还认为属于同一五行属性的事物,都存在着相关的联系。如方位的东和自然界的风、木以及酸味的物质都与肝相关。现将自然界和人体的五行属性,列简表如下。
对人体来说,是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系统。 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与规律,没有相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想克就不能维持事物在发展和变化中的平衡与协调,任何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都存在生和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并且生中有克,克中有生,互为因果,相反相成,互相为用,推动和维持着事物的正常的发生,发展与变化。
五行相生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1)相生与相克。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相生和相克,在五行学说中认为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对人体生理来说,也是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正因为事物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联系,才能使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使人体维持生理平衡,故说“制则生化”。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关系,所以从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来说,都存在着“生我”、“我生”和“克我”、“我克”四个方面的联系。
“生我”和“我生”,在《难经》中比喻为“母”和“子”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五行中的相生关系又可称作“母子”关系。如以火为例,由于木生火,故“生我”者为木;由于火生土,故“我生”者为土。这样木为火之“母”,土为火之“子”;也就是木和火是“母子”,而火和土又是“母子”。
“克我”和“我克”,在《内经》中称作“所不胜”和“所胜”。即是“克我”者是“所不胜”,“我克”者是“所胜”。再以火为例,由于火克金,故“我克”者为金;由于水克火,故“克我”者为水。
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其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变化和发展。只有依次相生,依次相克,如环无端,才能生化不息,并维持着事物之间的动态平衡。
(2)相乘与相侮。五行的相乘、相侮,是指五行之间正常的生克关系遭遇破坏后所出现的不正常相克现象。 相乘:乘,即是以强凌弱的意思。五行中的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过度克制反应。
当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过于强盛,可造成被克的“五行”克制太过,促使被克的“一行”虚弱,从而引起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异常。例如:木过于强盛,则克土太过,造成土的不足,即称为“木乘土”。另一方面,也可由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虚弱,因而对它“克我”“一行”的相克就显得相对的增强,而其本身就更衰弱。例如:木本不过于强盛,其克制土的力量也仍在正常范围。但由于土本身的不足,因而形成了木克土的力量相对增强,使土更加不足,即称为“土虚木乘”。
相侮:侮,在这里是指“反侮”。五行中的相侮,是指由于五行的某“一行”过于强盛,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侮,所以反侮亦称反克。例如:木本受金克,但在木特别强盛时,不仅不受金的克制,反而对金进行反侮(即反克),称作“木侮金”,或是发生反侮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可由金本身的十分虚弱,不仅不能对木进行克制,反而受到木的反侮,称作“金虚木侮”。 五行学说应用于生理,就在于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
中医五行分类表——五行与人体和自然界的对应关系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人体五脏肝 心 脾 肺 肾
六腑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五官目 舌 口 鼻 耳
形体 筋 脉 肉 皮毛 骨
情志 怒 喜 思 悲 恐
五声 呼 笑 歌 哭 呻
变动 握 忧 哕 咳 栗
自然界五音 角 徵 宫 商 羽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五色 青 赤 黄 白 黑
五化 生 长 化 收 藏
五气 风 暑 湿 燥 寒
五方 东 南 中 西 北
五季 春 夏 长夏 秋 冬 (1)在疾病诊断上的运用
从本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本脏病。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脾虚的病人,面见青色,为木来乘土;心脏病人,面见黑色,为水来乘火,等等。
从它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五脏疾病的传变情况。如脾虚病人,面见青色,脉现弦象,为肝病传脾(木乘土);肺病之人,面见红色,脉现洪象,为心病传肺(火乘金)。五脏中任何一脏有病,都可以传及其他四脏,用五行学说来分析,存在着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四种传变关系。
从色与脉之间的生克关系来判断疾病的预后。如肝病面色青,见弦脉,为色脉相符。如果不见弦脉,反见浮脉,则属相胜之脉,则克色之脉(金克木),为逆,主预后不良;若见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生色之脉(水生木),为顺,主预后良好。
(2)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
①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如肝病能传脾(木乘土),预先予以补脾,防其传变。“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
②确定治疗原则。概括为“补母泻子”法,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补母,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虚证而治疗的,如肝虚补肾,因为肾为肝之母,所以补肾水可以生肝木。泻子,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实证而治疗的,如肝实泻心,因为心为肝之子,所以泻心火有助于泻肝木。 根据相克关系来确定治疗原则,可以概括为“抑强肤弱”法,即泻其克者之强,补其被克者之弱。如肝木太过而乘脾土,肝木太过为强,必须泻之,脾土为弱,必须补之。
③制定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方面,如滋水涵木法,是用滋补肾阴以涵养肝阴的方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的病证。又如培土生金法,是用健脾益肺的方法,适用于脾失健运而肺气虚弱的病证。又如扶土抑木法是用疏肝健脾药治疗肝旺脾虚的一种方法。
此外,在针灸和精神疗法方面,都可以利用五行的克制作用来选穴和调节情志。如悲可以胜怒,是因为悲为肺志属金,怒为肝志属木的缘故。
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阴阳五行学说,常常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阴阳五行学说的结合,不仅可以说明事物矛盾双方的一般关系,而且可以说明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较为具体和复杂的关系,从而有利于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和病理过程。

何谓五行学说?其基本观点是什么

五行学说是说宇宙所有物质均是由五种基本元素所组成的基本观点是说所有物质的组成元素都是在相生相克中生存和发展的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