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没有统一标准,易经不全吗
易经准吗
每个人都是携带着过去世所有的业而来到了今生今世。这些业由过去无量时间无量善业恶业无记业集结而成,若有实体,整个虚空也容不下,它几乎决定着有情此生的一切:从内在的心理个性、生理状况,直到外在生存的环境。过去世的业会在今世逐渐显现出它的果报,即异熟果、等流果与增上果。如果今世没有造重善或者重恶的现法受业,那么今世所显现的人生遭遇,几乎都是由过去世的业感召而来。当然这一生的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便只能按着既定的时序次第显现。懂得这些之后,对于人生我们不会有太多的狂想和失落感,能安于命运而不怨尤,会冷静地分析导致今世缺陷的原因,从而断恶行善,为今生与来世的幸福创下生机。
所以命运是客观存在的,风水和八字就是推算命运的数学函数。风水是地理环境,八字是天文环境,风水和八字已经把一个人的依报全包括了,依报正报不二,以依报显示正报,所以风水和八字能推算一个人的命运。
没有准确的出生年月日时只能从命主所居住的后天风水也就是说后天居住环境的内外来去推理,或是命主本人的手面相来推理先天风水再对应后天风水去预测。
换句话说,易经预测只是一个参照,给我们一个数据观点,不至于去错了方向,在正常的生活当中只要不违背社会常理,不做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的事情,经常怀有助人之心自然好运会随之而来。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句话我们重复好几遍了,就是提醒我们要自己去了解天理,顺从自然,就会得到吉祥。也就是说,我们所重在人,在自己。其实《易经》就是把自然的规律转移到人事方面的伦理。所以伦理是从自然来,自然那么有秩序,是谁在管呢?如果伏羲氏当年说是神在管,那我们就产生了,他没有,他说是阴阳的互动,是自然的孕育,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主宰,是两种不同的力交互作用,很自然地产生万物,不断运行。《易经》怎么能够那么神?我们用一个神字就表示它很神奇,很神妙,很高明,就是因为它有三个特性。《易经》超越了所有神学、哲学、科学,它涵盖了那么多东西,是因为它有这三个特性。
第一,《易经》具有模糊性。说起来真的是外国人所讲的,很好笑,它很模糊,因为就那么几个系统,就几个花样,几个符号,其他都没有,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你怎么想它都有道理。因为它简单明了,才能够作用这么大,如果它本身就很明确,它就只能适用于某一个领域,其他领域就说不通了。它的模糊性影响中国人很深。我们讲话经常不喜欢讲得非常清楚,都是点到为止。大致如此,这四个字很重要,对中国人影响太大,大致如此,其他的你自己去想。为什么?因为我们知道一切都在变,如果事先都说得非常清楚,又说不能变,那一定行不通的。这就是制度化没有办法应变的最大的苦恼。这样我们才知道,小孩要出门了,中国的父母只讲一句话,小心一点,就这一句话,永远不会错的,因为我们无法预料得到未来的变化。《易经》的模糊性,让我们怎么解释都对,但是要言之成理,而且要会通到本源上面来。只要不违背太极生两仪,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根本的道理就好了。
第二,《易经》有很大的灵活性,周文王所写的卦爻辞,我们这样解释也对,那样解释也对。所以《易经》非常灵活,怎么讲怎么对,怎么讲怎么不对;对的里面有一些不对,不对的里面有一些对。道理是活的,《易经》是讲道理的。这一点对中国人影响太大了,大家真的要花点心思去想一想。西方人right is right,wrong is wrong,不可能说对里有错,错里有对。因为西方是讲分的,对、错就是分开的。中国人没有,我们知道绝对对的部分太少了,圣人有时候也会犯错的,神仙打鼓有时候也会打错的;绝对错的人太少了,终归有一些道理的。所以清官难断家务事,哥哥打弟弟,谁对谁错真的搞不清楚,因为一个巴掌拍不响,能说谁对谁错呢?而且就是因为不清楚,所以我们才要慎断是非。是非要慎断,而不是明断。我们今天很喜欢用明断是非,那是很难的。关于唯心、唯物,我们中国人是不会去争的,我们会认为两种都有道理。但西方人要争的,有外国人问我:“你们是什么主张呢?”我跟他们讲:“我们很少在这方面去琢磨,因为这都是你们西方弄出来的学问,如果要我们讲,中国人只有一个论,叫唯道论。唯道里面有唯心,也有唯物,只是轻重不同。”
第三,更妙的,叫做空白性。你看西方人画画,他一定全张都要涂得满满的,否则就是未完成的作品。中国人哪里有?中国人一张纸上,这里画一只鸟,那里画一朵花,旁边点几点,就是下雨。然后盖个图章,签个名,留下很多空白。我们会不会觉得中国人这样子是偷懒?不会,我们觉得这样才有想象的空间,如果全部都布满了,那我们还想什么?那就只是看了。一张有空白的画,西方人认为没有画完,要把它补全。我们却认为这个画家尊重看的人,所以一张国画的意境是怎么样,十个人来看,就有十种意境,这才是符合自然的。
这样,我们就慢慢更深一层地了解《易经》,以及它对我们中国人的影响。可是,这套学问在很早很早以前,民智未开,知识不普及的时候,如果这样讲,谁听得懂?所以《易经》本身的命运也是很坎坷的。这跟《易经》里面所讲的一切事物变化过程中都会不断地出现险阻、艰难,是一样的道理。艰难险阻,不是很艰难就是很危险,常常受到阻碍,这样好不好?看起来不好,实际上这样才是好的,因为这样人类才能够学习,才能够磨炼,才能够增进自己。一个人从小到死都很顺,他等于白活了,他来这一趟,就只学会了四个字:吃喝玩乐,其他什么都没有,这算什么人生?人生经过更多的磨炼,才会更成熟。《易经》本身也是经过磨炼的。
《易经》中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周易》的核心是道德
——读《周易》浅识
初苏华
《周易》称为群经之首。“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周易·系辞下传》第六章)。《周易》,彰明往昔,知察来事,通过初微之状的显示,阐述幽奥之理。作《易》者,开释卦爻而使之名义适当、物象明辨,以明正的语言确定卦爻辞,因而完备了天下的道理。
《周易》的作者应该是心通天地的。虽然《周易》原是一本用来占卜算卦的书,但是,《周易》以阴阳卦理说明了天地的法则,即循环平衡法则;以爻辞卦象说明了人道事理,即天地间道德之理。《周易》的卦爻辞义,是以占卜释卦的形式,对人们给予道德启示和道德告诫。《周易》的核心是道德。
(一)道德乾坤
道德,是道与德两个方面的共同涵义。
《老子》阐述了“道”与“德”的涵义:
老子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老子》第21章)。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
“道”即为天道。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老子》第77章)。天道的规律法则,是减少有余的,而补给不足的。因而,天道的法则是平衡法则。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第79章)。宇宙自然的规律,不分亲疏,无所偏爱,对付出的人给予,对有爱心的人帮助,永远帮助善良的人。因而,天道祐善,公平公正。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第81章)。宇宙自然的规律,是有利于万物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为别人而不与别人相争。
因此,天道的品性,是公正而公平万物得失,利益于万物而不伤害。
“德”的品性是什么呢?
德的本性是善。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第8章)。最高品格的善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处在众人都不喜欢的低下地位,所以相似于“道”。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老子》第51章)。“道”生成万物,“德”养育万物,使万物生长繁育,成熟结果,对万物抚养呵护。生养万物而不居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助长万物而不主宰。这就是幽深之德。
因此,“德”的品性,是为万物之益而不争自己之利。
所以,道性决定德性,德行来自道性。“道”是“德”的本质;“德”是“道”的体现。内在规律是“道”,外在是体现为“德”,“道”和“德”是一体的。“德”是以“道”为准则的行为规范,知道了“道”的道理,就明白了“德”的内涵。
在《周易》中,《乾》卦与《坤》卦,纯阳纯阴,象征天与地,是六十四卦之纲领。“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周易·系辞上传》第一章)。明白了乾坤平易简约的道理,就能知晓天下的道理。
《乾》卦论道,《坤》卦论德。天下之理即为道德之理。
《周易·乾》:“乾:元,亨,利,贞。”
《乾》卦象征天,乾为“道”之体,体现着元始创造万物,使之亨通畅达,利万物而施益,持正道而公正。《乾》卦体现为道性。
在《乾》卦爻辞中,从“初九,潜龙”,到“上九,亢龙”的发展,再到“用九,见群龙无首,吉。”体现了自然万物循环发展变化、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即体现了“道”的形态。因而,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发展,必然吉祥。
人们常说“天意难违”。如果我们想知道“天意”是什么的话,那么,《乾》卦的“元亨利贞”,就应该是“天意”。君子与自然和谐,施行仁善,坚守正义,其品性德行就是符合“天意”。符合“天意”,就会象《乾》卦九五爻辞所说:“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像飞龙在天空腾飞,利于出现有道德有作为的大人。
《周易·坤》:“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坤》卦象征大地,坤为“德”之行,体现着元始创造万物,使之亨通畅达,公正地利施万物,象雌马一样,具有仁爱奉献,和顺耐劳,矫健驰骋的品德。《坤》卦体现为德性。
《坤》卦初六爻辞说:“履霜,坚冰至。”事有因果,大由微积。从事物的初始,可知事物的发展。好的品格,大的德行,是从微小而做,由日积月累而成的。
《坤》卦六二爻辞说:“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能够有正直、端方、高尚的品德,即使没有学习所要做的,不熟悉其事,也不会有不利。有高尚品德的君子,必然会得到相爱相助,哪会有不利呢?
《坤》卦“用六,利永贞。”像大地一样,蕴含美德而不显赫,括囊功业而不张扬,平和尊贵而不居上,有利于永久守持正道,宏扬大德。
因此,《乾》卦与《坤》卦,以道为体,以德为行,道德为本。所谓乾坤,实际是道德乾坤。
《周易·象传》在阐述《乾》卦和《坤》卦的象征意义时,对人事道理有两句概括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的运行刚劲强健,奋进不已;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容载万物。君子应效法大道,自强不息;践行大德,厚德载物。君子遵循乾坤道德,就能够克服艰险,避凶趋吉,成就宏大的事业。
(二)《周易》以卦象论道德之理。
《周易·系辞下传》曰:“《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第七章)。
忧患之心来自于爱心。《易》作者的忧患,体现的是对天地的敬畏,是对天下众生的仁爱之心,应该是对所处世道的忧患,因而,通过《易》对人们道德教诲和善意告戒。
《周易》是以卦象论道德之理,以道德之理断吉凶之事。
(1)公为天下,大获所有
有大德者,必有大吉。以大公而利益于天下,必大有获得。
如《大有》卦,大获所有,至为亨通。
“《象》曰:火在天上(乾下离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火在天上,象征天上的火焰燃烧释放热能,焕发光明和温暖,表示承天之道,普惠大德的光辉,象征公为天下而利益于大众。同时,能够按照《大有》卦六五爻辞说:“厥孚交如,威如,吉(与人诚信交往,威严自如,吉祥)。” 这样,做人行事,就能获得上九爻辞所说:“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从天上降下祐助,获得吉祥,无所不利)。”
再如《大蓄》卦,大有积蓄,有利于守持正道。
“《象》曰:天在山中(乾下艮上),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天在山中,寓意畜大德于厚土之中,蓄积的美德,大而深厚。君子多效前贤,多行善道,不断积蓄美德。
蓄大德,有吉祥,即使有危险,也只会像“童牛之牯”(六四爻辞),“豶豕之牙”(六五爻辞)一样,都可以化险成祥。
蓄大德,通大道,故有《大蓄》卦上九爻辞所说:“何天之衢,亨(何等畅达的天上大路,前行亨通)。”
(2)诚信之德,悦人悦己
诚信,做人行事的根本。信守诚信之德,对人对己都是美好的。
如《中孚》卦,象征诚信。卦辞曰:“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诚信之诚之广,及之于小猪和鱼,吉祥;有利于涉越河流大川,有利于守持正道。
《中孚》卦九二爻辞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可以看出,作者对诚信倍加赞美,爻辞写的如同诗歌,说明诚信之德是多么美好,就像鹤鸟美妙的鸣叫而声扬四方,就像与朋友共饮美酒而心悦坦荡,既能悦人,也可悦己。
九五爻辞告诉我们:“有孚挛如,无咎。”时时处处心怀诚信,就无所咎害。即使一个人做错了什么,只要坚守诚信,坦诚做人,也是能够得到谅解的。
再如《需》卦,象征需待,即需要等待。卦辞曰:“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心怀诚信的等待,光明亨通;守持正道可获吉祥,有利于涉越河流大川。
《需》卦,乾下坎上,卦象显示,有德者面临险象,因而需要等待。但只要心怀城信,守持正道,不论如何等待,都可以化险为夷,达到光明亨通。
就如《需》卦上六爻辞:“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陷入于深穴之中,有三位不速之客到来,以诚信和恭敬相待,最终将获得吉祥。就是说,君子心怀诚信,开始可能不被认识,只要坚守信念,诚信待人做事,最终会得到认可,终会吉祥。
(3)谦让之德,平安吉祥
谦虚,礼让,可获平安吉祥,做人行事无所不利。
如《谦》卦,象征谦虚。卦辞曰:“谦:亨,君子有终。”君子以谦虚之德待人行事,并能够保持始终,即可平安亨通。
《谦》卦是一上吉之卦,六爻皆有利。比如,初六爻辞:“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谦而又谦的君子,可以涉越河流大川,吉祥。九三爻辞:“劳谦,君子有终,吉。”有功劳而谦虚的君子,必然会有善终。六四爻辞:“无不利,撝谦。”发挥谦虚的美德,无所不利。所以,谦虚不仅使人进步,更能使人平安吉祥。
(4)损而不损,益而不益
《损》卦与《益》卦是相综之卦,两者互为颠倒,循环平衡。
《损》卦,象征减损。卦辞曰:“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心怀诚信的减损,至为吉祥,没有咎害,可以守持正道,利于有所前往。减损是怎样体现的呢?就是减损应有的占用,内心真诚,二簋淡食就可以用于奉献神灵。
减损(节俭)自己应有的占用,就是相应增益于他人,体现为施善行德。不断减损的效果将会怎样呢?《损》卦上九爻辞曰:“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减损至极,就能够达到不用自我减损而使他人受益,没有咎害,守持正道,可获吉祥,有利于有所前往,虽然因减损没有了家资,但得到了大众的崇敬和拥护,可谓失自家而得大家。“吃亏是福”可能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损》卦的反向是《益》卦,“损”至极处转为“益”。
《益》卦象征增益,卦辞曰:“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增益之时,有利于有所前往,有利于涉越河流大川。
不断地增益将会怎样呢?《益》卦上九爻辞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增益至极,就没有人增益他,却是有人攻击他;增益的贪求之心不可持久,有凶险。
因此,减损和增益是循环转化的,损而得益,益满将损。行德之损,就是增益之时。
(5)有德成事,无德祸事
不论事业有何艰险和困难,守持道德,用有德之人,就能够成事。如用无德小人,必然祸事。
如《剥》卦,象征剥落。卦辞曰:“剥:不利有攸往。”剥落,象征阴气上升,阳气将被剥尽的情况,不利于有所前往。
虽然世道不济,但人事结果却会有不同。上九爻辞说“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意思是,虽然床已剥落,但丰硕的果实尚未被摘食,有德君子得到大车,将会前行用以济助百姓;无德小人得势,将会贪图私利使房屋都被剥落。这说明,同一情势,有德君子和无德小人的做法截然不同,将会使事情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
再如《既济》卦,象征事已成。九三爻辞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殷朝高宗讨伐鬼方,历经三年获胜,小人不可任用。就是说,在从事重大事情上,不可任用小人。用有德之人,事可成;用无德小人,事无成。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也是这样,历史的兴衰,正是是否能用贤德人才的写照。
(三)吉凶悔吝是道德的选择
《周易》六十四卦,每卦六爻,说明该卦的六种情形。卦象中都存在吉凶悔吝,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如《乾》卦,虽然“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但仍有“上九,亢龙,有悔。”
《周易》的吉凶悔吝是道德告诫:秉持道德者,吉祥;违背道德者,凶险;轻薄道德者,悔吝。《周易》告诉人们,做人做事的吉凶悔吝,并非已经注定,而是道德选择的结果。
《周易·系辞下传》曰:“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第一章)。意思是说,吉凶的变化,秉持正道就可以逢凶化吉;天地的道理,是正道规律的体现;日月的运行,是正道光明的焕发;天下万事万物的变动,都归一于正道。
正道是什么呢?
正道即为“道”,正道就是天地的道德法则。
(1)行德者吉,失德者祸。
人的吉凶祸福取决于其德行,行德可得吉,失德则临祸。
如,《晋》卦,日出地上,事物晋长。
“《象》曰:明出地上(坤下离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光明出现在大地之上,万物晋长;君子应如此践行昭显自己的美德。因此,君子像阳光照耀大地万物一样,施惠行德,就会像《晋》卦六五爻辞所说:“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悔恨消亡,不须忧虑自己的所得所失;前往必获吉祥,无所不利。
如《升》卦,徐徐上升,至为亨通。
“《象》曰:地中生木(巽下坤上),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大地之中生长树木,象征上升;君子象树木生长一样顺行美德,不断地积累小善以成就弘大的事业。因此,君子行善积德,就会像《升》卦六五爻辞所说:“贞吉,升阶。”守持正道可获吉祥,恰似沿着台阶步步上升。
再如《无妄》卦,震下乾上,天下雷动,是告戒不要妄为。其卦辞曰:“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不妄为,至为亨通,利于守持正道。不遵循正道,失德妄为,将有祸患,不利于有所前往。
再如《颐》卦,象征颐养。卦辞曰:“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颐养之理,守持正道可获吉祥;观颐养之象,应明白要以正道自求口中食物。《颐》卦初九爻辞曰:“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每个人都有维护自己生存的灵龟(即为德性),舍弃你的珍贵灵龟,而观我鼓腮嚼食,失心中之德而生贪欲之念,必有凶险。
孔子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周易·系辞下传》第五章)。善行不积累不足以成就美名,恶行不积累不足以灭亡其身。小人把小的善行作为无益之举而不为,把小的恶行看成无伤大体之事而不去除,因此使恶行积累而无法掩盖,罪孽积大而难以解救。这些道理简明而深刻,同时也说明了《周易》的道德之理。
(2)守持道德,避凶趋吉
遵德行德,不仅可获吉祥,遇到困难艰险时,也可化险为夷,避凶趋吉。
如《解》卦,象征舒解险难。《解》卦六三爻辞曰:“负且乘,致寇至;贞吝。”背负重物而乘坐大车,将会招引强寇来劫夺;守持正道以防憾惜。“负且乘”,身背重物而乘坐大车,看上去很滑稽,但很形象,是居处在优越的位置而放不下利益包袱之象,这怎么能不招致凶险呢?如果守持道德,放下利益包袱,施利益于他人或社会,虽处众目关瞩的优越地位,也能够避凶险而获吉祥。
如《坎》卦,象征重重险陷。卦辞曰:“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面对重重险阻和陷阱,内心守持诚信之德,就能够排险涉难,亨通无碍;前行将会得到人们的崇尚。《坎》卦中虽然险象重重,比如“入于坎窞”(初六爻辞),“系用徽纆,寘于丛棘,三岁不得”(上六爻辞),但是以德维心,心中无坎,持久保持德行,还有什么艰难险阻过不去呢?
再如《困》卦,象征困穷。卦辞曰:“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信不信。”在困穷之时,守持正道,必能亨通;对于有德的大人将是吉祥的,终究是不能被困住的,也并无咎害。在困穷的时候,其所言未必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但德行胜于言语。以德行事,是解困之道。
再如《否》卦,象征否闭。卦辞曰:“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否闭不顺之时,人道不通,天下不利,君子守持正道,以德立身。这时,正大的阳气纷往而去,弱小的阴气徐徐而来。这时,就如“《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天地阴阳不相交合,时运处于否闭状态。君子应秉持节俭之德,以避开危难,不可追求荣华而谋取禄位。这时,君子应守正修身,坚守道德,必将会否极泰来。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周易·系辞上传》第四章)。《周易》,以阴阳八卦交合推论,与天地变化对应相合,因而能够包涵说明天地间的道理。
《周易》阐述的道理说明:天地,是道德天地。顺应天地,就是顺应天地之道德;不违天地,就是不违天地之道德。守持道德者,吉祥;缺失道德者,凶险。因此,做人,以道德为根本;做事,以道德为准则。这个道理所说,对一个人是这样,对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也是这样的。
《周易》之理,就是易简的道德之理。
参考书目:
《周易》 张善文 注译 花城出版社 2001年4月第1版
《周易》 杨天才 张善文 译注 中华书局 2011年3月北京第1版
《老子浅说》 刘光蓉 著 黄山书社 2003年4月第1版现今国学之风甚旺,研<易>有成就者自五四以来不下百人,专著不下400部,论文无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易经的重视和研究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那么,如此众多的研究论著、论文,观点、新论,总不能面面俱到,拿来主义吧?我们在学习易经的时候怎样才能做到提纲挈领,应该如何把握其精髓主旨呢?根据我的学习体会,易经的精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果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就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易经是一部研究宇宙自然规律的著作。
宇宙万事万物的生成与发展都存在于生生不息的运动中,《易经》的阴阳理论揭示了宇宙万物形成的根本原因,它的变化论也反映了宇宙万物的存在发展规律。我们可以通过六十四卦的排序看出易经对万物发展规律的认识。乾第一,先有天;坤为二,后有地;天地造万物。屯为三,人与万物共生,需要屯积,才能无忧;蒙为四,这个时候人处在蒙昧阶段,需要教育;需为五,人有了进步的思想,就会有更为高级的需求,或者说要有大的需求;讼为六,有需求就会有争讼……直到最后既济六十三,未济六十四,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到新的一轮开始。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由低级到高级逐步递进的。
我们再来看它的爻变规律。易经是把一个卦的每一爻都动起来看的。从初爻一直动到六爻。当然也可以从六爻到初爻。按照阴变阳,阳变阴的成卦规律以观其,这也同样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变化规律。一方面它是一种挖掘卦中深层次信息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在运用六爻推断,运用互错综象来推断事物,看事物的内外,看事物的正反面,看事物的上下等等变化现象。由一个卦爻,我们可以一连看它的几个侧面和放大似的来看它的好几个变化,这样我们的联想力就加强了,思维也就更加活跃了,就不会把一个问题看死,这样六爻推断的思维才会顾此及彼,文思如涌,这正是六爻快速推断法所必须的。与此同时,我们对事物发展变化、各个层面各个方面的特点也都了如指掌了。
第二,易经是一部研究对立统一规律的著作。
易经号称无字经书,它最先是由两个爻象即阳”????????___”阴”__ __”构成八卦图,八卦两两相对。乾对坤、震对巽、离对坎、艮对兑。发展到文王演绎出六十四卦,也是由三十二对两两对应的卦象构成。由此可见,易经的整体构成就是“相对而出,统一成型”的。.易经阴阳对立统一论的精髓在于阴阳的相互作用产生运动,运动产生万物,(包括生命物)故生命在于运动。正如《易·系辞》中所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既是易学的哲学基本原理,也是构成六十四卦的基本原则。《易·系辞》中还提出:"刚柔相推易生变化"。提示了阴阳两气的变化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易经还反映了时间空间上的对立统一。从时间而论:其阴极到阳极再从阳极到阴极,代表着一昼夜子时到午时,午时到子时;一年四季从冬至到夏至,从夏至到冬至的推移,阴阳消长循环交替。
从空间而反映:阴极象征着北方,阳极象征着南方。八卦方位与空间:震东、离南、兑西、坎北、艮东北、坤西南、巽东南、乾西北,卦与方位而对应。
易经从有图无字到有图有字,无不渗透着阴阳、刚柔、消长、动静、尊卑、贵贱、吉凶、祸福等等对立统一体。
第三,易经是一部研究如何做人做事的著作。
易经着重论述了做人的标准有三,那就是:自强不息具备乾德,厚德载物具备坤德,居安思危具备革德。人要有追求要有理想抱负,要有自己的事业;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能海纳百川;要有居安思危勇于创新的精神。那么做事的前提条件就是要能够知文史、懂哲学、用科学、善预测*。
做事的方法和步骤易经是这样论述的: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系辞上》)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人能够善于观察事物并能通过事物的表象看到内在的规律,能够根据事物的变化采取适当的措施和行动,那么就象有老天保佑一样顺利无忧。这里强调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观察。就是面对任何问题任何事情都必须先要进行观察,这个观察是全方位的,越细越全面越好,为分析打下基础;
2.分析。就是根据观察的结果,进行有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整理剖析,然后得出一个结论性的东西;
3.决策。就是根据分析的结论研究制定解决的方案。
这是一个做事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寻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过程。我们做任何事都必须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无往而不胜。
问题说到这里,大家也许会问,易经不是算命的书吗?我的回答是:这是对易经的误解或者说是一种偏见。用易经作预测只是易经内容的形式,是易经内容里极其微小的一部分,而且这一部分内容已经事过境迁了。只有那些根据易经的哲学思想和思想精髓发展延伸的东西才是最有使用价值的。易经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一本算命的书,它是一本集天时地利人和,也就是和谐的思想,是一本启蒙我们内心的真知,真善,读懂易经很难,把易经所讲的知识运用到现实中更难。易道在讲:任何事物都存在相对性!!! 它是恒道,道中之道,万道极源。 它控制主宰着任何事物,相对性是组成复杂事物的基本单位,通过层层叠加组成万事万物。 易道吿诉人类,利用组成任何事物的基本单位(相对性)为工具层层刨析,找到任何不同事物的源理特性,解决问题。是建立创新思维必备工具是打开天书的钥匙!是众妙妙之门,玄而又玄,妙不可言。
没有对浩瀚宇宙自然任何事物都存在的,相对结构特性!!!观察验证理解,是看不懂的,当你试试找,如任何文章或你做过的事,都必须用相对特性来分析问题,你在去看易道就很容易看懂了,易道就是用相对性分析问题,理解了任何事物都有(阴阳),相对结构特性,就懂了易道在讲,相对特性是任何事物,生长发展变化的极源组织,基本结构,层层叠加就能组成复杂的事物。也是建立创新思维工具钥匙,易道就是告诉人类,用相对特性,是打开天书的钥匙!秒懂创造性思维,易道是说明,任何事物都有相对特性!!!控制主宰着任何事物如正反,强弱,大小,高低(阴阳矛盾辨证对立统一)等等,如物理化学,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力学波粒二象性,量子纠缠,黑格尔,马克思,毛,实践论矛盾论,老子道,黄帝内经,伏羲易,中医药,智能计算机0 1.二近制等等。大道至简是把任何事物共同都有的相对特性!!!抽象出来为工具钥匙,解析问题,行成创新思维。是打开天书的钥匙。不信你试试看,任何一篇文章,或你做过的事,都要用到相对相关,分析问题,找到答案,不用任何事物都有的相对结构特性!!!你联思维都不会有,易道是人类文明始的精髓灵魂,利用任何事物都有的相对特性,你就能有创新思维。如:人为什么活着?相对生与死不同点,死无感知,生有感知,基本点:生为感知美好等等而活。例如:人只是自然生态一部分,应道法自然,如相对,草木草民消亡了,相对,生态恶性循环上层也必然灭亡。维护绿色健康良性循环的,自然生态和人与人社会生态,才能永久可持续发展。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真理标准。
把易道放入学校提高,学习技巧方法是必要的恒道原理是相对结构特性是众道极源基本组织结构恒古不变。而组成万道如,数理化之玄妙等等,只要顺应运用其原理就能无所不为,就是毁灭所有生灵,恒道也不会心动,而改变自然道法!恒道原理主宰浩瀚宇宙自然万事万物的运行,不偏不倚,无法改变它只能顺应原理为人类服务,而不论是什么圣贤反自然立什么仁道,王道自由市场经济丛林强盗法!都会因心欲会有偏倚,必违背自然道法授惩罚!所以立法应以恒道为标准伏羲通过总结前人和实践找到了万事万物共性最基本的特性是相对相关而老子道就是易的解释说明,并告诉自然道法,定律,法则,恒道不变,只能研究找到原理顺应运用为人类服务!老子说主宰自然运行的我不知叫什么?顾且叫道,数理化特性通过相对相关,层层叠加相生相克,协调互补控制着自然,是现实中确凿的事实证明,实质论证,数理化特性就是在控制着自然,没有什么力量能论证否定,数理化原理不是,控制自然运行的道!伏羲通过总结前人和实践找到了万事万物共性最基本的特性是相对相关!
无为:
老子道就是易的解释说明并告诉自然道法定律恒道不变,只能顺应运用才能无所不为!现实每个人必须套用解决生活问题,构建创新思路,死了也离不开!如套用零时空数术(0无极),至有物质混沌状态(1太极)。生,物理性化学性(两仪阴阳)。生,化多层次全方位相生相克声光波电量子物理,有机无机酸碱盐能量化学(八卦)。生多个不同的八卦体,五个八卦体,形成五行组合,形成多元化,相生相克协调互补,如五脏六腑多元体,如阳光空气水土地能量多元化(五行)等等,万事万物都可以代入易道公式,创建协调互补绿色健康良性循环立体形成!生态链生态圈,相对,相关,相生,相克协调互补可持续发展,代代相传良性循环这一公式,达生命长生不老,生生不息可持续永久,玄而又玄妙不可言!万事万物发展变化创新逻辑公式易道!是人类走向绿色健康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科学指南,是人类文明始的极源,是伟大的导师!例如任何事物都存在,相对,相关,阴阳矛盾辨证对立统一。每卦阴——阳一含量,位址,代表某一类事物特性,相对,相关状态,如乾坤坎艮兑巽离震。任何事物都可代入公式分析判断验证找到答案!象列方程根据己知因果辅助条件abcd……求未知条件?xy 。任何事物都可以套入这个公式找到答案。易道太极也是总结,宇宙自然任何事物发展变化创新共性逻辑公式,任何事物都存在相对相关性,阴阳矛盾辨证对立统一。如:人为什么活着?用相对相关,正负阴阳矛盾辨证因果内因外因,分析:生,代入乾卦,死,代入坤卦,生死不同点,生有感知,死无感觉,通过相对相关对比结论基本点,生为感知美好等等而活,通过各个辅助逻辑相对关系分析,如何为自身感授美好?而对外危害造成毒阳光,毒空气水土地,毒衣食住行教育医疗,互害互毒互杀,恶性循环,武逆,危害,自然规律所行成的神奇,绿色生态环境,违背自然行成的数理化,特性,定理,法则,公式,自然道法,必然天诛地灭消亡!例如,其它生物只会丛林法则互杀,自由市场经济,导致减少消亡。人类走上文明繁胜是,用种植养殖,满足需求,不直接去自然中抢劫,减少生态破坏,顺应良性循环生态才能有生存空间……所以必须顺应自然其数理化特性,利用规律,法则,定律,公式原理创造的绿色健康良性循环生态圈,为人类服务。就是老子讲的自然有其内在的道,顺其规律运用为德,建绿色健康良性循环才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真理标准!是人类最高信仰!
伏羲与自然天地山川形成乾坤智慧!
老子道形成道法自然刚劲神圣不可侵范!
什么是道?老子讲控制浩瀚宇宙自然的叫什么名字,我不知道,顾且管它叫做道,科学证实主宰万事万物的神上帝就是道,如:数理化原理,规律,定律,法则,公式等等道法,控制着自然,就是老子讲的法自然浩瀚宇宙自然有其内在的道德!无为,无法违背其数理化特性原理,你拜它,骂它,怼它,都没有用!它恒古不变,那就没办法了吗?易道告诉你用相对性辨证法找到了,打开天书的钥匙,众妙之门玄而又玄,妙不可言的原理之通道,探索发现原理如其数理化特性规律法则原理,顺应其原理为我所运用,才能无所不为!为人类服务!但也要防止人们乱用,互害,互毒互,杀,危害绿色健康生态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这就是必须共同遵循的,道法自然,构建绿色健康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人与人的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真理标准!,反之恶性循环,互害,互毒,互杀,草木草民消亡了!上层也必然消亡。道也是对伏羲易的科学正确运用解释说明!自然规律如数理化特性原理恒古至今无人能改变其原理,只能科学研究撑握原理,顺其原理运用为人类服务,并防止有人用其危害人类绿色健康生活,为原则,为根本大法,引导民众构建行为标准,在社会各行各业构建,绿色健康良性循环生产工作管理体系,维护宇宙自然在数理化特性原理演化中,创造的神奇绿色生态状态,而不是什么西方的豺狼虎豹,互害,互毒,互杀的丛林强盗王道,低级恶性循环自由市场经济体系!毛用实践论矛盾论乾坤智慧自然道法捍卫着国泰民安!长期从事启蒙教育当今影响大的想思想者EMBA国际联盟首席专家,两岸文化论坛主讲,中国企业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十佳教师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孔子直系第73代,孔庆东说://易道:我们看看毛写的《实践论》《矛盾论》,你如果熟悉中国古典哲学,马上会发现这就是易经。毛的“两论”就是现代版的易经。事物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的关系,毛讲得特别透彻。只是他不讲阴阳了,他把阴阳换成了另一个词儿,叫矛盾。这样更便于我们现代人理解,说阴阳很玄说矛盾就很形象。这个思想其实一直都没变化我们看看毛写的《实践论》《矛盾论》,你如果熟悉中国古典哲学,马上会发现这就是易经。毛的“两论”就是现代版的易经。事物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的关系,毛讲得特别透彻。只是他不讲阴阳了,他把阴阳换成了另一个词儿,叫矛盾。这样更便于我们现代人理解,说阴阳很玄说矛盾就很形象。这个思想其实一直都没变化。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和六祖坛经的,善中有恶,恶中有善!相克相生,不能缺少的,但必须控制每个生命体,抱括人类私欲膨胀,危害良性循环!伏羲是把解决宇宙自然任何事物问题的方法,行成理论并且用符号表达出来的始祖!是打开天书的钥匙!众妙之门,妙不可言,玄而又玄,把任何事物都有的,相对结构特性抽象出来称其万道之源!如物质量子波粒二象性终极不可分的,事物的理论,精髓灵魂极源,是相对性!伏羲老子,易道是人类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夺手。当你天真的认为有理走便人下,无理寸步难行给你造成满身创伤时,才知道,强大走遍天下,无实力寸步难行时,你才祘向成熟迈出了第一步,每个人都会顺应运用,遵循信仰自然道法才能生存,都是自然道法的信徒!反之灭亡!如你怼火电光压力重力加速度能量等等超过成受度,自然道法就会按细则严格惩罚,生命体就会受损伤,只能顺应运用道法来造反斗争才能扩大,生存空间如动物的特功能,人的工业信息化。你试试看,任何一篇文章,或建立创新思维解析问题,都在用相対性,这基本组织结构层层刨析,才能创新,解决问题。因为很多人看不起,组成任何事物复杂结构体,就是,相对性这基本结构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叠加玄妙结构体!
没有科学验证的事物才是,那么我们看看易道极源,河图,洛书,无极太极阴阳八卦图,最基本的表达就是相对特性,通过实事求事科学验证,任何事物都有相对性具备科学性,所以把任何事物都有的,相对性抽象出来为工具,分析任何问题,是打开天书的钥匙。《黄帝内经》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老子道,控制主宰宇宙的道,负阴抱阳。伏羲,河图洛书,单数奇数为阳,双数偶数为阴。无极太极阴阳八卦图,黑白直观就是相对性阴阳。上面这些文字和图无字天书,最直观的表达就是把任何事物都有的相对特性抽象出来,为工具,是打开天书的钥匙。相对性也控制主宰着任何事物。什么是相对性?例如,正反,黑白,强弱,大小多少,高低贵贱,阳光黑暗,物理化学,阴阳矛盾辨证对立统一……爱因斯坦相对论不就是从阴阳极理的理论中般出来的吗?相对论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推论我中华的古学也是博大精深,让外国人都对此沉迷其中太极阴阳八卦图最直观的表达信息就是,宇宙自然所有事物都有相对性,对立统一,相生相克协调互补,绿色健康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外国的教等,信仰没人敢诋毁并能行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因为他们有反捍奸文化!而我们有盛产捍奸的文化!侮辱英雄!瓦解民族凝聚力自尊荣誉感!造成人民麻醉变成沉睡的奴隶!毫无斗志!这就是沉睡的雄狮,的根源!要换醒民众!!!太极阴阳八卦行成加快文字的发展!"言‘’字是由卜三口像形会义编程组合。(学习文化)就是用卜卦爻像形会义组合编程……"卦‘’字是在土堆立杆(卜)见影计算时间春夏秋冬东南西北日月星晨……不要用着祖先创造的文字诬蔑诋毁祖先……阴阳本就一体,然有见其分,诸有皆因其裂。无极太极阴阳图直观的表达就是,主宰控制宇宙自然所有事物的道法,就是任何事物都有相对特性抽象出来,无极太极用数表示就是0 1 ,阳极一 阴极—— 也是相对特性,而乾坤艮离巽震……也一样从叠加含阳爻 或含阴爻 的多少来表达某一同类型事物例如乾代表阳刚,强权,父,天……。在分析事物时,分别把已知条件代入,某一同类型特性的卦中,去求未知条件,与数理化公式类似……绿色健康良性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与易道太极阴阳八卦多层次全方位立体行成,五个八卦组合体,为五行,相生相克协调互补绿色健康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是生物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真理标准相通!。东方华人庙堂信仰精髓灵魂是,浩瀚宇宙任何事物都有相对结构特性!!!(太极阴阳矛盾辨证对立统一)是宇宙自然所有事物,都有的结构特性!它主宰控制着宇宙自然所有事物,相对特性是道中之道是万道极源!为什么说中华是沉睡的雄狮? 中华六千年前就发现了主宰宇宙自然任何事物都有的相对结构特性!!!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灵魂,但而麻木沉睡停止运用,毛用矛盾论通过实践(阴阳矛盾辨证法运筹帷幄)发展创新唤醒了,中华灵魂芯片基因!使中华站立起来,中华文化复兴必须民众共同唤醒这沉睡的灵魂基因芯片!使中华永立世界民族之林!太极阴阳图最直观的表达,就是宇宙自然住何事物都有对立面矛盾阴阳特性,对立又统一,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善中有恶,恶中有善,矛盾辨证对立面统一,这表达的关系具备科学规律!如计算机二近制0 1 就是利用相对特性建立的,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纠缠更加证明了易道的科学性。用其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这特性,为工具分析事物找到答案解决问题。你可试试找到没有对立面的事物也可回想你分析解决任何事物,是否能回壁相关相对,世界上还没人能做到死也离不开这,相对特性!有些人用着祖先创造的文字亵渎,武逆,欺师,不中不教不仁不义。易的创建使,像形文字快速展,如数字,方位,季节变幻,上下东南西北春夏秋冬大小多少高底。文字结构关系,如学文化,就明确用占卜爻组合遍程像形会议,诸子百家都认可‘’易‘’是万道极源!与世界其他,对宇宙自然认知是不同的!易道是用宇宙自然任何事物都有的相对结构特性为工具,分析事物找到答案解决问题!是打开天书的钥匙。
《易道》是中华文明的元典,任何事物都有的相对结构特性就是主宰控制,宇宙自然的万道极源,否则便不足以囊括它的博大深邃。正因为这样的地位,西方哲学界和科学界也早就关注到了《易道》。比如克里斯多朵夫巴特克就曾说:“易经令人惊奇地接近真理,更令人惊奇的是地球所有的生命秘密同易经的结构紧密吻合”。
美国的CARYFBAYE为《易经》作的序则说:“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便是中国《易经》。”理由是西方科学方面的成果很快就会被推翻,而中国《易经》则屹立了几千年其科学道理不断被证明,依然没被摸透。
诺贝尔奖获得者查理威尔海姆也认为,《易经》中包含的信息论、二进制等思想,启发科学家们发明了计算机,现代知识经济革命也正受惠于此,并拥有西方人日常生活决策指南的巨大现代价值。
而即使是西方最顶级的那些大师,也不乏《易经》的赞叹者。
莱布尼茨对《易经》的赞叹:宇宙语言
莱布尼茨是德国历史上的一线哲学家和数学家,与牛顿各自独立发明微积分,拓扑学的提出者,作为计算机基础的“二进制”的主要发现者,历史上少见的通才,被誉为17世纪的亚里士多德。
他是最早且最为广泛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的欧洲人之一,且对中国文化抱有极大的热忱和高度的赞颂。
二进制并非莱布尼茨发明,在他之前就有哈利奥特和卡瓦利埃里提到过,莱布尼茨只是重新发现、系统阐释并最终发扬光大了它。
然后莱布尼茨是先开始思考二进制后,才看到了传教士带回的《易经》。
但莱布尼茨的确认为,《易经》中的“阴阳”思想与自己的二进制不谋而合,是他的二进制思想的“中国版”。且知道《易经》的核心思想正是二进制后,一直以为二进制是自己独创出来的莱布尼茨,也受到了更大的鼓舞。
莱布尼茨对二进制的评价,也就等同于对《易经》的评价了。且看他当初关于二进制的手稿中的话:“1与0,一切数字的神奇渊源……这是造物的秘密美妙的典范,因为,一切都来自上帝。”
他还断言:“二进制乃是具有普遍性的、最完美的逻辑语言。”在它1697年献给奥古斯特公爵的纪念章上,镌刻的话是拉丁文的“从虚无创造万有,用1就够了”,显示出他对二进制的极大偏爱。对此,拉普拉斯在他的名著《概率的哲学探讨》中这样价:
“莱布尼茨在他的二进制算术中,看出了创造万物的影像……他想象:1代表上帝,0代表混沌。上帝由混沌中创造出世界万物,正如在他的记数法中用1和0代表一切的数一样。这个观念太让莱布尼茨喜欢了。”
这些话,到处飘荡着易经术数及其神秘内涵0无极,太极1的影子。在1703年的法国皇家科学院备忘录上,莱布尼茨发表了《二进制运算的解释》,所用的例子里,便有伏羲先天八卦图八个数字的二进制表示的对应。
这曾在18世纪初的欧洲知识界引起轰动,1705年甚至有人撰文称:“中国人失去了六爻的真正意义,一位欧洲天才为他们重新发现了这一知识。”
莱布尼茨将二进制看作“宇宙语言”,但他的二进制系统却无法与后天八卦图建立联系,他只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八卦图的内涵远非二进制数系可以完全模拟。
莱布尼茨二进制的伟大意义,则被现代飞跃式发展的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络所证实无极0相对有太极1,它们的信息处理和传输,运用的正是二进制表示和算法。
黑格尔对《易经》的赞叹:是超时代经典。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巅峰和集大成者(德国古典哲学则是西方哲学史的主要枢纽),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举世公认的辩证法和逻辑学大师。马克思哲学的辩证法,主要来源就是黑格尔的哲学体系。
在他的《哲学史讲演录》中,曾专门论述中国哲学;在对中国哲学的专门论述中,又曾专门论述《易经》。
需要说明的是,黑格尔对中国和印度哲学是很不以为然的,认为“中国人和印度人一样,在文化方面有很高的声名,但无论他们文化上的声名如何大、典籍的数量如何多,在进一步的认识之下,就都大为减低了”。尽管如此,他对《易经》仍然不乏溢美之词。在论述易经哲学的一开始,他就不无惊讶地说道:“第二件须要注意的事情是,中国人也曾注意到抽象的思想和纯粹的范畴。”并认为《易经》是这类思想的基础。
这种惊讶大概源于他已经习惯于认为,所谓抽象的思想和纯粹的范畴,是西方哲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专属圣域,是真正的高明的哲学。看来,要不是有《易经》,中国哲学就要被他从头到尾瞧不起了。
在对《易经》的简要介绍中,不时穿插着黑格尔的评论和赞叹。谈到《易经》的卦爻,荣格作出这样的判断、他讲出这些话并公之于众,简单和容易的,事物相对性0,1是组合事物编程逻辑基本结构,这在当时高扬科学精神的西方,是极为反叛而逆潮流的,所以他是顶着压力、冒着风险和鼓着勇气的。
荣格对《易经》的总体判断是怎样的呢?那句话实在是太好了:《易经》的精神对某些人,可能明亮如白昼;对另外一些人,则晞微如晨光;对于第三者而言,也许就黝暗如黑夜。不喜欢它,最好就不要去用它;对它如有排斥的心理,则大可不必要从中灵求真理。
常见为《易经》辩护的慷慨激愤,却少见荣格这样淡然中流露出的彻底自信。而他还是一名外国人,这大概是应该令我们惭愧的吧。
说到西方大师与《易经》的渊源,有一个人不能不提,便是20世纪量子物理学大师玻尔。玻尔从没提到过《易经》,肯定也没看过,他只是做了一件事——将“太极图”作为族徽。
事情的背景是,因为玻尔在量子力学上的巨大贡献,丹麦国王决定破格授予他通常只颁发给王室成员或外国元首的荣誉勋章,而他需要提供一个族徽图案。这个图案,他选择了太极图。
这是因为,他一生最得意的成就是发现了“并协原理”,这个原理与《易经》中的“阴阳互补”相生相克协调互补构建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原理,有着内在的深刻共通性,而且这个原理的别称正是“互补原理”。
没有什么比这更能说明那种源自心灵深处和万物本源层面的相通了,其他不过只是形式。阴阳本就一体,然有见其分,诸有皆因其裂。中华文化具备科学性,早就被世界上科学家认可,国内一些人还在瞎喷!对外国的不科学的文化尊崇信奉,对本民族文化封杀诬蔑打压,没有人用最简单的方式,广范传播,让众人知道为什么说易道是万道极源!中华文明的精髓是什么。但真理也应允许反对意见存在,真理越辩越明。如果真理是刀,反对意见可能是磨石;真理是本体反对意见可能就是镜子。事无对立面反而彰显不了发展,这也是辩证法和阴阳之理吧。真理本身也是相对的比如牛顿力学和相对论。思想文化上的独裁很可怕,诸子百家为何只剩儒?外国的教派信仰没人敢诋毁并能行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因为他们有反捍奸文化而我们有盛产捍奸的文化!侮辱英雄!瓦解民族凝聚力自尊荣誉感!造成民众麻醉变成奴隶!毫无斗志!易道不是要换醒沉睡的雄狮。周易赋
胡秉言
鸿濛混沌兮,孕盘古,无极始出兮,太极来。初生两仪兮,列四象,衍生八卦兮,智慧开。始祖伏羲,长坐方坛、听八风之气,观草长莺飞,审雷霆雨雪,察四季消长,度鹰翔鱼跃,悟八卦之魂,生八卦之理。开阴阳之道,正姻缘、和人伦秩序。“涂光休气兆北阈,赤文绿字焕东周”。 人奉之为神,尊八卦祖师。开华夏之文明,蕴奥妙神奇矣。
西伯姬昌兮,演文王八卦。推论解读兮,八八六十四。叠加成象,鉴析准确。乾坤立道列南北,造化天地成万物。雷声震震曰善教,巽逐阴风曰进退。坎险陷陷心惮虑,离丽附和柔顺心。艮止审慎动静适,兑喜悦悦善照临。
下古孔子兮,精修十翼。察言、观变,制器、卜占。取义象位之说,阐阴阳之对立。成系统之世界观,释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之变化。强宇宙变化之生生不息,说“天地之大德”,提“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之精论,。告后人“物极必反”之思想,调“居安思危”之忧患。倡“顺乎天而应乎人”,张自强不息,变革以成伟业。以“保合太和”之最高理想目标,承“和谐”之思想。立“易与天地准”。拓模糊解释现实之精确,确立易卦包罗万象之精髓,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人更三圣,世历三古。阴阳互应,刚柔相济,厚德载物,唯有周易。易道深矣。“求千太万后之果,明千思万绪之象”,经上下几千年,收无数仁人志士之鉴析,成群经之首而不愧。
古哉周易,新哉周易,东方文化之核心。天开新宇兮,浩正气,地现阡陌兮,展心懿。古为今用取精华,阴阳二进举世奇。揭示二元之规律,珍惜瑰宝悟易理。智慧若清泉,绵远若流长,用之不完,汲之不尽。“鸳鸯绣罢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玉匣存来枕边放,怎舍一时离己身。
《周易》的这个核心思想也叫中和,易道贵中和,中和的实质性的内涵,可以归结为阴阳协调,刚柔并济,双向互补,动态平衡,是事物生生不已持续发展的内在的生机活力,总体上是从阴阳哲学的基本原理自然引申而来。
照《周易》看来,整个客观世界是由阴阳两大所组成,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是个一体化的大系统,表现为大化流行的动态过程,生生不已,变化日新,其内在的动力机制则是阴与阳的协调并济,相反相成。
扩展资料
《周易》是中国本源传统文化的精髓,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巨著,历经七千多年的历史至今经久不衰,奠定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开创了东方文化的特色,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和巨大影响。
《易经》的思想智慧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易经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研究易经,而且都解释的通?是不是易经真的是玄之又...
易经是解释宇宙中的普遍规律,而且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因为它抓住了事物的根本。易经包含很多内容 医学 哲学 我主要学习预测易经是一本古老的书,深奥难懂,易经:哲学。 易经 历来为群经之首、称为天人之学, 是古人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掌握天地成物变化的规律 教人 学习做人处事的智慧。易经可以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人生 命运、前途、事业、缘分、婚姻、都可用易经来预测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卦,四卦生八卦。易经之八卦为六十四卦,人的一生就经过这六十四卦,在你遇到困难时,学习易经会教你怎么做怎么去面对的。
易经的奥秘和易经真的很容易区别?
缘起
笔者之前的工作一直是以科普类方向为主,对于易经的认识之前纯粹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出发,但是由于编辑部里林子比较大,存在一些稀有“品种”,其中一位就是神棍级别的易经爱好者。由于其经常利用易经推演一些事物的发展结果,正确率还颇高,导致引起了我的关注。后仔细研读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一书后,才慢慢领悟到易经能够用于预测占卜的可能的原因。想借这个机会和大家扯白通俗的分享一下。
国学大师南怀瑾
易经与《周易》的区别
这里我把《周易》使用了书名号而易经没有,说明其实易经并不是指一本具体的书,而周易的确是一部书籍,这是第一个区别。
易经是古代先民研究事物变化规律的一套理论体系,而这套体系通过《连山易》《归藏易》《周易》三部书籍得以文字化的体现。
按照南怀瑾的说法,《周易》是周文王在殷商坐牢期间的研究成果,他通过研究易经的理论体系后所作的结论,加上一些改进形成《周易》。而中国后来的儒道文化乃至百家争鸣中的很多思想的基础都是从《周易》中来的。
易经到底说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似乎是没有统一答案的,就像易经本身一样包罗万象。但是可以从字面简单的理解,易经就是研究“易”的“经”。(先不要打小编,听我慢慢说)易是代表变化的意思,经就是经验的总结。所以可以理解为是:研究事物变化现象和规律的经验总结。
早期易经的内容主要侧重关注的是自然界事物的变化规律,古代先民生产力不发达对自然现象了解也不充分,所以特别关注天气变化和很多自然现象的变化。由于和生存息息相关,在长期劳作的过程中逐步总结出了一些事物变化的规律,比如,太阳东升西落、下雨前经常是先刮风、木头能生火、水能灭火等这些朴素的自然规律。从而构建了懵懂的天地宇宙运行规律的基础认识。而这一时期的易经主要的作用是指导生产生活。
侧重自然规律的五行生克
而在《周易》成书之后,周文王对易经体系最大的改进,是从之前的侧重对天地自然的研究加入了人的因素,称为“天、地、人”三才。由于人类生于天地间,人的变化也符合整个宇宙体系的变化规律。由此开始易经体系中关于人和社会的变化规律的内容和研究丰富了起来。其中更包括人与自然相互影响、人与人相互影响、人与社会相互影响等变化的规律。
文王三才
易经为什么研究变化?
为什么易经研究关注的是变化本身?因为如果没有变化就叫做恒率,由于我们的宇宙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行星在围绕恒星运动,我们身体里的电子也在围绕原子核跳动。变化本身推动了宇宙的发展。有人说时间的本质就是数学中的一个变量,这个说法我是觉得很解惑的。因此变化就会有它的规律在其中。所以易经研究的就是事物怎么变化的规律。
举个例子:天黑之后过一段时间大概率是天亮(极昼极夜除外)。昼夜现象10天是这样的,100天也是这样的,所以古人认为昼夜交替就是一种规律。因此诞生了易经的阴阳交替概念。就是我们十分熟悉的阴阳鱼图像。
太极生两仪阴阳
有人可能好奇会问,黑中白点和白中黑点是什么?那就是月亮啊。:)
所以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和经验总结,先民就把观察认识到的一些规律总结后,形成了一套体系这就是易经的内容。
易经的数学模型基础
有人说打开宇宙奥秘的钥匙就藏在数学中,其实一点没错。你自己思考一下,数学是否就是把自然规律数字化表示的一门学科呢?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也是受到易经理论的影响而出。其实某种意义上看,这也是数学的生成论。
在初引入0(零)这个符号到西方时,曾经引起西方人的困惑, 因当时西方认为所有数都是正数,而且0这个数字会使当时的很多算式、逻辑不能成立(如除以0),甚至把0称为魔鬼数字,而被禁用。直至约公元15,16世纪0和负数才逐渐给西方人所认同,才使西方数学有快速发展。
然后其实如果没有这个0(零)人类的数学理论将永远停留在婴儿阶段。这个0(零)就是老子说的道。也就是大爆炸理论中的混沌之初,或者虚空。(其实0不是什么都没有,只是物的一个中间态,我理解是不可观察态)
而从易经到《周易》二仪生四象再有八卦到64像其实都是借助数理基础把事物演变过程图形化。易经中所谓的卦,可以通俗的看作是数学中的公式来理解。
卦象就是数学公式
由此,我们就把一个事物的发展演化过程形象化公式化了,这个过程在预测科学中称为建模。比如我们最熟悉的天气预报。
单个气候模型预测
天气预报是通过对预测对象进行建模来预测发展规律从而做出预报。
易经为什么可以用来预测?
结合上面说到的数理建模内容,其实用现在的观念来看,易经可以称为:通过长期实践经验总结,通过数理建模方式,研究事物发生变化大概率结果的一门学说。易经中的各种占卜方法,不管是六爻也好,烧龟甲看裂纹也罢。其实是对所要预测的事物进行了一次数学建模过程分析。
举个例子,在古代常常用易经来预测出征打仗的结果和吉凶。烧个龟甲看看裂纹走向就知道是输赢看似很奇妙,为什么一个微观事物的变化可以用来预测一场宏观事件的走向呢?其实原理我理解是这样的,由于我们的宇宙是一个全息的整体,单个事物也包含了宇宙的整个信息,这个信息是什么?就是变化的基本规律。宇宙看似无比巨大,但是基本运作规律可能就几个。所以一个微观事物也能承载。
龟壳形成的结构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一只乌龟的龟壳形成过程也是受到规律支配的,虽然最终外观可能不一样,但是形成过程是一样的。
龟甲受热后膨胀裂开,裂纹发展也是有其规律的,因为受热位置的不均匀所以裂纹呈现一定规律的向薄弱处或者龟甲成分脆弱处方向开裂的情况,因此最终裂纹到哪个区域停住,经过了那些区域。也是在整体规律控制之下的。
其实如果你把龟壳和坐标系放在一起看,发现龟壳就像是天然的坐标系。占卜的过程就是把一场战局的发展放到了一个坐标系中参考,裂纹就是战局发展的走势预测。打仗这种宏观的事件,其发展变化导致最终的输赢也是在过程中的细节决定的,绳子从薄弱处断,两军交战的过程中也是输在某方过程中出现薄弱的地方,这与龟甲在火上烤出现裂纹的变化所遵循的规律是一样的。由于存在这种变化规律上的联系,小小的龟甲也能大概率的预测打仗的发展变化趋势了。
关于预测的准确性
其实易经也好,《周易》也罢,终究只是一门变化规律论的学说,其准确性也只有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和推理基础,在人类没有完全掌握真正的宇宙变化规律前,其预测结果都只是一个参考。卦象的变化提示只是事物大概率发展的可能结果。就像《周易》卦辞中的说法一样,结论并不是绝对的吉或者凶,好坏都是相对而言的,主要是看身处其中的人怎么去看待这个事。占卜的结果只是告诉你一个大概率可能发生的方向而已。就像身处极地的人昼夜更替规律就和其他地方不同。规律也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
有句话说"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意思就是如果你靠易经的预测来作为生活的行动指南,就没有什么意思了。易经它包罗万象,讲的是世间的基本规律和道理。如果只狭义的用来占卜,一是不一定100%准确,另外明白了这些规律和道理,自然就不去做那些占卜一类的事情了。不然什么都被提前剧透了生活还有什么乐趣呢?
知生死不如把酒当下
梵观点:易经是面向大众的规律论和一种预测方法论,旦绝对不是那些用来搞封建,未卜先知的神秘论,当你了解易经后你会发现,这只是一门成体系的规律论学说,并且人人可以用。如果你遇到那些把易经搞得玄幻神秘的人,抱歉,那一定是骗钱的。缘起
笔者之前的工作一直是以科普类方向为主,对于易经的认识之前纯粹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出发,但是由于编辑部里林子比较大,存在一些稀有“品种”,其中一位就是神棍级别的易经爱好者。由于其经常利用易经推演一些事物的发展结果,正确率还颇高,导致引起了我的关注。后仔细研读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一书后,才慢慢领悟到易经能够用于预测占卜的可能的原因。想借这个机会和大家扯白通俗的分享一下。
国学大师南怀瑾
易经与《周易》的区别
这里我把《周易》使用了书名号而易经没有,说明其实易经并不是指一本具体的书,而周易的确是一部书籍,这是第一个区别。
易经是古代先民研究事物变化规律的一套理论体系,而这套体系通过《连山易》《归藏易》《周易》三部书籍得以文字化的体现。
按照南怀瑾的说法,《周易》是周文王在殷商坐牢期间的研究成果,他通过研究易经的理论体系后所作的结论,加上一些改进形成《周易》。而中国后来的儒道文化乃至百家争鸣中的很多思想的基础都是从《周易》中来的。
易经到底说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似乎是没有统一答案的,就像易经本身一样包罗万象。但是可以从字面简单的理解,易经就是研究“易”的“经”。(先不要打小编,听我慢慢说)易是代表变化的意思,经就是经验的总结。所以可以理解为是:研究事物变化现象和规律的经验总结。
早期易经的内容主要侧重关注的是自然界事物的变化规律,古代先民生产力不发达对自然现象了解也不充分,所以特别关注天气变化和很多自然现象的变化。由于和生存息息相关,在长期劳作的过程中逐步总结出了一些事物变化的规律,比如,太阳东升西落、下雨前经常是先刮风、木头能生火、水能灭火等这些朴素的自然规律。从而构建了懵懂的天地宇宙运行规律的基础认识。而这一时期的易经主要的作用是指导生产生活。
侧重自然规律的五行生克
而在《周易》成书之后,周文王对易经体系最大的改进,是从之前的侧重对天地自然的研究加入了人的因素,称为“天、地、人”三才。由于人类生于天地间,人的变化也符合整个宇宙体系的变化规律。由此开始易经体系中关于人和社会的变化规律的内容和研究丰富了起来。其中更包括人与自然相互影响、人与人相互影响、人与社会相互影响等变化的规律。
文王三才
易经为什么研究变化?
为什么易经研究关注的是变化本身?因为如果没有变化就叫做恒率,由于我们的宇宙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行星在围绕恒星运动,我们身体里的电子也在围绕原子核跳动。变化本身推动了宇宙的发展。有人说时间的本质就是数学中的一个变量,这个说法我是觉得很解惑的。因此变化就会有它的规律在其中。所以易经研究的就是事物怎么变化的规律。
举个例子:天黑之后过一段时间大概率是天亮(极昼极夜除外)。昼夜现象10天是这样的,100天也是这样的,所以古人认为昼夜交替就是一种规律。因此诞生了易经的阴阳交替概念。就是我们十分熟悉的阴阳鱼图像。
太极生两仪阴阳
有人可能好奇会问,黑中白点和白中黑点是什么?那就是月亮啊。:)
所以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和经验总结,先民就把观察认识到的一些规律总结后,形成了一套体系这就是易经的内容。
易经的数学模型基础
有人说打开宇宙奥秘的钥匙就藏在数学中,其实一点没错。你自己思考一下,数学是否就是把自然规律数字化表示的一门学科呢?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也是受到易经理论的影响而出。其实某种意义上看,这也是数学的生成论。
在初引入0(零)这个符号到西方时,曾经引起西方人的困惑, 因当时西方认为所有数都是正数,而且0这个数字会使当时的很多算式、逻辑不能成立(如除以0),甚至把0称为魔鬼数字,而被禁用。直至约公元15,16世纪0和负数才逐渐给西方人所认同,才使西方数学有快速发展。
然后其实如果没有这个0(零)人类的数学理论将永远停留在婴儿阶段。这个0(零)就是老子说的道。也就是大爆炸理论中的混沌之初,或者虚空。(其实0不是什么都没有,只是物的一个中间态,我理解是不可观察态)
而从易经到《周易》二仪生四象再有八卦到64像其实都是借助数理基础把事物演变过程图形化。易经中所谓的卦,可以通俗的看作是数学中的公式来理解。
卦象就是数学公式
由此,我们就把一个事物的发展演化过程形象化公式化了,这个过程在预测科学中称为建模。比如我们最熟悉的天气预报。
单个气候模型预测
天气预报是通过对预测对象进行建模来预测发展规律从而做出预报。
易经为什么可以用来预测?
结合上面说到的数理建模内容,其实用现在的观念来看,易经可以称为:通过长期实践经验总结,通过数理建模方式,研究事物发生变化大概率结果的一门学说。易经中的各种占卜方法,不管是六爻也好,烧龟甲看裂纹也罢。其实是对所要预测的事物进行了一次数学建模过程分析。
举个例子,在古代常常用易经来预测出征打仗的结果和吉凶。烧个龟甲看看裂纹走向就知道是输赢看似很奇妙,为什么一个微观事物的变化可以用来预测一场宏观事件的走向呢?其实原理我理解是这样的,由于我们的宇宙是一个全息的整体,单个事物也包含了宇宙的整个信息,这个信息是什么?就是变化的基本规律。宇宙看似无比巨大,但是基本运作规律可能就几个。所以一个微观事物也能承载。
龟壳形成的结构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一只乌龟的龟壳形成过程也是受到规律支配的,虽然最终外观可能不一样,但是形成过程是一样的。
龟甲受热后膨胀裂开,裂纹发展也是有其规律的,因为受热位置的不均匀所以裂纹呈现一定规律的向薄弱处或者龟甲成分脆弱处方向开裂的情况,因此最终裂纹到哪个区域停住,经过了那些区域。也是在整体规律控制之下的。
其实如果你把龟壳和坐标系放在一起看,发现龟壳就像是天然的坐标系。占卜的过程就是把一场战局的发展放到了一个坐标系中参考,裂纹就是战局发展的走势预测。打仗这种宏观的事件,其发展变化导致最终的输赢也是在过程中的细节决定的,绳子从薄弱处断,两军交战的过程中也是输在某方过程中出现薄弱的地方,这与龟甲在火上烤出现裂纹的变化所遵循的规律是一样的。由于存在这种变化规律上的联系,小小的龟甲也能大概率的预测打仗的发展变化趋势了。
关于预测的准确性
其实易经也好,《周易》也罢,终究只是一门变化规律论的学说,其准确性也只有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和推理基础,在人类没有完全掌握真正的宇宙变化规律前,其预测结果都只是一个参考。卦象的变化提示只是事物大概率发展的可能结果。就像《周易》卦辞中的说法一样,结论并不是绝对的吉或者凶,好坏都是相对而言的,主要是看身处其中的人怎么去看待这个事。占卜的结果只是告诉你一个大概率可能发生的方向而已。就像身处极地的人昼夜更替规律就和其他地方不同。规律也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
有句话说"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意思就是如果你靠易经的预测来作为生活的行动指南,就没有什么意思了。易经它包罗万象,讲的是世间的基本规律和道理。如果只狭义的用来占卜,一是不一定100%准确,另外明白了这些规律和道理,自然就不去做那些占卜一类的事情了。不然什么都被提前剧透了生活还有什么乐趣呢?
知生死不如把酒当下
梵观点:易经是面向大众的规律论和一种预测方法论,旦绝对不是那些用来搞封建,未卜先知的神秘论,当你了解易经后你会发现,这只是一门成体系的规律论学说,并且人人可以用。如果你遇到那些把易经搞得玄幻神秘的人,抱歉,那一定是骗钱的。缘起
笔者之前的工作一直是以科普类方向为主,对于易经的认识之前纯粹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出发,但是由于编辑部里林子比较大,存在一些稀有“品种”,其中一位就是神棍级别的易经爱好者。由于其经常利用易经推演一些事物的发展结果,正确率还颇高,导致引起了我的关注。后仔细研读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一书后,才慢慢领悟到易经能够用于预测占卜的可能的原因。想借这个机会和大家扯白通俗的分享一下。
国学大师南怀瑾
易经与《周易》的区别
这里我把《周易》使用了书名号而易经没有,说明其实易经并不是指一本具体的书,而周易的确是一部书籍,这是第一个区别。
易经是古代先民研究事物变化规律的一套理论体系,而这套体系通过《连山易》《归藏易》《周易》三部书籍得以文字化的体现。
按照南怀瑾的说法,《周易》是周文王在殷商坐牢期间的研究成果,他通过研究易经的理论体系后所作的结论,加上一些改进形成《周易》。而中国后来的儒道文化乃至百家争鸣中的很多思想的基础都是从《周易》中来的。
易经到底说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似乎是没有统一答案的,就像易经本身一样包罗万象。但是可以从字面简单的理解,易经就是研究“易”的“经”。(先不要打小编,听我慢慢说)易是代表变化的意思,经就是经验的总结。所以可以理解为是:研究事物变化现象和规律的经验总结。
早期易经的内容主要侧重关注的是自然界事物的变化规律,古代先民生产力不发达对自然现象了解也不充分,所以特别关注天气变化和很多自然现象的变化。由于和生存息息相关,在长期劳作的过程中逐步总结出了一些事物变化的规律,比如,太阳东升西落、下雨前经常是先刮风、木头能生火、水能灭火等这些朴素的自然规律。从而构建了懵懂的天地宇宙运行规律的基础认识。而这一时期的易经主要的作用是指导生产生活。
侧重自然规律的五行生克
而在《周易》成书之后,周文王对易经体系最大的改进,是从之前的侧重对天地自然的研究加入了人的因素,称为“天、地、人”三才。由于人类生于天地间,人的变化也符合整个宇宙体系的变化规律。由此开始易经体系中关于人和社会的变化规律的内容和研究丰富了起来。其中更包括人与自然相互影响、人与人相互影响、人与社会相互影响等变化的规律。
文王三才
易经为什么研究变化?
为什么易经研究关注的是变化本身?因为如果没有变化就叫做恒率,由于我们的宇宙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行星在围绕恒星运动,我们身体里的电子也在围绕原子核跳动。变化本身推动了宇宙的发展。有人说时间的本质就是数学中的一个变量,这个说法我是觉得很解惑的。因此变化就会有它的规律在其中。所以易经研究的就是事物怎么变化的规律。
举个例子:天黑之后过一段时间大概率是天亮(极昼极夜除外)。昼夜现象10天是这样的,100天也是这样的,所以古人认为昼夜交替就是一种规律。因此诞生了易经的阴阳交替概念。就是我们十分熟悉的阴阳鱼图像。
太极生两仪阴阳
有人可能好奇会问,黑中白点和白中黑点是什么?那就是月亮啊。:)
所以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和经验总结,先民就把观察认识到的一些规律总结后,形成了一套体系这就是易经的内容。
易经的数学模型基础
有人说打开宇宙奥秘的钥匙就藏在数学中,其实一点没错。你自己思考一下,数学是否就是把自然规律数字化表示的一门学科呢?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也是受到易经理论的影响而出。其实某种意义上看,这也是数学的生成论。
在初引入0(零)这个符号到西方时,曾经引起西方人的困惑, 因当时西方认为所有数都是正数,而且0这个数字会使当时的很多算式、逻辑不能成立(如除以0),甚至把0称为魔鬼数字,而被禁用。直至约公元15,16世纪0和负数才逐渐给西方人所认同,才使西方数学有快速发展。
然后其实如果没有这个0(零)人类的数学理论将永远停留在婴儿阶段。这个0(零)就是老子说的道。也就是大爆炸理论中的混沌之初,或者虚空。(其实0不是什么都没有,只是物的一个中间态,我理解是不可观察态)
而从易经到《周易》二仪生四象再有八卦到64像其实都是借助数理基础把事物演变过程图形化。易经中所谓的卦,可以通俗的看作是数学中的公式来理解。
卦象就是数学公式
由此,我们就把一个事物的发展演化过程形象化公式化了,这个过程在预测科学中称为建模。比如我们最熟悉的天气预报。
单个气候模型预测
天气预报是通过对预测对象进行建模来预测发展规律从而做出预报。
易经为什么可以用来预测?
结合上面说到的数理建模内容,其实用现在的观念来看,易经可以称为:通过长期实践经验总结,通过数理建模方式,研究事物发生变化大概率结果的一门学说。易经中的各种占卜方法,不管是六爻也好,烧龟甲看裂纹也罢。其实是对所要预测的事物进行了一次数学建模过程分析。
举个例子,在古代常常用易经来预测出征打仗的结果和吉凶。烧个龟甲看看裂纹走向就知道是输赢看似很奇妙,为什么一个微观事物的变化可以用来预测一场宏观事件的走向呢?其实原理我理解是这样的,由于我们的宇宙是一个全息的整体,单个事物也包含了宇宙的整个信息,这个信息是什么?就是变化的基本规律。宇宙看似无比巨大,但是基本运作规律可能就几个。所以一个微观事物也能承载。
龟壳形成的结构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一只乌龟的龟壳形成过程也是受到规律支配的,虽然最终外观可能不一样,但是形成过程是一样的。
龟甲受热后膨胀裂开,裂纹发展也是有其规律的,因为受热位置的不均匀所以裂纹呈现一定规律的向薄弱处或者龟甲成分脆弱处方向开裂的情况,因此最终裂纹到哪个区域停住,经过了那些区域。也是在整体规律控制之下的。
其实如果你把龟壳和坐标系放在一起看,发现龟壳就像是天然的坐标系。占卜的过程就是把一场战局的发展放到了一个坐标系中参考,裂纹就是战局发展的走势预测。打仗这种宏观的事件,其发展变化导致最终的输赢也是在过程中的细节决定的,绳子从薄弱处断,两军交战的过程中也是输在某方过程中出现薄弱的地方,这与龟甲在火上烤出现裂纹的变化所遵循的规律是一样的。由于存在这种变化规律上的联系,小小的龟甲也能大概率的预测打仗的发展变化趋势了。
关于预测的准确性
其实易经也好,《周易》也罢,终究只是一门变化规律论的学说,其准确性也只有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和推理基础,在人类没有完全掌握真正的宇宙变化规律前,其预测结果都只是一个参考。卦象的变化提示只是事物大概率发展的可能结果。就像《周易》卦辞中的说法一样,结论并不是绝对的吉或者凶,好坏都是相对而言的,主要是看身处其中的人怎么去看待这个事。占卜的结果只是告诉你一个大概率可能发生的方向而已。就像身处极地的人昼夜更替规律就和其他地方不同。规律也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
有句话说"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意思就是如果你靠易经的预测来作为生活的行动指南,就没有什么意思了。易经它包罗万象,讲的是世间的基本规律和道理。如果只狭义的用来占卜,一是不一定100%准确,另外明白了这些规律和道理,自然就不去做那些占卜一类的事情了。不然什么都被提前剧透了生活还有什么乐趣呢?
知生死不如把酒当下
梵观点:易经是面向大众的规律论和一种预测方法论,旦绝对不是那些用来搞封建,未卜先知的神秘论,当你了解易经后你会发现,这只是一门成体系的规律论学说,并且人人可以用。如果你遇到那些把易经搞得玄幻神秘的人,抱歉,那一定是骗钱的。缘起
笔者之前的工作一直是以科普类方向为主,对于易经的认识之前纯粹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出发,但是由于编辑部里林子比较大,存在一些稀有“品种”,其中一位就是神棍级别的易经爱好者。由于其经常利用易经推演一些事物的发展结果,正确率还颇高,导致引起了我的关注。后仔细研读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一书后,才慢慢领悟到易经能够用于预测占卜的可能的原因。想借这个机会和大家扯白通俗的分享一下。
国学大师南怀瑾
易经与《周易》的区别
这里我把《周易》使用了书名号而易经没有,说明其实易经并不是指一本具体的书,而周易的确是一部书籍,这是第一个区别。
易经是古代先民研究事物变化规律的一套理论体系,而这套体系通过《连山易》《归藏易》《周易》三部书籍得以文字化的体现。
按照南怀瑾的说法,《周易》是周文王在殷商坐牢期间的研究成果,他通过研究易经的理论体系后所作的结论,加上一些改进形成《周易》。而中国后来的儒道文化乃至百家争鸣中的很多思想的基础都是从《周易》中来的。
易经到底说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似乎是没有统一答案的,就像易经本身一样包罗万象。但是可以从字面简单的理解,易经就是研究“易”的“经”。(先不要打小编,听我慢慢说)易是代表变化的意思,经就是经验的总结。所以可以理解为是:研究事物变化现象和规律的经验总结。
早期易经的内容主要侧重关注的是自然界事物的变化规律,古代先民生产力不发达对自然现象了解也不充分,所以特别关注天气变化和很多自然现象的变化。由于和生存息息相关,在长期劳作的过程中逐步总结出了一些事物变化的规律,比如,太阳东升西落、下雨前经常是先刮风、木头能生火、水能灭火等这些朴素的自然规律。从而构建了懵懂的天地宇宙运行规律的基础认识。而这一时期的易经主要的作用是指导生产生活。
侧重自然规律的五行生克
而在《周易》成书之后,周文王对易经体系最大的改进,是从之前的侧重对天地自然的研究加入了人的因素,称为“天、地、人”三才。由于人类生于天地间,人的变化也符合整个宇宙体系的变化规律。由此开始易经体系中关于人和社会的变化规律的内容和研究丰富了起来。其中更包括人与自然相互影响、人与人相互影响、人与社会相互影响等变化的规律。
文王三才
易经为什么研究变化?
为什么易经研究关注的是变化本身?因为如果没有变化就叫做恒率,由于我们的宇宙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行星在围绕恒星运动,我们身体里的电子也在围绕原子核跳动。变化本身推动了宇宙的发展。有人说时间的本质就是数学中的一个变量,这个说法我是觉得很解惑的。因此变化就会有它的规律在其中。所以易经研究的就是事物怎么变化的规律。
举个例子:天黑之后过一段时间大概率是天亮(极昼极夜除外)。昼夜现象10天是这样的,100天也是这样的,所以古人认为昼夜交替就是一种规律。因此诞生了易经的阴阳交替概念。就是我们十分熟悉的阴阳鱼图像。
太极生两仪阴阳
有人可能好奇会问,黑中白点和白中黑点是什么?那就是月亮啊。:)
所以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和经验总结,先民就把观察认识到的一些规律总结后,形成了一套体系这就是易经的内容。
易经的数学模型基础
有人说打开宇宙奥秘的钥匙就藏在数学中,其实一点没错。你自己思考一下,数学是否就是把自然规律数字化表示的一门学科呢?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也是受到易经理论的影响而出。其实某种意义上看,这也是数学的生成论。
在初引入0(零)这个符号到西方时,曾经引起西方人的困惑, 因当时西方认为所有数都是正数,而且0这个数字会使当时的很多算式、逻辑不能成立(如除以0),甚至把0称为魔鬼数字,而被禁用。直至约公元15,16世纪0和负数才逐渐给西方人所认同,才使西方数学有快速发展。
然后其实如果没有这个0(零)人类的数学理论将永远停留在婴儿阶段。这个0(零)就是老子说的道。也就是大爆炸理论中的混沌之初,或者虚空。(其实0不是什么都没有,只是物的一个中间态,我理解是不可观察态)
而从易经到《周易》二仪生四象再有八卦到64像其实都是借助数理基础把事物演变过程图形化。易经中所谓的卦,可以通俗的看作是数学中的公式来理解。
卦象就是数学公式
由此,我们就把一个事物的发展演化过程形象化公式化了,这个过程在预测科学中称为建模。比如我们最熟悉的天气预报。
单个气候模型预测
天气预报是通过对预测对象进行建模来预测发展规律从而做出预报。
易经为什么可以用来预测?
结合上面说到的数理建模内容,其实用现在的观念来看,易经可以称为:通过长期实践经验总结,通过数理建模方式,研究事物发生变化大概率结果的一门学说。易经中的各种占卜方法,不管是六爻也好,烧龟甲看裂纹也罢。其实是对所要预测的事物进行了一次数学建模过程分析。
举个例子,在古代常常用易经来预测出征打仗的结果和吉凶。烧个龟甲看看裂纹走向就知道是输赢看似很奇妙,为什么一个微观事物的变化可以用来预测一场宏观事件的走向呢?其实原理我理解是这样的,由于我们的宇宙是一个全息的整体,单个事物也包含了宇宙的整个信息,这个信息是什么?就是变化的基本规律。宇宙看似无比巨大,但是基本运作规律可能就几个。所以一个微观事物也能承载。
龟壳形成的结构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一只乌龟的龟壳形成过程也是受到规律支配的,虽然最终外观可能不一样,但是形成过程是一样的。
龟甲受热后膨胀裂开,裂纹发展也是有其规律的,因为受热位置的不均匀所以裂纹呈现一定规律的向薄弱处或者龟甲成分脆弱处方向开裂的情况,因此最终裂纹到哪个区域停住,经过了那些区域。也是在整体规律控制之下的。
其实如果你把龟壳和坐标系放在一起看,发现龟壳就像是天然的坐标系。占卜的过程就是把一场战局的发展放到了一个坐标系中参考,裂纹就是战局发展的走势预测。打仗这种宏观的事件,其发展变化导致最终的输赢也是在过程中的细节决定的,绳子从薄弱处断,两军交战的过程中也是输在某方过程中出现薄弱的地方,这与龟甲在火上烤出现裂纹的变化所遵循的规律是一样的。由于存在这种变化规律上的联系,小小的龟甲也能大概率的预测打仗的发展变化趋势了。
关于预测的准确性
其实易经也好,《周易》也罢,终究只是一门变化规律论的学说,其准确性也只有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和推理基础,在人类没有完全掌握真正的宇宙变化规律前,其预测结果都只是一个参考。卦象的变化提示只是事物大概率发展的可能结果。就像《周易》卦辞中的说法一样,结论并不是绝对的吉或者凶,好坏都是相对而言的,主要是看身处其中的人怎么去看待这个事。占卜的结果只是告诉你一个大概率可能发生的方向而已。就像身处极地的人昼夜更替规律就和其他地方不同。规律也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
有句话说"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意思就是如果你靠易经的预测来作为生活的行动指南,就没有什么意思了。易经它包罗万象,讲的是世间的基本规律和道理。如果只狭义的用来占卜,一是不一定100%准确,另外明白了这些规律和道理,自然就不去做那些占卜一类的事情了。不然什么都被提前剧透了生活还有什么乐趣呢?
知生死不如把酒当下
梵观点:易经是面向大众的规律论和一种预测方法论,旦绝对不是那些用来搞封建,未卜先知的神秘论,当你了解易经后你会发现,这只是一门成体系的规律论学说,并且人人可以用。如果你遇到那些把易经搞得玄幻神秘的人,抱歉,那一定是骗钱的。缘起
笔者之前的工作一直是以科普类方向为主,对于易经的认识之前纯粹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出发,但是由于编辑部里林子比较大,存在一些稀有“品种”,其中一位就是神棍级别的易经爱好者。由于其经常利用易经推演一些事物的发展结果,正确率还颇高,导致引起了我的关注。后仔细研读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一书后,才慢慢领悟到易经能够用于预测占卜的可能的原因。想借这个机会和大家扯白通俗的分享一下。
国学大师南怀瑾
易经与《周易》的区别
这里我把《周易》使用了书名号而易经没有,说明其实易经并不是指一本具体的书,而周易的确是一部书籍,这是第一个区别。
易经是古代先民研究事物变化规律的一套理论体系,而这套体系通过《连山易》《归藏易》《周易》三部书籍得以文字化的体现。
按照南怀瑾的说法,《周易》是周文王在殷商坐牢期间的研究成果,他通过研究易经的理论体系后所作的结论,加上一些改进形成《周易》。而中国后来的儒道文化乃至百家争鸣中的很多思想的基础都是从《周易》中来的。
易经到底说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似乎是没有统一答案的,就像易经本身一样包罗万象。但是可以从字面简单的理解,易经就是研究“易”的“经”。(先不要打小编,听我慢慢说)易是代表变化的意思,经就是经验的总结。所以可以理解为是:研究事物变化现象和规律的经验总结。
早期易经的内容主要侧重关注的是自然界事物的变化规律,古代先民生产力不发达对自然现象了解也不充分,所以特别关注天气变化和很多自然现象的变化。由于和生存息息相关,在长期劳作的过程中逐步总结出了一些事物变化的规律,比如,太阳东升西落、下雨前经常是先刮风、木头能生火、水能灭火等这些朴素的自然规律。从而构建了懵懂的天地宇宙运行规律的基础认识。而这一时期的易经主要的作用是指导生产生活。
侧重自然规律的五行生克
而在《周易》成书之后,周文王对易经体系最大的改进,是从之前的侧重对天地自然的研究加入了人的因素,称为“天、地、人”三才。由于人类生于天地间,人的变化也符合整个宇宙体系的变化规律。由此开始易经体系中关于人和社会的变化规律的内容和研究丰富了起来。其中更包括人与自然相互影响、人与人相互影响、人与社会相互影响等变化的规律。
文王三才
易经为什么研究变化?
为什么易经研究关注的是变化本身?因为如果没有变化就叫做恒率,由于我们的宇宙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行星在围绕恒星运动,我们身体里的电子也在围绕原子核跳动。变化本身推动了宇宙的发展。有人说时间的本质就是数学中的一个变量,这个说法我是觉得很解惑的。因此变化就会有它的规律在其中。所以易经研究的就是事物怎么变化的规律。
举个例子:天黑之后过一段时间大概率是天亮(极昼极夜除外)。昼夜现象10天是这样的,100天也是这样的,所以古人认为昼夜交替就是一种规律。因此诞生了易经的阴阳交替概念。就是我们十分熟悉的阴阳鱼图像。
太极生两仪阴阳
有人可能好奇会问,黑中白点和白中黑点是什么?那就是月亮啊。:)
所以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和经验总结,先民就把观察认识到的一些规律总结后,形成了一套体系这就是易经的内容。
易经的数学模型基础
有人说打开宇宙奥秘的钥匙就藏在数学中,其实一点没错。你自己思考一下,数学是否就是把自然规律数字化表示的一门学科呢?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也是受到易经理论的影响而出。其实某种意义上看,这也是数学的生成论。
在初引入0(零)这个符号到西方时,曾经引起西方人的困惑, 因当时西方认为所有数都是正数,而且0这个数字会使当时的很多算式、逻辑不能成立(如除以0),甚至把0称为魔鬼数字,而被禁用。直至约公元15,16世纪0和负数才逐渐给西方人所认同,才使西方数学有快速发展。
然后其实如果没有这个0(零)人类的数学理论将永远停留在婴儿阶段。这个0(零)就是老子说的道。也就是大爆炸理论中的混沌之初,或者虚空。(其实0不是什么都没有,只是物的一个中间态,我理解是不可观察态)
而从易经到《周易》二仪生四象再有八卦到64像其实都是借助数理基础把事物演变过程图形化。易经中所谓的卦,可以通俗的看作是数学中的公式来理解。
卦象就是数学公式
由此,我们就把一个事物的发展演化过程形象化公式化了,这个过程在预测科学中称为建模。比如我们最熟悉的天气预报。
单个气候模型预测
天气预报是通过对预测对象进行建模来预测发展规律从而做出预报。
易经为什么可以用来预测?
结合上面说到的数理建模内容,其实用现在的观念来看,易经可以称为:通过长期实践经验总结,通过数理建模方式,研究事物发生变化大概率结果的一门学说。易经中的各种占卜方法,不管是六爻也好,烧龟甲看裂纹也罢。其实是对所要预测的事物进行了一次数学建模过程分析。
举个例子,在古代常常用易经来预测出征打仗的结果和吉凶。烧个龟甲看看裂纹走向就知道是输赢看似很奇妙,为什么一个微观事物的变化可以用来预测一场宏观事件的走向呢?其实原理我理解是这样的,由于我们的宇宙是一个全息的整体,单个事物也包含了宇宙的整个信息,这个信息是什么?就是变化的基本规律。宇宙看似无比巨大,但是基本运作规律可能就几个。所以一个微观事物也能承载。
龟壳形成的结构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一只乌龟的龟壳形成过程也是受到规律支配的,虽然最终外观可能不一样,但是形成过程是一样的。
龟甲受热后膨胀裂开,裂纹发展也是有其规律的,因为受热位置的不均匀所以裂纹呈现一定规律的向薄弱处或者龟甲成分脆弱处方向开裂的情况,因此最终裂纹到哪个区域停住,经过了那些区域。也是在整体规律控制之下的。
其实如果你把龟壳和坐标系放在一起看,发现龟壳就像是天然的坐标系。占卜的过程就是把一场战局的发展放到了一个坐标系中参考,裂纹就是战局发展的走势预测。打仗这种宏观的事件,其发展变化导致最终的输赢也是在过程中的细节决定的,绳子从薄弱处断,两军交战的过程中也是输在某方过程中出现薄弱的地方,这与龟甲在火上烤出现裂纹的变化所遵循的规律是一样的。由于存在这种变化规律上的联系,小小的龟甲也能大概率的预测打仗的发展变化趋势了。
关于预测的准确性
其实易经也好,《周易》也罢,终究只是一门变化规律论的学说,其准确性也只有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和推理基础,在人类没有完全掌握真正的宇宙变化规律前,其预测结果都只是一个参考。卦象的变化提示只是事物大概率发展的可能结果。就像《周易》卦辞中的说法一样,结论并不是绝对的吉或者凶,好坏都是相对而言的,主要是看身处其中的人怎么去看待这个事。占卜的结果只是告诉你一个大概率可能发生的方向而已。就像身处极地的人昼夜更替规律就和其他地方不同。规律也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
有句话说"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意思就是如果你靠易经的预测来作为生活的行动指南,就没有什么意思了。易经它包罗万象,讲的是世间的基本规律和道理。如果只狭义的用来占卜,一是不一定100%准确,另外明白了这些规律和道理,自然就不去做那些占卜一类的事情了。不然什么都被提前剧透了生活还有什么乐趣呢?
知生死不如把酒当下
梵观点:易经是面向大众的规律论和一种预测方法论,旦绝对不是那些用来搞封建,未卜先知的神秘论,当你了解易经后你会发现,这只是一门成体系的规律论学说,并且人人可以用。如果你遇到那些把易经搞得玄幻神秘的人,抱歉,那一定是骗钱的。
哲学,像《易经》之类,有什么现实意义呢?我是一个哲学爱好者,但是不明白...
看看《新自然辩证法.》吧,柔月博客。
?
》探讨世界变化之中的规律。要是不想看下面总结就是一句话
《易经》是中国古代关于世界本源问题的专著。从古至今给历代文人极大的影响,不过因为现代的思想观念是唯一论,唯物论,坚决遏制二元论以及近代学习西方哲学和各种乱七八糟东西的思潮影响。所以易经从一本包罗万象的书慢慢向着只涉及占卜方向的书籍发展的趋势。
“《易经》”作为一部中国古代著作的名称,是从汉代开始流行的。汉代统治集团以儒学治天下,儒家学者选定了一套古代典籍(儒家十三经)作为知识传播工具,并把《周易》列为首经,始有《易经》之称。《周易》的编定者把前代的易书称为《易》。据《礼记》记载,在《易经》之前,共有三个《易》的版本,即《归藏》、《连山》和《周易》,后来的《易经》就是指《周易》。《周易》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学术界有“《易》历三圣”的说法,即伏羲作八卦、文王系辞并演为六十四卦、孔子作传。流传至今的《周易》,大约形成于战国时期,由孔子及其传人编定而成。其实,《易经》还经历了老子和秦始皇两位重要历史人物的检验。老子的《道德经》有88个句子引自《易经》(据《图解易经》,祖行编著,华威国际出版社,2009年3月1版,第2页),而秦始皇嬴政在“焚书坑儒”的文化运动中却保留了《易经》。为便于叙述,本文使用“《易经》”名称。
关于《易经》这部著作的性质和价值,中国现代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直到今天,学者们对《易经》的看法仍然大相径庭。《易经》的思想发端于伏羲八卦,在历经了周文王、老子、孔子、秦始皇,直至晚清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它的科学性从来没有受到中国学者的质疑。到了二十世纪初叶,在西方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历史时刻,中国却沦为科学技术的沙漠,并且维持着落后的社会制度,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和践踏。在这种条件下,中国开明学者举起了民主、科学和法制的旗号,并引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这种局面,也成为杨振宁等现代学者否定《易经》,认为《易经》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占据着中国哲学的统治地位,学术界关于《易经》的评价多数是负面的。比如
1,《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8月第1版,缩印本,1390页):
易经 ①即“周易”。②指《周易》中同《传》相对而言的经文部分。由卦、爻两种符号和卦辞(说明卦的)、爻辞(说明爻的)两种文字构成,都是为着占卦用的。最早可能萌芽于殷周之际,惟全部经文当系长期积累的产物,共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在的外衣下,保存了古代人的某些朴素辩证法的观点。
2,《经书浅谈》(杨伯俊著,中华书局出版社,1984年7月第1版):
古人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客观情况和规律极其缺乏认识,因之产生不少活动。卜和筮()便是一种。尤其是上层人物,什么举动都得先请教神灵,问问吉凶(7页)。
孔子把《周易》看成一部哲学书,并不是看成一部占筮书(15页)。
汉朝人解释《周易》,离不开“象”和“数”……到三国魏末,王弼注释《周易》,开“玄学”之风,扫除术数(即上述“象数”、“互体”、“爻辰”之类),便把《周易》之为占筮书变成哲学书。宋朝道士陈抟又创为“先天”、“后天”、“太极”、《河图》、《洛书》之说,把周易变为方士书(16-17页)。
《周易》本是占筮书,应该还他本来面目,无妨仍把它看成古代占筮书。这是古人的……(17页)
3,《中国文化辞典》(施宣圆等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11月第1版):
易经:指《周易》中相对《传》而言的经文部分,是流传至今最古老的一部占筮之书。……在的形式下,保留了有关古人的思想和认识能力的资料,包含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萌芽,在中国思想历史上有深远影响。
在以上三部著作中,后二者基本上抄袭《辞海》的观点,都认为《易经》是一本占筮书,而且是封建的。三者都认为,占筮活动必然是封建活动。
在中国民间,一些带有色的活动的确与《易经》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算命卜卦、阴阳风水活动等等。但是,《易经》“”论并没有统一人们的观点。与之相反,在中国思想文化界,《易经》“科学”论也一直延续着。据张善文在马振彪遗著《周易学说》(马振彪遗著,张善文整理,花城出版社,2002年1 月1版,)中的介绍,曾执教于北平中国大学国学系的马振彪教授,“以弘扬《易》道为己任”,“倾其毕生心血”,著成《周易学说》遗稿。马振彪卒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他对于《易经》的研究也就持续到了这一时期。张善文本人还与他的老师黄寿棋教授合著了《周易译注》,于198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一改“以经注经”的传统易学惯性,赵定理把中国《易经》、道德哲学与物理学和数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成为当代中国“科学易”派的代表人物。赵定理于195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天文系天体物理专业,同年分配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太阳物理研究室,从事太阳光谱研究工作,1984(有介绍说为1964)年改向从事古天文与《易经》、中医方面的研究。他先后编著了多部易学、哲学和科普性的著作,他的科学道德哲学著作《中华自然哲学的数理原理》,于2003年4月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的牟宗三、祖行等也有不少易学成果。牟宗三曾认为:“黑格尔就不能了解道家,他对中国的哲学完全不能了解”(《四因说讲演录》,牟宗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6月1版,63页)。1997年12月27日,首届国际《易经》大会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召开,开启了经常性的国际易学活动。
《易经》究竟是怎样一部书呢。《易经》“”论的根据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相传为文王的系辞,大部分都与占卜利害吉凶有关。比如:乾卦第一,元、亨,利,贞。节卦第六十,上六,苦节,贞凶,悔亡。《易经》在古代的用途,主要用于占筮,现代出土的大量殷商卜辞就是例证。《易经》在民间的传播也是与占卦算命等活动共存的。但是,这些关于《易经》价值的判断,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首先,占筮活动并不等于活动。占,就是推断或预测,是问题解决活动。筮是一种草,作计算工具之用。对行动的厉害吉凶进行预测,不仅古人要做,而且是现代人经常要做的工作,只不过占筮和推测的过程要以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为依据。要实现准确的占筮,就需要精确的设卦;要做到精确的设卦,就要全面地认识事物运动和变化的特性。其次,《易经》被用于活动,并不等于《易经》是活动的产物,正如物理学被用于活动,不能证明物理学是产物一样。
《易经》这部书,在它成为儒家经典之前,一般就叫《易》,而没有人叫它《占》或《卜》、《筮》。至于“归藏”、“连山”和“周易”,则是夏、商、周三个朝代《易》的版本,据说与卦符或卦象的排列秩序有关。“易”字的语义,就是“变”或“变化”,这是不存在争议的。问题在于如何看待《易经》所关注的变化。狭隘地理解《易经》的人,只把易经的变化看成是六个位置上的阴阳爻所构成的全部变化形式,而不考虑六个位置和阴阳爻的象征。“易”作为象形字,有的认为象蜥蜴,有的认为象日月。许慎《说文解字》:“蜥蜴蜒(左虫右匽)蜓守宫也,象形;秘书曰日月为易,象阴阳也”。其实,蜥蜴守卫宫室的行为,也是不断变化的过程。
我们现在所讨论的《易经》,是在伏羲氏所作八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传说中的汉民族的文明始祖,有伏羲氏、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黄帝等等。据当代史学界的推断,五帝时代的黄帝,大约生活在公元前26世纪之初(据《现代汉语词典》),但是这只是推测。先秦两汉著作中多有关于太昊帝伏羲氏的记载,也都不能确定他的生活年代。我们现在对伏羲的生活年代进行判断,只能根据各种文献对当时文明程度的描述进行推测,那个年代大约是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据后来文献的记载,伏羲氏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发现了万事万物的阴阳互变之道,并画出八卦以作为这种互变规律的象征。在伏羲氏的时代,汉民族的文字大约处于初创阶段,所以缺少关于八卦的书面语说明。至于阴阳、三才、乾坤坎离震艮巽兑、天地水火雷风山泽等,或为前人口传心授,或为后人发挥而出。到商朝末年,文王把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并以书面语言进行了定义和规范。
在《易经》中,“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的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象征”;“象征互动”也是西方现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一切符号都可以看作是一种象征,比如诉诸于人们听觉的语言符号等。许慎《说文解字》:“象,长鼻牙南越大兽,三季一乳,象耳牙四足之形”。虽然大象今天仍然生活的南亚,但是,古人并不是经常能够见到大象的实体,而只是根据大象的骨骼去想象其模样。这就是“象”这个象形字所表达的语义的来源。在阅读和理解《易经》的过程中,要区别各种不同意义的象征。首先是八卦(或六十四卦)符号的象征。八卦符号所象征的是一切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普遍形式,而不是个别的事物或具体的吉凶利害标志。其次,是三个位置的象征意义。所谓“三才者、天地人”,是用“天地人”的关系来表示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普遍形式,“天地人”只是实例。古代学者之所以把三才命名为“天地人”,是因为天大、地大、人大,最容易被人们认识。第三,文王系辞“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所涉及的各种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现象,这些象征用于解释文王所定义的卦义。
《易经》,是用阴阳两种符号(爻象)表示事物内部对立统一的普遍形式,用三个(或三组)位置表示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普遍关系的著作。如果根据现代学术规范重新命名,《易经》则叫做《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普遍形式》。
一切哲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寻找到支配着我们这个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普遍规律,这个东西也叫做道或逻格斯。然而,佛家和量子物理学派的知识又告诉我们,宇宙或者是不定的。我们相信,我们面对的是同一个世界,而不同的观察者和思想者,却总是得出不同的结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一元论、二元论和多元论,决定论和不定论,存在主义、结构主义、逻辑原子主义等等,都是不同的观察者在不同的时空点对世界进行观察和思考的产物。在凡此种种的主义和理论之中,谁能经受住历史的考验,则另当别论。
人类是有意识的动物,是知性的动物。人类在世界中寻找自由,总是关注着自身行动的利害吉凶和成败得失。人类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知识,又以不断积累知识的方式来支持自身的行动。人类有关于自身和环境关系的知性,也有关于个别事物和世界整体关系的知性。如果我们认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那么,与之相对的就是科学。我们关于个别事物和现象的认识和研究,无不以我们所持有的世界观为根据;而我们要得出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总的根本的看法”,则必须“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从中抽象出万事万物运动和变化的根本原因。
宇宙的无限丰富性,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认识空间,因此,人类的哲学思绪也显得五斑斓。不过,近代影响世界的哲学思潮绝大多数都是从西方兴起,中国则象哲学真空一样,不断接受着西方哲学文明的启蒙。但是,这并不能成为“中国哲学非法”论的根据。中国易学思想虽然发生于远古,近代以来又饱受冷落和非难,但是它的科学性、普适性、简洁性和彻底性却远远超出西方众多主要流派。
《易经》提出了阴阳对立统一理论,创立了辩证法。《易经》的辩证法既不“唯心”,也不“唯物”,高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有人认为《易经》包含有“朴素的辩证法”,其实,《易经》之外并无“豪华的辩证法”。相对于《易经》,黑格尔的辩证法不过是倒退。《易经》用最简洁的符号组合揭示出最复杂的道理,创立了人类最早的形式语言符号系统。《易经》包含有二进制计数法思想,给莱布尼兹以启示或支持。《易经》采用了结构主义的方法,他的一个卦象就是一个语句,而爻象则是词汇。《易经》提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的理论。在儒家的易学思想中,乾,是处于统治地位的矛盾的方面,坤则是处于从属地位的矛盾的方面。《易经》创立了人类最早的问题解决程序,这就是被“《易经》”论者所责难的占卜。设卦,就是建立形式语句或数据结构;占卜,就是根据已经掌握的事物的运动规律,确定事物未来的运动状态。《易经》的问题解决手段,到现代仍然可以直接适用机器运算。以《易经》为基础,在中国绵延数千年的易学,有着十分清晰明确的概念体系,并非如黑格尔所指的那样,是处于抽象的低级的层次。关于《易经》所包含的极为丰富的思想,我们将另文论述。开玩笑。哲学是需要自己从生活中领悟的,书本中写的东西只是为了跟你产生共鸣,不是为了告诉你真理,幼儿园的孩子根本不懂什么叫生活,他还没有那么丰富的阅历,怎么能懂哲学以往的哲学都象迷宫一样缺少求准确答案的方法,所以它给你的是迷惑。你如果想在哲学中求的明白或想在哲学中迅速求得准确答案就必须站在辩证法的基础上做立体式的矛盾面定向研究,比如:先看问题出在量变质变的度及上下层次的位置,再看问题处在对立统一矛盾面是否平衡,再看问题在否定之否定前后面的位置,然后就能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了。易经是玄学,故做高深,深到一个程度,连说的人都不知识是什么意思。所以解经没有一定的标准,见人见智,对它的解释没有什么正误之分。
哲学启蒙书可看:苏菲的世界。
为什么说《易经》是一本很难读懂的书?
《易经》华夏上古三大奇书之一
大二上思政课的时候,思政老师问我们以后想干什么,有个同学说他想读懂《易经》,老师发出了惊叹的表情,说你很了不得。
因为这本书根本没有几个人真正读懂了。听完之后,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通过翻阅一些资料后,为什么《易经》很难读懂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中国的《易经》分为《周易》和《易经外传》。“《易经》”是古代儒家、道家等儒家经典著作中关于宇宙万物演化和人的自然智慧之书。
而“《易经外传》”是古人对宇宙、自然变化规律的总结和阐释。“《易经》”是一部从易到经的著作,其中包含了人的思维方式、处事原则等,而“《易经》”也被称为“群经之首”。
它是中国古代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它以天地之道为基本原则,以宇宙万物及其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宝库,更是中国古代哲学史和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易经》对人们的思想有巨大影响力,是中国文化里最有影响力的一部著作之一。《易经》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它里面有非常多哲学基础知识。
1、天、地、人
《易经》里有很多的说法,如“天、地、人”,其中“天”指的是天,“地”指的是地,“人”指的是人。“
天”和“地”其实就是一种空间概念,如果把天理解成一个坐标的话,那么“天”和“地”之间是相互对应作用的。
“天”在自然界中比较普遍分布,“地”则主要分布在地壳中和地幔内。
“天”是一个宇宙体系中一个基本的空间概念。“天”指的是天和地之间对应关系,人类从大自然里面获得太多的知识,所以“地”也成为了他们最大价值追求所在。
“人”指了人这个主体,“天”是人这一主体和“地”这个主体之间相互关系决定了“人”对“天”的依赖关系。
2、天地万物的演化
“天地万物演化”是中国哲学对自然界的认识,宇宙起源于天体,并不断演化成星系团,再经过无数次星系团间碰撞,最后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自然界。
人类将宇宙万物与人类自身相联系,并由此提出了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所产生的观点。而自然界是一种大统一状态下形成的整体。
当我们面对现实世界时,世界与外界也处于大统一状态。所以说人类是宇宙万物与人类自身相联系的结果。
3、人性与天命
人性是一个主观的命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和分析。但我们可以从一个最简单的角度来看待人性。就像《易经》所说,“乾坤卦的卦象,其实也是天地之道。
而不同的道德修养所代表了不同人对人生道路问题和道德标准等问题的看法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会看到许多“圣贤”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强调人性善恶对人生道路问题和道德标准问题的影响。
4、人与自然的关系(阴阳相生,互行其利)
中国是一个讲究自然的国家,人们不仅重视自然,而且也很重视自然。中国文化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人必须与人一样地对待自然。《易经》中关于阴阳观最早是起源于印度。印度人认为阴阳和五行一样,都是人们生活在天地之间最基本也是最基本的元素。
在他们看来这种元素组合在一起才是最根本的东西。他们认为人类对地球有一种天然敬畏感和归属感,人们会对地球产生敬畏之心。
5、对生命的态度:一切归于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中国的文化中,没有绝对的完美,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只有每个人自己从自身出发,努力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境界,才能真正做到一种完美的生活。
《易经》认为,一切事物都有一个根本规律:道、天、地。在世界万物中,万物最本质和不变的就是它们之间共同运动所产生的规律。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其特殊性和普遍性。
一切事物背后都有着一定规律,它们也就互相联系和影响而存在着统一整体。因此就好像是天地之间存在着一条无形而恒久的东西——道贯穿在整个宇宙之中。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古老的典籍,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易经》大致成书于西周时期,拒今已经两千七百多年,它是一部阐述天地万物、宇宙变化典籍。时隔千年,为什么会感觉阅读《易经》会感到困难呢?
☀-–首当其冲的就是文字问题
许多古籍记载的都是繁体字,更有记载的是甲骨文。这导致习惯使用简体字的我们在翻阅古籍时不知从何下手。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所有绚丽的瑰宝都因文字的产生得以传承。古人在创造文字时会用到许多方法,如通过类比物像形状而造字,通过联想而造字等等。只有翻阅前人的注书,我们才能更加明白先贤在典籍中所想表达的意思。简体字很多也失去了他原本的意思,因文字问题导致不能理解文意是我们今天很难看懂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文章断句问题
在古人记录过程中,是不会有标点符号这一说法的。标点符号是近现代才规定在文章中使用,帮助读者能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而不同的断句就会产生不同的意思,如果因为错误的断句你就会产生错误的理解,从而曲解先贤的意思。这是非常困难的,你需要掌握一定的语文语法,还有每个词的词性转换。现存在典籍断句都是专家们经过商定确定的,但并不是唯一的标准,如果你有新的见解也可以进行验证。
☀-–再者是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古人用词非常简短、优美、含义丰富。这就导致我们很多地方因为被省略而显得晦涩难懂。五四运动时期,胡适倡导用白话文替代文言文后,使更多的人能够读书、识字、明理。白话文的推广大大地降低来我们国家文盲的概率,同时也为我们读古籍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当然这是利远远大于弊的。
☀-–最后就是文化底蕴丰富
时代背景的文化也影响着作者的写作,因为文化的差异而不能理解文意也是常有的事。同时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因为能经得过实践的考验。他们看似简单的几句话,缺包含着深奥的道理。如果不进行大量的阅读和一定的思考是不可能读懂先贤的文章的。如“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那什么是太极?什么是四象八卦?他们怎么会又有关系呢?中医中的“阴阳”“气“又是什么?许多高深的知识让我们不能完全读懂。
《易经》是我们祖先通过观察宇宙洪荒、万物星辰而总结出来的事物发展规律的一本著作。确实是非常难以理解,但这是因为这样,他才会包含更多神秘的东西。对未来的探索,我们终要不断努力。
《易经》这部书究竟讲了什么内容,至今仍在迷雾之中,所以才产生了种种奇怪的说法。比如,它可能是上一个文明遗留下来的,或者甚至有人说它的外星人的作品。这些说法无非是想说,我们永远都不可能读懂《易经》。
❤️
《易经》杂谈(南怀瑾)
孔子对易经的评价:“洁静精微,易教也”,洁静:学了易经,人会变的宁静。精微:内容无比细密精确。
三易:《连山易》神农时代,艮卦开始。《归藏易》黄帝时代,坤卦开始。这两易在民间用于医药和堪与。《周易》周文王的读书笔记,乾卦开始。三易中最出名。
易经三原则:1.变易,变化万端,同佛教的无常。2.简易,学会后很简单,掐指一算就好。3.不易,不变,万变不离其宗。“宗”是本体。
易经三法则:万事万物都有的,理:原则,道理。象:现象,表象。数:量?。
《易经》就是仿生学,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八卦就是宇宙间的八个现象,八个事物:乾卦:天。坤卦:地。离卦:太阳。坎卦:月亮。震卦:雷。巽卦:风。艮卦:山,陆地。兑卦:水。
“爻”就是交,在易经中代表“笔画”。不断“—”阳爻。断“——”阴爻。八卦的方位和顺逆与现在的正好相反:太阳在西 ,逆时针是顺时针。
“对宫卦”指八卦图中相对位置的两个卦。中国的思维方式是归纳,由繁到简,西方的是演绎,由简到繁。
“先天八卦”是宇宙形成的八大现象:天,地,日,月,风,雷,山,水。“后天八卦”是说明宇宙以内的变化和运用的法则(算卦)。区别见P013。后天八卦记忆口诀: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寄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后天八卦横,竖,斜三卦加起来都是15,两个卦加起来都是10。易经的象和数是科学的,理被朱熹讲歪了(各说各有理,理不能统一)。
八卦图背诵:乾三连,坤三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八卦图由三爻变六爻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人数也复杂,三爻不够用了。现在用的都是六爻。原因:孔子说: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三极指天地人三才,人分阴阳,3*2得6。
六十四卦是由八卦变易来的,画卦从下开始,下叫内,上叫外,任何事情的变化都是内因起作用,卦名是从上到下,变的规律是:1.本体卦。2.初爻变。3.二爻变。4.三爻变。5.四爻变。6.五爻变。7.四爻复原。8.内卦复原。八八就64卦。
京房十六卦:是孔子弟子商瞿的一脉, 传给汉的京房,他创了京焦易。他是一个基础卦变革16次,并且卦名也与64卦的名字有所不同。
秦统一之前中国文化属于上古文化,各地不同:易经属于中原文化(山西,河南);楚国文化(华中,华南);孔子文化(鲁国);道家文化(齐国);阴阳五行文化可能更早(河北,北京)。
五行(金水木火土)与易经不是同时产生的,“行”指运动,这个运动包括:生,克。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克:隔一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的方位(易经方位):东方木,西方金,北方水,南方火,中央土。
天干:意思是在这个太阳系,天体间互相干扰,相互吸引。它的出现比周易早,因为五行不能解释世界了,才创造出天干来描述世界。天干是五行的阴阳变化。
中国古代医学分两大派,在养生之道上,一派重视养脾胃(南方)。一派重视养肾(北方)。
地支是地球的运行,它指的是天文上黄道十二宫的名称,宫指位置,黄道指太阳从东方起来,向西方落下,所绕的一圈,叫黄道面。黄道面和赤道有区别。古人将黄道周围的星空分为四个区,每个区有金,木,水,火,土,日,月七个星座,共28个星座,所以称二十八星宿(宿通宫,指休息的地方)。每个星座在黄道面上每个月位置都不同,用地支表示这十二个部位。
六十花甲是天干与地支结合出来的名称与天文学中的躔度(太阳与地球一天走一度,走完一年是365度)相似。??
十二生肖可能是汉时候从印度传过来的。
冲:相对就是冲,是指地支中的6个对立的位置。合:立场相同就是合,在地支圆圈中,横平就是合。如:辰和申合??
把五行,八卦,天干,地支归纳到一起就是纳甲。与八卦伏羲画连接就是乾纳甲,坤纳已,艮纳丙,兑纳丁,戊己在中间,震…
纳甲是指天上的星座和地面的配合,也就是天生星宿的变异状况会反应它所管辖的区域的人事变化。
数分阴:2.4.6.8.10。中数是六,所以阴爻也用6表示。阳:1.3.5.7.9。最大的是九,所以阳爻也用9来表示。如:初九,六二,六三,九四,六五,上九画出来就是噬嗑卦。
易经用于卜卦有两个:《周易》,《京焦易》,金钱卦(用三个铜钱卜卦,秦)。用于堪舆术是晋朝的郭璞。用于人文文化是孔子。
卜卦讲究心诚则灵,就说明人自身就具备先知的本能,所以道教,佛教要修身。佛教要修报通,修通,鬼通,妖通,依通(卜卦)。
数字卜卦法(p066)?
《河图》《洛书》。中国文化大方向是从西北到东南变迁。文化统一在秦后,尧舜禹三代文化各不同,最早的文化在河北北边的黄帝,晋朝往南迁移,到南宋时南方文化大盛。
在方位上:西方是东南西北,中国是,东南西北上下,印度是十方。
《洛书》图中的数字和文王的卦图数字一样。
《系传》是孔子研究《易经》的心得体会,分上下两传,共24篇。
易的解释以汉朝的道人魏伯阳为最好,易字上日下月,易就是日月运行的大法则。
是依赖,卜卦是寻求心灵的宁静 ,因为无论物质世界还是人的精神世界,无时无刻不在不平衡中。
第三圈是地支对月份,子月是十一月。这个历是夏禹历法又叫夏历又叫阴历是以月亮为标准的历法。
第四圈是中国音乐的名词,通称律吕。在陕西和河南的边界古人在地下埋一种“吕管”,里面放芦灰,共十二支,不同的节气吕管发不同的声音,这就是中国音乐的来历。
“三阳开泰”就是地天泰卦,因为下面是三个阳爻,对应的月份是正月。冬眠中国叫蛰伏。
第五圈是节气,如大雪是节,冬至是气
十二辟卦可以推算天气和历史命运,邵康节—邵雍的《皇极经世》和流传的烧饼歌,推背图都是推算国家命运的书,是易经象和数的部分,《系传》是理的部分是哲学。
对于生命的起源:哲学上称本体,家称主宰,神,上帝,佛,道,中国人叫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两仪生四象:老阴,老阳,少阴,少阳。《易经》称乾,指宇宙未形成以前的阶段,坤造成了万物。《黄帝内经》是易经在医学上的使用。
卜卦的结果四个字“吉凶悔吝”,悔吝指忧烦愁虑,“无咎”指没有毛病,不等于好。古人讲“一动不如一静”的原因是一动就是吉一凶三,悔吝也属于凶。这个道理和现在用的“舒适区”一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世界的都在谈生死问题,基督教的上帝,天堂,佛教的轮回,西方极乐世界,佛教认为生命是两种东西,有灵性,感情,思想的叫命,所以只有人有生命,植物是有生没命,佛教认为人的身体是正报,山河等是依报。中国最看淡生死,认为死不过就是天黑了,睡觉了,中国道家认为生命是可以长久的,道家的修炼精,气,神就是对西方灵魂是“超电磁波的一种解释”。所以禹王(治水)说:“生者寄也,死者归也”。中国人对生命是乐观的,西方哲学是悲观的。
“三极”指天地人,分阴阳就是六爻。
占卜筮是三种方法,占是用数理推定结果。卜古代用骨头,还可以用其它。筮是用筮草的一定数字卜卦,现在的抽签就是这个道理。
彖辞是断语的意思,说现象,爻辞说每一爻,讲变化的道理,卦辞说整个卦,说卦德和卦情。彖辞和象辞都是孔子写的,是对卦辞和爻辞的解释。系辞:除卦图外所有的文字都叫系辞,主要指周文王,周公,孔子做的文字说明。《易经》的彖辞,爻辞,象辞都是以天地法则的观念,拉到人事上来讲,就是《周易》的精神,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开始。《文言》也是孔子写的,是孔子研究乾坤两卦的心得体会,是现在的“思想体系”。
中国人不,只相信自己,“天人合一”的天指人心。我理解就是“身心合一”,超我,本我合一。
庄子《齐物论》的观念:万物是平等的,从起点说是平等的,比如,我们都是人,但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同,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努力不同。“吹万不同”中“吹万”指“万有”就是万事万物,比如吹来的风是一样的,当时遇到不同的事物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易经的三个重要观念:化:造化,宇宙的来源是变化而来的,用现代科学的解释就是有元素,原子等不断的转化而来的。曲:认识到宇宙运行的轨道都是“圆”的,只有“曲而全”(老子说)。神:是中国人的宇宙的本体,就是“天人合一”的那个东西,也叫“道”,是西方人的“本体”,也就是宇宙起源的功能。“神无方而易无体”是中国哲学的顶点,就是一切都在变,在易。
《周易》是周文王对六十四卦的注解,是心得体会。任何民族的文字都是从图画开始的,中国文化是从八卦开始的。周文王做了卦的卦辞(整个卦的图案或叫现象)和爻辞(每一个爻的解释)。
龙是中国的文化图腾,在黄帝时就用龙给官员起名。
九五至尊:九是阳数中最大的,五是阳数中的中间,所以意思是至中至正,就是九五至尊。蒋介石字中正就来源于此。中国哲学重视“中”,认为中是大吉大利的,可上可下的,所以有了“中庸之道”一词。
性命:性是精神的生命,命是肉体的生命。中医对应的八卦,乾为首,坤为腹,艮为背,离为眼,坎为耳,巽为鼻,兑为口。一天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两个小时。
《周易》对卦的解释分五个阶段:1.卦辞。2.爻辞。3.彖辞。4.象辞。5.文言(就是以文化的观念研究易经)。
性情:性是本体,情是情绪。七情六欲:七情指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是佛家的观念。
西方哲学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中国易经哲学讲究心物一元也就是“精”。易经中出现“大人”一词,它是《大学》(从乾卦来)中的大人,是马斯洛认为的自我实现的人,超越的人,是圣人,是佛,是上帝。但是人人都是佛,是大人,只要做到“知行合一”,“身心合一。”《中庸》(从坤卦来)。
《参同芪》是道家的丹经鼻祖,为东汉魏伯阳所著,所谓“参同”是就《易经》,《老子》,《庄子》三本书的道理和方法,与人修炼成仙的科学是相通的。
坤卦是地,是月亮,是母亲,厚德载物。乾卦是天,是太阳,是父亲。是人们的引深意,中国文化是把宇宙的知识全部拉到人文方面,强调“天人合一”。
《易经》就是远古人画了世界的简笔画,后人写画的象征义,人文方面的象征义,所以易经是代代古人的共同智慧。对易经的崇拜也许有名人效应,是孔子最早研究的。
敲木鱼是因为鱼睡觉是不闭眼的,强调人要时刻警醒。
古人把太阳叫金乌,月亮叫玉兔。章是光明和美丽的意思。乾卦谈龙,坤卦谈月亮。
衣裳:衣是外罩,裳是里面的裙子。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是孔子在《系传》中的话,说明中国也是讲因果报应的,与佛教不同的是,佛教讲前生,现在和后世,儒家讲祖宗,本身,子孙。
蒙卦是谈教育的,中国政教不分,最高领导人,实际上是大家长。
孔子的《易传》也叫“十翼”,就是十篇文章,包括《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 故称“十翼”。
中国没有,因为中国人不需要创造一个造物主,中国人本来就知道“有天地,然后有万物”。且古人对物的认识是不分唯物和唯心的,“心物一元”就说明思想也是物质的。
几个古字的意思:师是众,比是相随,履可以解释为路,豫是优越,蛊是一种虫子,临是扩大,噬嗑是啃,贲是饰,咸是都,夷是伤,乖是乖张,蹇是跛脚是受伤,夬(guai)是决,姤是遇,萃是聚,艮是止,巽是入,兑是悦,介是一个人顶天立地的站着。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指三坟指三易,五典指五经(尚书),八索就是八卦,九丘就是《河图》《洛书》的理数。
一等人领导变化(开天辟地),二等人把握变化(见风使舵),三等人适应变化(随波逐流)。
看风水就是要避开风避开水。
先天八卦(伏羲)相对相加9是八卦的体,后天八卦(周文王)相对相加是十是八卦的用,可以卜筮。
女大十八变也是从易经而来,因为蓍草卜卦需要十八次分草才可以成一卦。
我们现在用的阳历是西方的,是从民国开始的。事实上中国古代也有阴阳历之分,二十四节气,七十二气候,卜卦就用的阳历(太阳历)。现在用的阴历是根据每月十五月圆来订定的。
天有三义:1.天空。2.道。3.人的良心。
老子的:道(太极是圆圈,是空)生一,一生二(阴阳,男女),二生三(儿子),三生万物(生生不息,万物成)。老子的道理从人的现象而来。哈哈!
中国文化的精髓是:自助天助,自助人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所以没有信仰的必要。
《易经》有两个版本,为何分为有文字的和没有文字的?
因为没有文字的版本晦涩难懂不利于传播,于是出现了有文字注释版本的。打开《易经》,其实我们会发现,真正的《易经》是有两个版本的。一个版本是孔子作注释的那个版本,基本成为了儒家学派的经典,那上面的文字、卦象普通人也能看得懂。其实《易经》还有一个版本,打开第一页,你就会发现,这上面没有哪一个字是你能认识的。我有幸曾经在一位老师那里看到过这个版本,感觉那种文字的确是中华文字,却又完全脱离了我们的认知范围。后来根据老师的讲解,原来文字才是真正拖累高深学问的一种障碍。为什么这么说呢?孔子之所以注解《易经》,那是因为绝大多数人都看不懂,只有少部分聪明人才能领悟。
周文王推演的《易经》原版是无字真经,之后的“有字真经”是儒家圣人孔子的“修订版”。谈及《周易》,这在我国可是一部鼎鼎大名,乃至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古老典籍。周易中蕴含的智慧,据说已经超越了“现代人”的想象,乃至于“无穷无尽”。历来对周易的研究,也是分为两派,争论不休:分别是“象数派”和“义理派”。传闻易经有两个版本,分别是有字版本的无字版本。这两个版本有什么区别和渊源呢?
周文王所著的《易经》是一部货真价实的“无字真经”。我们都知道,易经是当年的周文王受困于监牢时推演而得的一部“天书”。但是《易经》的形成其实也不是无根之水,无源之木。相传易经是周文王根据人祖伏羲研制的“六十四卦”的基础上加以延伸而出的。伏羲这位人祖的智慧相当高深,可谓是古往今来也没有几个人能和他媲美,所以“六十四卦”也是非常云里雾里,令人捉摸不透。在“六十四卦”基础上推演而得的“无字真经”易经,虽然对比之下更加“浅显易懂”了一些,但是在当时的人们看来,仍然是一头雾水。
如今的“有字真经”是当年儒家圣人孔子修订而成的。熟悉历史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当年太史公司马迁在监狱中遭受“宫刑”,曾经这样来安慰自己:“孔子五十始修易”。当年儒家圣人孔子周游列国,传播自己的思想和学说,也就是“王道”。但在当时春秋各国烽火狼烟,人人追求“富国强国”的时候,孔子的“仁政”主张不被诸侯所认可。晚年的他,会心沮丧,甚至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此后他便专心致志的把精力投入在修订“经典”当中。如今的“有字真经”版易经,就是经过孔子十多年的呕心沥血,修订而成的。
因为原来的易经是没有文字的,文字是后来人的注释。《易经》是由周文王通过推演伏羲的八卦加上自己的感悟而创作的,普通人很难看懂。而另一个版本则是孔子对其做出注释故让普通人也能看懂,文字是为了让人便于理解。《易经》有没有白话文?
一定有。不过那是初级人员读易经六十四卦的必须品。你记住:你只先买白话的。问什么?因为那些直译的不会打扰你的思维,如果买本解说的它会打扰你的思维,因为它一会说这一会说那,而且你想买更好的。读完白话,你在读解说或精华的。在说,白化的它不会说那么多东西。打个比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乾卦》。白话简单就说:应该像天那样自强不息。”从这句话中你可以想:天的品德是自强不息,作人应该像天,这说明人要坚韧不拔。你看这立刻知道了解说或精华的一些内容,然后在旷充一下就行了,然后在用于生活。这就是白话文的好处有,你买那种有解说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