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观分析报告,婚恋观的问题及分析
大学生应如何建立正确的婚恋观
一、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历年真题试卷。
二、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专业知识视频课程。
三、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视频课程。
四、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讲义和模拟题。
五、事业单位招聘专业知识讲义和模拟题。
六、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专项题库100套。
七、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重点时事汇总。
八、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作文知识复习资料与题库。
九、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行测知识讲义与题库。
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申论知识讲义与题库。
需要丢邮箱,我发给大家,我自己也是刚刚在 冬白瓜 里面下载的。枫树。
南红玛瑙首饰戴哪只手没有讲究。
无论佩戴在哪个手上都是合适的,只要是佩戴舒适和美观就可以。佩戴舒适,美观,在哪个手上都是可以的。至于在佛院,不要把首饰露出来即可,也是可以佩戴的。
南红玛瑙保养方法:
1、南红制品要避免与硬物的碰撞。由于南红玛瑙的硬度较大,所以受到撞击也容易破碎,特别是镂空的作品更容易损坏,平常摆放、携带要稳固结实,或是收藏在质地柔软的盒内;
2、南红的清洗。长时间佩戴或摆放的玛瑙表面产生油污或灰尘。灰尘要用柔软的毛刷清洁;油污应以温淡的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冲净;(新南红-下图)
3、南红尽量避免阳光直射或过冷过热,以避免热胀冷缩而损坏;
4、南红尽量避免与化学试剂等物品接触,避免腐蚀而影响其鲜艳度和光亮度;
5、南红的擦拭要用柔软的布或毛巾,避免划伤,有助于保养和维持原有的品质;
6、南红都需要经常补水,以保持其中水分的平衡,如感到南红玛瑙缺水现象已经比较严重,可将其放在纯净水中进行补水。(老南红--下图)
扩展资料:
收藏和佩戴南红玛瑙手串一定要注意新老之分:
1、南红玛瑙珍贵,关键在于其天然形成的红色
俗话说:“千种玛瑙万种翠”,说的就是玛瑙的颜色与种类很复杂。常见的玛瑙有红、白、灰、黑、蓝、绿等几种颜色。作为手串的材料,最常见的就是南红玛瑙。红玛瑙在西汉以前称为“赤玉”或“赤琼”。
南红玛瑙这一称呼的诞生时间并不长,至少在上世纪90年代还没有流传起来。南红玛瑙的定义及所指说法不一,有的说是云南的红玛瑙,也有的说是南方的红玛瑙,但甘肃等北方省份也有红玛瑙。
目前,业界一般认为南红玛瑙是对产自中国西南部的一种颜色艳丽、润泽浑厚的红玛瑙的统称,具体产地主要是云南、甘肃和四川。
南红玛瑙之所以珍贵,关键在于其天然形成的红色,且颜色鲜艳,质地细腻。此外,材料的稀缺性和出材率极低也使其更为珍稀。南红玛瑙的应用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贵族墓葬中就已发现南红玛瑙的串饰了。
云南博物馆馆藏有古滇国时期的南红饰品,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的清代南红玛瑙凤首杯更是精美,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2、新南红颜色偏沉重,没有老南红的蜡状亚光
拍卖纪录显示,老玛瑙一直是收藏价值与经济价值很高的文玩品。玩老玛瑙——包括手串,便是这一领域的一个重要原则。近些年来,随着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四川凉山和云南保山地区的高品质南红矿被相继发现。
收藏级别的南红作品又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老玛瑙与新玛瑙的最明显区别在于,前者的通透度要明显逊于后者。换言之,后者要比前者透亮。
不同时代的不同开采地,造成了玛瑙质地不尽相同。业界称清代的玛瑙最好,不是出于对清代的盲目尊古与崇拜,而是因为清代玛瑙的通透度更接近传统对玉质的要求。
业内人士指出,收藏和佩戴南红玛瑙手串,一定要区分开老南红与新南红。老南红手串带有珠光宝气的光泽,气质高贵华丽;新南红的颜色偏于沉重,没有老南红的蜡状亚光,装饰效果不甚理想。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购买南红玛瑙手串注意新老之分
百度百科--南红玛瑙
。
如果没有女朋友的就另当别论了
婚房装修攻略http://www.wed114.cn/wiki/article_3702.html没钱就一定有事!
建议你趁着年轻,找个手艺好好学学,然后认真工作,攒点钱。这样以后不管什么困难,只要口袋有钱,都能顺利挺过。
千万不要迷倍!就是,我也有同感。我最近也是这样的。本来我运气就不好,有天参加商家抽奖竟然中了一等奖结果空欢喜一场。当时中一等奖的时候我就不相信结果不相信是对的。在网上买衣服又买到了以次充好的假货,退货过程也是百般累心。一天没个好心情。小孩也不好带天天哭兮兮,我都快疯了。孩子他爸爸还说不让孩子读幼儿园,这是要虐死我的节奏嘛!!!唉,,,什么都不能太在意,太在意累,烦
求2000字左右的大学生婚恋观念调查分析
当前,“大学生恋爱”现象中存在着恋爱现象普遍、恋爱动机多元、恋爱占生活比重较大、恋爱时感情冲动等问题。根据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结合学生和学生家长座谈会等其他方式的了解,对如上问题的形成进行分析。
2.1 大学校园生活具备恋爱条件
在社会交往中,形成恋爱需要具备四个条件:第一,身心发展相对成熟;第二,人生观相对稳定;第三,社会化程度较高;第四,经济相对独立。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恰好使这四个条件具备雏形。大学生的年龄界限已跨过青春期,进入成年期,开始了人体发育的第二高峰。这一时期的男女都有了接近异性的欲望,对性的体验十分敏感。其中,男生在这一阶段比女生表现明显。进入校园以后,意味着大学生进入了独立的生活环境,有了自己简单的财务收支,有了自己的思想与对问题的看法,能够适当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在心理上,大学生个人心中的烦恼不愿向长辈倾诉,但又急切希望得到新的社会环境和关系的认可。当亲密关系的需要显得尤为迫切的时候,有孤独感的大学生走向恋爱成为极其自然的事情。
2.2 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学生恋爱动机的多元
除了自然因素外,社会因素在恋爱中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表现青年恋爱的文艺和影视作品很多,互联网上也存在大量关于两性及感情问题的探讨,激发了大学生的好奇心理。他们向往浪漫的爱情经历,渴求拥有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的知音相伴,持这种观点的大学生,一旦遇到合适的异性,就容易萌发爱情。同时,大学生是同辈群体,容易相互影响。看到身边的学友一个个成双入对,便会萌发孤独感和攀比心,不少没想谈恋爱的大学生为表现自己,也盲目效仿,寻求异性朋友。也有少数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压力大或者爱慕虚荣、沉迷于高消费等原因而选择恋爱。他们企图通过恋爱来解决经济上的困难或者在经济上赚取利益。有的甚至不惜名誉,采取欺骗的方式同时进行几段“恋情”,反映了一种畸形的婚恋观。
2.3 大学生对恋爱的认识处于初级阶段
分析调查结果不难看到,部分大学生对恋爱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很多大学生把恋爱放在第一位而忽视学习,甚至盲目的把恋爱的最终目标定义在同居上,完全忽视了将来的发展与现在努力的关系,忽视了对社会、家庭及他人的责任。尽管这种现象所占的比例不大,但也应引起足够重视。大学生对恋爱的认识的偏差,有各种因素的影响,也表明了学校婚恋观教育的缺失。长期以来,一方面是大学生大量出现的恋爱问题,一方面却是婚恋观教育的缺失。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课程、课时量屈指可数,而更严重的是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教育途径,只能寄希望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对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进行系统性的研究非常必要。
3 培养正确的婚恋观
由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并没有完全成熟,恋爱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大学生恋爱问题应当予以关注,对于不健康的恋爱倾向应积极地进行教育和引导。教育方式不能停留在简单的说教上,随着学生心理的不断变化,教育手段与方法也要不断更新。
3.I 婚恋观教育内容和目标的层次性
将婚恋观教育和目标分层次,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年龄的人设置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这样
使婚恋观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育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的同时,也要把理想落到现实的生活中,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主要进行把精力放在学习上的教育;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进行文明恋爱与心理调节的教育。可以在不同年级设置不同的恋爱观教育课程,把教育的效果发挥到最佳。
3.2 增强教育的参与性与实践性
中国传统婚恋观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石是认知系统,强调道德知识和道德观念的灌输,忽视婚恋观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活动,教育内容不能有效地内化为受教育者的道德信念,道德信念不能有效的外化、支持和指导其道德行为。因此,应该重视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行为养成”,按照“设置场景——引导角色进入——体验——选择”的教育模式,帮助大学生学会思考和选择。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规范,而且使之具有适应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觉性。学校可以利用团委、学生会等组织通过开展丰富多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实大学生的校园生活;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引导,让大学生懂得如果在大学阶段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谈恋爱,势必会分散精力影响自己的学习,引导他们处理好事业和爱情的关系;多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开设爱情婚姻专题讲座、人体生理学和性健康教育等课程,消除他们对于爱情的困惑和焦虑,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3.3 注重社会的广泛参与
在经济转轨和市场需求的刺激下,以赢利为目的的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广播、电视的普及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社会文化的受众群和传播效率大大增加。目前,大学生获取性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和一些不良杂志。部分新闻媒体背离行业道德和伦理修养,个别媚俗刊物违法传播不健康文化,给年轻一代造成了不良影响。社会舆论应该在是非、善恶、美丑面前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肩负起社会繁荣、健康文化氛围的营造责任。建立多层次、多视角的立体网络系统,调动一切因素和手段,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团体、大众媒体等共同营造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氛围。可以创办婚恋观教育主题网站,发挥互联网优势,占领网络平台,介绍相关知识,开设聊天、讨论的服务窗口,与大学生加强沟通。
婚恋观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婚恋问题上的集中体现,是对婚姻和恋爱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大学时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也是人生婚恋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因为没有建立良好的婚恋观而使大学生活受到重创,那是令人惋惜的。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文明的婚恋观,为他们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于大学生恋爱观调查工作报告
大学生恋爱婚姻观是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当大多数人都认可大学生谈恋爱的时候,大学生自己又是如何看待的呢?为此,我盘点了对大学生的恋爱婚姻观进行了调查研究 范文 ,以此来了解他们的恋爱状况及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甚至婚姻等方面的态度。
更多的大学生恋爱观调查 报告 请点击下方↓↓↓
★恋爱观调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
★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恋爱观与恋爱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一)
此次调研使用软件“问卷星”制作问卷后在网络上发放,并回收统计结果。2016年10月23日-2016年10月25日三天时间内共回收有效问卷102份,其中男生占49.02%,女生占50.98%。
(1)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对象中,47.06%的人是谈过恋爱的,52.94%的人回答否。由数据可见,如今的大学生其爱情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谈恋爱在大学校园已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了。
(2)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有13.73%的人并不想谈恋爱而是想以学业为重;有79.41%对的人其恋爱动机是为了寻找人生伴侣共同进步;尽管调查显示有接近八成的人其恋爱动机是积极向上的,但还是有6.86%大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把握不定,看到周围的人在谈恋爱便选择盲目从众而谈恋爱。因此端正恋爱动机也有它的必要性。
(3)调查显示,约有七成的大学生对选择恋爱对象时所考虑的因素偏重于 “共同话题等精神上的契合”,可见他们的思想还是趋于成熟的。而样貌、身高等外表因素、家庭情况或有无事业心这些因素也占一定比例。
(4)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对象中,38.24%的人认为自己不具备迎接/拒绝爱的能力;61.76%的人认为自己具备能力在面对别人示爱时能及时做出自己的选择。
(5)调查显示,遭受恋爱挫折时,超过一半的人能坦然面对。但是仍有7.84%的人其心态不可取,选择偏激报复。爱情是生活中美好的事情。在处理恋爱挫折的问题上,正确的态度是做到失恋不失德、失恋不失态、失恋不失志。
(6)调查显示,多数人赞成恋爱是婚姻的基础这一说法。还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表示可以接受婚前性行为,可见性在大学已经不是禁忌的话题。人的观念开放了,对于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大多数人表示“只要两情相悦就可以”。相比起以前的封建思想,现在的大学生在思想上开放了很多。因此,性 教育 的科普也极其重要!
(7)调查问卷中对于大学生恋爱成功与否的预估,选择可能可以及可以成功的人占多数,可见多数大学生对大学恋爱是期待的并且相信坚持走下去会有没好结果。最后关于爱江山还是爱美人这一历史悠久的问题,多数人还是选择江山社稷为重啊。
爱情是美妙的,它教会我们许多的人生道理,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良好的爱情观,爱情不是自私地占有对方的感情,而是自觉自愿地为所爱的人付出感情、承担责任。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才能使大学生的恋爱减少走“弯路”、进“死胡同”的可能性。因此,作为大学生我们对于恋爱要有正确的态度,端正恋爱动机。恋爱过程中学会尊重对方,进而使自己在未来婚姻道路上更加顺利。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二)
据统计,中国在校生人数3559万,其中有过恋爱经历的比例高达80%。
恋爱,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
因为“无聊”所以恋爱?
数据中心显示,40%的大学生谈恋爱是因为生活无聊。
告别了紧张的高中时期,来到学习、生活、情感都非常开放自由的大学,许多学生感到无可适从。
没有了课业的压力和升学的困扰,宅宿舍、玩游戏、看动漫、追小说成了大学生的普遍生活方式。
为了摆脱无聊的生活状态,许多学生将希望寄托于谈恋爱,希望能够有一个人陪伴自己,共同度过不一样的大学生活。
谈恋爱更看重“人品”与“性格” 60%的大学生恋爱更加注重对方的“人品”和“性格”。网上总说现在学生对待感情很随便,那都是个例,多数大学生对待情感问题相当理性。
在对异性的要求方面,“品行”占比33%,位居第一,“性格”占比27%,位居第二,“外貌”占比16%,位居第三。
大学生谈恋爱,更加希望能够找到人品端正和性格Nice的另一半。
经济越发达恋爱比例越高
北京、南京、广州、武汉大学生恋爱比例最高。
经济发达地区,学生观念普遍较为开放,对恋爱的包容度也会更高。在抽样调查中,北京高校学生恋爱比例高达20%,居第一;
南京高校学生恋爱比例为19%,居第二;广州高校学生恋爱比例为16%,居第三。
经济的发达程度与当地高校学生恋爱的比例 呈正相关关系。
“身高”和“体重”直接影响恋爱次数
“身高”和“体重”与大学期间的恋爱次数有密切的关系。
身高在170CM-180CM的男生,恋爱次数最多,平均为5.8次;
身高在160CM- 170CM的女生,恋爱次数最多,平均为4.3次。
体重为60KG-70KG的男生,恋爱次数最多,平均为5.2次;
体重为40KG-50KG的女生,恋 爱次数最多,平均为3.6次。
校园恋爱过半情侣发生性关系
大学生情侣发生性关系的比例达57%。由于大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期,双方感情升华到一定程度,发生性关系被认为是正常事 情。
并且随着思想观念的进步,情侣发生婚前性行为也逐步为社会所接受。在发生性关系时,65%的情侣会采用避孕 措施 。
这一方面说明大学生对于性抱着包容的心态,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学生十分严肃认真地对待性行为。
毕业 即分手,大步向前走 61%的情侣毕业后选择分手。
毕业之后,面临着工作地点不一致、前途规划的不契合,情侣双方普遍会将分手作为解决办法。
但依旧有39%的情侣,在毕业后依旧坚持忠贞的爱情。
毕业生普遍支持在校生谈恋爱 83%的毕业生对在校生的恋爱表示支持。
从学校走向社会,恋爱时会考虑许多现实因素,交往异性的范围会随之缩减,恋爱的成功率极低。
“在美丽的校园,谈一场青春的恋爱,无关物质,无论家庭,只享受两个人的美好时 光”是大多数毕业生对在校生情侣的美好祝愿。
“四难”困扰大学生恋爱 91%的大学生恋爱受“四难”困扰。
“相遇难”,33%的大学生受限于自己狭小的社交圈子,难以遇见合适的另一半;
“脱单难”,28%的大 学生难以有机会在心仪的对象面前表露心声;
“恋爱难”,19%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升级自己的恋爱关系;
“维持难”,9%的大学生不懂得处理双方的关系,而导致双方矛盾激化或分手。
当今,校园恋爱已经十分常见,能否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大家都应该深思的问题。
这样的身高搭配更容易成为CP
女生 ---- 男生
150cm~152cm----163cm~167cm
153cm~155cm----165cm~168cm
156cm~158cm----168cm~172cm
159cm~160cm----170cm~174cm
161cm~164cm----172cm~178cm
165cm~166cm----175cm~180cm
167cm~168cm----178cm~182cm
169cm~170cm----180cm~184cm
171cm~173cm----182cm~186cm
174cm~175cm----184cm~188cm
176cm~180cm----186cm~190cm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婚恋观也发生着改变,而恋爱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最关注的 热点 问题之一。在高校,大学生恋爱几乎成为了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其普遍性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个体原因。但大学生往往在恋爱心理的发展要滞后于生理的成长,在恋爱方面往往遇到挫折,进而导致个人心理健康问题。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恋爱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是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恋爱观、教育
调研背景及意义
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多元 文化 的交织,人们的婚恋观也发生了很大改变。而大学也不再是安宁的“象牙塔”,社会婚恋观的多元化冲击着大学校园的莘莘学子,青春年少的大学生心智逐渐成熟,在社会环境的渲染下,在大学期间谈恋爱成为了大学生的“必修课”。
高校自由,开放的整体环境为大学生谈恋爱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很多同学在大学中都有过恋爱经历。
与中国传统的道德观相比,“90后”大学生对于爱情、婚姻有着自己独立的见解,希望按照自己的心愿寻找到自己的终身伴侣。然而,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发展要滞后于生理发展,大部分学生还不能够深入理解恋爱和婚姻,这就使得大学生的恋爱像不成熟的青果一样,青翠诱人但却苦涩。一些大学生因为失恋或者无法追求到心仪的对象,产生了厌学、 人际交往 困难、个人情绪容易焦虑失落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高校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应该更加关注大学生的恋爱情况,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帮助恋爱受困的同学走出恋爱的困境。
天津大学在大学生恋爱观培养上走在了全国高校的前列,广泛开展了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友联谊活动,比如“玫瑰园”“单身派对”等。同时在第二课堂开设“恋爱课”,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避免因为恋爱引发心理疾病。
调研意义
太雷班第五小组于10月4日正式成立,随后本次调研活动也正式启动。选择这一主题主要是因为:第一,随着我国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人民思想文化也发生着变化,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恋爱问题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的热点话题之一;第二,大学生往往没有过成熟的恋爱 经验 ,在恋爱过程中难免经历到打击和挫折,致使无法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影响个人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促使他们在恋爱过程中走得更远有着重要意义;第三,对天津大学在校大学生提取样本,收集调研数据,有助于为天津大学未来在塑造大学生恋爱观方面提供数据支持和可行性建议。
调研概述
太雷班第五小组以调查问卷入手,最终确定分别从大学生恋爱现状和恋爱观两个维度进行问卷的设计,采用了网上问卷与线下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涵盖了本科、硕士、博士群体,其中主要面向本科生群体。针对调研得到的数据,我们采用描述性统计的 方法 ,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并采用结构分析法了解学生们的恋爱观和恋爱现状。同时在数据调研的基础上采用了深度访谈的方式,分别面向学校机关部门负责人、学工干部及心理中心教师、恋爱课教师、研究生导师、在读学生等五个群体进行访谈,进而深度了解他们对于大学生恋爱观的看法。
为了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正确的恋爱观,还在10月27日举办了一次线下“学霸情侣”分享会,邀请在大学期间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的两对情侣现身说法,向低年级的同学传递恋爱、学习的秘籍,以帮助低年级同学能够在爱情、学业双丰收的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为了更好地对我们的公众号和恋爱理念进行宣传,我们于11月3日在新校区举办“最对对”情侣游戏活动,通过一起答题、一起运动、测试默契度等方式促进情侣之间相互交流。数据调研
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调查在广泛参考相关文献后,共设计21道问题。总体可以分为3个类别,分别为被调查者基本情况信息,被调查者恋爱现状,被调查者恋爱观念。
个人基本情况分析
参加本次调查的男女比例较为均衡,其中男生529人,占总数的45%,女生647人,占总数55%。调查样本的年级分布也比较合理,高年级经历恋爱的经验要多于低年级学生,因此在获取调查样本时倾向于向大四年级以及研究生群体做调研,获取他们的数据。其中大一年级250人,大二年级128人,大三年级111人,大四年级321人,硕士生319人,博士生47人。独生子女是影响学生群体的重要划分类别,其中694人是独生子女的,占总数的59%,剩余482人不是独生子女,占总数的41%。
目前的恋爱状态
根据数据调研情况,共有31%的同学正处于恋爱中,其余同学仍处于单身状态。在处于恋爱状态的同学中,总数的13%是异地恋。可以看出,目前处于恋爱状态的学生仍是少数,大部分同学没有处于恋爱状态。而处于恋爱状态中还有一部分是异地恋,经受着相当的考验。
恋爱经历情况
我们发现,有过一次恋爱经历的人数最多,而经历过4次及以上恋爱经历的人数最少,值得关注的是,没有一次恋爱经历的人数达到了265人,占总人数的27%。通过交叉分析,我们进一步得到,随着年级的升高,有过恋爱经历的人数会增加,恋爱的次数也会逐渐增多,这与我们的常识相符。
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恋爱经历的缺乏使得他们更需要被帮助树立正确恋爱观,他们年纪较小,心智还不成熟,对于恋爱中的许多问题还无法处理好。
男女生恋爱经历呈现不同的分布。在调研人群中,没有恋爱经历的男生人数较少,有过一次恋爱经历的男生人数最多。在调研人群的女生中,没有恋爱就经历或者只有一次恋爱经历的女生占总数的60%,整体呈现恋爱次数较少的特征。
恋爱动机
恋爱动机是产生恋爱行动的内部动力,由恋爱需要而引起,并直接指向恋爱目标。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天津大学学生的谈恋爱的目的比较单纯,65%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恋爱单纯是由于遇上了对的人恋爱感觉的吸引驱动自己去恋爱。17%的同学期望在大学通过找个伴儿,相互促进各自的成长。盲目恋爱、对恋爱出于好奇的态度、受到父母亲人的压力而恋爱,其他的恋爱目的相对属于小众群体,只占到了总数的18%,不过如果放到调研样本的绝对数目来看,这一类群体的绝对数目还是不容忽视的。
不同年级的同学谈恋爱的原因相对不同。整体而言,个人认为因为爱情的原因而谈恋爱占据了大部分。对于大一年级的同学,28%的同学认为因为不知道原因就开始谈恋爱,这些同学年纪较小,对于谈恋爱相对迷茫。大二年级中42%的同学想要在大学中找个伴,希望能够共同度过大学生活,避免大学学业生活的寂寞和枯燥。
大学生谈恋爱的好处、坏处
大学生谈恋爱究竟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关于这个问题,调研数据显示,同学们还是认为谈恋爱会带来益处的人数要多一些。其中833名同学认为“找到伴侣”是大学生谈恋爱的好处,占到总人数的85%。其余“减轻心理压力”“消除寂寞”等均有过半人数认同是大学生谈恋爱所带来的好处。
相比于大学生谈恋爱的益处,326名同学认为大学生谈恋爱的坏处是分散精力。往往两个人进行恋爱,就需要拿出时间来共同经历一些事情,这样就难免会占用一部分其他的时间。
另外,还有观点认为谈恋爱会影响自己和其他异性的正常相处(爱情的排他性)。只不过,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不多。整体而言,同学们对于校园恋爱还是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爱情重要性
我们调研对于爱情、友情、学业、亲情、金钱五种不同因素的得分排序,排列在第一位的因素将给予5分,排在第二位的给予4分,以此类推。最终,亲情因素得到了最高4.55分,其中有858名同学将亲情因素选在第一位,表明大学生还是更加注重亲情因素。整体而言,爱情排在第三位,整体获得了2.91分。
单就爱情因素而言,只有84名同学选择将爱情放在了第一位。分别有348、300、288名同学将爱情列在了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分布较为平均。整体而言,同学们相对于爱情,更加重视亲情和学业,这和学生所处于学习的环境有着重要的相关性。
校园爱情面临的问题
校园爱情纯真,但是被考验的因素也很多。调研数据显示,723名学生认为“毕业后各奔东西,不能在一起”是困扰校园爱情最大的问题。每当到了毕业的时候,很多情侣在毕业或者毕业之后的一年中就分手了,因为地域的差异、学业与工作的差异等等,双方没能够很好地经营毕业后的恋爱关系,最终导致分手。另外,488名学生认为“面临现实的各种经济压力”是困扰校园爱情的难题。恋爱是需要经营的,在生活中看场电影、为对方买些小礼物,这些都是需要额外的支出,可能处于恋爱关系中的男生,需要承担一部分女朋友的经济支出。除此之外,也有314名学生认为“学业繁忙,聚少离多”给校园爱情带来危机,283名学生认为“家庭文化差异过大”会给校园爱情带来困境。
恋人之间最佳的花销方式
情侣之间需要通过相互送礼物、共同出去娱乐、一共吃饭等方式来促进相互间的感情。这也就引发了恋人之间哪种花销方式更佳的问题。基于传统观念,50%的同学认为男生负担需要多一点。同时由于西方文化的传入,家庭经济条件的发展,还有36%的同学认为AA制更佳符合。
恋爱与婚姻的关系
恋爱的目标和完美归宿,理论上是走进婚姻的殿堂,调研数据显示,36%的同学认为,恋爱应以结婚为前提,这样的观念是比较传统的恋爱观念。正确的恋爱观也是宣扬希望恋爱是要走向婚姻关系的,但是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情侣无法走进婚姻中。当代大学生思想较为开放,不再像过去一样闭塞,已经出现了“不婚”“不育”不轻易确认婚姻关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因此大学生婚姻观逐渐随之淡化,很多大学生认为,如果谈恋爱可以结婚固然很好,如果最终两个人没有能够走进婚姻殿堂,仍然能够被人所接受。
希望学校采取的行动
除了进行封闭式问题之外,我们还设置了开放式提问。在回答希望学校采取的行动这一问题中,超过50%的同学答道希望学校设置相关的课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同时还有一些同学提到,需要设立更多的情侣交往的地点,可以帮助情侣之间加深感情。
大学生恋爱的特点
经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在大学校园这殊环境成长的当代大学生,相比于其他的恋爱,还有其独特的恋爱特点。
浪漫性
大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和追求,同时身处简单纯净的大学校园中,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具有更多的梦幻色,期望理想中的爱情。
可是他们对承担实际生活困难的能力、责任等条件重视不足。这也是当代大学生恋爱难以经受考验、容易变动的主要原因。
易变性
当代大学生社会阅历相对比较浅,加上正处于青春萌动期,因此,大学生的恋爱大多是冲动型的,往往通过短暂交往就会确定恋爱关系。然而恋爱的浪漫性使得大多数有些同学不善于处理恋爱中的纠葛、矛盾,情侣双方的感情波动较大,容易分分合合,变化无常。而一些不健康的恋爱观念,比如“不求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这样的思想观念,也弥漫于大学生群体中,使得大学生恋爱容易因为外界因素而产生变化。
意见与建议
为了更加全面地获取大学生恋爱观,我们分别面向学校机关负责人、辅导员及心理中心教师、恋爱课教师、研究生导师、学生五个群体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对于大学期间谈恋爱的看法、学校在促进学生扩大交友范围的有效举措、学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的有效做法。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四)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五)
关于大学生恋爱观调查 工作报告 相关 文章 :
★ 恋爱观调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
★ 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报告范文
★ 大学生恋爱观与恋爱情况调查报告
★ 关于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
★ 大学生恋爱观的个人总结
★ 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报告范文(2)
★ 青年人婚恋观调研报告
★ 婚恋观调研报告3篇
★ 大学生调研报告2021
★ 关于大学生心理调查报告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m.bhcbp.com/hm.js?dc1d12240d45767d604a42daaca23bbc";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2020中国男女婚恋观报告男女主动联系的比例
在恋情中,虽然单身们认为自己属于付出奉献型的比例极高,但依旧有61%的女性和57%的男性表达了自己期待一段“无条件对自己好的恋情”的美好愿望。那么喜欢就要主动吗?主动是不是代表更在乎这段感情?《报告》显示,“有无恋爱经历”成为了影响单身男女对这个问题认知的重要因素!62%的无恋爱经验单身男性觉得主动就意味着更在乎,而有恋爱经验男性认同这一观点的比例则下降到了53%;而女性恰恰相反,无恋爱经验女性对于认同这个说法的比例为50%,而有恋爱经历的女性受调者中,认同的比例则上升为57%。虽然变化幅度并不明显,但从某种意义上讲,“恋爱”都会让人变得更加成熟。
90后的婚恋观是怎样的:你读不懂的90后
90后是个性独立的一代人,大多数90后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所以在各种观念上,可能会比其他人更不一样。下面是我分享的90后的婚恋观,一起来看看吧。
90后的婚恋观
90后婚恋观:我这辈子真不想结婚
最近微博上有个热门话题,叫做“余生不用你指教了,我自己瞎过吧”,下面有很多评论,其中最高赞是:
“手机不好玩还是零食不好吃,为什么人一定要谈恋爱一定要结婚?”
很多人回复:不想把自己匆忙地嫁掉,假以时日成了黄脸婆,每天做饭收拾屋子接送孩子检查作业,睡前还要提醒丈夫洗澡,可预见性的乏味,根本不是想要的生活。
很多人调侃,现在的女孩子了不起,开始是不想生孩子,后来不想结婚,现在连恋爱都不愿意谈了,生怕耽误玩的时间。
虽是玩笑,却折射了如今90后的婚恋观——
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结婚了,不愿意在感情中付出时间和精力,去促成一段稳定的关系。
90后婚恋观的调研情况
90后月均恋爱花费2062元 明星记者两职业最难脱单
“每逢佳节被逼婚”,送走了西方的情人节,“网络情人节”520又到来了,对于单身男女来说,不管什么节日,都能成为父母亲人“逼婚”的契机,情人节、520、七夕、光棍节......这些专门为爱情设立的节日,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单身男女们要“脱单”。而伴随着大都市单身男女的不断壮大,90后也慢慢步入“剩男剩女”的行列,90后对待爱情婚姻的看法,也逐渐在国人婚恋观的嬗变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90后的恋情谁做主?90后心中什么职业是择偶的首选?恋爱要不要90后的婚恋观制?找对象要不要门当户对?面对“出轨”90后的态度又是什么样的?5月20日,国内领先的互联网婚恋交友平台世纪佳缘发布了针对90后的婚恋观调查报告,报告聚集了90后男女对待爱情、婚姻的不同看法,为公众还原了一个真实的90后群体。此次报告采用在线调研的方式,对全国各省市的数据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90后“我的恋情我做主” 门当户对仍重要
俗话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子女的婚姻大事向来都是父母说的算,虽然现如今婚姻自由了,但父母对于子女的择偶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父母“满不满意、喜不喜欢”往往直接决定着情侣们能否如愿的走进婚姻的殿堂。但对于有个性的90后来说,对待恋情“父母说的不算”,“我的恋情我做主”,其中男性学历越高对自己的恋情越有主见,而女性则恰好相反。
调研报告显示,近30%的男性“父母不干涉”恋情,女性的这一比例为20%,而当父母与自己有不同意见时,超过四成的90后会和父母沟通,想办法说服他们。从学历看,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男性最有主见,不理会父母意见占比最高,近两成;女性则随学历升高,听从父母意见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更是超四成。
不仅对待恋情“父母说的不算”,在“介绍对象”这件事上,90后同样也不喜欢父母过多的干涉,其中,男性最不喜欢父母为自己介绍相亲对象,“闺蜜、哥们儿介绍” 是90后最偏好的婚恋交友方式,男女均占63%的比例,其次便是同事朋友介绍,近五成男女接受这种方式。同时,通过婚恋交友平台寻找也是男性偏好的方式之一,近47%的男性会通过这种方式去寻找另一半,婚恋交友平台在男性偏好的交友方式中排入Top3。而“父母介绍”则是所有交友方式中占比最少的一个选项,仅有30%的男性和33%的女性能介绍父母帮忙介绍对象。可见90后对待爱情的态度是“我的爱情我做主”。
在对待“婚姻是否需要门当户对”的观点时,从总体上看,女性较男性更加认为婚姻需要门当户对,无论男女,90后单身对门当户对的接受度均比80后低10个百分点以上,但大部分人仍认可门当户对的观点。其中,随学历升高,90后对门当户对的接受度也随之升高,硕士以上学历的接受度超过六成,从收入看,月收入5千~1万 的90后对门当户对的接受度最高。
对此,世纪佳缘情感专家张佳芮表示,90后是一个追求个性和自我的群体,相对于80后、70后来说,90后的自我意识更加强烈,对待爱情和婚姻的态度更多的是从“我”的角度出发,“我是否需要?我是否喜欢?”成为他们考量爱情和婚姻的标准。90后所能接受的门当户对,已经不单单指物质层面的,更多的是指精神上的互相理解和支持,还包括双方的家庭背景。因为婚姻不只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庭的组合。如果双方从小成长的环境太过悬殊,往往双方的价值观及生活原则也不能达到和谐状态,互相接纳及欣赏并非一件易事,门当户对的爱情能够促进婚姻走的更远,维持的更稳固。
90后男性支持二胎比例高于女性 独生子女不支持二胎占比高
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背景下,中国诞生了一大批拥有特殊符号的群体——独生子女,其中90后群体中,独生子女占比很高,面对现在国家全面开放二孩政策的背景下,90后在生育问题上有了更多选择,但90后男性和女性、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面对开放二胎的问题上有着明显差异。
其中,男性对二胎政策的支持高于女性,在非独生子女中有59%的男性支持二胎政策而女性的这一比例仅为46%,同样,在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比较中,独生子反对二胎政策的比例远高于非独生子女,其中,在对二胎政策持反对意见的独生子女中,男女占比分别是8%和6%,而非独生子女的这一比例则为4%和3%。而谈及未来孩子的抚养,90后女性更希望家中老人能够帮把手,男性则更倾向自己和伴侣一起带。
五个错误婚恋观摧毁爱情
误区一:婚姻意味着辛苦
当你和他共处在一个关系中时,在一起并不意味着会产生很多令人讨厌的琐事。哪怕是清洗厕所、擦地板这样的小事,也能够成为一种新的乐趣。更何况当你沉迷爱中,就想花更多的时间来陪伴你的爱侣。
误区二:爱意味着永远不要说“对不起”
恰恰相反,爱就是当你搞砸了事情,主动去道歉。尤其是当你脾气暴躁点的时候。你的伴侣将看到你最坏也是最好的一面。你的行为也将让他以你为榜样。争执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解决它是你的选择。学会说抱歉就是修复关系的一个很好的办法。
误区三:外遇永远不会出现
也许你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婚姻里的你俩都是如此忠诚和乐于奉献。当然,这是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期望。然而,我们都有来自情感和身体的需求,如果你开始忽视这种亲密关系,那么很有可能会让对方向外寻求新的刺激。请认同“外遇是可能的”,这种危机感会让你更倾向于改善你们之间的关系,确保双方都感到满意。别把忠诚当做理所当然!
误区四:一旦结婚,就意味着凡事将会变得完美
人在约会或同居的时候,会产生一种一切会变得更好的错觉。而一旦订了婚、得到来自法律文件的承诺后,就会心生安定、快乐的感觉。然而,真正的婚姻并不是这样。金钱和法律并不是能使一段关系变得稳固的灵丹妙药。如果你在婚前就没感受到快乐,婚后更不可能治愈你。
误区五:我的伴侣知道我爱他,所以我不用说出来
意外!大学生未来结婚意愿高于预期,大学生的婚恋观是什么呢?
如今大学生的婚恋观是只要互相喜欢就行,他们考虑的问题更为全面和简单,他们认为谈恋爱还要考虑性格、价值观、未来发展等因素,而且大部分的人都觉得谈恋爱应该是以结婚为目的,如今很多年轻人都存在恐婚和拒绝结婚的状态,不过当下的大学生似乎并不抵制结婚,他们未来结婚意愿还是比较强烈的,对于这个结果大家都表示比较满意,时代在不断变化,人们追求婚姻的态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对于婚姻的追求和向往。
青年研究机构、高校、媒体针对中国大学生婚育观进行了相关调查,数据结果却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近六成大学生希望在26岁-30岁时走入婚姻殿堂,大学生未来结婚的医院高于大家的预期结果,这个结果的确让人觉得有些意外和惊喜,但是他们对于婚育的价值基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更看重婚姻的精神情感支持功能, 并不愿意接受过日子的婚姻,婚姻必须是建立在互相喜欢的基础上,同时也会对经济方面进行考量,他们的婚恋观比我们似乎更为成熟和理智。
大学生的婚恋观的基础是互相喜欢,他们认为一段婚姻必须建立在有感情的基础上,他们不接受过日子的婚姻状态,如果没有遇到喜欢的人,也自然不会选择婚姻,而且很多人都是抱着结婚为目的的心态去谈恋爱,也可以说他们的婚恋观很直接,也很现实。
他们会把经济等方面的因素考虑其中,不会那么鲁莽的追求一段感情,所以大家并不是排斥结婚,而是没有遇到合适的人,随着时代的不断改变,大家对于婚恋观也有不同的看法,至少他们不排斥婚姻,这就算是好消息。
1绪论1.1研究背景
国民经济水平的显著提升让越来越多人有条件到国外学习、交流,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也提供了青少年通过网络终端设备就听到不同的声音与观点,社会文化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人们的认知不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而价值体系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婚恋观的变化更是突出,在新闻报道中离婚率不断攀升、“婚外情” 、“第三者” 、“一夜情”、“闪婚闪离”等字眼充斥眼球,凡此种种现象无不代表了婚恋问题依然成为了如今社会的一大痛点问题。
婚恋作为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代表着男女两性之间达成了一种特有的社会关系,从心理层面,两性间形成了真挚、美好的感情联系;从客观现实层面,他们间达成了受法律保护的契约关系。婚恋观实际上是个人价值观在婚恋问题上的直接体现,代表着个人对于男女两性问题、恋爱问题及婚姻问题的基本观点,也就是说,婚恋观由恋爱观、婚姻观、性观念三部分共同组成;另外一方面,从社会宏观层面分析,婚恋观也是一个社会的文化心理,反应了某种价值取向,个人的婚恋观将会受到社会生产关系的影响。
对于大学生群体,他们正处于身体与心理最为活跃的年龄阶段,他们在逐渐由未成熟慢慢走向成熟过程中,容易被各种外界或内心的因素影响,在如今信息爆炸的社会背景下,如果没有给予更好的引导,将有可能酿出种种悲剧。实际上,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校园意外事件中已经排在第五名,而感情因素成为了他们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加强关于大学生群体婚恋观的调查,分析总结他们婚恋观的特点,才能有利于社会给予更多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更加完善的婚恋观,推进校园建设,促进人们生活和谐发展,社会继续向前发展。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关于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婚恋观的研究基本19世纪40年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进行:
关于恋爱,国外Zusman等人经过调查,发现建立恋爱关系在大学生群体十分常见,超过8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拥有恋爱对象,有接近70%的人认为爱情是婚姻的必要条件。
关于婚姻,Paige的研究结果显示大部份年轻人认为婚姻是人生的责任,也就是说,他们对于婚姻的态度较为积极。
关于性行为,Salts等人调查得出1/3的年轻人赞同婚前性行为,其中,女生对此展现出更为积极的态度。另外,一项Rubinson发起的大型调查,纳入从1972-1987的15年间,对86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58%的女性、33%的男性都进行过婚前性行为。
美国社会学家金西认为:受教育程度越高,在恋爱及性关系更保守。
我国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在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要求个人生活公开化,如谈恋爱、结婚都需要进行汇报,从1978年恢复高考后,很长一段时间大学生的恋爱问题都成为了人们不愿意涉及的话题,而学校往往也将这一类事情作为违规行为看待。后我国于2005年出台了新版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不再禁止大学生结婚。在这之后,关于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逐渐丰富。
杨南丽等人对云南高校大学生记性调查,发现接受调查的1329名大学生中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谈过恋爱或者正在谈恋爱。
罗晴在调查郑州大学学生的婚恋观发现,81%的大学生认为应当在大学期间谈恋爱。
黄希庭调查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时发现,80%的男生75%的女生认为恋爱就为了找到志同道合的伴侣。
单艺斌认为,大学生恋爱现象有普遍化、低龄化、从众化的特点。
唐莉分析得到,大学生的婚恋观存在恋爱动机盲目、恋爱婚姻隔断、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关系失调等问题。
1.3研究意义
大学生处于人生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他们的心理呈现出不稳定的特点,加上大多数人认知还存在片面性,本文试图真实了解他们对于婚恋的观念,并简单分析婚恋观念形成的影响因素与成因,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2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概念界定
2.1.1婚恋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婚恋”做出了解释,即“婚姻与爱情”。
对于爱情,马克思主义爱情观指出:爱情是基于拥有一定社会基础的两性在共同生活理想的趋势下,形成相互爱慕、渴望成为对方伴侣的一种强烈感情,是人的生物属性、精神属性以及社会属性的统一。
对于婚姻,从法律上来看是指男女结为夫妻,收到法律保护的一种关系;从哲学上来看,黑格尔认为婚姻是男女结合的共同体,婚姻保持了社会基层单位间的一种联系与稳定。
2.1.2婚恋观
婚恋观实际上是个人价值观在婚恋问题上的直接体现,代表着个人对于男女两性问题、恋爱问题及婚姻问题的基本观点。从内容来看,婚恋观由恋爱观、婚姻观、性观念三部分共同组成:
2.2理论基础
2.2.1关于“爱情与婚姻关系”的理论基础
关于爱情与婚姻的关系,社会上目前流行的观点有:“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婚姻是爱情的枷锁”等,从以上说法不难看出,人们内心将爱情与婚姻分隔开来。美国学者诺克斯研究发现,爱情是维持长期良好的婚姻关系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当爱情不存在时,婚姻都会以离婚作为结局。正确对待爱情与婚姻的关系,能够更促进婚后双方的幸福生活。
2.2.2关于“什么是正确的婚恋观”的理论基础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正确的婚恋观需要囊括以下:
(1)选择伴侣需要确保双方志同道合
志同道合是指双方的爱好、理想、价值观相同。在婚恋关系上,志同道合主要是指双方的社会关系与生活理想基本一致,并且相互爱慕、相互理解。
(2)对待恋爱认真、谨慎
恋爱不是随便的,否则就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不负责任。
首先,只有经过严肃认真的思考做出选择确认恋爱关系,才能拥有幸福的爱情,否则容易出现恋爱游戏的观念,甚至出现三角恋,最终对三方都造成影响和伤害。
其次,在恋爱过程中,在表达爱的方式的时候有需要认真、谨慎,否则容易出现过火的问题。
第三,对待失恋也要认真、谨慎。双方应当和平交流,按照意愿解除恋爱关系,失恋后不可失去基本理性。
2.2.3关于“大学生婚恋观”的理论基础
恋爱、婚姻与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都有很大关联。在大学生群体中,对恋爱问题、与异性产生交往疑惑问题的人非常多,甚至有人以为失恋问题出现倾向,这都是不能正确看待恋爱关系的表现;另外,由于性发育的特点,大学生的性欲望与意识都非常强烈,婚前性行为、未婚先孕等问题都是由此产生的。
2.3文献述评
3研究设计
3.1总体设计
可以看到,目前针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基本概念、内容有了较为全面的成果。但大多数研究多停留在较为初级的定性的调查分析,多为观点论述,而缺乏全面的、实证的、深层的、系统的研究;另外,许多学者都是通过社会学与教育学的角度对大学生婚恋观进行分析,很少对他们婚恋观形成的心理成因进行分析。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的婚恋观现状进行调查,并纳入个体的差异,包括教育背景、性格特点、性格特质等因素,真正对大学生群体的婚恋观及影响因素作出全面的探讨。
3.2研究内容
恋爱观方面:
(1)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恋爱现状
(2)调查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择偶因素、恋爱途径、恋爱态度、失恋态度、恋爱亲昵程度。
(3)分析大学生恋爱观形成的影响因素
婚姻观方面;
(1)了解大学生的结婚动机、家庭模式选择、事业与家庭关系、对离婚的看法以及在校结婚情况
(2)分析大学生婚姻观形成的影响因素
性观念方面:
(1)了解大学生性行为情况
(2)分析大学生性观念形成的影响因素
5结果与分析
5.1被试者总体情况
表5-1被试者基本特征(n=368)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总计
男
36
43
50
48
167
女
36
46
52
47
181
总计
72
89
102
85
348
为使调查结果具有较强的普适性与可参考价值,本研究考量了性别、年级的均衡性。被试者构成比例保持均衡。
5.2大学生的恋爱观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调查大学生的恋爱观主要从以下7个纬度进行,分别是:恋爱现状、恋爱动机、择偶因素、恋爱途径、恋爱态度、失恋态度、恋爱亲昵程度。
5.2.1恋爱现状
根据表5-2所示,本次调查群体当中,有42.5%的学生在处于恋爱过程中,19.8%的学生曾有过恋爱经历;从年级情况来看,大一学生中有33%正处于恋爱过程中,26.4的学生曾有过恋爱经历,而正在恋爱的人数比例随着年纪上升也升高到大四时已经有超过一半,即50.6%的学生处于恋爱过程之中。
5.2.2恋爱动机及其影响因素
恋爱动机:即驱动恋爱行为产生的原因。也就是说一个人为什么要恋爱,这一指标可以反映出人的婚恋价值取向,而实际中往往恋爱动机可能出自于多方面的因素,因此问卷列出8中恋爱动机选项提供被试者进行选择。
根据表5-3可以看出,学生群体中选择“寻找人生伴侣”的占比最大,有83.95的被试者选择此项,其次分别为“因寂寞寻找感情寄托(51.7%)”、“证明自己价值与魅力(51.4%)”与“同学与社会的影响(47.7%)”。另外,男生中选择恋爱动机最大的为“寻找人生伴侣”,其次是“因寂寞寻找感情寄托(51.7%)”、“证明自己价值与魅力(51.4%)”,和整体情况一致;女生则略有差别,排在前三的恋爱动机为“寻找人生伴侣”、“同学与社会的影响”、“同学与社会的影响(47.7%)”。进行对比发现,有55.2%的女生都选择了“同学与社会的影响”一项,而男生中只有39.5%选择此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生跟容易收到外界因素带来的影响,恋爱动机的盲目性可能更大。值得注意的是,男生中有39.5%选择了“生理与性需求”这一项,相比之下女生中只有8.8选择此项。从此项调查结果中能够反映,性别是影响大学生恋爱动机的因素之一。
5.2.3择偶因素及影响因素
问卷设计是考虑到大学生选择对象时可能会考虑多种因素,因此列出6中因素供其选择,每一位被试者可按照实际情况选择其中3项。
表5-5选择恋爱对象考虑的因素调查表
根据表5-3调查结果显示,对整体受调查学生而言,关于择偶因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气质性格(83%)”、“发展潜力(72.7%)”与“相貌身材(60.6%)”。对于男生而言,在选择恋爱对象时,他们主要考虑因素的排名为“气质性格”、“相貌身材”、“发展潜力”,而女生考虑因素排名为“发展潜力”、“气质性格”、“相貌身材”。结果分析得到,男女的择偶因素存在差异,男性跟住中相貌身材,有76%的男生选择此项,而只有46.4%的女生选择此项,也就是说,男性较之女性,对恋爱对象的相貌身材更加在意,而女生则更多考虑对方的发展潜力。
在调查择偶因素,认为学历可能也是一个潜在的印象因素,因此问卷对大学生选择恋爱对象时学历的要求也进行了调查。根据表5-4结果显示,48.3的学生表示恋爱双方的学历没有限制要求,而29.95%的学生则认为恋爱双方应当一直;19.3的学生认为男方学历应当高于女方,只有2.6%的学生认为男方学历需要低于女方,在选择这一项的学生国内观众,男生占比10.2%。
5.2.4大学生的恋爱途径及影响因素
根据表5-6调查结果显示,选择“自己找”的学生占比为83.3%,选择“让朋友、同学介绍”的学生占比7.8%,选择“通过互联网”的学生占比6%,选择“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学生占比2.9%。从男女占比来看,选择“自己找”的男、女生分别占比79%、87.3%,选择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男、女生占比分别为4.2%与1.7%。
采取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在选择恋爱途径这一项时,男女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城市与农村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但年纪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大二学生中选择“通过互联网”占比达到12.4%,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大三年纪;而大二选择年级中,选择“自己找”的占比达到71.9%,显著低于大一、大三、大四年级。总体上显示,大学生在恋爱途径选择上拥有撬墙的自主性,可能是因为他们接受教育程度更高,更崇尚自由恋爱的观念。
另外,通过卡方检验发现,对于不同人格类型的学生而言,其选择恋爱的途径也存在显著差异。对于那些精神质量表得分较高的人群,更多选择“通过互联网(19.7%)”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9.1%),分析认为可能是这一类人群内心孤独,对他人并不惯性,因此倾向于通过间接的途径恋爱。
5.2.5大学生对恋爱的态度
问卷通过调查学生对于学业/工作与恋爱哪个为重的观点来调查大学生对恋爱的态度。
根据表5-7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学业重要的学生占比52.9%,选择同等重要的学生占比42%,只有5.2%的学生认为恋爱重要。通过卡方检验,关于恋爱与学业关系选项,在男女生、不同年级之间都显示了显著差异。其中认为学业重要的女生显著高于男生,而大二学生对恋爱的重视程度显著高于大一年级。
根据表5-8调查结果显示,选择“要这份工作,但尽量维持爱情“的学生占比84.8%,选择“要这份工作,直接放弃爱情”的学生占比6.6%,选择“不要工作,维护爱情”学生占比为8.6%。
通过卡方检验分析得出,男女之间、不同年级的学生针对恋爱与工作的态度不存在显著差异。
5.2.7大学生对于失恋的态度
对于恋爱的态度能够直接影响个体在失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情绪状态与行为,尤其对于一些心理比较敏感、内心脆弱的人,有时候失恋的打击可能仅仅次于死亡,也有新闻报道因为失恋问题导致轻生的惨剧发生。因此问卷着重对此进行调查。
根据表5-9调查结果显示,58.6的人选择了“选择接受,不能让失恋妨碍生活和学习”,只有极个别人选择“不能接受,纠缠不休甚至报复”,结果反映当下学生对于失恋的态度整体理性、健康。卡方检验表明,男女生之间,不同年级之间对此项问题没有显示出显著差异。
另外,卡方检验表明,不同人格类型的学生所采取的失恋的态度存在显著性差异,选择“不能接受,纠缠不休甚至报复”的概率与精神质得分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同样与这一类人群内心孤独存在一定关系。
5.3大学生婚姻观及其影响因素
问卷从结婚动机、结婚对象标准、婚后生活、离婚看法这几个纬度调查大学生的婚姻观及影响因素。
5.3.1结婚动机及其影响因素
学生群体中选择“因为真心相爱”和“组建家庭”的占比最大,分别为92%和91.7%的被试者选择此项,其次分别为“繁衍后代”、“为了经济目的”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学生观念认为婚恋的结合是真心相爱产生的结果。另外,选择“为了经济目的”和“为了性的需求”中男生有36.5%,足足是女生的三倍多。
5.3.2大学生选择结婚对象标准
问卷中列举14种选择结婚对象标准,被试者从其中选择3项。
表5-11 大学生选择结婚对象标准的调查结果表
根据表5-11的调查结果,大学生选择结婚对象,最在意人品(79%)、能力(64.7%)和爱情(40.2%)。其中男生选择结婚对象,主要看中人品(77.2%)、能力(54.5%)和爱情(41.1%);女生选择结婚对象,主要看中人品(80.7%)、能力(74.0%)和爱情(41.1%),男女均注重对方人品与能力,但是在“外貌”这一选项上,男生选择比例远远高于女生。另外,大部份大学生对于贞洁、家庭背景比较淡化。
5.3.3如何看待爱情与婚姻的关系
结果显示,“婚姻使爱情得到了升华”、“婚姻会使爱情趋于平淡”和“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在男女生之间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婚姻会使爱情趋于平淡”的比例最高,达到27.5%,而“婚姻会使爱情趋于平淡”的比例仅为38.1%,“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比例仅为4.9 %,这一结果表明,女生对“婚姻会使爱情趋于平淡”的选择比男生更加积极。结果显示,大二学生中有10.1%的人选择“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一比例远高于其他年级的学生。相比之下,22.2%的学生更倾向于“婚姻会使爱情趋于平淡”,这一比例明显低于其他年级的学生。大学生觉得结婚一定要找自己喜欢的人,一旦和对方结婚以后,就需要为自己的婚姻负责。
青少年婚恋观教育主要有哪些内容?
浅谈当代社会的青年婚恋观
内容摘要:对甜蜜爱情、美满婚姻和幸福家庭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传统是社会生活以家庭为核心,“家和则万事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人们思想观念、利益需求、行为方式的多元化,折射出价值观变化和社会变迁给传统的恋爱婚姻、家庭社会带来了挑战,婚姻家庭领域和道德观念领域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婚恋观、一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滋生,并在一定程度上扩散和蔓延,成为家庭不稳定的隐患和社会不和谐的音符。
关键字: 婚恋现状、产生原因、正确的婚恋观
一、当代青年婚恋观现状分析
所谓婚恋观,是指男女双方对恋爱、婚姻和性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爱情本质、择友标准、恋爱道德、恋爱与婚姻关系、婚姻道德与责任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婚恋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恋爱、婚姻行为的价值取向,对青年的择偶行为、婚姻生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与幸福。当代青年的婚恋观和婚恋行为呈现以下特点:
1、都市青年择偶标准更加务实且物质化
择偶标准是择偶的条件和依据,直接关系到恋爱婚姻的成败。“50年代选英雄,60年代找贫农,70年代奔军营,80年代求高知,如今看好阿堵物。”这句老百姓口中的顺口溜从某种程度上相对吻合地反映出人们择偶标准的时代变迁。
近几年,随着经济环境的震荡起伏,国人的择偶标准更趋理性务实。《2007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希看找个人分担经济压力”的只占2%,国人择偶观还相对感性。2008年下半年经济形势的逆转,对中国人的择偶标准产生了强烈冲击,近70%的人开始以为“门当户对”是婚姻首要考虑的题目,74%的女性不接受“女高男低“,41%的女性以为择偶对象必须有房,择偶观开始挂钩于物质经济,屋子、存款同性格、人品并驾齐驱。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与百度网络联合发布的《2010中国青年网民婚恋观调查报告》显示,愿意嫁给“富二代”的女生最多,占59.2%,其理由是可少奋斗很多年。
尽管当代青年在理论上仍然接受“爱情基础”的观点,但在实际择偶中日趋物质化、功利化也是不争的事实。适度的务实可以矫正盲目的爱情,但过度的务实,却让当代青年给自己贴上了“拜金女”“剩男”“剩女”的标签。
2、对婚姻的期望高
未婚青年对未来婚姻普遍呈现乐观心态。据有关调查反映,从心理认知、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三个方面来看,93%青年朋友们对未来婚姻的态度是乐观的,认为通过双方的努力,有信心使自己的婚姻幸福,愿意为营造幸福的婚姻付出真诚的感情;99%的青年朋友相信爱情是维系婚姻的重要条件。
3、社会压力加剧婚姻态度呈现多种衍生形态
当代青年对婚姻既抱有浪漫的想象,也持以实用主义的态度。他们更愿意将婚姻看成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在追求超前、新鲜生活方式的同时,反观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理念。and actively carry out investment. This year, the introduc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of 220,000 yuan, Wei Jia Gou Jian, Chongxin hope primary school 1. Local records compilation work, ensure that the log is
关于婚恋观,60后与00后有哪些差别?你的婚恋观又是什么?
不同时代的人由于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其对婚姻的观念也会有所不同。像60年代的人,他们认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但是现如今社会的主要接班人00后群体他们对待婚姻又是另一种看法,他们更倾向于另一半的人品和责任心,而不是物质,他们更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而不是依靠另一半来获得价值。接下来我们具体分析一下60后和00后对婚姻的不同看法:
1.60后更倾向于寻求一个和睦的家庭。
在60年代的人们看来,只要婚姻不会出现太大对问题,他们是不会选择离婚,那个时代的人就算婚姻没有了新鲜感,最初的激情褪去后,他们会以孩子和小孩为借口安慰自己。除此之外他们认为离婚不是件好事,离婚会被别人说闲话,所以即使在婚姻里面过得不幸福也会选择忍着。在他们那个年代,他们给自己的压力和担子太大,所以他们有很多的顾虑。
2.00后认为结婚不要太早,在婚姻中不幸福也要及早脱离。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婚恋观也产生了变化,以前人们认为离婚是一件坏事,但是现在的人可以很勇敢地对错误的婚姻说不。而这一群体就是00后,千禧年出生的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很不错,所以他们对待世界的眼光就会越长远很多,他们更倾向于把自己过好,而不是选择一个错误的人凑合过一生。
在我看来,婚姻是一件需要慎重思考的事情,所以不可以随波逐流。结婚的基础一定是“以互爱为前提”,一定不能单方面付出。在追求真爱的道路上,一定会有挫折,但是一定要遵从自己的内心,慢一点没关系,因为对的人或许都是突然出现的。
60 后的一般思想比较守旧,基本上谈恋爱会找门当户对的,不会报不切实际的幻想, 比较传统,一心相夫教子, 而00后他们追逐享乐,喜欢情绪化,高兴了就和你恋爱, 不高兴就分手,个人觉得婚姻是一件终身大事,虽然不讲究什么门当户对,但是也要有起码的物质保障,两个人都要真心过日子相互努力。00:不需隐忍,爱情甚重要,俩人要甜蜜点,可以随时离婚。60:爱情甚不重要,要学会隐忍,要有甚强的包容心,过平淡日子也甚不错。
我要找真爱,要有1个甚幸福的婚姻,要找一个甚爱我的男人。
男大学生婚恋观存在的问题
男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出现 他们应该知道两个人都应该是平等的 而不是认为只有男孩子每天都会付钱我觉得现在男大学生婚恋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点不切实际,只看颜值不好好考虑生活的一些问题,目光比较短浅大学生婚恋观存在的问题就是她们对婚姻认识不足,只不过从自己的家庭去理解的
如何正确看待婚恋观
首先就是要及时的沟通,告诉长辈,自己的想法还可以告诉他们我已经有喜欢的人,只是暂时没有告诉他们。
第一,及时的和家人沟通,告诉他们你的真实想法!
很多男青年和女青年,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父母和左邻右舍的阿姨们,张罗着给他们介绍对象。他们不知道是不好意思还是自己没主见,知道有这个事情,却不懂得拒绝!这样长辈们就以为你是愿意的!结果,等到安排见面的时候,又放起了别人的鸽子,弄得彼此非常的尴尬。其实,最好的方式就是及时的和他们沟通,不要让他们做无用功。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说来,这样就不会有不必要的麻烦。
第二,把自己的人生规划告诉自己的父母,让他们跟着你的计划进行!
很多时候,父母之所以着急的给大家介绍对象,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你对未来的计划是什么。他们觉得如果他们不出面给你解决自己的人生大事问题,你就会一直这样搁着。所以他们就会自作主张的给你寻找合适的人。也许当你主动告诉父母你的人生规划,明确的告诉他们最近几年你不打算找对象。他们可能在最近的几年就不会找你的麻烦了!
1,把进入关系与长久幸福划等号
我们小时候都看过童话故事,最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莫过于“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个概念在孩童看来,很容易简单地理解成历经艰辛才走到一起的王子和公主在成婚的那一刻就算是圆满了,以后的日子就是恒久的幸福,再没什么坎坷和挫折可以拿来当故事说了。
不幸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人直到长大了还是这样认为,他们把进入婚恋关系作为解决人生烦恼的终极灵丹妙药,而且一旦进入关系,就感到自己像是进了保险柜,全然不知良好的关系是需要持续经营才能维持的。
这样的人几乎没有能力应对与伴侣相处中出现的分歧和矛盾,也无法与伴侣风雨同舟地面对生活中的风浪,更不要实生活中那些残忍的真相,一点小问题就能压垮他们的关系。
对于这类型的人,想要获得稳定的婚恋关系首先需要从童话中醒来,学会直面真实的生活,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从磨练中提升经营感情的能力。
同时,把个人幸福感建立在多个方面上,比如爱好和事业,不要全部建立在婚恋关系上。
2,认为伴侣理所应当去接受自己真实的样子
很多人会去苛责伴侣按照自己的意志做改变,我们常常劝导这类人,你爱对方,你就要去接受对方本真的面貌。没错,他爱你的确意味着他需要接受你真实的样子,但这绝对不是你安于现状、不求上进的借口。
不管你是否做积极的改变和自我提升,你们的关系都不是静止的,都一直在流动,只是存在一个渐入佳境和每况愈下的区别。
你不断完善自我、追求梦想、积极生活,你的伴侣才会更加欣赏你、尊敬你、爱你,你们的感情才会增进;一味让伴侣去接受你原地踏步甚至自甘颓废,你们的感情自然会变质。
3,用关系的好坏来验证“对的人”
有些人完全忽视了对关系的维护和改善,任凭关系自由发展,并以发展变化的好坏来判断对方是否是自己的“天作之合”。
实际上如果你对感情的经营不作为,你就不会遇到所谓的“对的人”。两个人之所以互为彼此的“对的人”,是靠一起磨合的,不是靠天然的撞大运。
所以,你需要对相处的感受保持敏锐的觉察力,一旦有“不对劲”的地方,你需要及时采取正确的策略去做调整。比如,你发现你和伴侣一旦发生矛盾,他经常闷不吭声,这种冷暴力使你抓狂,那么你就需要去找到他沉默的触发点,并尝试新的沟通策略。你好!1、正确的婚姻观就是重视自己的婚姻,而且要从自己的心里明白,结婚了两个人就是一家人,也就是成为了最亲近的人,两个人之间可以有秘密,但不能有欺骗,否则这段婚姻是很难白头到老的。2、为什么现在社会上的离婚率那么高,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在结婚的时候,并没有抱着跟对方白头到老的想法,在结婚的时候讨价还价,去想办法从对方身上得到更多的东西,想着怎么样让自己过的更舒服一些,让对方去多付出一点。而从来不会思考自己能为对方带来什么,如果对方不同意的话,就感觉自己跟对方不合适,反正现在离婚率也很高,大不了就离婚。3、所以两个人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有矛盾的,那么结完婚之后就埋下了可能离婚的种子,在婚姻生活当中,总是以个人空间,个人的事情为由拒绝,让对方走进你自己的世界当中,也拒绝了让对方了解你的心情,两个人日子过的,除了猜忌,就没有其他的东西了,所以正确的婚姻观就是两个人是抱着白头到老的目的生活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