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进制与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数理与数学二进制
周易里的六十四卦是如何形成的
周易里的六十四卦是通过二进制的演变形成的。
《易经》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学,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文王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也就是说,当时文王(西伯昌)被崇侯虎陷害而被殷帝纣囚禁在羑里整七年,在狱中,西伯昌潜心研究易学八卦,通过八卦相叠从而推演出现代《易经》中所记载的乾为天、坤为地、水雷屯、山水蒙等六十四卦。
《易经》64卦的卦序是建立在8卦的基础之上的,前人的主要认识有“先天八卦说”,“后天八卦说”,各有特点,但它们与64卦的联系却显得附会。
后来,有人对64卦提出了“两两相偶,非反即覆”的概念,可谓是一个大的进步,它指出了64卦的一些内在联系。但这一概念也有缺陷,就在于它的提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能系统地解决《易经》的卦序问题。
计算机的二进制真的源自中国易经吗
这么说不准确。莱布尼茨发现二进制时的情况,世上流传有两种说法:
说法一:莱布尼茨已经发现了二进制,后来看到了中国的先天八卦图,先天卦序正好体现了他刚发现的二进制的进位规律。所以他认为是英雄所见略同,中国古圣先贤早就发现了二进制。
说法二:莱布尼茨在看到中国的先天八卦卦序后,受到启发,从中领悟了二进制进位规律。
上面两种说法都没有最终的证实。其实,个人认为,国人没有必要强行把莱布尼茨发现的二进制和周易、八卦联系起来。八卦的先天卦序、乃至六十四卦按二进制规律排的卦序,这个和二进制的吻合,是一种宇宙规律的必然(也可以说是必然的巧合),但国人显然并没有把这个规律运用到数学领域,所以不必强行去联系,这样不是科学的态度。
之所以是宇宙规律的必然,那是因为任何二元的东西必然直观体现阴、阳的消、长,即阴消阳长、阳消阴长和阴阳交合,这在周易以及孔子的十翼里面解释先天卦序的问题上都讲是乾、坤先定位,然后通过二者阴阳爻的换位产生六子(坤索来乾的初爻,成为震卦;乾索来坤的初爻,变为巽卦等)。在《周易》和易学家对先天八卦的解说里面,我们并没有看到任何数学进位的原理和规则提取——特别是位数并没有变,比如,二进制数7(111)加1,应该变为1000,并不等于0,但周易里面并没有明显提出这种循环(取模、或叫取余数运算)的原因是因为“位长限制”,周易规则中没有讨论过任何忽略进位问题,它讲的只是阴阳消长变化,这就说明八卦先天卦序的本源和数学无关,二进制数学规律只是“阴阳规律”与二位数进制的一种必然的巧合,而在数学进位规则推导下,还有三进制、四进制…十六进制…乃至任意进制。
在《周易》的六十四卦卦序,传说的“连山卦序”、“归藏卦序”以及后来的《汉易》(《京氏易传》)里面的八宫六十四卦序,完全没有任何体现二进制规则的卦序被列出,更遑论应用到数学计算领域。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二进制算法和《周易》有什么关系?
属于进化的关系,现在的算法大部分和以前的算法是有些相同之处的,并且其中的规律还是根据周易的规律而来。在周易这部作品里有提到二进制的形式,但是周易里面并没有提到具体的算法,所以这两种事物还是没有太大关系的。就是这个算法的产生是来自于周易,像这些知识点之间都是有一定关联的,而且联系也是比较密切的。
二进制与《周易》关系是什么?
。最近一些大学教材里面出现了周易,觉得越来越离谱了,显然不懂就开始胡诌,周易中的阴阳与二进制中的01没有关系。定性来看,周易是生命的学问,计算机是科学的学问。生命是和谐,科学是机械。什么是算法。算法被定义为有限和机械的过程。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相互融合;0和1重点在分,之间没有相互转换,最多算组合。两者的差距就在是否关注矛盾和变化,科学力求排斥和消除矛盾,因为矛盾就意味着模糊不清,我们害怕失去预测的能力,这是人类本性所趋,但生命的本质就是矛盾,随着科学进步我们会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自身的局限性,正如物理学家费曼所说的那样,我们将失去预测的能力。易者易也,变易、简易、不易。这世界是变化的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是不变的。也许以后科技的发展,科学也会向生命的方向演化,但是就阴阳和01的出发点来看,二者是截然不同的方向。建议大学教授应该提高自身修养,要有严谨的科学作风,不要附庸风雅。备注:那本有周易的教材内容挺好的,是国内少有的优秀教材,不过跨界要谨慎,不要用计算机的思维理解周易,不然就不伦不类。
说真的,没什么关联。很多人觉得周易和二进制有关联是因为莱布尼茨的关系,因为当年有人给莱布尼茨看了中国的先天八卦图。但是事实上,莱布尼茨在得知周易之前就创造了二进制。引用如下;早在1679年,莱布尼茨就已完成了论文《二进制算术》的草稿。文中,莱布尼茨不仅详 尽说明了“二进制”算术原理,而且还给出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规则。值得一提的是,今天人们使用的很多数学符号,比如分数符号、比例符号、对数符号 “log”等,也是由莱布尼茨发明的。1701年,莱布尼茨给在北京的法国传教士白晋(Joachim Bouvet)的信中,再次阐述了“二进制”的算术规则,并希望白晋将“二进制”介绍给康熙皇帝。收到信的白晋感觉莱布尼茨的“二进制”似乎与中国的八卦 图形有某种联系,比如八卦中的阴爻“——”就像“二进制”中的“0”,阳爻“——”就像“1”。于是他在回信中说明了自己的这个想法,并且把一幅“伏羲六 十四卦方位图”一并寄回。莱布尼茨见到白晋的回信时已是1703年4月,但那张六十四卦图还是令他兴奋不已。不久后的5月5日,莱布 尼茨终于在法国科学院院报上发表了自己那篇关于“二进制”的文章,题目就叫《关于只用两个记号0和1的二进制算术的解释——和对它的用途以及它所给出的中 国古代伏羲图的意义的评注》。对于二进制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计数算法。中国人的计数法同样也是从周易卜算中演变来的,叫做算筹计数,但是是十进制的计数法。而关于周易的数理部分可以参考河洛理数,基本上也不是以计数为目的的,而是以纳甲卜筮为主。
阴阳给人的感觉是南极和北极,都是磁极但位置不同。其实不然。阴阳是0和1的关系。所谓1,就是动,所谓0,就是静。1作用于0,就好像白天,1不作用于0,就好像夜晚。还可以比喻成矛和盾,矛的目的就是刺穿盾。就好像相对于静止的自然,人就是阳,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刻画、改造自然,这就是阳刻画阴。所以阴阳的作用是“单向的”。白天是阳刻画阴,晚上是阳暂离。成功者说的屁话都是真理!所以周易和二进制两个成功者就“被联系”了,那也许只是“英雄被塑造”的过程!
六十甲子最简单年月日对照表
六十周期与干支甲子
古典《西游记》第一回有:「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甲子,久而复始,中国人一般都是从这里开始认识六十这个数目。
由此,我们启示,六十这个数目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非常值得未来时代认真研究。
邵雍学说
邵雍学说,以《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次序方圆图》为依据,创立了元会运世的时间体系。邵雍的历史著作《皇极经世》采用的正是六十甲子体系。三十年为一世,每一世的干支年份,自甲子年到癸巳年,或由甲午年到癸亥年。
中国历法以干支纪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地支。把干支顺序相配,依次为:甲子,乙丑……癸亥。这个始于甲子,由于有六十组干支,通常叫作六十甲子。古人用干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干支表示年月日时,有专门的方法。如今的万年历,一般都有时间的干支表示。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是古代史家的终极理念。历史二字,历为时间,史为人事。邵雍的历史著作深刻的体现了人类历史乃至宇宙历史遵循定数发展的基本规律。
康乾盛世
甲子周期六十年,此为一元之数,一百八十年为三元甲子循环。三元,即为上元、中元、下元;九运,即按照洛书九数,配合后天八卦使用,一百八十年划分为九运,每一运都对应着一个卦。
三元九运学说,有一个著名的例子,涉及历史上的「康乾盛世」。爱新觉罗‧福临,出生于公元一六三八年,一三年承袭父位,一四年改元顺治。从顺治开始的清朝五帝,依次为顺治(一六三八~一六六一)、康熙(一六五四~一七二二)、雍正(一六七八~一七三五)、乾隆(一七一一~一七九九)、嘉庆(一七六零~一八二零),前后大约一百八十年。
非常有趣的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这五帝使用的年号,竟然可以和五行学说对应上。顺治,对应北方水;康熙,对应东方木;雍正,对应土;乾隆,对应金;嘉庆,对应南方火。仔细看的话,水木土金火,按照五行对应方位,正好是太极图中S形路线。
这一时期,清朝鼎盛。一百八十年,历经三元甲子。特别的,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六十年,正是甲子周期的体现。
古今之变
南宋洪迈在《容随笔》中有一节,论述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某种甲子循环周期,得出的结论是「丙午丁未之岁,中国遇此辄有变故。」为了方便研究,这里
照录如下:
「丙午丁未之岁,中国遇此辄有变故,非祸生于内,则夷狄外侮。三代远矣,姑择汉以来言之。高祖以丙午崩,权归吕氏,几覆刘宗。武帝元光元年为丁未,长星见,蚩尤旗亘天,其春,戾太子生,始命将出征匈奴,自是之后,师行三十年,屠夷死灭,不可胜数,及于巫蛊之祸,太子子父皆败。昭帝元平元年丁未,帝崩,昌邑立而复废,一岁再易主。成帝永始二年、三年,为丙午、丁未,王氏方盛,封莽为新都侯,立赵为皇后,由是国统三绝,汉业遂颓,虽光武建武之时,海内无事,然勾引南匈奴,稔成刘渊乱华之衅,正是岁也。殇帝、安帝之立,值此二年,东汉政乱,实基于此。桓帝终于永康丁未,孝灵继之,汉室灭矣。魏文帝以黄初丙午终,明帝嗣位,司马氏夺国,兆于此时。晋武太康六年、七年,惠帝正在,五胡乱,此其源也。讫隋,南北,九县飙回,在所不论。
唐太宗贞观之际,武氏已在,中宗神龙、景龙,其事可见。代宗大历元、二,大盗初平,而置其余于河北,强藩悍镇,卒以亡唐。宝历丙午,敬宗遇弑。大和丁未,是为文宗甘露之悲,至于不可救药。僖宗光启之际,天下固已大乱,而中官劫幸兴元,襄王熅僭立。石晋开运,遗祸至今。皇朝景德,方脱契丹之扰,而明年祥,宫观之役崇炽,海内虚耗。治平丁未,王安石入朝,愲乱宗社。靖康丙午,都城受围,逮于丁未,汴失守矣。淳熙丁未,高宗上。
总而言之,大抵丁未之灾,又惨于丙午,昭昭天象,见于运行,非人力之所能为。」
浩瀚星河,茫茫宇宙,与六十周期与干支甲子有关的现象,一定多到无以计数。所作的点滴记录,只是引玉。未来一定会开辟全新的研究。
问下易经六十四卦是怎么算出来的,演变出来的规律
首先有八卦:
乾qián、坤kūn、震zhèn、巽xùn、坎kǎn、离lí、艮gèn、兑duì。
亦称经卦、单卦、三爻卦、小成之卦,由阳爻“—”、阴爻“- -”排列而成,是由三个爻自下而上排列而成的记号。有的人亦用汉字“三求平未,斗非半米”来记八卦符号。
将两个单卦上下组合,即为六十四卦中的一卦,称重卦。
简单的从卦象入手,来学习《易经》六十四卦,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组合规律,按下卦不同来分类,《易经》六十四卦可以分成8组,分别是:乾坤兑离,巽坎艮坤,这个视频我们来看下卦为兑卦的卦象有哪些。
这种方法的原理就是将来问卦人的问卦的那个日期和时间,换算成阴历(如果是公历的话)的日期和时间。
例如今天是公历2001年9月19日早晨10点钟,有人来问卦,我们就先把这个公历的日期和时间换成阴历,一般查万年历就可以一目了然。经查万年历上面这个阳历日期就变成了阴历辛巳年八月初三,而早上10点就是巳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时辰和年数是取用地支的序数参见表1.1。
则:辛巳年八月初三就可以进行起卦了,具体操作如下:
上卦的求法:年数加月数加日数,其和除于八,求余数,整除时取八数:
就是: (6+8+3)÷8=2;余数一,即上卦数为一。
下卦的求法:年数加月数加日数加时数,其和除于八,求余数,整除时取八数:
就是: (6+8+3+6)÷8; 余数七,即下卦数为七。
动爻的求法:年数加月数加日数加时数,其和除于六,求余数,整除时取六数:
就是:(6+8+3+6)÷6; 余数5,即5爻动。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完整的时间卦了:
上卦是一,即一数为《乾为天》
下卦是七,即七数为《艮为山》
合并上下卦就是《天山遁》
第五爻动则变为《火山旅》
上面介绍的是《梅花易数》的起卦方法之一,这是我们在应用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希望大家能够熟炼掌握。
二、摇卦
取三枚硬币(通常用古铜钱,并以“乾隆通宝”为佳,下面以“乾隆通宝”为例)
为了阐述方便,我们先约定:有“乾隆通宝”字样(其他古钱有汉字的一面、现在硬币有面值的一面)为正面,反之为背,摇卦时将出现以下四种情况:
A、摇卦:摇卦是把三枚铜钱合扣于双掌之中,需虔诚、意念集中,默问要测之事数遍,在自己觉得 可以的时候,轻掷于地,反复六次,摇出六个爻;
B、记录摇出的情况:
一、一个背为阳爻,记作" — ",
二、两个背为阴爻,记作“- -”,
三、三个背为老阳(即阳动),记作“ O”,
四、没有背(即三个面)为老阴(即阴动)记作“X”。
值得注意的是,摇卦共摇六次。第一次所摇的结果为初爻,记录在卦的最下端;第二次所摇的结果为第二爻,记录于初爻之上,其余依次类推,直至第六次完毕。这才是一个卦的起卦结束
虽然摇卦测事的准确率相当高,但必须是虔诚,最好先静手、焚香、意念集中;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两数起卦法
意念集中于要测之事,随意报出两个数,以先报出的数除以八的余数为上卦,后报出的数除以八的余数为下卦,两数之和除以六的余数为动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