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龙有悔爻辞,潜龙勿用是什么卦
《周易》里边、一句“潜龙勿用 亢龙有悔” 何解?求最简明易懂的现代化...
楼主说的不错,这么解释,不能说不对,也很简单明了,但是最简单明了的,就是易经里原本的爻辞,你说求个简单明了的答案,相信没有人能回答你。易经是用文言文来写的,一句潜龙勿用,有好多种解释,有些解释,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你的解释只是其中之一,或者说只是你自己的理解。易经,有十万个人看,就有十万种解释,只多不少。你说在21世纪不适用这句话了,也不能说错,只是看的角度不同而已,易有简易变易不易,这是易的思维方式,如果你能真正了解了这种思维方式,你不会这么轻易的否定他。乾卦的爻辞是: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这些话都代表着什么意思?
把乾卦六爻逐一解开来看,乾卦这个密码给我们的就是六个字而已:潜〔潜龙〕、现〔现龙〕、惕〔惕龙〕、跃〔跃龙〕、飞〔飞龙〕、亢〔亢龙〕。记住,《易经》的卦爻要从底下往上看。
第一个阶段叫潜。就是潜藏起来,暂时不要表现。
第二个阶段叫现。中国人通常不会马上表现出来,都是先藏一藏,然后才表现出来。
第三个阶段叫惕,警惕的意思。如果你不表现,偶尔不警惕倒还无所谓;一旦表现了,再不警惕,那么你所有的缺点都会慢慢暴露出来。记住一句话,你只一表现,四面八方的打击就可能都来了,所以一定要提高警惕,防范打击。
第四个阶段叫跃。你要想办法,找机会去跃登龙门。一生一世就登这个机会,看看跃不跃得过去。一登龙门,就身价百倍,否则就算了,准备离休好了。
第五个阶段叫飞。这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跃上去,飞龙在天,不得了,所以叫飞。
第六个阶段叫亢,警惕意味很重。飞龙在天,很荣光,可是《易经》劝我们,当发展到第五个阶段的时候,大概要适可而止了,不能再过分了,再过分就是高亢,所以第六个阶段叫做亢,亢龙有悔.唉,楼上的太复杂了,没有必要。“潜龙勿用”是第一卦,抛弃易经算命的说法,在哲学里,从我们的人生当来说。就是属于潜伏期,人生的低谷,应该努力学习,充实自己,多做准备,增强自己的能力,不可四处招摇。想象一下,你在生活四处碰壁时、你没有能力完成某件事情时,你的能力还欠缺,实力不够就强行去做事情,是不是就只能以失败告终。所以说是“勿用”。我们需要潜伏,做潜伏的龙,等待时机的到来。潜龙勿用,就是要我们审时度势,隐忍自己,不要妄自乱行,为以后的发展做准备。“亢龙有悔”是最后一卦,名“上九”。其实就等于物极必反、喜极生悲。在易经里是这么解释的:经历了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之后事物的发展已经蓬勃生机了,如果我们还要强行的进一步发展。那只会多此一举,得不偿失,不但不能得到好的结果,甚至会万劫不复。就是要我们警惕,做人做事不可太张扬。这点符合儒家的孔老二思想,枪打出头鸟嘛!也是再说,当我们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要有警惕感,不可掉以轻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嘛!这是我个人看易经的理解,对于易经,他的哲学思想很好,很多都很实用,但是把它拿来算命,我个人不看好,毕竟现实社会的速度很快,不确定性因素太多。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不过可以这样理解,易经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做事,而不是会发生什么事。如果说一味的相信算命而不知变通,那皇帝命也等于零。呵呵,,说多了,希望我的解释能够帮上你的忙。
请问周易上的“飞龙在天。亢龙有悔”是什么意思,谢谢。
我读过后一直思考,后来是这样看的:
飞龙在天,龙是刚健的象征,这一爻是九五,(五是阳数,龙属阳,两者会聚在一起)九是重阳之数,那么飞龙在天,从修身角度讲是指如果德行美好那么就能像龙在天空翱翔,如鱼得水,这是孔子的看法,你将周易理解为世界规律或许能得到更多
亢龙有悔,他是乾卦的上九,(就是第六爻,六是阴数也可以看作是阴阳相克)"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上九在乾的六爻中最高,自然会阳气太盛,反生"有悔"人生不也是这样,世界不也是这样
飞龙在天,出自《易经·乾卦》中的第五爻的爻辞,原句:"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飞龙在天”的认知与古老星象文化有关,源于远古时期龙图腾崇拜,古人认为“龙”是吉祥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易经·乾卦》爻辞中所言的“龙”,即是对苍龙群星一年四时运行情况的阐发。
亢龙有悔:意为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后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祸。亦指要懂得进退。 上九曰:「亢龙有悔。」 何谓也?子曰: 「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译文:上九爻辞说:“升腾到极限的龙,将有灾祸之困。”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身份显贵而没有根基,地位崇高而没有人民,有才德的压抑在下层,不能获得他们的辅助,因此有所行动必招祸殃。”
扩展资料: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易经》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内容涉及哲学、、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易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上九,亢龙,有悔。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所以,卦象上的“飞龙在天”,比喻君子将大有作为。
“亢龙,有悔”,“亢”是极,高,满的意思。由于已经在极高的位置上,若不知进退则物极必反,将陷于困厄,因此“有悔”,即追悔。总说,“亢龙,有悔”指过于骄傲自满是无法持久的。
【乾】九五 飞⑴龙⑵在⑶天⑷。
【译】九五 舞龙者将龙高高地举过头顶。
注释: ⑴“飞”凌空,高。丘迟《与陈伯之书》:“燕巢于飞幕之上。”
⑵“龙”可举起来舞动的假龙。《周易·坤·上六文言》:“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称:举。《史记·周本纪》:“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称龙:举龙。)
⑶“在”介词。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处所、时间、范围或事物存在的位置,有时表示与事物的性质、状态有关的方面。《尚书·洛诰》:“在十有二月,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
⑷“天”本义:人的头顶。《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乾】上九 亢⑴龙⑵有⑶悔⑷。
【译】上九 将用于舞动的龙做得过分大,必产生悔恨。
注释:⑴“亢”超过;过分;太甚。《康熙字典》又过也,愆也。《易·乾卦》亢龙有悔。《正义》上九,亢阳之至,大而极盛,故曰亢龙。
⑵“龙”可举起来舞动的假龙。《周易·坤·上六文言》:“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称:举。《史记·周本纪》:“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称龙:举龙。)
⑶“有”发生,呈现,产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遂袭我高鱼,有大雨自其窦入。”
⑷“悔”后悔,悔恨。《国语·晋语二》:“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以至于死,虽死何悔!”
《易·乾》:“上九,亢龙有悔。”孔颖达疏:“上九,亢阳 之至,大而极盛,故曰亢龙,此自然之象。以人事言之,似圣人有龙德,上居天位,久而亢极,物极则反,故有悔也。”
谓居高位而不知谦退,则盛极而衰,不免败亡之悔。
下面的是抄别人的,于我心有戚戚焉
周易:飞龙在天与亢龙有悔
飞龙在天是乾卦。龙飞在天,如鱼归大海,自由驰骋,表示左右逢源;
亢龙有悔谓居高位而不知谦退,则盛极而衰,不免败亡之悔。
飞龙在天,九五;亢龙有悔,上九。两者紧密相连,写下此二词,自省与省人。
link: http://pandersonsh.spaces.live.com/
其实,所有的焦虑,紧张,恐惧,愤怒,喜怒哀乐,都是因为站得不够高...
在八卦中,亢龙有悔是什么
上九:亢龙有悔。 “上九潜龙勿用”出自《易经·韩卦》,由“初九潜龙勿用”和“上九亢龙有悔”二句爻辞杂糅而成。“初九潜龙勿用”意思是“君子应韬光隐晦以待时机”;“上龙亢龙有悔”意思是“人应以亢满为戒,注意物极必反的道理
亢龙有悔与亢龙无悔的出处及含义是什么?
亢龙有悔,出自《周易·乾》是一个成语。亢:至高的;悔:灾祸。意为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后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祸。亦指要懂得进退。金庸小说中的降龙十八掌亦有同名招式。
亢龙有悔的成语典故:
乾卦爻位到了上九,以六爻的爻位而言,已位至极点,再无更高的位置可占,孤高在上,犹如一条乘云升高的龙,它升到了最高亢、最极端的地方,四顾茫然,既无再上进的位置,又不能下降,所以它反而有了忧郁悔闷了。
这一爻,在物理而言,便将有物极必反的作用。在人事而言,便将有乐极生悲的现象。故,此句成语,也指人在做任何事情,都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去考虑最终的结局与后果,以及种种可能与变化,所导致的失败与悲剧或是惨祸。
亢龙无悔则没有记载。
扩展资料:
亢龙有悔详解:
象传: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译文:上九爻辞说:“升腾到极限的龙,将有灾祸之困。”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身份显贵而没有根基,地位崇高而没有人民,有才德的压抑在下层,不能获得他们的辅助,因此有所行动必招祸殃。”
又:
亢龙有悔,穷之灾也。
译文:“升腾到极限的龙将有灾殃”,是讲事业极盛必由盛转衰。
又:
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译文:“升腾到极限的龙将有灾殃”,阳爻上升到极限,象征阳气极盛,将由盛转衰。“天的美德”“纯阳全盛”,阳爻依位次而上升,阳气依时节面旺盛,六爻全阳,将尽变为阴爻,从而体现了天道运行的原则。
参考资料:
亢龙有悔 (汉语成语) 百度百科
亢龙有悔出自于西周姬昌的《周易》。亢龙无悔没有这个词和出处。指人在做任何事情,都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去考虑最终的结局与后果,以及种种可能与变化,所导致的失败与悲剧或是惨祸。
《周易》原文:上九曰:「亢龙有悔。」 何谓也?子曰: 「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白话译文:上九爻辞说:“升腾到极限的龙,将有灾祸之困。”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身份显贵而没有根基,地位崇高而没有人民,有才德的压抑在下层,不能获得他们的辅助,因此有所行动必招祸殃。”
扩展资料:
文中乾卦爻位到了上九,以六爻的爻位而言,已位至极点,再无更高的位置可占,孤高在上,犹如一条乘云升高的龙,它升到了最高亢、最极端的地方,四顾茫然,既无再上进的位置,又不能下降,所以它反而有了忧郁悔闷了。
这一爻,在物理而言,便将有物极必反的作用。所以亢龙有悔有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之意。
《周易》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巨著,历经七千多年的历史至今经久不衰,奠定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开创了东方文化的特色,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和巨大影响。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
亢龙有悔是有的,出自已经。亢龙无悔是没有的,有也是不成功的附会。。把我做的轩昂龙十八掌的ppt中给你粘一段~~
1亢龙有悔
释义:“亢龙有悔”:亢:至高的;悔:灾祸,悔恨。意为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后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祸。
出处:《易·乾》:“上九,亢龙有悔。”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示例:进则~,退则蒺藜生庭,冀此求安,未知其福。 ◎《晋书·王豹传》
内涵:
孔颖达疏:“上九,亢阳 之至,大而极盛,故曰亢龙,此自然之象。以人事言之,似圣人有龙德,上居天位,久而亢极,物极则反,故有悔也。”
2乾的含义与亢龙有悔的道理
“乾,元亨利贞”
“乾”,象征天。《易经》“乾”卦的精神,刚强勇毅,一往之前。它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文化之本。放眼宇宙,万事万物都在生命的场合中演化生息,那么,这种推动宇宙、化生万物、演化人类、繁衍中华的伟大力量,究竟从何而来,又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呢?易家以一个“乾”字,对此进行了高度的概括。
乾卦在易经中起到了总纲的作用,是所有64卦在演变时都要遵守的普遍规律。乾之德,也就是前之德、先之德。
反映在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上,表现了客观规律无情而坚毅的运行,推动着整个宇宙渐渐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反映在人的生活活动中,表现了从事开天辟地的伟大而艰难的事业,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精神。
3“上九,亢龙,有悔”
这是“乾”卦的爻辞。用来解释乾卦的一些规律。它直译为,龙飞的过高,超过极限,终因有所过失而有悔恨。 《象传》“‘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这表示了物极必反的道理。
上九爻辞中的“亢”,指高到极点只知道进去,而不知道引退;只知道生存,而不知道终将衰亡;只知道获利,而不知道放弃。这样的情形,将会招致悔恨。
潜龙勿用 亢龙有悔 寓意是什么
潜龙勿用:出自于周易第一卦乾卦的象辞:初九,潜龙勿用.这个象隐喻事物在发展之初,虽然有发展的势头,但是比较弱小,所以应该小心谨慎,不可轻动. 亢龙有悔:成语,出自《周易》,解释:亢:至高的;悔:灾祸.乾卦爻位到了...
002易经第一卦乾第一爻:潜龙勿用
初九①:潜龙勿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注释
①初九:爻题。易卦的爻题, 以“九”标示阳爻,以“六”标示阴爻。又以“初”、“二”、“三”、“四”、“五”、“上”分别标示各爻的顺序。
②潜龙勿用:比喻君子被压抑于下层,很难有所作为。
直译
初九:机会还未成熟,潜藏的龙无法施展才能。此时,应韬光养晦,不可贸然采取行动。
《象传》说:“潜藏的龙无法施展才能”,是由于初九阳爻处在下位,所以压抑难伸。
详解
初九爻就是乾卦的最下面的爻,是阳爻居阳位,周易中爻都是从下往上,初九或初六;九二或六二;九三或六三;九四或六四;九五或六五;上九或上六。九为阳爻,六为阴爻。
“潜龙勿用”,“潜”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涉水也;在这里是潜藏的意思。“勿”引申为:杂色旗。以前打仗投降的时候都是举白旗,意思就是“勿打了”。“用”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可施行也。“勿用”就是不要用。这一爻,虽然是阳爻得阳位,但位置在最下方,也就是阳气还在地下,所以是“潜龙勿用”。“勿用”就是还不是发生功用或采取行动的时候,不可妄动,要等待时机。
龙是华民族的图腾,也是一个纯阳中正之体。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一条“龙”,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是一个纯阳之体,阴阳没有分化,负阴而抱阳。
任何事物都是这样,万物已开始,你看不道它的结果,等到后来才知道结果如何,理想的结果就是中正,不理想的结果就不是中正。
每个人的、单位的、的、国家的任何事情在时机没有成熟的时候,千万都不要盲目行动,也一定要用心管住自己的部下不要行动,就这么简单。你想龙都不能妄动,何况我们都是凡人呢。
所谓知命认命,这就是命啊!命者,道也。这就是天道,不是你不行,而是时机没到。
所以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是哪“三省”呢?“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就是: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我们不用每天“三省”,我们每周“省”一次,每周能学习两小时传统文化,就已经足够了。
《小象辞》用“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进一步解读“潜龙勿用”,初九爻身处最低,阳气的力量潜伏在地下,象征君子处低微之位,不是发挥作用的时候。
初九阳爻在下,宛若一条巨龙潜伏在万丈深渊,位卑力微,有志难伸。此时,不应当也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必须等待时机成熟再一举腾飞。这一爻说明:在潜伏时期,应当隐忍待机,不可轻举妄动。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
典籍有解释、典故有引申,前贤诸子对其或描绘或提炼或升华处信手拈来,本文且不做赘述。
韬光养晦。归于大处,它是格局视野;归于细微,它应该是精神内心。个体的心神深处的恒久的一种自省、自律、自正。省是看到不足,律是依从规范,正是不偏不倚。在生物体自私而贪婪的本质作用下,须承认这几点知易行难,长久为之更是考验。
在现代社会,我理解的个体韬光养晦,更直白的指向是静思。不管外界环境带来如何巨大的变动、压力,均应还以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删繁就简,以安静从容的深思调整拓展自我的空间,去决定每一次的路径恰恰是仿佛磨刀石一般的韬光养晦,能把人性的尖锐挫圆、缺陷补平、混浊澄清,使之逐步有形态、有轮廓,更明亮、更润泽。在隐忍进退里磨砺掉斑驳,磨砺出色。
从个体属性,社会分工来看,工人、农民、学生、职员、领导、高管、专家、决策者等,一个个的个人实现这种静思,拥有这个觉悟,才会在收成、事务、技术、市场、制度上赢得并成就某种全局优势。
依附传统而来的韬光养晦韧性十足,没有在历史的流动中褪去光芒温热,它仍旧是真正滋养精魄的法宝。韬光养晦,重在养,难也在养。
厚积薄发。字面体会为积累,本质是学习目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三者归一则是自强。为什么要把“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放在一起,因为这二者密不可分。没有自省、自律、自正于下方三足鼎立,上方的自强则强不起来,立不起来。所有的有所作为也无从谈起。这两个词是最辩证的有机体。
技术创新、匠心精神、拒绝造假、坚守底线、反腐倡廉、减少贫困、坚持改革等等,这些个在发展里追求实现的倡议,都需仰仗于厚积薄发。我们既然想到了,我们就要去做,真真切切地做,有力高效的去做。韬光养晦是意志力的体现,厚积薄发是行动力的呈现。
话到此处,惭愧不已。姑不论别人,哪怕是自己,比对这八字的坚持,也屡屡未曾达到。竞争态势每况愈新,全球格局天天翻篇,若一人松懈忘却,更多人裹足无视,则家国危矣。做好自己,才对得住小家,才维系得起大家。终究还是那句话:滴水成海,匹夫即国。
如何养,如何积,如何发。一生的命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