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婴儿是如何起名字的,新生儿怎么起名

中国父母的如何给子女取名?

我们身边,总有几个叫李娜、刘伟的人,也会有几个叫浩然、梓萱的小朋友,那么为何会重名?我国人又有着怎样的起名规律呢?

中国人起名字的常用字词变化

1984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曾于公布名字中用字最多的前10个“超级常用字”分别是:英、华、玉、秀、明、珍、文、芳、兰、国。

如今30年过去了,我国国民起名字的特点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清华大数据产业联合发起的一份《中国首份姓名报告》显示,2016男宝宝女宝宝热名榜前三分别为:浩然、子轩、皓轩;梓萱、梓涵、诗涵。具体来看,2016最热男、女宝宝首字末字前十分别是,男宝首字:梓、子、浩、一、宇、昊、俊、睿、皓、博,末字:轩、宇、泽、豪、宸、睿、航、洋、铭、辰;女宝首字:梓、羽、若、诗、思、语、欣、艺、可、梦;末字:涵、萱、怡、彤、琪、馨、妍、诺、欣、桐。

相较之下,30年前我国父母给子女起名字的时候,多注重国家、成就、美丽,而现在的父母起名字多注重个人修养和德行。此外,现在流行的网络起名,以及受电视剧产生的影响,也是导致现在很多人重名的原因。

名字“撞车”愈几万人

就目前来看,中国人重名前三位是张伟、王伟、王芳。其中“王伟”一个名字,就重名了将近30万人。

资料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网站,间接引自劳动报,起名通

除此之外,多起名字也要考虑谐音寓意,不好的谐音被叫起来会特别难受(毕竟跟一辈子),好的谐音则给人一种美的体验。在古代,人们起名字对谐音还是很重视的,如潘峰、耘松等。

下边是一些流传的谐音不当的姓名,仅供参阅:史珍香,范剑,范统,朱逸群,秦寿生,庞光大,杜琦燕,沈京兵,朱嫦粉,黄姝郎,马哲,杜子腾,夏柳,吴工,罗体,罗立,方程,夏克,韦声溯,吴仁爱,杨滇峰,林八捷,林史前,马辟京,宋合泛,段投苔,史耀来,朱大常,费洁和,梅文化,梅希旺,牛檀芹,郝琼,姚严,胡骊晶,杨陀,付炎杰。

地域性特点

在沿海地区,取名用字多选“海”字,如陈海、刘洋、马东海;住在山区居住的人,起名字多用“山”字,如赵泰山、李灵山、孙岭、马岚。

在北方很多农村地区喜欢用反义词来给孩子起小名,如丑、赖、傻、憨等,比如臭臭、傻蛋、笨宝。这样的起名并不是说孩子真的笨或者傻,而是一种溺爱的表现。

在上一代的广东人中,有很多人的名字中使用了佛、娘、妈等字,最主要的就是因为附近的佛祖庙、妈祖庙等众多,人们为了祈求安泰,就在子女名字中放入了这些字眼。

时代感的特征

新中国成立之后,人们起名字的特点也几经变化。

上世纪50年代,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建设国家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所以在那个年代出生的人,很多起名叫建国、国庆、建设、解放;

上世纪60、70年代,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抗美援朝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许多人起名字叫卫红、红兵、革命、援朝、保国、跃进、超美等;

上世纪80年代后,改革开放逐步推进,家长起名过程中运用伟、波、宇、巍、豪等表现宏伟气魄的字词逐渐增多,这也反映了人们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背景下积极昂扬的气势和满怀希望的信心。

上世纪90年代后至今,网络兴起,受到很多小说和电视剧的影响,以及起名软件的推荐,出现了大量含义更加深刻的字词,但由于网络的传递性,也很容易出现“爆款”姓名,如浩然、子轩等。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其实起名的时代特征并非现在才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战争动荡,这个时代多以贱名为时尚。比如恶、病等。近代,内忧外患,丧权辱国。面对国家被瓜的灾难,很多人给子女起名为强华、觉民、救国等,如作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

名用一个字还是两个字?

在历史上,对名用一个字还是两个字,其实是有一定的意义的。在《公羊传》里面一个说法:“讥二名。二名非礼也”。类似的说法也曾出现在《左礼》之中。王莽对名字用字产生了重要影响。《汉书》之中曾记载,王莽下令禁止起两个字的名,又通过给谋逆的臣下起二名,来表达帝王的爱憎。在匈奴单于降服之后,作为奖励,去掉其二字名中的一个字,这也就是《汉书王莽传》中对“匈奴单于,顺制作,去二名”的记载。王莽将起名字化,并且列入法令,使得单个字的名从东汉到三国两晋的大热,例如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诸葛亮(诸葛是双字姓氏,而名则为一个字)等。单个字的名字,在历史上特定的时期,成为了正确的符号。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此外,古人起名字还十分讲究避讳,比如秦始皇名政,所以其历法中的“正月”就被称为“端月”;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期,秀才乃称茂才;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叫李虎,于是虎牢关改为了武牢关。

就现在而言,名究竟用一个字还是两个字,并没有好坏之分。

总而言之,中国人的起名字,总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你身边的人的名字有什么故事,也欢迎和大家分享,在文末留言。

参考资料:《中国首份姓名报告》;北京晨报:《中国首份姓名报告出炉看看有多少人和你的名字一样》;王泉根.中国人取名用字的地域特色[J].山西老年,2013(6):50-50.

欢迎关注“梳课”。文章原创,严禁未授权转载,否则将采取维权骑士等维权手段。

婴幼儿如何起名字

宝宝要起一个好名字,就要对字的音、义、形有所了解;同时,还要考虑到字与字组合后所产生的整体意义及音韵效果、“建筑效果”等。然后才能判断名字的“好”与“坏”,才便于决定取、舍。
宝宝起名字要讲究如下原则:
1、用字简洁易懂。名字不仅是一个标志,更多的是手写喝口念,因此,一定要便于书写和辨认。很多朋友希望给宝宝取一个有个性的名字,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应尽量避免冷字、偏字,以免给今后的上学、就业带来麻烦。
2、字形和谐美观。
3、符合八字情况,三才五行数理吉祥。
4、寓意丰富高雅。根据中国传统文化来看,起名字时应重视字义和寓意,字形是“形式”,字意是“内容”,字义和整体意义关系到一个名字的好坏。
5、读音铿锵响亮。选择发音洪亮的字,注意声、韵、调的搭配。
起名字是根据宝宝的准确出生时间来起名的,要分析宝宝八字五行之间的旺衰关系,找出喜用和所需五行!在起名时为宝宝做以调补,除了姓名格局以外,要考虑到名字的时代性时尚感!起名字还着重从文字的发音、字义综合来考虑!
姓名的基本“元素”是字。要起一个令人满意的名字,必须从字入手。取名字要回避不良谐音字,起名字蕴含理想、追求、期望,起名字包含视觉、音律、吉庆等因素。
字义好:寓意深刻,蕴涵丰富,积极健康向上。
构思好:清新而不俗,独具特色,与众不同含义丰富,耐看,易懂。
一个名字,常常是一个词或一个词根、一个词。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从名字的声调来考虑,这句话的确有它的道理。名字起出来就是给别人叫的,有的人名琅琅上口,喊起来金声玉应;而有的人名字不响不亮,叫起来底气不足,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起名者忽略了名字的音韵之优美。

在中国 大家都是如何给孩子起名的

男的常用:豪 伟 国 勇 健 彬等等带褒义的字
女的常用:芬 翠 荣 敏 艳 梅等等带美丽含义的字

中国人给孩子取名字有什么讲究?

封建社会有很多忌讳,譬如帝王名讳,父母名讳。现代社会已经没那么多讲究了,名只一代号而已。但是父母在给孩子取名时还是会在名字上寄予美好的愿望,有身体祝福,有前途寄托…在我看来,一个好的名字并不是一两个美字的组合,而是名字的寓意。

中国的法律对名字有哪些规定?

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关于中国人取名字的规定

公安部07年6月出台了《姓名登记条例(初稿)》,已由公安部研究起草完成,并下发各地公安机关组织研修。公安部相关业务部门人士称,“条例”还在研究过程中,现在只是个初稿。 ★子女起名立新规父母双姓可同用 《姓名登记条例(初稿)》中首次对公民起名作出硬性规定:公民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但允许采用父母双方姓氏。子女采用父母双方姓氏时,可按照双姓起名,但不算作复姓,按照目前我国现有1601个姓氏计算,这种做法将新增128万个双姓,从而缓解大姓人口姓名重复的问题。 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允许子女随父姓或母姓,提倡采用父母双方姓氏,既可以表明子女与父母双方的家族和血缘关系,同时对于解决大姓人口的姓名重复问题,也具有积极意义。 ★取名用字有限制 对于公民取名用字,应当在一定前提下予以必要的限制。《条例》规定:姓名不得含有下列内容: 1、损害国家或者民族尊严的; 2、违背民族良俗的; 3、容易引起公众不良反应或者误解的。 考虑到我国姓名所用字数中单姓的通常为二至三个汉字、复姓或者采用父母双方姓氏的多为三至四个汉字,《条例》规定:除使用民族文字或者书写、译写汉字的以外,姓名用字应当在两个汉字以上、六个汉字以下。比如:丈夫姓郑,老婆姓付,他们就可以给孩子取名“郑付贝克汉姆”。 《条例》规定,姓名不得使用或者含有下列文字、字母、数字、符号: 1.已简化的繁体字; 2.已淘汰的异体字,但姓氏中的异体字除外; 3.自造字; 4.外国文字; 5.汉语拼音字母; 6.阿拉伯数字; 7.符号; 8.其他超出规范的汉字和少数民族文字范围以外的字样。 变更:改名一生只有一次 《条例》规定子女采用父母双方姓氏时,可以按照双姓起名,不算作复姓,一旦实施,很多父母可能就会打算将子女的名字进行更改,而《姓名登记条例(初稿)》中同时还规定,为了防止滥用姓名权,频繁变更名字现象的发生,条例实施后,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申请办理名字变更登记的,以一次为限。《条例》还规定,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申请办理姓名登记或者姓名变更登记的,由户口登记机关给予警告,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骗取姓名登记或者姓名变更登记的,处800元以下罚款。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