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六道轮回,人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

三世轮回有前世、今世和来世,那六道轮回是哪六道呢?

六道
三善道:天,人,阿修罗
三恶道:地狱,饿鬼,傍生(畜生)

此三世六道皆一心所具,因有分别攀缘心所现。

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前世今生真的存在吗

南无阿弥陀佛

死后的灵魂,佛教叫中阴身,是真有,六道轮回投胎,因果报应,鬼神和西方极乐世界都是真有。

1,是的,六道轮回,鬼神和因果报应是真实存在的,鬼神就是六道中的天道和饿鬼道。最早说六道轮回的不是佛教,是比佛教早8000多年的印度教。

2,假设六道是不同维度的空间,印度教修世间禅定,就可以突破空间的维度,看到六道轮回,你修禅定有所成就后一样可以看到。在祖师大德看,基督教的祈祷也是在修禅定,初浅的禅定而已,只是他们称之为祈祷。

3,科学不是证明了没有六道轮回和鬼神,而是科学根本就没有能力去证实,如600多年前,科学没能力去证明有没有地球引力,地球引力就不存在了吗了?400多年前科学没能力证明有细菌,细菌就不存在了吗?

4,能超越六道轮回的只有佛教的修行方法,但如果修行不能成就,一样会继续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不会停止,更不会因为你不相信或不想要而停止。

5,其他的修行方法最多死后轮回生到六道中的天道,天有28天,天人福报大,寿命长而已,寿命完,一样继续六道轮回,投胎。所以要吃素,放生,行善积德,念阿弥陀佛,求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一生成佛,别让自己来世投胎搞六道轮回了。

问:中阴身有多长?一定有中阴身吗?什么时候会去投胎?

净空答:众生跟佛菩萨差别在哪里呢?佛菩萨知道,知道生从哪里来,死到哪里去;凡夫不知道,不晓得生从哪里来,死到哪里去,所以对于死亡恐惧。佛菩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地方死了,哪里是死!身舍掉了。身不是我,身就像一件衣服一样,衣服穿破、穿脏了、穿坏了,把它脱掉,这个衣服就死掉了,不要了,再换一件新的,所以没有死!

那么诸位都晓得,六道轮回,你这身舍掉了,那么在一般讲法,四十九天你又得一个新的身体了,绝大多数,四十九天他就投胎了。那么这四十九天是中阴身,也有心地善良的,大善、大恶,他不要经过四十九天,大善、大恶的人没有中阴。佛经上讲得很清楚,他这里一断气,马上大善的人生天了,没有中阴;大恶的人堕地狱,无间地狱,立刻就去了;小善、小恶,那还要跟阎罗王、跟这些判官见见面。投胎,佛家讲往生,时间长短不一定,但是一般最长四十九天,七个七大概都是去投胎了,又换一个身体。心行善的人,身体愈换愈好;心行不善的人、造恶的人,那他换的身体就愈换愈差,换畜生身、换饿鬼身,比人身还要差。绝大多数,四十九天之内都转世了,又不晓得到哪一道去轮回了,大多数。也有少数,七七日内没投胎的,有少数,甚至于好几年、好几十年都还不投胎的,都在中阴的状况,有。这是哪一类人呢?是特别执著的人,他没有去投胎。特别执著身体的人,我们常讲守尸鬼,他没去投胎,他舍不得离开他的身体,那么这一类鬼多半怎样?就住在坟墓里头。还有的,比如对他的房子舍不得,往往他也不去投胎,那个房子就变成鬼屋。

大安---因果报应有三种方式:现报,生报,后报。异熟果即属于生报或后报。

一次,释迦牟尼佛对阿难说:“有人今世行善,到临命终时,他反而转生到地狱;还有一种人,他今世造作了很多的恶业,但是死后却转生到天上。”阿难尊者就不理解,为什么恶人到天堂去了,善人到地狱里去了,原因何在?善恶报应的原理怎么体现的?

现在社会上一些人看到善人往往受罪、处境不好,恶人往往得势,就觉得没有因果报应。由于他就不相信因果,由此推演而不相信净土法门。这确实是相信因果的瓶颈。俗语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此话虽浅显,道理却很明显。对此严肃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理论上圆满的解答,因果的法则就被推翻了。推翻因果法则,善恶行为都没有依据,大家就没有理由要行善。

佛法对此问题的解答:这在法相唯识宗中称为异熟果。就是你现在造的业,是在不同时空态中报,即是异时异生而成熟果报。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三报论》讲到因果报应有三种方式:

一、现报,二、生报,三、后报。异熟果即属于生报或后报。

今世行善,死后堕地狱是由于他今世行的善还没有成熟,但他前世造的恶先成熟了。他堕地狱是他前世造的地狱因在今生成熟了,他先得下地狱的报。但今世所行善,会在以后时空态受报。

今世造恶,死后生到天堂去是由于他今世的恶还没有成熟,但他前世善因先成熟了,先成熟则先受报。造恶的人前世的善先熟了,由这个善因生到天上。

这一复杂的格局,我们凡夫看不清楚,就会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律表示很大的怀疑,其实异熟果的情况在我们生命流转的过程当中出现很多。

例如一个修行人生了重病,那是否表明他修行没有功夫,或者修行没有用?戒贤论师是古印度的高僧大德,但是他得了一种病,痛苦到要。他要时,感得文殊、普贤、观音等大菩萨现前告诉他:你原来曾作过国王,杀害了很多众生,按你的杀业本来是要下地狱,由于你今生修道的成就,重报轻受,受人间病苦的折磨,就把你下地狱的杀业给报掉,不是说你修行没有功夫。而且告诉他:“三年之后,大唐国玄奘要来向你求学。”这时候戒贤论师心境才稳定下来,慢慢忏悔业障,继续修行,病渐渐好起来。三年之后,果然玄奘来向他学法相唯识。戒贤论师的弟子向玄奘介绍戒贤论师生病的情况,由于实在太苦,那位弟子都哭得说不下去。

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什么意思

三世因果,六道轮回都是佛教名词,意思是“三世因果”前世造因,今世受果,今世造因,来世受果、“六道轮回”随着自己善恶行为,或生天界而为天人,或生人界而为人,或为阿修罗--一种和天人差不多的好战斗的神,或为畜生,或为鬼,或堕地狱。一切众生永远升沉于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六道中,犹如车轮没有始终地转着,所以叫做轮回。
三世因果(佛教名词):
绵亘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而立因果业感之理。盖以过去之业为因,招感现在之果;复由现在之业为因,招感未来之果。如是因果相续,生死无穷,此即迷界流转之相状。说一切有部更以三世两重之因果说解释十二因缘,即以‘无明、行’为过去之因,招感‘识、名色、六处、触、受’等现在之五果;复以‘爱、取、有’为现在之三因,招感‘生、老死’等未来之两果。对其他只论现在一世或现在、未来二世,此三世因果实为佛教教理之一大特色。
六道轮回:
轮回理论是古印度文化的基本理论之一,其本源来自婆罗门教。后来佛教将众生世间的生灭流转变化,按其欲念和色欲存在的程度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统称为三界。欲界又称为苦界,或苦海。居住在欲界的众生,从下往上,又可分为“六道”。

佛教中的六道轮回是怎么回事?

就是在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道中辗转轮回: 所谓轮回,实际上是上下浮沉的生死流转,并不真的像轮子一般地回环。轮回的范围共有六大流类,佛教称为六道,那就是由上而下的:天道、人道、修罗(神)道、傍生道、鬼道、地狱道,这都是由于五戒十善及十恶五逆(十善的反面是十恶,杀父、杀母、杀罗汉、破坏僧团的和合、出佛陀的身血,称为五逆)而有的类别,五戒十善分为上中下三品,感生天、人、修罗的三道,十恶五逆分为下中上三品,感生傍生、鬼、地狱的三道。作善业,生于上三道,作恶业,生于下三道。在每一类别中的福报享尽或罪报受完,便是一期生死的终结,便又是另一期生死的开始,就这样在六道之中,生来死去,死去生来,便称为轮回生死。 不过佛教特别相信,众生的生死范围虽有六道,众生的善恶业因的造作,则以人道为主,所以,唯有人道是造业并兼受报的双重道,其余各道,都只是受报的单重道,天道神道只有享受福报,无暇另造新业,下三道只有感受苦报,没有分别善恶的能力,唯有人道,既能受苦受乐,也能分别何善何恶。佛教主张业力的造作薰习,在于心识的感受,如若无暇分辨或无能分辨,纵然造业,也不能成为业力的主因。所以,佛教特别重视人生善恶的行为责任。 正因为造作业力的主因是在人间,所以上升下堕之后的众生,都还有下堕上升的机会,不是一次上升永远上升,一次下堕永远下堕。 人间众生的造作业因,是有善有恶的,是有轻有重的,人在一生之中,造有种种的业,或善或恶,或少或多,或轻或重。因此受报的机会,也有先后的差别了。所以,人在一期生命的结束之后,朝向轮回的目标,有着三种可能的引力,第一是随重:一生之中,善业比恶业的分量重,便先生善道,善道的天业比人业重,便先生天道;如果恶业比善业重,便先生于恶道,恶道的地狱业比傍生业重,便先生于地狱道,受完重业的果报,依次再受轻业的果报。第二是随习:人在一生之中未作大善也未作大恶,但在生平有一种特殊强烈的习气,命终之后,便随着习气的偏向而去投生他的处所,所以,修善学佛,主要是靠日常的努力。第三是随念:这是在临命终时的心念决定,临终之时,如果心念恶劣,比如恐怖、焦虑、贪恋、嗔恼等等,那就很难不堕恶道的了,所以佛教主张人在临死或新死之时,家属不可哭,应该代他布施修福,并且使他知道,同时宣说他一生所作的善业功德,使他心得安慰,使他看破放下,并且大家朗诵佛号,使他一心向往佛的功德及佛的净土;若无重大的恶业,这种临死的心念倾向,便可使亡者不致下堕,乃至可因亡者的心力感应了诸佛菩萨的愿力,往生佛国的净土——这是佛教主张临终助念佛号的主要原因。 民间的信仰,以为人死之后即是鬼,这在佛教的轮回观中是不能成立的,因为鬼道只是六道轮回的一道,所以人死之后,也只有六分之一的可能生于鬼道。 详细请见: http://www.buddhist-edu.net.my/BuddDatabase/FoXueWenJi/ShengYan/XueFoQunYi/ShengYan004Content.htm 参考资料:圣严 正信的佛教

三世因果是什么意思

三世,指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世间所有的一切事物或现象,在过去、现在、未来时间的迁流中,为一因果的连锁。过去者为因,现在者为果;现在者为因,未来者为果,此称为三世因果。


佛教理论,有情的生命流转,以过去的业力为因,招感现在之果,复以现在的业力为因,招感未来之果,如是因果相续,生死无穷,这就是迷界有情生死流转的因果。

绵亘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而立因果业感之理。盖以过去之业为因,招感现在之果;复由现在之业为因,招感未来之果。如是因果相续,生死无穷,此即迷界流转之相状。

说一切有部更以三世两重之因果说解释十二因缘,即以‘无明、行’为过去之因,招感‘识、名色、六处、触、受’等现在之五果;复以‘爱、取、有’为现在之三因,招感‘生、老死’等未来之两果。对其他只论现在一世或现在、未来二世,此三世因果实为教理之一大特色。


志公和尚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

志公禅师的故事
志公和尚(418—514年),本名宝志和尚,俗姓朱,梁代著名禅师,7岁出家于钟山道林寺。成年之后,道行高操,与梁武帝萧衍往来甚密,深受武帝的尊崇。志公和尚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向信徒广开讲席,接纳学人,而且还经常以诗文来阐说佛理,化导群迷。
《万空歌》
南来北往走西东,看得浮生总是空。
天也空来地也空,人生渺渺在其中。
大地本来无寸土,人生劳碌一场空。
日也空来月也空,来来往往不留踪。
日月星辰常运转,人亡千载永无踪。
山也空来水也空,随缘变化体无穷。
青山绿水依然在,为人一死不相逢。
田也空来地也空,换了多少主人翁。
世间多少穷后富,也有多少富后穷。
金也空来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
万两黄金拿不去,为他一世受牢笼。
生也空来死也空,生死如同一梦中。
生如百花逢春好,死如黄叶落秋风。
夫也空来妻也空,大限到了各西东。
夫妻本是同林鸟,可怜死后不相逢。
男也空来女也空,黄泉路上难相逢。
贵子贤孙休贪爱,人因痴爱堕牢笼。
幻化空身虚变现,空是色来色是空。
空手来了空手去,到头总是一场空。
朝走西,暮走东,人生恰似采花蜂。
采得百花成蜜后,一场辛苦一场空。
夜深听得三更鼓,翻身不觉五更钟。
从头仔细想一想,便是南柯一梦中。
不信但看桃李树,花开能有几时红。
任你做到公卿相,死后还归泥土中。
败坏不如猪狗相,何不当初问志公。
生有一,死无二,休向人前夸伶俐。
生前置下田万顷,死后只得三步地。
宽八尺、长丈二,仔细思量真个是。
若人死后带得去,志公与你亲书契
宝志禅师的一生,屡现神异。
一、十二面观音像
丹青驰誉于南朝的张僧繇yáo曾受梁武帝诏请,为宝志禅师画像。禅师一时兴起,以指端轻轻地朝面门一剺【lí割;划开】,竟现十二面观音像妙相殊丽,或慈或悲,僧繇竟无法成笔。
二、屡现神异
齐建元年间,禅师几天不进食也不觉得饥饿;又常讲一些他人不理解的话,但事后他所说的话都应验了,所以江东一带的官员、百姓都很尊崇他。可齐武帝却认为禅师妖言惑众,将他囚禁在狱中。但人们仍见他在街市上游走,前往探监时却又见他确在狱中。一日,禅师对狱卒说:“门外有人用金钵盛饭来,你快去取!”狱卒到狱外一瞧,果真是文慧太子送饭来给禅师。当这件事传到齐武帝的耳中,他才将禅师迎入宫中,居于后堂,但仍禁止他自由出入。
三、游化世间
直到齐亡,梁武帝即位立刻下诏:“大士宝志,迹拘尘垢,游甚冥寂,水火不能燋濡,蛇虎不能侵惧。语其佛理,则声闻之上;谈其隐伦,则遁仙高者,岂可以俗法常情空相疑忌?自今中外,任使宣化。”在两位武帝之间,地位截然不同的宝志禅师,从此悠然自在,游化世间。
四、智识诡计
“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这是形容佛教法服海青缝合的广袖。据说广袖的缝合便是宝志禅师的杰作。梁武帝信佛虔诚,然而夫人郗【xī 古读chī】氏却生性忌妒,不信佛法。某日,郗氏准备了许多肉包子,请禅师及其弟子们前来应供,心想:“和尚若吃了肉包子便是犯戒;若拒绝不吃便是违逆后旨。”要陷僧众于两难之中。宝志禅师知郗氏心怀不轨,临行前,要众僧将海青广袖的袖口缝合,袖筒中暗藏馒头。入宫应供时,一手把包子放进空袖筒内,一手取出馒头来吃,使郗氏的诡计无法得逞。
五、化导仁慈治国
梁武帝曾藉志公禅师神通力,见到地狱众生的种种苦相,志公云钟声可使地狱众生暂免受苦。武帝即下诏天下寺院,击钟时要舒缓其声。帝即位之初,国政严刑峻法,志公透过神通力,让梁武帝亲眼见到先王在地下受苦的惨状,终于废除锥刀之刑。
六、武帝前世之因
公答曰:“我皇前世是个樵夫。只因上山砍柴,遇见山间灵坛古庙,庵宇朽烂,惟有古佛一尊,雨淋日晒,无人侍奉。汝自发起善心,将己头上箬笠一个,遮盖佛身。佛以天眼观见,有此善心,赞言:“善哉善哉!贫苦布施,甚为希有。汝于来世,当作上人。’是故今生得此福报也。”武帝自思之:“苦舍这些,就得为帝,我今更作大福不难。”厥后武帝又敕圣旨,遍行天下建立五里一庵十里一寺。
七、梁武帝问病
帝大病问师:“寡人今发大善遍造庵宇,今且大兴善因,如何反加大病耶?”志公答:“汝说兴善因,我言作恶业。”帝惊问何故?师曰:“我王前世舍笠盖佛,乃是无意之中倾心布施,故得大福。你今敕行天下广造庵宇,自己又不舍财施利,惟使天下百姓之力但为主上造庵,以此人人受苦,个个艰辛,磨杀世人不知几何。所以天下军民尽皆怨叹。虽是真命天子难当万民尤怨。故曰:‘汝是造业人也。'”武帝闻说心中惭愧,复问师曰:“吾今太子遍身疮疥,日夜不安,未知是何缘故?”师言:“皆因此业累及于他。我主若要忏悔,仍然快敕圣旨晓谕天下,即将钱粮赏给工资,自然有福,太子安康。若欲修诸善事,不得空劳众力。若用众力者,务宜偿赐工资,或是矜孤惜寡,爱老怜幼。或有僧道及贫子,来化讨者,宜当发心不得轻欺。为僧有善者,身贫道不贫,故来化引者,能令汝等为善事故。若空慢他去,元是自己错过了也,自后你家,祖宗烦恼,香火神不安矣。”
八、帝问:“人不修善作福,祖宗香火神为何生烦恼?”
答:“祖宗或有生前未修善作福,死后久滞幽冥受苦,专望阳世子孙为善积福,有善因相助,能得沾恩减罪。所以子孙不为善事者,他无所靠,故生烦恼。人家香火神,正是门丞户尉、井灶神君、土地神等,掌管人家住宅,亦复爱人行善,亦可同沾善力也。”
九、帝问:“僧道修行,信是好事,如何又要去化缘?”
志公答曰:“我佛释迦如来,有大慈大悲,悯念众生,犹如赤子,平等救度。佛在兜率天上,观见一切众生,虽得人身在世,只知恩爱贪恋,但知受福不肯作福,只知造业不知忏悔,受尽阳命死入幽冥,受大苦恼无有出期。故从兜率下降人间,托生净饭王宫为悉达太子,弃舍皇宫,雪山修道成等正觉,普度众生。法说四十九年,教启三百余会。教化佛门弟子,住在一方一所,且要教化一方人们,回心向善,修办前程。正是与佛掌教,所以佛陀欢喜,龙天拥护。若为出家者,游手好闲,不务究理,不肯看经念佛,不去搬柴运水,不顾常住,空消信施,辜负四恩,如此之人罪业不轻也。若是好僧道人,早晚之中,务要勤参三昧,苦下殷勤之心,勿起懈怠之意。看见常住淡泊,或是庵堂佛像朽坏,应当发起勇猛精进之心,募缘修整。施主钱米,不可私自受用,务要公平正直,交入常住,公使公用。乃是化缘者之功德也。古人云:难行能行,难做能做,方是出家之佛子,学道之好人。是以天宽地阔,男女善心者多。若不去化他,纵有钱米,他也无处下手作福田,乃是僧道有过,枉在空门,为人无慈悲心,不肯引他出苦。僧道善人化到你家。汝若悭吝不舍,是自己当面错过了也。”
十、问:“人用钱米供佛斋僧,功德如何?”
答:“其福甚大不可量。若人有此信向自有无量功德。经云:供佛又礼拜,福等虚空无比量。斋僧复施,如同行路著脚跟。譬如耕种田园一般,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然虽如是,全要后代修行人脱俗离尘,守戒清净,剃除须发,不离道场,参求明师,勇猛精进,明心见性,宏法度人,接引后来,报佛恩德。若有如是僧道,应受人间供养。所以舍财施主要信心不退,切莫生疑。异日有因缘,亦同得此道也。”
十一、问:“世间人死后,请僧道建立道场,超荐父母,未审超得不得?”
答:“譬如我主超度郗氏皇后,一般世人死后若有因缘,得值一个戒行僧道与他诵经礼忏,莫说一个亡魂,十个百个,亦可超得。莫说要作道场,他若肯到灵前嘱咐一声,承斯善力,即将超升,存亡两利也。又复多见世人不知因果,请那饮酒食肉僧道,来作道场敲钹擂鼓,不以经忏为主,专事热闹为胜。不知教人清净斋素,反更令人杀生害命。又将酒肉熏污佛坛,休言超度亡人,反与父母增添重罪。此等僧道,自己不怕地狱,如何度得亡人。古云:欲度他人,先须度己。果然度得自己出苦海,莫道度亡一个,但是汝等上祖先亡,并及乡中,枉死鬼魂,承他善力俱获超升。叹僧偈曰:有德僧人作道场 坚持斋戒讽经章 诚心礼佛多功德 利益存亡获吉祥。训僧偈云:手提铙钹响叮当 饮酒茹荤做道场 熏秽佛经真可惜 亡人反更获灾殃。
十二问:“世人得闻佛法,微妙广大,能度生死。有欲为僧学道,超出轮回,何故幼入空门,受师恩德,不喜为僧学道,反起邪恶狠心,将山门钱米搬去还俗、娶妻受用者,后日如何?”
答:“此辈罪根深厚,福力浅薄,不信出家是解脱道,不知忏悔是安心行。这等人,从畜生中来,初转人身,邪心易炽,正法难知。吾佛法门中钱米,却是海外行粮,如同官物一般。或是念经礼忏,或是布施斋僧,种种皆是佛祖之余粮功德,庇荫修行弟子养膳。三心不了,信施难消,况复搬去反俗,娶妻受用!畜发是生尾,眠妻卧铁床,有日无常到,追见老阎王。那时节,我蛇王菩萨,方才与他算数,将他所作罪业丝毫清算,打落无间地狱,自作自受。入地狱如箭,恰似秤锤落海,再无出期矣。”
十三、杨和尚的故事
曰:“当初有个杨和尚是个德行好僧,在山修行,功成果满。一日思维,云游参方,方才发足起程,就被蛇王(护法神)扯住:‘汝要还匹绢去。‘杨和尚曰:‘我在山门,并无过犯。为何要我还绢?蛇王对曰:‘正是汝无过犯,是你当初在我常住,拿纸一张,包果子寄奉母亲去了。算至于今,该还绢一匹。杨和尚曰:‘即今天下,一切不学道者,几多胡作乱为、败坏山门者,你都不去寻他。如何独来扯我?蛇王曰:‘他众人不学好,胡作乱为,凭他自作自受,我岂不去寻他?等他阳命将尽,我不容他,铢录对算,打他地狱,受罪满足,罚出阳间,作种种畜生偿还人之夙债。你今肯入地狱,我也不来扯你。'杨和尚曰:‘拿纸一张,如何要还绢一匹。'蛇王对曰:‘我昔日在灵山会上,受佛嘱咐,教我管理山门常住之事。故我当时。对佛发大誓,愿毫茅寸草,什物诸般,凡是我山门物器,吾等尽皆掌管守护。十方信施进门有数,出门注簿日长三分,夜长七分,一日一夜,对充利息。我发誓:砖瓦成灰,吾才不管。所以算至于今,你该还我山门一匹绢去。'杨和尚,见说分明,胆碎心寒,连忙拜倒,万望宽恩,容转俗家,办来还你。蛇王赞曰:‘善哉善哉。快须办来,还我去,免作负恩欠债人。'和尚回舍,即取丝银三两,填还常住,拜辞伽蓝。乃作一偈警诫后人:
日操勤劳夜坐禅 免得伽蓝算饭钱
若不依吾言警诫 堕落地狱万千年。
说偈已毕。只见云生足下腾空而去。
蛇王菩萨复作偈曰:蛇狱灵王不可欺 威灵显应不思议
昔日灵山会发誓 茎茅寸草尽维持
侵害山门人绝种 偷盗常住祸相随
不信但观杨和尚 拿张纸去还匹绢
若不填还常住物 万劫轮回没了期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