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娘娘第十首签,别峰娘娘签诗解签大全

送子娘娘详细资料大全

送子娘娘 又称 注生娘娘 ,是中国民间信仰中掌管生子的神(道教)。旧时厦门城隍庙、东狱庙都有祭祀。神像安详端坐,怀抱娃娃。求子的女子摆上香果供品,拈香跪拜祷告,请求“注生娘娘”赐子于她。然后“搏签”,求得“吉签”,表示“注生娘娘”已愿赐子于她,即起身将事先准备好的小衣裳给“注生娘娘”怀中的娃娃穿上,然后再拜 。据说无不的。得子后,还要来拜谢,奉之以油饭、鸡、酒。因此,香火十分旺盛。 那些婚后久不生育的妇女多向送子娘娘烧香求子。送子娘娘寄托著中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

基本介绍

  • 中文名 :送子娘娘
  • 外文名 :Avalokitesvara
  • 别名 :送生娘娘、注生娘娘,金花夫人
  • 国籍 :中国
  • 民族 :中华民族
  • 职业 :神仙
  • 信仰 :道教
  • 全称尊号 :大慈大悲救苦救难送子娘娘
  • 诞辰 :四月初八
简介,圣号,来源,封神榜,花蕊夫人,陈靖姑,民俗,求子,拴娃,

简介

送子娘娘,又作送生娘娘、注子娘娘等,从字面解释就是“送人子嗣”的女神,是道教神。相貌端庄慈祥,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灾难。在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送子娘娘。又经典记载"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送子娘娘。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送子娘娘。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送子娘娘。便得离痴。" 送子娘娘

圣号

送子娘娘全称尊号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送子娘娘”,又称注子娘娘。送子娘娘的名字蕴含了大慈大悲济世的功德和思想。

来源

封神榜

俗称(注生妈)其来历出自《封神传》。 姜子牙奉玉皇大帝之命,封三仙岛之云霄、琼霄、碧霄职掌混元金斗( 产盆之意),专擅先后之天,举凡诸侯天子、贵贱愚贤,落地先从金斗转劫。云霄、琼霄、碧霄在封神传中合称三姑,又称三仙童子,乃通天教主的门徒,今人称为注生娘娘其实就是三合一的称法。

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生卒年不详):五代十国女诗人。《花蕊夫人宫词》作者。五代时号“花蕊夫人”者,前后有两人。 在中国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关于花蕊夫人的美丽传说。传说很久以前,后蜀国王孟后主的妃子花蕊夫人很喜欢芙蓉花,孟后主就为美丽的花蕊夫人在城里城外种满了芙蓉花。不久,宋朝军队打进后蜀国,孟后主投降了,花蕊夫人也被俘虏了。宋朝皇帝赵匡胤见花蕊夫人十分美丽,便收她作了自己的妃子,可花蕊夫人十分讨厌他。花蕊夫人被送宋宫但不忘故主,绘孟昶画像私挂奉祀。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就拿出孟后主的画像流泪诉说思念之情。 此事被宋太祖入宫看见追问,花蕊夫人急中生智说“ 所挂张仙,送子之神,蜀人皆如”,幸未追究。送子之神,于是从宫中传到民间,到了晚清年代,把张仙男身像改花蕊女身像,花蕊夫人也又被尊为 送子娘娘了。 后来赵匡胤还是知道此事,逼迫花蕊夫人交出画像,花蕊夫人至死不从,赵匡胤一怒之下杀死了她。花蕊夫人倒下了,鲜血染红了院中的芙蓉花。人们敬仰花蕊夫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尊她为芙蓉花神。

陈靖姑

注生娘娘,俗称“注生妈”,又作“送子娘娘”、陈夫人、临水夫人、顺天圣母。在中国有些地区称之为“送子娘娘”,是闽南、一带最受尊奉的生育之神,主管妇女的怀孕、生产,是许多不孕妇女或怀孕妇女的信仰寄托。 据说朝廷曾封她为都天镇国显应崇福顺意大奶夫人、顺懿夫人等。各种典籍都说陈夫人为福建人,名叫陈靖姑,或陈进故,但有关她的家世,却又有不同的说法。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陈靖姑是唐朝人,祖居福州府罗源县,她的父亲在朝廷官拜户部郎中,母亲葛氏。陈靖姑有个兄长叫陈二相,另外还有个义兄叫人,村里人只好立庙奉祀,每年重阳节要买童男童女二人供祭大蛇。当地百姓苦不堪言。观音燕萨赴群仙会后回南海,途中见福州恶气冲天,知有妖孽为害,于是决心派神人前去除害。她剪一指甲,化作金光一道,直透葛氏之腹,葛氏感孕,在唐大历年间甲寅岁(774年)正月十五寅时生下陈靖姑。陈靖姑生下来时,“瑞气祥光罩体,异香绕闼,金鼓声若有群仙护送而进者,因讳进姑”。陈靖姑十七岁的时候,带剑斩杀为害一方的毒蛇,除掉了长期危害百姓的妖怪。陈靖姑立了大功,这事传到了朝廷,唐惠宗封她为“顺懿夫人”。 注生娘娘的造像,多是左手执簿本,右手持笔,象征其记录家家户户子嗣之事。

民俗

求子

求神赐子不拘时日,随时可以进行,但要虔诚恭敬。华灯初放之时,街上已是人海人潮,平时难得露脸的小媳妇们,穿上新衣,发髻上缀满美丽的鲜花,打扮得花团锦簇,由家中姑娘簇拥著到观灯 。人家观灯,不是远看就是近看,她们却一群群地往灯下挤,在一盏盏姿态万千、大放光明的花灯下挤来钻去,人面灯花相映,真叫观灯的不知是看灯好还是看人好 。 年长的观者脸上露出了含蓄、赞许的微笑,顽皮的孩子们却随口喊道:“钻灯脚,生男芭!钻灯脚,生男芭!”一语道破天机,观者大笑,姑嫂大喜,簇拥著脸红心跳的小媳妇再往别处花灯脚下钻去 。这就是厦门的“钻灯脚”求子风俗。“灯”与“丁”在厦门话里是谐音,世俗认为钻灯脚就能添丁 。心中的愿望经由人们之口大声喊出,便具有了祝贺的意义和代己向灯神求子的“意义”,那是求之不得的大吉大喜。而已,喊的人越多,小媳妇和姑嫂们不仅不以为是非分的调戏,反而越高兴:没人喊,反而败兴 。大庭广众之下,不惜抛头露脸,为的就是这一句“钻灯脚,生男芭”啊! 现今的新婚女子,也有求神、钻灯脚的,但更多的是求助于妇科大夫。注生娘娘神殿早已毁弃。大庭广众之中也没有了"生男芭"。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些求子的风俗,都表达了人们对美满生活的追求和憧憬,摒弃其中的成分,余下的便是古老的美丽的故事了。

拴娃

近年来到泰山求子嗣又出现了新的风俗,那就是 压枝(压子)和 拴枝(拴子)。所谓压枝是指用石头压在树枝上,谐音“压子” ;所谓拴枝是用红布条拴在树枝上,谐音“栓子”。 上山进香求子称作“拴娃娃”或“偷子”。 进香的程式是“起程,沿路焚祠,冲火,落宿,登山,报号(到泰山娘娘殿前报到),朝顶,守架,进供,进香,下山,回香,做回,安驾,谢山。”上山进焚的香纸主要有三种:一是黄草纸(当地称火纸);二是印有玉皇大帝为行长,东岳大帝为副行长的大面额冥币;三是元宝,用锡箔、裱糊、金银成对。碧霞祠有一方“碧霞之君玺”,有钱的可请道士在纸上加盖玺印,以期增加效力。进香之后,就可以“拴娃娃”了。 据《寿春岁时纪》载,在碧霞元君祠,庙祝在神座前摆放著许多镀了金色的泥娃娃,供人抱取。如果求生男孩就拴一个金男娃;求生女孩,就拴一个金女娃。凡来“拴娃娃”的都必须向庙祝交钱,谓之“喜钱”。日后若赖以神助,如愿得子,就必须为泥娃娃披红挂,并送回原处,谓之“还子”,并要向泰山娘娘进香还愿。 在《中华全国风俗志》中,关于“拴娃娃”的习俗写得十分清楚,称“拴来的泥娃娃照样要天天喂它吃东西”。并记载了北方地区民间这样一个传说:有个人家,主妇锁上门出去走亲戚,中午被留下吃饭没回来,邻居突然听到她屋里有小孩哭声,可这户人家并没有儿女,后来才知道是拴来的娃娃饿哭了。 中国民间向来还有“心到神知”之说。也有些人在向泰山娘娘求子时,并不先进泰山,而是在当地举行虔诚而隆重的求子仪式。首先,由妻子出面,带上礼品去求当地的“神妈子”择定吉日,安排求子仪式。第二步,购置香烛、火纸、红布条、供品等。其中,必有枣和栗子两种食品,取其“早生贵子”的谐音,红布条上写有求子者的住址和丈夫姓名。第三步,求子妇女点燃九炷香,与“神妈子”一起跪在供桌前,祈祷泰山老奶奶送子,然后将红布条焚烧。求子妇女进香后各取一只枣和栗子吃下,与“神妈子”一起跪至香火全部燃尽。 当然,日后一旦生儿育女,必定要到泰山碧霞元君祠还愿。若求子未成,则再来一次,但“求子不过三”。还愿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供奉献礼者,有挂袍送匾者,有捐资修庙者,也有植树造林者。现碧霞元君殿内有个黄铜大香炉,高一米多,三足两耳、雕龙、工艺精湛,就是信士陈英杰先生求子如愿,答谢神恩所捐献的。

    送子娘娘生日哪一天

    问题一:送子娘娘生日哪一天 送子娘娘又称注生娘娘,是中国民间信仰中掌管生子的神(道教)。旧时厦门城隍庙、东狱庙都有祭祀。神像安详端坐,怀抱娃娃。
    送子娘娘全称尊号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送子娘娘”,又称注子娘娘。送子娘娘的名字蕴含了大慈大悲济世的功德和思想。

    问题二:送子娘娘的生日 送子娘娘又称注生娘娘,是民间信仰中掌管生育的神灵,信众以妇女居多。农历三月二十日是注生娘娘诞辰,一些地区的妇女们会到送子娘娘庙里烧香祈福,祈求绵延子嗣、子孙福寿。
    不同的地区信奉的送子娘娘也不同。
    三霄娘娘
    看过《封神榜》的人都知道,赵公明有三个结义妹妹云霄、琼霄、碧霄,她们就是“三霄娘娘”,注生娘娘是三位的总称,又称为“三姑”,“三姑娘”。三位被奉为送子娘娘,是因为她们掌管的神器混元金斗,包含着人的现世和来生,于是她们成为专门掌管妊娠、分娩的神。
    旧时辽宁营口市大石桥一带的百姓,将注生娘娘生日当作民间节日来庆祝。他们认为,三位娘娘掌管民间福寿、治眼、授子,因此每到三月二十日这天,便会到庙里焚香祈福,求娘娘保佑。如今,在一带依然盛行此节日。我以为,三月二十过生日的注生娘娘,应该就是指三霄娘娘吧。
    临水夫人
    福建一带流传着一句谚语:“莆田有妈祖,古田有靖姑。”妈祖,大家都知道,是海上守护神;靖姑,原名陈靖姑,是妇幼保护神,临水夫人就是陈靖姑。
    传说临水夫人是慈航道人的一滴血转世投胎而成,后来同林纱娘和李三娘义结金兰,三姐妹一起保护妇女儿童,她们保佑产妇平安,催生护子,被合称为“三奶夫人”,“三奶娘娘”。闽台一带的百姓将她们看成是送子娘娘。其中,大奶夫人陈靖姑是三人的核心,被称为“顺天圣母”。但是,相传陈靖姑的生日是在正月,因此三月二十的注生娘娘诞,并不是指临水夫人或者三奶夫人。
    金花夫人
    金花夫人信仰是广东地区民间信仰的一大特色。广东人将金花夫人看成是送子女神,广州市很多地方都有金花庙,奉祀金花夫人。农历四月十七是金花夫人的生辰,这一天到金花庙烧香祭拜,一定会很。
    慈航
    大家习惯于将道教的慈航同佛教的观音大士画上等号,那么,我们也可以认为,传统所说的送子观音,就是道教中的慈航。我国江浙一带的百姓多以慈航为送子娘娘。
    《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杭州妇女无子嗣者,多于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祭拜慈航,谓此日求子最有。”二月十九日,是慈航普度众生的日子;六月十九日,是慈航功成得道的日子;九月十九日,是慈航功德圆满,成道升天之日。佛教也将这三天分别看成是观音诞生、成道、出家的日子。因此,这三天里,不管是祭拜道教慈航道人,还是佛教送子观音,都很。
    泰山娘娘
    就是碧霞元君,传说为东岳大帝之女。以五行而论,东方属木,主生发;日出东方,照耀万物。万物依赖阳光得以生存,因此东方主生。因此,作为东岳大帝的女儿,碧霞元君被称为“注生娘娘”。元君四月十八生日,因此可以肯定:三月二十生日的注生娘娘,不是碧霞元君。
    民间有“北元君,南妈祖”的说法,指的就是北方泰山娘娘和南方妈祖娘娘,一个山神,一个海神,都是普度众生、受百姓爱戴的女神。山东地区对泰山娘娘的信奉极为盛行。泰山碧霞祠供奉碧霞元君、眼光娘娘、送子娘娘,有人说娘娘们三位一体,都是碧霞元君的化身,有人说眼光、送子两位娘娘是碧霞元君的下属。虽然说法不一样,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元君的确担任送子的职责。《仙鉴》称碧霞元君为“卫房圣姥”,有主管妇女生子的责任,更加确定元君的送子娘娘地位。
    女娲娘娘
    女娲抟土造人,因此也被奉为生育之神、送子娘娘。尤其是北方许多地区在二月初二“龙抬头”这一天,有“拴娃娃”求子的传统习俗。最初的娃娃是泥做的,便说明,这一习俗来源于女娲用泥土造人。那么,女娲娘娘担任起保护生育的职责,也就顺理成章了。
    送子娘娘的多样化,表现了我国民间信仰的地区差异。我建议......>>

    问题三:送子娘娘的生日有几天 你好。
    阴历三月二十日是【子孙娘娘圣诞】。

    注:【子孙娘娘】民间称【送子娘娘】。

    问题四:送子娘娘那天生日 阴历三月二十日是【子孙娘娘圣诞】。 注:【子孙娘娘】民间称【送子娘娘】。

    问题五:送子观音的生日是多少 二月十九观音会一观音圣诞 农历二月十九观音会,纪念庆祝的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的观世音菩萨。她在四大菩萨中表大悲,是唯一的女性,坐骑为金吼,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在中国的佛教信仰民俗活动中,观世音菩萨每年有三次庆祝活动:二月十九的圣诞,六月十九的成道日,九月十九的出家日。这在四大菩萨中是独一无二的。 观世音菩萨在梵文佛典中的名号是Avalakitevara,音译为阿缚卢枳帝湿伐罗。中文佛典的意译有多种译名:竺法护译为光世音,鸠摩罗什译为观世音,玄奖大师新译为观自在,还有译为圣观音、观世自在等各种名称的。目前以观世音的译名最为普及,这与《法华经》中的《普门品》的流传有关。据说在十六国时期,北凉国主沮渠蒙逊突然患怪病,众多医生束手无策。一位来自印度的僧人叫昙无谶的,劝他诚心诚意地诵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国主依言而行,果真怪病不药而愈。自此国内上下争诵《普门品》。《普门品》中用的译名是观世音,于是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也就迅速流传开来。 这位菩萨为什么叫观世音?佛经中有多种解释,比较普遍的说法有二种:一是《楞严经》中提到的,这位菩萨最初的修行法门是耳根圆通:耳根不向外闻,而是向内自闻,故而不会因外境所动,不会因为赞叹、诽谤而生起贪、嗔、痴的烦恼,也就能做到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二是在《普门品》中说到:若有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观世音菩萨如此不遗余力寻声救苦,有求必应,自然得到老百姓的虔诚崇拜,而其名号的全称也就成了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简称大悲观世音菩萨。到唐朝,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省略世字,简称观音。观音崇拜在国非常普及,凡佛教寺院必供观音,而且大多建有独立的殷堂供奉。此外,全国各地遍布大量专门供奉观世音的尼庵,而且还有一处闻名中外的观音道场-普陀山。 其实,依《华卢经》记载,观音的道场是在印度南方的补怛洛伽山。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的第二十八参,就是在此处参拜了正在说法的观音,而且当时观音菩萨的形象是一位伟丈夫,是男子相而不是女相。佛教传入中国以后,逐步中国化,观世音也开始由男转女,并为佛教女信徒所欢迎和崇奉。原在印度南方的观音道场,也由中国人把它移过来了,移到了浙江舟山群岛一个叫梅岑山的小岛。这是因为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就有南迁的高僧来到此处,创建了观音道场。后来在唐朝大中元年,有一印度僧人曾于潮音洞中自燔十指,亲眼看到了观音在此说法的情景。到了五代时, (一说是唐代)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请回一尊观音像到日本去供奉,在此处遇到大风,得菩萨指示,送观音像到岸上,建立了不肯去观音院。种种传说,都与观音密切相关,普陀山自然而然地形成为观音的道场。 北岛从宋代起称补怛洛伽山,即华语小白华山,明清时称南海普陀,解放后称本岛为普陀山,附近另一小岛为洛伽山。梅岑山......>>

    问题六:观世音菩萨 和 送子观音 是同一个神么? 送子观音什么时候过生日啊? 杨柳观音、卧莲观音、持经观音、施药观音、龙头观音、德王观音、送子观音、洒水观音、不二观音、一叶观音、延命观音、圆光观音、威德观音、合掌观音、一如观音、提莲观音、能静观音、众宝观音、普悲观音、鱼篮观音、水月观音、白衣观音、千手千眼观音、十八臂观音、多罗尊观音、阿么提观音等等,加上“普陀大力士”合计就有三十三种不同形像的观音菩萨。
    佛经上说,她能作三十六种变化,有六观音、十五观音、三十三观音之说,又有千手千眼观音之变相。观音的变化多端,使得她能及时“普救众生”,当人们遇到麻烦,一念到她的名号,她便能立即变化成合适的身份降临。
    送子观音和观世音菩萨绝对是同一个人.... 是同一个人的.
    更多图片(1张)
    观世音菩萨有三个生日。分别是农历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
    诞辰(农历二月十九),是她为人的生日,这天她成了三公主。
    成道(农历六月十九), 是证得果位的日子
    出家(农历九月十九),是出家的日子
    纪念日中,妇女们结伴前往观音殿烧香,顶礼膜拜。《金陵岁时记》载:“善男信女于此三月茹素,日观音斋。”茹素即忌荤食素,俗称“观音素”。
    同时,纪念日当天,都会比其他时间更早开启寺院大门,迎接来寺进香祈福、纪念观音节日的信徒与广大佛教信众共同举行大型的观音菩萨纪念活动,弘扬佛教的基本理念。
    佛教认为人会不断的六道轮回,除非发心修佛,最终有成就了,才能获得解脱不再轮回。即使在修佛的过程中,也要轮回。
    观音菩萨的纪念日,只是为了纪念观音菩萨而产生的一种民间说法。观音菩萨在成就前经历了无数个诞辰、出家、成道日。
    观音菩萨久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为了救度众生,倒驾慈航作菩萨。

    问题七:2017年送子娘娘生日是几号 送子娘娘又称注生娘娘,是中国民间信仰中掌管生子的神(道教)。旧时厦门城隍庙、东狱庙都有祭祀。神像安详端坐,怀抱娃娃。求子的女子摆上香果供品,拈香跪拜祷告,请求“注生娘娘”赐子于她。然后“搏签”,求得“吉签”,表示“注生娘娘”已愿赐子于她,即起身将事先准备好的小衣裳给“注生娘娘”怀中的娃娃穿上,然后再拜 。据说无不的。得子后,还要来拜谢,奉之以油饭、鸡、酒。因此,香火十分旺盛。 那些婚后久不生育的妇女多向送子娘娘烧香求子。送子娘娘寄托着中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
    中文名
    送子娘娘
    外文名
    Avalokitesvara
    别 名
    送生娘娘、注生娘娘,金花夫人
    国 籍
    中国
    民 族
    中华民族
    职 业
    神仙
    信 仰
    道教
    全称尊号
    大慈大悲救苦救难送子娘娘
    诞 辰
    四月初八

    问题八:送子观音生日是什么时候?求求各位网友! 请送子观音想要孩子是吗

    问题九:传说观音菩萨送子是哪天? 民间庆祝观音诞的日子有多个:
    农历二月十九日是观音的生日,六月十九日是观音出家之日,九月十九日是观音成佛之日。
    送子据我所知是没有具体日期的。
    一般也是在上面的3个日子去拜拜比较。
    希望采纳!谢谢!!

    解签大全查询

    功名不就运非时我帮我女儿抽签,二十九签,功名签,签是这样写,寒窗苦读睡沉沉,要想青云路上行,文章灿烂虽然好,是非口舌难容身。婚姻好 五州光明 贵人心善
    当日红日时相然
    本意心思学散仙
    六甲安
    财源丰盛 意外成功
    锦绣文章四海传
    那知一旦帝王宣
    意外成功泰山娘娘签,第七首,喜事从新又两重,无书交易定功名,若教三箭天山定,七宝堆成事事通

    道教神仙之泰山女神碧霞元君

    东岳泰山为“五岳之尊”,自古以来就是帝王封禅常去的场所、平民百姓的地方。所以泰山在炎黄子孙的心目中始终占有神圣而重要的位置。泰山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因为儒释道三教合流,所以泰山之上神祇种类齐全。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女神要数泰山娘娘碧霞元君。顾颉刚先生将其誉之为“北方地区的女皇”。
    关于泰山娘娘有一个很有趣的传说。传说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建立了周氏王朝后,天下统一。武王为了表达对建国功臣们的感谢,于是决定将全国的领土划分成块,分给大臣们,让他们自己治理自己的封地,这个做法后来被称为“封神”。后世流传的传奇小说《封神演义》就是根据这个事情演化而来。武王把封神大权交给了姜子牙,让他分封诸侯。
    于是姜子牙便认认真真地按照群臣贡献的大小进行分封,封来封去把全国其他的名山大川、风水宝地都封尽了,就留下了一座泰山。姜子牙早就知道泰山气势雄伟,景色壮丽,他原准备把泰山留给自己,可谁知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原来武王的护驾大将黄飞虎也看上了泰山,于是他找上门来,非让姜子牙将泰山分封给他。两人正在商量,不想黄飞虎的妹妹黄妃也来找姜子牙要泰山,说是武王答应她,要她来找姜子牙。这下可好了,三个人都看准了泰山这块宝地。
    姜子牙因为是封神大臣,为了顾及面子,不得不打消了要泰山的念头。不过放弃了也怪可惜,他见黄氏兄妹一个凭护驾有功,一个倚仗武王,两人争得面红耳赤,就赌气地对他们说:“好了二位,谁也别争,谁也别抢,凭自己的本事,谁先登上泰山,泰山就是谁的。”黄飞虎一听立马同意,他想:“我黄飞虎跟武王南征北战,一身气力,区区泰山何足挂齿,更何况黄妃一弱女子怎能跟我抢。这泰山我是坐定了。”
    可是,身单力薄的黄妃,却没有一点儿害怕的样子,当场就一口答应了。姜子牙觉得奇怪,但也没多说什么。别看黄飞虎一身力气,其实是一个头脑简单的武夫。他万万没有想到黄妃想出了一个可以轻而易举制胜的妙计。比赛刚一开始,黄妃就使了神法,她将自己的绣花鞋脱下一只扔到了泰山顶上,然后才不慌不忙地爬山。等到黄妃爬上泰山,黄飞虎早在泰山顶上了。
    黄飞虎认为自己胜券在握,于是得意扬扬地看着黄妃说:“我说你个黄毛小丫头,现在知道我厉害了吧,我先爬上泰山,这泰山的主人就是我了,服气不?” 只见黄妃假装生气地冲着黄飞虎说:“真是岂有此理!我早就到泰山山顶了,等了你半天了连个人影也没看到,刚才我绕回去只是想去半路接你。” 黄飞虎一听火冒三丈:“你真不知道害羞,我沿途走来,连你半个脚印都没看见,怎么可能在我前面。你说你先到,拿出证据来呀!”
    “证据吗?当然有,你来看吧。” 黄飞虎跟着妹妹没走多远,果然看到黄妃的一只绣花鞋端端正正地放在石坪上。顿时黄飞虎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他转过头对着妹妹呵斥道:“你耍滑头。”黄妃不紧不慢地说:“军师说谁先到泰山,泰山就归谁,现在有凭有据,泰山归我。”黄飞虎气得在山顶转圈圈,嚷着要让姜子牙他们评理。黄妃一想,哥哥头脑简单好对付,可是姜子牙智力过人,肯定不会将泰山轻易判给她。
    于是,她转身对着懊恼不已的黄飞虎说:“哥哥,咱们兄妹二人,本该是你敬我让,不分你我才是。现在,有很多人想着要泰山这块好地方,如果我们继续争下去,估计会惹怒武王,到时候别说是泰山,就是泰山上一颗石头也不会分给我们。这样吧,我住山上,你住山下,咱俩共同管理泰山总可以了吧?”虽然黄飞虎觉得十分窝火,但是也觉得妹妹说的有道理,毕竟是一母同胞的兄妹,于是也就答应了。
    等到姜子牙他们赶过来,黄氏兄妹都协商好了。姜子牙也不好再说什么,于是就顺水推舟,把黄飞虎封为泰山神,把黄妃封为碧霞元君,一个在山下天贶殿,一个在山顶碧霞祠。 这就是泰山娘娘的故事。
    其实关于泰山娘娘的身世,自古至今有很多种说法:据《山东通志》记载,天仙圣母碧霞元君是东岳大帝的女儿。至今,京津地区的百姓也是这样认为的。不过《玉女卷》里记载说泰山娘娘是一名村姑。她原是大善人石守道与其妻金氏的女儿,因从小聪慧又与神仙有来往,所以被当地人尊为泰山娘娘。现在北京郊外的妙峰山仍然是以其农历四月十八的诞生日为泰山娘娘的圣诞日。而李谔在《瑶池记》中记载,泰山娘娘原为玉皇大帝的女儿。当然传说不仅仅这些,还有华山玉女说、太真夫人说、石敢当的女儿说等。
    据说,泰山娘娘掌吉凶,管婚育,主丰歉,几乎无所不能。由于泰山娘娘影响巨大,其行宫遍布各地,而且名称各不相同,有碧霞宫、元君圣母庙、子孙娘娘庙等五十多种别称。女人比男人感性,所以女人比男人更容易去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在香烟缭绕的神龛前,她们虔诚地跪拜着。

    泰山老奶奶许愿的步骤是什么 泰山老奶奶许愿的步骤意思是什么_百度知 ...

    1、许愿有3个地方,第一个在山脚下的祠堂,第二个在半山腰,第三个在山顶,祠堂里一张火纸10块钱,最少的用90圆,多多益善。因坐镇泰山,尊称泰山圣母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万山奶奶等。

    2、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

    去泰山拜拜

    【诚心就好 】
    烧香拜佛的礼仪
    按照我国的传统习惯,每年春节的家历初一、十五等日期,广大群众有到寺院烧香礼拜。祈福求安的习惯,为了使十方善信种植福田,广获法益,正善正行,以满所愿。故将烧香祈福的礼仪简要地介绍给大家,以祈共沾法益。
    烧香礼拜的真实意义是什么?
    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场所,古称丛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宝殿上供奉的叫释迦牟尼佛,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太子后出家修行,在菩提树下证道,成为大彻大悟的觉者,是佛教的创始人,被佛弟子尊奉为“地尊”,“本师”等。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谢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吉祥如意。
    供养佛,菩萨一定要烧香吗?
    不一定。供养佛,菩萨的方法很多,通常用鲜花(表因)和水果(表因),如果条件不具备,仅供一杯清水(表清净平等)也行,但是绝对不能用酒肉来供养佛菩萨。通常用“香、花、灯、涂、果、乐”六供养,其中之一均可。
    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第一、虞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
    第二、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
    第三、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
    第四、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烧香求财可以得到吗?
    不可以。佛经上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关键要懂得其中道理,求财要如理如法去求,烧香成灰是表示无私奉献,即佛门所说的“布施”,这启示我们:众生求财求福,先要舍财种福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舍是因,得是果。舍得不二,所以,一个人的福报是自己修来的,不是佛菩萨施舍给你的。佛门常讲:“命由己造,福自己求”。烧大香就发大财吗?这纯属“以凡夫之心,度诸佛之腹”。大彻大悟,大慈大悲的诸佛菩萨,又怎会象凡夫众生一样去在意你的大香还是小香而分别赐富呢?
    有人一定要烧大香怎么办?
    寺院是公共活动场所,一般会限制烧大香,加上节假日人流众生,烧大香稍有不慎就灼伤他人;浓烟滚滚,不利环保,也易引起大患。如此,求福不成,反造无边罪业,一定要烧大香的信众,可将大香交给寺院管理人员,统一安排焚烧,焚烧时,寺院的们也会为你祈福。
    烧香礼佛应当许什么样的愿?
    烧香礼佛时应当心地清净,果能一尘不染,获福无量,若要许愿,当放弃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之念头发利益社会,利益众生之大心愿,则功德无量。佛经上讲:“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念佛一声,福增无量”是也。
    礼拜佛菩萨,上几支香为宜?
    上三支香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一片真诚心。”
    寺院里供的佛菩萨很多,给每个佛菩萨都要烧三支香吗?
    不一定。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就可以了,其它各殿合掌礼拜,效果是一样的。当然,你也可以按照寺院的规定,根据寺院香炉分布的情况自行决定,但每个香炉中不得超过三支香最为适宜。
    把点燃的香拿在手上拜佛正确吗?
    不正确。把香点燃后应先插在香炉,第一支香插在中间,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上完香后,应对佛像,肃立合掌,恭敬礼佛。现在有人将一把香点燃后拿在手上拜佛,既容易引起大患,炼伤自己或他人;也容易烧坏拜垫等器物;更是造成浓烟滚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实在是不文明又不如法。
    什么方法供养佛菩萨功德最大?
    佛经上说:“一切供养中,法供养第一”,所谓“法供养”就是对于佛经上的教导,如理如法的受持读诵,自行化他,为人演说,即在日常生活和处世待人接物之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1、何为?有什么作用?
    简单讲就是请诸佛入驻器物。
    复杂讲必须是在佛教中由方丈选择吉利的时辰即适合的时辰,吉时一到,由方丈和主持亲自装脏、做法、念经、念等一系列的请佛,此一般要持续1-3个时辰,持续三到七天,经过此后,佛像、佛珠、挂件等器物就具备了佛入驻的灵性,具有保佑平安、带来好运、、祛晦气、增财、镇宅等作用。
    2、如何选择供佛像的地方?
    单独一间房屋最好,如果没有,在书房或其他清净的房间也可,但要收拾干净,在佛像的上面遮块黄色或红色净布,不拜时把布放下。佛像最好向东,拜佛的人向西诚拜,但也不是绝对,根据情况,只要心诚,任何方向都是的。
    3、如何选择供品?
    通常可选择香、花、灯、清水、饭菜、瓜果等素物中的几种即可,但决不能供奉酒和荤菜、更不能在佛前焚烧纸锭。
    4、如何烧香点烛?
    香、烛是心香和心光的象征,因为众生和佛一样,本来都有心香和心光,但大多被妄想、执着所蒙敝了,现在礼敬佛菩萨,是要把所有的心香和心光显露出来,同时也是对佛菩萨表示一种敬意,因此香只可点一柱或三柱,烛只要有光亮即可,并不是香、烛越多越好,只要心诚,就一定能得到供养的功德。
    (注:香是一种通经工具,即通过香烟让佛菩萨知道你的心愿或祈福。上香必须磕头(3-9个)香不必天天上,有事之前上香让佛菩萨知晓给予您及家人无边的佛力加持和保佑,让诸人诸事平安、顺利、成功。)
    5、如何为佛行礼?
    对佛行礼有磕头、作揖、鞠躬、合掌几种方式。磕头礼最为恭敬,所以最能无罪、得福。拜佛最好应在早起或晚初始前的清净人少时,最好先用专用皂(般若花拜佛净手香皂)净手,漱口,再到佛像前献水、焚香。焚香时双手平捏住香的下端。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把香举过头顶,鞠躬,上香,合掌心诚的向佛说出你的心愿。然后对佛行礼。
    (注:跪拜时,两手先合掌于胸前,合掌应两掌中间留有空隙,然后两手掌心向下扶地,双膝跪下,额头着地,双手翻转掌心向上,然后额头抬起,收起两手合掌于胸前,起身站立,合掌行鞠躬礼,后退离开席座,不可转身背对佛像离开席座。)
    6、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走,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7、拜佛:大殿中央拜垫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礼拜,宜用两旁的垫凳,分男左女右拜用,凡有人礼拜时,不可在他的头前行走。
    8、阅经:寺中若有公开阅览的经典,方可随便坐看,须先净手,放案上平看,不可握着一卷,或放在膝上。衣帽等物尤不可加在经上。
    9、拜僧:见面称,或称大和尚,忌直称为"出家人"、"和尚"。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两手合一,微微低头,表示恭敬,忌握手、拥抱、摸僧人头等不当礼节。向他顶礼时,假若他说一礼,不可再继续强拜,凡人礼佛、坐禅、诵经、饮食、睡眠、经行、入厕的时候,俱不可向他礼拜。
    10、法器:寺中钟鼓鱼磬,不可擅敲,锡杖衣钵等物,不可戏动。
    11、听经:随众礼拜入座,如己后到,已经升座,须向佛顶礼毕,向后倒退一步,再向顶礼,入座后,不向熟人招呼,不得坐起不定、咳嗽谈话,如不能听毕,但向行一合十,肃静退出,不得招手他人使退。一楼说的佛教礼仪对你一点用都没有,泰山是道教圣地,岱庙,碧霞祠,玉皇顶,都是道教宫观,朝泰山要用道家礼仪。
    说下道教进香的礼仪和禁忌,
    礼仪
    1、 平心静气,敬对祖师。手持三炷香,在祖师左边的蜡烛点着。如果香头有火苗,则不可用口吹灭,而是水平持香轻轻前迎即可。2、 面对圣像前,右手手指拈香,左手包着右手,举于额前。
    3、 上香时,用左手把香插上香炉内,三炷香之间的距离要平等,而且“香不过寸”,即相互的距离不超过一寸。如着长袖大领道袍,则用右手拉住左手袖口。
    禁忌
    信士视朝山敬香为祀神大事,必须虔诚
    1、语言禁忌:即进香者要绝对虔诚,不能因朝山劳累而生懊恼怨悔之心,叫苦叫累;也不能在进香沿途说污秽不净、亵渎神明或不吉利的话,如“贼”、“瞎”、“仲芳”等。
    2、行为禁忌;进香者行走坐立必须端庄规矩,不许采摘“圣山”的树木花卉;不许触摸亵渎神像;不许偷盗损坏供器、法器
    3、饮食禁忌;进香者忌食雁、鳗、龟、鳖、黑鲤、蛇、黄鳝、牛、犬、猪肉及生葱、韭、蒜、荽等荤器刺激食物,不许饮酒。
    4、供品禁忌:时果类冬避石榴,夏忌李子,忌讳荷花、莲藕、红艳花、鸡、犬等不洁之物。
    希望对你有帮助,祝你学业有成。福生无量天尊!

    求解签高手,我求签抽到了一个第六十三签:剑斩老龙。不知道什么意思啊...

    中国新年的日期,在各朝代并不相同。夏朝定在一月初一,商朝定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定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定在十月初一。到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接受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使用《太初历》,恢复了夏历即农历,以正月为岁首,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后来历朝历代虽对历法有过修改,但基本上仍然以《太初历》为蓝本,以夏历的孟春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日,即新年的第一天。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