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五行相克的规律悲胜怒,五行相克口诀
怒、喜、悲、忧、恐与肝、心、脾、肺、肾的中医生克循环关系?谢谢_百度...
心生喜,肝生怒,脾生忧,肺生悲,肾生恐,依五行循环产生相生相克
五行相乘:乘是乘虚侵袭,相乘就是相克太过,其顺序与相克一致,相乘是超过了正常制约,克制太过而成为病害。
五行相侮:侮是恃强凌弱,相侮是反克,与相克的顺序相反,是事物的反向克制。为病理状态下的异常现象。
在临床,用五行生克乘侮规律不仅能说明疾病的传变,了解病情的预后;而且能调理各脏腑功能,防止病邪传入其它脏腑,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数理: 金为七, 木为八, 水为六, 火为九, 土为五
中医:喜、怒、哀、乐、惧...?等N种感受是否符合五行相克规律?
中医中与五行相关的感情称为五志:喜、怒、思、悲、恐这五种情志变化。五志分属于五脏:喜为心志,属火;怒为肝志,属木;思为脾志,属土;悲为肺志,属金;恐为肾志,属水。相克规律是:怒克思、思克恐、恐克喜、喜克悲、悲克怒。相生关系是:怒生喜、喜生思、思生悲、悲生恐、恐生怒。这里的生是指有资生、助长、促进的作用。另外,中医还有七情之说,是在五志外另加上忧、惊盯肠驰段佻灯宠犬触华2种感情变化。在五行分类上,忧和悲相同,都属金,惊和恐相同,都属水,所以在相生相克的关系上也相同。五行生克关系对于养生保健、疾病治疗都有很大的意义。
什么叫恐胜喜 喜胜悲 悲胜怒 怒胜思
得意忘形也伤身: 应及时从情绪纠葛中解脱 如果一个人得意忘形、欢喜过度无法自制,可以通过吓唬的办法让其恢复正常思维和理智,不至于长时间沉醉在过度伤身的大喜当中。《黄帝内经》指出,异常的精神情志活动,既可以作为病因导致疾病的发生,又可以在病程过程当中影响疾病的归转。因此,医生在疾病诊断过程当中,应注意从病者的心理因素进行考察。因为病人的精神状态与治疗的结果密切相关。另一方面,针对异常的心理即精神活动对人生命造成的重大损害,《黄帝内经》总结出了一套精妙绝伦且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以情致胜法、劝说开导法、移情易性法、暗示解惑法、自我调节法”。其云:“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即分散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使其从某种情绪的纠葛中解脱出来,转移到别的方面,称为移情。 推崇“宁静致远”: 患得患失伤心伤肝身体衰弱 如若某人非常害怕被惊吓,则需要多吓唬他。当他把受惊吓当作平常事时,自然不会再被吓倒。《黄帝内经》说过,受惊吓的人需要的就是“平”。平即平常,一个人是不会对司空见惯的事情感到害怕的。 专家们说,其实中国文化中的“恬淡虚无”、“宁静致远”、“修身养性”等信条都是贯穿着中医学在其中的。尤其是身处竞争激烈、物欲膨胀的社会中,如果功利心太强,经常患得患失,由此造成大悲大喜,会伤心伤肝,从而导致脾胃不好、消化不良、身体衰弱。所以现代人要向古人学习养生延寿的技巧,首当其冲就是调整心态,保有一颗平常心。 现代生活中有很多人“早生华发”,除了遗传因素外,思虑过多、情绪波动大是引起头发衰老的一个重要原因。伍子胥一夜白头的故事,大家往往认为只是文学艺术的夸张,但据《史记》记载,伍子胥确实一夜白头。从中医的角度看,伍子胥当时所承受的精神打击至少有四种:悲恸、愤恨、焦虑、惊恐。当这些情绪达到极致时,意志可能仍然坚定,但精神刺激对内脏的伤害是个人意志无法控制的,一系列精神刺激引发了他脏腑生理机制的紊乱,于是导致了一夜白头。 《黄帝内经》指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明确说明了生理与心理的关系:即先有作为生理基础的五脏,然后才有喜怒悲忧情志的活动。中医认为精神活动和五脏是密切相关的,心是主宰人的心理活动的主要脏器,由于心为五脏六肺之主,所以心在情志致病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人的五脏是相互联系的,五脏有病也会按一定的规律互相影响。一旦人的情绪异常,会打乱五脏原有的规律和次序,导致人生病。 诸葛亮气死周瑜: 怒太过就伤肝就头晕血压高 人都有七情,七情在一般情况下对人体无害,七情如太过激烈,或持续太久,就成为病了。《黄帝内经》讲,病起于“过用”。不管是什么,过了,就是病因。诸葛亮深谙《黄帝内经》心理学,设计三气周瑜,令周公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叹,活活被气死。怒太过就伤肝,就头晕、血压高。过分的喜悦往往容易引发心脏病。思虑太过就伤脾。念书念太多了,思考太多都可以影响脾胃,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乏力。恐伤肾,比如人一惊恐可能会大小便失禁,这就是伤肾的表现,因为肾是司管二便的。 据了解,现在国内所有医科学校里还没有正式独立的中医心理学科,只是在讲课时穿插、融入心理学有关知识,而民间很多人对中医心理学的了解还存在误区和盲点,觉得中医没有心理学、或是心理学太虚,可有可无。所以从事中医心理学研究和实践的人才很稀缺。但教授们说其实“心病还需心药医”,而且当病人的心理问题解决了,面对疾病的焦虑、顾忌也就消除了,肌体会更有效地吸收药物、更快地恢复健康。专家们呼吁国内早日成立中医心理学专科,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医学文化的精髓。
关于中医五行的理解问题
木得润能上; 金得燥能下 是以金克木
设木亦得燥,则阳逆生火 木火刑金 是为反侮
火遇水则熄, 水遇火或可无恙,是以水克火
五行学说起源于对日常的观察,不是单纯枯燥的辩理
五行中木火土金水各的所胜与所不胜是什么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这是相生相克~
其实五行还有相邢相化
这得有一定功底才听得懂呢
简述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相生与相克
1.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2.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
(二)制化与胜复
1.制化: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以维持平衡协调,推动事物间稳定有序变化与发展的关系。
2.胜复:五行中一行亢盛,引起其所不胜的报复性制约,使五行之间复归于协调稳定的关系。
(三)相乘与相侮
1.相乘:对其所胜之行的过度制约。
2.相侮:对其所不胜之行的反向制约。
(四)母子相及(相生关系异常的变化)
1.母病及子,母虚累子。
2.子病及母,包括子盗母气和子病犯母。
二、五行学说的应用:
(一)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
常用的有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和金水相生法四种。
滋水涵木法:是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治法,又称滋肾养肝法,滋补肝肾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甚或肝阳上亢之证。
益火补土法:是温肾阳以补脾阳的治法,又称温肾健脾法,温补脾肾法。适用于肾阳衰微而致脾阳不振之证。
培土生金法:是健脾生气以补益肺气的治法。主要用于脾气虚衰,生气无源,以致肺气虚弱之证;若肺气虚衰,兼见脾运不健者,亦可应用。
金水相生法:是滋养肺肾之阴的治法,亦称滋养肺肾法。主要用于肺阴亏虚,不能滋养肾阴,或肾阴亏虚,不能滋养肺阴的肺肾阴虚证。
(二)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
常用的有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和泻南补北法四种。
抑木扶土法:是疏肝健脾或平肝和胃以治疗肝脾不和或肝气犯胃病证的治法,又称疏肝健脾法、调理肝脾法。适用于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之证。
培土制水法:是健脾利水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治法,又称为敦土利水法。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
佐金平木法:是滋肺阴清肝火以治疗肝火犯肺病证的治法,也可称为“滋肺清肝法”。适用于肺阴不足,右降不及的肝火犯肺证。
泻南补北法:是泻心火补肾水以治疗心肾不交病证的治法,又称为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因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故称泻南补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