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颤部位测吉凶,亥时肉跳预测吉凶
于三国的成语
三顾茅庐、初出茅庐、七擒孟获、望梅止渴、围魏救赵、单刀赴会、将计就计、乐不思蜀、弄假成真 背本就末 不避艰险 步步为营 败不旋踵 包藏奸心
不成体统 闭门思愆 步罡踏斗 不遑宁息 不护细行
百举百捷 不急之务 不可造次 不劳而获 避李嫌瓜
不求闻达 并驱争先 背若芒刺 拔十失五 冰散瓦解
兵无常形 并威偶势 半信不信 抱薪救焚 拨云雾见青天
抱玉握珠 不置褒贬 不知所措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残暴不仁
成败得失 成败利钝 赤膊上阵 踌躇不决 长才广度
初出茅庐 仓卒之际 车殆马烦 豺狼当路 长林丰草
沉李浮瓜 草庐三顾 成群结队 超群绝伦 长驱直进
初生牛犊不怕虎 苍生涂炭 初生之犊不惧虎 沉吟不决 出言不逊
粗衣恶食 沉吟未决 车载斗量 短兵接战 淡泊明志
单刀赴会 多端寡要 东荡西除 迭矩重规 叠矩重规
对酒当歌 大惊失色 当今无辈 斗量车载 荡气回肠
豆萁燃豆 断头将军 等闲视之 倒屣相迎 大雨滂沱
蠹政病民 抵足而眠 对症之药 阿党比周 峨冠博带
婀娜多姿 二桃杀三士 恩威并行 恩威并用 反败为胜
风驰电逝 飞遁离俗 反覆无常 浮瓜沉李 反戈一击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风激电飞 反客为主 发怒穿冠 防芽遏萌
腹有鳞甲 割肚牵肠 感恩戴德 割恩断义 躬耕乐道
光辉灿烂 诡计多端 根据盘互 贵极人臣 管窥筐举
顾名思义 刮目相看 顾曲周郎 骨肉未寒 鬼神不测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共为唇齿 各为其主 贵远贱近 甘雨随车
公诸同好 画饼充饥 魂不守舍 缓兵之计 虎超龙骧
后患无穷 虎踞鲸吞 黄口孺子 含蓼问疾 虎入羊群
户枢不朽 祸生肘腋 撼天震地 互为表里 华屋丘墟
华屋山丘 悔之无及 坚壁清野 精贯白日 矜功伐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将功赎罪 酒酣耳热 见机而作 竭尽心力
兢兢翼翼 锦囊妙计 旌旗卷舒 计日而待 集思广益
积思广益 假手于人 煎水作冰 荆山之玉 箕山之志
极天际地 假途灭虢 吉凶祸福 急于求成 举止失措
箭在弦上 开诚布公 刻肌刻骨 枯木生花 开门揖盗
孔孟之道 旷若发蒙 枯树生华 旷世逸才 老成练达
论功行赏 落荒而逃 落荒而走 老骥伏枥 泪流满面
老弱残兵 令人切齿 老生常谈 立身扬名 蓝田生玉
雷霆之怒 临危不顾 略无忌惮 临危受命 龙骧虎步
良药苦口 名不副实 名不虚传 目不邪视 秘而不宣
毛发之功 灭虢取虞 毛骨悚然 妙绝时人 暮景桑榆
闷闷不乐 明眸善睐 漫山遍野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迷途知返
门无杂宾 民殷国富 沐雨栉风 鸟尽弓藏 怒气填胸
牛蹄中鱼 难以预料 男尊女卑 剖蚌求珠 剖肝沥胆
片甲不回 赔了夫人又折兵 攀龙附骥 披露腹心 翩若惊鸿
泼油救火 弃暗投明 穷兵黩武 强词夺理 轻才好施
切齿痛恨 清尘浊水 秋风扫落叶 倾家荡产 亲临其境
七擒七纵 凄然泪下 樵苏不爨 翘首企足 翘首引领
情同骨肉 求田问舍 去邪归正 弃瑕录用 禽息鸟视
器小易盈 器宇不凡 气涌如山 器宇轩昂 青蝇之吊
翘足引领 肉颤心惊 人各有志 如饥似渴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柔能克刚 燃萁之敏 忍辱负重 如石投水 忍无可忍
如鱼得水 仁义之兵 任重才轻 市不二价 誓不两立
背本就末 不避艰险 步步为营 败不旋踵 包藏奸心
不成体统 闭门思愆 步罡踏斗 不遑宁息 不护细行
百举百捷 不急之务 不可造次 不劳而获 避李嫌瓜
不求闻达 并驱争先 背若芒刺 拔十失五 冰散瓦解
兵无常形 并威偶势 半信不信 抱薪救焚 拨云雾见青天
抱玉握珠 不置褒贬 不知所措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残暴不仁
成败得失 成败利钝 赤膊上阵 踌躇不决 长才广度
初出茅庐 仓卒之际 车殆马烦 豺狼当路 长林丰草
沉李浮瓜 草庐三顾 成群结队 超群绝伦 长驱直进
初生牛犊不怕虎 苍生涂炭 初生之犊不惧虎 沉吟不决 出言不逊
粗衣恶食 沉吟未决 车载斗量 短兵接战 淡泊明志
单刀赴会 多端寡要 东荡西除 迭矩重规 叠矩重规
对酒当歌 大惊失色 当今无辈 斗量车载 荡气回肠
豆萁燃豆 断头将军 等闲视之 倒屣相迎 大雨滂沱
蠹政病民 抵足而眠 对症之药 阿党比周 峨冠博带
婀娜多姿 二桃杀三士 恩威并行 恩威并用 反败为胜
风驰电逝 飞遁离俗 反覆无常 浮瓜沉李 反戈一击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风激电飞 反客为主 发怒穿冠 防芽遏萌
腹有鳞甲 割肚牵肠 感恩戴德 割恩断义 躬耕乐道
光辉灿烂 诡计多端 根据盘互 贵极人臣 管窥筐举
顾名思义 刮目相看 顾曲周郎 骨肉未寒 鬼神不测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共为唇齿 各为其主 贵远贱近 甘雨随车
公诸同好 画饼充饥 魂不守舍 缓兵之计 虎超龙骧
后患无穷 虎踞鲸吞 黄口孺子 含蓼问疾 虎入羊群
户枢不朽 祸生肘腋 撼天震地 互为表里 华屋丘墟
华屋山丘 悔之无及 坚壁清野 精贯白日 矜功伐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将功赎罪 酒酣耳热 见机而作 竭尽心力
兢兢翼翼 锦囊妙计 旌旗卷舒 计日而待 集思广益
积思广益 假手于人 煎水作冰 荆山之玉 箕山之志
极天际地 假途灭虢 吉凶祸福 急于求成 举止失措
箭在弦上 开诚布公 刻肌刻骨 枯木生花 开门揖盗
孔孟之道 旷若发蒙 枯树生华 旷世逸才 老成练达
论功行赏 落荒而逃 落荒而走 老骥伏枥 泪流满面
老弱残兵 令人切齿 老生常谈 立身扬名 蓝田生玉
雷霆之怒 临危不顾 略无忌惮 临危受命 龙骧虎步
良药苦口 名不副实 名不虚传 目不邪视 秘而不宣
毛发之功 灭虢取虞 毛骨悚然 妙绝时人 暮景桑榆
闷闷不乐 明眸善睐 漫山遍野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迷途知返
门无杂宾 民殷国富 沐雨栉风 鸟尽弓藏 怒气填胸
牛蹄中鱼 难以预料 男尊女卑 剖蚌求珠 剖肝沥胆
片甲不回 赔了夫人又折兵 攀龙附骥 披露腹心 翩若惊鸿
泼油救火 弃暗投明 穷兵黩武 强词夺理 轻才好施
切齿痛恨 清尘浊水 秋风扫落叶 倾家荡产 亲临其境
七擒七纵 凄然泪下 樵苏不爨 翘首企足 翘首引领
情同骨肉 求田问舍 去邪归正 弃瑕录用 禽息鸟视
器小易盈 器宇不凡 气涌如山 器宇轩昂 青蝇之吊
翘足引领 肉颤心惊 人各有志 如饥似渴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柔能克刚 燃萁之敏 忍辱负重 如石投水 忍无可忍
如鱼得水 仁义之兵 任重才轻 市不二价 誓不两立
死不瞑目 手不释卷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素不相识 首当其冲
死而复生 三顾茅庐 神鬼难测 尸横遍野 手挥目送
四海飘零 势合形离 色厉胆薄 拭目以待 司马昭之心
势如水火 释生取义 十鼠同穴 事生肘腋 手无寸铁
声威大震 视微知著 所向无敌 率由旧则 事与愿违
矢在弦上 天崩地塌 土鸡瓦犬 土龙刍狗 图谋不轨
体无完肤 谈笑自若 童颜鹤发 天震地骇 卧床不起
望风而逃 望风希指 为虎添翼 位极人臣 为民除害
无名小卒 污泥浊水 万全之策 万全之计 文人相轻
万死不辞 无所不为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物伤其类 问舍求田
物是人非 围魏救赵 舞文弄墨 万绪千端 万绪千头
危在旦夕 妄自菲薄 忘战者危 笑傲风月 下笔成篇
下笔成章 喜不自胜 心胆俱裂 虚废词说 熏风解愠
心怀叵测 血流成河 先礼后兵 啸侣命俦 循名考实
喜怒不形于色 揎拳裸袖 学如登山 笑容可掬 心如铁石
心术不正 小受大走 虚虚实实 薰莸不同器 熏莸不同器
薰莸同器 熏莸同器 形影相吊 闲杂人等 寻章摘句
易地而处 勇而无谋 扬幡招魂 鱼贯而入 言过其实
隐介藏形 衣架饭囊 有机可乘 养精蓄锐 以卵击石
掩目捕雀 月明星稀 一面之词 意气风发 偃旗息鼓
以柔克刚 晏然自若 一身是胆 以石投水 佯输诈败
扬汤止沸 一心一意 一行作吏 衣绣昼行 要言不烦
引喻失义 有勇有谋 摇摇欲坠 刖趾适履 执鞭随镫
诛暴讨逆 逐臭之夫 珠翠之珍 张灯结 坐而待毙
坐而待弊 众寡不敌 枝干相持 左顾右盼 自高自大
纵虎归山 作奸犯科 铸剑为犁 总角之好 政令不一
指鹿作马 钟鸣漏尽 众难群疑 指日可待 走石飞沙
壮士解腕 枕石漱流 志同道合 自投罗网 赃污狼藉
壮心不已 自新之路 恣意妄为 知遇之恩 肘腋之患
正言直谏 孜孜不倦 冢中枯骨
...占釜鸣法可以吗,就是和占眼跳法一样的看时辰测吉凶,还是_百度...
酒甩碎了那并不是不小心,因果关系产生的必然,必然的结局也会隐藏着一些含义,预示着凶吉,只能说这是个兆头,我不了解你,所以只能给你说这么多了
腿上的肉颤是什么意思
占肉颤法 - 肉颤吉凶征兆占卜所谓肉颤,指的就是成语“心惊肉跳”中的“肉跳”,常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 民间也有用肉颤心惊来占卜吉凶。《三国演义》第九回中董卓母亲与董卓谈话时曾说:“吾近日肉颤心惊,恐非吉兆。”古书《玉匣记》对各种民俗占卜吉凶法作了总结,肉颤吉凶占卜法也是其中一种。 《玉匣记》是集各类占卜之术的代表作,亦称之为《玉匣记通书》。一般假托诸葛孔明、鬼谷子、张天师、李淳风、周公、袁天罡等先贤之名而作。许逊(真君,晋朝人)得其妙要,传录于世,名之曰《玉匣记》。
我想找一本{玉匣记}的古书,那位大老可以帮我找到啊,什么格式的都行...
你要是想要的啊`QQ里拍拍里面卖的有啊`
谢谢采纳我啊`
形容担心.的成语
形容担心的成语 关于担心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担心的成语61条
成语标题 成语解释
不足为虑 不值得忧虑担心。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卫臻传》:“且合肥城固,不足为虑。”
担惊忍怕 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出处: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一折:“做买卖的担惊忍怕,眼见得疏林老树噪昏鸦。”
担惊受恐 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担惊受怕 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出处:《水浒传》第三五回:“你们若要做夫妻,每日同一处,不担惊受怕,我却有一条妙计,只是难教你。”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吊胆提心 提心吊胆。形容非常担心或害怕。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一个个擦拳磨掌,吊胆提心的,只等姑娘一句话。”
翻肠搅肚 形容内心极度思念或感到非常不安。
出处:杨朔《雪花飘飘》:“不过也怪,自从部队逼近下花园,百岁忽然翻肠搅肚的想念起爹爹来了。”
分心挂腹 形容十分挂念。
出处:《宋书·王僧达传》:“山川险阻,吉凶路塞……分心挂腹,实亦私苦。”
蜂迷蝶猜 比喻男子对女子的思慕。
出处:明·高明《琵琶记·丞相教女》:“绛罗深护奇葩小,不许蜂迷蝶猜。”
蜂识莺猜 比喻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同“蜂迷蝶猜”。
出处:元本·高明《琵琶记·牛相教女》:“绛罗深护奇葩小,不许蜂识莺猜。”
挂肚牵肠 极言牵挂,挂念。
出处:《白雪遗音·岭儿调·从别后》:“从别后……心儿里挂肚牵肠,废寝忘食。”
挂肚牵心 牵:牵挂。形容忧虑不安的心情。
寒泉之思 指子女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出处:《诗经·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寒心消志 形容担心忧虑。同“寒心销志”。
出处:《梁书·武帝纪下》:“联寒心消志,为日久矣,每当食投箸,方眠彻枕,独坐怀忧,愤慨申旦,非为一人,百姓故耳。”
寒心销志 形容担心忧虑。同“寒心消志”。
出处:汉·邹阳《上书吴王》:“始孝文皇帝据关入立,寒心销志,不明求衣。”
何患无辞 何患:哪怕;辞:言辞。哪里用得着担心没有话说呢?常与“欲加之罪”连用,表示坏人诬陷好人时,无端捏造罪名,还说得振振有词。
出处:《左传·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后顾之忧 顾:回头看。来自后方的忧患。指在前进过程中,担心后方发生问题。
出处:《魏书·李冲传》:“朕以仁明忠雅,委以台司之寄,使我出境无后顾之忧。”
患得患失 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出处:《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兼葭秋水 比喻思慕的人。兼,同“蒹”。
焦心劳思 形容人非常操心、担忧。
出处:宋·司马光《进五规状·远谋》:“臣窃见国家每边境有急,羽书相衔,或一方饥馑,饿莩盈野,则庙堂之上焦心劳思,忘寝废食以忧之。”
惊心吊胆 形容十分害怕或担心。
刻骨铭心 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出处: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恐遭物议 物:这里指人;议:议论。担心遭到众人的非议。
出处:《梁书·谢几卿传》:“时左丞庚仲容亦免归,二人意志相得,并肆诞纵,或乘露车历游郊野,既醉则执铎挽歌,不屑物议。”
铭心刻骨 刻写在心上骨上,形容记忆深刻,难以忘记。
出处: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铭心镂骨 形容感受极深,永记不忘。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追思平昔之指,铭肌镂骨。”
暮云春树 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出处: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念兹在兹 念:思念;兹:此,这个。泛指念念不忘某一件事情。
出处:《尚书·大禹漠》:“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捏一把汗 因担心而手上出汗。形容非常紧张的心情。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赵姨娘正因云私赠了许多东西,被玉钏儿吵出,生恐查诘出来,每日捏一把汗打听信儿。”
杞国忧天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同“杞人忧天”。
杞国之忧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同“杞人忧天”。
杞人忧天 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出处:《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杞人之忧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同“杞人忧天”。
杞天之虑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同“杞人忧天”。亦省作“杞虑”。
牵肠割肚 ①形容非常想念。②形容内心悲痛如刀割。
出处:元·白朴《小石调·恼煞人》曲:“为忆小卿,牵肠割肚,凄惶悄然无底末。”
牵肠挂肚 牵:拉。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
出处: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三折:“可怎生将俺孩儿一时勾去,害的俺张善友牵肠割肚。”
牵肠萦心 犹牵肠挂肚。
出处:叶圣陶《线下·一个青年》接信后竟置之不答,那种牵肠萦心的期待不将把血管都绞破么!”
切切在心 切切:形容情意恳切真挚。牢牢地记在心里。形容殷切的思念。
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一回:“不期被住持爷知觉,施恻隐之心,释放我等,又赐诸弟兄财物,至今感佩不忘。小人切切在心,报恩无地。”
寝食不安 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十分忧虑担心的样子。
出处:《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肉颤心惊 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惊”。
出处:《三国演义》第九回:“吾近日肉颤心惊,恐非吉兆。”
肉跳神惊 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惊”。
出处:老舍《神拳》第三幕:“知县肉跳神惊坐立不安。”
肉跳心惊 心里吃惊,身上肉跳。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
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食不下咽 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
出处: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霁云(南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提心吊胆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七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闻声相思 声:名声。指思慕、钦仰有声望的人。
出处:《鬼谷子·内揵》:“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不御,遥闻声而相思。”
心惊肉跳 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心惊肉战 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同“心惊肉跳”。
悬肠挂肚 形容挂念之深切。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二回 “只为父亲这一事,悬肠挂肚,坐卧不安。”
悬心吊胆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七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杨朱泣岐 常引作典故,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
出处:《荀子·王霸》:“杨朱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杨朱为此而哭泣。
庸人自扰 自扰:自找麻烦。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
出处:《新唐书·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而烦耳。”
忧心忡忡 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出处:《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忧心悄悄 忧虑不安的样子。
忧心如焚 如焚:象火烧一样。心里愁得象火烧一样。形容非常忧虑焦急。
出处:《诗经·小雅·节南山》:“忧心如焚,不敢戏谈。”
辗转反侧 辗转:翻来复去;反侧:反复。翻来复去,睡不着觉。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惴惴不安 惴:忧愁、恐惧。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出处:《诗经·秦风·黄鸟》:“临其穴,惴惴其栗。”宋·周孚《铅刀编·滁州奠枕楼记》:“乾道八年,济南辛侯(辛弃疾)自司农寺簿来守滁……民之居茅竹相比,每大风作,惴惴然不自安。”
自寻烦恼 自找的烦闷苦恼。意思是,本来不该有烦闷苦恼。
出处:巴金《家》六:“他不能够说服她们,他又何必自寻烦恼,浪费精力呢?”
三国演义
董卓每夜入宫,奸淫宫女,夜宿龙床。尝引军出城,行到阳城地方,时当二月,村民社赛,男女皆集。卓命军士围住,尽皆杀之,掠妇女财物,装载车上,悬头千余颗于车下,连轸还都,扬言杀贼大胜而回;于城门外焚烧人头,以妇女财物分散众军。越骑校尉伍孚,字德瑜,见卓残暴,愤恨不平,尝于朝服内披小铠,藏短刀,欲伺便杀卓。一日,卓入朝,孚迎至阁下,拔刀直刺卓。卓气力大,两手抠住;吕布便入,揪倒伍孚。卓问曰:“谁教汝反?”孚瞪目大喝曰:“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罪恶盈天,人人愿得而诛之!吾恨不车裂汝以谢天下!”卓大怒,命牵出剖剐之。孚至死骂不绝口。董卓自此出入常带甲士护卫。
当时袁绍在渤海,闻知董卓弄权,乃差人赍密书来见王允。书略曰:“卓贼欺天废主,人不忍言;而您恣其跋扈,如不听闻,岂报国效忠之臣哉?绍今集兵练卒,欲扫清王室,未敢轻动。公若有心,当乘间图之。如有驱使,即当奉命。”王允得书,寻思无计。一日,于侍班阁子内见旧臣俱在,允曰:“今日老夫贱降,晚间敢屈众位到舍小酌。”众官皆曰:“必来祝寿。”当晚王允设宴后堂,公卿皆至。酒行数巡,王允忽然掩面大哭。众官惊问曰:“司徒贵诞,何故发悲?”允曰:“今日并非贱降,因欲与众位一叙,恐董卓见疑,故托言耳。董卓欺主弄权,社稷旦夕难保。想高皇诛秦灭楚,奄有天下;谁想传至今日,乃丧于董卓之手:此吾所以哭也。”于是众官皆哭。坐中一人抚掌大笑曰:“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允视之,乃骁骑校尉曹操也。允怒曰:“汝祖宗亦食禄汉朝,今不思报国而反笑耶?”操曰:“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允避席问曰:“孟德有何高见?”操曰:“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今卓颇信操,操因得时近卓。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允曰:“孟德果有是心,天下幸甚!”遂亲自酌酒奉操。操沥酒设誓,允随取宝刀与之。操藏刀,饮酒毕,即起身辞别众官而去。众官又坐了一回,亦俱散讫。
次日,曹操佩着宝刀,来至相府,问:“丞相何在?”从人云:“在小阁中。”操径入。见董卓坐于床上,吕布侍立于侧。卓曰:“孟德来何迟?”操曰:“马羸行迟耳。”卓顾谓布曰:“吾有西凉进来好马,奉先可亲去拣一骑赐与孟德。”布领令而出。操暗忖曰:“此贼合死!”即欲拔刀刺之,惧卓力大,未敢轻动。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卧,转面向内。操又思曰:“此贼当休矣!”急掣宝刀在手,恰待要刺,不想董卓仰面看衣镜中,照见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回身问曰:“孟德何为?”时吕布已牵马至阁外。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卓接视之,见其刀长尺余,七宝嵌饰,极其锋利,果宝刀也;遂递与吕布收了。操解鞘付布。卓引操出阁看马,操谢曰:“愿借试一骑。”卓就教与鞍辔。操牵马出相府,加鞭望东南而去。
布对卓曰:“适来曹操似有行刺之状,及被喝破,故推献刀。”卓曰:“吾亦疑之。”正说话间,适李儒至,卓以其事告之。儒曰:“操无妻小在京,只独居寓所。今差人往召,如彼无疑而便来,则是献刀;如推托不来,则必是行刺,便可擒而问也。”卓然其说,即差狱卒四人往唤操。去了良久,回报曰:“操不曾回寓,乘马飞出东门。门吏问之,操曰‘丞相差我有紧急公事’,纵马而去矣。”儒曰:“操贼心虚逃窜,行刺无疑矣。”卓大怒曰:“我如此重用,反欲害我!”儒曰:“此必有同谋者,待拿住曹操便可知矣。”卓遂令遍行文书,画影图形,捉拿曹操:擒献者,赏千金,封万户侯;窝藏者同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