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北极紫微大帝和伯邑考的关系,中天北极紫微大帝是谁
伯邑考是什么神
紫微星---死去的伯邑考是这一场伐纣之役第一位牺牲者,他的魂魄到了南天门,太白金星就将他安在紫微星宫,命为尊贵之神,代表尊贵、权力、帝皇;此为紫微斗数以紫微星为首来源。文王回国后誓言为子报仇,但不幸壮志未酬身先死,而报仇之事就交给了伯邑考的弟弟武王来继续完成。武王于是振兴国力,强兵富国并得到一代军师姜子牙的助力而打败商纣建立中国第三个王朝:周。望采纳。。。
封神演义中伯邑考没有任何功劳,为什么姜子牙要封他为紫薇大帝呢?
孤身抱忠义,万里探亲灾;未入羑里城,先登殷纣台。抚琴除孽妇,顷刻怒心推。可惜青年客,魂游劫运灰!
——《封神演义》·二十回
姜子牙归国封神时,伯邑考被封为金灵圣母麾下的中天北极紫微大帝。
《北阴酆都太玄制魔黑律灵书》曰:“昔北极紫微玉虚帝君,居紫微垣中,为万象宗师,众星所拱,为万法金仙之帝主,上朝金阙,下领酆都。”
由此可见,这伯邑考这个中天北极紫微大帝的官职还真不低。在封神中,论其东征战功伯邑考同黄飞虎、杨戬、哪吒等人肯定是无法相比,甚至还不及南宫适与武吉。但为何最后被封了紫薇大帝,甚至职位还在南征北战的闻太师之上。
为什么姜子牙要封他为紫薇大帝?伯邑考是西伯侯姬昌的长子,原名为姬考,他是武王姬发的长兄。原本伯邑考留在朝歌做质子,负责为纣王驾车。纣王一直怀疑姬昌是圣人转世,将来会取代自己的位置,对姬昌有着极强的防范之心。
姬昌前来朝歌时被纣王囚禁,为试探姬昌,纣王将伯邑考做成肉饼给姬昌送去。精通周易八卦的文王姬昌虽然算出了结果,但忍辱负重还是含泪吃了下去。这不只是激起了姬昌的反抗之心,也让他对伯邑考是愧疚不已。回到西岐后的姬昌就下定决心联合诸侯发起对纣王的讨伐之战,可惜不久姬昌就病逝,伐商重任就落到了姬发手中,这才引发了封神之战
伯邑考之死,成全了武王。这才是他的功劳正是因为伯邑考的身死才彻底的促成了姬昌下定决心发起伐商之战,让封神之战得以顺利的进行。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伯邑考是封神之战的导火索。而作为封神之战中陨落的第一个人,必然待遇是不同的。
之前在菜叶网上看过相关的资料,神话中讲究一切皆有定数。从原著中女娲娘娘吩咐轩辕台三妖时就说出了武王姬发伐商之语,可见姬发才是天命的周朝开创之主。伯邑考的最大功劳就是成全之功,作为长子,姬发的兄长,如果他不死,姬发的上位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所以,为了让姬发顺利上位,伯邑考必须死,必须让所发生的一切符合“定数”。伯邑考自己作死,自己把自己变成了香喷喷的馅饼,成就了武王,让一切都符合了“定数”,就算他已经是馅饼,他也是有功劳的馅饼。
可是这种命运其实也属于“定数”,不管是不是因为他自己作死作没了的,只要没了,就得补给人家。
而伯邑考为救父去了朝歌,面对妲己的千般诱惑而稳如泰山,不失为圣人之子。当知道自身难保时,便暗下决心以死明志。以手中悠悠琴声对纣王犯言直谏,仍不丧为人臣子的根本,可谓是真正的忠孝两全。
据《后汉书》卷四十八云:“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道教中认为北辰是永久不动的星,位于上天的最中间,位置最高,最为尊贵,是“众星之主”,“众神之本”,因此对其极为尊崇”。
紫微是永久不动之星,如同伯邑考矢志不渝至死不改的忠孝之心,因此,被封为中天北极紫微大帝当之无愧,舍伯邑考更有其谁?
封神榜上伯邑考与闻太师,谁的官大?北极紫薇大帝到底是干啥的呢?
姜子牙攻破朝歌后,返回西岐册封诸神。封神榜上周文王之子伯邑考受封为中天北极紫薇大帝。
对于这个职务,许多读者朋友都存在误解,觉得伯邑考受封的中天北极紫薇大帝,就是神话传说中四方天帝中的北极紫薇大帝。其实封神榜上真正相当于神话中北极紫薇大帝的神,应该是受封为坎宫斗母的金灵圣母。
我们细看原著可以发现,姜子牙在宣读元始天尊敕书时,如此描绘金灵圣母:“特敕封尔执掌金阙,坐镇斗府,居周天列宿之首,为北极紫气之尊,八万四千群星恶煞,咸听驱使,永坐坎宫斗母正神之职。”
原著中万仙阵金灵圣母殒落时,有诗歌赞颂:“封神正位为星首,北阙香湮万载存。”封神榜上共有八部正神三百六十五位,其中属于斗部正神的就有三百位,受封为斗部群星之主的正是金灵圣母。
在传统神话中,北极紫薇大帝,又叫斗母星君,金灵圣母受封的职务正是坎宫斗母。
在元始天尊的敕书中也明确提到,金灵圣母执掌天阙,统领八万四千诸天星宿,故此金灵圣母才是真正的万星之主北极紫薇大帝。
闻太师受封为雷部主师,为八部主神之一,号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在封神榜上,其地位仅次于青蚨神柏鉴,坎宫斗母金灵圣母,当与东岳大帝黄飞虎并列。
闻太师为何能享有如此高位?一者,闻太师乃商朝托孤老臣,他在商朝中的地位比首相商容、武成王黄飞虎还要高,闻太师返回京城,商纣王亲自命令首相商容、黄飞虎出城迎接,可以说闻太师在商朝是妥妥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但凡在人间王朝中,拥有崇高地位者,在死后受封时,也会享有高位。
二者,闻太师在仙界地位本就不凡。他乃金灵圣母大弟子,算起来是通天教主根正苗红的徒孙。闻太师不但背景深厚,是截教的真传弟子,并且本身修为高超,短短五十年就达到大罗金仙之境。
故此,就算是数千年前就已经修成大罗金仙的赵公明、三霄娘娘等人,与闻太师也都是兄弟相称。
至于布下十绝阵的十天君,他们都是截教寻常弟子。在截教中没有明确师承,对闻太师更多的是恭维与巴结。听闻闻太师有难,不等相召,这些人就主动来到商军大营帮忙。
闻太师统领的雷部在天庭八部中,也是第二大部,直属于闻太师管辖的,就有二十四位天君。
在姜子牙宣读元始天尊敕书时,群神无不恭敬跪听,唯独闻太师英风锐气不肯让人,见了姜子牙也不肯跪拜,直到姜子牙挥舞打神鞭,大声嚷嚷,闻太师方才率众神跪下。
至于伯邑考,他本是西伯侯姬昌长子,论地位远不如金灵圣母,姜子牙敕封诸神之时,伯邑考也只是做为斗部群星之一受封,根本不像金灵圣母、闻太师、赵公明等人一样,有姜子牙单独宣读元始天尊敕书,讲述其功业,宣布其职务。
并且,就算是在五斗星君中,伯邑考的位次也只是在中等。在伯邑考之上,还有东斗星官苏护,西斗星官黄天禄,中斗星官鲁仁杰,在伯邑考之后是南斗星官周纪,北斗星官黄天祥。五斗星官中每一位都可谓声名赫赫,绝不在伯邑考之下。
苏护大家都知道,是商朝国丈,妲己之父,后来又成为一路军主帅讨伐西岐,其地位足以超越伯邑考;
黄天禄、黄天祥都是黄飞虎的儿子,武艺超群,力敌万夫;
周纪是黄飞虎的四位结义兄弟之一,从朝歌一路追随黄飞虎到西岐,黄家本就是商朝军界第一豪强,又与阐教十二金仙有着密切联系,黄家满门在封神榜上的排位都极高。黄飞虎本人更被任命为东岳大帝,统帅人间万千仙神。
鲁仁杰是商朝大将,在军中地位原本就仅次于武成王黄飞虎。在姜子牙兵临朝歌时,鲁仁杰受封为兵马大元帅,率领大军与周军殊死抵抗,最终被哪吒用乾坤圈打死。
周文王姬昌号称百子,在封神大战中殒落的,除了伯邑考还有八九个儿子,这些儿子也都受封为神,不过都是一些无名小神。比如从属于中斗星官鲁仁杰的姬叔生,在五斗群星中号称天贵星的姬叔乾,号称飞廉星的姬叔坤……
他们的地位不但无法与八部主神金灵圣母、闻太师等人相提并论,就算是与黄飞虎、黄天祥、黄天化、土行孙等也无法相比。
原因其实很简单,封神榜看似是由三教圣人共同签订,实则上是由阐教元始天尊主导,但凡与阐教有关系的人或,都会被破格重用,但凡与截教有关的人或,都会受到打压。
伯邑考作为西伯侯姬昌长子,也算是亲附阐教,然而,他们毕竟只是人间诸侯后裔,与真正的阐教门徒无法相提并论,故此,姬昌诸子中除了长子伯邑考,算是一个小小头目,其他多个儿子只是封神榜上普通一神。
《封神演义》中伯邑考出场没多久就死了,为什么最后被封为中天北极...
封神里的伯邑考为文王长子,西歧幼主,死后被封为“中天北极紫薇大帝”这个神位可不得了,紫微大帝乃执掌天经地纬,以率普天星斗,节制鬼神与雷霆。位高权重,参谋广泛。从考制宇宙劫运,到天下国家兴衰,再到三界仙真升降,再到群生的祸福寿夭。神通无边而能顷刻摧毁三界群妖魔怪;威德广大而节制雷霆之运行。
伯邑考在父亲被扣朝歌七年里,明知天数,还尽臣子之忠孝,不顾众臣劝阻,见纣王献宝替父王“赎罪”。伯邑考一个诸侯的儿子能有什么宝献给一个皇帝呢?这伯邑考不光有七香车,白面猿猴,醒酒毡三样宝物。而本身更善古琴,还达到举世无双的地步。
这古琴也是大有来头,古琴为先皇伏羲所创,依凤凰身形而制,以长度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最初有五弦,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文王后为吊长子伯夷考而增加一弦,武王伐纣时,为了增加士气,又加了一弦,所以,古琴有称“文武七弦琴”。
伯邑考的古琴技艺,如高山流水,世上无双,丰姿俊雅,在给纣王弹奏时,引得妖狐欢喜,要求伯邑考传受琴艺,于是纣王命伯邑考传琴,伯邑考谈乐道:“内外五行,六律五音,左手龙睛,右手虎眼,按宫商角征羽,又有八法:抹,挑,勾,剔,撇,托,打,摘。有六忌:闻哀,恸泣,专心事,忿怒情怀,戒欲,惊。七不弹:疾风骤雨,大悲大哀,衣冠不整,酒醉乱性,不洁进秽,无香近亵,不知音近俗,遇此皆不弹。”
伯邑考的一番话惹得纣王和妖狐不喜,于是纣王要杀了伯邑考,妖狐更是献出毒计,要把伯邑考剁成肉酱,包成包子给其父文王吃。文王回西岐后吐出变成了兔子。
至于伯邑考为什么会被封“中天北极紫薇大帝”我觉得有两个方面。
这第一个方面是:‘伯邑考这一番话,谈到了古琴中的手法,音律,环境,心态,修养,反映出了古人通过乐道以修身,通过乐道以怡情,通过乐道而学礼,礼乐教化,音乐、古琴可以作为修身养性的工具。也就是说伯邑考以乐入道,虽然他的肉体还是凡胎,但他的精神或者说灵魂已是已然得道。’
第二个方面是:‘伯邑考以音拒诱惑,以歌荐君王,尽子孝,尽臣忠,甘愿被剁成肉酱。乃是大忠,大孝,大义,大悲之人,功德无量,死后脱去凡体,一点真灵去到了封神台。伯邑考以琴乐入道,又积攒无量功德。在整个封神榜365位正神中,没有一位有伯邑考的功德高。所以伯邑考被封为“中天北极滋味大帝”是实至名归的。’
紫薇大帝和真武大帝都是天界大帝,谁的实力更胜一筹?
对于紫微大帝是谁?这一问题,大家是众说纷纭。不过据现在的记载她的父母是斗父周御国王和斗姥元君。据说在夏朝时期一个不知名的小国,周御王和你仁慈但是他的国家内忧外患,百姓过得并不幸福。他的夫人紫光夫人(也就是后来的斗姆元君)发下宏愿说要为周御王生下圣子,解救万民于水火。
紫微大帝
在一年的春天紫光夫人在御花园游玩,累了之后在金莲花温玉池沐浴的时候,福至心灵,居然就生出了九个孩子。大儿子成了天皇大帝,二儿子就是紫微大帝,其余七个孩子成了北斗七星。所以说紫微大帝就是紫光夫人的第二个儿子。
还有的说紫微大帝是西岐西伯侯姬昌大儿子伯邑考。伯邑考是之后周文王姬昌的嫡长子,也是周武王姬发的哥哥。当时周文王姬昌被商纣王囚禁,他的大儿子伯邑考也在商朝做人质,还是商纣王的马夫。有一天,商纣王突然就把伯邑考杀掉了,看做成肉羹赏赐给姬昌。姬昌知道这是自己儿子的肉,但是为了骗取商纣王,也知道把肉吃下去。在姬昌回到西岐后发誓为自己的儿子伯邑考报仇,但是还没来得及施展自己的抱负就死了。之后是姬昌的二儿子姬发继承父亲是事业,举兵伐纣,在姜子牙的帮助下打败了商纣建立了周朝。
在姜子牙奉命封神的时候,因为伯邑考是伐纣战役的第一个牺牲者,而且为了就父亲而死,孝心可嘉,所以被姜子牙封为中天北极紫微大帝。这是在小说中紫微大帝的来历。
紫微大帝和玉皇大帝
紫微大帝和玉皇大帝都是道教经典中的神仙,紫微大帝是道教四御之一,地位仅次于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三清天尊之下,四御之上的大神。玉皇大帝是汉族民间影响中非常大的存在。
玉皇大帝
紫微大帝又叫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据说紫微大帝是掌握和管理天经地纬的大神,他还是率领漫天的星辰,指挥管辖鬼神和雷霆的存在。紫微大帝位高权重,能考校劫数运气,这份劫运可以是天下间国家的兴衰、三界内仙人的官职的升降,还有凡间众生的祸福寿命。紫微大帝的神通可以说非常的厉害,若果使用出来,可以在顷刻之间就杀死在三界所有的妖魔鬼怪。据一种说法,紫微大帝还曾化身为酆都大帝,率领北极四圣一起管制妖魔鬼怪。所以有紫微大帝上统普天星斗,下治酆都幽冥的说法。
玉皇大帝又叫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他在凌霄宝殿统领诸神和六道芸芸众生。玉皇大帝的在汉族民间信仰中影响和很大,在民间供奉祭拜玉皇大帝的仪式可以说是几乎超越了三清的规格,比一般的神明要隆重的多。
而且玉皇大帝是中国道教神邸,并不是佛教和印度文化中所说的“帝释天”。在古代神话中,玉皇大帝是极其特殊的存在,他可以说是天道众神的领袖,是天界的至尊。在民间阴历的正月初九,道教的宫观还要举行“玉皇会”,因为这天是神诞日。
紫微大帝真武大帝
有人问起紫微大帝真武大帝是不是有什么关系?因为紫微大帝又称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而真武大帝又是北极四圣之一。而北极四圣是北帝的部下,北帝就是紫微大帝。所以紫微大帝真武大帝两人是上下级关系。
紫微大帝
紫微大帝是我们汉族民间信仰中的一位神灵。他是属于道教的四御之一,是辅佐玉皇大帝执掌天道的人物,当然地位仅在玉皇大帝之下。紫微又叫做紫微星,是在星座上属于帝王居住的地方,所以凡间皇宫有叫紫禁城就是这么一个原因。而且紫微星是位于天上最终中央的星座,而且是永远不动的,位置也是最高的星座,所以异常的高贵,被称为是“众星之主,万象宗室”。紫微大帝在民间信仰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宋朝,宋人常常把紫微大帝和玉皇大帝一起奉祀。
真武大帝又叫玄武大帝,荡魔天尊,全称是真武荡魔大帝。他也是中国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一个神灵。现如今在我国的湖北武当山供奉的神仙就是真武大帝。在道教的经典中还称真武大帝是“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
天庭四大帝君都有谁
玄武大帝,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