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出现一般是什么的预兆,双鱼座掌管什么星球
彗星的出现是灾祸的预兆吗?
的说法,古人管他叫扫把星,是不祥的预兆,但其实彗星是由冰和少量岩石组成的小天体,平均物质密度只有10-1000千克/立方米,天文学家们把彗星形象地称为“脏雪球”。在一般的情况下,彗星都在太阳系的边缘地区,这时即使被观测到,也与极其微弱的恒星相似,看不出细致的结构。但当其逐渐接近太阳的时候,由于太阳的热辐射、太阳风和太阳光压作用的加大,尤其当它进入火星轨道区域以后,表面物质挥发形成彗尾,表现出其独特的结构。
彗头:彗星有一个形态朦胧而明亮的“头”部--彗头。彗头包括两部分,中央密集而明亮的彗核和雾状的包层--彗发。
彗核:彗核通常很小,直径一般在0.1-100km之间,很少有超过100km的。彗星的质量几乎都集中于彗核。
彗发:彗发是彗核的蒸发物,其形状和大小与距离太阳的远近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离太阳越近,彗发越亮越大,直径可达数十万千米,有时还可与太阳相当,甚或超过太阳直径。
彗云:人类进入空间探测后,发现了彗发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直径约100-1000万千米的包层--彗云。因为它几乎全是由氢原子组成,故又称为氢云。氢云的物质密度极其稀薄,所以地面上一般观测不到。
彗尾:长长的彗尾,是肉眼可见的彗星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太阳系内最长的天体,它总是背向太阳一方。由于彗尾是彗头物质在太阳作用下的结果,所以,彗尾不仅与彗星的质量有关,更取决于离太阳的距离。在近日点时,达到最长;而一些行星族彗星在望远镜内仅有朦胧的彗尾而已。主要由气体组成的离子彗尾较直,而包含有许多尘埃物质的尘埃彗尾一般比较弯曲。此外,还有少量彗星在某一阶段内出现反常彗尾--朝太阳方向伸出尾状物质,称之为逆向彗尾,也有人称之为“彗翎”。有些彗星的彗尾不止一条,历史上不乏双尾甚至三尾的例子,最著名的是1744年的歇索彗星,曾出现过六条彗尾。彗尾的物质十分稀薄,恒星的光可以自由穿过它而不受任何影响,稀的彗尾密度远远低于实验室真空内气体的密度。
彗星每次访问太阳都要丢失一部分挥发性物质,最终它将成为太阳系中的又一颗岩石天体。因此对宇宙而言,彗星可以说是非常短命的。许多科学家认为有些小行星就是已熄灭的彗核,这些彗星已丢失了它们所有的挥发性物质。
迄今发现的彗星共有1800多颗,它们中的大部分和我们仅有一面之缘,匆匆绕过太阳后,便沿着抛物线或双曲线一去不返了。只有沿着封闭轨道运行的彗星才能去而复来,这便是周期彗星。科学家把200年定为短周期彗星和长周期彗星的分界。
科学家们一直对彗星感兴趣,因为彗星被认为是我们太阳系里最古老最原始的天体,其物质构成与太阳系形成前的星云类似。这种星云后来坍塌形成太阳和行星,因此它含有46亿年前太阳和行星形成时的尘埃和气体。科学家们认为,形成地球生命的原始物质很可能是在彗星撞击地球时带到地球上来的,彗星为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和地球上生命的形成提供了一个窗口。
古代中国人把彗星视为什么?
公元前613年的哈雷彗星被当时的中国天文学家记录在案:“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春秋•文公十四年》)。这是对这位太阳系的“浪子”的最早一次记录。在此之后,历代的中国天文学家全部记下了每76年飞临一次地球的这颗彗星的出现。但是古代中国人把彗星视为不祥的预兆(扫帚星),人们过分地把天文现象同社会现象联系起来,牵强附会地解释天文现象,而不去对天的独立的规律性作进一步思考,故而天文学家没有考虑到这颗彗星行踪的周期性,而把发现这颗星的飞行周期的荣誉留给了一千多年后的英国人哈雷(1656~1743)。
彗星出,蒙骜死,古代的自然现象到底是巧合还是天意呢?
1987年8月10日晚上7:00女生出生与1986年7月14中午12:00的男生能够永远在一起啊
提示我就是那个男生啊
在古代,人们为什么把彗星当成要发生不祥之事的征兆
科学落后,呗
彗星的出现预示着灾祸是什么哲学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因为它认为有一种超自然力量的“客观精神”在支配着世界。
彗星是灾星是怎么回事?
在繁星闪耀的夜空中,有时候,会出现一种形态奇特的星,它拖着长长的尾巴,看起来像是倒挂在天上的一把扫帚。这就是我国人民所说的“扫帚星”。天文学家把它叫做“彗星”,并且用特定的象形符号来表示它。
在汉语中,彗字的意思就是扫帚。把彗星叫作扫帚星,真是名实相符。而在希腊语中,彗星的意思则是“毛发”,因为古希腊人觉得它毛茸茸的活像一绺头发。
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对彗星都产生过和恐惧,认为只要彗星一出现,战争、饥荒、洪水、瘟疫等灾祸就会降临。两千多年前的我国秦始皇时期,曾经出现过大彗星。有人认为,这预示着秦朝即将灭亡。公元前44年,古罗马帝国统帅恺撒去世,恰巧在第二年天空中就出现了彗星。于是古罗马人认为,这颗彗星是运载恺撒上天的灵车。
严格地说,彗星简直算不上一颗星,它只是一大团气体,中间夹杂着冰粒和宇宙尘。天文家证明,彗星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碳、氢、氧、氮。彗星明亮的“头”,叫“彗头”;又有长长的“尾”,叫“彗尾”。彗头又包括两部分:彗核和彗发。彗核很小,直径只有几百米到几十公里,可是,彗星的绝大多数物质都集中在彗头里。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1克,和水差不多。
彗尾通常总是背离太阳的。彗尾的体积大极了,大的有上亿公里长,宽度从几千公里到1~2万公里。彗尾的物质非常稀薄,密度只有地面上空气的十亿分之一。
哈雷是英国著名天文学家。在哈雷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天空中每次出现彗星都是一位新的“过客”。1705年,哈雷发现,1531年和1607年先后出现的大彗星,在天空中运行的轨道十分相似。它们出现的时间大约相隔七十五、六年。哈雷猜想:它们可能是同一颗彗星。于是。哈雷大胆地预言等到1758年,这颗大彗星还会再次光临。到了1758年,这颗巨大的彗星果然来了。当时哈雷已经去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把这颗大彗星叫作“哈雷彗星”。
哈雷是大科学家牛顿的好朋友。他利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准确地计算和预言了彗星的行踪,这对出现不久的万有引力定律是有力的支持。他是第一个全力计算彗星轨道的人。
在所有彗星中,最著名的就是哈雷彗星了。1758年之后,它在1835年和1910年又回来过两次,1910年5月20日前后,哈雷彗星壮丽极了,慧尾横跨大半个天空,像银河一样宽阔明亮。这时候它的长度超过2亿公里,地球居然从它的尾巴里穿了过去。
1985年年底和1986年年初,哈雷彗星又回到了地球附近。科学家为此发出了观测卫星,用大型望远镜仔细地进行了观察。遗憾的是,这一次在北半球观测它的条件很差,如果用肉眼,要非常细心才能找到它。
中国是世界上记录彗星最早的国家。早在3000多年以前,周武王率领着大军,征伐商代最后一个皇帝时,队伍走到共头山的时候,一颗彗星从东方升起。古书《淮南子》里讲了这个故事。我国当代著名天文学张鲸哲利用电子计算机算出,3000多年前的那颗彗星就是哈雷彗星。
从公元前240年起,哈雷彗星的每次出现,我国史书都有记载,这在世界上也是最完整的。另外,1300多年前的《晋书》中写道,彗星本身没有光,在它接近太阳的时候,靠了反射太阳光才发出光来。这是比较正确的。
另外,比拉彗星也是一颗著名的彗星。它绕太阳旋转的周期是6.6年。1982年11月27日夜晚,本来应该是比拉彗星再次出现的时候,天空中却突然出现了一场灿烂的“流星雨”,好像节日里的焰火。在几小时里,天空中的流星多达16万颗,比拉彗星崩溃了。
彗星和其天体一样,有诞生,也有死亡。“死亡”的形式很多,有的像比拉彗星那样崩溃,有的和其他天体相撞而毁灭,也有的是每次接近太阳的时候,都受热蒸发,损失一些气体,最后彻底瓦解。
彗星轨道有三种:椭圆、抛物线、双曲线。沿着椭圆轨道运转的彗星叫“周期彗星”,它们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短的只有几年,长的甚至有几十万年。沿着抛物线和双曲线轨道运动的彗星,绕着太阳就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