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门神招财,偏财运拜什么财神

除了秦琼、尉迟恭,中国古代还有哪些门神?

随着文明的不断进步,智识的日渐开化,中国古代庞大繁杂的神灵祭祀体系和祭祀方式,在现代社会,已日渐衰微、消逝。提及古人崇拜、祭祀的门户守护神,可能很多现代人,或不熟悉;或据书籍、网络等通俗普及读物或信息,只知道神荼、郁垒、秦琼、尉迟恭、钟馗等。对其渊源流变,却不甚清楚。对其他/她/它在历史上曾出现过的门神,更不知晓。其实,在古代中国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门神”的形象,可谓多种多样,除前述为人们所熟知者外,还有其他历史人物、动物、形象等,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人们的观念和祈愿。

一、最早的门神:神荼、郁垒

考古发现表明:自原始社会时房屋建筑出现之初起,人们就祭祀门户。周代时,“门”与司命、中霤[liù]、行、厉合称“五祀”,祭祀“门”的牺牲,有狗、鸡、羊等。祭祀方式则是磔裂牲体,用其血涂抹门户。

现有文献记载表明,具有驱鬼、捉鬼神通的神荼、郁垒二位神灵,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门神。《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沧海中有度朔山,山上有大桃木,蜿蜒盘曲三千里,其枝东北,是万鬼出入的鬼门。门上有二神,名曰神荼、郁垒,职掌万鬼。用苇索(芦苇编织的绳索)捉拿恶害之鬼,喂食老虎。黄帝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恶。这一观念在考古发现的河南密县汉墓墓门画像,可得佐证。墓门画像绘刻有神荼、郁垒二神形象,相对而立,手中各执一虎。



先秦秦汉时,人们往往用具有神秘和超自然能力,能够祛除作祟的厉鬼恶魔,因而又被称为“仙木”的桃木,或雕刻,或绘画神荼、郁垒神像,或书写二神名,制作成御鬼避邪之物,谓之“桃符”。每逢腊月除夕时,将“桃符”悬挂在门户上,以驱鬼除害,保佑家人平安。《淮南子》、《荆楚岁时记》皆称其为“门神”。



桃符的形式和制作工艺,也随着时间发展而发生变化。最初的桃符,是由二块长约7、8寸,宽1寸多的小桃木,然后,在上面绘刻神荼、郁垒神像,或书写其姓名。后来,桃符是用一块长2、3尺,宽4、5寸的桃木板制成,上面画有狻猊 (龙生九子之一,形似狮子) 、白泽 (各代传说中的神兽,会说人话,知万物之事),下面写“左神荼、右郁垒”。



二、金鸡、老虎也曾充当过门神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很多人虽以神荼、郁垒为门神,但也有人在门户上绘画金鸡、老虎,作为门神。



《荆楚岁时记》记载,因鸡乃司晨之精灵,百鬼畏惧,故有人于岁旦(正月初一),在门户上贴画金鸡图像,以祛除鬼魅,护佑平安。这一礼俗,或许缘于先秦时期流传下来的用鸡(阳物的象征,可)祭门的礼仪。

《风俗通义》则记载,作为百兽之王的老虎,在当时人们观念中,也有吞噬鬼魅的神通,故人们在门上画上老虎,以抵御鬼魅的侵扰。有人认为,虎即是神荼的原型。商周时期的一些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器物上有“虎食人”的纹饰或造型,或为虎吞噬邪祟的象征。

三、南北朝唐代佛教影响下门神形象的嬗变

大致于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于大江南北。佛教思想、观念与对中国传统的门神文化,交互影响。

汉、佛文化的相互渗透、融入,既对佛教教义有所发展,也丰富了汉地门神的形象和造型。北魏孝文帝既崇尚汉化,也尊崇佛教,故将二者有机融合起来。如佛教教义中,仅有天王、力士等护法神,而无“门神”;护法神皆在佛尊左右,不在他处。北魏孝文帝时期开凿的诸多石窟,却将天王、力士形象雕刻于洞口,显然受汉族门神文化的影响,以天王、力士充作门神。



北魏时期绘刻于“宁懋石室”门侧的一对武士门神,前置象征佛国净土的莲花,也体现出汉、佛文化的融合和交互影响。

唐代,佛教造像形式上更趋于汉化。如河南登封的唐代药叉(门神),造型丰富:香台门上药叉像手执花,库门药叉像手执如意袋、天德瓶,口泻诸珍宝等。

四、唐代盛行的捉鬼门神——钟馗

自唐代起,人们尊擅长捉鬼、噬鬼的钟馗为门神。



关于钟馗的身世,民间传说中说法不一,有说他是唐玄宗时人,科举考试失利,身死;有说他是唐朝后期人,因被奸相卢杞陷害冤死;不同的传说,都有比较相同的结果:钟馗死后,托梦给皇帝,发誓扫除世间恶鬼。皇帝醒后,召画工绘画其图像,张贴宫门,宣示天下,祛除邪恶。这些传说在民间迅速传播,钟馗也迅速成为唐代以后,知名度甚高的门神形象。

以上颇具传说色的说法,是否基本是史实呢?学者多以为,上述只是传说,钟馗或起源于古代的驱疫逐鬼的大傩礼。举行大傩礼时,总要挥舞大椎(锤), 作为打击、驱逐恶鬼的利器。于是,椎就具有的神通。椎若缓读,则为“终/钟葵”。为驱鬼,自魏晋至隋唐,常有人以“终/钟葵”为名,如北魏有杨钟葵,隋有段钟葵。“葵”后写作“馗”。传到后来,就有“钟葵捉鬼”故事的编造与流传了。

五、宋元明时期武将门神的盛行

在古代中国,武将,尤其是勇冠三军的勇猛武将充当的门神,虽出现时间较晚,却是最为社会大众熟知,且人物众多的一种门神类型。

以武士作为门神,大概开始于汉代。《汉书·景十三王传》记载,广川王国王宫殿门上,绘画有古代的勇士成庆的画像。

大致自唐末起,人们观念中的神荼、郁垒的形象,慢慢地发生变化。二神逐渐由先秦时期的面目狰狞、执鬼食虎的神怪形象,演变为披甲执钺的武士形象。



北宋,武将形象的门神,在今河南开封一带盛行。北宋袁褧记载,汴中“门神多蕃样,戴虎头盔”。


宋代 甘肃临洮 砖雕 甲胄门神

靖康之变,北宋被女真族建立的金朝灭亡。故有人认为,门神“蕃样”,实系胡人(女真)灭亡北宋的先兆。

武将门神中,最为后世熟知,在民间影响最大的,则是唐初开国名将秦琼(字叔宝)、尉迟恭(字敬德)。在唐代小说变文及宋元话本小说中,都记载唐太宗患恶疾,夜梦恶鬼入宫作祟。猛将秦琼、尉迟恭请求夜晚身着戎装,手执兵器,守卫宫门。其夜,太宗果然未作噩梦。太宗遂命画工图画二将戎装形象,悬于宫门两侧,邪祟全消。这一故事,经吴承恩采择,写入《西游记》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而为更多人,尤其是民间普罗大众所熟知。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明显系虚构传说的故事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如唐太宗、秦琼、尉迟恭虽系唐初人,但绘画秦琼、尉迟恭画像,作为门神的风俗,却是出现在唐末以后。同样,这一风俗虽出现较晚,但秦琼、尉迟恭画像作为门神的风俗,在明清乃至近代中国,却盛行不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秦琼、尉迟恭是继神荼、郁垒、钟馗等捉鬼门神之后,在社会大众观念中,影响最大、最深远的武将门神形象,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门神”。

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观念的变化,秦琼、尉迟恭的门神画形象、配置也不断的发生变化。较早的画像中,二将眉毛浓黑,双眼带有浓浓的杀气,手持鞭锏,双腿分开,相貌凶悍。后来,二将的相貌逐渐变得温和可亲,人物造型也日渐丰富。二将手中所执兵器,也随不同时代人们的喜好而改变。有的二将均手执金瓜,有的秦琼手握长钺,尉迟恭手持长斧;有的秦琼双手持锏,尉迟恭双手握鞭;……二将服饰,或披戴盔甲,或穿戴朝服;二将姿势,也有不同,或站,或坐,或骑马,或行走。不一而足。



明清时期,由于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许多地方的民众,还将历史上出现的一些英雄猛将,视为门神加以祭拜。如河南一带的民众,多以三国蜀汉名将赵云、马超为门神;陕西一带的民众,则以战国人物孙膑、庞涓,北宋将领孟良、焦赞等为门神;其他地区的民众,还有尊韩信、关羽、张飞、赵公明、杨延昭、穆桂英、岳飞等或真实,或虚构的勇猛名将为门神的风俗。

六、明清时期门神形象的丰富多

明清时期,门神造型较于之前更丰富多,样式繁多。除上述基于英雄崇拜,而流行将历史上的著名将军、英雄作为门神外,在民间,基于祈求幸福生活的心理需求,出现了进宝守财的文官门神、家庭和睦的“和合二仙”门神;基于望子成龙的心理愿景,出现了“连生贵子”、“送子娘娘”、“五子登科”、“带子随朝”等门神;表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以关羽、秦琼、尉迟恭等为代表的门神,被后人称为“武门神”,一般贴在大门上,以抵御邪魔的入侵;身着朝服的清官或神仙等门神,被称为“文门神”,通常贴在室内各个房间的门上,护佑家庭幸福平安。

文史君说

在古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门神的形象,也多次发生变化。这一变化,既体现在时代差异上,如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人们多以传说中的神灵神荼、郁垒为门神;南北朝唐代,由于佛教的盛行,汉佛文化的交融,佛教中的护法神天王、力士等形象,也被置于门侧,充当门神形象;唐宋明清时,很多人以钟馗为门神;大致自元明时起,很多人开始以唐初勇武名将秦琼、尉迟恭为门神。明清时期,门神形象类型繁多,蕴含了祛除邪祟、招财进宝、家庭幸福、子孙发达等多重寓意。这一变化,也体现在空间地域差异性上,如同一时期不同地域,人们祭拜的门神,或为神灵性的神荼、郁垒、钟馗,或为韩信、秦琼、尉迟恭、岳飞等勇猛名将,反映了古代中国不同时代、不同区域文化的差异、融合和丰富多。

门神的分类,不同时期的门神有哪些

门神多为神荼和郁垒,金鸡和老虎。传说桃郁都山有大桃树,盘屈3000里。上有金鸡,下有二神,一名郁,一名垒,并执苇索,伺不祥之鬼,禽奇之属。乃将旦,日照金鸡,鸡则大鸣。于是天下众鸡悉从而鸣,金鸡飞下,食诸恶鬼,鬼畏惧金鸡,皆走之,天下遂安。更有说者,郁垒二神捉到鬼后,缚以苇索,执以饴虎。北京人旧时在腊月二十三日后,便贴门神、饰桃人、垂苇索、画虎于门上,门左右置 二灯,象征虎眼,以祛不祥、镇邪驱鬼。

祈福类

祈福门神,即以福、禄、寿星三神像贴于门者。

古代门神,除了能驱除鬼魔、镇守家宅外,后来,也出现了能成就功名利禄、福寿延年的福运门神。人们把文、武财神分别贴在左、右门上,意为“左招财”、“右进宝”。祈福门神的画面,多是一些吉祥物。如:画中的寿星,手持仙桃,面带慈笑。

这种门神并非门户的保护者,专为祈福而用,中心人物为赐福天官。也有刘海戏金蟾,招财童子小财神。供奉、张贴者的家庭多为商界人物,希望从祈福门神那儿得到功名利禄、爵鹿蝠喜、宝马瓶鞍、皆取其各、以迎祥祉。

正统道藏洞神部《太上六壬明鉴符阴经》说:“《王璋》曰:门户神名,出军行速,出入亦宜用之。门神名者:甲子旬,户名公孙齐,门名徐义,解履而去。甲戌旬,户名徐何,门名天可市,仰呼而去。甲申旬,户名石战,门名司马光,解冠而去。甲午旬,户名于可,门名石众,解衣振迅而去。甲辰旬,户名司马胜,门名公孙错,解发更结而去。甲寅旬,户名司马强,门名公孙光,解带而去。”

武将类

武将门神通常贴在临街的大门上,为了镇住恶魔或灾星从大门外进入,故所供的门神多手持兵器。如:“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爪、铛棍槊棒、拐子、流星”等。

武门神除秦叔宝、尉迟敬德外,也有并不专指某武官者;另外,又有一些地区以赵云、赵公明、孙膑、庞涓为门神的。汉朝云台将马武,武艺高强,人称“武瘟神”,和“汉太岁”铫期并为左右武门神。

武将门神多为隋唐名将秦琼与尉迟恭,秦琼又名秦叔宝,山东历城人,武艺高强,人称:赛专诸,似孟尝,神拳太保,双锏大将,锏打山东六府,马踏黄河两岸。尉迟恭,隋唐大将,武艺高强,日占三城,夜夺八寨,功累封鄂国公。秦、尉迟二将帮助李世民打下天下建立大唐后,被封为开国元勋为什么会充当民间的门神呢?这是上行下效之故,并非什么都可以上行下效的,毕竟民间平民百姓有别于帝王。[5]

文官类

文门神即画著朝服的一般文官像。

旧时,中国以文官作门神的不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魏征、包公、海瑞和文天祥等等。

魏征,有些地方将魏征与尉迟恭作为一对文武门神,二人均持刀,不知从什么年代开始流行文臣持刀,这或许是流传伊始时画工的失误。

包公,即包拯,北宋庐州合肥人,宋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后任龙图阁直学士、开封知府。他以廉洁清正、执法严厉、不畏权贵而深受老百姓的崇拜,包公在民间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他主持正义、打击恶霸、为冤屈者平反昭雪、扶植弱小,是老百姓保护神的理想化身。包公虽为文官,却并非小白脸,戏台、以及有关他的诸多文学作品,他都是以刚正不阿的大黑脸呈现在大家面前,而显得分外威严。因此,用包公作门神,能驱除恶鬼、镇压邪气,那些妖魔鬼魅必定是俯首贴耳、唯命是从的。

文天祥,字宋端,号文山,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四年进士,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后为右宰相。他奋勇抗击侵略者,不幸被俘、英勇就义。文天祥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慷慨悲壮的诗篇,他视寇如仇、抗战到底、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其他类

清绵竹印本门神秦良玉(1张)

除以上几个影响较大的门神外,旧时苏州地区又曾以温将军、岳元帅为门神。《吴县志》云:“门神画五色,多写温、岳二神之像。”此“温”神或谓晋代之温峤,或谓东岳大帝属下之温将军,“岳”神即指岳飞。

应该指出,以上门神的相继出现,并不完全表现为新陈代谢形式,即不都是新的出现后,就立即代替了旧门神的地位(只有部分情况如此),而更多的则是新的出现后,旧的仍然沿用不改,或新、旧同时供奉。

如前所述,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宋高承《事物纪原》均说当时中国民间所奉的门神,仍为神荼、郁垒,而此时已是钟馗出现很久了。甚至到了清代,每逢元旦,贵戚家仍悬“神荼、郁垒”。

宫娥

宫娥:两位宫娥头上均作束发,且打双髻,髻下束有牡丹卷草花纹的「簪戴」,且耳下有垂珠的「耳坠」。在服饰方面,身披「披帛」飘带,给人有一种轻盈的感觉;身穿「直领袄」,上有菱形花纹;衣着大袍,腹有「围腰」加「束」,「束」下悬有「宫条」和玉佩流苏。在所执侍器方面,左侧的宫女左手捧桃果,右手执玉如意;右侧的宫女右手捧高足的灯具,左手亦执玉如意。二位宫娥和老少太监所捧的侍器加起来,正好是中国民间喜用的四祥器:“香、花、灯、果”。

哼哈二将

哼哈二将:左边门的门神伸出一指,嘴巴微张,像是在大声喝道:“哈”!右门的门神则是翘起两指,彷佛发出“哼!”的声音。他们就是著名的守护神"哼哈二将"。

加官进禄

加官进禄:门神一人持冠,一人捧鹿,冠与官谐音,鹿与禄谐音,组合起来便有了「加官进禄」的意思。(比较牵强附会)

富贵进爵

富贵进爵:门神则一人捧牡丹,一人捧爵,牡丹比喻富贵,爵比喻官爵,结合起来,便有「富贵晋爵」的意思了。

字匾门

字匾门:演变成只有字匾,通常穷人家用字匾门神。

此现象说明,一种习俗形成后,是很难加以改变的。另一种情形是新旧门神同时供奉,前引《清嘉录》卷十二所记最为典型。清李调元《新搜神记·神考》亦反映此情况,他说:

“今世俗相沿,正月元旦,或画文臣,或书神荼、郁垒,或画武将,以为唐太宗寝疾,令尉迟恭、秦琼守门,疾遂愈。”这些都反映出中国民间信仰的多样性,道教只是因袭民俗而崇奉之而已。

抗战门神

抗战门神:抗日战争时期,年画艺人与时俱进,把传统门神换成了抗日军民,创作了新年画,表现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

请问中国古代的四大门神分别叫什么?

中国古代的四大门神分别叫:神荼,郁垒,金鸡,老虎。

由来:传说桃郁都山有大桃树,盘屈3000里。上有金鸡,下有二神,一名郁,一名垒,并执苇索,伺不祥之鬼,禽奇之属。乃将旦,日照金鸡,鸡则大鸣。于是天下众鸡悉从而鸣,金鸡飞下,食诸恶鬼,鬼畏惧金鸡,皆走之,天下遂安。

更有说者,郁垒二神捉到鬼后,缚以苇索,执以饴虎。北京人旧时在腊月二十三日后,便贴门神、饰桃人、垂苇索、画虎于门上,门左右置 二灯,象征虎眼,以祛不祥、镇邪驱鬼。

扩展资料:

门神,即司门守卫之神,是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 作为民间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人们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中国民间深受人们欢迎的守护神。 按照传统习俗,每到春节前夕,家家户户便忙碌起来写挥春贴对联和门神,祈福来年。

根据史料记载,周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祀门”的活动,而且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典礼。在门神的传说中,神荼和郁垒二神的传说在民间早有流传,《山海经》、《风俗通义》、《重修纬书集成》、《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典籍都有记载。

参考资料:门神 门神多为神荼和郁垒,金鸡和老虎-百度百科

贴在门上的门神形象在民间习俗中的作用

门神是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其主要作用是辟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门神可分为捉鬼类、祈福类、道界类、武将类和文官类。

门神系道教因袭民俗所奉的司门之神。民间信奉门神,由来已久。《礼记·祭法》云:王为群姓立七祀,诸侯为国立五祀,大夫立三祀,适士立二祀,皆有“门”、“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可见自先秦以来,上自天子,下至庶人,皆崇拜门神。

1、门神信仰由来已久,据《山海经》说:在苍茫的大海之中有一座度朔之山,山上有一颗大桃树,枝干蜿蜒盘伸三千里,桃枝的东北有一个万鬼出入的鬼门,门上有两个神人,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他们把守鬼门,专门监视那些害人的鬼,一旦发现便用芦苇做的绳索把鬼捆起来,扔到山下喂老虎。于是黄帝向他们敬之以礼,岁时祀奉,在门上画神荼、郁垒和老虎的像,并挂上芦苇绳,若有凶鬼出现二神即抓之喂虎。后来《山海经》这种以神荼、郁垒、虎苇索、桃木为辟鬼之神的信仰被人们承传了下来,如晋干宝《搜神记》佚文曰:“今俗法,每以腊终除夕,饰桃人,垂韦索,画虎于门,左右置二灯,象虎眠,以驱不祥。”这中间,桃亦是人们崇拜久远的植物,人们认为桃多子多福,是长寿的象征,因此能够除灾避邪制鬼驱怪,《典术》云:“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桃之精生在鬼门,制百鬼,故今作桃人梗著门以压邪,此仙木也。”而老虎为百兽之王,能够“执搏挫锐,噬食鬼魅”,“故画虎于门,鬼不敢入”。这种信仰一直流传,除夕之时人们常常在门上贴上画有二神与虎的画,并挂上桃枝或桃人和苇索,以驱鬼。与过去稍有不同的是,画中神人除了神荼郁垒外,还有唐代出现的钟馗,元代以后出现的秦琼尉迟恭,旧时苏州地区人们崇拜的温(或谓晋代之温峤,或谓东岳大帝属下之温将军)岳(岳飞)二元帅。道教崇奉的青龙白虎,一些地区信奉的赵云、赵公明、孙膑、庞涓等。还有的地方把门神分为三类,即文门神、武门神、祈福门神。文门神即画一些身着朝服的文官,如天官、仙童、刘海蟾、送子娘娘等,武门神即武官形象,如秦琼、尉迟恭等,祈福门神即为福、禄、寿三星。这些门神虽出现的时间区域背景不尽相同,但都被人们普遍信仰,其中影响最深的要数神荼、郁垒、钟馗、秦琼、尉迟恭了。

2、源于远古时期的庶物崇拜,殷代天子祭五祀,门既为其一,周代祭五祀于宫「门」- 每日每时必经之处, 自然加以重视,祭祀对于门神以形像化及人格化。相传为天神,奉黄帝之命统辖人间鬼怪。故逢农历十二月三十晚,用桃木雕两神置大门两边,以御鬼怪,消灾难。后画两神像于门上。逐为门神。

门神古代祀典中本有五祀(又说有七祀),所祀的都是小神。究其本源,乃原始的自然崇拜。原始的崇拜,认为凡与人们日常生活有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五祀所奉供的,都是对人们居处、出入、饮食有用的事物,故祭之以乱报德。这是门神观念的最早来源。有的说门神阴气之神,或谓其居人间司察小过,以做谴告,则是门神职能社会化以后的事了。这种观念汉晋时较为流行。《玉烛宝典》及《荆楚发时记》等古书记载,尚是这种信仰的遗风。以后五祀仅作为国家祀典中的一部分仪式,民间所信仰的门神、灶神等,已与其原始形态风马牛不相及了。

古代门神的另一种职能,是驱鬼避邪,保障国家平安。这种门神,据说始于神荼、郁垒的称呼,有种种说法,人们且沿用习惯的说法,仍称之为神荼、郁垒。他们本是神话人物,汉代民间颇为流行,认为他们有捉魄力的神通。因为他们平时在度塑山大桃树下,所以人们于除夕时,悬挂挑人、苇索(二神用缚鬼),门上画二神和虎(二神执鬼以食虎)的形象,用此方法来驱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意识形态的变化,人们对于门神的要求,已不仅是免灾,还希望从他们那里获得功名利禄等。至迟在明代,武士门神像上,已常添画“爵、鹿、蝠、喜、宝、马、瓶、鞍、皆取美名,以迎祥址”。以后更取消门神的祛邪义务,专事祈福的,于是民间形成天官、状元、福禄寿星、和合、财神等为门神的风气。

3史料记载

门神与唐太宗

门神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大举屠杀李建成与李元吉的家族,甚至连婴儿也不放过。晚上睡觉常常听到卧房外边抛砖掷瓦,鬼魅呼叫,弄得后宫夜夜不宁。他有一段时间经常做噩梦,梦到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带着妖魔鬼怪来杀他,心中十分害怕,夜间难以入眠,于是让手下两员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恭手持兵器站在门前站岗,这样便能够安心入睡。可时间长了,两员大将长期夜不能寐,最后双双病倒,李世民只得命人把他们的形象画在纸上,贴在门上,用来震慑妖魔鬼怪,这就是门神的由来。

《西游记》载: 长安附近的泾河老龙与一个算命先生打赌,犯了天条,玉帝派魏征在午时三刻监斩老龙。老龙于前一天恳求唐太宗为他说情,唐太宗满口答应。第二天,唐太宗宣魏征入朝,并把魏征留下来,同他下围棋。不料正值午时三刻,魏征打起了瞌睡,梦斩老龙。老龙怨恨唐太宗言而无信。于是它阴魂不散,天天到皇宫里来闹,闹得唐太宗六神不安。魏征知道皇上受惊,就派了秦琼、尉迟恭这两员大将,守在宫门保驾,果然,老龙就不敢来闹了。唐太宗体念他们夜晚守门辛苦,就叫画家画了两人之像贴在宫门口,结果照样管用。于是,此举也开始在民间流传,秦琼与尉迟恭便成了门神。

《隋唐演义》:

有一阶段唐太宗李世民情绪很不好,晚上睡觉常常听到卧房外边抛砖掷瓦,鬼魅呼叫,弄得后宫夜夜不宁。他很害怕,把此事告诉君臣。大将秦叔宝说:“臣戎马一生,杀敌如切瓜,收尸犹聚蚁,何惧鬼魅?臣愿同敬德披坚执锐,把守宫门。”李世民同意。当夜果然无事。自此以后,便让二将夜夜守卫。后来李世民嫌二人辛苦,便命画工绘二人如往常守卫的全身像悬挂在门口,邪祟从此便绝迹了。上有所好,下必效仿,于是门神就传到了民间,民间所贴门神还有秦琼、敬德的形象。

4门神类别

捉鬼类:

门神门神多为神荼和郁垒,金鸡和老虎。传说桃郁都山有大桃树,盘屈3000里。上有金鸡,下有二神,一名郁,一名垒,并执苇索,伺不祥之鬼,禽奇之属。乃将旦,日照金鸡,鸡则大鸣。于是天下众鸡悉从而鸣,金鸡飞下,食诸恶鬼,鬼畏惧金鸡,皆走之,天下遂安。更有说者,郁垒二神捉到鬼后,缚以苇索,执以饴虎。北京人旧时在腊月二十三日后,便贴门神、饰桃人、垂苇索、画虎于门上,门左右置 二灯,象征虎眼,以祛不祥、镇邪驱鬼。

祈福类:

古代门神,除了能驱除鬼魔、镇守家宅外,后来,也出现了能成就功名利禄、福寿延年的福运门神。人们把文、武财神分别贴在左、右门上,意为“左招财”、“右进宝”。祈福门神的画面,多是一些吉祥物。如:画中的寿星,手持仙桃,面带慈笑。

道界类:

北京民宅多不张贴,但在京道观中有之,山门两大神,左为青龙孟章神君,右为白虎监兵道君。

武将类:

武将门神通常贴在临街的大门上,为了镇住恶魔或灾星从大门外进入,故所供的门神多手持兵器。如: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爪、铛棍槊棒、拐子、流星等。汉朝云台将,马武,武艺高强,,人称“武瘟神”和“汉太岁”铫期,并为左右武门神。北京居民院门口的武将门神多为隋唐名将秦琼与尉迟恭。秦琼又名秦叔宝,山东历城人,武艺高强,人称:赛专诸,似孟尝,神拳太保,双锏大将,锏打山东六府,马踏黄河两岸。尉迟恭,隋唐大将,武艺高强,日占三城,夜夺八寨,功累封鄂国公。

文官类:

门神旧时,中国以文官作门神的不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包公和文天祥。

包公,即包拯,北宋庐州合肥人,宋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后任龙图阁直学士、开封知府。他以廉洁清正、执法严厉、不畏权贵而深受老百姓的崇拜,包公在民间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他主持正义、打击恶霸、为冤屈者平反昭雪、扶植弱小,是老百姓保护神的理想化身。包公虽为文官,却并非小白脸,戏台、以及有关他的诸多文学作品,他都是以刚正不阿的大黑脸呈现在大家面前,而显得分外威严。因此,用包公作门神,能驱除恶鬼、镇压邪气,那些妖魔鬼魅必定是俯首贴耳、唯命是从的。

文天祥,字宋端,号文山,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四年进士,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后为右宰相。他奋勇抗击侵略者,不幸被俘、英勇就义。文天祥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慷慨悲壮的诗篇,他视寇如仇、抗战到底、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作为门神,于国、于民都是十分贴切的。

门神分为武门神及文门神,武门神一般贴在大门上,东边为上,贴秦琼像,西边为下,贴尉迟恭的像。文门神是贴在正堂屋及厢房门上的,一般是招财进宝、五子登科之类的画。贴门神时,谁在左谁在右位置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更动,如贴错了,叫“反贴门神”,泗水有句俗话说:“反贴门神左右难。”按民间的说法,若把门神左右的位置贴错了,一年中诸事不顺,总感左右为难。

5其他门神

旧时苏州地区又曾以温将军、岳元帅为门神。《吴县志》云:“门神画五色,多写温、岳二神之像。”此“温”神或谓晋代之温峤,或谓东岳大帝属下之温将军,“岳”神即指岳飞。又有所谓文门神、武门神、祈福门神。文门神即画著朝服的一般文官像;武门神除秦叔宝、尉迟敬德外,也有并不专指某武官者;祈福门神,即以福、禄、寿星三神像贴于门者。另外,又有一些地区以赵云、赵公明、孙膑、庞涓为门神的。据清姚福均《铸鼎余闻》卷一载,道教则有专祀之门神,谓“宋范致能《岳阳风土记》云:‘老子祠有二神像,所谓青龙白虎也。’……明姚宗仪《常熟私志》叙寺观篇云:致道观山门二大神,左为青龙孟章神君,右为白虎监兵神君。”应该指出,以上三个主要门神的相继出现,并不完全表现为新陈代谢形式,即不都是新的出现后,就立即代替了旧门神的地位(只有部分情况如此),而更多的则是新的出现后,旧的仍然沿用不改,或新、旧同时供奉。如前所述,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宋高承《事物纪原》均说当时汉族民间所奉的门神,仍为神荼、郁垒,而此时已是钟馗出现很久了。甚至到了清代,每逢元旦,贵戚家仍悬神荼、郁垒。

太监门神:门神为老少太监,分辨老少太监的方法主要是从面貌的不同来区分:年长的太监脸上刻画出岁月的刻痕,年青的太监则面色圆润。在服饰方面,由上而下依序为圆「领衫」、「束玉带」、「蟒袍」,而脚穿的是「笏头履」。所执的侍器,两人亦有不同:年长的太监右手捧香炉,左手持拂尘;年轻的太监右手扶玉带,左手捧著瓶花。汉族民间俗称二人所捧之侍器为「香、花」。

宫娥:两位宫娥头上均作束发,且打双髻,髻下束有牡丹卷草花纹的「簪戴」,且耳下有垂珠的「耳坠」。在服饰方面,身披「披帛」飘带,给人有一种轻盈的感觉;身穿「直领袄」,上有菱形花纹;衣着大袍,腹有「围腰」加「束」,「束」下悬有「宫条」和玉佩流苏。在所执侍器方面,左侧的宫女左手捧桃果,右手执玉如意;右侧的宫女右手捧高足的灯具,左手亦执玉如意。二位宫娥和老少太监所捧的侍器加起来,正好是汉族民间喜用的四祥器:香、花、灯、果。

哼哈二将:

左边门的门神伸出一指,嘴巴微张,像是在大声喝道:哈!右门的门神则是翘起两指,彷佛发出哼!的声音。他们就是著名的守护神"哼哈二将"。

加官进禄:

门神一人持冠,一人捧鹿,冠与官谐音,鹿与禄谐音,组合起来便有了「加官进禄」的意思。

富贵进爵:

门神则一人捧牡丹,一人捧爵,牡丹比喻富贵,爵比喻官爵,结合起来,便有「富贵晋爵」的意思了。

字匾门:

演变成只有字匾,通常穷人家用字匾门神。

此现象说明,一种习俗形成后,是很难加以改变的。另一种情形是新旧门神同时供奉,前引《清嘉录》卷十二所记最为典型。清李调元《新搜神记·神考》亦反映此情况,他说:

“今世俗相沿,正月元旦,或画文臣,或书神荼、郁垒,或画武将,以为唐太宗寝疾,令尉迟恭、秦琼守门,疾遂愈。”这些都反映出汉族民间信仰的多样性,道教只是因袭民俗而崇奉之而已。

抗战门神:

抗日战争时期,年画艺人与时俱进,把传统门神换成了抗日军民,创作了新年画,表现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

捞偏财的应该供什么财神?

“五路神”又称路头神。是民间所谓的偏财神。

做生意供奉什么财神爷

财神的分类比较多,一般来说请的比较多的是文财神和武财神,
另外,请对财神重要,日常供奉更重要,财神逢节日吉日时一定要供奉,而且无论供品和方式方法都不能马虎;
祭拜财神中,香是必不可少的,其是人和神明的媒介,有心敬神,建议到无相铜炉定一款财神香,一直是很多善心认可的好香。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