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六道轮回图讲解,道教六道轮回的顺序

六道轮回图的起源

衲由今晚开始一连数天,应求为大家讲述有关西藏佛寺中常见的生死之轮绘画的种种。为了能得到最大的闻法利益,听者应在听法前思维:“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必须成佛;为了成佛,我必须学习成佛之道;故此,我现在要好好地听受佛法!”
生死之轮,藏文中称为“轮回之轮”(Sipay korlo,梵语Bhava-chakra),但西方人称它为“生死之轮”或“生命之轮”(The wheel of life, the wheel of life and death)等(注:汉传佛教中称其为“五趣生死轮”、“五道轮”、“生死轮”及“十二缘起图”)。这种图画,我们常常会在西藏寺院的外墙上见到。对佛法不理解的人,只会以好奇的目光欣赏它,却不知道这幅画其实蕴藏着描述众生生死轮回、受苦及脱苦的教法在内。
在佛法上,我们必须注重传承。既然我们要修佛法,就当然必须谨慎地抉择什么是佛所开示的法、什么不是佛所开示的法、什么是有传承的正法和什么是似是而非、某些人自创的无传承“佛法”!换言之,我们不要大意,必须确定自己所听、所学、所修的法的确是佛陀所开示的。为着这个原因,衲现在先讲一讲生死之轮图的传承,亦即这种图画的来源。
在佛陀于人间示现的年代,在印度的中部摩揭陀国(Magadha,中印度当年十六大国之一,即今之Bihar近佛陀成道的地方),有一座城叫做“王舍城”(Raja Girha,佛陀最常说法之处,即今之Rajgir,城境内有一山称为“灵鹫山”,即佛陀开示《般若心经》的圣地)。摩揭陀国王舍城的国王名为“频毗娑罗王”(Bimbisara,亦译作“影坚王”、“形牢王”、“瓶沙王”及“影胜王”等)。这个国王与佛教有很深的渊源,他不但是第一位皈依佛陀的国王,佛教史上的第一座精舍——竹林精舍(Venuvana) 亦是由这位国王所供养予僧团的(注:见《因果经》中记载)。在印度有另一个大城,名叫“胜云城”(Rauruka),此城则有一位称为“优填王 ”(Udrayana,亦译作“优陀延王”及“乌扎衍那王”等)的国王。上述的两位国王,是甚有交情的朋友。频毗娑罗王在现在所说的典故发生时,早已皈依了佛教,而优填王则未信佛教,亦未见过释迦牟尼本师。
王舍城与优填王所管辖的地方,堪称国富民强。两个城之间常常有商人来往作买卖,两位国王就常常托来往两地的商旅代捎书信及礼品予对方。在多次互相送赠了珍宝及上等布料后,优填王把一件镶满了各种宝石的珍贵铠甲赠予频毗娑罗王。这套珍贵的盔甲,不单镶满了多种宝石,更有防火、防毒及护身的功能,所以它价值连城,令当时的见者赞叹不绝。在收礼后,频毗娑罗王召集了大臣,向他们说:“这么贵重的大礼,朕应当如何回礼呢?朕必须以一件同等的厚礼或更有价值的礼品回赠,你们快帮忙想一想吧!”各大臣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但这些建议都不太恰当,令国王伤透了脑筋。这时候,一位属婆罗门阶级的大臣开口说:“我王!三界之中所有珍宝也比不上佛陀!佛陀现正在我们国境中驻锡,我王何不以佛陀之身相作画回礼呢?这份礼既吉祥,且又能令优填王积聚福德!”,频毗娑罗高兴地决定:“就这样办吧!”
在佛陀听到频毗娑罗王的要求时,应允之余,还授记说:“优填王见画时,将生大信心及见谛!”在画师为佛陀作画时,由于佛陀的圣身自然放出光明万丈,又因画师出于敬心而未敢直望佛身,绘画便变得极难进行下去了。后来,佛陀把自己的身影投在画布上,由画师依他的身相比例勾划身形,再为佛画上色。画师又依佛之开示,在佛身相图画下,加上了开示皈依、三学、六道生死轮回及十二因缘教法的生死之轮图。这幅布画,被涂上香料而包于上好的丝布内,再放入一个金盒之中。金盒又被放在更大一点的银盒中;银盒又复被收藏于更大的红铜盒中。频毗娑罗王写了一信,派使者把信交予优填王,请他在城中张灯结,再由大象、步兵及战车等四军陪同,出城十一里恭迎佛画。这幅包装好了的佛画,便被供在一头大象背上,送到了在其城境外恭迎的优填王手中。
本来不信佛的优填王在恭敬地展开佛画后,便仔细地观看图中的内容及参想画中偈文的内义,同时亦在心中禅思十二因缘的顺逆流转过程、四谛及六道轮回之苦。由于佛陀的加持、优填王的过往善业力及因缘成熟,优填王在当下便证得了阿罗汉圣人的预流果位境界(注:一种修行的境界——小乘见道位)。此后,这位国王为佛教亦作了极大的贡献。他的生平故事,可见于《大藏经》中的戒律教法等典著中(注:汉文《大藏经》中之《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阿含经》及《四分律》等,俱有有关优填王之章句片段)。衲在几年前曾往印尼的浮罗布多(Borobudur)大塔朝礼,留意到塔上的石刻中亦有极多有关此王生平的雕刻图像。
由上述典故可见,生死之轮图并非西藏人的发明,而是源自古印度佛陀的时代(注:在印度阿旃多石窟第十七号窟殿中,便存有古老之生死之轮图像)。在优填王看画证道后,古印度的佛教寺院(乃至后来的藏传佛教寺院)便开始有把这幅画绘于寺门外的传统,以令来访或路过的人见画而心念画内含藏的教义(注:见汉文《大藏经》之《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卷三十四:“尔时世尊告阿难陀……是故我今敕诸苾刍,于寺门屋下画生死轮……应差苾刍于门屋下坐,为来往诸人婆罗门等,指示生死轮转因缘……”及《释氏要览》卷三:“毘奈耶云:给孤长者造寺后作念若不画,便不端严,即白佛。佛言,于门两颊……次一面,画五趣生死轮……”)。

六道的六道轮回图

又名“六趣唯心图”、“六趣生死轮”。造像来自《六趣轮回经》。刻于宝顶大佛湾南岩、龛高7.8米、宽4.8米。龛中刻有一个直径为2.7米的原形巨轮,名“六趣轮”。按照佛教的说法,此轮是载人于三界六道中生死运转的车轮。轮外刻“转轮圣王”,头顶“三世佛”,面目丑怪,蓬头獠牙,脚踏鳌头,口衔轮彦,双臂环抱巨轮,以此表示人生之“业力”不可逆转。
六趣轮可分为四层。内层中心刻跏跌坐的卷发修行者。其左侧有一只猪,右侧有一只鸽,坐下有一条毒蛇。三种动物,分别表示愚痴、贪染、瞋“三毒”。佛教认为,人生有诸多恶业,其中尤以“三毒”为最,成为产生诸恶业的根本。故有称为“三不善根”,列为“根本烦恼”之首。 另从行者胸部(圆心),发出六道毫光,直射轮外,将巨轮分为六份。第二层的六份就是所谓的“六道”,即六种“业力”产生的果报。
第二层正上方为“天道,刻日月绕须弥山顶,顶上有安宫殿。此道清洁光明,富丽堂皇,非人类世间所能比拟。”天道之右为“人道”,刻四人戴冠著袍,持物站立,此道为世人所居、人类之所。“天道”之左为“阿修罗道”,刻一位三头六臂,手持诸般兵器的阿修罗像。阿修罗原本是一位骁勇善战,百战百胜的天神,能力同“天”。但因瞋心太重,又多怒好动,故而被撵出“天道”降至“阿修罗道”。
第二层正下方是“地狱道”,刻有漆黑的地狱门,一马面狱卒正欲把一“罪人”扔进油锅中。此道为众苦聚集、悲惨至极之所。“地狱道”之右是饿鬼道,刻饿鬼手擎一人,口咬人头。此道中的饿鬼是诸鬼中最苦的,不但常受饥饿,千年万载难得一食,即便得了,也会立即被猛火所焚,烧成灰烬。“地狱道”之左是“畜牲道”,刻一狮一牛一马任人驱使,互相蚕食。此道是一切动物群聚之处。
第三层造像表现了“十二因缘说”的基本内容,即展现众生痛苦的原因和“名状”。
第三层上方正中的小圆龛中刻一罗刹将军。身着将服,手持宝剑,危襟电坐。以下沿反时针方向依次刻:一老者悠闲而坐,旁摆瓦轮;一猿猴结跏而坐,一渔翁撑船;一修行者静心参禅;一对男女双手互摩;一女子站立,想坐着的男子诉说;一母亲怀抱婴儿;一青年脚踢瓦罐,殴打老妇;一著朝服官吏面呈怒容;一孕妇;一侍者搀扶一老者;一病者;一棺材,两位女人扶棺痛哭;两男女并坐交谈,面露愁容;一男子双手掩面,心生悲痛;一妇女背着小孩,与男子惜别;一男子紧挽缰绳,牵马不骑。这些造像,依次表现了“十二因缘说”中“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等人生彼此互为条件或互为因果的十二个环节。
为了更形象的说明生死轮回的具体过程,于是第四层分为18格,每格于瓦官似的套筒中刻出一个个生灵转世轮回的图像。从“天道”开始,反时针方向依次为:人头人尾,人头畜尾(天道);狼头人尾,牛头畜尾,狮头畜尾(阿修罗道);禽头畜尾,畜头蛇尾(畜牲道);马头蛇尾、鱼头人尾,蛇头畜尾(地狱道);人头畜尾,畜头畜尾(饿鬼道);猪头畜尾,龙头人尾,鸟头畜尾(人道)等等,这可能表示生死受胎像,以头示生所属,以尾示亡所属。
在一个人死后,会经历一个叫“中阴期”的过渡,然后再次轮回。轮回的范围是在六道之内,亦即天道、人道、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及畜牲道。在天、人及修罗道三者中转生,痛苦为较少,所以它们合称为“三善道”。地狱、饿鬼及畜牲道中,痛苦极大,所以它们合称为“三恶道”。

求藏传佛教的六道轮回图详解

六道轮回图:圆环形的图案表示永远继续之生死。整个轮回图被巨大而凶猛的魔王阎罗法王四掌支撑着,象征把整个世界都控制在掌中的无明。大轮分为三至四层:轮心画鸠(或鸡)、蛇、猪,分别代表着贪欲、嗔恶、愚痴三毒,象征众生轮回之苦的根源;比圆心略大一圈的画面画着直立和带索倒悬的人,分别象征着善趣和恶趣;其外一圈内轮分为六格,即上述之六道或六界;最外圈又分割为十二个代表十二月转生因果的图案,称十二缘起支,象征着佛教十二因缘说中的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死。此图通俗地说教了佛教轮回思想,以劝戒和引导更多的人从善、修法、积德。

道教中:"六道轮回"是什么意思?

六道轮回都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五阴盛苦。如此,六道轮回可以说苦多于乐,所以人生是苦海也。依解脱道论来说:「戒定慧,是解脱之道,守戒的人,是威仪的意义,也是行善之本。修定的人,他的心不散乱。而有智慧的人,他可以先知先觉。所谓解脱,就是离开束缚的意思,用戒为初善,定是中善,慧为后善,如此产生禅定力求灭苦,最后才得解脱六道轮回。

佛教六道轮回,是不是有些人连续好几世都是投生做畜生呢?

佛教讲,持守五戒,不犯根本的人,来世不失人身。五戒是做人的基础,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食麻醉品,做到了人身可保,做不到则失掉人身。堕落畜生道,不遇善缘,就会多生多劫不得出离。

对于神话故事中的六道轮回你怎么看?

暂且同意轮回,实际的观察是所有的轮回都是各从其道的循环,并不错道,肝细胞循环代谢的仍是肝细胞,不会是皮肤细胞,黄豆发芽开花结果的仍是黄豆,再循环仍是黄豆,不会是种豆得瓜…何来的错道轮回呢?所谓六道轮回,从人道错位到畜道会合理吗?按轮回,如果人轮回成了猪,他只能拥有猪脑,并没有人脑的思想感知,对前世无知无觉,何来的耻辱痛苦感受呢?猪身人脑只是逻辑错位的荒谬思维。
按照轮回观,如果自己能感知到自己的生命在轮回中沉沦了,这才是可怕的,如果感知不到,有什么可怕的?如果轮回成了猪,只能拥有猪脑,并没有人脑的思想感知,何来的耻辱痛苦感受呢?猪身人脑只是逻辑错位的荒谬思维。
人如果轮回成某物种,他是体会不出福恶报区别的,也无人类特有的荣辱感,对于前世的事情是无知无觉、无爱无恨的,他能有什么痛苦呢?这种轮回生命有意义吗?摆不摆脱轮回有何意义呢?生命的意义在于有存在感!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