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旅卦预测什么,易经履卦详解

周易上说的旅卦是什么意思?

出门的卦,打出此卦近日会出远门

旅卦什么意思

旅是1:5卦的卦名,1:5是旅卦的代号。“旅”(lǚ),出行的,在外作客的:旅行。1:5卦的主卦是1卦艮卦,卦象是山,特性是被动和阻止,阳数是1;客卦是5卦离卦,卦象是火,特性是明亮和依赖,阳数是5。主方像山一样静止不动,比喻为旅店,聪敏爱动的客方比喻为旅客。此卦以旅店和旅客的关系比拟当前的主客双方关系。是《易经》第56卦。火山旅(旅卦)依义顺时。这个卦是异卦(下艮上离)相叠。此卦与丰卦相反,互为“综卦”。山中燃火,烧而不止,火势不停地向前蔓延,如同途中行人,急于赶路。因而称旅卦。左图中,红色表示当位的爻,天蓝色表示不当位的爻,箭头表示有应。

求 易经 旅卦 详解

易经六十四卦第56卦
解题
《旅》卦又称为“火山旅”。
《序列传》说:“穷大者,必先失其居,故受之以旅。”东西太多了就放不下,人太多了就必须另到别处谋生,所以《旅》卦紧随《丰》卦而来。
《旅》卦所传递的就是福祸相依的思想。
火山旅(旅卦)依义顺时
下下卦
象曰:飞鸟树上垒窝巢,小人使计举火烧,君占此卦为不吉,一切谋望枉徒劳。
这个卦是异卦(下艮上离)相叠。此卦与丰卦相反,互为“综卦”。山中燃火,烧
而不止,火势不停地向前蔓延,如同途中行人,急于赶路。因而称旅卦。
《易经》第五十六卦 旅 火山旅 离上艮下
旅:小亨,旅贞吉。
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是以小亨,旅贞
吉也。 旅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
象曰:旅琐琐,志穷灾也。
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
象曰:得童仆贞,终无尤也。
九三:旅焚其次,丧其童仆,贞厉。
象曰:旅焚其次,亦以伤矣。 以旅与下,其义丧也。
九四: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
象曰:旅于处,未得位也。 得其资斧,心未快也。
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
象曰:终以誉命,上逮也。
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啕。 丧牛于易,凶。
象曰:以旅在上,其义焚也。 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
旅卦终
旅:小亨,旅贞吉。
「白话」《旅卦》象征旅行:小心谦顺可以亨通,旅行虽是小事,但能坚守正道必然吉祥。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白话」《象辞》说:《旅卦》的卦象是艮(山)下离(火)上,为火势匆匆蔓延之表象,象征行旅之人匆匆赶路;君子观此应谨慎使用刑罚,明断决狱。
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
「白话」初六,旅行之始猥琐不堪,这是自己招来的灾祸。
《象》曰:“旅琐琐”,志穷灾也。
「白话」《象辞》说:“旅行之始猥琐不堪”,是意志穷迫造成的灾祸。
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
「白话」六二,旅客住在旅舍,携带钱财,有童仆照顾,能坚守正道。
《象》曰:“得童仆贞”,终无尤也。
「白话」《象辞》说:“有童仆照顾,能坚守正道”,故不会有过失。
九三,旅焚其次,丧其童仆;贞厉。
「白话」九三,旅途中施舍失火,从而丧失了照顾自己的童仆,失去正道,会出现危险。
《象》曰:“旅焚其次”,亦以伤矣;以旅与下,其义丧也。
「白话」《象辞》说:“旅途中施舍失火”,已经受到损伤;把童仆视为路人,童仆舍其而去,是必然的,合乎道理的。
九四,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
「白话」九四,身处异乡暂为栖身,不能安居,虽然得到路费,但我的心情仍然不愉快。
《象》曰:“旅于处”,未得位也:“得其资斧”,心未快也。
「白话」《象辞》说:“身处异乡暂为栖身,不能安居”,因为毕竟未得到长久安身的地方:“虽然得到路费”,但仍然客居他乡,故此时心中仍不畅快。
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
「白话」六五,射野鸡,丧失一枝箭;但最终获得荣誉和爵命。
《象》曰:“终以誉命”,上逮也。
「白话」《象辞》说:“最终获得荣誉和爵命”,是由于能亲近居高位的尊者。
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啕;丧牛于易,凶。
「白话」上九,鸟巢失火被烧掉,行旅之人得高位先喜悦欢笑,后因遭祸事而号啕痛哭;牧人在牧场丢失了牛,有凶险。
《象》曰:以旅在上,其义焚也;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
「白话」《象辞》说:“作为旅客却在异乡身居高位,这样必然要遭到焚巢之灾;牧人在牧场丢失了牛,这个,可悲的结局是无可挽回的。

易经》第五十六卦 旅 火山旅 离上艮下测比赛胜负怎么解?

问题较简单,就是爻画难打,用文字叙述吧:旅卦,上离为火,下艮为山为土,上卦也称外卦为对方,下卦也称内卦为己方(起卦人称我方)。拟断如下:
1、对方离火来生艮土,对方损耗我方受益,比分1:0
2、互卦泽风大过,外互为泽为水,内互为巽为木。外互之水生内互之木,我方力量倍增,对方逾加损耗,比分2:0
3、外互为对方为兑,兑为毁折,意为失败。
结论:我方胜,对方负。(2:0作胜负取向来看)

易经履卦喜欢的人可以在一起吗?

可以

傅佩荣详解《易经》六十四卦(48全集)

占卦,有三个不占:
第一,不诚不占;
比如今天无聊,占占卦玩一玩,这个不行。
第三,不义不占,义就是正当性;
比如看到谁偷了钱去占卦,这就是不义不占。
以孔子来说,孔子在五十岁左右,就专心研究《易经》。他是五十岁才读《易经》这本书的吗?像孔子这么用功的人,小时候不可能没读过《易经》,他年轻的时候几乎什么书都读。当时的书不多,最主要的是五本,《诗》、《书》、《礼》、《乐》、《易》,五本肯定都读了。但是有的书你当时可以读懂,而有的书,如果你没有累积相当的经验和人生的体会,读了也没用,只看字面而已。读《易经》,一般来说,五十左右的生活经验丰富,应该有的经历都有了,等于是一卦六爻到第五爻了,大概知道整体的情况了,再老了再读就来不及了,已经到第六爻,读了也没什么机会了,准备出局了。
孔子五十左右研究《易经》,他需要的是减少过失。《易经》为什么可以让他减少过失?我们常提到《易经》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要让自己“惩忿窒欲”,让各种负面的特性、欲望、情绪慢慢化解,亦即增进自己的德行,替别人设想,建构一个比较理想的社会。在这里孔子得到一些启发,在《孟子》里面没有直接说到《易经》,但孟子很强调一个字,即“时”,做任何事都要看时机。他还特别说,孔子是圣人里面最重视时机的,他要学就学孔子,因为做任何事都有时机。时机不对,事倍功半;时机对的话,顺水推舟,那简直是太愉快了。这是对于儒家来说。
孔子诛杀少正卯:君子以果行育德
但是我们还是要说,人生确实有困惑,很多时候你借助于《易经》,一定要记得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它的义理。你学的时候就知道做人处事的道理,我们提到哪些卦是有困境,你应该怎样面对、增益智慧。哪些卦代表吉祥,它为什么吉祥?你要掌握住它的原理,设法去实践,自然就会达到那种效果。这是义理方面。另一方面是占卦。古代学《易经》至少有四方面,你如果重视言语,就会推崇它的言辞。《易经》里面很多成语,如果从《易经》得到很多启发,使用成语你会觉得非常文雅,话说出来言简意赅,说话很简单,意思又很完整、很完备。这是第一种,重视言语。第二种重视行动,有些人重视行动,就会推崇易经的变化,变化无常。但是再怎么变,都不能离开你的抉择,你本身的态度。第三种是重视制作器物。譬如说要盖房子,房子怎么盖。你要盖其他东西,要怎么盖,从《易经》的图象里面,都会得到一定的启发。这是第三种,要重视它的象。最后一种是注意到卜筮的人,就是占卜,这种人就要注意到“占验”之词,重视占卦。这四种人就从《易经》里面可以得到不同的材料,重视它不同的方面。
古代读书人,按照《易经》的说法,原则很简单,平常在家里翻翻《易经》,看看它的卦象、卦辞和爻辞。平常没事做,如何让自己感觉到每天都有进步呢?《易经》是一个可以参考的东西,它里面充满象征和符号,好像打哑谜一样,它写一句话,你就要问这句话代表什么意思?像我们提过,“履卦”踩在老虎尾巴上,这代表什么意思?你就可以有不同的想象。这是说明在平常的生活中研究每一个卦象、卦辞、爻辞,行动的时候就要注意到变化和它的占验之词。“占验”就是占卦的验证,是吉还是凶?中间还有什么?无咎,还有更好的“大吉”、“元吉”,“无咎”底下还有“悔”,还有“吝”,还有“厉”,代表危险,这些占验说得准不准。古人占卦,不是一次就到位的,不是学会之后,一占就准,不可能的。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ㄚ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
(白话:在进行大型演算时,准备五十根筹策,真正使用的是四十九根。将这四十九根分为两组,象征天地两仪;由任何一组中抽出一根挂在左手小指间,象征天地人三才;再以四为单位去计算筹策,象征一年的四季;把剩下的零数夹在左手中三指间,象征闰月;每五年有两次闰月,所以要把另一组筹策依四计算所剩下的零数,也夹在指缝挂起来。乾卦的策数是二百一十六,坤卦的策数是一百四十四,总数为三百六十,相当于一年的天数。《易经》上下篇六十四卦的策数有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相当于万物的数目。所以,要经过四次经营才能形成《易经》的一爻,经过十八次变化才能完成一卦。)
占卦出来之后,怎么解卦呢?解卦有很多的方法,宋朝的朱熹就整理了一套解卦的原则,可以参考(见本章后附录)。解卦的时候就会发现有些爻是动爻,有时候称作变爻,就会变成新的卦。现在的情况是本卦,新的卦叫做之卦,代表你下一步要往哪里去。这样一来,就变成是你占一个事情,后面有变化。否则,光是占一卦没有用,现在的情况知道了,怎么知道下一步呢?我们更关心的是下一步往哪里发展。因为很多选择,后面的发展有各种可能性。真正正确的占卦方法是有本卦、之卦,通过动爻来决定应验在什么地方,这需要长期经验的累积。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