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策占卜能测什么,金钱课六十四卦占卜详解

易经占卦方式越详细越好

辞传》上.10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闺,故再扐而后挂。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
说明:筮者准备五十根蓍草(今之筹策),取出一根,横放在正前方,代表“太极”,在整个运算过程中保持不动。真正进行运算的,是为四十有九。(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第一次运算:
1.任意分四十九根为两组,甲与乙。(分而为二以象两)
2.从甲组中取出一根,放置于左手二指之间。(挂一以象三)
3.甲组以四除之。(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4.甲组所余之数,为一或二或三或四,(若无余数,则取出四根)将此余数也放置于左手二指之间。(归奇于扐以象闺)
5.乙组以四除之。(再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6.乙组所余之数,为一或二或三或四,将此余数也放置于左手二指之间。
7.将左手二指之间所得之根数置于左斜上角。所余者为四十四根或四十根。
第二次运算:
1.将所余之四十四根或四十根,任意分为甲乙两组。
2.重复第一次运算中的2-7,将左手二指之间所得之根数置于左斜上角,但勿与前次的重叠。此时余数应为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
第三次运算:
1.将第二次运算所余之数,任意分为甲乙两组。
2.重复第一次运算中的2-7,将左手二指之间所得之根数置于左斜上角,但勿与前两次的重叠。此时余数应为三十六或三十二或二十八或二十四。
3.最后留在桌上的余数以四除之,得到九或八或七或六。九与七为阳爻,八与六为阴爻。
经过以上三次运算得到初爻,知其为阴爻或阳爻,并且记下数字(九或八或七或六),如此,再“重复”五次,得到由下往上的五爻。六爻共需十八次运算,是为“十有八变而成卦”。所形成的卦是为“本卦”。九为老阳,七为少阳;六为老阴,八为少阴。(老阳为夏季,老阴为冬季;少阳为春季,少阴为秋季)九、六为可变之爻;七、八为不变之爻。经过九由阳变阴与六由阴变阳,再形成“之卦”。本卦与之卦配合,提供所占之事的线索。

易经中蓍草怎么占卜?

50根蓍草先取出一根,象天。再随意分成两份,放在左右手中。十有八变,最后余下的是卦数。

六爻占卜是算什么的?

算命的!!

易经中的“筮策”是什么啊?

《周易》是周代卜筮之官编纂的一本教科书,相当于现在的小学算术与自然历史的合订本。“卜”是太卜,管天文占卜历史记录的官。“筮”是演算、统计、分析、汇报的官。“筮策”是筮用五十根蓍草对六十四种卦爻的演算方法。“筮策”在当时有三种演算方法,就是“连山”、“归藏”、“周易”。《连山》用九十七策,以八揲;《归藏》用三十六策,以三揲。这两种演策方法,据说是在汉族地区失传了!起马在孔子时代就失传了。所以孔子说要求诸于野。那时少数民族的巫师还有人用《连山》、《归藏》之策。“策”就是用蓍草分揲演算的一种算法。若没有蓍草,也就“束手无策”。《易经》中的“筮策”是当时筮官用五十根蓍草的演算方法。演绎过程是这样的:五十根蓍草只用四十九根。把四十九根随机分成两份,并抽出一根另置。也就是说,实际参与演卦的只有四十八根。将两份蓍草按每次四根数完,两份所余只能是一对三,或二对二,或四对四,因而总余数不是四就是八。余数不用,对其他的四十四或四十,再重复上述(分二、揲四、归奇)方法,除去余数四或八,所剩根数为四十或二十六、三十二根。再重复一次,所剩则为二十六、三十二、二十八、二十四根。大衍数用数玄妙也就在于此:四十八经过三次两两地四分,淘汰余数,只能产生三十六、三十二、二十八、二十四这四个数。用四除这四个数,就得到老阳九、少阴八、少阳七、老阴六之数。如此三变,就产生了卦画的第一爻。然后重复“三变五次”,就得到二、三、四、五、上爻。这就是十八变而成卦。
周代的时侯的筮官,就这样演卦的。他们为啥不用铜钱演卦?一是那时还没铜钱,他们不是用贝币、就刀币、布币、产币之类!二是筮官演卦,一是测吉凶中,演卦更主要的目的是在教“学生”算术;而《易经》数的重要部分是自然之数、天地之数、大衔之数、八卦之数、定数、变数……立足于大衍数的十进制数原理,就不难理解其用数为五十的机理,以及其手续繁复、礼制周备的本质。若说《易》不简易吗?弄得如此复杂的起卦,有那个必要吗?在现代人看来的确“落后”啦!铜钱、硬币、机器爻、电脑爻摇出多方便是吧,多普及!多简单!人人会!这筮官也就人人能当啦!可这些立足于《易经》天地之数、大衍之数的演算原理吗?那个《易经》的“筮策”只是周代的筮官教学生的算术,旨在培养学生的演算能力,把有“恒心”的学生训练成卜筮的按班人,这种人是吃国家奉禄的,也用不着再为谋生上街算卦的!

易经第二十卦占考运

这次未通过,下次会通过。

《易经》第二十卦 观 风地观 巽上坤下什么意思


风地观
巽上坤下
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下观而化也。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
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观
风地观
巽上坤下
风扬尘埃之象
观察入微之意
大象:风运行于坤地之上,喻有周游观览之意。阴长阳消,正道衰微,万物难行。
运势:处身于变化之中,宜多观察入微,心身苦恼,并防外来诱惑。
爱情:飘动不定,外表看好,但内里虚浮,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