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轮回之说,佛教七道轮回

怎样理解佛教的轮回

我的理解是阿赖耶识的轮回, 意识是带不过去的, 不参与轮回。

佛教为什么要讲轮回?

轮回是佛教的一个很系统的学说,六道轮回仅仅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因为佛教认为世界万事万物都在轮回。六道轮回只涉及了“有情”众生的轮回问题。
具体说,轮回是佛教的一个基本信仰,本意是指事物从起点到终点的无穷循环。
佛教的轮回思想运用到对宇宙观上,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就是佛教认为,宇宙是在“色”即世界万物与“空”即地水火风这四大之间循环。四大由于因缘和合成世界万物,世界万物又因因缘而分解为四大。这是一个最主要的轮回。
佛教认为人生也是一个轮回,是不停地从生到死,从死到生的循环过程。而且由于每个人“业”的不同,还可能轮回到其他生命形式中。
佛教关于人的轮回,目前有三种轮回学说,一种是三道轮回,这是佛教在创立初期吸收婆罗门教的轮回信仰而形成的,是指人在天道、人道和地狱道之间轮回。另一种是五道轮回,是指人在天道、阿修罗、人道、畜生道和地狱道之间轮回,第三种的六道轮回,是指人在天道、阿修罗、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之间轮回。从佛教的三道轮回到六道轮回的发展过程看,这是一个不断充实和完善的过程。
其实,从哲学史角度观察,轮回实质上就是事物重复出现。而不同文明的哲学都注意到了事物重复出现的现象。比如西方的哲学也有这方面的论述。自然科学也有,进化论就是一个例子。只不过,西方哲学说这种事物的重复出现还有一个特征叫“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意思是事物每次重复出现,是有提高的,是在前一次事物的基础上提高。进化论就是这种哲学思想的印证吧。
世界上任何一种,如果不能完成其哲学化的过程,就不能存在下去。印度佛教最终在印度被印度教取代,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个原因。
但佛教的轮回和西方哲学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就是佛教认为轮回即重复是没有意义的,是一种简单的重复,因而是苦,而不像西方认为进化产生于重复之中。
正因为佛教认为世界万物逃离不了轮回的命运,而轮回又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真正有意义的就是涅槃,因为涅槃可以永远脱离轮回,实现永恒。简单地说,佛教从轮回到涅槃的教义就是这样建立的。
大体就是这些。

佛教中所说的轮回什么意思

佛教的轮回应该是:人死之后在地狱待一定的时间重新投胎为人或其他。这称之为轮回。你的这也算是种轮回吧~

佛教所说的轮回到底是指什么

是六道轮回:
天人
天人道又分为欲界、色界及无色界。越后面的天人烦恼越轻,福报越大。
共3张
六道轮回图
欲界天依据所居天人福报,行善之人福报大小分为六重:一、四大王众天(夜叉天),二、忉利天,三、善时天(时分天、夜摩天),四、兜率天(知足天),五、乐化天(化自在天),六、他化自在天。越往上的天,其天人福报越大,同时对欲的贪着也越轻,后者为前者的因,前者为后者的果。
色界天、无色界天描述的实际上是小乘四禅八定的各种心的境界。《佛说阿那律八念经》中说:“何谓四禅。惟弃欲恶不善之法意以欢喜,为一禅行;以舍恶念专心守一不用欢喜,为二禅行;欢喜以止,惟如法观觉见苦乐,为三禅行;又弃苦乐忧喜悉断而住清净,为四禅行。”
修四种禅定的前提是已经确立“色身散我不灭,色身非我;诸受皆为苦;心无常;诸法无我;我因造作善不善业而有善恶果报生死轮回“之正见,也称正智心。并在此基础上修心,减轻贪嗔痴三大烦恼。否则很难入定。
色界天有四大重,每重代表断除了一种念。分别为欲恶不善念;觉观外尘念;轻安喜念;苦乐忧喜观念。
无色界天也有四大重,每重代表断除一种想。分别为包括色想、识想、想想、非想想。
注明:道教仙道不属于佛教天人道,不同体系、不同文化背景,不可混淆对比。

佛教中的六道轮回是怎么回事?

就是在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道中辗转轮回: 所谓轮回,实际上是上下浮沉的生死流转,并不真的像轮子一般地回环。轮回的范围共有六大流类,佛教称为六道,那就是由上而下的:天道、人道、修罗(神)道、傍生道、鬼道、地狱道,这都是由于五戒十善及十恶五逆(十善的反面是十恶,杀父、杀母、杀罗汉、破坏僧团的和合、出佛陀的身血,称为五逆)而有的类别,五戒十善分为上中下三品,感生天、人、修罗的三道,十恶五逆分为下中上三品,感生傍生、鬼、地狱的三道。作善业,生于上三道,作恶业,生于下三道。在每一类别中的福报享尽或罪报受完,便是一期生死的终结,便又是另一期生死的开始,就这样在六道之中,生来死去,死去生来,便称为轮回生死。 不过佛教特别相信,众生的生死范围虽有六道,众生的善恶业因的造作,则以人道为主,所以,唯有人道是造业并兼受报的双重道,其余各道,都只是受报的单重道,天道神道只有享受福报,无暇另造新业,下三道只有感受苦报,没有分别善恶的能力,唯有人道,既能受苦受乐,也能分别何善何恶。佛教主张业力的造作薰习,在于心识的感受,如若无暇分辨或无能分辨,纵然造业,也不能成为业力的主因。所以,佛教特别重视人生善恶的行为责任。 正因为造作业力的主因是在人间,所以上升下堕之后的众生,都还有下堕上升的机会,不是一次上升永远上升,一次下堕永远下堕。 人间众生的造作业因,是有善有恶的,是有轻有重的,人在一生之中,造有种种的业,或善或恶,或少或多,或轻或重。因此受报的机会,也有先后的差别了。所以,人在一期生命的结束之后,朝向轮回的目标,有着三种可能的引力,第一是随重:一生之中,善业比恶业的分量重,便先生善道,善道的天业比人业重,便先生天道;如果恶业比善业重,便先生于恶道,恶道的地狱业比傍生业重,便先生于地狱道,受完重业的果报,依次再受轻业的果报。第二是随习:人在一生之中未作大善也未作大恶,但在生平有一种特殊强烈的习气,命终之后,便随着习气的偏向而去投生他的处所,所以,修善学佛,主要是靠日常的努力。第三是随念:这是在临命终时的心念决定,临终之时,如果心念恶劣,比如恐怖、焦虑、贪恋、嗔恼等等,那就很难不堕恶道的了,所以佛教主张人在临死或新死之时,家属不可哭,应该代他布施修福,并且使他知道,同时宣说他一生所作的善业功德,使他心得安慰,使他看破放下,并且大家朗诵佛号,使他一心向往佛的功德及佛的净土;若无重大的恶业,这种临死的心念倾向,便可使亡者不致下堕,乃至可因亡者的心力感应了诸佛菩萨的愿力,往生佛国的净土——这是佛教主张临终助念佛号的主要原因。 民间的信仰,以为人死之后即是鬼,这在佛教的轮回观中是不能成立的,因为鬼道只是六道轮回的一道,所以人死之后,也只有六分之一的可能生于鬼道。 详细请见: http://www.buddhist-edu.net.my/BuddDatabase/FoXueWenJi/ShengYan/XueFoQunYi/ShengYan004Content.htm 参考资料:圣严 正信的佛教

佛教的六道轮回分别指哪六?

六道:一、天道,二、阿修罗道,三、人道,四、畜生道,五、饿鬼道,六、地狱道。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