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起名用字,古人如何取名和字

为什么古人起名字的时候,都要有一个“字”呢?

古人起名字的时候并不是一起起的,名和字是不同的。名是出生时父母给起的,字是成年之后起的。在古代礼法中,直呼人的名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在成年之后就会起一个字,方便别人称呼自己。名和字的意思大都是相同的,比如:诸葛孔明和诸葛亮,都表达的是亮光的意思。周瑜和周公瑾,都表达的是美玉的意思。

在古代礼法之中,可以直呼其名的条件比较特殊,必须是长辈对晚辈,或者是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的人,也有平辈朋友关系比较好的也可以直接称呼他的名。而称呼别人字,相对来说是比较尊敬的意思。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我国古代对名和字的要求和习惯。

一、我国古代人的文化人,先起名,后起字,再自己给自己起个号

古代人的老百姓一般都是没有名字的,只有有地位的人或者有文化的人才有名和字。出生的时候是小辈,所以父母先给起个名。男人等到二十岁成年之时,父母就会再给起个字,以便旁人称呼。古代文人还有一个号,是自己给自己起的。

二、我国古代对于礼法的要求十分严格,所以才产生了名和字的区分

《礼记》中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这个意思就是说,男孩子到了二十岁,女孩子到了嫁人的年纪,就可以取字了。这样作为成年人的他们,就不能在公共场合让人指名道姓的称呼了。

三、我国古代人对起名和字的习惯和由来

在古代王莽篡汉之后,古人的名就多用一个字,而字多用两个字。虽然,王莽篡汉短短几十年就失败了,但是王莽创立的这套取名字的规则却一直沿用下来了。

为什么古代人的名字还要带字,比如诸葛亮(字孔明)?

古人的名字之所以要带字,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在一个人成年之后,需要有一个字来作为自己的第二个名字,这第二个名字就是用来在平辈之间相互称呼。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的是,古人的字并不是像名字一样,从刚出生就会获得的。“字”是我国独特的命名系统的产物。在古人的一生中通常会获得两个名字,一个是自己真正的名字,通常跟在自己的姓氏后面连起来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例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是复姓诸葛,名亮,而在有的时候,诸葛亮也常常单独用亮来自称。而在到了古人成年的时候,那个时候叫及冠,那么古人就会获得自己人生中的第二个名字,这就是“字”,例如诸葛亮就字孔明。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形成这样独特的命名系统呢?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性格所导致的。我们知道,自古以儒家文化作为正统思想的华夏民族是内敛和礼仪的代名词。尤其是古人,他们在生活的礼节方面达到了一种吹毛求疵的地步。古代的人认为,直呼一个人的姓名是非常不礼貌的事情,一般来说可以直呼一个人姓名的,只能是这个人的长辈,而同辈之间如果直呼其名的话,就会变得非常不礼貌了。

正因为如此,古人想到了用一个别名来代替真正的名字,供同辈之间相互称呼。这样一来,既避免了尴尬,又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例如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出山之后,蜀军中的人基本都称诸葛亮为孔明,在孙刘联盟的时候,江东的鲁肃和周瑜等人也称呼诸葛亮为孔明。而在魏国那边,由于诸葛亮是魏国永远的敌人,因此魏国的人在讨论到诸葛亮的时候则直呼其名,因为没有尊重的必要。

古代人名中的“字”是干什么的?

字,又称表字,起源于商朝,盛行于周朝,后来形成了一种制度,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名字之外,为自己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现在一般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
根据记载,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如孔丘字仲尼,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
根据《礼记-檀弓》上的说法,在人成年后,已经是成年人了,需要受到社会的尊重,同辈人只呼其名显得不恭,于是需要为自己取一个字,用来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相互尊重。因此,古人在成年以后,名字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自称其名表示谦逊,而字才是用来供社会上的人来称呼的.
北齐的颜之推认为,人名是区别彼此,字则是体现一个人的德行的。大部分人的名与字在意义上都是有关联的。
字一般有一言字、两言字和三言字。最多的是两言字。
字的构成的一些形式:
1、在字前加男子的尊称“子”字:如公孙侨字子产,杜甫字子美
2、在字前加排行字表示排行:孔丘字仲尼;也有只以排行作为字的。
3、在周朝,女子也有字。但是其构成方式和男子不太一样。一般是在姓氏上冠以排行字作为字。
另外在古文中,名与字连称时,习惯上先称字后称名。

中国古代有哪些字常用于名字中

仲X 季X 子X 幼X 伯X 等等吧

最常用的女孩子取名常用字?

婷、岚、燕、琳、娜、倩、娟、霞、萍、芳、彤、曼、梓、妍、嫣、语、英、美、诗、珺、琴、梦、芸、凤、梅、心、馨、昕、蓁、熙、汐、汝、菲、童、雯、茜、雨、佳、莎、慧、惠、蕙、然、娇、姣、静、楠、玲

中国古人是怎么起名的?

古人在生下来的时候不仅会有名,还会有字,名字就是由此得来。古时候,名字主要包括姓、名、字三个部分,而这三个部分都有不同的使用场合和作用。在古人看来,对名和字的取法都有一定的讲究,它们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称呼,更是代表着一个家族的文化和个人特点。那么中国古人是怎么起名的呢?

名和字的不同

对于名字的作用,清朝人曾这样说,“名以正体,字以表德”,也就是说,名是用来区分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别,而字是代表这个人个人德行。在古代,称呼一个人的名只是阶段性的,就好比现在我们小时候会有乳名或者小名,而长大了就会叫大名。当古人有了字之后,就会很避讳叫名,名会比字更加的私密和隐晦,称呼这个人时,一般称字而不会叫名。

古人对字的讲究

古人的名字有各种各样的类别和用途,有人取字时会用代表年龄的字跟另一个字相结合构成了自己名字里的字,也有人取字时只用一个字,不与别的字相结合。真正对取字开始讲究是在东汉时期之后,在那之后对字取法情况也越来越多。虽然古人有了名,但字在他们眼中会更加的重要,在取字时,也会经常查阅典籍,寻找符合个人意义的更深刻的字。

除名字以外的“号”

虽然古人有姓、有名还有字,但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其他的称呼,比如号。在长到一定的年龄时,有的人会给自己取号,或给别人取号,这是从周朝时就开始的习俗。号也可以代表对人的尊称或者是美称,还有一些古人的号是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而取的。经过不同朝代时期的发展,对号的取法也在不断发展,甚至在明清时期,人们会把取号当当做一种潮流,无论是皇族还是百姓人民,几乎所有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号。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