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关于饮食的卦,周易六十四卦爻辞详解
请问一下,易经里面所提的兑泽是指哪些食物?
兑为泽;泽既为水;指水里生长的海鲜或植物;一般来说我国西北多山;东南多水;兑七情为悦;在脏为心;从中医的理论来讲;水克火;应该是治疗心脏病的。。。
易经八卦图解析25卦
《易经》第二十五卦 无妄 天雷无妄 乾上震下
无妄:元,亨,利,贞。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於内。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
之命也。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 天命不
佑,行矣哉?
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初九:无妄,往吉。
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六二:不耕获,不□畲,则利有攸往。
象曰:不耕获,未富也。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灾也。
九四:可贞,无咎。
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
□ = 上 艹 下甾
无妄卦终
《易经》第二十六卦 大畜 山天大畜 艮上乾下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 能止健,大正也。
不家食吉,养贤也。 利涉大川,应乎天也。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初九:有厉利已。
象曰:有厉利已,不犯灾也。
九二:舆说辐。
象曰:舆说辐,中无尤也。
九三:良马逐,利艰贞。 曰闲舆卫,利有攸往。
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六四:童豕之牿,元吉。
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六五:□豕之牙,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上九:何天之衢,亨。
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 = 豕 + 贲
大畜卦终
《易经》第二十七卦 颐 山雷颐 艮上震下
颐:贞吉。 观颐,自求口实。
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 观颐,观其所养也; 自求口实,观其自养
也。 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象曰: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象曰:六二征凶,行失类也。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象曰:颠颐之吉,上施光也。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象曰: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象曰: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颐卦终
《易经》第二十八卦 大过 泽风大过 兑上巽下
大过:栋桡,利有攸往,亨。
彖曰:大过,大者过也。 栋桡,本末弱也。 刚过而中,巽而说行,利有
攸往,乃亨。 大过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①世无闷。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九二:枯杨生□,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象曰: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
九三:栋桡,凶。
象曰:栋桡之凶,不可以有辅也。
九四:栋隆,吉;有它吝。
象曰: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士夫,无咎无誉。
象曰:枯杨生华,何可久也。 老妇士夫,亦可丑也。
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
象曰:过涉之凶,不可咎也。
□① = 辶 + 丶 + 豚
□② = 禾 + 弟
大过卦终
《易经》第二十九卦 坎 坎为水 坎上坎下
坎: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彖曰:习坎,重险也。 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 维心亨,乃以刚
中也。 行有尚,往有功也。 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
公设险以守其国,坎之时用大矣哉!
象曰:水□①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初六:习坎,入于坎□②,凶。
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②,勿用。
象曰:来之坎坎,终无功也。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象曰:樽酒簋贰,刚柔际也。
九五:坎不盈,只既平,无咎。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上六:用徽□③,置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岁也。
□① = 氵 + 存
□② = 上穴 + 下陷 - 阝
□③ = 纟 + 墨
坎卦终
《易经》第三十卦 离 离为火 离上离下
离:利贞,亨。 畜牝牛,吉。
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
天下。 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
象曰:履错之敬,以辟咎也。
六二:黄离,元吉。
象曰:黄离元吉,得中道也。
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象曰:日昃之离,何可久也。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象曰: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象曰:六五之吉,离王公也。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其匪丑,无咎。
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离卦终
《易经》第三十一卦 咸 泽山咸 兑上艮下
咸:亨,利贞,取女吉。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
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初六:咸其拇。
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象曰:虽凶,居吉,顺不害也。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
象曰:咸其股,亦不处也。 志在随人,所执下也。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象曰:贞吉悔亡,未感害也。 憧憧往来,未光大也。
九五:咸其□,无悔。
象曰:咸其□,志末也。
上六:咸其辅,颊,舌。
象曰: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
□ = 月 + 每
咸卦终
《易经》第三十二卦 恒 雷风恒 震上巽下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彖曰:恒,久也。 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 恒
亨无咎,利贞; 久於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 利有攸
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
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
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九二:悔亡。
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象曰: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九四:田无禽。
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象曰: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 夫子制义,从妇凶也。
上六:振恒,凶。
象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恒卦终
《易经》第三十三卦 □ 天山□ 乾上艮下
□:亨,小利贞。
彖曰:□亨,□而亨也。 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 小利贞,浸而长也。
□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天下有山,□;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初六:□尾,厉,勿用有攸往。
象曰:□尾之厉,不往何灾也。
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
象曰:执用黄牛,固志也。
九三:系□,有疾厉,畜臣妾吉。
象曰:系□之厉,有疾惫也。 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九四:好□君子吉,小人否。
象曰:君子好□,小人否也。
九五:嘉□,贞吉。
象曰:嘉□贞吉,以正志也。
上九:肥□,无不利。
象曰:肥□,无不利;无所疑也。
□ = 辶 + 丶 + 豚
□卦终
《易经》第三十四卦 大壮 雷天大壮 震上乾下
大壮:利贞。
彖曰:大壮,大者壮也。 刚以动,故壮。 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
天地之情可见矣!
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勿履。
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
象曰:壮于趾,其孚穷也。
九二: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以中也。
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 羝羊触藩,羸其角。
象曰:小人用壮,君子罔也。
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
象曰:藩决不羸,尚往也。
六五:丧羊于易,无悔。
象曰:丧羊于易,位不当也。
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
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祥也。 艰则吉,咎不长也。
□ = 车 + 复
大壮卦终
《易经》第三十五卦 晋 火地晋 离上坤下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彖曰:晋,进也。 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 是以康侯用
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初六:晋如,摧如,贞吉。 罔孚,裕无咎。
象曰:晋如,摧如;独行正也。 裕无咎;未受命也。
六二:晋如,愁如,贞吉。 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象曰:受之介福,以中正也。
六三:众允,悔亡。
象曰:众允之,志上行也。
九四:晋如硕鼠,贞厉。
象曰:硕鼠贞厉,位不当也。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象曰:失得勿恤,往有庆也。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
象曰:维用伐邑,道未光也。
晋卦终
《易经》第三十六卦 明夷 地火明夷 坤上离下
明夷:利艰贞。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 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 利艰
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 君子于行,三日不食, 有攸往,主人有
言。
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出于门庭。
象曰: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 后入于地,失则也。
明夷卦终
《易经》第三十七卦 家人 风火家人 巽上离下
家人:利女贞。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
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
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初九:闲有家,悔亡。
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巽也。
九三:家人□□,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
象曰:家人□□,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
六四:富家,大吉。
象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
象曰:王假有家,交相爱也。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
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 = 口 + 高
家人卦终
《易经》第三十八卦 睽 火泽睽 离上兑下
睽:小事吉。
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 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而丽乎明,
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 天地睽,而其事同也;
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
象曰:见恶人,以辟咎也。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
象曰:见舆曳,位不当也。 无初有终,遇刚也。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
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也。
上九:睽孤, 见豕负涂,载鬼一车, 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
媾,往遇雨则吉。
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睽卦终
《易经》第三十九卦 蹇 水山蹇 坎上艮下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 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 往得中
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 利见大人,往有功也。 当位贞吉,以
正邦也。 蹇之时用大矣哉!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初六:往蹇,来誉。
象曰:往蹇来誉,宜待也。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象曰:王臣蹇蹇,终无尤也。
九三:往蹇来反。
象曰:往蹇来反,内喜之也。
六四:往蹇来连。
象曰:往蹇来连,当位实也。
九五:大蹇朋来。
象曰:大蹇朋来,以中节也。
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
象曰:往蹇来硕,志在内也。 利见大人,以从贵也。
蹇卦终
《易经》第四十卦 解 雷水解 震上坎下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 有攸往,夙吉。
彖曰: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 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
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 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
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初六:无咎。
象曰:刚柔之际,义无咎也。
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得中道也。
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
象曰: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谁咎也。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
象曰:解而拇,未当位也。
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象曰:公用射隼,以解悖也。
解卦终
《易经》第四十一卦 损 山泽损 艮上兑下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 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
往。 曷之用? 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
虚,与时偕行。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
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佑也。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象曰:弗损益之,大得志也。
损卦终
《易经》第四十二卦 益 风雷益 巽上震下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
有庆。 利涉大川,木道乃行。 益动而巽,日进无疆。 天施地生,
其益无方。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 王用享于帝,吉。
象曰:或益之,自外来也。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 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六四:中行,告公从。 利用为依迁国。
象曰:告公从,以益志也。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 有孚惠我德。
象曰:有孚惠心,勿问之矣。 惠我德,大得志也。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象曰:莫益之,偏辞也。 或击之,自外来也。
益卦终
周易卦解 二十七的解释谁知道谢谢帮忙!!
颐卦:觅食卦,不变的话,可随心做什么都可以。
命理学中天水相违接是什么意思?
易经》第六卦 天水讼 乾上坎下
天水讼:这一卦,其与与需卦正相反,相互是“综卦”,一方是等,一方是争,交互用。“讼”是争论,当然也包含诉讼在内。“序卦传”说:“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意,饮食必然会生争讼,所以在表示饮食的需卦之后,接著是讼卦。上古的物质条件缺乏,饮食是人类生存必需的物质条件,如果不能满足每个人的需要,这就要争夺,争夺起来就要打官司,讼是争讼、打官司的诉讼。讼卦的上卦“乾”,刚健;下卦“坎”,险陷。一方刚强,一方阴险,必然争讼。
卦辞: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这个卦辞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讲争讼乃是因为诚实信用受到阻塞而起,对此当要引起警惕戒备。第二层意思讲争讼的利弊,作为争讼一事,中间可能会有吉祥;但终究必然是凶险的,终将为凶祸。第三层意思则是讲,争讼之事,需要有大人也有利于“大人”的出现,但是,在争讼时期,对于并不强大者而言,还不利于“涉大川”。就周易的历史背景而言,此处主要是针对姬周王朝的处境而言。
就爻象来看,“九二”阳爻,在中位,象徵信实;但与上卦的“九五”,同阳爻,不能相应;以致,孚信受到窒碍。另外,“上九”在重叠三个阳爻的最上层,过于刚强,逞强争讼,以求达到目的;所以,最后是凶。“大人”指“九五”,阳爻在上卦中央,又是尊位;因而刚健中正,居于领导地位。以卦的整体来看,刚强的上卦“乾”,在险的下卦“坎”之上,亦即居于陷阱之上;因而,自以信实而逞强,则行不通,惟有反省,戒慎恐惧,把握中庸的原则行动,才会吉祥。如果逞强而争讼不休,最后必是凶祸。诉讼需要公正的“大人”,就大人而言,这是有利;但是涉险之道贵在同心,相互争讼,则不利于涉渡险难也。
彖传: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彖传”说:讼卦的上卦“乾”是刚,下卦“坎”是险;亦即内“坎”为险象,而外“乾”为健象,因而成争讼的卦象。讼卦来自遁卦,为“变卦”。上面的爻下降,称作“来”;下面的爻上升,称作“往”。遁卦“三”位的刚爻,“来”到中位的“二”,成讼卦;所以,心中的孚信,会有变化,必须警惕才会吉祥。争讼,本来就不是上策,难以达到目的;所以,最后的结果凶险。“利见大人”,是要崇尚中正。“不利涉大川”,因会坠入深渊。按彖辞“刚来而得中”的提示,讼卦的九二是很关键的一爻。九二来到下卦中位,上下有两个柔爻相合,故有“孚”。孚是信,在别的卦里多指诚信,讼卦是打官司,信是凭信,有证据,有孚是有徵信。窒是窒塞,与亨通意义相反,在讼卦里是指心中郁闷窒塞。从象上讲是因“水与天违行”。需卦是水蒸发到天上,上下流通。讼卦是水从天下落在地下,天高出水上,水反回地下,背道而行,越离越远,上下由交流又恢复到不交流,故窒塞不通。
孔颖达:“窒”,塞也,“惕”,惧也。凡讼之体,不可妄兴,必有信实被物止塞而能惕惧,中道而止,乃得吉也。“终凶”者,讼不可长,若终竞讼事,虽复窒惕,亦有凶也。物既有讼,须大人决之,故“利见大人”。若以讼而往涉危难,必有祸患,故“不利涉大川”。
胡氏瑗:“孚”者,由忠之信。人所以兴讼,必有由忠之信,而为他人之所窒塞,不得已而兴讼。然虽已有信实,而为人之窒塞,亦须恐惧兢慎而不敢自安,则庶几免于凶祸。又中道而止,则可以获吉也。“大川”,谓大险大难也,凡历险涉难,必须物情相协,志气和同,则可得而济也,今讼之时,物情违忤而不相得,欲济涉险难,必不可得。
讼不可妄兴,必因信实被他人窒塞,不得已而兴之,虽如此,亦须惕惧而为之,适可而止则吉,强争不止则凶,故“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中”者,适可之谓也,“终”者,久终之谓也。既有讼事,则利于大人裁决之,而不利于私相争斗,故“利见大人”。涉险之道贵在同心,相互争讼,则不利于涉渡险难也,故曰“不利涉大川”,“大川”即险难之谓也。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初六阴爻阳位不正,又在最下方,因而柔弱。虽然与上卦的“九四”,阴阳相应,但中间有“九二”阻碍,力量薄弱;所以,无力排解争讼。但“九四”阳刚,始终有呼应的倾向;因而,只要不将争讼拖得太久,虽然会小有责难,最后还会吉祥。就初六爻位的而言,则是不久将陷于争端中之象;虽然会受到一些非难和指责,但终久将获得吉祥。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有小言,其辩明也。
争讼本来就不可以拖延。虽然稍有不满的责难,经过讼之适度的辨析,就可以明了。这也是告诫告诫争讼不可拖延过久,应当以解释求得化解。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逋”是逃亡。“眚”是眼睛生翳,散光,看物产生虚幻的光晕;太阳的光晕,称作日眚,也有灾祸的意思。“九二”阳刚,在下卦险的中央,本来就喜欢争讼。又与“九五”同是阳爻,不能相应,当然发生争讼。但“九五”阳爻阳位,又在上卦中央的尊位,至刚、至中、至正;而“九二”虽然阳刚,却在阴位,不正位置又低,争讼必然失败,祇只好逃回稳藏起来。自己三百户的邑人被收录,且自己谨守本分,方得没有灾祸;从卦象上看,九二是从逐卦的九三下到二位,使下卦成坎,坎是在坤的中间夹了一个刚爻,坤为土地、为国邑,人于邑中成坎,坎为隐伏,故为“归而逋”。
这里应该是讲的管仲夺伯氏骄邑三百户的典故。管仲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大家、军事家,他的丰功伟绩被后人经常颂扬。齐国有位伯氏,名叫伯偃,因他是贵族的身份,所以有一大片封地,供他衣食住行之用。伯氏人品并不坏,但容易轻信人。他手下有位家臣,名叫章禾,此人心如蛇蝎,表面上却一派谦。伯氏见其谦和,加上罩禾骗术高明,伯氏竟将封邑的事情全部交给了他。覃禾一有了大权,狰狞面目立刻显露了出来。加上章禾的老婆也是个坏女人,二人整天盘算怎么搜刮邑人的钱财,弄得封邑内人人怨声载道。以前,封邑内人人衣食丰足,户户家有余粮。覃禾搞了一年,邑内的人家上顿不接下顿,许多人穷得连衣服也没有了。于是,几位有声望的人合计,决定向伯氏告发覃禾的人面兽心,胡作非为。覃禾知道后,马上找来他的帮凶们将这几位准备告发他的人监禁起来。他又授意这些人联名上书伯氏,说封邑在覃禾的治理下已成为齐国最好封邑了。一个偶然的机会,伯氏在外听到罩禾的倒行逆施,对覃禾开始有所怀疑了。但他周围被覃禾的人包围着,所以,只是半信半疑。伯氏问覃禾:"我在外面听到一些关于你的传闻。"覃禾一震,马上装出一副卑谦、温和的神态,回答说:"我是你最忠诚的奴仆。自你令我管理封邑以来,封邑已成为齐国的最好的地府,我出去时,总有别的封邑的人要请介绍如何治理属地。我知道这一切都是你主人的,我只是按你的意见办。所以,我在外面都只是讲,封邑成功都是在主人领导下所取得的。"对此伯氏不由得不相信覃禾。伯氏出外会见同僚时,忍不住夸起覃氏的忠心,说他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同僚都暗自笑他上了骗子的当,可怕氏一点也不觉察。自此,覃禾更肆无忌惮了。但覃禾也有疏于防范的时候。一次,终于有几个邑人见到伯氏,向他控诉了覃禾的令人发指的种种罪行:残害忠良、搜括民财、奸淫妇女等等。伯氏听了,根本不信,还训斥了邑人。邑人们忍无可忍,就设法告到相国管仲那里。管仲马上派人去到伯氏的封邑,了解到伯氏封邑的真实情况。覃禾知道后,通过几个帮凶要用重金收买管仲。管仲一代贤相,召集伯氏与邑人代表一齐来到相府。严厉地训斥了伯氏任用奸小,将覃禾处于极刑。封邑的三百户人家,表示不愿再做伯氏的封邑人家了。管仲于是将三百户人家收归了国有。伯氏服气地接受了相国的处罚。从此,吃粗粮渡过一生,但却无一点怨恨之心。孔子曾称赞管仲说:"他真是个人才啊!剥夺了伯氏封邑的三百户人家,使伯氏只能吃粗粮,但伯氏却至死都没有一句怨言。
象曰:不克讼,归而逋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易经64卦中的【卦】代表什么意思
什么叫做“卦”?“卦”就是悬挂起来的意思,就像我们去照个相,然后用相框装起挂在墙壁上,卦的意思就和这个过程是一样的。
为什么要挂?因为人的眼睛是往外长的,我们看别人很容易,看自己却永远看不清楚。别人脸上有灰,我们可以马上看出来,自己脸上却看不到。所以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因此我们就把自己的像挂起来,好好看一看,就像跳出事外看别人一样,对自己会有一个更清楚和清醒的认识。
宇宙万象永远是联系在一起的,每个个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就像摄影时,我们一定是站在某个位置,选取某个角度,从一大片景色中拍摄出一张照片。换句话说,同样的景色,每个人取景的方向不一样,所拍到的照片就会有很大不同,这样就不难理解,每个人的卦也会有所不同。
易经中最好的卦
在易经,基本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卦,都是看所测问题和占得的卦配对就是好卦;要说最好的卦有‘鼎、益、大有、等;鼎是工业革命成功,人类铸铜技术成熟;益是学而有成,人类终于掌握了知识的来源;大有是太阳高照,也代表社会光明,与人为善无负面的黑暗;还有更多恕不能一一解答,要想知道,请上我的空间看下[李氏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