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循环相配一次多少年,天干地支为什么不是120年一轮回
干支纪年多少年一轮回
天干地支纪年是六十年一轮回。十个天干与十二地支按序两两相配,组成六十组干支,称为“六十甲子”,一轮回六十年。
十天干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十二地支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始于甲子,继而为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至癸亥止,为六十数,之后再从甲子开端循环。
您还可以使用chatgpt帮助你查询星座百科、测姻缘、测事业运、测婚姻、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测八字、姓名速配、测终生运、复合机会,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AI(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chatgpt/
天干地支配出的年份多少年一个轮回?
天干地支六十年一个轮回,以甲子开头、癸亥结尾,所以叫六十花甲子.
天干地支几年一个轮回
日辰的干支组合为十个天干配十二个地支,所以十日之内定有两个地支没有天干来配,这两个没有天干来配的地支就称为空,而十日为一旬,所以叫旬空,月有三旬,上旬、中旬、下旬。
2007年7月4日 丁亥年 丙午月 己亥日
干支搭配记时法是中国人发明的,为60进制。所以“甲子”年每60年循环一次。“甲子”月每5年(60个月)循环一次。“甲子”日每2个月(60天)循环一次。“甲子”时辰每5天(60时辰 X 2小时/时辰)循环一次。所以你只要记住最近的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在什么时候,就可以推算所有的时间了。
例如:
(公历) 1980年 01月 01日 0点 =
(农历) 己未年 十一月 十四 子时
八字: 己未 丙子 癸酉 壬子 (即干支计时法表示法)
那么上一年,下一年,上几个月,下几个月等等都可以按下表推了。
推算表如下:
------
甲子 甲戍 甲申 甲午 甲辰 甲寅
乙丑 乙亥 乙酉 乙未 乙巳 乙卯
丙寅 丙子 丙戍 丙申 丙午 丙辰
丁卯 丁丑 丁亥 丁酉 丁未 丁巳
戊辰 戊寅 戊子 戊戍 戊申 戊午
己巳 己卯 己丑 己亥 己酉 己未
庚午 庚辰 庚寅 庚子 庚戍 庚申
辛未 辛巳 辛卯 辛丑 辛亥 辛酉
壬申 壬午 壬辰 壬寅 壬子 壬戍
癸酉 癸未 癸巳 癸卯 癸丑 癸亥60年啊天干十、地支十二:六十年一轮回也是一元《一甲》60年一甲子,也就是天干和地支相配,从甲子到癸亥,一轮结束。
今年是丁亥,五行为金,所以又叫金猪年。天干地支相配合
60年一个轮回
通常称一甲子
2007年是丁亥
干支纪年是怎么回是?整一个轮回是几年?
干支纪年一个轮回60年60年一个轮回。
http://baike.baidu.com/view/131508.htm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
干支配比作为纪年法,如甲子、乙丑等,到癸酉就用甲配戌,为甲戌,到癸未,如此往复。
取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就是60一轮回干支纪年如下,一个轮回60年
干支纪年
[解释]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可是,这就是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纪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还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二.查看不同时间段的万年历。如:1516—2060年的万年历,记着五百年的干支,一查便知。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己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丑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根据“六十年甲子(干支表)”的公元年对应进行向上或朝下地反推。如:《辛亥革命》的辛亥年是1911年(48号干支),《戊戌变法》的戊戌年为35号干支,比辛亥年早13年,则“1911-13=1898”故《戊戌变法》是1898年。
应用公元年进行计算。应用公元年的某一年,聊以60(指六十年甲子),余数小于60,再用余数减去3(干支纪年是从公元4年开始使用的),便知。
如2002年:2002÷60,余数为22,再22-3,得数是19,查六十年甲子(干支表)19号干支,得知是壬午年。
三.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见下图)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的人都是属“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进而出生的人都是属“牛”。以此类推。(如下表)
十二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2.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时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时,而我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表示,即一时辰是二小时。(如下表)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 丑 寅 卯 辰 己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戊 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四、由公元推干支记年
为了便于运算和使检索更加直观,借用六十干支表并按顺序加以编号成表一如下:
六十干支表
甲子0 乙丑1 丙寅2 丁卯3 戊辰4 己巳5 庚午6 辛未7 壬申8 癸酉9
甲戌10 乙亥11 丙子12 丁丑13 戊寅14 己卯15 庚辰16 辛巳17 壬午18 癸未19
甲申20 乙酉21 丙戌22 丁亥23 戊子24 己丑25 庚寅26 辛卯27 壬辰28 癸巳29
甲午30 乙未31 丙申32 丁酉33 戊戌34 己亥35 庚子36 辛丑37 壬寅38 癸卯39
甲辰40 乙巳41 丙午42 丁未43 戊申44 己酉45 庚戌46 辛亥47 壬子48 癸丑49
甲寅50 乙卯51 丙辰52 丁巳53 戊午54 己未55 庚申56 辛酉57 壬戌58 癸亥59
该表于公元前后的推算均适用,具体的方法如下:
1,求公元后某年(设为Y)的干支。方法是:先以Y除以60得出余数,然后再减去4,最后根据所得结果查表相应序数所对应的干支即为该年的干支。
例如求公元1911年的干支:1911÷60余数为51,减4后得47,查表一47对应的干支是辛亥,即1911年为辛亥年。由于干支纪年60年一循环,当Y÷60的余数小于4时,需借干支纪年的一个周期60之数,例如1981年除以60余数为1,直接减4不够减,加上60之后再减4等于57,查表一便知1981年为辛酉年。余可类推。
2,求公元前某年(设为X)的干支。方法是:先以X除以60求其余数,再用57减去所得余数,根据所得结果再查表对应的干支,即为该年的干支。
例如求公元前221年的干支:221÷60,余数是41,以57-41=16,查表一16对应的是庚辰,即公元前221年对应的干支应为庚辰。同样由于干支纪年的循环周期为60年,当余数大于57时,也需再借60。例如求公元前479年(孔子卒年)的干支:479除以60余59,用57减59不够减,加上60之后再减59等于58,查表一知该年对应的干支为壬戌。其余可以类推。
上述方法简便易行,只要记住表一,就完全可以不用纸笔,直接由心算推出结果。
五、速查干支农历纪月法
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 ,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
例如:2006年为丙戌年,其正月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
六、速查干支纪日法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 C 是世纪数减一,y 是年份后两位,M 是月份,d 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奇数月i=0,偶数月i=6。G 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 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计算时带[ ]的数表示取整。
例如:查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 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
G =4*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3 =197
除以10 余数为 7 ,天干的第7位是‘庚’。
Z =8*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7 + 6 =213
除以12 余数为 9 ,地支的第9位是‘申’。
答案是: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是庚申日。
多久一次相同的天干地支年月日
今天就是你说的天干地支完全相同的!这个叫 同元一炁天干地支纪年、月、日,都是以六十甲子为一个循环;
所以,从年的角度,每六十年干支一个循环,
从月的角度,每六十个月干支一个循环,也就是五年一个循环
从日的角度,每六十天干支一个循环
所以,每隔六十年才能出现一次年月日天干地支都一样的日子
举例,今天是2012年的12月20日,干支为
壬辰年壬子月乙卯日
60年前,也就是1953年的1月4日,干支同样为
壬辰年壬子月乙卯日
以上回答希望你满意。
十干和12支依次相配组成60个基本单位60年你能解释其中的缘由吗?_百 ...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十天干
: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干支的阴阳之分
干支还是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如:“中华人民六十华诞”即是一甲子。
古代纪年法为什么60年一循环
据《吕氏春秋通诠·审分览·勿躬》载:甲子,干支纪年或记岁时六十组干支轮一周,称一个甲子,共六十年。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两两相配,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个组合,称六十甲子。
天干和地支: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它们的排列有顺序的.
因为是采用干支纪年,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干支纪年以每年立春换年。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符号叫天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符号叫地支。
扩展资料:
干支纪年的转换规则:
自然数序法求干支
根据是公元元年是辛酉年,辛8酉10,干的周期为10支的周期为12。
天干按甲到癸的顺序为1~10,地支的顺序按子到亥的顺序为1~12。
公元前的算法:
年干=8-N(N﹤8)或8-N+10(N≧8),N=年号除以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
年支=10-N(N<10)或10-N+12(N≧10),N=年号除以12的余数。
例:求公元前22年和公元前159年的干支?
解:前22的年干=8-2=6=己,前159年的年干=8-9+10=9=壬;
前22的年支=10-10+12=12=亥,前159年的年支=10-3=7=午;
故前22年的干支为己亥,前159年的干支为壬午。
公元后的算法:
年干=N-3(N>3)或N-3+10(N≤3),N=年号除以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
年支=N-3(N>3)或N-3+12(N≤3),N=年号除以12的余数。
例:求公元1164年和2011年的干支?
1164年的年干=4-3=1=甲,2011年的年干=1-3+10=8=辛;
1164年的年支=0-3+12=9=申,2011年的年支=7-3=4=卯;
故公元1164年的干支为甲申,2011年的干支为辛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纪年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干支纪年
古代纪年法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其特点是:
(1)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2)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3)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古代纪年法中“六十甲子”依次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扩展资料:
四季的概念
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时,后来又按夏历正月、二月、三月等十二个月分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古书常把这些名称作为月份的代名词。
在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为春秋二时,所以后来春秋就意味着一年。《庄子·逍遥游》:蟪蛄不知春秋,意思是蟪蛄的生命不到一年。此外史官所记的史料在上古也称为春秋,因为史料都是记年体的。
后来历法日趋周密,春秋二时再分冬夏二时,有些古书所列的四时顺序不是“春夏秋冬”,而是“春秋冬夏”。如《墨子·天志中》“”制为四时春秋冬夏,以纪纲之“,《管子·幼官篇》:“修春秋冬夏之常祭”,《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两两相配
以十天干为基点:
第一回合: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第二回合: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第三回合: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第四回合:甲午、乙未、申丙、酉丁、戊戌、亥己、庚子、丑辛、寅壬、癸卯
第五回合: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子壬、癸丑
第六回合:甲寅、乙卯、丙辰、巳丁、戊午、未己、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第七回合: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巳己、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总结:
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个组合,称六十甲子。
注意:以十天干为基点不动,十二地支依次变动。
低于十二地支而言,每次得依次派出十个。
第一回合:《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子丑在1、2)
第二回合:戌、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子丑在3、4)
第三回合:申、酉、戌、亥、《子、丑》、寅、卯、辰、巳、(子丑在5、6)
第四回合: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寅、卯、(子丑在7、8)
第五回合: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子、丑》(子丑在9、10)
第六回合: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地支12个,此只有10个文字位子,故
有一组11、12,但子丑未出现)
(第七回合:《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