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怎么取名,清朝皇子取名的方法
清朝皇子怎么起名
由皇帝起的,生下来之后才起的,没生下来都不知道是男还是女的,如果是女的就不用起了。所以清朝的公主都是没有名字的,特别是入关以后的。
给古代皇子起名字
李世民
古代皇室的取名
清朝王室自康熙开始,按字辈命名,不仅规定了必用字,而且规定了第二字的偏旁,如雍正这一辈皇子,第一字皆用“胤”字,第二字皆用“示”旁,如胤祖、胤祺、胤提……胤祯等。雍正皇帝是第四子,正名胤真。乾隆这一辈皇子,第一字皆用弘字,第二字皆用“日”旁(乾隆皇帝名弘历)。乾隆年间,皇六子永熔绘了“岁朝图’’进呈孝圣后,乾隆就在上面题了一首诗,有“永绵奕载奉慈娱”句,以后乾隆就在弘以下,选字“永、绵、奕、载”四字,作为取名辈字,道光又在“载”之后亲选“溥、毓、恒、启”四字。咸丰皇帝又在“启”字辈下选定“焘、屹、增、棋”四字。因此清朝皇室从雍
正辈起,取名用字的顺序是: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增、祺。到了末代皇帝溥仪的“溥”字辈,清王朝就被推翻了,以后取名是否使用这些辈字,就不知道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
《深宫曲》好听的皇子名字有哪些?
如下:
1、刺心、饿货、孤痞、孤毒、傲骨。
2、孤狼、逆天、孤城、栀晴、雄鹰。
3、归栀、南鸢、命硬、久遇、余孽。
4、弑天、傲骨、初见、稳场、配角。
5、雅痞、烙印、名门、孤心、冷漠。
6、魔王、不屑、不羁、痞子、刺客。
乾隆给自己儿子取名的时候,都会带有“永”字,但为何十五阿哥却没有...
这里面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个是皇帝的避讳,第二个是清朝皇帝的取名规则。
我们先来说第一个,皇帝的避讳。
古代的时候,一般需要避三种人的名讳,第一种是皇帝,不仅是当时皇帝要,还有当朝前面的皇帝也要,不过值得一说的,需要避的是名,而不是姓,姓是不需要避讳的,比如李唐的李姓,杨隋的杨姓,朱明的朱姓。
第二种,就是圣贤,这个就是包括至圣孔子与亚圣孟子,因为孔子的名字叫做孔丘,所以姓丘的都改为邱姓,读到“丘”的时候,要说成是“某”。
第三种,就是本人的父母还有祖父母的名字。比如《史记》作者司马迁,他的父亲叫司马谈,所以名字里面出现“谈”的,就改成了“同”。而《后汉书》的作者范晔,他的父亲叫范泰,所以名字里面出现“泰”的就改成了“太”。
这是避名讳,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尤其这个皇帝的名讳,是全国都要遵守的,而如果皇帝的名字是常见字,那就给老百姓造成很大的不便。
这个时候,主要有两种解决方法。第一,只取单名,因为两字名就多一倍的避讳。第二,就是名字取个生僻字。比如宋太宗原来叫赵匡义,为了避宋太祖赵匡胤的讳,就改成赵光义,而当他当了皇帝,他改成了赵炅,毕竟光与义两个字太常见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很多皇帝的名字都是生僻字的原因了。
我们再来说清朝皇帝的取名规则,其实这个规则与明代很像,朱元璋为了让自己的后代子孙一直当皇帝,使用了五行命名法,五行相生,生生不息。他们的姓名规则是字辈再加带五行偏旁的字,所以明代皇帝的名字就像元素周期表。
清朝前面几个皇子的命名并没有这样,到了康熙的时候,因为他很喜欢汉文化,所以就采用了类似朱元璋的规则,只是最后面那个字并不是五行偏旁,而是其他偏旁。
比如康熙的儿子是胤+“ 礻”字旁,雍正的儿子是弘+“日”字旁,乾隆的儿子是永+“王”字旁。
十五阿哥叫永琰,也就是未来的嘉庆帝,这个永是常见字,如果要避讳的话,就比较麻烦,所以嘉庆帝就把“永”改成了“颙”(yóng)。
清朝皇子什么时候起名
在皇子没有生之前,字辈用字是已经知晓的,如康熙儿子辈的是“胤”,孙子辈是“弘”,曾孙辈是“永”。清宫惯例,皇子一般是周岁时由内务府会同宗人府请名,也就是说向皇帝请赐名,在多数情况下是由宗人府按名辈的应该用的偏帝拟好几个字,由皇帝定夺,当然也会有皇帝自己想好某个起名用字。在还没有起名之前,只称皇几子。但皇子在还没有起名之前就夭折的话,就一般不再进行序齿,在此之后生的皇子排行就可以往前推了。也有两种例外,一种是皇后或是皇帝特别宠爱的妃子生的儿子,像顺治第四子,连名字都没来得及取就夭折了,追赠为荣亲王;还有一种是没排序,但可以追赐名,像康熙、雍正有不少儿子都夭折没有序齿,都是追赐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