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大讲堂离卦,易经离为火卦详解

易经离卦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象》曰:“‘突如其来如...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白话】九四,突然间发出万道光芒,犹如燃烧的烈火,但顷刻之间又烟消云散,不复存在,落得个被抛弃的下场。
《象》曰:“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
【白话】《象辞》说:“突然间发出万道光芒,犹如燃烧的烈火”,这种刚烈暴躁的气焰,必然带来危险,是天下人所不能容忍的。
震:亨。
【白话】《震卦》象征震动的雷声:可致亨通。

八卦的离卦代表什么

这在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运用.可以代表无数的事情.
算卦本身并不太难学.人人都可以学会.
但想学成高手.就非常困难了.
高手必须灵活而熟练的运用.各种卦在不同的环境下的真实内涵.
高手会让人感到目瞪口呆.感到震撼人心.

搜狐星座国学大讲堂何为易经第二讲

《易经》是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为伏羲八卦为始那时并没有文字所以八卦。二为周文王父子承接伏羲八卦,八八重叠生六十四卦,周文王父子认为64卦以包含宇宙万物,每一卦都有卦辞。后有孔子做传又称《易传》《十翼》,《易经》的发展在夏朝时期产生了《连山易》,在商朝时期产生了《归藏易》,在周朝时期产生了《周易》。《易经》是中国最早的易经书,由伏羲氏所创。由于时间的原因,《连山易》和《归藏易》已失传,只剩下《周易》。所以周易是出自于《易经》的,它承载了过多的历史使命和任务,但不乏文采和哲理,是国学(内含儒道两家思想)重要经典之一。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学,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易经》讲道。而对于道讲得最早、最系统的是道家鼻祖老子。辩证法思想萌芽于《易经》体系建立于《老子》。陈鼓应先生指出:“老子由万事万物的对反现象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发展规律,从而建立了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性的辩证法——它发端于《易经》而体系的建立则完成于《老子》”;《易经》号称绝学。魏晋时道家的王弼用老庄解易,《易经》今传本就是王弼本。“王弼正崛起于汉代道家易以及重义理的古文经学派的流脉中。”
关于《易经》书籍性质研判,自古以来见仁见智:
(1)卜筮书。《周易·系辞上》具体介绍大衍之数的卜筮法,卦爻辞中有大量的吉凶占语,有明确讲:“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一般认为《易经》之所以免遭秦火,正因其为卜筮书。宋朱熹《周易本义》主此观点,近人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高亨《周易古经今注》、李镜池《周易探源》等亦持此说。
(2)哲学书。庄子认为“《易》以通阴阳。”阴阳问题是中国哲学基本问题。有学者认为《周易》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最系统的哲学著作。“易之为观,辩证唯物;易之为法,唯物辩证。”(钟致帅语),《易经》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易》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易》的方法论是唯物辩证法。
(3)历史书。讲述人类进化发展的历史。(章太炎《易论》) “乾坤两卦是绪论。既济、未济是余论,自屯卦至离卦,为草昧时代至殷末之史,自咸卦至小过卦为周初文、武、成时代之史。”(胡朴安《周易古史观》),另有学者或以为《周易》为商周之史。或以为是奴婢起义史,或以为是用谐音隐文体和卜筮外形写成的一部特殊史书。
(4)预测学。《易经》运用三爻(自身本我、他人外因、天象趋势)和上下爻(事物发展)体系进行预测,用每一爻辞对某一阶段现状进行高度概括。称贞卜。孔子预测华夏文明起码可以传承三千年,结果果然应验,这一预测可见《论语·为政》篇。
(5)行为学。《易经》认为人的行为要合乎规律。提出君子“以顺动”,即按着客观规律办事,同时“动者尚其变”,也要随机应变,趋利避害。君子更要“复”观,随时总结经验教训。
(6)尚有其它,所据不一,现代还有人把它誉为“宇宙代数学”。

在《周易》中,离卦的基本卦象,为什么会是“火”呢?

离卦的基本卦象是火的原因有两种:离指的是朱雀,离指的是熟食,离指的是火种。

1.朱雀

在《三海经 海外南经》中有记载过一种鸟叫做“离朱”。“离朱”其本身就是古代时候所描述的三足金乌的原型,也就是以前神话中的神鸟朱雀,朱雀在某种意义上和我们所熟知的凤凰类似,凤凰浴火重生,传闻朱雀也是在火中不死不灭,是火中的精灵,同时朱雀在星宿中又是南方七宿,本身就代表者离火之意,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南方又是火属,所以往往离就引申为火的意思了。

2.熟食

关于离和罗网是有不同的说法的,有一种说法是以前的罗网,又说成网罗,并且往往有引申意义,网罗,也代表着遭遇,被抓到的意思,这个罗也就写作“离”,古时候,通过罗网将动物抓捕后进行食用,必须要使用到火就行烤制,吃熟食,所以罗网也就和火离不开关系,从而离也就与火有了关系。

3.火种

还有一种说法和火种有关,相传在古代,是燧人氏通过钻木取火,钻木取火得到火种之后不免涉及到一个保持火种的问题,总是不可能每次都钻木取火,并且在古代那个条件下,钻木取火可想而知的效率低下,所以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保存火种的问题,古代常有以“离”为绳的说法,人们也用草绳来保存火种,于是人们在离与火之间也就建立了关系,慢慢的也就将离引申为火了。

在八卦中,往往卦象都会代表一种属性,这也是古人对世界的一种认识,认为世界是由我们看到的各种物质所组成的,而火就是离的一种属性,通过周易八卦可以把世界万物描述出来。

《易经》第三十卦 离 离为火 离上离下

离卦之火天大有卦,六二爻变,下离为子,变乾为父,父子同德。

坎者陷也。 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

坎是陷的意思,任何缺陷都有其美丽地地方,所以接着是离卦,离是美丽地意思.

光明磊落 诚信正行

30、离卦 离为火

《离》(下离上离) 第三十

利于固守得亨通,光明磊落显德行;

熟知进退免出错,黄离元吉灾不生。

朝三暮四有凶险,不思进取美梦空;

身居要职多感慨,不为安邦少出兵。

【原文】离:利贞,亨。畜牝pìn牛,吉。

【译文】 离者,丽也,附丽、附着之意,如火须附着于物而始能行,人须附丽于所处之时代、社会始能生存,故离卦象征附丽。凡事物能依附于正道,然后可致亨通。离本乾体,通坤之中爻而成离,离为火、为日,其性本刚烈,而离中虚,则以阴柔为主,故其所为应以柔顺为正道,牛体强健而有顺德,牝牛尤为驯顺,故畜养此具有柔顺守正之美德者,可获吉祥。

《周易》认为,任何事物往往都需要附着于一定的环境,才能有所发展,如日月之附丽于天、草木之附丽于地一样。人当然也不例外。初九居《离》之下,如能谨慎所履,以敬为务,就必无害;六二居中得正,以柔顺姿态附丽于物,故至吉;九三处下离之终,若日之将暮,途之将穷,如仍亢进不已,必至于凶;九四处昏明交变之际,虽光明始盛,但刚而失正,不能顺德养明,大违附丽之道;六五以柔居尊,有被四逼迫之象,故忧戚伤悲,但中而居尊,柔而得众,故终获吉;上九离道已成,可建功业,故无咎。

【原文】《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译文】 《象辞》说:今朝太阳升,明朝太阳升,相继不停顿,这是离卦的卦象。贵族王公观此卦象,从而以源源不断的光明照临四方。
(清)赵翼《论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者,犹孔子著书立说,使圣人之道不息也。
偶烛施明,相得益彰。尧、舜之德,譬犹偶烛之施明于幽室也,前烛即尽照之矣,后烛入而益明。此非前烛昧而后烛彰也,乃二者相因而成大光,二圣相德而致太平之功也。是故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众良相德,而积施乎无极也。尧、舜两美,盖其则也。《潜夫论》
一爻变用本卦变爻,解卦,也就是说用离之六二爻解卦。
【原文】六二:黄离,元吉。
《象》曰:黄离,元吉,得中道也。
【译文】六二柔顺中正,其本坤之中爻而丽于干,坤为地、为土,其位居中,其色为黄,故称黄离。其本坤顺之德、居中之美,有彖传所谓柔而离乎中正故亨之象,故至为吉祥。
《象辞》说:六二能以柔顺之体,而附离于中正之道,而至为吉祥者,乃以其居位中正,备有中正之德。
六二,黄色为中央的颜色,指要依附中正之道,这个时位就是又中又正。
古以方位配合天干、五行及颜色:东方甲乙木为青色;南方丙丁火为红色;西方庚辛金为白色;北方壬癸水为黑色;中间戊己土为黄色。黄离于中,代表尊贵文明,故获元吉。
姚永概曰:黄离元吉,即坤之黄裳元吉。坤五以黄裳正位于上,离二以黄中之道附丽于下,有垂衣裳而天下治之象。
离的意思是附丽于光明,大有卦是说吉无不利,谦德永继。
大有卦实际上是教我们如何保住大有。
首先要柔顺谦下,你看乾卦居在离卦火的下面,就是柔顺。六五爻是大吉,为什么能够威风自显呢?就因为它谦下,以诚信待人,以诚信教化人,用自己的诚信去换取别人的诚信。
其次要守中,要积累,积累善德,做善事。最后还要见贤思齐,这样才能保住大有。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要顺应天道,天道是公平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不能一味地聚敛财富,把财富据为己有,要广施善财,这样老天才会保佑你。
其他的什么互卦、履卦、错卦说起来就太漫长了,互卦就是2、3、4和3、4、5组成的卦,履卦就是整个卦翻过来,错卦就是阳爻变阴爻,阴爻变阳爻之后组成的卦。
给加个采纳,谢谢。

易经离卦何解?初九 九四 六五 为变爻

..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