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紫薇大帝是伯邑考吗,伯邑考是紫薇大帝下凡吗

姜子牙封神时一共封了7个大帝,这7个大帝都是什么来头?

《封神演义》是由明嘉靖末年的许仲琳撰写,成书于大约在明隆庆、万历年。该书是通俗志怪小说,讲述的是商朝末年,纣王帝辛残暴无道、民不聊生,武王姬发顺天应人兴周灭商的故事。

在《封神演义》里,姜子牙封了七个大帝,这七个大帝都是什么来头,今天历史侦查处就给大家简要捋捋。

第一个大帝是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黄飞虎。

黄飞虎祖上七代忠良,战功赫赫,对大商忠心耿耿,黄飞虎的妹妹在朝为妃,侍奉在纣王帝辛身边,黄飞虎被封为镇国武成王。黄家在商朝来说可谓响当当的豪门勋贵。

如果安于现状,缄默不语,黄飞虎也许不会遭什么灾难,然而,生性耿直的黄飞虎发现狐妖乱国、惑媚君心,于是伙同比干一把火将狐狸窝烧了个干净,还将余孽未死的狐狸剥皮制袍,狐妖妲己自此对黄飞虎记恨万分。

妲己便设计逼死黄飞虎的妻妹,企图搞得黄飞虎家破人亡。背负家仇的黄飞虎,索性率部造反,兵出武关,直接投了周武王,后来在灭商兴周的战役中,黄飞虎战死,被周武王册封为开国武成王。

可以说在封神的七个大帝中,黄飞虎的权力最大,不光泰山是他的老窝,他还掌管着幽冥地府和十八重地狱,甚至生死投胎的人神仙鬼都得经过他的勘验才能施行。

也就是说黄飞虎几乎掌控着天地人神仙的转化,人间、地府统归他的管辖。

第二个大帝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崇黑虎。

崇黑虎这个人野心勃勃、冷血无情。为什么这么说?崇黑虎原本是殷商北伯侯崇侯虎的弟弟,崇侯虎是纣王帝辛的死党。

和纣王一样,崇侯虎经常喜欢有事没事砍砍人,来个活人解剖,观察观察用烧红的铜柱炮烙人时,人会有怎样的反应等变态的爱好。

不过,崇侯虎虽然变态,但对他的弟弟崇黑虎还是很不错的,他封了崇黑虎做了二百镇诸侯之一的曹州候,崇侯虎是个地方实力派,姜子牙上台做丞相后,首个打击的目标就选定了崇侯虎,明面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崇侯虎太残暴,非人哉!

但实际上,崇侯虎在商王朝里头来说是个地道的实力派,商王帝辛苦于崇侯虎对自己忠心耿耿不便下手,也就没有动他,正巧姜子牙要来打崇侯虎,帝辛于是就给崇侯虎开空头支票说:“卿先回故地,朕再议点将提兵,协同剿捕逆恶”。

很明显,帝辛是想看到他们双方斗得两败俱伤,借此趁机削弱两个诸侯的实力。

其实,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姜子牙率领的军队攻打北伯侯崇侯虎压根儿就没有取胜的把握,就算帝辛不支援,姜子牙也难以攻破北伯侯的领地,但没想到,在两军交战的关键时刻,弟弟崇黑虎与西岐暗通款曲,抓了哥哥崇侯虎后,送给了西岐斩首,北伯侯军不战自溃。

文王就很瞧不起崇黑虎这样的小人,于是就呵斥道:“是你一胞兄弟,反陷家庭,亦是不义”,姜子牙就赶紧站出来替崇黑虎说话,周文王就听从了姜子牙的劝告,接纳了崇黑虎。

也正如周文王姬昌说的那样,崇黑虎杀死自己的亲哥哥崇侯虎原来为了夺取哥哥的地盘。崇侯虎死后,崇黑虎顺利接管了哥哥地盘,并全力倒戈投靠了西岐阵营。

第三、第四、第五个大帝分别是: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闻聘、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崔英、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蒋雄。这三个人本来就是飞凤山的兄弟,直到黄飞虎为替黄天化报仇,请来崇黑虎,三人加入崇黑虎的部队投靠了西岐。

按理说,三人在《封神演义》中没什么存在感,出场后仅露了两次手就被KO掉了,三人应该不至于被封个什么“高大上”头衔的大帝。

原来是因为当年姜子牙为了立威显摆本事把目标对准了崇侯虎,初出茅庐第一战对姜子牙来说自然非常重要。

而当时的金鸡岭之战进展的很不顺利,姜子牙虽然老谋深算但还是被困在了金鸡岭,要不是这三人给崇黑虎做说客,姜子牙必然大败而回,因此,姜子牙记住了闻聘、崔英、蒋雄的功劳,将他们三人封了大帝。

不过地盘非常小,仅掌管嵩山、恒山、华山。

第六个是昊天大帝吕岳。

吕岳在被封的大帝七个人中比较另类,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始终都是西岐的死对头。吕岳是九龙岛上的神仙,师傅是赫赫有名的通天教主,他有一项密不外传的绝学,那就是散播瘟疫,堪称欧洲中世纪的“破坏之王”。

吕岳也是受纣王的死党申公豹的邀请下山助纣为虐,他下山第一功就是散播瘟疫,搞得西岐病疫横行,死尸遍野,当然自己也付出了丢掉一条胳膊的惨重代价,后来他再度摆下瘟皇阵找姜子牙报仇,清虚道德真君就派杨任用“五火神焰扇”将吕岳烧成了渣渣。

由于吕岳拥有三界中散播瘟疫的独有本事,放着这种极端危险的“恐怖分子”不管,显然不利于三界的稳定,索性姜子牙给他封了个大帝,把他收入体制之内也便于管理。

最后一个大帝是中天北极紫薇大帝,这中天北极紫薇大帝就是周文王的长子伯邑考,伯邑考这个人长得丰神俊朗、潇洒飘逸,是当时商王朝治下的“第一帅哥”。

伯邑考不仅长得帅而且很孝顺,且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当年周文王姬昌被商王囚于羑里,救父心切的伯邑考带着七香车、醒酒毡和白色猿猴三样稀世珍宝去朝歌觐见商王帝辛。

帝辛很高兴答应了赦免姬昌,然而,妲己却看上了伯邑考,想跟伯邑考来个巫山云雨,伯邑考自然宁死不从了,我堂堂七尺处男之身,焉能托付于你?

得不到的永远都在骚动,妲己也不例外,由爱生恨的妲己,于是向纣王诬告伯邑考调戏于她,并说伯邑考的琴声有咒骂商王之意,纣王大怒将伯邑考千刀万剐、万刃分尸,可怜的伯邑考被做成了人肉馒头,送给了姬昌食用。

姬昌可以说是七个大帝中死的最惨的那个,也是死的最冤的那个,周文王姬昌对伯邑考之死痛惜万分,本来伯邑考是姬昌心目中的未来接班人选,没想到为了他这把老骨头,伯邑考搭上了自己的命,英年横死在了朝歌。

因此,姬昌非常痛心和愧疚,于是就以自己不封神为条件,让姜子牙封了伯邑考为中天北极紫薇大帝。

参考资料:《封神演义》等

封神演义中伯邑考没有任何功劳,为什么姜子牙要封他为紫薇大帝呢?

孤身抱忠义,万里探亲灾;未入羑里城,先登殷纣台。抚琴除孽妇,顷刻怒心推。可惜青年客,魂游劫运灰!

——《封神演义》·二十回

姜子牙归国封神时,伯邑考被封为金灵圣母麾下的中天北极紫微大帝。

《北阴酆都太玄制魔黑律灵书》曰:“昔北极紫微玉虚帝君,居紫微垣中,为万象宗师,众星所拱,为万法金仙之帝主,上朝金阙,下领酆都。”

由此可见,这伯邑考这个中天北极紫微大帝的官职还真不低。在封神中,论其东征战功伯邑考同黄飞虎、杨戬、哪吒等人肯定是无法相比,甚至还不及南宫适与武吉。但为何最后被封了紫薇大帝,甚至职位还在南征北战的闻太师之上。

为什么姜子牙要封他为紫薇大帝?

伯邑考是西伯侯姬昌的长子,原名为姬考,他是武王姬发的长兄。原本伯邑考留在朝歌做质子,负责为纣王驾车。纣王一直怀疑姬昌是圣人转世,将来会取代自己的位置,对姬昌有着极强的防范之心。

姬昌前来朝歌时被纣王囚禁,为试探姬昌,纣王将伯邑考做成肉饼给姬昌送去。精通周易八卦的文王姬昌虽然算出了结果,但忍辱负重还是含泪吃了下去。这不只是激起了姬昌的反抗之心,也让他对伯邑考是愧疚不已。回到西岐后的姬昌就下定决心联合诸侯发起对纣王的讨伐之战,可惜不久姬昌就病逝,伐商重任就落到了姬发手中,这才引发了封神之战

伯邑考之死,成全了武王。这才是他的功劳

正是因为伯邑考的身死才彻底的促成了姬昌下定决心发起伐商之战,让封神之战得以顺利的进行。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伯邑考是封神之战的导火索。而作为封神之战中陨落的第一个人,必然待遇是不同的。

之前在菜叶网上看过相关的资料,神话中讲究一切皆有定数。从原著中女娲娘娘吩咐轩辕台三妖时就说出了武王姬发伐商之语,可见姬发才是天命的周朝开创之主。伯邑考的最大功劳就是成全之功,作为长子,姬发的兄长,如果他不死,姬发的上位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所以,为了让姬发顺利上位,伯邑考必须死,必须让所发生的一切符合“定数”。伯邑考自己作死,自己把自己变成了香喷喷的馅饼,成就了武王,让一切都符合了“定数”,就算他已经是馅饼,他也是有功劳的馅饼。

可是这种命运其实也属于“定数”,不管是不是因为他自己作死作没了的,只要没了,就得补给人家。

而伯邑考为救父去了朝歌,面对妲己的千般诱惑而稳如泰山,不失为圣人之子。当知道自身难保时,便暗下决心以死明志。以手中悠悠琴声对纣王犯言直谏,仍不丧为人臣子的根本,可谓是真正的忠孝两全。

据《后汉书》卷四十八云:“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道教中认为北辰是永久不动的星,位于上天的最中间,位置最高,最为尊贵,是“众星之主”,“众神之本”,因此对其极为尊崇”。

紫微是永久不动之星,如同伯邑考矢志不渝至死不改的忠孝之心,因此,被封为中天北极紫微大帝当之无愧,舍伯邑考更有其谁?

封神榜伯邑考与金灵圣母谁更大?谁是真正紫薇大帝呢?


封神榜上,伯邑考受封为中天北极紫薇大帝。还有一位正神名叫金灵圣母,受封为北极紫气之尊、坎宫斗母。

在传统神话中,北极紫薇大帝神位极高,乃是四方天帝之一,地位仅次于玉皇大帝,其职权可统率诸天万星,为万星之主。大名鼎鼎的天蓬元帅,天佑副元帅,翊圣真君,佑圣真君合称北极四圣。

北极四圣中,佑圣真君转世临凡,就是后来威震一方的真武大帝。真武大帝乃是天尊高手,在神话中地位与如来佛祖相当。可是北极四圣都还是紫薇大帝麾下,可见北极紫薇大帝神位之高。

伯邑考是中天北极紫薇大帝,金灵圣母为北极紫气之尊,二人名号颇为相似,那么,谁的神位更高?谁又是神话中真正的北极紫薇大帝呢?

乍一看,伯邑考受封神位与北极紫薇大帝几无二致,金灵圣母的北极紫气之尊则非神名,仿佛伯邑考更应该是真正的北极紫薇大帝。

然而,姜子牙在代替元始天尊敕封众神时,唯有八部主神级别的大人物才有资格得到元始天尊特别敕令,寻常小神并无这个待遇。

像金灵圣母,元始天尊就单独有敕令传下:“特敕封尔(金灵圣母)执掌金阙,坐镇斗府,居周天列宿之首,为北极紫气之尊,八万四千群星恶煞,咸听驱使,永坐坎宫斗母正神之职。”

在元始天尊的敕令中,明确提到金灵圣母坐镇斗府,执掌金阙,是周天万星之首。传统神话中,北极紫薇大帝本就是个女性,又名为斗母元君。


至于伯邑考,只是金灵圣母统率斗部众神中寻常一位星君。若伯邑考是真正的北极紫薇大帝,有权统率万星,伯邑考必然会得到元始天尊单独敕令。

就算是在斗部群星中,伯邑考的地位也只是二流。

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正神属于斗部群星,其中又以五斗群星最为重要。

五斗群星中有五斗星官,其正神分别是:东斗星官苏护,西斗星官黄天禄,中斗星官鲁仁杰,南斗星官周纪,北斗星官黄天祥。

原著中,伯邑考的位置在中斗星官鲁仁杰,南斗星官周纪之间,并无特别说明。

更为重要的是,伯邑考的出身地位远不能和金灵圣母相比。

伯邑考本是西伯侯姬昌长子,说起来也是凡人中顶级贵族,然而与其他五斗星官相比,伯邑考的身份并不显得多么高贵。

像五斗星官中黄天禄黄天祥,都是武成王黄飞虎之子,武成王黄飞虎在封神中的地位丝毫不比西伯侯姬昌低。在封神榜上更是高居人间诸神魁首,兼管幽冥,权力极大。他两个儿子的神位自然也不低。

南斗星官周纪是黄飞虎的结义兄弟,鲁仁杰是商朝兵马大元帅,苏护是商朝冀州侯,无论是哪个,他们的地位都不会比一个诸侯之子低。

金灵圣母是通天教主二弟子,在截教万千仙人中地位超然,她深得通天教主信任,奉命掌管诛仙剑,代替通天教主主持万仙阵。在封神榜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中,她的出身毫无疑问是最高的。


金灵圣母的修为、战力,更是远超众人。在万仙阵中,金灵圣母曾以一招击杀同为大罗金仙的昊天上帝之女龙吉公主,又以一人之力迎战慈航、文殊、普贤三大士。

三大士修为只是金仙,当时手中却个个都有元始天尊老子赐下的强力法宝,在封神世界,就算是一个普通凡人,在得到强力法宝后,都能够灭杀金仙,何况元始天尊赐下的还是他也十分看重的盘古幡、太极符印等重宝。

若非燃灯道人趁着三大士与金灵圣母苦战时候忽然偷袭,金灵圣母绝不至于殒落。

在敕书中,元始天尊又评价金灵圣母道:“尔金灵圣母,道德已全,曾历百千之劫。

封神世界中,修成金仙的标志是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修成大罗金仙即俗称中的准圣则是道德已全。

从元始天尊评价可知,金灵圣母妥妥的是准圣级高手,并且还是距离圣人仅差一线的准圣级高手。若非金灵圣母实力强大,她也无法代替通天教主统率截教众仙,更不敢在通天教主驾临之前独自面对元始天尊。

凡人王者再强,也只是凡人,别说是伯邑考,就算是西伯侯姬昌,甚至是周朝的开国天子武王姬发,若能成神,其神位也绝不可能高过金灵圣母。

在《封神演义》中,人间天子的地位大概也就与金仙相当,像云中子拜见纣王,十二金仙拜见武王姬发,那都不过是拱手而已,完全是一副分庭抗礼的姿态。

像商纣王死后,受封为天喜星,就只是金灵圣母麾下斗部群星中一位小神。

那怎么解释伯邑考所受封神位呢?封神作者应该是将北极紫微大帝一分为二,将斗姆元君、万星之主的神号、职权交给了金灵圣母,而将伯邑考当成了紫微帝星,也就是神话中代表人间天子的那颗星。

伯邑考没有什么功劳,为啥他还能被封为紫薇大帝?

有人倾尽全力也到不了罗马,有人出生就在罗马。任何世界,任何时期,都不会有绝对的公平,哪怕是传说中的仙界。

伯邑考,纵观他在整个《封神演义》的表现,都配不上紫薇大帝这个神位,在书中,伯邑考懦弱而无能。他含着金钥匙出生,他不明天命,不尊父训,作为西岐的接班人,唯一值得称赞的就是精通音乐艺术。作为未来的一国之主,却没有半点智慧,千里送人头,跑去朝歌自投罗网。在朝歌一没有智慧能和妲己虚与委蛇,还傻乎乎地直斥妲己,把纣王身边的红人得罪精光。二没有和纣王辩驳的胆量,名义上是因为大义跑去朝歌救父,其实更像跑去添乱。最后落得个千刀万剐的下场,可笑这种人死后竟被封为“中天北极紫微大帝”,难怪后世的天子中愚蠢昏君层出不穷,大抵都是这位紫微星君下凡所致吧!

其实封神榜一出来时就已经说得一清二楚,由三教合定。所以哪些人应该封什么神,做什么职位,其实是早已经是预定好了的!而这些人里面,背景最为强大的关系户,就是伯邑考。因为封神的具体执行人是姜子牙,而伯邑考的弟弟姬发,是姜子牙的直接上司。姜子牙既然连泼妇加文盲前妻马氏都能够封神,那么给自己定头上司的哥哥封个尊贵一点的神位又有何稀奇的呢?

紫薇大帝,天庭四御之一,仅次于三清和中央天帝,身份尊贵,那为什么这么尊贵的神位会落在伯邑考的头上?让小编来为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伯邑考是文王嫡长子,有着继位的优先权,再加上他本身就素有贤名,温文尔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果伯邑考不死,那周武王的位置是轮不到姬发的。

而西周代殷商是天道大势,就连天尊之位的三清都不敢违背(通天教主和四圣作对不是为了保住殷商,而是觉得他们作为天尊前辈,却亲自插手封神,让自己损失了很多弟子和颜面才出的手),而文王又已经老迈,所以能继位文王的西周第二代君主,是带有天道大势气运的,再加上是未来的人王,同样也有着人道的气运,但这么大的气运却被苏妲己终止掉了,天道和人道自然要对他做出赔偿,失去人王,赔个四御,也不算亏。

其次,从整个封神的大流程而言,伯邑考的身死正是八百诸侯反商的警铃,封神之战的揭幕,他诸侯之嫡长子,未来诸侯的身份地位都被天子说杀就杀,直接证明了殷纣的残暴,百姓需要一位新的有道人君。

最后,也是关键,伯邑考是以身死换来的文王重获自由之身,是推动文王反商,武王伐纣,的最关键因素,所以结合了天势、地道、人和三大因素,被封四御,也属正常。

西游中的四大元帅,赵公明和关羽能上榜吗?

在天庭之中,官职及其繁杂,除了封神大战时期所列的三百六十五路正神之外,还有后期很多飞升的神仙,如大众所熟知的关羽,后来也成神了;元帅,一般而言是为众军之首,天庭当然也有元帅的存在,现在盘点天庭的四大元帅。

TOP、1 马元帅



马元帅,就是华光大帝了;华光大帝又称华光尊皇、灵官马元帅、三眼灵光、华光天王、马天君、马王、马神、水草大王、水草马明王等,姓马,名灵耀,是中国民间传说和道教中的神仙。三只眼为火之精、火之星、火之阳是火神的象征,也是道教护法四圣之一。相传他姓马名灵耀,因生有三只眼,所以中国民间又称“马王爷三只眼”。

本是佛殿灯芯,因听经日久,化为火之精、火之灵、火之阴、火之魂。独龙大王在雷音寺寻衅,华光将其烧死,被如来罚去投胎。华光先投马耳山,后投彤华宫,在火德星君家降生。3岁因私闯斗牛宫放跑风之桃、火之桃二判官,而遭到紫薇大帝诛杀,华光一灵不散,得金砖、火旗、火鸦,收神荼、郁垒将功折罪。



敕封五显灵官,主持分龙会,因得罪日值官邓化而反下天庭,为荡魔天尊所擒,受到招安。从传说看来,华光天王也是个不安分的散仙,性格火爆不羁,倒也符合火神的身份,照旧例,华光天王,不如叫马天君。

据《三教搜神大全》介绍,马灵耀曾经三次“显圣”,降五百火鸦,杀东海龙王,为救母亲大闹地狱,后来玉皇大帝看他是位将才,封他为真武大帝部将,护法天界。

TOP、2 赵元帅



这第二个元帅自然就是大名鼎鼎的财神爷赵公明了,又称赵玄坛,赵公元帅。“玄坛”是指道教的斋坛,也有护法之意;同时为阴间雷部将帅和五方瘟神之一。但是受《封神演义》的影响,赵公明的名气可不是一般的大。

中国历史上关于赵公明财神的传说很多,有的说他是终南山人,商朝武官……有的说他是氐羌人,叫杂谷明,是淘金能手……晋代干宝《搜神记》中,赵公明是冥神,是收瘟布疫的五瘟神之一;元代《三教搜神大全》中,赵公明是头戴铁冠,手持铁鞭,黑面多须,胯黑虎,剪恶扬善的神人;也有传说,赵公明是雷神,是四元帅之一……



事实上,赵公明是青城大面山烁罗鬼国大巫师,在传说中的西蜀六大鬼国中,烁罗鬼国最为强盛。汉末,张道陵入川,在青城山收服六大鬼帅,赵公明随张道陵创立了道教,担任道教正一玄坛元帅,职守库廪钱粮,负责巡山守护丹坛。赵公明羽化后,大面山改称赵公山,人们在山上筑赵公明衣冠墓,称公明墓地为王玟岭,王坟岭旁有赵公祖庙。

其实在小说《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并没有封赵公明为财神,只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简称“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专司迎祥纳福、商贾买卖。后来,中国民间认为赵公明手下所掌管四名与财富有关的小神,其分别是招宝、纳珍、招财和利市,因而成为财神。

TOP、3 温元帅



温琼温元帅形象较为特别,不象关元帅遍体赤色,赵元帅遍体黑色,温元帅遍身青色。温琼的庙宇,有的叫做广灵庙,有的叫做温将军庙,大多分布在江浙一带。据《三定太监西洋记》描绘说:“蓝靛包巾光满目,翡翠长袍花一簇。朱砂发梁遍通红,青面擦牙形太毒。祥云露露离天宫,狼狼牙妖精尽伏。”

TOP、4 关元帅



关元帅就是关羽了,应该是最为大众所熟知的人物了;关羽是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刘备任命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后来道教将关羽奉为“关圣帝君”,即人们常说的“关帝”,为道教的护法四帅之一。



这就是正统神话中的天庭四大元帅了,不过最出名的应该当属关羽了吧;其实就普通大众而言,似乎天庭四大元帅供奉韩信、白起、李靖和岳飞更为恰当,毕竟这四人都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四大军神。

《西游记》原著里,猪八戒和沙僧被贬后为什么再也没有去过天庭?_百度知 ...

我觉得为什么猪八戒和沙僧被贬之后没有去过天庭的原因就是有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个人感情原因,第二个就是现实原因。很难接受自己的地位差距所带来的个人情感变化,他们两个人都是因为犯错才被贬到凡间了,所以想要再上天界其实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所以说其实他们也不是不想回去,只不过这样现实问题是他们没有办法逾越的障碍。

在我们小时候看的电视剧西游记里面,猪八戒和孙悟空当年在凤仙郡求雨,还有小雷音寺这两次去过天庭。但实际在原著里面,猪八戒和沙僧他们两个人,自从被贬之后,是没有再上过天庭的。

以前他位高权重还有很多人赶着巴结他,但是他被贬成为一头猪之后,这种落差的打击是非常大的。猪八戒他被贬,是因为他喝醉了酒之后调戏嫦娥被贬人间,然后投胎成了一头猪。这对于猪八戒的打击是非常大的,他之前是在天庭为天蓬元帅,是北极紫薇大帝手下的四大元帅之一,也被称为北极四圣之一,而且他还是四圣之首。

沙僧他原来是玉帝身边的卷帘大将,就是皇帝身边的一个近臣吧,能够成为这样的近臣感觉也是挺受宠的,但就是因为打破了一个琉璃盏就被贬下凡间,心里肯定也是超级的委屈和无奈。被贬之后还做了妖怪,一个神仙沦落到这样的地步。对天界肯定也不是不抱有任何想法了。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