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太岁是什么东西,太岁肉是什么东西

太岁到底是什么东西?永远不死吗?

一次偶然发现,引出千古传说;
一块奇特肉团,
掀起轩然大波;
有人说它长生不老,
有人说它太岁出世,
它究竟是什么?
请收看《走近科学》――破解太岁之谜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太岁头上动土。这句话的意思呢就是用鸡蛋碰石头,比喻触犯那些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人和事。这句话我们经常听说,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出自哪里,那么,太岁到底有没有?如果有的话,它又长成什么样子?恐怕就更没有人说清楚了。但是在10多年前,在陕西周至县发现了一个不明生物体,当地人都把它说成是太岁出世。那么这个不明生物体是传说中的太岁吗?
1992年8月22日,陕西周至县农民吴凤莲和儿子杜战盟到渭河边上去打捞因山洪暴发而冲入河中的浮柴,
采访 吴凤莲:我们这没有柴火烧,只要河里一发水,河里就从山里飘下来树枝,我们就到河里去捞柴火烧。
上午9时许,他们突然看见湍急的河水中有一大块黑乎乎的东西,儿子杜战盟跳入齐腰深的水中一把抱住此物,将其拖到岸边,将它放在沙滩上仔细察看和触摸。
采访:吴凤莲 大概就是圆的,长长扁形的,黄黄的好像牛身上的皮,就那样子,端起来就像河里的鹅卵石。当时我把它当成是牛腿上的一块肉,在泥里水里不敢动,我拿脚踏。
由于渭河经常发大水,有时就从上游冲下死牛死猪等动物尸体,开始的这次发现并没有引起吴凤莲母子的注意。所以她们没有把发现的不明物带回家。但是过了三四天,吴凤莲改变了主意。原来在村里人们经常把动物的死尸,埋到地里当肥料使用。吴凤莲觉得那个肉团可以拿回来埋到自己地里。于是决定再去看看。然而没想到那里的景象让他们大吃一惊。
采访 吴凤莲:后来时间长了,水落下去了,在干河滩上搁着,已经隔着四天了,三天以内河的死鱼就已经生虫了,那个东西旁边光溜溜的,什么东西都没有。
看到这个东西在三伏天里既没有烂掉也没有招蚊虫,吴凤莲母子觉得这个肉团有点奇特。于是她们把东西搬回来以后,并没有把它埋到地里,而是把它洗干净以后,放到一口大铁锅里。一个星期以后,令人没想到的事情再次发生了。
采访 吴凤莲:(一个星期以后), 发现它大了,有些人就猜想它可能长,这是个活物,大小据我来看,周围一圈大了两寸。
据吴凤莲回忆,当时刚搬回来的时候她们称的重量是20多公斤,这次称过以后,发现长到了35公斤。几天时间竟然长了10多公斤。看来他是块活肉。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既然是肉的话,能不能吃呢?
采访 吴凤莲:我拿了刀子割开了它 ,一割,一看里面,像是白肉,我跟我的孩子说:这怎么像肉一样。我和我孩子一商量,割了一块,放到炉子上熬。割了一块肉,有二两重,倒了一瓢子水,熬了一个多小时,就熬化了,提起来就像面糊糊,是粘稠的。孩子搁点糖,喝了然后就对我说没有什么味道,我说没有什么味道,就没有什么坏处,只有好处,要是有坏处,人心里就发恶心,这个可没有。
据吴凤莲介绍,后来他们在食用了“肉团”后的几天时间里,都神清气爽、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而且,在蚊蝇多如牛毛的三伏天,放置这个“肉团”的屋子里一个蚊蝇也没有。没过几天,吴风莲家发现宝物的消息传遍了当地。许多村民都来割肉。其中有个村民切下来100克重的一块,没想到几天时间就长了一倍。更为奇怪的是这个“肉团”原来割下来几块肉的地方没过几天便又重新长好。有的人就说这是传说中的太岁,谁吃了就可以延年益寿长生不老。那么这个肉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生物体,它是否是传说中的太岁呢?
陕西周至县发现不明生物体的消息,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传开,许多新闻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而这些报道也引起了西安一些科研机构和院校的重视。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因为当地村民传说这就是太岁,因为太岁本来就是一个带有色的一个东西,然后各种各样的说法很多很多。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社会上打电话的,各界打电话的,问询的人特别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西安)市科委指示西北大学尽快拿出科学结论来。
1992年9月的一天,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受命前往吴风莲家进行科学调查。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因为系上当时给我交代说是发现了一个动物,但是我去了以后根据这个动物的特性一看,没头,没身子,当时的形态它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中间比较厚,边缘比较薄的,这么一个椭圆形的一个东西,表面带有褐色,然后腹侧带了一些纯白色,当时用水一拍就跟肥猪肉差不多的那种感觉,所以当时我们非常吃惊,不知道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但是根据外形,根据形态结构,当时初步判断这有可能是一个生物,有可能是一个生物,但是究竟是不是,所以当时我提出来必须得做一个,就是说得取一点材料,带回我们生物系得做一些实验,
由于当时在现场无法判定这个生物体的种类特性,所以杨兴中在征得吴凤莲的同意后,从肉团上切割了一块当作实验材料,马上赶回西北大学进行科学鉴定。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首先是不是一个生物,那么从它的一个生命的特征再来做判断,如果是生物的东西,就有细胞结构,那么这个细胞通过细胞的结构以后,就可以判定你是植物,还是动物,还是其他的东西。
通过对这个不明生物体细胞学的鉴定,发现它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这就证明它确实是一个生物体。但是它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变大,是因为它自身生长的缘故,还是像死去的生物死尸一样在水里泡大的呢?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在实验室简单测了一下呼吸的指标,通过仪器测了以后,这个东西有呼吸作用,就是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二氧化碳直接测定,就证明了它有一个代谢过程,有二氧化碳的产生,那就证明它是活的。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董兆麟:它繁殖的很快,它没有鼻子,没有眼睛,什么都没有,它就那么一块肉,肉呢,它是死的,放了三天以后它就发臭了,但是它不发臭,所以认为它是一种活的生物体,但是这个生物体目前的话,人们在整个生物界又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没有对它进行鉴定。
虽然科学实验证明这个肉团是一个活的生物体,但是由于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社会上关于太岁的传说愈演愈烈。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太岁这个词,在农村里面一直是源远流长的,一直有这个太岁这一说,所以一旦土里头挖出一个肉乎乎的一团的这个东西,老百姓都认为是太岁。从我小的时候人们就说,老人经常给我讲这些事情,讲过去谁家盖房子的时候,挖地的时候挖了个太岁,从此那一家就败落了,还有死人的,怎么回事怎么回事,所以这个在关中这一带老百姓广为流传的一个事情,所以一旦河里挖出这么一个怪怪的,像个肉,又不腐烂没有任何味道东西,他们第一印象可能是太岁。

太岁怎么鉴定

辨别方法有三种:(以白色肉太岁为对象介绍,因为只有这种泡的水能喝)


1.剪一小段买来的太岁肉用烧开的滚水冲泡或煮,(以此为鉴定真假的首要依据)如果是少量真太岁会像冰块一样在热水中快速溶解消失,如果是纯净的白色太岁肉会完全消失不留残渣。假的太岁是煮不化更泡不化的.现市场上很多不法分子用类似太岁的菌类复合体充当太岁,这种太岁外形上很难和真的判断,但是用水一煮即可原形毕露。

2.观察和手捏,太岁肉有的含水分很多,有的少,含水少的质感结实有弹性,结实的白太岁肉质感和金针菇白色部分很像,不过金针菇热水无法煮化。

3.剪一小段用火烧,太岁肉无法点燃,烧起来无色无味也无浓烟,火烧的肉块部分会变成清澈的液体滴下,并且这种液体冷却也不会再凝固。(泡湿的需风干试验火烧)如果是颜色很深含有大量杂质和重金属的太岁肉烧后除了变成清澈的液体滴落外还会有少许碳渣。有的碳渣甚至能用磁铁吸附。

4. 纯天然的野生太岁原本都是白色的,但是有些在生长过程中逐渐被周围环境污染,形成各种颜色。以下图片就是被污染一半的太岁,污染部分和没污染的白色部分泾渭分明很容易看出来。这种太岁也是不能食用及饮用的,那么有人担心会不会有商家以此染成白色出售。其实这点不难分辨,纯天然太岁本身肉质虽然是白色但并不是本身含有色素才白,所以一旦煮化就会化成无色透明液体,如果是染白的煮化后水会被染成白色,真假即可分辨出来。


太岁品质优劣的判断

太岁的品质也是分为三六九等的。

很多人对太岁的品质和档次不知如何判断。其实品质和真假都只需要各看两点即可,真假即烧和水煮。品质则是根据颜色和密度。颜色越白,密度越大的品质越好。目前发现的野生太岁肉灵芝有很多颜色,黑的、白的、红的、肉色的还有很多颜色混合的,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太岁肉灵芝的颜色越浅,越纯,品质就越好。因为野生太岁生长的环境不同,太岁肉体就会吸收生长环境土壤里所含的物质,如果所处环境重金属超标,那么太岁肉灵芝颜色就会变深,变杂,所以说太岁肉灵芝颜色越浅越纯就越好。

即使都是白色,有的密度大有的密度小,同重量的放在一起体积也会相差很大,太岁含水量大,肉质感不强,肉体就会很软。含水少的肉体很瓷实,弹性很强,这样的品质就好些。密度小的含水多体积大,密度大的含水少体积小,太岁是稀物,买卖都是论两按斤,档次差的密度小太岁肉含量少,其实成分大部分是水,实际价值就可想而知了。更有一些野生太岁肉灵芝肉体没有韧性,易掉渣一碰就碎,这样的野生太岁也是不好的。真正能喝的野生太岁浸泡液是无色透明的,和纯净水一样干净清澈,闻起来会有很特别的淡淡土腥味。以下分别是纯净白色太岁泡水图和有色太岁泡水图,档次好坏一目了然。

太岁是一种什么物体?有什么作用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太岁”这种不明物体的报道在许多媒体上出现,媒体报道众说纷纭。对此,本栏目专门进行了一番走访和调查。
2004年4月20日,内蒙古巴音淖尔市临河区农民张永平与妻子在送树苗的路上捡到一个圆乎乎的不明物体,初看像石头,用力压却软乎乎的。夫妇俩将它带回家并洗净后,这个东西变得柔软而透明,摸上去黏滑而有弹性。去年下半年的一天,鸡把这个东西的皮给掏烂
了,可它被重新放到水里后,身上的伤痕竟慢慢地消失了。这一变化使夫妇俩觉得这“怪物”应该是活的。直到有一天,一个外乡人来访,告诉夫妇俩这个东西叫“太岁”。夫妇俩觉得浸泡“太岁”的水扔掉可惜,决定尝一尝。张永平的妻子喝了几次以后,发现自己一到晚上头就痛的毛病减轻了。张永平家发现所谓“太岁”和泡“太岁”的水能治病的消息,很快就在当地流传,很多媒体都进行不同程度的报道。
2005年7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黄亦存、保藏中心主任周宇光和本栏目的记者一同前往临河对此展开调查。黄亦存、周宇光是中科院微生物所的高级专家,多年的经验告诉他们,眼前这个不明物体跟生物有很大的差别。经过一年多的浸泡,不明物体已经变得非常柔软,边缘部分已变成透明的黏液。周宇光用手触摸,发现它没有任何生物应该具备的细胞结构和组织结构。从某些特征上看,很像现代工业中用的一种胶体。
经对张永平发现不明物体的地点进行实地勘察,专家了解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曾经进行过石油开采钻探。张永平捡到不明物体的土堆离当年的石油探井井口不过五六米。专家初步认定所谓的“太岁”是一种打井用的化学材料,并取少量的样品带回北京作进一步分析。结果证明,不明物体不是生物,而是石油工业中用的化学物质聚丙酰胺。聚丙酰胺打井时一般用做固井液,溶于水后,可以处于凝胶状态。据了解,当时进行土地开垦时,首先要将表面的沙土用推土机推掉再种庄稼。可能就是在推沙子的过程中,把当初埋在施工现场的打井口遗留物质推了出来。
针对最近一段时间,在我国许多地方都发现了类似于所谓“太岁”的现象,调查组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1992年8月22日,陕西周至县农民吴凤莲和儿子杜战盟到渭河边上打捞因山洪暴发而冲入河中的柴火时,从河中捞起一个不明物体。这个物体是圆的,黄黄的好像牛身上的皮。母子俩以为是块肉,扔在河边没拿。过了三四天,吴凤莲觉得那个肉团可以埋到地里当肥料,就回去拿,发现这个东西在三伏天里既没有烂掉也没有招蚊虫。搬回来洗净以后,把它放到一口大铁锅里,一个星期以后,这东西竟从20多公斤长到了35公斤。吴凤莲认为既然是活肉就应该能吃,割了大约二两煮煮吃了,粘糊糊的,没什么味道。
据吴凤莲回忆,在食用了类似“肉团”的不明物体后的几天时间里,都神清气爽、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而且,三伏天时,放置这个不明物体的屋子里一个蚊子和苍蝇也没有。
吴凤莲家发现宝物的消息没过几天就传遍了村,许多村民都来割肉。有个村民切下来100克重的一块,几天时间就长了一倍,割下肉的地方没过几天便又重新长好。有的人说这就是传说中的“太岁”,吃了它就可以延年益寿长生不老,也有人说发现它要遭灾祸。
1992年9月,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受命前往吴凤莲家进行科学调查。从表面上看,这个不明物体和动物的肉脂极其相似。通过对带回样品鉴定,发现它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并且有呼吸作用,这说明它是活的。
杨兴中的结论是,这种生物叫做原生质生物,是生命的原始状态,它们是由几十亿年前一种原始的鞭毛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
将这种不明肉团称之为“太岁”的,始见于古籍《山海经》。书中将肉团称为“视肉”,具有“食之尽,寻复更生如故”,“食一片复一片”的特点,也就是说吃一片,它自己可以再次生长。
2004年6月28日,韩城市农民王建修在黄河滩口挖坑蓄水时,发现了一个很像肉团的神秘物体。王建修把这个无名的肉团放进了水缸,数日后,这个神秘的肉团依然鲜活如新。这时,村里开始流传着一个坏消息,说王建修捡来的肉团是传说中的“太岁”之神,惊动了它必将招致害祸。这时,前往韩城旅游的西安市民张安君前去看闻名已久的“太岁”,生活在恐惧中的王建修非常高兴,索性将神秘肉团送给了张安君。张安君将其带回家后,同样放入水缸中精心护养。一年多,不但鲜活如初,而且水几个月不换也清澈透明,没有异味。
陕西省著名中医药专家米家烈曾参与了周至县不明物体的鉴定,于是张安君找到米家烈。在对不明物体进行现场观察后,米家烈给出这样一个说法:肉团就是在我国很多古籍中都有记载的“肉灵芝”。
2005年7月,本栏目记者邀请周宇光一同来到张安君家中。从它的表面看,很多特征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描述的“肉灵芝”相接近:物体表面有清晰可见的肌肉组织,符合于“肉芝状如肉”;肉灵芝“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从王建修曾经用刀子割开的口子可以清晰地看到,两侧厚约五厘米的犹如肌肉组织的部分,颜色就像肥肉一样,里边中间的肌体组织颜色确实如黑漆一般,它的外观有着紫金一样的色泽。用手轻拍,整体感觉到里面是中空的,而整个肌体和外皮又如坚冰一般的结实。
为了进一步确认肉团是不是一种生物,专家决定带样品回北京进行分析和鉴定。由于张安君非常珍爱“肉灵芝”,取的样品比较少,无法直接进行蛋白质分析,周宇光决定对它进行蛋白质水检,来分析里头是否含有氨基酸。为实验更加准确,周宇光选择了五种样品:从西安带回的肉团样品,年初在北京发现的“太岁”样品,内蒙古巴音淖尔“太岁”样品,跟这些不明物体同时试验的还有牛奶,七十年代在我国风靡一时的红茶菌。
经检测,三份所谓太岁样品中,都不包含生物活动所必须的蛋白质成分。据此,专家认为,这三个所谓的太岁,都不是有生命的生物体,它们到底是何种物质,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测试。
专家提醒我们,在生活中有很多不清楚的事情,需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不要随意地相信一些传说,盲目地去或害怕。弄不清楚的不明物体不要轻易地去食用,对自然界中许多用科学还解释不清的现象时,不要把相关的传说无缘加在一起,来构筑一个不沾边的神话吓唬我们自己。
(据《科技博览》)
各地太岁形状各异
内蒙太岁
发现时间:1999年
发现地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特点:重4.85公斤,顶部直径0.25米,分布着放射状褶皱,高0.12米,拦腰周长0.67米。侧面观察,能够分辨出一圈一圈的纹理,像是生长年轮。底部直径近0.19米,灰黑色。除最底部约0.02米厚的地方为红褐色外,其它地方均为浅黄色,整体韧性很大,掰不动也撕不开,像块牛皮筋。
沈阳太岁
发现时间:2005年
发现地点:沈阳新城子区清水台
特点:黑乎乎、软绵绵的就像海绵,还有根
吉林桦甸太岁
发现时间:2002年5月
发现地点:吉林桦甸夹皮沟云峰村双合屯
特点:重49公斤、长约140厘米,厚15-17厘米,径宽约47厘米。从外观上看,呈"八"字形。
南海"太岁"
发现时间:2005年7月
发现地点:广东南海狮山
特点:在太阳底下能渗出黏稠的液体,其身上的伤痕也能自己愈合。为淡黄色,上面有黑色斑点,大约有30厘米长、15厘米宽、15厘米高,约2公斤重。
保定太岁
发现时间:2003年
发现地点:保定市曲阳县
特点:直径30厘米,重量超过10公斤,表皮为片状,里面呈乳白色,似肉质。
酒泉太岁
发现时间:2005年7月21日
发现地点:甘肃酒泉市肃州区双明村
特点:高45厘米,重27公斤。色泽鲜艳,呈玉黄色状态,底部及侧面大部分地方坚硬,顶部和侧面部分位置柔韧,具有一定的弹性。形似木桩又似石柱,侧看能分辨出一圈一圈的纹理,像是生长年轮,被挖去"眼睛"的地方仍留有"眼膜"之类的黑色东西,黑色分泌物没有任何异味。
资料
中国人一般都知道“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这句话,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太岁”是何物。“太岁”到底是什么东西?据专家介绍,太岁是一种黏菌,是介于生物和真菌之间的一种原质体生物,既有原生物特点,也有真菌特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肉芝”,并称其为“本经上品”。有专家认为,“太岁”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古生物活体标本,是“人类和一切动物的祖先”。
研究发现,“太岁”生命力极强,具备自身修复能力,体内含有高度抗腐化和提高免疫力的物质。古籍《山海经》称“太岁”为“视肉、聚肉、肉芝”,描述它“食之尽,寻复更生”。
据史料记载,“太岁”是古人假定的一个天体,和岁星(木星)运动速度相同而方向相反。“太岁”到了哪个区域,就在相应的方位地下有一块肉状的东西,这就是“太岁”的化身,在这个方位动土就会惊动“太岁”。这就是“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由来。
在中国民间,“太岁”向来被看作是一种神秘莫测的东西,具有能在冥冥之中支配和影响人们命运的力量。古书云:“太岁如君,为众神之首,众煞之主,有如君临天下,不可冒犯”。由于“太岁”位高权重,古人对他都非常敬畏,惟恐触怒了它而于己不利。为避免得罪“太岁”神,在冲犯“太岁”之年必须在新年开春期间拜祭它,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逢凶化吉。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统国后,令山东方士徐福到蓬莱三山寻求的长生不老仙药就是“太岁”。

太岁是一种什么东西?

在中国几千年前的古籍《山海经》中就有关于太岁的记载。在《山海经》中太岁也被称为“视肉”、“聚肉”、“肉芝”。你看都带个肉字,说明可以食用。据《山海经》记载,“视肉”最早是作为古代帝王生前喜欢食用的物品出现在古帝陵前的。具有“食之尽,寻复更生如故”,“食一片复一片” 的特点,也就是说吃一片,它自己可以再次生长。 古时候被认为是太岁长生不老的仙药:据《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听说东方有一种仙药,食用以后能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于是在秦二十八年亲自率将东行寻找仙药,他来到了山东省的琅琊镇,寻访到了非常出名的方士名医徐福,命为其寻找到长生不老的仙药,并赐给徐福大量的人力、物力。徐福随即率五百童男童女东行,来到了山东蓬莱寻找仙药不成。于是徐福又修造船只率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扶桑,到达了古代瀛洲、方丈也就是现在的日本列岛一带继续寻找仙药。据说秦始皇让徐福寻找的仙药就是太岁——肉灵芝。 太岁是长生不老的仙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确有记载。据《本草纲目》记载“肉芝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把它叫做肉芝收入“菜”部“芝”类,与我们现在见到的灵芝,并称为“本经上品”。《本草纲目》里还列举了几部以“芝”为主的药方,说明对一些疑难病症有着特殊疗效,其共同的特点是:“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而且由于它具有自生自长的特点,显得更加珍贵。所以历代帝王都千方百计去寻找它,其中据说古代帝王将相寻找肉灵芝的故事,以秦始皇派遣徐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找药最为著名。 晋代著名学者郭璞在注释《山海经》时,对“视肉”做的解释是:“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食之无尽,寻复更生如故。” 唐代著名学者虞世南的《北堂书抄》中也有一条关于“土肉”的记载,他的史料转录于《临海异物志》,文中说:“土肉,正黑,大如小儿,臂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大如钗股,浚克食。” 《广异记》中记载:晁某性情刚烈,有关于鬼神的传说或是禁忌,他从来不相信,也不觉得害怕。他经常故意在冲犯太岁的方位大掘其土,某天,竟在太岁方位上掘出了一块蠕蠕而动的白色肉团。他将这块蠕动的肉,鞭打了数百下后,丢到马路边,之后派人偷偷的在旁边观察周围的动静。 就在半夜三更时分,街上不知从何处出现了大队车马,围绕聚集在那块肉团的四周。车上有个人问太岁:你为什么甘愿受到这种屈辱,却不报仇呢?太岁回答说:他的气势正旺,血气正刚,我也拿他没办法呀! 据史料记载,太岁是古人假定的一个天体,它和岁星(木星)运动速度相同,而方向相反,太岁到了哪个区域,相应的就在哪个方位地下有一块肉状的东西,它就是太岁的化身,在这个方位动土就会惊动太岁。这就是“太岁头上动土会有灾祸”的由来。而实际上的“太岁化身”却有其物,它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是生命进化过程中的原生质生物。或者说,太岁是可能一种黏菌,是介于生物和真菌之间的一种原质体生物,既有原生物特点,也有真菌特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肉芝”,并称其为“本经上品”,对癌症有奇效。古籍《山海经》称“太岁”为“视肉、聚肉、肉芝”,描述它“食之尽,寻复更生”。近年来,我国各地不断有发现该种生物。 清·李汝珍《镜花缘》:“行山中如见小人乘著车马,长五七寸的,名叫“肉芝”,有人吃了,延年益寿、并可得道成仙。”

什么是太岁肉

太岁,又称肉灵芝,为传说中秦始皇苦苦找寻的长生不老之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确有记载肉灵芝,并把它收入“菜”部“芝”类,可食用、入药,奉为"本经上品",功效为 “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山海经》称之谓“视肉”“聚肉”“太岁”“封”,乃古代帝王养生佳肴。经中科院吴阶平、石学敏院士等专家研究发现“肉灵芝”主要成分PQQ用于免疫力调整、癌症等疑难杂症治疗效果明显,冠有“生物和氏璧”之美称。
【忧乐美 团队---生同一个寝】为您解答
=====满意请采纳为满意答案吧====

“太岁”到底是个啥东西,这一词怎么来的?

太岁其实就是肉灵芝,是一种菌类,但是结构和成分又很复杂,所以称之为大型黏菌复合体。很多人都说他是一种稀奇又奇特的东西,吃了它,就会长生不老,延年益寿。当时在古代,很多帝王都会专门派人来寻找太岁,因为关于他的神奇的传说,长生不老的传说,太具有诱惑力了。

其实它本身就是一种菌类,他在地球也是生存了多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太岁的数量,已经慢慢的变少。它是一种厌氧生物,喜欢生长在地底下20~100米的厌氧环境中。这么长时间,它能够生存在世界,也跟它强大的自愈能力有关,因为它作为一种菌类,即使我们把它切割成好几个部分,它也不会像我们想象中的死掉,它依旧能够靠孢子和菌丝繁殖生存下去。虽然现在有很多有人工养殖,但是它的产量也非常的低。

自古以来都有他的传说,关于太岁的记载,早在千年以前就能够在一些古典史书中能查到。当时还有传说,说秦始皇为了能够得到长生不老的奥秘,还专门寻找的食材,那种食材就是太岁。

《山海经》中也有关于太岁的记载,把太岁说成吃“聚肉“,”肉灵芝“,”封“等等。而且这种东西啊非常的珍贵,也只有皇帝能够吃到这种东西,很多人见都没见过,只是听说有这样的东西,所以就非常神秘。即使有人见过,发现了这种东西,那也要立刻献给皇帝。就连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说太岁是食物中的上品,能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关于太岁的传说,也就是在一些史料中有的记载,因为被传闻说吃了它就能够延年益寿,长生不老,所以人们就把它称之为太岁。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