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五脏经络关系图,五脏与五行的归属关系

谁能详细讲解一下人体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五脏六腑是中国人用了几千年的一个名词,就是指人体内的主要器官。“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为三焦,是第六个腑。
人体的十一个脏器各有一条相对应的经络,加上心包经,也就是心脏和心脏外层的保护膜之间,称之为心包,其相应的经络称之为心包经。再加上人体躯干前侧的任脉和后侧的督脉,一共有十四条主要的经络。其中彼此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例如每一个脏都相对应于一个腑,心脏对应着小肠;肝脏对应着胆囊;脾脏对应着胃;肺脏对应着大肠;肾脏对应着膀胱;三焦则对应着心包。
从经络物质基础的研究中,发现手上和脚上的经络多数在骨间膜上,而脏的经络和其相应腑的经络通常都在同一片骨间膜的两面,所以这两个脏腑之间的变化会形成一致的病理现象。五脏对应着五腑,另外的三焦经则对应着心包经,也是在手臂的内外侧之间对应着。这种现象中国的医生在几千年前就明白了。
而这种对应的现象,对不懂中医的人而言,则是认为毫无根据的。例如中医认为寒气会入大肠经,从西医来看,受寒就是肺的疾病,和大肠怎么可能相关,一个是消化系统,一个是呼吸系统。两者在解剖中根本就是不相通的两个器官。从经络来看,就会发现大肠经和肺经始终都是非常紧密相邻的。
除了脏腑对应的关系之外,脏器之间还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密切关系,古人将之以五行理论整理后,再依各个脏器的特性予以对应到五行之中就得出了: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在五行关系中,讲究的是平衡,如果五脏中的任何一个脏器的能力较其它脏器强或弱,就会破坏这种平衡。如心火太旺的症状,有可能是心脏自己的原因引起的,例如夏天天气热,这个季节自然容易产生心火太旺的症状,但是冬天肾气不足时,水克不住火,也会造成心火太旺的症状;春天肝气上升时,也会因为木生火而造成心火跟着也旺的症状。
这种脏腑之间的五行关系非常复杂,通常一个好的中医师需要花费数年甚至数十年以上的经验累积,才能完全掌握。掌握了这种五行变化的医生,经常可以非常准确的判断疾病根源,而有手到病除的功力。
例如我们常见的腿部外侧不明原因的发麻和疼痛,通常被西医诊断为骨刺压迫神经造成的坐骨神经痛,仔细观察疼痛的部位,其实痛的是胆经的部位,是因为常年肺热引起的。肺属金,胆属木,金克木。肺的问题压制了胆的功能,有时肺热特别严重,就会造成胆经疼痛,这时只要在手部外侧肺经的尺泽穴压住不动一分钟,泄除了肺热,疼痛立即消失,真是手到病除。
但是这只是治标而已,这种患者多数都伴随着胆功能方面的疾病,严重的甚至割除了胆囊,因此,只有根治了胆的疾病,才有机会使疾病痊愈。而胆功能的疾病根源又来自于肺里的寒气,只有将肺里的寒气彻底去除才会消除胆里的问题,疼痛才能永远不再发生。
虽然这种五行的理论不容易掌握,我们会在后续的章节中将常用的几种五行规律做比较详细的介绍。即使没有这种手到病除的功夫,只要能依照本书所提供的调养方法,慢慢调整生活习惯,也就能使血气能量上升,让人体的诊断维修系统发挥作用消除这种疼痛,差别只是需要忍受稍长时间的皮肉痛苦而已。因此读者不用担心学不会那些难懂的金、木、水、火、土,有兴趣就学,没兴趣就不用学,不会因此就学不会正确使用人体的方法。
虽然每个人的血气水平都不一样,但是人体在不同的血气水平,五脏六腑都会形成平衡的状态,身体才不会有不舒服的生病症状。通常出现了不舒服的症状时,就是脏器之间失去了平衡,这时中医的治疗目标,就是消除这种不平衡。
这里顺便一提的是,人体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机体,前面例子中的胆经痛就是最好的例证。这种发生在四肢上的疼痛,通常是用来通知大脑人体生病的讯号。
多数不明原因的疼痛可能都是经络痛,当人体脏器的能力不足时经络才会痛,多数时候必需触压才会有痛感,到了问题很严重时,才会不碰也痛。因此当发生不明原因的疼痛时,应先找一份经络图,仔细分辨疼痛的位置是那一条经络,直接按摩疼痛的经络,或者按摩其相生或相克的经络,多半能够缓解疼痛。
有些人很容易扭伤手脚,多数都会认为是意外的伤害,其实只有真正的严重外力才会造成扭伤,一般性的用力不当,是不容易造成扭伤的。通常被扭伤的部位会不断的重复受伤,其实主要原因并不是外力造成的,而是该经络相应的脏器早就有问题,使得经络的弹性变差,自然就容易扭伤了,这种扭伤不是偶然的意外,而是必然的结果。

人的五脏六腑,分别对应哪五行?

五脏1.心: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生理功能①主血脉;②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心与小肠为表里。 2.肺: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生理功能:①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通调水道;④朝百脉主治节;辅心调节气血运行;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3.脾: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属土。生理功能:①主运化;②主升清;③主统血;开窍于口,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 4.肝: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生理功能:①生疏泄;②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5.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行属水;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②主水;③主纳气;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人体五脏六腑图片位置?

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

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

扩展资料:

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的,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来联系,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因此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传变。

脏象学说认为人体是通过经络系统把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肉筋脉、七窍二阴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内在脏腑的病变,可经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反映于外,因而观察疾病的外在表现,可了解病位之所在,分辨病邪之属性,把握脏气之虚实。

肺与大肠相络属,其华在毛,其充在皮,开窍于鼻;

脾与胃相络属,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开窍于口;

心与小肠相络属,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开窍于舌;

肝与胆相络属,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开窍于目;

肾与膀胱相络属,其华在发,其充在骨,开窍于耳和二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脏六腑

五行与人体五个器官的对应关系

肺白色属金,肝青色属木,肾黑色属水,心红色属火,脾黄色属土。

天干地支所属脏腑经络与五行是如何对应的?

《素问·脏气法时论篇》指出:“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日壬癸……”说明了天干与脏腑经络以及脏腑经络之气的生理活动和五季、日干、五行的关系。即:甲乙主春属木,与肝、胆(经)配合,胆属阳木旺于甲日,肝属阴木旺于乙日;丙丁主夏属火,与心、小肠(经)配合,小肠属阳火旺于丙日,心属阴火旺于丁日;戊己主长夏属土,与脾、胃(经)配合,胃属阳土旺于戊日,脾属阴土旺于己日;庚辛主秋属金,与肺、大肠(经)配合,大肠属阳金旺于庚日,肺属阴金旺于辛日;壬癸主冬属水,与肾、膀胱(经)配合,膀胱属阳水旺于壬日,肾属阴水旺于癸日。 明代医家徐凤提出“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针灸大全·卷之五》)十二经纳天干歌。但明代医家张介宾对于三焦、心包络的天干配属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壬癸属水,三焦为“决渎之官”诚有可言,但心包络称为“心主”,心属火,怎能归入癸水呢?因而提出了“三焦阳府须归丙,包络从阴丁火旁”(《类经图翼·三卷》)之说,后世许多医家对此说甚为推崇。笔者认为,心包络为“心主”,心属火,癸肾属水,须知古人认为水火同属先天始生之物,所以水火相同。从脏腑功能来说,《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指出了三焦和膀胱都与水液代谢有关,是人体水液运行的器官。从穴位功用来说,针刺三焦经的原穴阳池和膀胱经的原穴京骨穴,则能对机体起到调和宣导的作用;针刺心包经原穴大陵和肾经原穴太溪穴,则有交通心肾、水火相济的作用。据此,笔者赞同“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之说。现根据《内经》、《针灸大全》的论述,将天干与脏腑经络、五季的配合以表归纳说明(表2)。

五脏六腑.五行.五方.五音.五色各指的是什么

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
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
对五方:东,南,西,北,中
五音:宫,商,角,徽,羽
五色:青、赤、黄、白、黑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