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姻缘非是空是什么意思,姻缘天成是什么意思
非空非有的自性光明,四个含义是什么?
观自在菩萨,即观世音菩萨的另一个译名。此译名乃玄奘大师根据梵文字义新译。
观自在三字,除了是观世音菩萨的名外,还有表法的意义。
心若作意除妄想,则除妄想本身即是一念,此一念虽是除妄想之念,但同样可以遮盖自性的光明,故妄想不可除,亦不可不除。
最高明的方法便是自性本身的能知能觉能观能照的本身功能,在一念不生的情况下,照见一切妄想烦恼本身皆空,故名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
般若,即至高无上的智慧之意。波罗密多,即到彼岸之意,解脱之意。全句意思,即行深智慧,至高无上的智慧,使自己解脱到彼岸之意。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即自性本身的无上智慧,自性本身能知能觉能观能照的功能,照见所有的色、受、行、想、识五蕴本身,都是空的,都是无实质的。
度一切苦厄
即世上所有的苦厄,皆来自己的妄想,来自己的贪嗔痴疑慢诸烦恼,度一切苦厄,即是使自己永离一切烦恼,安住于不生不灭的永恒永乐的自性净土中。
这段意思是说:
观自在菩萨,用至高无上的智慧,使自己解脱到远离烦恼,常乐我净的自性彼岸时,自性的本身的功能,照见色受行想识诸五蕴本身是空的,一切烦恼也是空洞无实质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舍利子,这里指的佛陀的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这部经就是观世音菩萨对舍利弗尊者说的。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色,不是单纯地指颜色,而是指眼所看到的东西皆为色。
眼对色,耳对声,鼻对香,舌对味,身对触,意对法,即六尘也。
此色,又指形器世界中所有眼能看到的东西,它的本质,实际上都是空的。
如说你的身体,你说是你的吗?是真实的吗?
但过几十年,百年之后,你死了,肉归土,血归水,气归风,热归火,空归虚,你身体上除了不生不灭的自性,没有一样东西真正属于你的。
这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又如你的钱财,老婆,儿女,房子,地位,现在表面上属于你的。但过一段时间,这些东西终归空,因为这些东西本来就不属于你的。
如果说作梦的梦是空,那人生的梦又何偿不是空呢?!只不过人生是一场大梦,晚上做梦是小梦,梦短一点,人生的梦长一点而已。本质上都是空的,虚幻不实的。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还有二层意思。
一:是指当你心无执著,无妄念,回归到非空非有的自性时:
看与不看,色空不二,自性并没有差别。
听与不听,声空不二,自性并没有差别。
香与不香,香空不二,自性并没有差别。
有味与无味,味空不二,自性并没有差别。
痛与不痛,痛空不二,自性并没有差别。
意动与不动,幻空不二,自性并没有差别。
二:是指色尘本空,色蕴本空。此色受想行识五蕴,乃坚固妄想,此经多处提到五蕴本空。可见,五蕴解脱,在修证上,是十分重要的。但由于经文多处提到五蕴,所以,我将在下几句再详细介绍五蕴。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此句承上启下,是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与色蕴一样,都是虚幻不实的。也就是说: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空不二。
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空不二。
想不异空,空不异想,想空不二。
行不异空,空不异行,行空不二。
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识空不二。
以上所云五蕴与空不二,也就是五蕴已尽,再加上悟到不生不灭的本来面目,已是登地菩萨以上的果位。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此句话是观世音菩萨对舍利弗尊者说的。
菩萨告诉尊者的意思是:
世上一切的事物的本质都是空的,自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
何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众生的自性,佛性,诸佛的法身,是从来都没有开始的一天,也没有结束的一天的。故谓不生不灭。
自性,佛性,诸佛的法身,不可谓垢,也不可谓净;不可谓有,也不可谓空;不因修行增加一分,也不因不修行减少一分,故谓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自性,佛性,诸佛身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这很难用笔墨,语言形容,故祖师云:
只可会意,
不可言诠。
自性不可谓有,亦不可谓空,非空非有。不可谓明,亦不谓暗,非明非暗。自性无边无量,包含,胎育着天地万物,日月星辰,地水风火,一切一切,皆自性化生,故自性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阴阳之祖,事物之本。
故六祖大彻大悟后云:
一切万法,
不离自性。
又云:
何期自性,
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
本无生灭。
何期自性,
本自足具。
何期自性,
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
能生万法。
自性不单不生不灭,无边无量,而且没有空间与时间。
亿万佛刹净土,在自性中,不过沦海一粟。三大阿僧胝劫,在自性中亦不过是刹那间的电光火石。故李长者云:
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
我十余年前亦曾偈云:
日月其中犹似粟,
山河境里竟如尘。
自性的功德,穷尽一劫的时间也不能说尽。
故要开悟,贵在自悟,不要倒果为因。
你若能背下大藏经,但自己的不开悟,那也是枉然。因为佛经是佛说的,不是你说的。就算你能背下来,讲经说法时拆西墙补东墙,搬西经答东问,对答辩论如行云流水,那又如何?那也不过是佛的知见!不是你的知见。
别人叫你大,善知识,你别美滋滋,死了往那里去你都不知道。你骗得了世上所有的人,但你骗不了你自己,因为你没有真悟。
当然,我不是叫人不要读经。我的意思是读经与自参,皆不可缺。如果你光做功夫不读经,就算你有所入,有点知见,但你由于少看经读书,讲经说法时错漏百出,词句狗屁不通,如此弘法,恐怕不妥。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解法。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是指自性的空性中没有色受想行识五蕴。此五蕴是众生无始以来的坚固妄想。
何谓色蕴之坚固妄想?
眼根的能看的功能本是自性的功能,眼睛只不过是工具。
眼之坚固妄想得去,则十方洞开,前后左右上下远近无碍,因为自性本来就没有前后左右上下远近之分。若色蕴尽,则证天眼通,因眼根清净故。
如吾人能视近不能视远,能视前不能视后,些即无始以来的眼根坚固妄想、习气,名色蕴。
何谓受蕴?
受蕴旧译又称痛蕴,乃身体之感受是也。
吾人之所有身,乃真如自性一念无明所化生,故此身乃虚幻不实之身,必须回归自性的空性。
若身之感受坚固妄想、习气得去尽,则得意生身,神足如意。
因自性本来就十方无碍,无远近上下之分,今既身之无始坚固妄想、习气尽去,回归自性的本能,当得意生身,神足如意,十方刹土,片刻能到。
若我执得灭,身心坚固妄想尽除,不单止得意生身,神足自在,而且身如琉璃光,可隐可现,因身心已回归自性的本能,故能和光同尘。
何谓想蕴?
吾人时刻贪嗔痴等妄想攀缘不断,此乃无始以来想之坚固习气,名想蕴。
若想之坚固习气尽去,则回归自性的本能,妄念不复再攀缘。由于想之坚固妄想习气,障碍了自性的无开始无结束、无我你他的功能,此时既然障碍尽除,自性的功能则能显现。宿命通,他心通,至此自然可证。
因自性本来没有时间与空间,何来过去未来之分?故可知过去未来因果宿命。
自性本来就是“凡圣含灵共一家”的,何来我他之别?故他心我亦知,故能知众生之举心动念。
想蕴尽,不单得宿命通,他心通,而且可以梦醒如一,因意识已灭,无复妄想,心声不再起。
何谓行蕴?
顾名思义,行乃动也。吾人无始来,不是身一刻不动则是心一刻不动,此乃无始以来行之习气,名行蕴。
修至行蕴,虽意识已灭,妄想不起。然意识,妄想乃粗的烦恼,虽妄想不起,但微细的见思惑,无明习气依然未断。只不过是表面静,而未真静。因无始习气未断,贪嗔痴等种子习气依然在,如遇缘,依然会发作。
今既行蕴尽,一切见思吸引之力皆可切断,可一定数千年,甚至数千劫。
何谓识蕴?
即眼耳鼻舌身意诸识之功能,本是自性的功能。凡夫从无始以来,执著于有眼耳鼻舌身识诸识,此即识之坚固妄想,名识蕴。
识蕴即识之执著,蕴也罢,阴也罢,乃蕴藏,阴暗的无始习气之意。
若识蕴之无始坚固妄想尽去,则六根可互用,因能看能听能闻能尝能感能思的功能本是自性的功能,今既识之无始坚固习气尽去,则回归自性的功能,故能六根互用。
至此,意识已灭,行蕴已除,识蕴已破,漏尽通现,六神通足具,如此时悟得不生不灭、能生万法的自性,则可进可入菩萨初地。
唐宋以来,修行人证果者,有真修行者少,说理者多,慢慢就开始了禁止神通之风。
其实神通不是罪,若五蕴尽去,回归自性的本有功能,证得神通是必然的,你不想要神通都不行。
若某人说他五蕴已尽,已证菩萨初地果位,却没有一点神通,那是骗人的。
悟道不一定有神通,有神通也不一定悟道,但证道一定有神通,因为悟道不等于证道,而证道必定有神通是因为已经回归自性的本有功能。
故不怕你有神通,就怕你五蕴不尽,证不了神通。自己不好好修行,五蕴不尽,证不了神通,那别说风凉话。
当然不可强求神通,若执著神通则易堕魔道外道,因执著神通即是贪,贪则是心魔。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解法。
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即六烦恼之门与六烦恼之贼。
凡夫妄想、烦恼大多数离不开此六门六尘。无论是执著于眼根与色,还是执著于耳根与声,任何一根动则六贼入,障碍真如自性光明。
圣人虽有眼耳鼻舌身意,但圣人在日常生活中用到六根时,是不执著于六根六尘的。如镜来物则影,去物不留。在日常中,待人接物中,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看也空空,听也空空,如云过湖面,云过水无痕,心毫不执著。
凡夫则不同,三毒烦恼与六尘,如胶水,见什么粘什么,烦恼总放不下,如滚雪球,烦恼愈滚愈多。
凡夫在眼根起用时,看见好看的东西,总放不下,如见美女,更是目不转睛。
在耳根起用时,听到好听的歌,一听再听。
在鼻根起用时,闻到香的东西,一闻再闻。
在舌根起用时,吃到好吃的东西一吃再吃。
在身根起用时,触摸到身上舒服的地方,一触摸再触摸,一刺激再刺激,如男女之事。
在意根起用时,想到开心伤心的事,一想再想,总放不下,睡不着,吃不饱,坐不稳。
以上是凡夫日常生活中的六根对六尘境界。如何是修行?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事事,运用六根时,能用而不执,如云过湖面,云过水无痕,毫无执著,此即是《金刚经》所云:
应无住而生其心。
即应无住于六根六尘诸烦恼,而在变动的烦恼劳尘中见到如如不动的真心自性。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尘触法,即在清净圆明,无边无量的自性中,六根六尘有如梦幻泡影。
如人在悟道的一刹那时,自然会明白这一句。在人悟道的一刹那,你会明白世上一切事物,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都是虚幻不实的,都如镜中花,水中月,毫无实质,不过是妄想所生,一时显示而已,唯有不生不灭,无边无量的自性才是唯一的真实。这就是古人所说的:
虚空粉碎,
大地沉寂。
人生在世,如果悟不过这一点,活着也似作梦,漫无目的,枉在世上走一回。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何谓无眼界?
即眼之所视之色,所视之一切事物,皆是虚妄。只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虽现示一时,终归空,毫无实质。
人若心无执著于色尘,无执著于眼所显示的世界,不管眼前出现什么,在无执著的人的眼里,都是没有差别的。
这即前面所说的色空不二,眼前不管出现什么,能看的自性并没有差别。
何谓乃至无意识界?要明白这句经文,首先认清什么叫意识。
意识乃第七识我执所生。
如吾人贪心起时,意识即在心中盘算,如何利益自己的。
如看见喜欢的东西,心中即想入非非,幻想如果这个美女是我老婆多好呀!这个房子是我的多好呀!这些钱是我的多好呀!
诸如此类,即是我执中的贪念使意识动。
如心中恨某某人,眼红某某人,心中总在骂某某人,此即我执中的嗔念使意识动。
乃至无意识界,是指心中的我执没有了,贪嗔痴疑慢也没有了,心如止水,攀缘意识流被切断,此即三际托空。也就是《金刚经》所云: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何谓无明?
这句不简单,我看过很多古圣今德,都把无明解释成定中不见光明,若定中不见明光,便是一片无明。
其实,无明不是这样解的。
还有很多注解无明,都是抄东经答西经,自己并清楚什么叫无明。
真正认识无明,去除一部分无明,已经是登地菩萨以上的境界。
阿罗汉、独觉佛,只知我执与见思惑,尚未断无明。
见思惑,只不过是粗的烦恼,比较容易断。但无明不同,无明是无始以来的微细习气,烦恼种子,非登地菩萨不可断。就连等妙二觉菩萨,也尚有最后一品无明未断。
若要断最后一品无明,非成佛、证佛果后才能切底断尽。故佛之境界,唯佛所知。
何谓无明?无明是无始以来的微细习气、烦恼。至于若要真正认识无明,还是你自己去悟吧!我不能一桶水倒光,总要留点让别人自己去悟吧!?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是指无明本虚幻,本无实质。既无明本空,又何来尽与不尽?
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老死,是指生老病死。
自性本无生灭,何来老死?又何来老死尽与不尽?会生老病死的不过是色身、报身而已。无苦集灭道。是指佛陀当年所说的四圣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知苦当离,知集当断,知灭当证,知道当修。
知苦当离,是指三界皆如火宅,六道轮回是生死苦海,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故知苦当离。
知集当断,是指人世间一切烦恼,大多数都是由贪嗔痴三毒所引起,故知集当断。
知灭当证,是指阿罗汉的空境,内灭诸烦恼而言的。因为阿罗汉的空境是寂灭的境界。但对大乘而言,不生不灭的法身是常乐我净的。知灭当证,是指既知世事无常,寂灭为乐,应当证得。
知道当修,这个道是指通向涅磐的道路,知道远离诸苦、远离烦恼的道路。既知解脱之道,应当修道,因为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无苦集灭道,是指苦集灭道本空,不可执著之意。
无智亦无得,以无得故,菩提萨捶,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癫倒梦想,究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智亦无得。
是指人悟道,是无一法可得的。
故祖师云:
悟无所悟,得无所得,证无所证。
很多人误以为,修行得道,是得到什么密法,得到什么放光动地的境界,得到什么神通,见到某佛某菩萨便是得道,那是人行邪道。
名得智,实无智可得,因得的是无所得之智,是名得智而已。
名得法,实无一法可得,因得的是无所得之法,是名得法而已。
名悟道,实无所悟,因悟的是无所悟之悟,是名悟道而已。
名证道,实无所证,因为证的是无所证之证,是名证道而已。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捶,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癫倒梦,竟究涅磐。
这段大意是说:
悟无所悟,证无所证,菩萨才有清静、至高无上的智慧。菩萨依清静、至高无上的智慧,照见世上一切的事物本质都是虚幻不实的,皆如梦幻泡影,所以心无挂碍。因为心无挂碍,所有没有生老病死、等种种恐怖。因为心无挂碍,无有恐怖,所以远离一切癫倒梦想,证到不生不灭,无边无量,常乐我净的涅磐境界。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如凡夫,不是心挂碍你的娇妻,就是挂碍你的金银财宝,故心生恐怖。一天到晚都担心娇妻跑了,金银财宝丢了。于是乎,吃不饱,坐不稳,睡不香。烦恼大如山,云何云开日出?见到净清法身如来?!
远离癫倒梦想,究竟涅磐。
什么叫远离癫倒梦想?
凡夫入生死轮回,不得解脱,不见本来面目的原因便是癫倒梦想太多。
癫倒梦想。
即是凡夫我执生私心,私心生贪心嗔心痴心,贪嗔痴三心化生千万种烦恼,这些烦恼即是癫倒梦想。
如想拥有三千佳丽,想亿万家财,想贵为帝王,想长生不老,想不劳而获、中特等奖,想当名人明星,诸如此类梦想妄想,何止千万?
此即我之私心所生贪嗔痴,贪嗔痴生千万亿癫倒梦想,迷失方向,乌云遮月,不见本来面目。
何谓涅磐?
涅磐即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减,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无生无死,非苦非乐,非善非恶,非明非暗的境界。
此涅磐境界,唯见道者知,非笔墨可形容,非语言能诠释。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谓三世诸佛?
此句有二义:
一:指十方佛刹的一切的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实现上那只不过是报身佛而已。
二:一念不生,见过不生不灭的法身佛, 此即是真正的十方三世诸佛。因自性本无远近,无开始无结束,云何十方与三世,此不生不灭的法身佛,便是十方三世诸佛法身。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段经文的大意是:
十方三世一切觉悟的诸佛如来,都是依智慧来悟道,依智慧来解脱一切烦恼,回归到不生不灭的,永恒的,至高无上、平等清静的涅磐境界。
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这经文的大意是:
智慧有如大神咒,无上咒,无法形容的、威力强大的咒,能除一切世上一切的苦,是真实不虚的。这段话几乎是完全白话的,并不难理解文字,但要理解他的意义,可不容易。
世上一切的苦,皆妄念所生。
如吾人,患有吾身,乃前生有执著,才会入胎生为人的。入胎的一念,堕入欲界的一念,乃贪嗔痴之妄念。但其中以贪色欲一念为最,故色欲是生死轮回的一个基本因素之一。
如吾人所有的烦恼,只要你想得出来,几乎都不开贪嗔痴三毒。
如想发财,叫贪财。想美女,叫贪色。想吃好吃,叫贪吃。想长命百年,叫贪生怕死。想当大官发大财,叫贪图荣华富贵。
又如想骂人,想发火,恨某某人,看某一不顺眼,诸如此类,叫什么?叫嗔。
迷恋女人,迷恋上网,迷恋看小说,诸如种种愚痴,堕落而执迷不悟,此即是痴。
此贪嗔痴三毒,化生世上千万种烦恼。这千万种烦恼叫什么?叫一切苦!如果你用智慧去观照,发现贪嗔痴三毒,发现六根六识六尘皆是虚幻不实,唯有涅磐为永恒,又何来一切苦。故说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真实不虚。
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菩诃!
请恕我无能,我不会解这一段。就算我会梵文也解释不了这段咒语,更何况我不懂梵文。
自古以来,咒语,又称陀罗尼(一般短的称咒,长的称陀罗尼)都是不译义,只译音的。但依咒音念,自会有无量功德,远离诸苦。
《<般若波罗密多心>讲义》到此即将结束。但结束前,我希望有缘读到此文的读者能以恭敬心去读,我虽非大师大居士大名人,但众生平等,佛性平等,没有人规定大师大居士大名人才可以学佛法,才可以开智慧。
六祖也说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
我一介山野俗人,无证无修,无悟无得,无功无德,一文不名,故不须要任何人恭敬,也不值得任何人恭敬。恭敬与毁谤,皆是虚幻不实的。
但我希望读者能认真读此文,尊重文章的深义,并希望此文能助君顿开智慧。
佛之境界,唯佛所知。我等初发心菩萨,虽有可成佛之性,但并不等于已成佛。讲义或有错漏,故我所语论,不做圣解,并欢迎斧正!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观自在菩萨诃摩萨!
南无舍利弗尊者!
南无玄奘大师!
南无一切金刚护法、龙天善神!
永乐居士莫棂鹰,
2010年1月22日谨记于上虞。
缘是镜中花 留在镜中死什么意思
原是镜中花,留在镜中死.只是镜中人,不懂镜人痴.
【译文】
让虚无的东西就留于虚无中吧..."镜中花水中月都是假的,让它死在镜中,留在镜子里吧"
虽然单单只是假象,但是我们是不会懂看镜子人的痴情的,也就是"当局者迷"的意思。
莫欢喜总成空喜乐喜乐暗中摸索水月镜花空中楼阁是什么意思?_百度...
喜乐喜乐,暗中摸索.水月镜花,空中楼阁.意喻郎君早已出现,只是暂时不清而已.衔石填海,抛珠弹雀,视而不见,反成耽搁.便是要勿要好高骛远,珍惜眼前之人.遇不遇,逢不逢,月沉海底,人在梦中,这最后一句却最是重要,与这郎君,非是遇见,非是相逢,若不仔细体察,便是有缘了亦不自知.这签虽是藏头露尾,归结起来却不外乎四句话:镜中姻缘非是空,会向瑶台月下逢.莫道冯唐几时老,犹是将军挽强弓
...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是什么意思?
“晶莹雪”指的是薛宝钗,“寂寞林”指林黛玉。
“山中高士”给人超脱凡尘之感,暗喻薛宝钗“冷”的特点。
“世外仙姝”既言林黛玉本是绛姝仙草。
本句话的意思大概指宝玉最终与薛宝钗白白相对(结为夫妻),而心中却想着早已仙逝的林妹妹。以[终身误]为曲名,可看出宝玉与宝钗的结合并非自愿,而使终身抱恨。
《终身误》的曲牌名是对宝、黛爱情悲剧的感慨。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此曲从贾宝玉婚后仍不能忘怀死去的林黛玉,写薛宝钗徒有“金玉良姻”的虚名,实则终身寂寞。
“空对”二句意指宝玉与宝钗虽为夫妻而缺少真正的爱情。山中高士,比宝钗,喻其清高、洁身自好。雪,“薛”的谐音,指宝钗,兼喻其冷。 宝玉与宝钗维持着夫妻相敬如宾的表面虚礼。案,有足的小食盘。宝玉对这样的生活始终不满,所以后面说“到底意难平”。
结了婚以后,贾宝玉总是念念不忘林黛玉,他真正爱的是林黛玉,所以“意难平”。你再对他恭敬,对丈夫服侍得怎么好,他也是“意难平”,他忘不了。《终身误》就是讲错误的婚姻,女子的错误婚姻。女子结了婚以后,终身就托付给丈夫了。因为薛宝钗最后被贾宝玉丢弃掉,贾宝玉去做和尚了,她变成了活寡,守寡,守空房。这是跟贾宝玉的心态有关系的,因为他爱的是林黛玉。从这首词中我们也看到,先是黛玉之死,然后才是金玉良姻。所以到金玉良姻的时候“俺只念”,我所想念的只是“木石前盟”。这个说明林黛玉已经死了,所以叫“终不忘”,我忘不了她。
...于归若炭冰 不依今日话 一定有祸根 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 :
不是自己 真正的婚姻 对象的人 ,就算迎娶到家了 ,也是好像 冬天里没有生火的碳 很凉 ,如果不听劝说 ,婚姻一定就会埋下隐患 。
算命的说我,没有正缘桃花,是什么意思?
在人生命运的长河中,有的人一生只有一次正缘,有的有两次,也有的三次或多次。已经遇到正缘的,出双入对,皆大欢喜!尚未遇到正缘的,苦苦寻觅。那么如果命中没有正缘桃花该怎么办呢?
命中没有正缘桃花怎么办
1、桃花位风水布局催旺桃花
子、午、卯、酉为桃花位,即正东、正南、正西、正北,皆为桃花位,凡家宅大门向寅、午、戌方位,即向东北偏东、向南、向西北偏西的,桃花位在东方,大门向申、子、辰方位,即向东南偏南、向西、向东北偏北的,桃花位在南方,大门向亥、卯、未方位,即向西北偏北的、向东、向西南偏南的桃花位在北方。
根据一个人所属的生肖,也可以找出其独有的桃花位,此桃花位只适用于家宅内属同一生肖的成员,每一生肖都分别属某一地支,鼠属子、牛属丑、虎属寅、兔属卯、龙属辰、蛇属巳、马属牛、羊属未、猴属申、鸡属酉,狗属戌、猪属亥。
凡生肖属鼠、属龙、属猴桃花位在西方;
凡生肖属马、属狗、属虎桃花位在东方;
凡生肖属鸡、属牛、属蛇桃花位在南方;
凡生肖属兔、属羊、属猪桃花位在北方;
先按自己的命卦找出八宅风水的桃花延年位,若此位还不便用作催动桃花,则次选生肖所属的桃花位,此位置也不便,则依门向地支找出的桃花位,此位置也不行,则最后才考虑青龙白虎方。
找出桃花位后,摆放花瓶及鲜花来催旺桃花运。不过在摆放花瓶的时候最好是在内部注入清水,再摆放一些百合花、水仙花等来提高桃花运的“浓度”。此外就是粉水晶等常见的装饰品,也有着不俗的催旺桃花效果。虽说鲜花所具有的催旺桃花运效果很好,但并不是所有的花卉植物都是和放置在家中桃花位上。像是有着尖刺、尖锐茎叶的植物如玫瑰、仙人掌等就不能够摆放在桃花位上,这些植物不仅无法带来好的桃花运,反倒是会形成煞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