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平衡还要补五行吗,怎么调节五行阴阳平衡
五行阴阳平衡
无戒学堂IP营打卡第141天,1249字,累计178662字
在中国主流文化中,“五行学说”是典型的平衡之说。
所谓“五行”,就是大家熟知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是世界的本源,它们相生相克,形成动态的平衡与统一。
“五行”这一说法,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出现,但真正将“五行学说”系统化、成为理论的,是战国时期阴阳学派的开创者邹衍。
他最开始提出这套学说,是为了解释人类社会的变化,推测历史的走向与王朝的兴衰。后来则渗透到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与易经八卦相结合,体现在风水、堪舆等各个领域。现在大家普遍接触或者熟悉的是用在给人取名字上。通过测算八字,看看无形是否平衡,然后再通过起的名字来补不足损有余。简单来说,比如五行缺金,咱们就起一个带金多的,像三个金的“鑫”字;五行缺木就叫“森”;缺水的叫“淼”等等,总之是要八字中五行平衡。
名字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五行平衡,什么都不缺,孩子才能平安喜乐的长大。可以说,这种“五行平衡才能平安”的理念,在中国人的思想里是根深蒂固的。
除了“五行”平衡之外,中国人还讲究“阴阳平衡”。
在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看来,阴阳是宇宙的根本存在方式,万事万物都有阴阳,而阴阳也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动力。阴阳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比如中医,通常会用寒热、虚实、表里来辩证地分析人的疾病,这些辩证关系的底层逻辑就是阴阳平衡。根据阴阳消长的原理,阴盛常引发阳衰,人会出现怕冷,手足冰凉,面色苍白等阳气不足症状;而阴虚则常引发阳亢,出现烦躁、失眠、口干、舌红等症状。
不仅诊断用到阴阳辩证之法,中医开的处方也是为了帮助患者最终恢复身体本来的平衡状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追求的是昼夜的平衡;安步当车、劳逸结合,追求的是动静的平衡;“冬吃萝卜夏吃姜”,则是追求寒热的平衡……
这些养生之道,看似是“常识”,其实是先人们总结出的天地运行和人体运转的道,其中阴阳平衡最为重要;之所以说是常识,就是因为这些观念早已深入每个中国人的内心。
今天有很多人节食减肥,只吃水果,不吃主食,这就是对阴阳平衡的违背。纵然可以从碳水、卡路里等诸多“科学”指标,去论证这样做的合理性;但是最终结果会给出答案,长此以往,气血虚弱,即便瘦下来也是对身体的折损与消耗。
在伦理方面,中国文化也强调阴阳平衡。女为阴,男为阳,阴阳二者对立统一,必须同时存在,并且相互调和,孤阳不生、孤阴不长。从这个角度讲,中国文化中的男女平权观念,不知道比西方早了多少年!
这一点放在如今,更有着十分积极、进步的意义。因为如今是一个女性意识觉醒的时代,这会让许许多多习惯了大男子主义和男权意识的人感到不舒服,但是面对女性的觉醒却又无可奈何。
而这来之不易的时代还仅仅处于自发状态,因为就连许多女性自身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方式,而只能延续几千年的男权社会的思维方式。不过,女性真正从思想意识层面觉醒、崛起的日子已经开始,虽然离自觉还有段距离,但毕竟已经开始。这个时代远比技术带来的改变还要深远的多得多。而这一点,我们从阴阳平衡的角度可以说,只是迟早的事。
我是男,87年农历7月30丑时生五行缺水,炉中火命,怎么补?
这个八字阴阳平衡,寒暖适宜,不需要补什么了。
命主丁火生于初春,余寒犹存,宜用木生火,始有生生不息之象,虽然缺水不忌,如果补水反而有害,除非是生在农历二三月火气渐旺时,才会考虑用水。八字不是缺什么就补什么的,乱补会害人的。
五行缺木羊宝宝怎么起名字 平衡阴阳补木属
五行缺木羊宝宝怎么起名字
列出新生儿四柱命局,根据四柱找出用神,喜神。
根据姓氏排列各种五格 数理,组合变化,同时,将四柱用神、喜神之五行转化为姓名学所规定五行之数理加入其中,按重要程度、先后顺序补在人格、地格、总格、外格,找出最佳配置。 另须注意,是补姓名五行数理,用偏旁,字意来补命局之喜用神次之,切记,重要的是数理(数理所代表的五行)。
在此步中,还需调整好天人地三才配置,尽量取吉配置且五行相生为佳。五格全吉最好,实在不好配,四格吉也可。
在此步中,选吉祥数理人名,女孩还需避开孤、独、寡及过刚之数理。
一般用三字姓名,即除去姓氏(包括复姓),名字为两字的,如黄启伦、温雅迪。避免使用二字姓名(减少重名;二字姓名,外格均为2凶数,且五行数理较偏重某五行,一般情况均不太吉祥)。随着时代的发展,起四字姓名也是一个新的趋势,应大力推广。
根据第二步可知名字第一字与第二字的笔划数为几,然后根据繁体字(以《康熙字典》或《取名专用大字典》为准)上(第一字)下(第二字)各排列两行,每行十几字即可。
将上下两排字相互组合几对,兼顾字义、字形及音韵几方面,并避开不良谐音,粗谷不雅等组合,选出最佳组合3~4个,供自己或客户选择。
选定小孩新名后,应将新名与此小孩四柱,均抄在一张白纸上,贴在小孩床头,大人可以多叫多念,以使新名尽早产生作用。小孩长大后,也要多写多用,作用便更加明显。
在五行中,要阴阳平衡必须掌握五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金,木,水,火,土。这五个东西必须平衡,任何一个多处都不行。
因为宝宝命中缺木,那么我们要想她将来前途一片光明,事业一帆风顺,我们就得从五行中的水下手,因为水生木。
所以在给起名字的时候,最好的名字就是:雅丽,霜霜,冰冰,雨露等这四个名字是带水的相当不错的名字。
那如果姓氏的五行和水恰恰相克的话,我们就直接得用带木的名字来给宝宝起名了。例如:小森,木子,葱儿等等都相当有意义的名字,希望家长酌情选之。
阴阳调和是什么意思?
平衡 稳定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辨证唯物的哲学思想。因此,古代医学家借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各种现象,并用以指导总结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这就逐渐形成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祖国医学理论体系。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古人把这种不断运动变化,叫做“生化不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对立统一的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则),万物之纲纪(一切事物都不能违背这个法则而存在),在变化之父母(事物的变化是由事物本身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杀之本始(事物的生成和毁灭都是来自于这个根本法则),神明之府也(这就是自然一切奥妙的所在),故治病必求于本(所以要想治好病,就必须从这个根本问题-阴阳上求得解决)”。阐明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生长、发展和消亡,都是事物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阴阳学说也就成为认识和掌握自然界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围,认为人体生理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也超越不出阴阳这个道理。因此,我们想要掌握疾病的发展过程,探求疾病的本质,从而获得满意疗效,就必须探求人体的阴阳变化情况。
阴阳的含意及普遍性:古代思想家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构成的。这两个方面就称为阴阳。
一般来说,阳代表事物具有动的、活跃的、刚强的等属性的一方面,例如,动、刚强、活跃、兴奋、积极、光亮、无形的、机能的、上升的、外露的、轻的、热的、增长、生命活动等。阴代表事物的具有静的、不活跃、柔和的、等属性的另一方面,例如,静、柔和、不活跃、抑制、消极、晦暗、有形的、物质的、下降的、在内的、重的、冷的、减少、肉体等。
当两件事物发生一定联系时,可以把它们分为阴阳。例如,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白天为阳,黑夜为阴……。
若是以一个动物为例,则它的肉体为阴,生命活动为阳;它内在的脏腑为阴,外露的皮毛为阳;它向下的腹为阴、向上背为阳……。
由以上例子说明,阴阳是指宇宙间万事万物,最基本的也是最高度的区别和概括。
二、阴阳变化的规律
阴和阳之间,并不是孤立和静止不变的,而是存在着相对,依存、消长、转化的关系。现分述如下:
(一)阴阳的相对性:阴阳是说明事物的两种属性,是代表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是自然界相互联系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如天为阳、地为阴;白天为阳、黑夜为阴;上为阳、下为阴;热为阳、寒为阴;阳电与阴电等。诸如此类,说明了不论任何事物,都是对立存在宇宙间的,但是,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必须根据互相比较的条件而定。就人体而言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就内脏而言,六腑属阳,五脏为阴;就五脏而言,心肺在上属阳、肝肾在下属阴;就肾而言,肾所藏之“精”为阴,肾的“命门之火”属阳。由此可见,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
(二)阴阳的互根:古代医学家称为“阴阳互根”。中医学有“阳根于阴,阴根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和“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等论点。意思是说,阳依附于阴,阴依附于阳,在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依存的关系――即任何阳的一面或阴的一面,都不能离开另一面而单独存在。以自然界来说,外为阳、内为阴;上为阳,下为阴,白天为阳、黑夜为阴。如果没有上、外、白天,也就无法说明下、内、黑夜。以人体生理来说,机能活动属阳,营养物质(津液、精血等)属阴。各种营养物质是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有了足够的营养物质,机能活动就表现得旺盛。从另一方面来说,营养物质的来源,又是依靠内脏的功能活动而吸取的。
以上说明二者是相互依傍、存亡与共的,如果没有阴,也就谈不上有阳。如果单独的有阴无阳,或者有阳无阴,则势必如《内经》所说:“孤阳不生,独阴不长”,则一切都归于静止寂灭了。
(三)阴阳的消长:指阴阳双方在对立互根的基础上是在永恒地运动变化着,不断出现“阴消阳长”与“阳消阴长”的现象,这是一切事物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例如:四季气候变化,从冬至春至夏,由寒逐渐变热,是一个“阴消阳长”的过程;由夏至秋至冬,由热逐渐变寒,又是一个“阳消阴长”的过程。由于四季气候阴阳消长,所以才有寒热温凉的变化。万物才能生长收藏。如果气候失去了常度,出现了反常变化,就会产生灾害。
临床上常常以阴阳偏盛偏衰(即阴阳消长)来说明临床的不同证候。例如,寒属阴、阴盛则见寒证,如受冷后出现的胃寒腹痛、腹泻等;热属阳、阳盛则见热证,如一般的急性肺炎、有高热口渴、皮肤红等急性热病症状。有些虚弱的病症,其发病机制不是因为阴或阳的偏盛,而是因为偏虚。如果某脏腑的阴偏虚,称为“阴虚”,此为阴消,“阳”相对的突出,因为热属阳,故阴虚见热证。这种现象称为“虚热”。如果某脏腑的阳偏虚,此为阳消,称为“阳虚”,此时“阴”相对突出,因寒属阳,故阳虚见寒证,这种现象称为“虚寒”。
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常处于相对平衡的,如果“消长”关系超出一定的限制,不能保持相对的平衡时,便将出现阴阳某一方面的偏盛偏衰,导致疾病的发生。
(四)阴阳的转化:指同一体的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当其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其双方可以各自向其相反方面转化,阴可以转为阳,阳可以转为阴,称之为“阴阳转化”。
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程的话,则转化便是一个质变的过程。《素问》所谓“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极”时,便有可能向热的方向转化,热“极”时,便有可能向寒的方向转化。如某些急性热病,由于邪热极重,大量耗伤机体正气,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可以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一派阴寒危象,这种病症变化,即属由阳转阴。若抢救及时,处理得当,使正气恢复,四肢转温,色脉转和,阳气恢复,为由阴转阳,病情好转。此外,临床上常见的各种由实转虚,由虚转实、由表入里、由里出表等病证变化,也是阴阳转化的例证。
三、阴阳在医学中的应用
(一)阴阳与人体解剖部位的关系:根据上述之外为阳、内为阴;上为阳,下为阴;背为阳,腹为阴的规律,则人之皮毛在外为阳,脏腑在内为阴;头在上为阳,足在下为阴。
(二)阴阳与人体生理的关系:人体的健康与否,决定于阴阳的是否调和,如《内经》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摄取饮食后,经过脾、胃的腐熟运化,将营养物质运送至全身各处,使肉体增长强壮、使生命活动力旺盛。食物消化后有形的废料,由前后二阴排出。人体之阴阳若是保持在平衡的情况下,人体就健康。
(三)阴阳与人体病理的关系:人体阴阳失去平衡后,就会表现出各种症状来,古人对症状的分类,也是用阴阳来代表和说明的。阳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发热、口渴、脉数(快)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热(即阳)证。阴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不发热,口不渴、手足冷、脉迟(慢)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寒(即阴)证。这就是《内经》所说的:“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另阴阳偏衰,是指阴或阳低于正常水平的失调,其一方低于正常水平,而另一方保持正常水平,或双方都不同程度的低于正常水平,故出现虚证。阴不足,阳正常则阴虚生内热;阳不足,阴正常则阳虚生外寒;阴阳双方都不同程度的不足,则虚寒、虚热并见或阴阳两虚。这就是“内经”所说的“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阴阳两虚”证。
(四)阴阳在诊断上的应用:阴阳是诊断的总纲。疾病虽然很多,但其属性不外阴阳两类,如从疾病发展部位来看,不在表(阳),就在里(阴)。从疾病性质来看:热证(阳),寒证(阴),从疾病发展趋势来自看:实证(阳)虚证(阴)。总之,阴阳可以概括疾病的属性。
(五)阴阳在治疗上的应用:中药种类甚多,但就其性能不外阴阳两类,从药性来看:寒、热、温、凉、温热属阳,寒凉属阴。从治疗上总原则是“调整阴阳,以平为期”,这就是治疗的基本出发点。针对阴阳盛衰,采取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使阴阳偏盛偏衰的异常现象得到纠正,恢复其相对平衡状态。中医常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的治疗原则,促使失调的阴阳重新恢复到相对的平衡。临床上借药性之偏,来纠正人体阴阳之偏,使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临床具体用法:①阳虚和阴胜则寒,治法:寒者热之(用热药);②阴虚和阳胜则热,治法:热者寒之(用寒药);③正气不足,治法:虚者补之;④邪气偏胜,治法:实者泻之;⑤阴不足、阳偏亢,治法:滋阴潜阳;⑥阴阳两者均不足,治法:滋阴助阳(阴阳双补)。 简单地说.阴阳平衡呀.
阴阳的概念起源于古代中国人的自然观察,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相互矛盾又相互关联的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冷热等。
得出阴和阳代表所有事物最基本的对立面的结论,阴阳互补也是一种量变,阴阳转换是一种质变,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融合、相互转化。
扩展资料: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古代医学科学家利用阴阳和五行理论来解释人体的各种生理和病理现象,和用它来总结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逐渐形成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上,阴阳和五行理论。
中医的阴阳调和是怎么回事?
阴阳调和就是指,这个世界上有阴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不固定,但两者是可以转化的。阴阳相互制约,“阳”是火,那“阴”是水。在正常情况下,两者是平等的,也维持这世界的平衡。如果一方减少,另一方将获得相对优势。如果“阳”代表热,“阴”代表冷,那么阳虚会感冒,阴虚会很热。 那我们怎么做的阴阳调和呢?
首先,人们应该适应阴阳的自然变化,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调整。全年阐述了的阴阳变化是万物生长的基础,它符合生物活动的自然规律。遵守这个规律人们将健康无疾,还会长寿。否则,人们将会面临灾难。
二是要了解人体的基本功能,如肾是我们身体中很重要的器官,是人类生命活动的起源。脾脏是后天的基础,是气血生化的源泉;健康的生活必须依赖于肾脏提供的动力以及脾胃对营养素的持续供应。 所以,了解身体的基本功能还是很有必要的。
三是要充分利用调整阴阳的方法,保持阴阳平衡。阴阳的相互依赖和变化是绝对的,但它们的平衡是相对的。如何保持阴阳之间的相对平衡已成为健康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应该符合当时阴阳变化的规律。如果人体的阴阳失去相对平衡,身体就会产生各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这时,由于我们缺乏专业知识,有必要向医生寻求帮助为我们调整,实现阴阳之间的相对平衡,即“阴阳调和”。
中医的阴阳调和是让我们身体的阴气和阳气达到一个平衡的程度。比如说女性,如果阴气偏少就会长胡子,体毛也会特别的旺盛。而男性如果阴气比较重,声音就会有点像女生一样。因为中医有点像道家的学说,他们讲究阴阳调和,如果人的身体阴阳失调了,那么就会出现身体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