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脉针口诀,五行脉法如何号脉
有关把脉的口诀
春季脉稍弦,夏季脉稍洪,长夏脉稍缓,秋季脉稍浮,冬季脉稍沉。你说的那个口诀我不知道,把这个五行归类表给你截过去,希望对你有用。这个表竖着去记,横着去用。
太乙五行针是什么针法
就是一种针灸手法,一般这种手法都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大部分都秘而不传或者只是书上记载。其中此类针法都会配有独门的穴位搭配、和补泄手法。例如:归灵八法、鬼门十三针等等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口诀
700多个人看了你的问题,都没人回复。说明这个事物的八卦五行属性没有口诀,靠经验和死记。
针灸24总歌诀是什么?
这里非常详细,想了解一定要看哟
★天秤座的总论★
★阳性、风象星座,守护行星:金星★
天秤座大多目光柔和、鼻子略尖、嘴巴宽阔但唇型优美,头发柔而细软,颈部线条优雅,五官细致,整体长相给人协调的印象。
★神话由来★
是希腊神话里女祭司手中那个掌管善恶的天秤飞到天上而变成的。大约西元前二000年此星座和巴比伦主宰生死的审判有关,天秤是用来衡量灵魂的善恶之用。
★优点★
外型高雅、擅长交际,个性平易近人、注重罗曼蒂克的浪漫情调、为理想主义者,具有迷人的性格特徵,对和谐而愉快的生活环境十分珍惜。
★缺点★
容易生气,个性轻浮、善变,做事犹疑不定、优柔寡断而难以做下决定,喜欢卖弄风情,对事情没有主见,容易受骗。
★性格★
天秤人心地善良,有古道热肠和仁心,富同情心而看重感情,处事力求公正与中庸,不愿偏激。诚实温和,是个理想主义者,生性浪漫,有自我牺牲的倾向,个性坚强、聪明、前进、具有灵活而好质问的脑子,常有非凡的构想。
此星座的人不喜欢争执,所以容易赢得别人的好感,为了避免争执和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天秤座的人喜欢采取避重就轻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他们最不好的缺点是优柔寡断。「船到桥头自然直」的观念根深蒂固,因而遇到棘手的麻烦时,总是一拖再拖,甚至来个相应不理。天秤座的人容易给人懒散的印象,不过其实真正的他并不像外表那麽柔弱,一旦目标确定时,欲望会变得非常强烈,只是因为内心的犹豫不定而导致外表的懒散。天秤座的人在还没采取行动之前常显得满不在乎,可是一旦打定主意,则勇往直前,故而多半都能得到他所想要的。
天秤座的人天生好客,并且也擅长社交活动。他的家总是布置得美观而舒适,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受。
他们天生有表现欲,喜欢成为众人目光的焦点,并要求别人给予热烈的反应和激赏。此星座的人最常抱怨:「我对他这麽好,他竟然如此待我,实在没有良心。」在天秤座的心目中,永远有一个天秤,在衡量着他的施与回报是否能够维持平衡。
★心智表现★
天秤座的人,是美的追求者,审美眼光很高,讨厌粗俗的东西。他们特别讨厌和人争吵,此星座的人给他人的第一印象总是很好,因为他们天性知道取悦他人的方法,而且他们本身也相当懂得待人接物的礼貌。他们是无缺点的「优雅派」,深知礼仪,不论何时都带着温煦的笑容;不管遇到何事都不会失去原有的冷静和成熟,最忌讳摩擦与纠纷的发生。
天秤座的人生性乐观,喜欢呼朋引伴,这种不甘寂寞的个性往往是精神上最大的弱点,无论是工作上、日常生活,甚至连脑力活动都需要同伴共同分享。就如这星座的表徵『天秤』所象徵的平衡关系,他们在待人处事方面也经常带有爱恨分明的色,不是将尊敬、爱慕集中於一个人身上,就是对另一人产生极端的不满或憎恶。
只要是跟自己无关的事,天秤座都能给予公平客观的判断,然而一旦碰上切身的问题,他的天秤就左右摇摆,难以决定,甚至心情恶劣,乱发脾气。天秤座的人所以会显得没有主见,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事先对可能面临的困难早已了然於心,而不知道该从那一点着手。他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并且会设法对弱者给予一臂之力,让公道得以伸张(不过却不希望卷入其中)。他的直觉通常很灵,偶尔也能够发挥力量,帮助他解决事情。
因为天秤人意志薄弱,易导致犹豫不决,所以当一件事经过分析多次后,一定要下结论,莫再犹疑。天秤人应该学习自作主张的能力,否则很容易受别人的左右,而变得没有主见。水星的位置在处女座时,这种缺点可望纠正,若是水星在天秤的位置,这种缺点会更加明显(因水星是智慧之星,控制知觉力、判断力、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沟通等所有的精神能力)。
天秤座是和平主义者。不得已而与他人陷於敌对关系时,也会抑制感情,以冷静的态度来解决,绝对不会生气或强硬坚持自己的主张。对事情不会拘泥或偏袒,其行动不会太过大胆也不会过於慎重,思考有弹性,能接受各种的意见,情绪方面也很平稳,不会随便露出情感起伏。应对得体、举止优雅,公正而不偏不倚,因此团体中常扮演仲裁者的角色。
★爱情★
天秤座的人很难有发诸於情的恋爱。不甘寂寞的个性,使他常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接受了别人的感情。若要进一步了解此星座的情感动态,金星的位置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天秤座可能是十二星座中最需要「伴」的,以其代表图型而言,均衡性为其重视的程度,不言可喻,故而寻找一个终生的好伴侣,对天秤人而言,更是重要,他们渴望共享快乐幸福的伙伴,且因其重视朋友,所以对伴侣的交友则不会做无理的嫉妒。但因其非常挚爱所爱的人,须注意不要让太敏感的天性,使你对亲近的伴侣过份挑剔,应多问问伴侣的感受,以减少因疏忽而积下的怨尤。可能有爱情和婚姻方面的失意。
★事业★
天秤座的人适合从事任何工作---肮脏、气氛不佳的工作环境不包括在内。他们天生具有艺术细胞和创造力,有令人激赏的音乐及艺术天才,假使能控制对享乐的沈溺,必可获致此方面的成功。在医学和慈善事业方面亦有卓越的才能。天秤座所特具的机灵和外交手腕,使他们很容易成为站在时代尖端,而又受到欢迎的人。
天秤座的人不善独处,工作上也适合和人合作,而不适合独挑大梁。如果想经商的话(他们具有商业头脑,却狠不下心给竞争者致命的打击),多半会和人合夥。虽然在工作方面会尽心尽力分担起另一半的责任,合夥人却要当心他有挥霍无度的习性。他们很适於艺术或职业生涯,但不宜於生意方面的追求,购买值钱的东西时,要谨防受骗。若太关心别人的利益,可能会损及自身的利益,要避免在生意或私事方面做不必要的冒险,可能会由於受欺骗而遭致损失。在牵涉到重要文件之签署时,要格外小心。
★父母★
感情丰富的天秤座父母喜欢有礼貌、感情充沛的小孩。天秤座的父母虽然也会管教孩子,但很少惩罚,久而久之,所有的训诫自然被当作耳边风了。此星座的人和子女间关系融洽,尤其是天秤座的母亲,总不惜以昂贵的花费,将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万一遇到顽皮捣蛋或是不修边幅的孩子,可就让作母亲的大摇其头了。
★子女★
管教天秤座的孩子时应该灌输他自作决定的观念,而不要养成事事依赖父母、兄姊的习惯,此外也要培养他做事情有始有终的个性。课馀父母应该鼓励他们发展艺术方面的兴趣,特别是音乐或是舞蹈方面的才艺。天秤座的孩子懂得利用天生讨喜的个性博取好感,他们随和、友善,在学校中并不需要操太多心。他们对学校生活不会有适应上的困难,不过或许会因师长的偏爱而遭致顽皮孩子嫉妒性的欺侮。
★天秤座的幸运事物★
幸运日礼拜五
幸运宝石贵橄榄石
幸运色青蓝色
幸运数字6,9
幸运地点社交活动的地点
参考网站http://horoscope.diy.myrice.com/zodiac07.html 星座网
把脉的沉浮、表里、阴阳怎么判断?
“浮”、“沉”在《内经》中已有记载,《难经》、《伤寒论》上也都有所论述。它们反映脉位。所谓脉位,就是用手指端去切脉所觉察出的脉搏表现最明显的部位。“浮”是指用手指轻按就可觉察脉搏、重接反而减弱的脉象,主要表明病在“表”,常见于外感病初起,机体和外界致病因素(外邪)相杭争于肌表。在生理病理上,这多由心搏排血量增加、血循环加速、血管弹性阻力降低、挠动脉充盈度增大所致。相反,“沉”却是指轻按不能觉察、重按才能察清胁脉象,主要表明病在“里”,阳气衰微,常见于心脏病患者。在生理病理上,这多因心搏排血量减低、血压下降、末梢动脉血减少、血管弹性阻力增加所形成。
“迟”、“数”是《内经》等古典文献早有记述的脉象。这两种脉象反映脉搏的速率。“迟”脉是指一息脉跳四次以下(每分钟不足六十次),表明病属“寒”性,机体气血运行不正常。现代医学研究,它在生理病理上多因迷走神经兴奋增高、心房心室传导阻滞等心脏的变化所形成。“数”脉和它相反,它快于正常脉跳而呈一息五次以上(每分钟丸十次以上),常见于“热”症,主要反映机体功能亢进等情况。
“代”脉反映脉搏的节律。《内经》已有记述。《脉经》说它是跳动几次之后中止几次再跳的脉象。这是一种慢而有规则间歇的脉,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二联脉、三联脉、四联脉,多见子代谢机能发生障碍的心脏病人、严重心力衰竭或机体讥能陷于危极时期的病人。《内经》指出这种脉说明脏气衰弱,和现代医学的说法一致。
“滑”、“涩”主要表现脉波形态,就是脉搏升降速度的异常变化。“滑”脉在《内经》中已有记述,《脉经》中描述为往来“流利展转”,唐代名医孙思邈说它“如珠之动”。这种脉常见于痰喘咳逆、蓄血、实热等症。在生理病理上,多因代谢旺盛、血管舒缩都快、血流通畅等情况所形成,常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动脉硬化等症。妇女妊娠三个月后,因血容量和排出量增加、血流加速等因素,常有“滑”脉,不属病脉。古代中医就认识通过察脉可判断妊娠,是有一定道理的。“涩”脉正好相反,是脉搏来去艰涩的脉象。这种脉“往来蹇滞,行而多碍”,《内经·脉要稍微论》中说“涩则心痛”。这种脉有虚实之分。虚的多表明气血亏损,实的多表明有气、食、痰等阻滞脉道,气血运行不畅。在生理病理上,这主要是由于心脏排血量减低、血流减慢等情况所形成,常见于贫血、失血以及心机能不全等症。
古人还总结有“诸病宜忌脉”,如“中毒宜洪大,忌细微;腹内有蓄血宜弦滑,忌弱小:中风宜迟浮,忌急实大数;”等等。还总结有“脉象常见主症”,如“沉脉为里,有力为里实,无力里虚;沉紧冷痛:沉缓寒湿:沉迟病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气郁;”等等。这些对于诊断上辨别病因、病症类型、病症的机转和预后等等,都是有价值的。
当然,脉诊不能代替一切诊断手段。《内经》、《伤寒论》也早已指出,切脉必须配合全面观察,主张“四诊”(望、闻、问、切)合参,进行辨证论治,反对只靠脉诊一项来断定疾病。
我国脉学的外传
据历史记载,我国古代脉学很早就已经传到国外。隋唐时期,《内经》、《脉经》等书已经传到附近国家如日本等。①以后又传到阿拉伯。据研究,古代阿拉伯名医阿维森纳(约980—1037)的巨著《医典》中的脉学,明显受我国脉学影响。公元十四世纪,我国脉学传到波斯,当时波斯的一部载有中国医药的百科全书中,就包括脉学,并且特别引述了《脉经》和它的作者王叔和的名字。十七世纪来中国的那稣会传教士波兰人卜弥格(1612—1659)曾经把《脉经》译成拉丁文,于公元1666年出版,并附有铜版,描述我国脉法。值得特别提出的是英国著名医学家芙罗伊尔(1649—173)受我国《脉经》的影响而研究脉学,并且发明一种给医生用的切脉计数脉搏的表。他还写了一本叫做《医生诊脉的表》,于公元1707年在伦敦出版。他的著述和发明被西方认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十七世纪以后,西方译述我国古代脉学著作达十多种。 中医把脉基于中医的经络理论,如果说曾经中医的把脉都是基于几千年的经验和临床心得,那么到今天中医的经络学说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已经有电脑经络检测系统了。
经络系统分布人体全身,有运行气血、反映病候等功能。因此,经络理论是中国传统医学临床辨证识症和治疗的主要依据。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联络、运输和传导的体系。经,有路径的含义,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
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以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针灸临床治疗时的辨证归经,循经取穴,针刺补泻等,无不以经络理论为依据。《灵枢·经别》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说明经络对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多少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各科的诊断与治疗,其与针灸学科关系尤为密切。
经络学说是我国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不断观察总结而逐步形成的。根据文献分析,其形成途径如下:①“针感”等传导的观察:针刺时产生酸、麻、重、胀等感应,这种感应常沿着一定路线向远部传导;②腧穴疗效的总结:主治范围相似的腧穴往往有规律地排列在一条路线上;③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某一脏器发生病变,在体表相应部位可有压痛、结节、皮疹、色泽改变等现象,也是发现经络系统的途径之一;④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古代医家通过解剖,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内脏的位置、形态及某些生理功能,观察到人体分布着很多管状和条索状结构,并与四肢联系,观察到某些脉管内血液流动的现象。
脉诊(切诊之一)是四诊的核心技术,是从事中医的人士必须掌握的,其余诸诊都是为验证脉诊服务的,这个叫做“脉症互证”,也就是说,只靠把脉就可以看病,而只用其他三诊方法就不能准确看病。脉诊的功能和效果已经为千年的中医社会实践严格检验证实,人们也一直在使用脉诊技术诊病。中医把脉的方法是:用中间三个手指定位在寸、关、尺三部上,依次测出浮、中、沉三候脉象,一只手测三部九候,双手共测六部十八候,测得“沉浮迟数”二十八脉象。二十八脉象全面反映了经络六气的阴阳五行性能及其来源,因此根据六部脉象就可以看病和处方配药,就可以知道得的是什么病、病在哪里、病的症状、病因、治疗方法、预后、用什么药等等结果。中医脉诊技术提供了测量经络六气信息(二十八脉象)的方法,是现有中医和西医诸诊术中功能最全面的诊术,可以诊知所有的病气等生命信息。根据脉诊理论,古人还发明了“悬丝诊脉”的方法。例如:“测得左手寸脉强而紧,主中虚心疼;关脉涩而缓,汗出肌麻;尺脉芤且沉,小便赤而大便带血。右手寸脉浮而滑,内结经闭;关脉迟而结,宿食留饮;尺脉数而牢,烦满虚寒相持。综合上面六部脉象就可以知道是得了因为受到惊恐忧思所致之宿食重症。按照中医理论处方配药服下,即刻泻下宿食病根(积在腹内三年的粽团脓血),患了三年的危重病马上就好了”(例见易学科普名著《西游记》第68-69回记载)。经络六气形成了一切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知道了六气信息也就知道了六气所导致的现象,就知道了一切生命信息,包括身体和意识信息。几千年以来,中医一直是用手指把脉的,靠的是医生的感觉和经验,脉象如何只有医生自己知道,十分主观抽象难懂难学。而且由于手指的灵敏度不能够感应到脉搏的细微变化,无法了解意识活动等信息
道教的阴阳五行学说是什么?
阴阳五行
五 行 之 说 始 自 尚 书 , 阴 阳 之 说 , 始 自 周 易 而 皆 大 行 於 春 秋 战 国 的 阴 阳 家 ; 兹 先 述 五 行 :
尚 书 洪 范 篇 内 说 : 武 王 克 商 後 , 往 见 商 朝 贤 臣 箕 子 , 箕 子 向 他 贡 献 出 九 条 治 国 的 方 略 ( 书 称 「 洪 范 九 畴 」 ) 其 中 第 一 条 就 称 为 五 行 ( 书 称 初 一 曰 「 五 行 」 ) : 一 曰 「 水 」 , 二 曰 「 火 」 , 三 曰 「 木 」 , 四 曰 「 金 」 , 五 曰 「 土 」 。 然 後 分 述 五 行 的 性 质 :
( 一 ) 「 水 」 曰 润 下 ─ ─ 雨 水 , 山 水 , 河 水 皆 向 下 流 , 湿 润 入 土 , 以 生 万 物 。
( 二 ) 「 火 」 曰 炎 上 ─ ─ 火 向 上 升 , 产 生 炎 热 , 大 则 为 火 山 , 爆 发 生 土 地 , 小 则 为 百 姓 日 用 所 需 。
( 三 ) 「 木 」 曰 曲 直 ─ ─ 树 木 不 是 曲 就 是 直 , 象 徵 真 理 与 非 真 理 , 人 民 观 象 於 木 以 分 事 态 之 曲 直 。
( 四 ) 「 金 」 曰 从 革 ─ ─ 古 称 金 为 铜 , 以 铜 铸 器 日 求 改 良 , 精 益 求 精 ( 革 ) 。
( 五 ) 「 土 」 爰 稼 穑 ─ ─ 土 地 生 各 种 农 产 品 以 养 人 。
洪 范 又 继 续 说 五 行 各 有 味 道 :
( 一 ) 润 下 ( 水 ) 作 咸 。 ( 咸 入 肾 )
( 二 ) 炎 上 ( 火 ) 作 苦 。 ( 苦 入 心 )
( 三 ) 曲 直 ( 木 ) 作 酸 。 ( 酸 入 肝 )
( 四 ) 从 革 ( 金 ) 作 辛 。 ( 辛 入 肺 )
( 五 ) 稼 穑 ( 土 ) 作 甘 。 ( 甘 入 脾 )
先 秦 道 家 与 阴 阳 家 也 承 认 五 行 是 构 造 自 然 的 元 素 , 於 是 把 五 行 的 活 动 变 为 相 生 及 相 克 , 并 加 时 间 的 循 环 , 便 成 为 阴 阳 五 行 家 , 周 末 时 邹 衍 倡 之 於 先 , 汉 初 诸 儒 具 体 於 後 , 他 们 按 照 自 然 现 象 定 出 五 行 相 生 相 克 :
五 金 克 木 ─ ─ 木 斗 不 过 斧 ( 金 )
行 木 克 土 ─ ─ 树 木 的 根 固 定 泥 土
相 土 克 水 ─ ─ 水 来 土 淹 , 土 堤 防 水
克 水 克 火 ─ ─ 救 火 现 象
火 克 金 ─ ─ 铸 铜 成 器
五 金 生 水 ─ ─ 铜 镜 凝 结 空 中 水 气 变 成 露 珠
行 水 生 木 ─ ─ 草 木 赖 水 份 以 生 长
相 木 生 火 ─ ─ 烧 木 柴 生 火
生 火 生 土 ─ ─ 地 震 喷 火 , 生 成 新 土 地
土 生 金 ─ ─ 一 切 金 属 自 土 中 出
上 述 这 些 现 象 受 时 间 的 转 变 而 影 响 , 每 年 每 月 每 日 每 时 都 有 不 同 , 因 而 便 把 阴 阳 ( 时 间 转 变 ) 配 合 到 五 行 来 。
早 在 三 千 年 前 , 我 国 的 天 文 学 家 已 经 测 定 了 太 岁 ( 木 星 ) 的 运 行 , 和 每 年 冬 至 、 夏 至 的 确 定 时 间 , 从 而 分 出 四 季 和 纪 时 的 天 干 地 支 。
每 年 农 历 十 一 月 的 冬 至 节 ( 太 阳 直 射 南 回 归 线 ) 太 阳 开 始 北 移 , 日 渐 长 , 夜 渐 短 , 称 为 一 阳 生 。
每 年 农 历 六 月 的 夏 至 节 ( 太 阳 直 射 北 回 归 线 ) , 太 阳 开 始 南 移 , 日 渐 短 , 夜 渐 长 , 称 为 一 阴 生 。
把 一 年 时 间 分 作 两 份 , 冬 至 开 始 至 夏 至 之 前 为 阳 , 夏 至 开 始 至 冬 至 之 前 为 阴 ; 这 是 阴 阳 划 分 之 始 , 一 年 如 此 , 一 日 之 间 白 昼 为 阳 , 黑 夜 为 阴 , 午 前 为 阳 , 子 前 为 阴 ( 见 周 易 十 二 辟 卦 ) 。
时 间 上 阴 阳 相 对 , 推 而 广 之 , 物 质 亦 是 阴 阳 相 对 , 而 物 质 是 五 行 生 克 所 成 , 故 阴 阳 与 五 行 乃 成 为 一 体 。
阴 阳 五 行 既 是 自 然 的 构 成 元 素 , 而 道 家 以 研 究 自 然 为 目 的 , 於 是 把 五 行 阴 阳 支 配 在 一 切 物 质 上 ; 兹 先 言 人 体 的 五 行 ─ ─ 阴 阳 家 以 为 「 人 」 是 自 然 界 中 的 精 英 结 合 而 生 , 故 人 实 即 自 然 的 具 体 , 例 如 :
人 有 毛 发 , 自 然 有 草 木 ; 人 有 双 目 , 自 然 有 日 月 ; 呼 吸 为 风 , 挥 泪 成 雨 ; 骨 为 山 , 血 脉 为 河 流 等 , 谓 之 天 人 合 一 , 汉 初 诸 儒 盛 宗 之 。
道 教 采 其 说 , 合 阴 阳 儒 术 以 为 炼 丹 炼 气 的 根 据 , 当 时 中 医 皆 先 习 儒 术 , 旁 及 阴 阳 五 行 , 而 研 究 阴 阳 五 行 之 学 以 道 教 为 最 精 , 故 中 医 学 说 亦 以 阴 阳 五 行 为 主 , 著 书 立 说 皆 道 教 言 , 於 是 学 中 医 者 皆 知 : 五 脏 属 阳 , 肝 属 木 , 肾 属 水 , 肺 属 金 , 心 属 火 , 脾 属 土 。
六 腑 属 阴 , 肝 以 胆 为 腑 , 肾 以 膀 胱 为 腑 , 肺 以 大 肠 为 腑 , 心 以 小 肠 为 腑 , 脾 以 胃 为 腑 , 腑 脏 相 连 , 有 病 互 相 影 响 。 六 腑 中 有 三 焦 一 腑 , 将 人 身 分 为 上 、 中 、 下 三 段 , 不 属 五 脏 。
依 五 行 相 克 之 说 : 肝 ( 木 ) 克 脾 ( 土 ) ; 肾 ( 水 ) 克 心 ( 火 ) , 肺 ( 金 ) 克 肝 ( 木 ) , 心 ( 火 ) 克 肺 ( 金 ) , 肾 ( 水 ) 克 心 ( 火 ) 。
中 医 即 以 上 述 理 论 去 治 病 , 例 如 胃 痛 由 於 肝 强 , 以 木 克 土 ( 脾 胃 属 土 ) , 故 治 胃 痛 多 用 平 肝 之 药 , 而 不 多 用 止 痛 之 药 。
道 教 炼 气 、 炼 丹 , 讲 求 心 肾 相 交 , 谓 之 水 火 既 济 , 亦 谓 之 坎 离 相 交 。 自 魏 伯 阳 著 《 周 易 参 同 契 》 , 以 周 易 八 卦 , 加 入 阴 阳 五 行 之 说 , 於 是 阴 阳 、 五 行 、 八 卦 成 一 综 合 体 , 为 道 教 主 体 之 学 , 八 卦 中 间 的 太 极 , 内 分 阴 阳 , 外 围 八 卦 , 按 八 方 排 列 :
坎 ( 、 水 ) 北 方 ; 离 ( 、 火 ) 南 方 ;
震 ( 、 雷 ) 东 方 ; 兑 ( 、 泽 ) 西 方 ;
巽 ( 、 风 ) 东 南 ; 乾 ( 、 天 ) 西 北 ;
坤 ( 、 地 ) 西 南 ; 艮 ( 、 山 ) 东 北 。
堪 舆 家 以 八 卦 八 方 配 合 二 十 八 宿 , 廿 四 节 气 , 六 十 四 卦 ( 八 卦 重 叠 ) 等 组 成 罗 盘 以 定 吉 凶 。 星 相 家 以 五 行 八 卦 为 根 据 以 定 命 相 。 占 卜 家 以 五 行 八 卦 为 根 据 以 判 未 来 。 各 家 皆 以 道 教 学 说 为 依 据 而 成 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