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轮回怎么算,60年一轮回怎么计算的
多少年是一个轮回?
一个轮回是六十年
一甲子60年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天干
子 丑 寅 卯 晨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地支
天干 周而复始 ,地支 跟随着循环往复 一一对应 你会发现 每间隔60年 一循环……
补充 去这里看看……
http://baike.baidu.com/view/3241268.htm
年历60年一轮的具体说法是什么?
中国农历以干支纪年,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行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曾四五位申酉戌亥) 第一年甲子年 第二年乙丑年 依次类推。从第一个甲子到第二个甲子之间正好60年。所以60年一个轮回。也称一个甲子。
具体的给你排出来,你看看: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 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 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天干地支纪年法中为什么是60年一个轮回,而不是120年,请解释的详细些...
干支(gānzhī)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
分析如下:
1、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
2、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天干和地支这样组合完,开始新的一轮时正好是六十年,所以是六十年一个轮回。
扩展资料
干支纪年传说出自黄帝时代。实际是萌芽于西汉初,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以后。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可是,这就是岁星纪年, 岁星是颗真实的天体所以用岁星所在纪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
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岁星约85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刘歆提出)。此时,干支纪年也有使用,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
由此知,西汉时期的干支纪年存在与太岁纪年转换的一些混乱。到东汉时,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在太始二年表面一样。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从此干支纪年固定下来,并一直延续至今未再混乱。
但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纪日的表现方式起源于夏代,商周沿袭,在殷墟商代考古发现过六十甲子表的牛骨残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干支纪年法
一个轮回是六十年吗?轮回到底是什么?
古代按天干地支纪年方法,60年是一个循环。
天干地支纪年法中为什么是60年一个轮回,而不是120年,请解释的详细些...
干支(gānzhī)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
分析如下:
1、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
2、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天干和地支这样组合完,开始新的一轮时正好是六十年,所以是六十年一个轮回。
扩展资料
干支纪年传说出自黄帝时代。实际是萌芽于西汉初,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以后。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可是,这就是岁星纪年, 岁星是颗真实的天体所以用岁星所在纪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
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岁星约85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刘歆提出)。此时,干支纪年也有使用,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
由此知,西汉时期的干支纪年存在与太岁纪年转换的一些混乱。到东汉时,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在太始二年表面一样。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从此干支纪年固定下来,并一直延续至今未再混乱。
但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纪日的表现方式起源于夏代,商周沿袭,在殷墟商代考古发现过六十甲子表的牛骨残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干支纪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