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行基础理论,中医五行讲解
中医五行学说的基础是什么?
用五行描述人体五脏系统,也就是木、火、土、金、水相对应肝、心、脾、肺、肾的功能和关系。
中医里的五脏也是个功能概念(称为藏象),但并不限于具体的解剖上的五脏。在《皇帝内经》里讲到的脏腑,是五行在人体中的化身,所以,在中医里懂五行才能辨证去谈脏腑。
扩展资料
人所得的各种病,分为外感、内伤两个方面。
外感是六淫的风、寒、暑、湿、燥、火从经络侵入所表现的症候,如果没有及时的治疗最终也会侵入到归脏腑;
内伤,就是指脏腑的病。脏腑的病征就要根据五行的定律去断症施治,所以使用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来辨证施治,这就是内伤杂病的辨症的规矩,还要根据中医君臣佐使的配伍理论,和中草药的药性相结合来作为治疗和开具处方纲领。
中医五行的基本概念是什么?求大神解答!
五行相生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相生关系又称之为"母子关系。"中医最基础的理论就是“阴阳五行”学说了,对中医有兴趣的人可以先从“五行”学说学起,下面就来介绍“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五行概念源于生活中五种具体的物质材料,但作为哲学上的五行是从五种具体的物质材料中抽象出来的五种物质属性,不再是指具体的五种物质。五行特性如下:
木:生长、生发、条达、舒畅
火:温热、升腾、明亮
土:生化、承载、受纳
金:清洁、清肃、收敛
水:寒凉、滋润、下行
在中医学中,人体中的肺、肝、肾、心、脾五脏,分别被定为金、木、水、火、土五行所属,注意这里的五脏也是个功能概念(称为藏象),并不限于具体的解剖上的五脏。在五脏归属于五行后,中医在病因、病理、治疗、用药等方面,均以五行生克的关系来表达,五行理论在中医的运用中可以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成为中医学重要的说理工具之一。
#p#副标题#e#
五行的生克关系
相生是指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有促进、助长和滋生的作用(生者称为母,被生者称为子)。相克是指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相生和相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两者都很重要,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不要觉得相生就好,相克就不好。巨人症就是生长缺少克制的病例。
五脏之间的关系
五脏之间的相生: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之阳气可以温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运化水谷之精气可以益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如肺气清肃则津气下行以滋肾;肾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等。
五脏之间的相克:肺(金)的清肃下降,可抑制肝(木)阳的上亢,即金克木;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泻脾(土)的壅滞,即木克土;脾(土)的运化,可以防止肾(水)水的泛滥,即土克水;肾(水)阴的上济,可以制约心(火)阳亢烈,即水克火;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的清肃太过,即火克金。
但必须指出,用五行学说来解释脏腑之间的平衡关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是因为五脏对应五行只是抽取了五脏的部分特性,五行并不能解释世界上的一切现象,只是部分关系。
五行学说我们要掌握的不仅是五行对应着的五脏,还要理解“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
医疗卫生中医学重点考点:中医基础理论之五行学说?
说起五行,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就是大众熟知的五行。但是在中医的眼中,五行,并不是五种物质。而是象征着五种属性的现象和事物。
木曰曲直,是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屈能伸的特性,从而引申为凡是具有生长、升发、条达或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木
火曰炎上,是指火具有炎热、上升、光明的特性,从而引申为凡是具有温热、上升、光明 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火
土爰稼穑,“爰”,通“曰”。稼穑泛指人种植和收获谷物的农事活动。从而引申出凡是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方”、“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和“土为万物之母”的说法。
金曰从革,“从”,顺也;“革”,变也。这是指金有刚柔相济之性;金之质地虽刚硬,可以作为兵器以杀戮,但有随人意而改变的柔和之性。继而引申出凡是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属于金。
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下行的特性。从而引申出凡是具有滋润、下行、寒凉、或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水
这些,就是五行的特性。
而从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则下表可以归纳
以上就是中医五行学说中的基本概念
那么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了相生、相克、制化、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子病及母几个方面
相生:五行之间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表现为“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进克制、制约的关系。表现为“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而五行在中医学方面的应用则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理方面:
病理方面:五行学说可以说明在病理情况下脏腑间的相互影响。某脏有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疾病也可以传至本脏,这种病理上的相互影响称之为传变。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可以用五行的乘侮和母子相及规律来阐释。
在疾病诊断方面:
好了,以上就是五行在中医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内容和基本的运用方法。
什么是五行?五行与八卦是如何对应的?
乾兑属金,坤艮属土,震巽属木,坎为水,离为火。八卦有八个符号每个符号都可以用文字来表示,分别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五行是五个种类分别是木火土金水,八卦演化的六十四卦实际上就是表示事物变化的规律,而五行则是表示事物之间的生克,我知道的就是这些了,你要想学,我建议你直接报名一心堂国学院,让一心老师给你讲解,受用终生的。五行是中国古代道教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润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敛)、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强调整体,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
五行八卦分为阴阳五行和八卦理论。"五行"具体是指金行、木行、水行、火行、土行,一直是中国古代汉族先贤从事各种研究的工具与方法,无论道家、医家、兵家、儒家、史家、杂家、历算家都必须精通"五行"。五行在古代是相当重要的。“八卦”是阴阳·五行的延续将万物分作为八卦。八卦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和兑。八卦通常运用在方位、测卦、风水等学科上。而最能将八卦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是梅花易数这学科。八卦是中国古代的一套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代表阳,"- -"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所谓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行即为"动能"有五种,以金、木、水、火、土作代表。与卦一样,是一种传统符号。所谓"金"不是黄金,"水"并不是我们说的水,不要把五行当做就是五种物质。
八卦与五行之间又是如何对应的呢?
这里我们用后天八卦图来表示,其中:震、巽两卦为木,离卦为火,乾、兑两卦为金,坎卦为水,艮、坤两卦为土。
古人把卦气旺衰的理论,应用到一年四季寒暑的变化上。而寒暑的变化,则体现为阴阳之气的消长上。譬如:震、巽两卦属木。从节气上说,震卦代表春分,也就是春天。春天来临后,阴阳之气的消长体现为阴气开始收缩,阳气不断增长,这时树木的生长非常旺盛,所以说木旺于春。兑卦代表秋季。到了秋季,阳气开始收缩,阴气不断增长,这时的草木趋于凋零,枝叶开始枯萎,所以木衰于秋。这是从自然现象上来说的。另一方面,兑卦属金,秋天金旺,金克木,所以木衰于秋。这是从五行相克的角度上来说的。
离卦属火。从节气上说,离卦代表夏至,也就是夏天。这时候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骄阳似火,气候炎热,所以说火旺于夏。到了冬季,太阳直射南回归结,太阳给北半球带来的热量大大减少,天气寒冷,所以火衰于冬。这是从自然现象上来说的。另一方面,坎卦属水,冬天水旺,水克火,所以火衰于冬。这是从五行相克的角度上来说的。乾、兑两卦属金,从节气上说,兑卦代表秋分,也就是秋天。从五行的角度来说,金旺于秋;而夏天火旺,火克金,所以金衰于夏。坎卦属水,从节气上说,坎卦代表冬至,也就是冬天。从五行的角度来说,冬天水旺;而四季土旺,土克水,所以水衰于四季。艮、坤两卦属土,从五行的角度来说,四季土旺;而春天木旺,木克土,所以土衰于春。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四季,并不是指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而是指每个季节的最后一个月,也就是农历三月(也称为辰月)、六月(也称为未月)、九月(也称为戌月)和十二月(也称为丑月)。
五行的来源是什么?
1 远古时期,每年10个月,5个季节,最早应用于 农业 渔猎业 生理卫生 日常作息养生,现在还是主要用于这些领域,,
2 一二月 春 木,萌发,肝功能的主要属性(单细胞生命也有这个功能,这不是指某一个器官,而是指全身所有的细胞都有这个功能属性),,木生火,吃开江鱼 山野菜嫩芽
3 三四月 夏 火,心的主要属性 ,,繁茂。。。。火生土 ,吃山野菜,自家菜园子的嫩菜幼苗
4 五六月 长夏 土,脾胃的主要属性,运化 饱满。。。。土生金,吃豆角炖土豆加点五花肉
5 七八月 秋 金,肺的主要属性,,成熟 收敛 干燥。。。金生水,吃煮玉米 羊肉串
6 九十月 冬 水,肾的主要属性,封藏 结冰 凝固。。。。水生木,吃冬储菜 腌菜 攒白肉
7 ,因为一个生命,哪怕是单细胞的,也都拥有这些属性功能,所以能适应春生夏长冬藏。
8五形的概念,道医从古至今没有变化(曾经大部分医学院歪曲讲解五形,比如说金属能砍伐树木(实际金是收敛克制木的萌发)),只是应用范围逐渐拓展,应用程度逐渐熟练。
9阴阳五形是东亚文化的根基,由道家几十万分之一的精英准确传承下来,(在古代也被称为帝王之术,皇家保密的技术,虽然皇家也不懂也不会用,但是他要垄断保密)
祖先擅长归纳总结,发现用这五种性质 可以归纳人眼可见和不可见的万物,
后来星象技术成熟,金木水火土五个星星,距离地球远近不同,通过五形生克原理分析,也影响地球的气候,(根据五形流年星象气候规律,可以判断当年哪种疾病较为流行)
太阳系5大行星的名字 ,也来自于五形,原因是他们对地球气候影响的属性不同。
医学成熟以后,五形也应用于生理现象的归纳总结,利用五形原理,可以完全的归纳总结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生理健康和疾病。(某些近代欧洲学派,也有用三型四形来归纳生命的属性的),
这个方法也能应用于面相,比如剃毛浓厚 鼻子凸起 鼻孔大,祖先一定是热带地区的,肺气不收敛(肺属金主收敛杀伐,克制肝木的萌发属性,肺气不足 则肝木过盛,剃毛浓厚),就会毛孔粗大,剃毛浓厚,大鼻子凸出 无需防寒。
如果鼻头肥大,多肉,则是脾土气足,多鉴于热带非洲,此地长夏的时间很长,长夏属脾土。脾土太盛,则导致肝木不能克制脾土,损耗肝木,肝主筋爪,结果是丁丁软弱不够坚硬。
肝木的属性是发散 萌发 暴脾气,喜欢味道是 辛味,大葱 打算 生姜 花椒 大料 孜然。
心火的属性是人情味 热情,喜欢的味道是 咸味,咸盐,夏季出汗很多,咸盐吃点咸菜,补充汗液,
脾土的脾气是 稳重 安静,喜欢的味道是 甘甜味道,粮食 土豆子 地瓜
肺金的脾气是 收敛 杀伐,喜欢的味道是酸涩味,各种酸味水果 ,又例如小黄瓜可以收敛毛孔 ,酸味太多就过分了,就是杀伐,会导致腐蚀 腐烂 比如盐酸 硫酸。
肾水的脾气是 固藏 封藏 利下 ,生骨髓,坚固骨头牙齿,通利大小便,润下,喜欢的味道是苦,比如各种苦味的饮食,补充肾水,以便于克制心火。苦味太多就过分了,会导致肾实证,比如结石 尿不出来尿,
《易经》中只讲了阴阳与八卦的理论,那么五行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后来也被中医加以利用用来治病养生呢?其实五行产生也是比较早的,人们注意到自然界五种事物的属性,并领悟到他们之间的关系,并由此联系到人自身身体的状况,并发现这种联系是存在的,于是五行理论也对养生影响深远。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我们的老祖宗在考虑世界是由哪几种基本的物质组成的时候,经过归纳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有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构成的,那就是金木水火土。中医用五行来解释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预测未来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
中国西周末年,已经有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五材说”。《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的记载,开始把五行属性抽象出来,推演到其他事物,如跟五味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固定的组合形式。在战国晚期提出了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矛盾、统一的模式,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以及整体把握的思想。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行学说最早出现在道家学说中。它强调整体概念,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如果说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原始的普通系统论。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物质组成学说,与西方的地、水、火、风四元素学说类似,但在偏重纯科学的近代,这种集哲学、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等诸多科学于一身的理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更谈不上汲取精华和发扬光大了。
五行中的每一行都代表不同的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长、升发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土爰稼墙”,是指土具有种植庄稼,生化万物的特性;“金曰从革”,是金具有肃杀、变革的特性;“水曰润下”,是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古人基于这种认识,把宇宙间各种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经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类在特性上可相比拟的各种事物、现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