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六十四卦第50卦,易经六十四卦
解释下 火风鼎卦
鼎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的第五十卦。火风鼎(鼎卦)稳重图变中下卦象曰:莺鹜蛤蜊落沙滩,蛤蜊莺鹜两翅扇,渔人进前双得利,失走行人却自在。这个卦是异卦(下巽上离)相叠。燃木煮食,化生为熟,除旧布新的意思。鼎为重宝大器,三足稳重之象。煮食,喻食物充足,不再有困难和困扰。在此基础上宜变革,发展事业。《鼎》卦上接《井》卦和《革》卦,它是言谈改革的第三卦。《鼎》卦利用“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和给鼎重从装上“黄耳金铉”“玉铉”的形象来谈改革后的可喜收获,同时也提出由于改革不慎而带来“鼎折足”的可怕结局。鼎,不仅是一种炊具,也是一种政权的象征,自古每有“ 问鼎”“定鼎”之说,《周易》把《鼎》卦列为改革之卦,将更能说明它意义的深远。巽下离上�鼎:元吉,亨。�九二,鼎有实⑤,我仇有疾⑥;不我能即⑦,吉。解释:从主卦卦象上看,主人似有动摇之象。但是被意念“捆”的牢牢的。不是很好动。从结果卦看,似乎发生了许多的事情,但是没有动摇根本,反而是根基更牢固了。鼎三足会断一足,说明会有一些损失,但是一定要坚持住,这里意念的力量最大。总之,如果占断2010年人在那里,应该是就地不动。遯卦意味着要远遁,鼎卦意味着很牢固!所有动摇不伤根本。而且,鼎卦是结果卦!
易经六十四卦的卦辞
不知道你提问什么?如果想看看《易经》六十四卦的卦辞,可以直接百度搜索,很容易。
如果是想问:如何理解“卦辞”?
那么,我简单地说几句。卦辞是对某一卦的概括,也就是说这一卦的大意是什么。比如《乾为天》。大意是:天无实形,虚气充盈,促成天体。
再如,《坤为地》。大意是:从天化气,阴阳酝酿,始而为地。
天独有其一,地则不计其数。譬如地球、月球、太阳等等。
先有天,后有地,地从天,万物在天地间逐渐形成。 《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又如,《水雷屯》。大意是:万物酝酿形成之初,艰难而漫长的萌芽阶段。屯,代表艰难、起步、央求、向往。
《屯》卦,前无古人,后有来者,在艰难中产生。例如,破土萌芽、发明原子弹、弃笔从戎、退伍经商。
详细参阅我的博文
实用六十四卦排列原理
六十四卦不但有卦辞,还有爻辞。爻辞是针对每一卦中的每一个爻进行专门的讨论与解释。
在实际的预测中,爻辞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以之为准。因为爻辞源于上古时期,依据当时人们的伦理观念、社会状态而写。现在人们的观念与当时区别很大,所以,依据爻辞断卦,不会准确。
易经中六十四卦分别代表什么
64卦代表这宇宙只有64种情景,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易经六十四卦每一卦是用什么符号代表的?
想要知道已经64卦的符号,就先要记住八卦的每一卦的符号,然后64卦是八卦两两排列组合组成的,这样就能记住64卦的符号
1乾为天卦,2坤为地卦,3水雷屯卦,4山水蒙卦,5水天需卦,6天水讼卦,7地水师卦,8水地比卦,9风天小蓄卦,10天泽履卦,11地天泰卦,12天地否卦,13天火同人卦,14火天大有卦,15地山谦卦,16雷地豫卦,17泽雷随卦,18山风蛊卦,19地泽临卦,20风地观卦,21火雷噬嗑卦,22山火贲卦,23山地剥卦,24地雷复卦,25天雷无妄卦,26山天大蓄卦,27山雷颐卦,28泽风大过卦,29坎为水卦,30离为火卦,31泽山咸卦,32雷风恒卦,33天山遁卦,34雷天大壮卦,35火地晋卦,36地火明夷卦,37风火家人卦,38火泽睽卦,39水山蹇卦,40雷水解卦,41山泽损卦,42风雷益卦,43泽天夬卦,44天风姤卦,45泽地萃卦,46地风升卦,47泽水困卦,48水风井卦,49泽火革卦,50火风鼎卦,51震为雷卦,52艮为山卦,53风山渐卦,54雷泽归妹卦,55雷火丰卦,56火山旅卦,57巽为风卦,58兑为泽卦,59风水涣卦,60水泽节卦,61风泽中孚卦,62雷山小过卦,63水火既济卦,64火水未济卦
周易六十四卦是什么?
周易六十四卦到底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序卦传所说不能令人信服)_百度...
《周易》记载的八八六十四卦,是在商周的数字卦及画卦的基础上产生的。构成易卦的基本符号有两个:“—”和“--”,是我国迄今发现的第一部带有繇辞的卜筮书。
八卦的基础便是一二三的数目。整画“一”是一;断画“--”是二;三画叠而成卦是三。这样配出八个卦,乾、兑、离、震、艮、坎、巽、坤便这些卦的名字。
现在通行的周易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称为易经,
即易的本身,
包括六十四卦、卦形、卦名、卦辞、爻题、及爻辞。第二部分称为易传,
包括彖、象、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七个题目十篇文章。
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有三种,
一是现通行本的顺序,
一是京房易传的八宫顺序,
一是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周易顺序。
通行本周易顺序,
古人有一歌诀:
乾
坤
屯
蒙
需
讼
师,
比
小
畜
兮
履
泰
否;
同
人
大
有
谦
豫
随,
蛊
临
观
兮
噬
嗑
贲;
剥
复
无
妄
大
畜
颐,
大
过
坎
离
三
十
备。
咸
恒
遁
兮
及
大
壮,晋
与
明
夷
家
人
睽;
蹇
解
损
益
夬
姤
萃,升
困
井
革
鼎
震
继;
艮
渐
归
妹
丰
旅
巽,兑
涣
节
兮
中
孚
至;
小
过
既
济
兼
未
济,是
为
下
经
三
十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