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事物发展的规律,周易总结事物发展规律
《易经•系辞》下传之九,卦象爻位的变化,揭示万物规律!
【解读原文】
简单翻译下:《易经》这部书,讲究事物的发展变化、因果始终,要以六十四卦卦体为本。每卦六爻,阴阳相杂,爻位生变,揭示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关键。初爻难以推测吉凶,到了上爻就很容易了解了,因为初爻和上爻是本末关系。
初爻一旦拟定,上爻就是最终经过发展变成的结果了。当然事物有刚有柔,阴阳相杂,其德也各不相同,要辨别它们的是与非,也要关注二、三、四、五等中爻的错综复杂,变化叠生。
啊!有了初爻与上爻,又有中爻,吉凶存亡的问题,只要安坐着就可以知晓了。真正有智慧的人,只看一卦的彖辞,就能知道其中一半以上的道理了。
简单翻译下:每卦的二爻与四爻,都是偶数,处于阴位,所以叫“同功”;而二在内卦中爻,四在外卦下爻,所以叫“异位”。意思是说因为位置不同,得到的结果好坏也不一样。
二爻处于内卦居中得正,上与五爻君主之位相应,因此多受赞誉;四爻属外卦的初爻,靠近五爻之君,所以常有忧惧。二爻本来距离五爻君主之位较远是不利的,但因为处柔位又得中,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无咎的。
三爻与五爻都是奇数,处于阳位,但位置不同,三爻在内卦上爻,是臣下之位;五在外卦中爻,乃是天子之位,所以三多凶,五多功,是因为贵贱等级不同。处于阳位,如果是阴柔之爻,就有危难;如果是阳刚之爻,便可胜任而无危。
【心得体会】
本章系辞每卦六爻要的作用和位置不同带来的性质迥异,开篇先说万事万物都是从每卦的卦象推原其始,要约其终。展示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变化的过程,但已经讲究变、通,认为量变到了极点就会发生质变,质变过后又要进行量变,循环往复!
“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这里杂的是时、物两方面内容,“时”,指的是每爻的位置变化;“物”,指的是乾坤阴阳形成的万物。初爻难知,但一旦确定,上爻也就是等待结果了。
每卦的二爻、三爻、四爻、五爻等中爻,位置不同,德行功能差别很大。同属阴位的二爻与四爻,功能相同,地位却迥异;同属阳位的三爻与五爻,地位不同,地位贵贱迥异。
代表阴阳形成万物的阳爻和阴爻,在不同位置上的不同性质和地位,成为判断事物发展规律的重要依据。这个和前面讲到的 《易经里的万物规律,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 是一个道理。也是易经占卜之道的根源和核心。
所以“知者观其彖辞”,聪明的人只看一卦的卦辞,不必看爻辞,就能了解事物的一半,因为卦辞是说明一卦总体特点的,是定性的概括说明;爻辞只是说明每爻变化的,是部分的说明。
为什么易经上说宇宙间所有事物的变只有六个阶段?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生之谓易!易在这里是不断的变化之意。这是哲学跟化学没关系啊!易经将万物分为六十四种不同的形态,它以占卜者所在的位置为中心,指示人生命运状态。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无穷的。六个阶段表示事物从萌芽到壮大,也表示从壮大到归藏。六个阶段循环完后,还可能会有新的六个阶段。宇宙世界变化无穷尽也。学易经要靠自己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生之谓易!易在这里是不断的变化之意。这是哲学跟化学没关系啊!易经将万物分为六十四种不同的形态,它以占卜者所在的位置为中心,指示人生命运状态。
借签楼上的说话,补充下,易是哲学不错,但远不止哲学这么简单,更包含了大自然规律,甚至整个宇宙,都在易的包含当中,而化学也遵循易的规律,这是研究中西医的泰斗们所认可的..
我也不同意用周易的六爻代表六个阶段...按照无极而已有极,有极是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化八卦,八卦变64卦,可是中间缺少了16卦,和32卦,传说易本来有3本,,《连山》、《归藏》<周易>,最后只有周易留传下来,,可能前2本就是分别论 16卦,和32卦的.据说这2本是统治者垄断的,民间是不可以研习的..古人的智慧无穷啊...我不同意用周易的六爻代表六个阶段,易经中代表事物发展阶段的是“元亨利贞”。
六十四卦每卦由六爻组成,六爻又可以归约为阴阳二爻,你就把它想象成计算机技术中的二进制,0和1两个数构成了千万的变化,同样阴和阳构成了纷繁复杂的世界。也就是说,周易是用六十四卦也就是用阴阳爻的组合来表示世界的变化的,六爻只是它的一个手段而已,关键还是六十四卦,甚至是六十四卦乘以六十四卦。
如何理解易经中变化的现象中的不变的规律
神奇的《易经》该如何解读?不仅蕴含着变化的智慧,也有不变的规律
易经中太极图描述宇宙物质具有互动作用规律。太极图既表达一般的物质和事物,也表达宇宙整体物质世界的宏观规律。表示宇宙物质世界的一切物质和事物均是由阴阳或正反两方面的相对物质组成的。无阴则无所谓阳,无上则无所谓下,无左则无所谓右,无善则无所谓恶,一切事物均在对立中作用而成就,在对立矛盾中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中发展、壮大、盛衰、灭绝,在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事物的生息往复,无限循环。从生活中发现,从自然中求取。
《易》之为书,但他的内容却不在书中,在世间。
易经智慧:三生万物,逢七必变,道出了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精辟
《易经》中所阐述内容的本质,其实就是宇宙间的变化,所以古人常常拿它来占卜,而如今的人们,大多都通过这本书来学习人生哲理。
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人,日子过得不温不火的,但却很受人羡慕。这样的人,虽然平时不显山露水的,但是,在为人处世的时候,却总是会得到大家的尊重,在做事的时候,也是很能得到大家的支持。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人本是平凡的人,拥有了如此好的福气,而广受大家的支持呢?
易经告诉我们“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中国古人从很早开始就研究天地之间的运行规律,他们在定数与变数中不断的探索找寻,希望能够窥探出宇宙的奥秘。
同时,又有一定的实际用途,可以方便靠天吃饭的农民适时的进行农业生产,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测出人的命运。
一)、万物发展,有据可循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这并不是单纯的,而是古人经过长年累月的摸索寻找出来规律。《易经》就是古人智慧的集大成者,它认为虽然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变化莫测,但不论如何都有其内在的规矩。
"科学的尽头是玄学",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古人的
智慧是今人所难以想象的,譬如子平八字、六爻这些常见的占卜方式,前者可以用来推算人生大体的轨迹,后者则可以具体到某一件事,只要心诚,加之占卜师又有炉火纯青的技艺,就可做出精准的预测。
中国文化里,除了占卜和预测以外,古人还总结出了"三生万物,逢七必变",道出了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
前者很好理解,就是《道德经》所提到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其中的一就是阴,而二则是阳。三其实就是阴阳相合的产物,既符合道家所讲述的适匀的状态,又符合《易经》中所提到的万物相反相成,既对立又统一。
这个阴阳若是将它具象化,则可以理解为女为阴,男为阳,这是最容易让人想到的阴阳关系。男女交合,自然就会产生下一代,也就是"三"。
这其实是在表达一种以人为本的观念,不论是专制的社会也好,民主的社会也好,基本的组成单位都是个体的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是水,政权则是那个舟。
其实阴阳涵盖的部分绝非人这么简单,地为阴则天是阳;月为阴则日为阳;母为阴则父是阳。如《易经》所言"立天之道,曰阴与阳。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阴阳平衡不论是在人类社会还是整个自然都是一种最佳的状态。
因此三生万物中的三,代表着的就是阴阳平衡。"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世间的一切都是在"三"这个阴阳平衡的条件下产生的,他们背阴而向阳,并在激荡中不断的产生新的和谐之体。在中国古人的认知里,世界上的东西都是由"三"得来的。
这就是实际道理,阴阳交合所以才会产生下一代,就这样不断的延续下去,人类社会才有了发展。而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也是在日月转动这个阴阳平衡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也是阴阳平衡。
如果它们不再遵循这种规律了,那么地球上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无法适应,万物自会荡然无存。
(二)、时间回圈,产生变数
那么,逢七必变该作何解释,它又是怎么来的呢?按照《易经》的思维方式,世间万事的发展可以分为六个部分,到了第六步就已经功德圆满。
具体可以对应上文提到的"六爻",还有人们常说的六六大顺之类。这六六大顺,就是希望每一步都能走得很好最后达到最好。
而到了有"七"这个序数的时候,它是一个特定的时间单位,可以是年、月、日,亦或者具体到某个时辰,如果这个"七"是起始点,那么时间继续往前走,碰到与"七"这个起始点的差距数时,就一定会产生变化。
因此,人们将其看作成是一种变数,如果学习复卦就会发现七是运数。运者动也,如此就不受规律的限制会产生变化,因此人们也把七视作成是一种劫数。
比如近代的"九一八事变",它是公历9月18日,而传统的中华历则是辛未年八月初七,这个变,并非是都往坏处变,有时也会是好事,细细想来,这并非是虚妄之谈。通过古代王朝的兴衰,就可参透其中之理。
"周公恐惧流言日",在周公的治理下大周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开创了一番盛世,此时为公元前1043年;七百年以后汉武帝横空出世,他北击匈奴又挞伐西域,是无可匹敌的民族英雄。
正因为有他,才有了汉族这个称呼;再过近七百年也就是公元627年,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在今天的外国都将华人聚居区称为唐人街,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其实不仅是中国人发现了七身上的奥秘,就连西方人亦是如此。比如上帝创造世界,会在第七天休息,因此一周有七天,到第八天的时候就会进入一个新的纪元。
(三)、信则有,不信则无
三生万物,是古人对阴阳和谐这种平衡的环境之追求,而逢七必变更多的则展现了古人对未知的"变"的恐惧,害怕它变,又害怕它变得不好。同时,它又不一定是那么的准确,虽然有些事情的确可以对上,但也可以将其理解为"机缘巧合"。那么,在今天的人们应当如何看待"三生万物,逢七必变"这一千古不变的定理呢?
可以不信,但一定要敬。它们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即使没有那么准确,即使与现在的很多科学观点相悖但抛开其所谓的那一面不言,它们都是教人积极向上的。比如说"三生万物",这体现了古人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同时又劝导人们一定要注重平衡。
这个平衡涵盖的内容有很多,可以是身体内的阴阳平衡,就像很多中医都不是治病更多的是调理,通过调节身体内部的循环来达到消除病症的目的;也可以是让人对自然心存敬畏之心,不能轻易破坏否则就是毁坏了阴阳平衡。
除了这两个以外还有很多,而逢七必变,则让人对未来充满了向往,也令人学会了变通。
为什么易经上说宇宙间所有事物的变只有六个阶段
宇宙中的物质组合与分裂,产生与消失,就是它们相互间发生的相生相克。易经反映的就是宇宙中物质的分合规律。人类只有认识了周易秘密,才能真正认识宇宙物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按照“始微--渐旺--旺盛--盛极--始衰--来复”这样一种“六变”模式不断地变化。所有事情都遵循孕育、出生、成长、壮大、衰弱、灭绝六个阶段,而后进行下一次循环,所以易经有六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