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能看懂吗,易经为什么看不懂

全本周易能看懂吗?

《周易》其实是比较难看懂的,尤其是想理解就特别难,因为周易里面的内容不是一般人能读懂!全本的《周易》,并且是原本的话,一般人是看不懂的,如果你想看的话可以找一个白话本的看。就能看懂了。慢慢仔细钻研就能懂,不容易懂

易经看懂的人都疯了,有人真的看懂了《易经》了吗?

提起看懂的人都疯了,大家都知道,有人问有人真的看懂了《》了吗?另外,还有人想问看的人都是什么人,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快把我看疯了怎么办,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有人真的看懂了《》了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看懂的人都疯了

1、看懂的人都疯了:有人真的看懂了《》了吗?

当然有了,可以说是我们中国几千年的精华.它之所以能流传至今,自有它强大的生命力.博大经深,很少有人能看懂……对感觉很生涩,枯燥很正常.我对很感兴趣,所以常常猎取些这方面的知识,但也只是略懂皮毛.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唯物辩证法,研读需要有丰富的阅历和宽广的知识面.不是,是古人在他们那个时代,对世间万物规律的总结.

当然有人能看懂了,但那只是凤毛麟角了.

没兴趣其实

快把我看疯了怎么办

那是嘛东西?是算卦用的!

2、看懂的人都疯了:看的人都是什么人

经常在外出差,有次在高铁上遇到一大爷同坐,大爷看我读《》相关的书籍,谈起了关于、算命这档事,大爷说年轻时他也喜欢怪怪的事物,后来家里人把大爷收集的算命、占卜书都给烧了,说一般人不要学,不是什么人都能看的,因为研究的人很倒霉,从此大爷就不再敢沾这些跟预测相关的事儿了。本来我以为只是大爷这么认为,在群里聊天时,很多年轻听过者说法,咱就细究下到底看的都是什么人,看会不会很倒霉。

一般人不要学

咱先从古代说起,看看古代人是怎么对待《》的。自伏羲画卦成《易》后,历经多代至周朝完善,春秋孔子作传,所以现代的《》指《周易》+《易传》+《河图、洛书》。秦时焚书坑儒留存农、医、易,其中“易”指的便是《》及相关的书籍。

到了汉唐时期,根据《》延展出来的算命、占卜术已经很多了,至唐朝,算命占卜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宋朝时,《》被誉为“群经之首”。此后,《》在历朝历代(除了当代)都是文人士子必读的书籍,甚至科考时经常会有关于“易”的题目,在古代可以说《》是堂之士(古代)必学之科目。可以想象下,古代娱乐项目不多,红楼()、文会(古代party)同僚之间互相切磋学问(装X),您要是不懂《》,人家都不带你玩,这要是搁现代,合个影发朋友圈都把你给裁去。

说这么多,意思就是说,人家古代那些大咖都是学《》的,至于“一般人不要学”这个说法嘛,也是有的,具体有两个原因:

1、《》和算命有区别又有共同的地方,人们容易混淆,误把《》当做算命。算命是门术数,这个术数的理论是从《》里来的,但算命不能完全代表《》。算命有“五弊三缺”之说(五弊:鳏、寡、孤、独、残;三缺:财、福、禄),老百姓分不清楚,认为学《》就是算命,所以才有这个说法。

2、近代国学南怀瑾在自己书中曾讲,大家尽量不要读《》和,原因是这两门学问实在太深了,学着学着就入迷了,入进去就出不了,这很影响生活。咱老百姓都需要养家糊口,如果去钻研学问,那必然会影响生活的。所以南怀瑾老先生的意思是《》可以读一读,但不要痴迷于此,这门学问不是读几遍就能学会的,越学越觉得博大精深,如果不是专家学者(专家学者可以靠研究吃饭啊)就不要过于沉迷。

“一般人不要学”这个说法就是这么来的,大家不必把《》当做太过神秘的事物,觉得里面有些神秘现象,所以不能学什么的;看事情要客观,做学问要严谨,讲话也要有理有据,不可人云亦云。曾仕强说就看眉毛。

以上就是与有人真的看懂了《》了吗?相关内容,是关于有人真的看懂了《》了吗?的分享。看完看懂的人都疯了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易经能看懂吗

这个问题很好。据笔者所知,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能看懂《易经》,说起来有点骇人听闻,但实际却是如此。有资料为证:
1992年12月9日,在北京图书馆参加易学讨论会,张政烺、张岱年、朱伯昆、李申等参加,张岱年先生说自己对《易经》内容有95%弄不懂。
朱伯昆说自己对《易经》最多只能弄懂5%,并且说,就是开头四个字:“元亨利贞”,就不知道本意究竟是什么,后人有各种猜测,也不知道哪一种说法正确。
承任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的朱伯昆教授都没看懂《易经》,其他人就可想而知了。
人物介绍:
朱伯昆,1923年,生于河北省宁河县(今属天津市)。1947年,入清华大学哲学系读书。1951年,留清华大学哲学系,担任冯友兰先生助手。1952年,转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东方国际易学研究基金委员会主任;冯友兰研究会会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于2007年5月3日上午九点三十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逝世,享年八十四岁。
张岱年(1909-2004年),曾用名宇同,别名季同,河北献县人。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张岱年于193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任教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后任私立中国大学讲师、副教授,清华大学副教授、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思想文化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1980年后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名誉会长。2004年4月24日,张岱年先生因患心肌梗塞引起心衰竭,不幸逝世,享年95岁。

为什么说《易经》是一本很难读懂的书?

《易经》这部书究竟讲了什么内容,至今仍在迷雾之中,所以才产生了种种奇怪的说法。比如,它可能是上一个文明遗留下来的,或者甚至有人说它的外星人的作品。这些说法无非是想说,我们永远都不可能读懂《易经》。


❤️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古老的典籍,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易经》大致成书于西周时期,拒今已经两千七百多年,它是一部阐述天地万物、宇宙变化典籍。时隔千年,为什么会感觉阅读《易经》会感到困难呢?

-–首当其冲的就是文字问题

许多古籍记载的都是繁体字,更有记载的是甲骨文。这导致习惯使用简体字的我们在翻阅古籍时不知从何下手。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所有绚丽的瑰宝都因文字的产生得以传承。古人在创造文字时会用到许多方法,如通过类比物像形状而造字,通过联想而造字等等。只有翻阅前人的注书,我们才能更加明白先贤在典籍中所想表达的意思。简体字很多也失去了他原本的意思,因文字问题导致不能理解文意是我们今天很难看懂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文章断句问题

在古人记录过程中,是不会有标点符号这一说法的。标点符号是近现代才规定在文章中使用,帮助读者能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而不同的断句就会产生不同的意思,如果因为错误的断句你就会产生错误的理解,从而曲解先贤的意思。这是非常困难的,你需要掌握一定的语文语法,还有每个词的词性转换。现存在典籍断句都是专家们经过商定确定的,但并不是唯一的标准,如果你有新的见解也可以进行验证。






-–再者是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古人用词非常简短、优美、含义丰富。这就导致我们很多地方因为被省略而显得晦涩难懂。五四运动时期,胡适倡导用白话文替代文言文后,使更多的人能够读书、识字、明理。白话文的推广大大地降低来我们国家文盲的概率,同时也为我们读古籍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当然这是利远远大于弊的。

-–最后就是文化底蕴丰富

时代背景的文化也影响着作者的写作,因为文化的差异而不能理解文意也是常有的事。同时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因为能经得过实践的考验。他们看似简单的几句话,缺包含着深奥的道理。如果不进行大量的阅读和一定的思考是不可能读懂先贤的文章的。如“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那什么是太极?什么是四象八卦?他们怎么会又有关系呢?中医中的“阴阳”“气“又是什么?许多高深的知识让我们不能完全读懂

《易经》是我们祖先通过观察宇宙洪荒、万物星辰而总结出来的事物发展规律的一本著作。确实是非常难以理解,但这是因为这样,他才会包含更多神秘的东西。对未来的探索,我们终要不断努力。


《易经》华夏上古三大奇书之一

大二上思政课的时候,思政老师问我们以后想干什么,有个同学说他想读懂《易经》,老师发出了惊叹的表情,说你很了不得。

因为这本书根本没有几个人真正读懂了。听完之后,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通过翻阅一些资料后,为什么《易经》很难读懂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中国的《易经》分为《周易》和《易经外传》。“《易经》”是古代儒家、道家等儒家经典著作中关于宇宙万物演化和人的自然智慧之书。

而“《易经外传》”是古人对宇宙、自然变化规律的总结和阐释。“《易经》”是一部从易到经的著作,其中包含了人的思维方式、处事原则等,而“《易经》”也被称为“群经之首”。


它是中国古代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它以天地之道为基本原则,以宇宙万物及其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宝库,更是中国古代哲学史和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易经》对人们的思想有巨大影响力,是中国文化里最有影响力的一部著作之一。《易经》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它里面有非常多哲学基础知识。


1、天、地、人


《易经》里有很多的说法,如“天、地、人”,其中“天”指的是天,“地”指的是地,“人”指的是人。“


天”和“地”其实就是一种空间概念,如果把天理解成一个坐标的话,那么“天”和“地”之间是相互对应作用的。

“天”在自然界中比较普遍分布,“地”则主要分布在地壳中和地幔内。


“天”是一个宇宙体系中一个基本的空间概念。“天”指的是天和地之间对应关系,人类从大自然里面获得太多的知识,所以“地”也成为了他们最大价值追求所在。

“人”指了人这个主体,“天”是人这一主体和“地”这个主体之间相互关系决定了“人”对“天”的依赖关系。


2、天地万物的演化


“天地万物演化”是中国哲学对自然界的认识,宇宙起源于天体,并不断演化成星系团,再经过无数次星系团间碰撞,最后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自然界。

人类将宇宙万物与人类自身相联系,并由此提出了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所产生的观点。而自然界是一种大统一状态下形成的整体。

当我们面对现实世界时,世界与外界也处于大统一状态。所以说人类是宇宙万物与人类自身相联系的结果。


3、人性与天命


人性是一个主观的命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和分析。但我们可以从一个最简单的角度来看待人性。就像《易经》所说,“乾坤卦的卦象,其实也是天地之道。

而不同的道德修养所代表了不同人对人生道路问题和道德标准等问题的看法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会看到许多“圣贤”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强调人性善恶对人生道路问题和道德标准问题的影响。


4、人与自然的关系(阴阳相生,互行其利)


中国是一个讲究自然的国家,人们不仅重视自然,而且也很重视自然。中国文化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人必须与人一样地对待自然。《易经》中关于阴阳观最早是起源于印度。印度人认为阴阳和五行一样,都是人们生活在天地之间最基本也是最基本的元素。

在他们看来这种元素组合在一起才是最根本的东西。他们认为人类对地球有一种天然敬畏感和归属感,人们会对地球产生敬畏之心。

5、对生命的态度:一切归于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中国的文化中,没有绝对的完美,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只有每个人自己从自身出发,努力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境界,才能真正做到一种完美的生活。

《易经》认为,一切事物都有一个根本规律:道、天、地。在世界万物中,万物最本质和不变的就是它们之间共同运动所产生的规律。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其特殊性和普遍性。

一切事物背后都有着一定规律,它们也就互相联系和影响而存在着统一整体。因此就好像是天地之间存在着一条无形而恒久的东西——道贯穿在整个宇宙之中。

《易经》中的思想从何而来,真的有人能读懂吗?

所谓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乃天地真理,《易经》是先贤通过观察天地运行的规律而写出的经书,蕴含了天地至理。读是肯定有人能读懂的,毕竟世间还是有能人的。来源于远古时期的“河图、洛书”,后周文王推演成六十四卦,《易经》的内容很难读懂的。

《易经》这本书当中的思想其实是来源于阴阳八卦当中。当时的作者根据阴阳八卦当中悟出的道理,然后将此编成了一本书,也就是我们现在被称为《易经》的这本书。古代的时候,其实这本事是用来算卦的,每当人们准备算一些卦象的时候,他们就会开始堵易经这本书,然后从《易经》当中得到一些奥秘。

其实《易经》这本书能够读懂的人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因为它里边写的大部分内容都是非常深奥的,我们很难读懂,而且我们现在如今也很少去研究那些卦象,可以说这些东西与我们的生活没有任何联系,我们想要读懂这本书就要去学习卦象,但是如今懂得卦象的人已经非常少了,所以说这本书对我们来说是很难懂的,虽然说很多人读过这本书,但是这本书当中所蕴含的奥秘是很难去探寻到的。

《易经》虽然篇幅很短,但是蕴含的奥秘却不止有这么多。《易经》这本书全篇只有五千字,但是它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绝对不止五千字,这么少一词说我们想要读懂它是非常难的,我们需要去找到不止书本上这些五千字的内容。这对如今的我们来说是非常困难的,而且我们对当时的时代并不是有深厚的理解,对他的写作背景也不是很清楚,因此说我们如果想要读懂这本书是非常困难的。它当中写的内容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太深奥了,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读懂的。

总之,《易经》这本书虽说读过的人非常多,但是真正能够把这本书理解透的人可以说是非常少。

《周易》是周代的遗书,距离我们非常遥远,我们不了解古人如何使用它。《易经》难读不是因为其内容本身晦涩难懂,是因为解读者人为制造了种种迷雾,人们又常常受这些迷雾所困,导致至今都无法认清其真面目。易经中的思想主要来源于对天地的感悟,是有人可以读懂的,需要那种清心寡欲,专心致志的人易经的思想都是从孔子的论语当中来了,只要用心的都可以读懂的,非常的简单。

易经真的很难懂?想要读懂它,要怎么办?

如果只能找一本书代表中国文化,你觉得是哪一本?《道德经》?《论语》?《史记》?……

答案是,《易经》。它是中国文化的群经之始,大道之源。《易经》博大精深,神妙玄奥阐释着天地宇宙、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无不和易经有着亲密的联系。一言以蔽之没有《易经》就没有中华文明!

不少人都说《易经》难读,并不意味着它真的难读。所有人都认为正确的言论,并不就一定是就是真理。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后,提出了万有引力假说,以至于其后数百年的人们都理所当然的认为万有引力是存在的。但是爱因斯坦却提供了相反的意见,认为根本不可能存在超距力,而且得到了新的佐证,其后的物理学以弯曲的空间代替了万有引力的概念。没有先验正确的言论,没有不需要再问为什么的论断。坚持理性的批判的思辨的思考是读懂《易经》的唯一方法,理性面前不存在神话,不能被理解的天书不可能存在。

《易经》为什么难以读懂?难道是因为圣人的智慧,我们凡人难以参透?或者,如有些人所宣传的那样,《易经》是外星给我们留下的难以参悟的天书?

其实都不是。只是由于我们受到传统易学成见的束缚,禁锢了我们的思想,限制了我们的思考,迷失了我们内心中理智的判断。盲从和才是导致我们无法看清古经文真相的最根本原因。

在上古时代,由于文化科技不发达,人们将神明看作自然与社会的主宰,从而产生了探问神旨意来决策生活中疑难的客观需要。为了适应这一需要古人便发展了占卜的技术,龟卜和《易经》所代表的筮法就是此类技术。《易经》卦象与卦爻辞就是筮法的原理。为了适应于解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需要,卦象都是具体人事的模型,当在生活遭遇到困难时,就可以使用与之相对应的卦象筮算。比如,坎卦是以路人不小坠入深坑的种种不同情形为模型,当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到出门远行不能及时归还之类的事务时,卦师就可以使用坎卦为人们筮算。不同的卦象对应于不同的实际事务,对于求仕求学之类的事务就可能用到乾卦筮算。所以,《易经》并不是什么神秘的学问。

想要读懂它,要怎么办?我们应该首先了解如下基本知识吧。

易经是什么?

易经是我国古代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部巨著,历来被尊称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千百年来,易经对我国的哲学、史学、文学、、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严格说来《易经》和《易传》构成了《周易》;而《周易》、《连山》、《归藏》又构成了《三易》。《连山》是夏代的易学,《归藏》是殷代的易学,《周易》是周代的易学。可惜,《连山》、《归藏》已失传。

《易经》又称本经,简称《易》,成书于西周初至晚周,距今约三千年前。《易经》由卦辞及爻辞组成。共有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而《易传》有十翼即:彖上、彖下、象上、象下、文言、系辞上、系辞下、说卦、序卦、杂卦十篇。《易传》成书于春秋至战国中期,是对易经的注释和发挥。

史学界认为《周易》为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圣合著,即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卦辞,周公著爻辞,孔子撰《易传》。

易经的核心是什么?

易经的核心就是著名的“三易说”,即:简易、变易、不易。

简易:是指世界上的事物再复杂再深奥,一旦人类的智慧达到,就可以把它们转换成人们容易理解和处理的问题。

变易:是指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发展着,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如果离开这种变化,宇宙万物就难以形成。

不易:是指在宇宙间万物皆变的前提下,还有唯一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万象之物的东西不变;即是说万物皆变的规律是永远不变的。

所谓"不易",就是基本平衡;"变易"就是发展变化,就是不平衡;"简易"就是世界上所有最复杂的事物可以用最简单的符号来概括。发展变化、不平衡是绝对的、永恒的,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

易经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易经的表达方式是八卦,而八卦又延伸为六十四卦。

八卦是由: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个单卦组成。知道了八卦就可以推出六十四卦。

乾:天

坤:地

兑:水

离:火

震:雷

坎:水

艮:山

巽:风

在《易经》经文中,用"-"表示阳爻,用"--"表示阴爻。阴阳爻就组成了卦。

具体说,每一个卦有六个爻,或者是由三个阳爻或三个阴爻组成;或者是由一个阴爻与两个阳爻;或是由一个阳爻与两个阴爻组成。八卦就是八个单卦。再由八个单卦互相重合,组成六十四卦。太极和八卦思想来自中国的《周易》。以太极为中心,四角的卦分别象征阴阳互相调和,乾卦代表天空,坤卦代表大地,坎卦是月亮和水,离卦为太阳和火,各个卦还象征着正义、富饶、生命力和智慧。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阴阳的变化由太极开始,由太极产生出两仪即阴阳。即有阴阳,使相互感应,阳育阴,阴含阳,于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所以阴阳二气,又分为四,名曰四象。四象现在一般是指少阳、老阳、少阴、老阴。



为何区分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

先天八卦又称伏羲八卦是按其数字排列运行为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就是先天八卦数。后天八卦传说为周文王所制,又称文王八卦。其排列次序为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没有形成以前的状况,叫先天,有了万事万物,就是后天了。换句话说,人在娘胎里是先天,离开娘胎是后天,先天后天是划分阶段范围的一种界说。

根据先天八卦的次序,我们可以知道人在母腹中,首先开始生头,因为乾为一,次生肺,因为兑为二,次生心,因为离为三,次生肝胆,因为震为四、巽为五,次生肾, 因为坎为六,次生肠胃,因为艮为七,次生肌肉,因为坤为八。

先天八卦说的是宇宙形成时的状况,后天八卦说的是宇宙以内的变化和运用的法则。

提醒朋友们注意,现在使用后天八卦居多。

易经中难字的读音几何?

易经中难读的字有这么几个:爻、兑、夬、彖、贞、筮

爻:音 yáo ,2声。组成八卦中每一卦的长短横道:爻象。

兑:音 DUI,4声。兑卦喜悦可见,快乐照临人。

夬:音 guai,4声。决也,刚决桑也。

彖:音 tuan,4声。本义为“猪跑脱”。篆为从彖声之字。

贞:即祯,“贞”为动词,卜问的意思,“祯”为形容词吉祥的意思。

筮:音 shì。占吉凶,如筮短龟长。

易经有何作用?

《易经》是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一部宝典。 易经是中国儒家千年总结的哲理和经验,它包罗万象涉及的范围很广,几乎所有的知识都包括在内的一部百科全书。易经给人类带来三把金钥匙。

第一把金钥匙是“阴阳”,世上任何事情阴阳平衡就达到了和谐,和谐就能发展进步。

第二把金钥匙是“五行”,万事万物都离不开五行的身影,风水的命理学和位理学都从它而起。

第三把金钥匙是“八卦”,由八卦延伸为“文王六十四卦”。他告诉我们宇宙的六十四个密码,大千世界都逃脱不了这个秘密。

易经很难学吗?

易经,为容易学习的经典,而非《难经》。

为什么说易经容易学习呢?因为易经虽然是一本无字天书,但它创立了八个符号来描述对人类生存影响甚大的八种自然现象,就是上述所说的八卦。

我们讲易经有三个关键词,就是:阴阳、五行、八卦。整个易经学术的核心,就只有这三个词。八卦符号是古代的一种语言,我们运用易经就相当于是把一种古代语言翻译为现代语言而已。

我们大多数人都懂得基本的英语,英语有二十六个字母,而八卦这种古代语言,有多少个字母呢?只有八个字母;学会基本英语交流需要掌握多少个单词,保守估计也要一两千个单词吧。而整个易经体系有多少个单词?只有六十四个单词!六十四个单词涵盖了整个宇宙人生的规律!

正因为学习易经只需要掌握八个字母,只需要记六十四个单词。所以,易经是很容易学习的经典。很多人觉得难,是因为没有掌握简易的方法、路径错误的情况下,纵使花费一辈子时间在上面,还是无法把易经掌握和应用。

易经的“易”字代表什么?

“易”字代表了“日、月”。即是说“上日下月为易”、“易之为字,从月从日阴阳具矣。”

有人认为:“易”字是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的形体,“易”就像头朝上的一条[蜥蜴]。也有人认为“易”字是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的形体,最初是左边三点,中间一条长弧线,右是半个圆圈。或左边是半个圆圈,中间一条长弧线,右边三点。

日月即代表天地,亦即代表阴阳,郑博士认为这种说法比较吻合《易经》八卦构成和排列的规律法则,及其内涵的核心思想。

无论哪种意见,观点,都不能否认[易]的[变化]之含义。日月象数蕴含交替变化之义。

易经的辨证法则是什么?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系辞》中说的,也是《易经》中的一个重要的辨证法则:[通变致久]。

天道运行的规律:[唯变所适]。事物有变就有常,有常就有变。《易经》就在这种[变动不居]中、显示了[恒常通久]的不变法则,又在这种“恒常通久”中、表现了“唯变所适”的可变规律。这种规律就是所谓的[天行],即天道运行的规律。

事物变化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所以事物变化必须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

所以《易经》认为既然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那么人就应该效法天道,不违天逆常,顺时适变,如此才可以保持长久。

《易经》的两个指导人行为的概念,即[时]与[中]:中]指中庸之道:在天地自然之道正中运行,既不太过,又不不及。[时]指与时势一致:也就是说和谐、与时俱进。


读懂《易经》,不仅能读懂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还能读懂中国人,处处风生水起。

读《易经》,读懂做人做事的大智慧,不犯大过失。比如乾卦,第五爻: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读《易经》,读懂变化之道,活出乐天知命的无忧人生。

《易经》有六十四卦,代表了宇宙人生中的六十四种情境。

历史经常会惊人地相似,人类社会虽然千变万化,但也有着一定的规律。我们的人生,也是有一定规律的,而《易经》就是一部了解宇宙人生的宝典。

如何看懂《易经》

我一直觉得《易经》是世界上把辩证法运用得最成熟的著作,简直可以说出神入化,无人能及,我真想把桌子一脚踹倒,以表达我激动的心情!
在观察与表达这个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的时候,人总是感到无能为力,所有的一切自以为是都失灵了!而且还有茫茫的,自我不可感知的未知世界,和把自己折磨得死去活来的复杂的人生。把这一切杂乱无章冥冥中似乎又有章法的一切进行表达与陈述,以便我们能认识这一切,就算不能控制这一切,至少在心里上得到一些安慰,就成为古今仁人志士不停奋斗的一个目标。中国古人把自己认识世界最高的智慧都藏在一本书里,这本书就叫《易经》。

远古时候还没有文字,但人们通过生活观察发现,有一些东西总是强大的,耀眼的,有一些东西总是弱小的,不起眼的,但强者总有衰落的时候,弱者总会经历繁盛,这种周而复始的变化后人总是要强加感情色,认为盛时要谦逊,败时要坚强,总是让人又想做到又别扭,忘记了更深刻的更持久的自然之力,在自己体内也存在。
祖先用一根完整的、坚硬的木棍代表强大者,取名为阳,用一根断开的、脆弱的代表弱小者,取名为阴,这就有了中国哲学史上,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两个概念“阴”和“阳”。阴阳永远处于相克相生中,它们是整个世界最稳定,最本质的东西。
当然世界不可能只有两样东西,为了进一步图构出世界更加丰富,更富变化的基本元素,人们又进一步由阴阳推演出八卦,来模拟图解整个现实世界,这种用最简单的线条组合来表达丰富变化的现实世界的思想,真的是一个天才的创举,我对原始先民们简单而高深的智慧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后来文王又将八卦演化为更加复杂丰富的六十四卦,来象征天地万物的种种迹象与情境,当然是以人为中心,配上爻词与卦词,使得《易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拓展,这就像宇宙的演进一样,由简单到复杂,由一到多,但那根主线始终不变。
从古至今,对《易经》进行哲学层面阐述合格的只有孔丘的十翼,其它的水平不够。孔丘使得《易经》系统化,条理化,给了《易经》以理论支撑,使得《易经》的本来面目展现在众人面前。
对《易经》最大的曲解就是认为《易经》的那套对世界的诠释与现代科学完全不同,辨证法,唯物论,这是《易经》的两大基础,你给我说这与现代科学有什么不同?要讨论要深入到《易经》具体的每一卦,每一爻,不要泛泛而谈,你就会觉得,嗬,说得还真他妈在理,真他妈科学,牛!

懂了易经有什么用?人们把他们描述得那么厉害,到底对我们人来说有什么...

《易经》,原来只叫《易》,确定了经典地位之后,称为《易经》。
占卜预测,只是《易经》的细枝末流,《易经》是古人所有的大智慧的浓缩。
我从15年前读高中时,就读过《易经》,后来一路念书下来,又读了《易经》的很多版本。
觉得随着年岁的增长,知识的累积,能读出更多的内容。
排除主义,神秘主义之后,《易经》告诉人们的,是生活的智慧:
比如说,遇到什么情况,该怎么办,处于某种环境,该怎么办。或者是,你不怎么办,有可能会怎样。等等之类。
《易经》正文只有四五千字,但是对于他的注释、疏证、研究,不夸张的说,能装满一个图书馆。
想了解更真切的,你可以尝试读一读。
希望你也有收获。

学易经的人是怎样的人

一般学易经的人应该是有点悟性的人,懂得坚持的人,耐得住枯燥的人,有抽象思维的人,有类象思维的人,拥有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