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大衍筮法占卜原则,大衍筮法解卦方法

大衍筮法的介绍

筮与卜不同,筮的本质是数。“龟,象也。筮,数也”1。筮占的本质是数占2。《易经》中,八经卦为三爻(画)卦;六十四重卦为六爻(画)卦。由八经卦到六十四卦的转变,是人类认识思想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问易》依据清华简《保训》篇等新材料,发现了“重卦之人”为舜帝。六十四卦衍卦法,在《易经》中流传的只有一种“大衍筮法”。“大衍筮法”为六十四卦衍卦(求卦)法,是用“天地之数”演算,故也称“衍天法”,它是古人决策、稽疑的重要工具之一。

大衍筮法怎么算?

一、将藏在竹椟或木椟中的五十茎蓍草取出,以两手执之,熏于香炉,命蓍,然后随取一茎放回椟中,留下四十九茎,也叫四十九策,用来揲蓍。此即「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二、信手将四十九策分为二分,不需计数。分开后,就放在左右两边,以象两仪。此即「分而为二以象两。」
三、两仪在左边的象天,在右边的象地,即在左边的策数中分出一策象人,挂在右手的小指间,以象天地人三才。此即「挂一以象三。」
四、取左边的蓍草,执于左手,以右手四四揲之。就是以四策为一计数单位,揲之就是数之,一数就是四策,以象一年的春夏秋冬。数到最后,视所余的策数,或一,或二,或三,或四,都算是奇数,即将此奇数之策扐在左手的第三第四指之间。此即「归奇于扐以象闰。」已经四四数过之策则放回左边。
五、次取右边之策执于右手,而以左手四四揲之。这也是「揲之以四,以象四时。」数到最后,视所余之策,或一,或二,或三,或四,都算是奇数,而将此奇数之策扐在左手的第二第三指之间。此即「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已经四四数过之策则放回右边。揲蓍到此,是为第一变。检视扐在左手三四指间的左余之策,以及扐在左手二三指间的右余之策,如左余一策,则右余必三策,左二则右亦二,左三则右必一,左四则右亦四。合计左右所余之策,以及在右手小指间的一策,即是一挂二扐的策数,不是五策,就是九策。即将这五策或九策另置一处,第一变即告完成。
六、再将左右两边已经数过的蓍草合起来,检视其数,或是四十四策,或是四十策,再度分二、挂一、揲四、归扐,如第一变这仪。最后检视左右所余之策,左一则右必二,左二则右必一,左三则右必四,左四则右必三。合计左右所余之策,以及挂在右手小指间的一策,即是一挂二扐的策数,不是四策,就是八策。即将这四策或八策另置一处,是为第二变。
七、又将左右过揲之蓍合起来,检视其数,或四十策,或三十六策,或三十二策,如第二变那样分二、挂一、揲四、归扐。最后检视左右所余之策,与第二变同,则将所余之策与挂一之策合之,另置一处,是为第三变。
八、三变而成一爻,计算三变所得挂扐与过揲之策,便知所得何爻。如三变合计得挂扐十三策,以减四十九策,则知三变合得过揲的策数是三十六策,以四除之,因为揲蓍时是以四四数之,此处故以四除,则三十六得九,是为老阳,其画为「」,名之为重。如三变合得挂扐二十五策,则知三变合得过揲二十四策,四除,得六,是为老阴,其画为「」,名之为交。如三变合得挂扐二十一策,则知三变合得过揲二十八策,除以四,得七,是为少阳,其画为「」,名之为单。如三变合得挂扐十七策,则知三变合得过揲三十二策,以四除之,得八,是为少阴,其画为「」,名之为拆。
如是三变而成初爻,即将初爻画在画卦的版上。以下不再命蓍,即用四十九蓍,分二、挂一、揲四、归扐,再经三变而成二爻。以后每三变都是如此。一卦六爻,十八变而成一卦。画卦时,由下往上画。前九变而成三爻,出现一个三画卦于内,即是初二三爻,称为内卦。后九变又出现一个三画卦于外,即是四五上爻,称为外卦。得内卦是小成,得外卦是大成。六十四卦皆是如此。

占卦三原则

一说到算卦,我想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路边摊上的算命先生,一张小板凳,一块布,再穿上一身中山装,戴个墨镜,好一副惹人注目的装扮,有模有样的,这样的摊摊上不乏高手,但是更多的还是招摇撞骗的,打着算命的旗号,搞走。其实也挺能理解他们的,因为大多数来算命的人,都是生活不如意,或者遇到困惑的人,即便是在算卦上没有多大的建树,但是这一翻开导,也是颇丰心神的,收点卦金也算正常。也确实如此,起卦其实并不能,但是解卦却不那么容易,这不仅要看解卦人的灵性,还要看解卦人的思维逻辑能力,也确实耗费心神。
对于起卦来说,虽然不难,但却是另一个耗费精神的点,因为用大衍起卦,起卦过程较长,同时对起卦者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要求他们全程心静,这样起出来的卦才具有灵性,不经过一定的学习和锻炼,整个过程全神贯注的,也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起的话不准的原因之一了。不过很简单,在心不静的时候不要起卦,在好奇心不够足的时候不要起卦,不然准确率相对会有所下降。最重要的一点,我们经常会听到的一点,就是子不占卜,这是因为子时或者子日,又是一轮新的开始,很多人容易把时间混淆,以至于解卦不准。
在占卜的时候,我们还有几个原则要记住,不成不占,不义不占,不疑不占。为什么会有这几个原则呢?这是因为我们占卜是心中有了疑惑无法理解,只有请教先灵,泛指祖先之灵,祖先哪有不关照自己的子孙后代的呢,所以必须诚心。那何为不义不占呢?也就是说你提的问题必须合乎正当性。明知道是错的还去占卜,不就是徒劳无功的吗?别人的私事你问了,这符合道义吗?
那何为不疑不占呢?一个人不努力,你明知道事业什么的本来就不会有起色,难道不是多此一举吗?其实真正的疑问有很多,有的我们用脑袋都能想到的,根本没有必要去占卜,想不到的看不透的,实在是好奇的,比如我们的时运,我们的健康等等还是可以占的。但是我们在占卜的一定要明确自己的问题,比如昨天一个粉丝用他之前占的问我,让我解一下,他问的是一高中生能否考上大学,得震卦,变豫卦,初九爻动。我说能上,但是这名高中生内心很煎熬,困难不小。后来他给我说,确实考上了,不过是专科,他想问的是为什么会这样。我说的是,我们占卦,除了三原则以外,我们还要明确我们所占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这样问,这名高中生能否考上二本,或者一本,或者专科。我们明确问题以后,再来起卦,再来解卦,这样才能找到我们想知道的答案,不明不白的问题,得到的当然会是含糊的答复的。
说完了占卜前的一些原则,那么现在我们就要说说占卜后的小知识了,解卦。解卦怎么解,这是很多人遇到的问题,起卦的方法很多,解卦的方法也很多,但是我今天主要说的还是大衍筮法的解卦方法。这里面都是前人总结的经验,反正大家都是这么用,你叫我解释,估计这会儿也是有点困难的。
针对所占之事,本卦代表当前的处境,之卦(也叫变卦),代表未来的趋势。这要配合心中的疑惑,首先看卦象,再详细参考两卦卦辞的含义,再看爻辞,相互结合,以求得到启发。那么就牵扯出爻的问题,这是重点,用笔圈起来,如果六爻都不动,那么参考本卦卦辞。有一个爻动,参考本卦变爻的爻辞。有两个变爻,参考本卦两个变爻的爻辞,但是记住以上爻为主。三个爻动的,参考本卦及之卦的卦辞,但是还是以本卦为主。四个爻动的,参考变卦中两个不变的爻辞,以下爻为主。五个爻动的,参考变卦中不变之爻的爻辞。六个爻全动的,参考变卦卦辞。
看完这些小诀窍是不是觉得解卦很简单?其实说来简单也简单,不简单也不简单,这除了个人的经验以外,还要看个人的发散性思维如何,以及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除了卦象,卦辞,爻辞以外,我们还要看看,这个卦是由那两个卦组成,哪个在上,哪个在下?然后发挥大脑的想象力来解,解得多了,也就有经验了,解起来也就更准了。

易经的占卜流程是如何? 请详述之

以易经为基础的占卜方法有多种,名称和起卦方式都有很大不同,有的是以卦命和卦象作为占卜依据,有的则以爻辞作为占卜依据。譬如六爻和梅花易数,他们的起卦和解卦方式就有很大的不同。但一般的流程是:起卦----得到卦象-----解卦。以六爻为例,简单的说,就是按特定的规则投3枚硬币六次,按特定的规则排列,给每一次的结果进行特定的解释,从而得到最终的结果。梅花易数的起卦方式就相对多变的多了,可以使你报数起卦等等。易经占卜的方式不仅仅只有这两种,还有恩多

易经蓍草占卜

没有余数,就把最后那个作为,这次的“数”,不要按0算。
原始“文王卦”的推演成卦方法
原始“文王卦”的推演成卦方法,不太实用,摆了2卦,就要30分钟,手脖子都疼了,只给大家看看,建议还用六爻和梅花。因无蓍草,我用的是扑克,同理。
占筮演卦方法探究
易经占筮推演取卦方法通常有“文王卦”和“金钱课”等。“文王卦”是古代最常用的演卦方法,由于其演算过程颇为复杂、费时,所以后来一些专门从事占卦相命的江湖术士便发明了一些简易的演卦方法,如“金钱课”等。但是,无论是从史料记载还是历代易学家的考证,“文王卦”无疑是易经占筮推演取卦的正宗之古法。
一、“文王卦”的推演成卦方法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系辞传》
占筮工具:源于同一棵蓍草的蓍草茎五十根。演卦时抽掉一根,只用四十九根。具体演卦过程如下:
先用两手将参与演卦的四十九根蓍草茎任意一分为二,其中左手一份象“天”,右手一份象“地”。接着,从右手任取一根蓍草茎,置于左手小指间,用以象“人”。这样就形成天、地、人“三才”的格局。然后,以四根为一组,先用右手分数左手中的蓍草茎,再以左手分数右手中的蓍草茎。一组一组地分数完后,两手中的蓍草茎余数必有一定规律:左余一,则右余三;左余两,则右亦余两;左余三,则右余一;左余四,则右亦余四。这时,将左手所余蓍草茎置于左手中指与无名指间,右手所余蓍草茎置于左手食指与中指间。这样,左手指缝间的蓍草茎余数(包括一开始置于无名指与小指间象征“人”的那一根)非五即九,故去除余数后的蓍草茎数必为四十四或四十。到此为止,完成了蓍草演算的第一步,古称“第一变”。
“一变”之后,去除左手指缝间的余数,又将两手所持的四十四或四十根蓍草茎按“一变”的同样方法和顺序进行演算,即先将四十四或四十根蓍草茎合在一起,然后任意一分为二,并从右手中取出一根蓍草茎置于左手无名指与小指间,再用右手四四一组分数左手中的蓍草茎,然后用左手分数右手中的蓍草茎……。“二变”的结果,左余一右必余两,左余两右必余一,左余三右必余四,左余四右必余三,故两手余数之和非四即八,而两手所持蓍草总数或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
如法炮制,“三变”的结果,两手所持的蓍草茎总数或三十六,或三十二,或二十八,或二十四。然后以四相除,一爻的商数便显现出来:
36÷4=9
32÷4=8
28÷4=7
24÷4=6
根据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的原则,如果商数是“9”则是老阳之数即得阳爻“”;如果商数是“8”则是少阴之数即得阴爻“”;如果商数是“7”则是少阳之数即得阳爻“”;如果商数是“6”则是老阴之数即得阴爻“”。这样,经过三次演变,终于得到一个爻。一个卦共有六个爻,所以总共需要经过十八次的演算变化,将每爻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排列,才能得到一个卦。但是,“三变”之后得到一个爻,有时还要发生变化,即“变爻”。这就是:当商数为“9”或为“6”而成老阳或老阴,根据物极必反的规律,老阳变为阴爻,老阴变为阳爻,这样就会得到另一卦,称之为“之卦”。未变爻的原卦称为“本卦”。如果没有“变爻”出现,即六个爻的商数中没有“9”和“6”,那么就没有“之卦”。
这样,推演过程就全部结束,得到一个六爻“本卦”或加上一个“之卦”。以上介绍的这种占筮取卦方法即为后人所称“文王卦”或“六爻大课”。
然后,根据相应的推论规则对推演所成的卦进行推论(推理解释)。
二、“金钱课”的成卦方法
占筮工具:同一种铜钱或其他硬币三枚。成卦方法如下:
占课者把三枚钱币合在两手中或一竹筒中摇动,然后倾倒在桌上,根据其“字”、“背”情况决出一爻:两字一背为少阳"";两背一字为少阴"";三背为老阳"",之卦变爻为阴"";三字为老阴"",之卦变爻为阳""。
这样,经过六次倾倒,便得到一个六爻大卦(或包括变爻后的之卦)。

为自己出行用大衍筮法卜卦,结果六爻全为老阴,说明什么呢

六爻不动事难明,但既然是乾为天,那就“元亨利贞”把,坚守正道以不变应万变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