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祈福表文大全,道教祈福许愿文
道教祈福文疏怎么写?
我是个
道士
这个你再网上是很难求到的
你自己要去
道观
里面
问大师
的
我简单的
说下
“龙天赐福,伏以
三清四正法通灵
五气朝元转道经
水火相交回圣界
修身炼性上
天庭
南瞻部州
中华振土
心香一瓣
冒(日月)叩
天颜
今据(地方)(人物)(事件)奉献(经文)更祈(
昊天赐福
后土降休
~~~
)
百拜末书全叨光佑
谨
意
上
闻
天运~~年~月~日文意(文疏)上献百拜”
做道场
的时候,有把
榜文
贴出来,你可以去看看啊
仙道贵生
,无量度人
福生
无量天尊
请问,道教的祈天表文如何写,请告诉下,急用。谢谢。最好给个格式_百度知...
你们看过僵尸片没,就像林正英那样其实不要这么麻烦的,在你家客厅正中间烧张黄表纸旺旺天心就行了
道教有哪些祈福消业的经咒,只要道教?
道教里好像没有祈福消灾的,道教风格比较激进,正邪不两立,讲究请神降法,以雷霆万钧之势破魔!找到一则消灾咒,信主可无事颂之,必无坏处。
消灾咒
北斗七真,统御万灵。东西南北,保命前行。日中大象,共照群生。扫妖氛,不侵云汉;茂天地,无物不生;救人间,扶衰度厄;化邪魅,悉归正真;掌山岳,天地交合;益四海,混同不分;固根气,育养精神;敕龙虎,追摄鬼神;皈元保命,统摄生灵。宣行宝菉,万圣卫轩。随愿应口,道合自然。急急如律令。
中国道教烧香的讲究
每天都有故事,每天都有启发
道由心学 心假香传 香焚玉炉 心存帝前 真临下盼 仙旆临轩 令臣关告 迳达九天 �0�2
「一柱清香透苍穹,万道祥光照大千」由此可知香的重要性,道教中以三柱香代表道教三宝,(道宝代玉清、经宝代上清、师宝代太清。)也代表天、地、人,正可谓敬三清,敬天、地、圣贤人。因道教认为万物皆有灵,而以谦卑喜舍之心来敬仰宇宙万物,所以也成了多神教了。 �0�2
一.上香方法: �0�2
1.右手持香脚,将香头向下倾斜点燃,如过香着了明火,切记不可用嘴吹灭,而是要用手煽灭,或者微微颤动使明火熄灭。
2.拜过之后,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支香脚(二三支皆如此),插入炉中,第一枝应插在香炉中间,心中默念:志心供养道,当愿众生,常伺天尊,永脱轮回; 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中默念:志心供养经,当愿众生,生生世世,得闻正法; 第三支香插在左边,心中默念:志心供养师,当愿众生,学最上乘,不落邪见。插香皆用左手。上完香后,应对恭圣像,肃立礼拜, 上完香后,应对恭圣像,肃立礼拜, 咒文如下:道由心学,心假香传。香焚玉炉,心存帝前,真灵下盼,仙旆临轩,令臣关告,径达九天。人未生时已禀先天之性,处于虚无缥渺之间, 如那香烟有迹无形,元性之灵异,无始无终与道合一,与仙佛同体,并无区别。待它落于后天,体性则疏,有形有质,皆为不舍得这个身子的缘故。你若如香,焚烧自我,利益群生,慧光无处不及,氤氲何处不在? 遂心念福生无量天尊!�0�2
3.不宜插的东歪西斜,或是将香插於香炉最边缘,三支应该插平插直,两支之间不能过寸,过寸则神不信。 �0�2
二.烧香的含义: �0�2
1.供养诸神。 �0�2
香云缭绕,腾空而上,供养上界云府高真,中界岳渎威灵,下界水府仙官等三界诸神。 �0�2
2.传诚达信。 �0�2
道由心学,而心意要借香烟来表达。香是用来传达人与神佛圣尊间内心的尊敬与虔诚之意的。所谓“香自诚心起,烟从信里来。一诚通天界,诸真下瑶阶。” �0�2
3.召亡返魂。 �0�2
做幽事道场时,通过焚香摄召亡魂。有“一炷明香通信去,五方童子引魂归”之说。全真仪范中就有“一炷返魂香”。 �0�2
4.清静身心。 �0�2
《受持诸品咒》中有“上香时咒:常焚心香得大清静”的说法。 �0�2
5.辟秽除邪。 �0�2
由于香烟有芳香空气,能起杀灭病菌的作用,故古来就用作“空气清新剂”,有瘟疫之时作为“空气消毒剂”而大派用场。广东至今仍有地方保留着每年舞“火龙”的习俗,就是为了纪念百余年前一场瘟疫中有位道人教他们用干草扎成长长的草龙,上面插满香,点燃后围着整个村子绕几圈,及时遏制了瘟疫蔓延的功绩。据推测,可能是香中含有的硫磺杀灭了空气中的病毒,所以才有此神效。 �0�2
6.与人祈福。 �0�2
《玄门朝科》中都有“愿以此烧xxx德,归流醮信人家,观颐自乐,御履相欢……的诸多说法,可见烧xxx德,于己于人,善莫大矣。 �0�2
综上所述,祭祀烧香的意义就在于它是神、人、鬼三者沟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中介。通过烧香,人才能与神、与鬼都结下善缘。因此说:“九天之上,惟道独尊,万法之中,焚香为先。”
道教祈福文疏怎么写?
很麻烦。要求和禁忌很多,不同的事情、不同的宫阙、不同的神灵写法都不一样。主要分表文、疏问、符文、官文等格式。任宗权道长编有《全真文鉴》(上)和(下)册,有常用的文疏格式。但目前不公开发行,是道教内部的。非一日之功,因圣号,宫阙,官将,各有所呈.
疏文是信仰神仙,敬天祭祖语言信息的表达形式,是人们将自己所求的事由,通 过叩拜,存思天神恩佑;用笔墨于纸,彻于琅函,焚化后由神职司(年月日时)四值功曹,飞云捧送天尊,再上达天庭,架起仙凡之间的桥梁,从而沟通人与神所表 达的愿望,来实现人们所祈求的目的。
疏(表)文的种类繁多,常用疏(表)文主要有三大类:
1、迎神请神专用疏文。比如接财神专用疏文,神佛祝寿疏文等等。
2、祈福疏文。比如植福祈嗣佛七文疏,礼念观世音菩萨求子疏文等等。
3、超度疏文。比如荐亡生西佛七文疏、立亡魂房契(坟契)文疏等等。
扩展资料
疏文的起源:
疏文起源于道教,最早只在道教使用。简单地说:疏文就是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它的功用与人之间交往的书信类似;疏文是祈福神灵,敬天祭祖语言信息的表达形式,是人们将自己所求的事由,通过叩拜,存思天神恩佑。
书之于纸,彻于琅函,焚化后由神职司四值(年月日时)功曹,飞云捧送天尊,再上达天庭,架起仙凡之间的桥梁,从而沟通人与神所表达的愿望,来实现人们所祈求的目的。
道教疏文最早应用渊源于古代“天子祭天地,或祭五岳四渎”。东汉祖天师将祭天、地、水的祭祀仪式最初的范本《三官手书》继承应用。
《三官手书》内容要求在上元节(正月十五),将所求“祈愿”写成文函,再经过焚化,意存上天到天官那里,以求天官赐福。在中元节(七月十五),将“消罪”事写成文函, 再经过焚化埋于山上,存想到达“地官”宫殿处,以赦其一切罪业(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