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是佛教提出的吗,轮回的根本原因

轮回是万恶之源,是佛教创造轮回的么?

首先我想问问你,是不是显微镜的发明者发明了细菌?是不是人类发明了地球?轮回是无论什么时候都有的,如果你一定要问轮回是谁创造的,那么你就先搞清楚到底是先有鸡蛋还是先有母鸡。佛陀只是看我们在六道轮回里面打滚,不断受苦,不忍我们继续受苦下去,于是把事实的真相告诉我们,并且教我们脱离六道轮回的方法。如果想要没有轮回,除非所有的众生都没有业障,那么我们死后就不会受到业力的牵引而投胎轮回,这也是为什么佛陀苦口婆心劝我们消业障的原因。 你如果有时间去里玩玩的话,就会发现一幅图,那幅图的最中间有个大大的“心”字,然后心的四周画了很多像,有佛菩萨像,有神像,有帝王像,有普通人像,有饿鬼像,有地狱像,这幅画的意思是说,我们所受的一切果报都是我们自身所造,不管是好报坏报,主要就是看你这颗心,如果你时常能够行善事,心里没有一丝恶念,那么你死后要嘛就往生成佛,要嘛就投胎成一个大富大贵的人,如果你一辈子都做坏事,心地很坏,那么你死后就要为你所做的一切负责,要么就做饿鬼,要么就做畜生任人宰割,要么就下地狱,所以归根结底地说,是我们的这颗心创造出了六道轮回,因为我们一直不停地造业障,所以死后会受业力牵引进入六道轮回。

...是中国自古就存在的还是伴随佛教而来的?道教有轮回吗

1)道家也信轮回,道家的代表庄子就有轮回说,人死之后,靠的是什么回复于未生之前呢?在《庄子》书中似有两种解释可以回答这个疑问。一是灵魂,一是气。《知北游》篇关于魂魄不死的看法或可同佛家神不灭论相沟通: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漻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解其天弢,堕其天 ,纷乎宛乎,魂魄将往,乃身从之,乃大归乎!

轮回转世学说是佛家特有的吗?道教有没有

道教有轮回说的依据:
一、《正统道藏》太玄部中云:
「始气化生先天老子。自尔以来,先天老子乃以玄气时时而下生。
万法天师
有古大先生
郁华子
大成子
广成子
随应子
赤精子
录图子
务成子
尹寿子
真行子
锡则子
古邑先生
籛铿
商容
……」
二、《高上玉皇本行集经里》记载:「昔有国名号光严妙乐,其国王净德、王后宝月光无嗣,后广陈供养,六时行道,遍祷真圣,已经半载,不退初心,忽夜宝月光皇后梦太上道君抱一婴儿与之,觉而有孕怀胎一年,於丙午岁正月九日午时诞于王宫。当尔之后王忽告崩,太子治政,俯念浮生,嗣位有道。“遂舍其国,於普明香严山中修道,功成超过是劫,已历八百劫身。常舍其国为群生,故割爱学道於此。后经八百劫,行药治病,拯救众生,令其长乐。此劫尽已,又历八百劫。广行方便,启诸《道藏》,演说灵章,恢宣正教,敷扬神功,助国救人,自幽及显。过此已后,再历八百劫,亡身殒命,行忍辱,故从事舍己血肉。如是修行三千二百劫,始证金仙,是曰清诤自然觉王如来,教诸菩萨,顿悟大乘正宗,渐入虚无。如是修行,又经亿劫,始证玉帝。」

轮回的观点是 佛教的释迦牟尼提出的。还是 耆那教的 玛哈维拉 提出的...

轮回存不存是今天众生迷失本性太深,无法开发出特异功能才有的问题,在释迦牟尼所处的那个时代和之前的时代,有一大批佛教之外的修行者,通过修行开发神通,体证了轮回的存在。轮回成为毋庸质疑的事实。
轮回不是谁提出的,轮回一直就存在,只是今天的人类太过迷失,无法现量体证道轮回的存在,而不得不求助科学(指西方轮回学)来推测它的存在,就像人类无法观测到黑洞,而只能根据推测来知道它的存在
释迦牟尼提出的不是轮回存在不存在,而是怎样出离轮回,达到不生不灭的彼岸,而其他教派的修行者修行所获得的只是来世暂时的“幸福”,而实际没有真正出离轮回,获得究竟永恒的安乐,即便他们已修到可以升至非想非非想处天,获得八万四千劫的寿命,依然在轮回中。而佛陀的出世正是要解决外道修行者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也正是佛法不同于其他外道的地方

到底有没有轮回?

应该是没有吧,不要迷信哦

轮回是怎么回事,真正存在?

佛教相信轮回是确实的吗
圣严著述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佛教相信,除了已经解脱生死(如小乘的阿罗汉)或已经自主生死(如大乘的圣位菩萨)的圣者之外,一切的众生,都不能不受轮回的限制。
所谓轮回,实际上是上下浮沉的生死流转,并不真的像轮子一般地回环。轮回的范围共有六大流类,佛教称为六道,那就是由上而下的:天道、人道、修罗(神)道、傍生道、鬼道、地狱道,这都是由于五戒十善及十恶五逆(十善的反面是十恶,杀父、杀母、杀罗汉、破坏僧团的和合、出佛陀的身血,称为五逆)而有的类别,五戒十善分为上中下三品,感生天、人、修罗的三道,十恶五逆分为下中上三品,感生傍生、鬼、地狱的三道。作善业,生于上三道,作恶业,生于下三道。在每一类别中的福报享尽或罪报受完,便是一期生死的终结,便又是另一期生死的开始,就这样在六道之中,生来死去,死去生来,便称为轮回生死。
不过佛教特别相信,众生的生死范围虽有六道,众生的善恶业因的造作,则以人道为主,所以,唯有人道是造业并兼受报的双重道,其余各道,都只是受报的单重道,天道神道只有享受福报,无暇另造新业,下三道只有感受苦报,没有分别善恶的能力,唯有人道,既能受苦受乐,也能分别何善何恶。佛教主张业力的造作薰习,在于心识的感受,如若无暇分辨或无能分辨,纵然造业,也不能成为业力的主因。所以,佛教特别重视人生善恶的行为责任。
正因为造作业力的主因是在人间,所以上升下堕之后的众生,都还有下堕上升的机会,不是一次上升永远上升,一次下堕永远下堕。
人间众生的造作业因,是有善有恶的,是有轻有重的,人在一生之中,造有种种的业,或善或恶,或少或多,或轻或重。因此受报的机会,也有先后的差别了。所以,人在一期生命的结束之后,朝向轮回的目标,有著三种可能的引力,第一是随重:一生之中,善业比恶业的分量重,便先生善道,善道的天业比人业重,便先生天道;如果恶业比善业重,便先生于恶道,恶道的地狱业比傍生业重,便先生于地狱道,受完重业的果报,依次再受轻业的果报。第二是随习:人在一生之中未作大善也未作大恶,但在生平有一种特殊强烈的习气,命终之后,便随著习气的偏向而去投生他的处所,所以,修善学佛,主要是靠日常的努力。第三是随念:这是在临命终时的心念决定,临终之时,如果心念恶劣,比如恐怖、焦虑、贪恋、镇恼等等,那就很难不堕恶道的了,所以佛教主张人在临死或新死之时,家属不可哭,应该代他布施修福,并且使他知道,同时宣说他一生所作的善业功德,使他心得安慰,使他看破放下,并且大家朗诵佛号,使他一心向往佛的功德及佛的净土;若无重大的恶业,这种临死的心念倾向,便可使亡者不致下堕,乃至可因亡者的心力感应了诸佛菩萨的愿力,往生佛国的净土——这是佛教主张临终助念佛号的主要原因。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