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参老和尚谈姻缘的开,梦参老和尚开示姻缘
梦参老和尚是谁的化身?
梦参老和尚一般指释梦参。我国当代名僧,世寿103岁。老和尚苦行一生,五湖宣法,中兴地藏法门,兼承华严道场。曾随慈舟、倓虚、弘一、虚云学修研法。他原籍黑龙江省开通县,生于1915年农历六月初二。13岁那一年,他入东北讲武堂军校。
1931年讲武堂军校入关,他随同迁至北京。一天晚上,他梦见自己掉进冰冷的海水,正在危急之中,一位老婆婆划着一叶扁舟迅速地驶过来,将他救起,送至岸边,并且告知他,你顺着这条路上走吧。在前面有几间不是平常所见的房子,那才是你一生的归宿。
释梦参出家经历
1931年,在北京房山县上方山兜率寺出家,法名为觉醒,但是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作梦的因缘出家,便给自己取名为梦参。同年在北京拈花寺受比丘戒,戒期圆满,南下九华山,朝礼地藏菩萨道场,正遇上六十年举行一次的开启地藏菩萨肉身宝塔法会。由于因缘殊胜,为老和尚尔后弘扬地藏法门埋下深远的影响。
1932年,转赴福建省福州市鼓山涌泉寺参访他对涌泉寺当时的一切境界似曾相似,仿佛故地重来。当时虚云老和尚于鼓山创办法界学苑,并请慈舟老主讲华严经。他决定依止慈舟老学习华严经,历时半年,仍无法契入华严义海,遂亲自向慈舟老请法,之后决定以拜诵普贤行愿品、燃身臂供佛的苦行,开启智慧。
1935年,在鼓山法界学范,学习华严经五年圆满,当时的同学包括的道源长老、灵源长老、慧三长老能及大陆的净严。除依止慈舟老、学习华严经,更旁及虚云老和尚的禅法,有时也奉慈舟老之指示,代讲经论,诸如阿弥陀经等等。
梦参老和尚: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合适的法门谁
梦参老和尚---如何选择法门呢?你得选择适合你自己的,你感觉到哪一种方法你学得很高兴、很愉快,很有心得。你就坚持这种方法不要放弃。
在学佛之后。很多道友总感觉自己所学的不够。了解的不够透彻。经典看的不够丰富。
以念经来说,念一部经嫌少,念两部经又嫌太长,听说《华严经》最圆满,就只念《华严经》。反正越大越圆满。至于受灌顶也是要受大圆满的灌顶,这是贪心,想多累积功德。这样好吗?总以为自己学的,所用的功课不够,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知道的已经不少了,可是缺乏什么呢?缺乏实际的行动力。没有一件一件地把我们所知道的实行;不去实行,你就不能证得,不能证得,你等于没有得到。
所以我们其实知道的够多了、我们知道的事情虽然很多,但所做的事情却很少,至于证得的部份就更谈不上了,为什么呢?因为你具足烦恼!所学、所念的跟你的心、你的性体结合不起来,没有真正去修行。
我以前也是非常好奇,总想找个窍门。不然我不会跑到西藏去,我还是一个人跑到西藏去的。
我也想寻找一个快捷方式,可以方便一下成佛。也不要参禅,也不要念佛。念个咒就行啦!我到了西藏之后,共持了几十年的咒。现在也还没有成佛。专门持咒也是修法的要门,你先得自存己德,把你自己的德行看一看,以自己的福德、智慧,能够接受到哪一个阶层的法。
踏踏实实的照着去修,能得到现世的安乐。这就好比你想要上高级餐厅,荷包里得有那么多的钱,如果没有那么多钱,在小摊上随便吃吃也可以,能够不饿肚子就可以了。
如何选择法门呢?你得选择适合你自己的,你感觉到哪一种方法你学得很高兴、很愉快,很有心得。你就坚持这种方法不要放弃。不要听到别人的指正,你就又改变主意。持续地做下去就好了,但是得精进,疲疲塌塌,懈懈怠怠地就想成佛了生死啊?你就是想求发财都不容易啊!
梦参老和尚谈如何修行
梦参老和尚以经圆寂了
梦参老和尚:虚空藏菩萨,是什么因缘叫虚空藏?
这位菩萨的功德,在《华严经》、《大集十轮经》里,是不可思议的,他的功德就像虚空那么多。 地藏菩萨是十藏之一,虚空藏菩萨也是十藏之一,在华严经讲十藏,十个都叫藏,十个都叫智,这类华严经都是十个十个这样说的。 虚空藏菩萨就像那个大长者似的,他 有无穷无尽的功德施给众生,这叫虚空藏。
梦参老和尚开示:什么是禅,想修禅,如何入定
禅修需要上根利器,一闻千悟,你衡量自己够格吗?禅修必须拜明师当面指点,不然容易走偏。你在这里想三言二语得到心法,是不可能的。
梦参老和尚开示怎么修行
学佛成佛,简单而言,就是要通过“信、解、行、证”四个步骤、采用“六度波罗蜜”六种途径,经历过“戒、定、慧”三个层次的境界,最终才能修成正果、立地成佛的。我依次给你简介一下:
1、信解行证:首先要有信仰,有愿意跟随佛祖的脚步去修行、按照佛祖指导的方法去做的决心,这叫“信”,佛教也称之为“发菩提心”;然后要有真正出家的僧人为你讲解佛法,即“解”;然后你要按照僧人教你的方法去做,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这叫“行”;最后从实践中验证所学是真实不虚的,这叫“证”;
2、“六度波罗蜜”是修行的六种途径,简称“六度”,分别是:布施、忍辱、持戒、精进、禅定、般若。用现代话来简单的理解就是:无私奉献(布施)、忍受委屈和痛苦(忍辱)、遵守佛教的规章制度(持戒)、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精进)、通过打坐来使自己的心摆脱情绪的控制(禅定),获得无上的大智慧(般若)。
3、戒定慧:这代表了修行的三个层次的境界,“戒”就是上面的持戒,佛祖告诉我们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僧人要遵守250条规章制度(佛教称为“戒律”),女性僧人(我们常说的尼姑)则是348条,如果你不出家,在家里学佛,则只须遵守五条,即“持五戒”(看起来简单,要做到不容易)。“定”即“禅定”,这是佛教中最重要的修行方式,用高僧大德的开示来说,“禅定的人不一定能成佛,但成佛一定离不开禅定!”。“慧”即“般若智慧”,因为“般若”一词,包含了六种不同的智慧,没法翻译,只能称其为“大智慧”。
——按照这样的方式,我们才能修成正果,不过对于一般人而言,还是从“三皈五戒十善”学起,从孝顺父母开始吧!父母是我们修行路上的第一尊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