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谁发明的,十二天干地支表对照表
天干地支的发明者究竟是谁?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那么,干支纪法的发明者究竟是谁?‘
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仑尚书正义》解释说: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
梁启超在《国文语原解》中认为,天干地支这二十二个字,颇为奇异复杂而不可思议。他主张干支应与罗马、腓尼西亚(腓尼基)和希腊文的字母等同起来看待。并在《饮冰室合集》中,从字形和读音上揭示彼此间的联系,以为中西自古以来的字形与读音,屡经变迁,若从两方面尽搜罗其异形异音而校合之,安此二十二文,非即腓尼西亚之二十二母乎?按梁氏的观点,
中国古代干支纪法的发明,似乎与腓尼基的二十二字母有关联。
然而,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释干支》中,提出不同的观点。他认为,以往人们对干支的解释,都是望文生义的臆测,十天干纯属十进位记数法的自然发生,其中多半是殷人所创制。至于十二地支,起源于古巴比伦,在比较中国古代的十二辰和古巴比伦的十二宫后,指出中国古代的十二辰和十二地支,都是从古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演变而来。其传人中国的途径,可作大胆推测,也许商民族本自西北远来,来时即挟有由巴比伦所传授之星历知识,人中土后而沿用之,或许商室本发源于东方,其星历知识乃由西来之商贾或牧民所输入。
尽管,郭、梁的说法影响较大,但是问题并没有解决。一些学者从我国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汤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于名号这有现象。为驳干支外来说,陈遵妫在《中国天文学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产生了。郑文光在所着《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中认为,十天干起源于我国古代伏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纪时中的反映,应当产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社会;十二地支则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传说演变而来,产生于殷商之前,后逐渐演变为十二辰。所以,郑文光推断: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创作。杜石然等则在编着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一书中,主张夏代已有十天干纪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纪日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于支纪法,,从而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彤成六十日广个循环的纪日法。
中国古代的干支纪法,究竟是谁发明的?最早出现于何时?看来这个谜并没有完全解开。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是谁发明的?它们的起源是什么?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说法起源于郑文光所著的《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传说是轩辕黄帝时期的大挠氏最早创立。书中观点认为十天干的依据是中国羲和生十日的传说,但实际上十天干是用来描述太阳运行的周期;而十二地支的依据是常羲生月十有二的传说,实际上指的是月亮运行的周期。据这些传说的出现的时间,作者根据史书记载大胆推测,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应该是夏人用于纪年的创作,以60年为一个循环,也称为六十年一甲子。
十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而剩下的则为阴;十二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与生肖相对应。根据《群书考异》的观点,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又分别具有自己的含义。比如甲具有“拆 ”的意思,指万物复苏;乙有“轧”的意思,指万物抽轧而出;丙有“炳”的意思,指万物炳然著见,即清楚可见;丁有“强”的意思,指万物鼎盛;戊有“茂”的意思,指万物茂盛;己有“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识别;庚有“更”的意思,指万物收敛具实;辛有“新”的意思, 指万物有成;壬有“任”的意思;指阳气滋养万物;而癸则有“揆”的意思,指万物可揆度。十二地支同样有自己的意思,在此不再赘述。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纪年法,流传至今仍在使用,常用语书法等刻章印盖以表现文人的气质。除此,在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发现出日行月出的轨迹,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同时也是体现古人智慧的一个标志。
起源于郑文光所著的《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传说是轩辕黄帝时期的大挠氏最早创立最早起源于内经记载的黄帝时期。说是谁创建的,应该没人知道,只是相传它出自轩辕黄帝时期的大挠式。源于对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周期,用于纪年。天干地支的起源,根据现在的资料,最早出现于我国三千多年前商朝时期的甲骨文上。十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未,申,酉,戌,亥。所谓十天干就是十个数字序号。十二地支就是十二个时辰名字。周朝为了记录皇帝年号,才把十个数字序号与十二时辰名称进行组合得六十个年号名称。因为只有六十个年号,所以只有六十年一轮回。名称叫甲子纪年,一甲子,二甲子,三甲子往后推。比公元纪年落后多了。天干地支究竟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商代就已经被用来纪日了,“干支”,分别是古人的两种计数方法,这个的来源是“枝干”之“干”,以及“枝干”之“枝”,前面加上“天”、“地”二字,是阴阳五行学说成熟以后的事情。
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除此之外,曾经还纪月、纪年、纪时等。那么,天干地支的发明者究竟是谁呢?虽然以下有一些说法来考证干支的起源,但是究竟是谁发明的?什么时候发明的?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多久?这些始终都是个迷。
大约在战国末年,根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两个人自从当了皇帝后,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来这个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甲骨文字研究·释干支》中认为,在之前人们对天干地支的解释都是望文生义的臆测,“十天干”纯属十进位记数法的自然发生,其中一大半都是殷人所创制。至于“十二地支”,起源于古巴比伦,在中国古代的十二时辰和古巴比伦的十二宫后,指的是中国古代十二辰和十二地支,都是从古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演变而来的。
一些学者从我国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汤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于名号这有现象。为驳干支外来说,《中国天文学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产生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稿》这本书说道,主张夏代已有十天干纪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纪日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干支纪法,从而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环的纪日法。
干支纪法是谁创造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诞生了“天干地支法”来计算时间,不知道大家对它了解多少呢?下面就由我带大家看看干支纪法是谁创造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干支纪法是谁创造的?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叫做“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众所周知的“干支纪法”。据现有文献资料可知,我国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二月己已起,连续用干支纪日,一直到清末宣统三年(1911年)止,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是迄今世界上最长的纪日资料。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干支纪日法在殷商时代已普遍流行,并已有类似日历的《干支表》出现。(见《殷虚书契前编》三卷二叶四片)在东汉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按六十甲子的次序来纪年开始成为定制而施行,这种干支纪年法一直沿用到今天。此外,“干支”在我国古代还曾被用来纪月、纪时等。
干支和干支纪法是谁创造的呢?《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尚书正义》解释说:“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对这大桡创造干支的传说,人们多不以为信。因此,干支起源问题便成了一个谜,于是有人认为:“干支和干支纪法究竟最先出于何处?看来是很雄得出结论的。”(唐汉良《谈天干地支》)
早年,梁启超在《国文语原解》中认为“天干”“地支”这22字颇为“奇异复杂而不可思议”,所以,许慎《说文解字》对这些字义的训释最为牵强附会,不达本义。他在文中引用了丹徒马氏良对“干支”的意见。马氏良认为:“干支”22字“与欧洲通用之罗马字母同物,腓尼西亚及希腊文,皆22母,其数与此正同”。他把“干支”与罗马、腓尼西亚(腓尼基)和希腊文的字母等同起来看待,并从字形和读音上指出了彼此间的联系。如“甲”篆文字j,与罗马文的A和希腊文的Φ在字形上都相近,在读音上,粤语的“甲”音也与A相似。其他如乙、丙、丁、申等字的古篆体写法与罗马的I、B、T、S在字形和读音两方面皆相类似。对于马氏良的解释,梁启超表示不赞同。他认为中西自古以来的字形与读音、方言屡经变迁,“若从两方面尽搜罗其异形异音而校合之,安此二十二文,非即腓尼西亚之二十二母乎?”并讥马说为“空前之新发明”。(《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十)
郭沫若在1929年所着《甲骨文字研究。释支干》一书中,对“天干”和“地支”等有关问题,旁征博引,详加考释。郭沫若认为,自汉以来,人们对干支的种种解释,都是望文生义的臆测,从古文字和神话传说的角度来看,“十天干”纯属于十进位记数法的自然发生,其中多半是由殷人所创制的。
这些字既无神秘的意味,也没外来的痕迹。(见《沫若文集》第14卷)对于“十二地支”,郭老则认为起源于古巴比伦。因为巴比伦天文学把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路径——黄道分为十二宫,而我国古代则把周天分为十二辰,并用十二地支来命名。郭老把十二辰与十二宫互相比较后,主张中国的十二辰和十二地支都是从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官演变而来的,其传人中国的途径,郭老推测也许商民族“本自西北远来,来时即挟有由巴比伦所传授之星历知识,入中土后而沿用之”,或许“商室本发源于东方,其星历知识乃由西来之商贾或牧民所输入”。(《沫若文集》第14卷)
从我国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中可以看到,“十干”中的字已被人用以名号,商代汤王以下的所有帝王的名字中都用到了“十干”,因此,有人认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产生了。此为干支源于中国说,但较含糊。(陈遵妫《中国天文学史》第1卷)
力驳干支外来说的是郑文光所着的《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郑文光认为,各个古老民族相互独立产生的古代天文学体系,虽有相异之处,但在研究共同的对象中也必然会有相似的地方,所以,“猜测我国的干支法来自巴比伦”是不科学的。他进一步考证认为“十天干”起源于我国古代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记时中的反映。他根据郭沫若的甲、乙、丙、丁为“鱼身之物”;戊、己、庚、辛、壬、癸是武器的考释意见,认为“天干”产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社会。至于“十二地支”,郑文光认为它是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传说演变而来的,产生于殷商之前,并又演变为十二辰。十个太阳和十二个月亮的传说,反映了人们对日月出没的时间认识。他强调指出,十二支主要是描绘了“十二个朔望月中的新月始见时(古代称为”胐“,即初三)其附近的星座”。按顺序把十二支的甲骨文字形与新月所在天区的星象比较后,郑文光认为,子与猎户座等相应的两者在形态图案上,都有相似之处。可见十二支的产生与观察天象有重要的联系。
他还指出,“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创作”,因为亥是商族先祖的名字,他是个“二首六身”的怪物,当时,日益强大起来的商族已对夏族构成了威胁,所以,夏人故意把商族的先祖——亥贬之为十二支之末。
天干和地支究竟产生于何地,源于何事、何物,真是个谜!
来源沿革
干支纪法在中国民间很早就使用了。史书上说中天皇君兄弟十三人,其中一人发明了数字,继而又发明了天干、地支。发明了天干: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发明地支: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天皇则以十兄弟为十天干,以阉茂、大洲献配入十二地支,另以十名(后来的地皇兄弟名)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合为十二地支。地皇根据三辰发明了历法,地铿以日照为昼,月照为夜,一昼夜为一日,三十日为一月。三辰历法的发明,后世历法基本沿用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日的定式。
干支的发明标志着最原始的历法出现,配合数字用来计算年岁。在后来的传承中,黄帝时代把干支之名简化为一个字。在《史记》《尔雅》等均有对照关系的记载。不过《史记》与《尔雅》的版本不一样。「大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阳。」(语出《尔雅·释天》)「岁阳,大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语出《尔雅·释天》)后世以十二支纪月,叫作月建,由于地支之数正好为十二,所以各月纪月的地支是固定的。当时人们把"日南至"即冬至的十一月定为子月,所以十二月为丑月,正月为寅月,二月为卯月,其后顺次为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在各月固定地支的情况下,再配上天干,就是干支纪月法。
木星中国曾经采用过木星纪年,古人认为12年木星行天一周,所以把它叫作岁星,并且把它的运行轨道分为12份,即12次,岁星一年移过一次,以次纪年。由于岁星的运行方向是自西向东的,与实际观测的星象的运行方向正好相反,又因为岁星的运行并不均匀,有时还有逆行,所以用它来纪年有不少不方便之处。于是古人就假想了一个与岁星运行方向相反的"太岁"(岁阴、太阴),它每十二年在天球背景上自东向西均匀地运行一周,这就可以用每年太岁所在的轨道部分来称呼该年。《开元占经》所引甘氏岁星法以及《汉书·天文志》所载甘、石岁星纪年法,表明战国时期普遍使用这种纪年法,并一直使用到秦和汉初,它是干支纪年法的前身。后因发现木星运行的周期并不严格为12年,而是11.86年,因而再用太岁纪年就与实际的天象不相符合了,所以从东汉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以后,就逐步废止了太岁纪年法而只用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日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发掘出的殷代甲骨片上已发现了完整的干支表。可能在盘庚迁殷(约公元前1300年)之前,已经采用干支纪日了。不过这种纪日法是否有过间断和错乱,现今还不能肯定。但从春秋以来,这种纪日法已被证明没有间断和错乱。《春秋》所记第一次日食发生在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经现代计算证明,这个日期确实发生了一次日食,因此这个日期的记载是准确的,表明从那时以来一直到清宣统三年(1911年)止,其间历经2600余年,我国一直有条不紊地使用干支连续纪日,未发生一日差错,这是世界上最长的纪日史料,也是世界上极为珍贵的一份科学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使用过多种时段制度。春秋战国时期曾用过十时制,即把昼夜各分为5个时段,昼有朝、禺、中、晡、夕;夜有甲、乙、丙、丁、戊,共10个时段。这种时段的划分是不等长的,因为一年四季中昼夜的长短是不相同的。到秦汉以后,十时制就废止了。至于干支纪时,它是什么时代产生和运用的,已经无从查考了。不过它当是在古代十二辰制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并用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表示,子时的正中为夜半。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十二辰大概是在二十八宿之前创立的;到了唐代,才将十二支配上十干,成为干支纪时。
干支组合
天干地支所谓干支就是天干、地支的总称,它是一种周期性的循环顺序。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支曰: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后世简化为一个字。天干地支纪年法是60年一个轮回,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如: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因此,天干地支纪年法中是60年一个轮回而不是120年。
天干地支是怎么来的呢?
这其实就是数学上的排列组合题。
1、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
2、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天干中任一字可以与地支中任一字进行组合,共有10组,每组12个,共120个。
但是,天干地支纪年法必须天干在前地支在后,排除了地支在前天干在后这一组合,故而120个组合中只有一半是符合要求的,也就是60个。这也是为什么天干地支纪年法60年一轮回的原因。
扩展资料:
天干地支据说其发明者是四五千年前上古时期的大挠氏。例如唐代刘恕在《通鉴外纪》中就引古书说:“(黄帝)其师大挠,始作甲子。”大挠作甲子虽是传说,但从殷商的帝王名字叫天乙(即成汤),外丙,仲壬,太甲等来看,干支的来历必早于殷代,即在三千五百年之前便已出现了。
起先,我们祖先仅是用天干来记日,因为每月天数是以日进位的;用地支来记月,因为一年十位个月,正好用十位地支来相配.可是随之不久,人们感到单用天干记日,每个月里仍然会有三天同一干,所以,便用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分别依次搭配起来的办法来记日期,后来,干支记日的办法就被渐渐引进了记年,记月和记时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天干地支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到底是谁发明的?起源是什么呢?
简化后的天干地支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它们两个是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的,从而组成了干支纪法。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发明是在远古的天皇时代,在这个时候已经有了干支历法的雏形。 干支的发明也标志着最原始历法的出现,然后再配合数字,就用来计算年岁。
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天干地支最早起源是出现在我国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时期的甲骨文上的。
在中国传统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和癸被称为是“十大天干”,《群书考异》中说到,甲的意思是拆,也就是万物剖符而出的;已的意思是轧,主要表示出生的样子;丙是炳然之意;丁则是强的意思,主要表现为万物丁壮;戊是茂盛的意思。己是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纪织。庚是坚实之意,指万物收敛有实;辛是新的意思;壬是指阳气任养万物于下;癸则是是揆的意思,它是指万物可估量。
而十二地支代表的是:子、丑、寅、卯、辰、巳、未、申、酉、戌和亥。子是孳,它是指万物繁殖都是在阳气之下;丑是纽,代表着系的意思;寅是移,是指万物萌芽刚出来;卯是冒,它是指万物都在茁壮的生长;辰是震的意思,是指万物经过震动而生长;巳是起,是指万物在这个时候不得不都反抗起来了;午是仵的意思,是指万物都已经枝繁叶茂了;未是味道的意思,万物开始衰退;申的意思是指万物的身体已经长成了;酉是指万物成熟了开始老化了;戌是指万物已经消灭了;亥是指万物已经只剩下了果核。
天干地支什么时候出现的?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古人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月、日、时。年月日时就象四个柱子一样撑起“时间”的大厦,所以称为四柱。
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来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如果天干地支要追朔历史由来,那就得要从轩辕黄帝开始,轩辕黄帝时期出现了天干地支文化,然后在尧舜时期出现了天干地支结合,也就是六十甲子文化,到了殷商时期,天干地支就有了计算的方式。
一.天干地支的概念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源自于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古代纪年历法,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
二.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与十二生肖一一对应,分别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三.十二地支与时辰
古时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个时辰,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依此类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个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到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个时辰的第二个时辰(1时到3时)。
寅时,平旦,又名黎明,早晨,十二个时辰的第三个时辰(3时到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十二个时辰的第四个时辰(5时到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十二个时辰的第五个时辰(7时到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禹。临近中午的时候(9时到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正午,中午(11时到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央,日跌(13时到15时)。
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时(15时到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到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19时到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就是人静的意思(21时到23时)。
四.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
六十甲子就是由天干与地支顺序组合,规则是阳对阳,阴对阴,比如甲只能与子组合,但不能与丑组合。六十甲子分为五组。
每一组带头的分别是天干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中的甲、丙、戊、庚、壬这样五个组合,这些都是阳,每一组中带头的一组都会重复再次使用。估计有些人听晕了,看图比较清晰。
如1984年为甲子年,那么下一年,也就是1985年就是乙丑年,1986年就是丙寅年。简单来说就是,后一年就是天干和地支各往后推一个,这样循环一周就是60年,比如1984是甲子年,那六十年之后,2044年又循环到甲子年。
天干的含义: 《群书考异》中说:
甲是拆的意思, 指万物剖符而出.
乙是轧的意思, 指万物出生, 抽轧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 指万物炳然著见.
丁是强的意思, 指万物丁壮.
戊是茂的意思, 指万物茂盛.
己是纪的意思, 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是更的意思, 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是新的意思, 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 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 指万物可揆度.
按我个人的白话解释就是说万物由生到死循环往复的过程(大意了解下就行,这个不用记)。
•十天干顺序(记的时候顺序不能乱):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阳干:甲,丙,戊,庚,壬。
•阴干:乙,丁,己,辛,癸。
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天干有时也简称干)
此图为天干掌诀(正好是一圈十个天干。),大家记十个天干的时候可以边记边用大指母掐相应的位置(在指关节的空白处)来加强记忆,后期掐指会用到,有兴趣的朋友请掐指时熟练的知道某个天干在哪个手指的哪个位置,这很重要,后面会用到。
天干常用的基础口诀,请尽量记忆下来:
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中央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
(每句的:前两个字为天干、中间说的是这句天干代表的方位、最后一个字为天干的五行属行),可以边记口诀边掐指加深印像。
二、地支
地支一共只有十二个字,拼音如下: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十二地支的含义:
子是兹的意思, 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丑是纽, 系的意思, 既萌而系长.
寅是移, 引的意思, 指万物至此已毕尽而起.
卯是冒的意思, 指万物冒地而出.
辰是震的意思, 物经震动而长.
巳是起, 巳的意思, 指万物至此已毕尽而起.
午是仵的意思, 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昧的意思, 指阴气已长. 万物稍衰, 体暖昧.
申是身的意思, 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 指万物老极而成熟.
戌是灭的意思, 指万物老极而成熟.
亥是核的意思, 指万物收藏皆坚核.
按我个人的白话解释和天干类似,也是说万物由生到死循环往复的过程(大意了解下就行,这个不用记)。
•十二地支顺序(记的时候顺序不能乱):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阳支:子,寅,辰,午,申,戌。
•阴支:丑,卯,巳,未,酉,亥。
•单数为阳,双数为阴。
此图为地支掌诀(正好是一圈十二个地支。),大家记十二个地支的时候可以边记边用大指母掐相应的位置(在指关节处)来加强记忆,后期掐指会用到,有兴趣的朋友请掐指时熟练的知道某个地支在哪个手指的哪个位置,这很重要,后面会用到。
地支常用的基础口诀,请尽量记忆下来:
子水鼠,丑土牛,寅木虎,卯木兔,辰土龙,巳火蛇,午火马,未土羊,申金猴,酉金鸡,戌土犬,亥水猪。
(每句的:第一个字为地支、中间为地支的五行属性、最后一个字为地支属相生肖),可以边记口诀边掐指加深印像。
【我们天朝常用的十二生肖其实就是对应的十二地支,是可以互相转换代表的,所以说要说生肖就不得不谈地支】
此图其实就是地支掌诀转换成的地盘图(大六壬术数学中称掌诀的方位为地盘),其实不用说的复杂啦,就是说掌诀和右边地盘图都是一回事,一个是用手掌,一个是用表格,两者都一样啦!有可能后面我会用地盘图来代表掌诀,这样不容易眼花。(看过我前面的文章的朋友应该还记得,我在篇二中说过看星星知道农历月份的方法用的其实就是此图)
三、地支对应的月份季节颜色
反正记住农历的正月(一月)是寅月,二月是卯月,顺着掐指数就知道哪个地支代表某月了。
天干地支,除了运用 于历法领域之外,在序数、评级、分类以及理学、医学、风水学等各个领域都被广泛运用,天干地支这样一些符号被赋予了神秘的文化内容,是了解古人思维习惯与生活方式的重要材料。天干地支的发明影响深远,至今依旧在使用天干地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
天干地支 是谁发明的
干支纪年据说出自黄帝时代,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按照顺序组合起来纪年。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天干地支的真正含义,天干地支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天干地支的真正含义如下: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采用十二地支来纪月。西汉时又采用十二辰加时制度,后又用干支来纪年。唐五代用千支纪月。北宋时用干支配合来纪时。
至此干支全部可以用于纪年月日时,这就是干支历甲子历的由来。干支纪时法在中国一直使用至今,从未间断。
提起天干地支的真正含义,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天干地支的具体意义是什么?,另外,还有人想问天干地支的含义,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哪为师兄知道天干地支的具体象征意义就请告诉我.谢谢啦!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天干地支的具体意义是什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干地支的真正含义
1、天干地支的真正含义:天干地支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2、天干地支的真正含义:天干地支的含义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中国古代的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是中国古代纪年法,有十天干十二地支
3、天干地支的真正含义:哪为师兄知道天干地支的具体象征意义就请告诉我.谢谢啦!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
天干地支是黄帝时候的大挠氏所创。其在运用中有许多神奇的地方,这对现代人来说还是个迷!
在中国古代的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那么,干支纪法的发明者究竟是谁呢?天干地支寓意。
虽然有以下一些说法来考证干支的起源,但是究竟是谁发明?最早出现于何时?始终都是一个谜。
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之别,故有枝干名也。”天干地支各代表什么意思。
《》论支干源流曰:夫干犹木之干,强而为阳;支犹木之枝,弱而为阴。昔氏明天地之道,达之变为三才。首君以天地既分之后,先有天而后有地,由是气化而人生焉,故氏一姓十三人,继氏以治,是曰天灵淡泊,无为而俗自化,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其十干曰:于逢、旃蒙、柔兆、疆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昭阳;十二支曰: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于、执徐、大荒落、敦洋、协洽、滩、作噩、阉茂、大渊献。蔡邕独断曰:“干,干也。其名有十,亦曰十母,即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也;支,枝也。其名十有二,亦曰十二子,即今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是也。”谓之氏者,取其天开于子之义也;谓之地皇氏者,取其地辟于丑之义也;谓之人皇氏者,取其人生于寅之义也。故干支之名在时始制,而地皇氏则定三辰,道分昼夜,以三十日为一月,而干支始各有所配。人皇氏者,主不虚王,臣不虚贵,政教君臣所自起,饮食男女所自始,始得天地之气而有子母之分,于是干支始有所属焉。至于伏羲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中观万物与人,始画八卦以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以作甲历而文字生焉。逮及黄帝授河图,见日月星辰之象,于是始有星官之书。命大尧探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子配五行纳音之属。生辰八字自动计算器。
二、天干寓意个人命盘详解(免费版)。
(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又有认为,甲者铠甲也,把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了。八字里天干地支分别代表什么。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伸长。乙者轧也。
哪为师兄知道天干地支的具体象征意义就请告诉我.谢谢啦!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著见而明。
(丁)壮也,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象征大地草木。
(己)起也,纪也,万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又有认为,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八字天干地支的代表意义。
(癸)揆也,万物闭,怀妊地下,揆然明芽。
三、地支寓意
(子)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为一阳萌的开始。
(丑)纽也,草木在土中出芽,屈曲着将要冒出地面。天干代表什么意思。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天干地支代表的意义。
(卯)茂也,日照东方,万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万物震起而生,阳气已经过半。
(巳)起也,万物盛长而起,消尽,纯阳无阴。天干地支各代表什么。
(午)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阳起充盛,阴起开始萌生。四柱中天干地支的意义。
(未)味也,果实成熟而有滋味。天干地支具体指什么。
(申)身也,物体都已长成。
(酉)老也,犹也,万物到这时都犹缩收敛。
(戌)灭也,草木凋零,生气灭绝。
(亥)劾也,劾杀万物,到此已达极点。
以上就是与天干地支的具体意义是什么?相关内容,是关于天干地支的具体意义是什么?的分享。看完天干地支的真正含义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干地支是什么意思
天干地支对照表 - 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n)、亥(hài);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主要用于计时。十二生肖用于记年。
导读(目录)
天干
地支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天干地支纪年(1144年-2043年)
十二地支与生肖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
十二时辰详解
一百二十年阳历,干支,五行,生肖对照表
天干地支解说
六十干支、五行、属相对照表
什么是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的作用
甲子纳音
天干地支来历
天干的含义
甲是拆的意思,指万物剖符甲而出也。
乙是轧的意思,指万物出生,抽轧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指万物炳然著见。
丁是强的意思,指万物丁壮。
戊是茂的意思,指万物茂盛。
己是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是更的意思,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是新的意思,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指万物可揆度
地支
十二地支读音: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地支的含义
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丑是纽,阳气在上未降。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始生寅然也。
卯是茂,言万物茂也。
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
巳是起,指阳气之盛。
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味,万物皆成有滋味也。
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万物之老也。
戌是灭的意思,万物尽灭。第一、干支是什么?
“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是古代纪年历法。古人说过:“天干,犹木之干,强而为阳。支,犹木之枝,弱而为阴。可见天干地支的意义来自于树木。
分别由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合而成。
第二、什么是六十甲子?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固定顺序依次相配,从头结合到底一个循环,组成六十词,我们统称为“六十甲子”。如下图中字:
看懂了下图,你就能知道什么叫做“花甲之年”。自然能明白2017年是丁酉年,再次看到书画家的落款,什么时间画的,一目了然。
第三、十二地支记月、生肖和阴阳五行的关系
因为我国历史非常悠久,所以历法混乱,有周历、夏历和殷历同时并存。一直被我们沿用至今的是夏历,十二地支一般都以夏历的寅月(正月)作为一年的开始。这是月份和地支还有生肖与五行的对照表。如下图:
十二地支同时也对应了相应的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天干地支,按照顺序分为“阴和阳”,逢单数属“阳”,逢双数属“阴”。释智信风水大师说,五行生克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什么是时辰?
古人还用十二地支记时,一个时辰等于两个小时,半个时辰等于一个小时,每个时辰还有俗称还有对应的时间,如下图:
释智信风水大师简单说一些有自然特征的俗称。如,半夜就是子时,是新的一天开始。辰时是吃早饭的时间,所以俗称食时。申时俗称哺时,是晚饭时间。对了,古人是一天两顿饭。亥时俗称人定,是说在这个时辰,人们已经安歇入睡了。
天干和地支是非常玄妙的数理工具,应用领域非常非常广泛,医、易、命、卜、象等等等等,干支在这些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灿烂的文化瑰宝,更是打开周易大门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