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明了天干地支,谁发明了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究竟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在远古的天皇时代,在这个时候已经有了干支历法的雏形。 干支的发明也标志着最原始历法的出现,然后再配合数字,就用来计算年岁。这个没有特别明确的记载的计时法,十天干十二地支,六十年一甲子。具体是什么时候发明的,还要继续研究吧。夏之前出现的,也就是河图洛书出现后。大禹的妈就是天干地支,命名。我个人猜是三女儿。符合天干地支和当时生育情况
史记纪录
天干地支的发明者究竟是谁?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那么,干支纪法的发明者究竟是谁?‘
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仑尚书正义》解释说: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
梁启超在《国文语原解》中认为,天干地支这二十二个字,颇为奇异复杂而不可思议。他主张干支应与罗马、腓尼西亚(腓尼基)和希腊文的字母等同起来看待。并在《饮冰室合集》中,从字形和读音上揭示彼此间的联系,以为中西自古以来的字形与读音,屡经变迁,若从两方面尽搜罗其异形异音而校合之,安此二十二文,非即腓尼西亚之二十二母乎?按梁氏的观点,
中国古代干支纪法的发明,似乎与腓尼基的二十二字母有关联。
然而,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释干支》中,提出不同的观点。他认为,以往人们对干支的解释,都是望文生义的臆测,十天干纯属十进位记数法的自然发生,其中多半是殷人所创制。至于十二地支,起源于古巴比伦,在比较中国古代的十二辰和古巴比伦的十二宫后,指出中国古代的十二辰和十二地支,都是从古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演变而来。其传人中国的途径,可作大胆推测,也许商民族本自西北远来,来时即挟有由巴比伦所传授之星历知识,人中土后而沿用之,或许商室本发源于东方,其星历知识乃由西来之商贾或牧民所输入。
尽管,郭、梁的说法影响较大,但是问题并没有解决。一些学者从我国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汤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于名号这有现象。为驳干支外来说,陈遵妫在《中国天文学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产生了。郑文光在所着《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中认为,十天干起源于我国古代伏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纪时中的反映,应当产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社会;十二地支则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传说演变而来,产生于殷商之前,后逐渐演变为十二辰。所以,郑文光推断: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创作。杜石然等则在编着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一书中,主张夏代已有十天干纪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纪日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于支纪法,,从而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彤成六十日广个循环的纪日法。
中国古代的干支纪法,究竟是谁发明的?最早出现于何时?看来这个谜并没有完全解开。
天干地支是谁发明的?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根据《五行大义》中记载,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公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于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三代。
【来源】
它源自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是为“河图”。
河图和洛书,乃由天象观察中产生的,在三代时期就成为帝王的宝贵之物。河图和洛书构造简明,它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基石之一。清代经学家廖平,曾将诗经,易经,内经三者反复印证,证实了内经的理论本于易经,而易经之数理又取则于河洛。
河图以十数合五方,五行,阴阳,天地之象。图式以白圈为阳,为天,为奇数;黑点为阴,为地,为偶数。并以天地合五方,以阴阳合五行,所以图式结构分布为:
一与六共宗居北方,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与七为朋居南方,因地二生炎,天七成之;三与八为友居东方,因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与九同道居西方,因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与十相守,居中央,因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河图乃据五星出没时节而绘成。五星古称五纬,是天上五颗行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五行运行,以二十八宿舍为区划,由于它的轨道距日道不远,古人用以纪日。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由此可见,河图乃本五星出没的天象而绘制,这也是五行的来源。因在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见于北方,正当冬气交令,万物蛰伏,地面上唯有冰雪和水,水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七月夏至后,火星见于南方,正当夏气交令,地面上一片炎热,火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三月春分,木星见于东方,正当春气当令,草木萌芽生长,所谓“春到人间草木知”,木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九月秋分,金星见于西方,古代以多代表兵器,以示秋天杀伐之气当令,万物老成凋谢,金行由此而成。五月土星见于中天,表示长夏湿土之气当令,木火金水皆以此为中点,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时气候变化,皆从地面上观测出来的,土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
天干和地支分别是什么?
这个天干地支的话:
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也称为干支,源自于对天象的观测。其中有十个天干,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则包含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天干地支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而用干支来纪年月日时的历法叫做干支历。
显示所有大图
十天干、十二地支
干,就是天干;支,就是地支。天干和地支合起来,称为干支。
干、支是上古时期就已经出现的一种计数、计时符号,就像我们现在所使用的阿拉伯数字一样。
干支的取义,源自于树木的“干”和“枝”。干,就是树干。支,就是树枝,就是树干的分支。也就是说,地支是从天干中分出来的支。干和支是这么一个关系。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同时,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对应鼠,丑对应牛,寅对应虎,卯对应兔,辰对应龙,巳对应蛇,午对应马,未对应羊,申对应猴,酉对应鸡,戌对应狗,亥对应猪。
天干、地支是如何搭配的?
我们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相配的时候,每次配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天干在前,地支在后。
天干,从甲开始配,地支,从子开始配。
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是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既不能用阳干配阴支,也不能用阴干配阳支。
如何组合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具体组合的时候,从十天干中的甲开始,依次与十二地支相配。
当我们配到第十个地支的时候,也就是配到酉的时候,我们发现,十天干都已经全部组合完了,那怎么办呢?
那就再从第一个天干开始,进行新一轮的组合,与第十一个地支相配,也就是天干的甲与地支的戌相配,然后再依次类推下去,这样我们一共得到六十个组合。
这六十个组合,我们称之为“六十干支”,也可以称为“六十甲子”。
01~10、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11~20、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21~30、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31~40、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41~50、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51~60、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古时候,人的寿命相对较短,当人们活到六十岁的时候,头发基本上都变得花白了,所以古人称六十岁为“花甲”之年。
可以看出,“六十干支”是六十年一个轮回,一个循环,一个周期,然后再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当然,采用干支纪年法,必须事先规定某一年的干支,然后才能依次推导出其他各年的干支。
我不是尚书
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予的意义就越来越多了。
天干地支怎么算的啊
天干地支是四柱八字的根本,为了方便记忆其留下来很多的口诀,下面为大家介绍十天干十二地支口诀表。
十天干十二地支口诀表
命理预测学是自然五行旺弱变化当中寻找兴衰的过程,十天干十二地支是五行的演变,也是预测学中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
天干地支
1、地支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
辰—龙、巳—蛇、午—马、未—羊。
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因猫沉思无谓神游四海。
2、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甲乙丙丁无计更新人亏。
天干地支计算方法
1、年干支计算公元后年份的口诀
公元年数先减三,除10余数是天干,基数改用12除,余数便是地支年。
2、月干支月的地支
固定的如正月起寅之类,只计算月干。月干=年干数乘2+月份例:2010年(庚寅)三月(辰月)的天干=7*2+3=17,天干10为周期,就去掉10,得7,天干第7位为庚,则此月干支为庚辰。
3、日干支
1900——1999年日干支基数=(年尾二位数+3)*5+55+(年尾二位数-1)除42000——2099年日干支基数=(年尾二位数+7)*5+15+(年尾二位数+19)除4(只用商数,余数不用,数过60就去掉60)例:2010年4月12日星期一日干支基数=(10+7)*5+15+(10+19)/4=47(已去掉60的倍数)这就是1月1日的干支数。从1月1日到4月12日为47+31(1月天数,下类推)+28+31+12=149,去掉60的倍数得29、天干去10的倍数余9为壬,地支去12的倍数余5为辰,今天的干支就是壬辰。
4、时干支时干
日干序数*2+日支序数-2五。倒推年龄法从今年的干支推出任何年龄的干支,即年龄去掉60为基数,去掉10的倍数为天干倒推数,去掉12的倍数为地支倒推数。如今年为庚寅年,56岁生年的干支这样推:56去50余6,天干从庚倒推6位是乙,地支为56去掉48余8,从寅倒推8位是未,生年就是乙未年。65岁生年去掉60余5,从今年的天干倒推5位丙,从今年的地支倒推5位戌,生年就是丙戌年。
十天干歌
1、阴阳属性歌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天干共十数,阴阳各有配。
单数即为阳,阴方在偶位。
五阳利客不利主,做事谋为宜先行。
发兵征战安国邦,远行求财必有赢。
2、五行方位歌
甲乙东方木,南火是丙丁,
戊己中央土,庚辛西属金,
壬癸北方水,五行方位真,
相位各有序,属性分阳阴。
3、四季对应歌
甲乙属春丙丁夏,戊已属于长夏中,
庚辛属性为金秋,壬癸所属在于冬。
4、体脏对应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
庚是大肠辛属肺,膀胱三焦在壬方,
若问肾水心包处,二者皆在癸中藏。
甲头乙项丙肩求,丁胸戊肋己腹收,
庚是脐轮辛为股,壬胫癸足一身周。
5、天干所为吉凶歌诀
甲为天福行恩惠,乙为天德抚恤为,
丙是天威发号令,正气一身彰雄伟;
丁为太阴宜静居,勿要嗔谪他人非。
戊占天武传律令,行诛屠戮正法规;